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真人版:前篇:朱元璋是不是明教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6:38

朱元璋是不是明教的人?

 

更新时间:2010-08-07 来源:甩棍网 浏览: 18次


  凡读过金庸《倚天屠龙记》者都熟悉高手云集的诡异邪派明教,小说中把明教写成元末的红巾大起义的发起和组织者,当时的一些真实的风云人物,像韩山童、彭莹玉、郭子兴、陈友谅、朱元璋等,在书中均被列入了明教信徒行列。到最后,善良而懦弱的教主张无忌因被人误解而主动携美归隐,方使得朱元璋“篡夺”了大权。朱元璋执政后,国号称“明”,亦有不敢忘本之意,又或者是怕激怒武功绝顶的张无忌,被屠龙刀取了首级,呵呵。

  小说家言虽不足为凭,但以金庸的深厚历史人文和社会民俗根底,当不至于因为小说的虚构特性而信口开河。如此,明教之于动摇元王朝的农民起义,之于朱元璋的崛起,究竟是何种关系?

  明教,即为历史上源于波斯,曾经流行一时的摩尼教。据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摩尼教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安史之乱后传入漠北回鹘汗国。回鹘因协助平乱有功,成为内地摩尼教的保护者。公元840年回鹘西迁以后,回鹘人把摩尼教带入今吐鲁番一带地区。内地的摩尼教虽遭唐政F禁断,但并未绝灭,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流传。因为摩尼教崇拜光明,所以又称为明教。”(第十三册,第四节)。从此以后,明教成为了秘密的民间宗教。五代时陈州摩尼教徒曾聚徒起义,北宋的方腊起义也属明教教徒的组织策动。

  按比较确切的史料,元末的红巾起义最初源于“白莲会烧香惑众”,从元到清,白莲教“或充医卜,或充贸易,遍历各村,亲去传徒”,是最为普及和活跃的民间宗教组织。《明史列传10》载:“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一是Z反的宗旨(也可以理解为策略),乃是“复宋”。后来刘福通扶持韩林儿即帝,国号也是“宋”。二是白莲教的佛教性质,莲花和弥勒佛都属于佛教中的象征物和人物,“明王出世”的宣传,韩林儿的“小明王“称号和“大明”国号均可用相关佛教经典解释,应该是出自白莲教教义。后来的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则更直截了当的称“佛母”。

  那么,这一切都与明教无关吗?也不是这样。白莲教的教义和明教有很多相似之处,“据白莲教的解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叫做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最终战胜黑暗。”(TOM网历史资料库:《白莲教的历史渊源》)而这所谓“两宗三际”说(两宗即明暗,三际为青阳、弘阳、白阳),恰恰又是明教的基本教义,只不过抽象的“光明之父“被实体化了的弥勒佛所替代。此外,白莲教教徒日常要求礼拜,“教首常于夜间聚众拜灯,念灵文。”也非常接近明教仪式。是明教为图生存而攀附佛道,还是白莲教借鉴了明教的教义?有待业内行家进一步深入考证。关于白莲教和明教之间的渊源和关系,本人查阅有关的历史专题论文标题索引,确有学者对此作过研究,但论文出为六十年初,未曾找到原文。

  元末明初之际,明教也并非衰弱到了毫无号召力的程度。据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载:“温州也是一处摩尼教徒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所“潜光院”,是一所明教寺院。元末陈高曾经提到它,并指出“瓯闽人多奉”明教,教徒们“斋戒持颇严谨。日一食,昼夜七持诵膜拜”。有一些知识分子学习明教经典,隐居于此。”这说明当时至少在东南各地的民间,明教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当时还有一派与白莲教相呼应,名为弥勒教的秘密民间组织,也就是纵横两湖的红巾徐寿辉、彭莹玉部,其教义也大体类似。基本可以说,三教教义有众多共同点,元末大暴动与此三教均密切相关。黎东方的《细说明朝》一书也说:““这个革M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世,作人间的‘明王”。它的主要的戒律与活动,是烧香、点灯、吃素、做礼拜。”

  元至正十一年五月,“明王”韩山童遇害,刘福通起兵Z反,次年春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在濠州响应,朱元璋就在那个时候投奔过去的。其时天下大乱,元王朝摇摇欲坠,崩溃在即,割据之势已成。在这个强豪们招兵买马,东征西讨的当口上,无需再用宗教去收买人心或建立组织,料不会有太多弘扬教义的心思,也不会有太多举办礼拜、念咒文,烧香点灯等等宗教仪式的空闲。所以说,本质而言,朱元璋不属于白莲教或者明教教徒,他只是为时代推动,身不由己地投入Z反大潮中的百万之众中的一员罢了。

  当然,朱元璋又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员。从元至正十一年三月投军,到二十四年正月进吴王位,十三年的时间,朱元璋征服群雄,消灭了势力最为强大的陈友谅,并屡破张士诚,江南半壁大半已入掌中,帝王之相成型。统一江山,南面称尊唯待时日而已。明这一国号如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含有宗教纪念的意味,可能性则不大。因为建国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即下旨禁“左道”,明教与白莲教同被禁止。

尽管最初朱元璋奉行“缓称王”的韬讳政策,在元至正二十四年以前,一直尊奉韩林儿的“宋”朝,北面为臣。但公允的说,名分虽为君臣,实际更像是相互呼应的同盟,朱元璋与韩宋政权在政治、军事、人事上均无行政方面的关系,毕竟逐鹿天下靠的是智慧和实力。朱元璋的江山是他凭多年的奋斗和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打下来的,与其曾经的隶属,以及无论是否遵从过白莲教还是明教的教义无关。白莲教或明教仅仅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创造从一无所有到至尊无上的“帝王本无种”传奇的舞台而已,如《明史》所言,“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跟明教是有联系的。明教出自波斯的摩尼教,其主要教义是世界上存在黑暗与光明两种势力,互相争斗,但最终代表正义的光明势力获胜,宣传明王出世,人民的好日子就会到来。自唐末五代以来,数百年间,明王出世的预言在民间广泛传播。明教逐渐融入到民间的各种秘密宗教中。当时元末农民起义很多是以宗教为依托的,例如白莲教徒韩山童就是自称明王起义,被捕牺牲后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刘福通等人所拥立,号小明王。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就有继承原先起义军的意思,表明他是继承了明教徒起义的遗产。再者,也是宣告他才是真正的明王。有人认为韩林儿的小明王之号中的“小”是朱元璋后来强加的,有贬低的意味。大明正是跟小明相对,朱元璋是要老百姓安心在大明的统治下生活。
另外,大明这个国号还可以从儒家的角度来解释,顺应了参加朱元璋政权的地主知识分子的愿望。明是光明,就是火,分开是日、月两个字。古代就有名叫“大明”的祭祀,也有对日、月的祭祀。这些祭祀在儒生这一系统中都有特别的意义。而明朝兴起于南方,南方属火,尚赤色,元朝源自北方,属水,尚黑色,以火制水,恰似大明代元。所以“大明”这个词在儒生眼中也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易于为他们接受。可以看出,朱元璋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办法,迎合了社会上高层与基层的两方面的愿望,真的是非常巧妙。

教,即为历史上源于波斯,曾经流行一时的摩尼教。据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摩尼教是在唐代传入中国的,安史之乱后传入漠北回鹘汗国。回鹘因协助平乱有功,成为内地摩尼教的保护者。公元840年回鹘西迁以后,回鹘人把摩尼教带入今吐鲁番一带地区。内地的摩尼教虽遭唐政府禁断,但并未绝灭,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流传。因为摩尼教崇拜光明,所以又称为明教。”(第十三册,第四节)。从此以后,明教成为了秘密的民间宗教。五代时陈州摩尼教徒曾聚徒起义,北宋的方腊起义也属明教教徒的组织策动。

按比较确切的史料,元末的红巾起义最初源于“白莲会烧香惑众”,从元到清,白莲教“或充医卜,或充贸易,遍历各村,亲去传徒”,是最为普及和活跃的民间宗教组织。《明史列传10》载:“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一是造反的宗旨(也可以理解为策略),乃是“复宋”。后来刘福通扶持韩林儿即帝,国号也是“宋”。二是白莲教的佛教性质,莲花和弥勒佛都属于佛教中的象征物和人物,“明王出世”的宣传,韩林儿的“小明王“称号和“大明”国号均可用相关佛教经典解释,应该是出自白莲教教义。后来的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则更直截了当的称“佛母”。

那么,这一切都与明教无关吗?也不是这样。白莲教的教义和明教有很多相似之处,“据白莲教的解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叫做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最终战胜黑暗。”(TOM网历史资料库:《白莲教的历史渊源》)而这所谓“两宗三际”说(两宗即明暗,三际为青阳、弘阳、白阳),恰恰又是明教的基本教义,只不过抽象的“光明之父“被实体化了的弥勒佛所替代。此外,白莲教教徒日常要求礼拜,“教首常于夜间聚众拜灯,念灵文。”也非常接近明教仪式。是明教为图生存而攀附佛道,还是白莲教借鉴了明教的教义?有待业内行家进一步深入考证。关于白莲教和明教之间的渊源和关系,本人查阅有关的历史专题论文标题索引,确有学者对此作过研究,但论文出为六十年初,未曾找到原文。

元末明初之际,明教也并非衰弱到了毫无号召力的程度。据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载:“温州也是一处摩尼教徒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所“潜光院”,是一所明教寺院。元末陈高曾经提到它,并指出“瓯闽人多奉”明教,教徒们“斋戒持颇严谨。日一食,昼夜七持诵膜拜”。有一些知识分子学习明教经典,隐居于此。”这说明当时至少在东南各地的民间,明教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当时还有一派与白莲教相呼应,名为弥勒教的秘密民间组织,也就是纵横两湖的红巾徐寿辉、彭莹玉部,其教义也大体类似。基本可以说,三教教义有众多共同点,元末大暴动与此三教均密切相关。黎东方的《细说明朝》一书也说:““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世,作人间的‘明王”。它的主要的戒律与活动,是烧香、点灯、吃素、做礼拜。”

元至正十一年五月,“明王”韩山童遇害,刘福通起兵造反,次年春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在濠州响应,朱元璋就在那个时候投奔过去的。其时天下大乱,元王朝摇摇欲坠,崩溃在即,割据之势已成。在这个强豪们招兵买马,东征西讨的当口上,无需再用宗教去收买人心或建立组织,料不会有太多弘扬教义的心思,也不会有太多举办礼拜、念咒文,烧香点灯等等宗教仪式的空闲。所以说,本质而言,朱元璋不属于白莲教或者明教教徒,他只是为时代推动,身不由己地投入造反大潮中的百万之众中的一员罢了。

当然,朱元璋又不仅仅是普通的一员。从元至正十一年三月投军,到二十四年正月进吴王位,十三年的时间,朱元璋征服群雄,消灭了势力最为强大的陈友谅,并屡破张士诚,江南半壁大半已入掌中,帝王之相成型。统一江山,南面称尊唯待时日而已。明这一国号如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含有宗教纪念的意味,可能性则不大。因为建国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即下旨禁“左道”,明教与白莲教同被禁止。

尽管最初朱元璋奉行“缓称王”的韬讳政策,在元至正二十四年以前,一直尊奉韩林儿的“宋”朝,北面为臣。但公允的说,名分虽为君臣,实际更像是相互呼应的同盟,朱元璋与韩宋政权在政治、军事、人事上均无行政方面的关系,毕竟逐鹿天下靠的是智慧和实力。朱元璋的江山是他凭多年的奋斗和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打下来的,与其曾经的隶属,以及无论是否遵从过白莲教还是明教的教义无关。白莲教或明教仅仅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创造从一无所有到至尊无上的“帝王本无种”传奇的舞台而已,如《明史》所言,“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
刘伯温曾这样解释了“明”这个国号,“明”字由日月组成,大明可以像日月一样光耀千载,永存于世。

朱元璋確實加入明教 登上皇位後定取

2006年07月04日 16:06

 

《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章《舉火燎天何煌煌》中寫道:楊逍案頭有一本《明教流傳中土記》,“張無忌翻開書來,但見小楷恭錄,事事旁徵博引。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這段考證的確不假,中國歷史上的明教確實源自波斯的摩尼教。明教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傳入中國,明朝以後逐漸衰亡。這個可能只有歷史學者才能注意到的宗教,卻由於武俠大師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而名聲大噪。在《倚天屠龍記》一書中,明教佔了相當的篇幅,全書涉及明教的不僅有江湖的恩恩怨怨(如各大門派圍攻明教),還有朝廷的利誘瓦解(如趙敏郡主的拉攏),以及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如小昭與張無忌的感情),甚至還認為明朝之所以稱為“明”,也與明教有莫大的關係。那麼,真實的明教到底什麼樣呢?

    西元3世紀創立,教徒全部吃素

    摩尼教產生於西元3世紀中葉,由波斯人摩尼創立。摩尼教創立後,即在波斯境內廣為傳播,並迅速進入北非、歐洲、小亞細亞、中亞一帶。據說,摩尼本人在遊歷中亞時曾到過中國西北地區,但摩尼教正式傳入中國則是在唐武則天時期(西元7世紀末)。

    由於摩尼教宣揚光明,在傳入中國後,逐漸被稱為“明教”。類似于佛教,明教教徒也要食素,因為他們認為素食中包含的光明較多,吃素可以凈化自身的靈魂。因而,除非是叛教者,一般都嚴格遵守素食的戒律。《倚天屠龍記》第十四章中提及,張無忌見到所謂明教徒的朱元璋、徐達一夥在吃牛肉,為之一凜。張無忌的吃驚正反映了明教的教義之嚴。

    力曾次於佛教,參與農民起

    明教在唐代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武則天時期,該教處於合法地位;唐玄宗開元二十年,朝廷認為該教妄稱佛教,欺騙百姓,故不準中土民眾信奉,只許在西域人中自行流傳。在此期間,明教成為了回鶻國的國教。安史之亂中,唐朝屢次向回鶻借兵求援,明教借回鶻的勢力,重新風行于中土,在各地廣建寺院(稱大雲光明寺)。經過七十餘年的發展,明教在中國的勢力達到頂峰,僅次於佛教,居著名的三夷教(明教、景教、祆教)之首。唐武宗會昌三年(西元843年),朝廷下令禁止明教在華傳播,並沒收明教的寺院財產,明教教眾遂轉入秘密活動。在組織上,中土明教也逐漸與西域的摩尼教團總部脫離聯繫。

    唐朝滅亡後,明教繼續在民間秘密流傳。一些信奉明教的知識分子,修建了許多明教寺院並隱居其中。如建於元代的福建泉州市晉江縣華表山麓草庵,就是中國僅存的明教寺院。

    宋代農民運動中,特別是在江浙和福建一帶,反抗官府的農民所參加的諸多秘密會社中,不少都吸收或滲透了明教的成分,如北宋末年,方臘利用明教組織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起義,震動了東南半壁河山。而在《倚天屠龍記》故事所發生的元代,明教仍然以種種形式存在,並相當興盛。《倚天屠龍記》中所寫的明教來源、傳入中土以及後來在中國的傳播、被禁的情況,與史實基本相符。
    波斯教、中繼滅亡,中土明教

    其實,在摩尼教的誕生地波斯,它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命運還不如在中國的明教。就在摩尼創立摩尼教後不久,波斯的薩珊王朝認為摩尼教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於是在西元276年左右,波斯國王巴赫拉姆一世處死了摩尼,宣佈摩尼教為異教,對摩尼教信徒實行全面迫害。許多教徒不堪其苦,就向東逃亡,一部分教徒加入了在中亞的摩尼教團。

    摩尼教團的創始人是摩尼的弟子阿莫大師,在中亞地區頗有影響,後來傳入中國的明教,實際上就是從中亞的摩尼教團傳來。由於早在西元6世紀,摩尼教團就在撒特·奧爾米茲的領導下宣佈脫離設在巴比倫的摩尼教總教會,自己組成中亞教團,總部定於撒馬爾罕。因此中土的明教與波斯總教幾乎沒有什麼瓜葛,《倚天屠龍記》中明教隸屬於波斯總教的說法純屬虛構。

    在中亞摩尼教團獨立後不久,波斯的摩尼教就迅速走向了滅亡。當時統治波斯的薩珊王朝與拜佔庭帝國進行了連年的戰爭,但並沒有征服後者,反而嚴重削弱了自己的實力,結果薩珊王朝在西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

    阿拉伯帝國佔領波斯全境後,全面推行伊斯蘭教,給摩尼教帶來了滅頂之災。中亞的摩尼教團也在穆斯林和蒙古勢力的夾擊下走向滅亡。這樣,到元朝末年,在中國秘密存在的明教反而成了唯一興盛的摩尼教。《倚天屠龍記》中波斯總教興師動眾地到中土尋找聖女,並最後把張無忌的女友小昭接回去當教主的故事,自然沒有歷史根據。

    不過,小昭常唱的小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倒是正宗的舶來品。該曲出自波斯著名哲學家兼詩人莪默·伽亞謨的詩集《魯拜集》,只是金庸先生多加了兩個“兮”字,便生出無限的意蘊。聯想到小昭的離別,更是令人不勝噓唏。金庸也自稱:在《倚天屠龍記》的幾位女性角色中,比較喜歡小昭。而小說的結局卻是把小昭發配到了早已滅亡的波斯,更是令人感慨不已。

    明教弟子朱元璋立明朝,登基之後取明教

    波斯總教既已滅絕,中土的明教也未能獨秀多久。元朝末年可以說是明教最後的風光時期了。一方面,明教的教義被其他秘密宗教如白蓮教吸納併發展;另一方面,明教自身在下層民眾和一些知識分子中不斷傳播。

    因為長期處於秘密狀態,明教教名也有了多種別稱,除浙江稱摩尼教、福建稱明教外,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等。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實際上就曾加入過明教。《倚天屠龍記》結尾寫到:由於朱元璋靠明教起家,因而國號中不得不帶一個“明”字。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均從明教而來。這種說法,雖然有點牽強,但也有一定的歷史根據。

    更有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實際上導致了明教的全面衰落。朱元璋在登上九五至尊之後,由於深知秘密教派的厲害,便下詔嚴禁白蓮教、明教等教派,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明教卻逐漸衰落了。到明清之際,明教在中國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