远大集团股票代码:古迹开发,商亦有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56:49
 
商业化运作旨在缓解文物保护资金匮乏,减轻纳税人负担
文物古建所需的维修保护,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纯依靠自身的门票收入远远不够。无论是国内国外,目前主要依靠的还是政府拨款。商业化开发的方式,将市场的手段引入文物保护领域,通过私人承租等渠道,一方面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缓解文物保护普遍存在的资金匮乏问题。[详细]
卢浮宫租场地拍电影,入账253万美元
巴黎卢浮宫的财政预算中政府补贴比例一度高达75%,随着金融危机后财政预算的削减,卢浮宫一度因为员工罢工抗议裁员而关门。但目前,通过海外授权,会员募款等多种渠道,运营维修所需的预算卢浮宫已经能自给自足50%。单是出租出场地拍摄《达芬奇密码》,卢浮宫就入账253万美元。同处法国的凡尔赛宫也曾将一座附属建筑出租给比利时公司作为豪华酒店,将所得资金用于宫殿的修缮。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商业开发都是公开透明,有报道可循的。[详细]
文物古迹频频搞商业开发“副业”,说到底还是因为财政投入和门票收入难以“兜底”的普遍现状
 
商业化运作有规矩可循,古建筑改建需审议通过
 
将一部分有居住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营,以弥补文物保护和开发方面补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国际惯例,但是各国对此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制定文物保护名录,签订开发契约等方式,商业化运营,市场化交易的文物范围做详细的界定,对具体的开发方式也有原则的限制,一般都不能改变建筑本身的用途。
在英国,“英格兰遗产”组织将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列入一张清单,目前全国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计50万处。按照价值大小,这些古建筑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属于第一等级保护的建筑约有2万处。列入清单的古建筑如果提出改建,都需要在古建筑保护组织“乔治亚集团”每月一次的会议上进行审议。 [详细]
凡尔赛宫曾因维修费用短缺而出租部分宫殿
商业化是为更好的保护,无原则反而破坏文物
故宫建福宫事件只是国内文物古建商业化乱象的一角,无论是故宫,天坛,还是北海,颐和园,商业经营几乎无处不在。南京的“美龄宫”曾被私人用作婚礼举办地,杭州的胡雪岩故居开设了高级餐馆,西湖景区不少名人故居一度被改为餐厅,高档会所,实行“会员制”。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授高国希认为,中国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出于商业目的改造文物或酿成文物损毁、丢失的现象在中国文物界并不鲜见。
文物古建的开发,虽然具有商业性,但通过修缮的私有化等途径实现文物的保护才是最终目的。通过私人租赁或购买,文物单位转让了使用权,但对其使用的监督权并没有丢,获得文物单位的个人并没有任意处置的权利,相反,反而常常都受到严格的政策、法律乃至道德约束。 [详细]
 
鼓励个人低价买古堡,但要先通过“文化测试”
欧洲的古堡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近年来,古堡买卖在法国日渐火热,每年都有上百座在市场上流动。但买下一座古堡并不需要太多钱,主人为了省下高昂的维护费用往往贱价甩卖,而法国政府则鼓励人们把废弃古建筑改造成正常的有基本设施的居所,因此很多时候只需要一欧元就足够买下一座古堡。[详细]
但古堡主人并不是想当就能当。购买古堡的时候,往往还要接受前任主人的“文化测试”,来考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传承古堡文化。维莱特古堡的女主人通过展现在法国古典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才说服原主人,巴黎竞赛电视台的总裁让·路易·海米卢购买库赛堡时也是先打败了其他几个竞买者后成功的。[详细]
购买古堡并不是件浪漫的事情,购买了使用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购买了责任
 
广纳私人投资管理古迹,但不得任意改变外观和结构
文物保护在意大利被列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主要由公共部门负责保护,私人和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和利用。意大利政府设有专门负责文化事务行政管理的“文化遗产及文化活动部”,负责保护和管理国家的文化遗产。自1994年起,文化保护领域开始广泛吸纳私人投资,一些博物馆,古迹,遗址等逐步从国家交由私人资本管理,主要形式包括了社会各方参与的基金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体。
对于私人介入文物保护,意大利法律明文规定:无论所有权和使用权是谁,不经中央政府批准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包括电路、下水道的改建);未经政府批准不得出售,如出售必须优先卖给政府;修缮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最高可以补贴100%。如果修缮或改造未经中央政府批准,当事者将面临严重处罚:一是由中央政府派专家按照遗产原样予以修复,所修复花费的资金全部由破坏遗产者支付;二是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详细]
 
1966年至今吸纳民间投资250亿美元进行建筑物保护性修缮
美国的遗产保护曾经历了曲折,二战后在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中,政府的土地开发和房屋改造破坏了很多古建筑。吸取教训后,美国国会于1966年通过了《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法》,1976年成立了“保护历史文物基金会”。自1966年起,美国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登记,由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管理。
为了鼓励各界和个人参与保护文化遗产,政府实施了税收减免政策,企业,开发商及个人,只要登记修缮历史遗址,都可以享受免除国家20%的优惠政策。自1966年至今,总共已吸引民众投入250亿美元进行建筑物保护性修缮。民间组织“拯救美国”过去8年里向美国38个州的133个项目共提供了2460万美元的资助。[详细]
不搞商业开发的古迹,如史密森尼博物馆,碰到美国政府缺钱时,将是首先“被停业”的机构
商业化并不是文物保护的天敌,但契约化管理和公开透明的机制的缺失,让建福宫开发“画虎不成反类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