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人能不能学钢琴:三峡工程论证20年闪回 9专家拒绝签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3:15:22
2011年05月24日 04:03
来源:南方报网 作者:王峰
字号:T|T
2057人参与71条评论打印转发
4月15日上午11时,水电专家陆钦侃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竹厅举行,走完98岁人生旅程的陆钦侃告别了送别的冷清人群和曾喧嚣一时的三峡工程论战。
5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会议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峡工程论证中就被认识到的,而且是可控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袁国林告诉本报记者。
那场著名的论证开始于1986年6月,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分为14个小组,共412位专家参与,历时3年。同这场论证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拒绝在论证报告中签字的9名专家。
事实上,陆钦侃并非那9名专家之一,其时他的身份是防洪论证组顾问,而非专家。如今,9位专家的姓名已鲜为人知。幸运的是,他们的名字和部分论证意见被历史档案所保存。“三峡工程事关重大,反对意见理应得到保留。”三峡研究者任星辉说。
“陆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出身水利世家的袁国林是三峡工程最早的建设者之一。如今,早已从三峡工程岗位退休的袁国林对记者感叹,他最关注的三峡问题是移民和环境。
在当年的论证意见中,给出了“淹没涉及的各县(市)都有潜在容量,移民都可以在本县(市)范围内统筹安排解决”的结论。在当时的移民安置中,还没有如今的社会保障概念。
拒签三峡论证书的人
“动态移民113万多人,我认为涉及的不仅仅是113万人,因为这是个双向问题,还涉及到移入地区人民的承受问题”,综合经济组专家郭来喜当时认为。时任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的郭来喜本是三峡建设的积极分子,但在参加几次论证会后,变成一个“慎重态度”者。
在具体意见中,论证报告给出了目前仍在使用的“开发性移民”方针,但也坦承“目前尚无系统的经验”。由于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的重中之重,论证组的专家规模相当庞大,唯一没有签字的专家是时任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总工的李玉光。
而为了更好地做好移民工作,论证组还请来了45位地方负责移民、规划工作官员代表,其中唯一没有签字的是时任四川开县移民办主任廖文权。
对环境的评估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和不同时期。“水库水质变差、支流的富营养化就是水库建成后出现的新问题,但都是可控的。”袁国林说,他尤其向记者强调了水库建成后的水土冲刷问题。
这亦在当年的论证辩论议题之中。在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组中没有签字的顾问侯学煜尤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侯学煜时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于1991年逝世。
在1988年的论证中,76岁的侯学煜指出:“建坝后,沿江两岸的密集人口,势必要扩大到山坡上找出路,于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有增无减,随之土壤侵蚀,贫瘠化的现象加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强度加剧,泥石流、滑坡、干涝灾害也日益加重”。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强制性的植树与禁垦指令在多地施行。2005年时,当时生态与环境论证组唯一没有签字的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昌笃等生态学家还被请回三峡,对湖北、重庆段的三峡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评估。
“妥善处理防洪、发电、航运关系”
当年未在报告上签字的综合经济组专家何格高曾在当时国力情形下,考虑能否承担三峡工程。在何格高看来,当时迫切需要满足建设资金的其他工程就包括“2000年前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工程”。
防洪组专家方宗岱于1988年3月20日给中央领导人的一封信中写到,葛洲坝[11.37 1.61%股吧]的兴建,原以发电为主,周总理审阅报告时,认为不对,应改为航运第一。李先念同志插话说:“若葛洲坝发生川江碍航,是要拆坝的。”
为此,葛洲坝工程曾停工两年,做了大量模型实验。在三峡航运问题上,论证组结论认为“围堰发电水位135米及初期水位156米运用期越长,对航运影响越大,应尽量缩短”。
事实上,1988年的论证结论就已表明,防洪、发电、航运都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其时,许多航运专家已经意识到,“如果三峡水库经常用于拦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影响三峡工程通航条件,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论证结论对此表示“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影响航运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泥沙淤积。在此问题上,两位重量级人物选择了保留意见,他们是陆钦侃和方宗岱,其时二人分别担任防洪论证组顾问和专家。
“陆钦侃在民国时期曾被派往美国学习水利,就是当时准备修建三峡工程”,三峡研究者任星辉说,“在三峡工程上马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陆钦侃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操守,转而谋求‘改良’,呼吁保留大坝的导流底孔”。
知名泥沙专家方宗岱于1991年去世,在当年的论证中,方宗岱本应进入泥沙组,却被安排在防洪组,但他仍将意见集中在泥沙问题上,指出“三峡是细沙、粗沙和卵石胶结在一起,很难冲排”。
水利专家刘国纬回忆,在三门峡工程改建中,方宗岱力主打开全部12个底孔,“经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如今,三峡工程同样留有22个导流底孔。
“三峡工程不宜早上”
时任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主任工程师伍宏中因工作关系未能参加论证专家会,亦没有签字。他在给论证组的一份书面意见中认为,三峡是一个好的电源站,远比建设火电来得经济,是应该开发的。但他在做了三峡积极建设和适当推后的比较后,认为后者较为经济,即以先开发西南和中南一批较经济的水电站,再开发三峡水电站,比较有利。
时任水利电力部外事司咨询的程学敏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最后一次论证会,但他表示“不拟签字”,原因是他认为论证的造价资料都是初步的,经济论证可靠性不足。
作为电力组的专家和综合规划与水位组的顾问,时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的覃修典均未签字。覃修典是我国水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我国最早的几座水电站以及新中国第一批大型水电站的建设者,于1994年去世。
在覃修典看来,三峡工程不应急于建设,他在一份书面意见中说,“三峡如果没有上游工程补偿调节,三峡本身库容相对很小,调蓄能力很低。这种不稳定电力要大范围长距离输送,质量上是难以保护的。因此不宜早上,大上。”
世易时移,国内的经济翻番式增长,并出现了“电荒”。综合经济组专家何格高当年拒绝签字,理由是担心三峡工程会否占用“全国为解决2000年前缺电局面正在建设或已经筹建的水、火、核电站”的建设资金。对于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情况下多发电,何格高曾给出一个三峡工程和溪洛渡、向家坝、枸皮滩三个水电站相比较的方案。他计算后认为,三个水电站比三峡工程可多得保证出力(指水电站在多年运行期间所能提供的具有一定保证率的电力)100万千瓦,年发电量67.8亿千瓦小时,而移民数却少99万人,淹地少33.7万亩。
这一比较,被同组另两位拒绝签字的专家郭来喜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黄元镇所认同。
2006年,三峡总公司负责建设的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相继开工,但三峡总公司一位原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仅移民安置费用标准,就比三峡工程高了数倍。
如今,电荒与干旱同时袭来,蓄水发电与航运、防洪灌溉的矛盾再次拷问三峡大坝。
4月15日上午11时,水电专家陆钦侃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竹厅举行,走完98岁人生旅程的陆钦侃告别了送别的冷清人群和曾喧嚣一时的三峡工程论战。 5月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会议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峡工程论证中就被认识到的,而且是可控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袁国林告诉本报记者。 那场著名的论证开始于1986年6月,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分为14个小组,共412位专家参与,历时3年。同这场论证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拒绝在论证报告中签字的9名专家。(图片来源:新华网)

事实上,陆钦侃并非那9名专家之一,其时他的身份是防洪论证组顾问,而非专家。如今,9位专家的姓名已鲜为人知。幸运的是,他们的名字和部分论证意见被历史档案所保存。“三峡工程事关重大,反对意见理应得到保留。”三峡研究者任星辉说。(图片来源:新华网)

出身水利世家的袁国林是三峡工程最早的建设者之一。如今,早已从三峡工程岗位退休的袁国林对记者感叹,他最关注的三峡问题是移民和环境。 在当年的论证意见中,给出了“淹没涉及的各县(市)都有潜在容量,移民都可以在本县(市)范围内统筹安排解决”的结论。在当时的移民安置中,还没有如今的社会保障概念。图为侯学煜。(图片来源:资料图)

“动态移民113万多人,我认为涉及的不仅仅是113万人,因为这是个双向问题,还涉及到移入地区人民的承受问题”,综合经济组专家郭来喜当时认为。时任中科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的郭来喜本是三峡建设的积极分子,但在参加几次论证会后,变成一个“慎重态度”者。图为三峡工程建设大事记。(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具体意见中,论证报告给出了目前仍在使用的“开发性移民”方针,但也坦承“目前尚无系统的经验”。由于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的重中之重,论证组的专家规模相当庞大,唯一没有签字的专家是时任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总工的李玉光。 而为了更好地做好移民工作,论证组还请来了45位地方负责移民、规划工作官员代表,其中唯一没有签字的是时任四川开县移民办主任廖文权。左为黄元镇。(图片来源:资料图)

对环境的评估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和不同时期。“水库水质变差、支流的富营养化就是水库建成后出现的新问题,但都是可控的。”袁国林说,他尤其向记者强调了水库建成后的水土冲刷问题。图为覃修典。(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亦在当年的论证辩论议题之中。在生态与环境专题论证组中没有签字的顾问侯学煜尤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侯学煜时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于1991年逝世。 在1988年的论证中,76岁的侯学煜指出:“建坝后,沿江两岸的密集人口,势必要扩大到山坡上找出路,于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有增无减,随之土壤侵蚀,贫瘠化的现象加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强度加剧,泥石流、滑坡、干涝灾害也日益加重”。图为三峡施工图。(图片来源:资料图)

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强制性的植树与禁垦指令在多地施行。2005年时,当时生态与环境论证组唯一没有签字的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昌笃等生态学家还被请回三峡,对湖北、重庆段的三峡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评估。图为陈昌笃参加研讨会。(图片来源:资料图)

当年未在报告上签字的综合经济组专家何格高曾在当时国力情形下,考虑能否承担三峡工程。在何格高看来,当时迫切需要满足建设资金的其他工程就包括“2000年前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工程”。 防洪组专家方宗岱于1988年3月20日给中央领导人的一封信中写到,葛洲坝[11.19 0.72% 股吧]的兴建,原以发电为主,周总理审阅报告时,认为不对,应改为航运第一。李先念同志插话说:“若葛洲坝发生川江碍航,是要拆坝的。”(图片来源:新华网)

为此,葛洲坝工程曾停工两年,做了大量模型实验。在三峡航运问题上,论证组结论认为“围堰发电水位135米及初期水位156米运用期越长,对航运影响越大,应尽量缩短”。(图片来源:新华网)

事实上,1988年的论证结论就已表明,防洪、发电、航运都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其时,许多航运专家已经意识到,“如果三峡水库经常用于拦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影响三峡工程通航条件,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论证结论对此表示“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影响航运的重要因素还在于泥沙淤积。在此问题上,两位重量级人物选择了保留意见,他们是陆钦侃和方宗岱,其时二人分别担任防洪论证组顾问和专家。(图片来源:新华网)

“陆钦侃在民国时期曾被派往美国学习水利,就是当时准备修建三峡工程”,三峡研究者任星辉说,“在三峡工程上马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陆钦侃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操守,转而谋求‘改良’,呼吁保留大坝的导流底孔”。(图片来源:新华网)

知名泥沙专家方宗岱于1991年去世,在当年的论证中,方宗岱本应进入泥沙组,却被安排在防洪组,但他仍将意见集中在泥沙问题上,指出“三峡是细沙、粗沙和卵石胶结在一起,很难冲排”。 水利专家刘国纬回忆,在三门峡工程改建中,方宗岱力主打开全部12个底孔,“经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如今,三峡工程同样留有22个导流底孔。(图片来源:新华网)

时任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主任工程师伍宏中因工作关系未能参加论证专家会,亦没有签字。他在给论证组的一份书面意见中认为,三峡是一个好的电源站,远比建设火电来得经济,是应该开发的。但他在做了三峡积极建设和适当推后的比较后,认为后者较为经济,即以先开发西南和中南一批较经济的水电站,再开发三峡水电站,比较有利。(图片来源:新华网)
时任水利电力部外事司咨询的程学敏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最后一次论证会,但他表示“不拟签字”,原因是他认为论证的造价资料都是初步的,经济论证可靠性不足。 作为电力组的专家和综合规划与水位组的顾问,时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咨询的覃修典均未签字。覃修典是我国水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我国最早的几座水电站以及新中国第一批大型水电站的建设者,于1994年去世。(图片来源:新华网)
共有2098人参与 评论71条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2011/05/24 09:02  江苏省无锡市网友xl5189
要敬畏自然,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言壮语,破坏自然规律是要受惩罚的。向不签字的9位专家致敬,他们坚持了做人的良知。
2011/05/24 09:00  广东省深圳市网友gawi007
没有签字的都是无名英雄!
2011/05/24 09:01  陕西省西安市网友歪门邪道也沧桑
真理真的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说真话会被别人的唾沫淹死,所以多数人只做事不说话
2011/05/24 09:20  江苏省宿迁市网友暗香ABC
现在是对三峡工程进行彻底反思的时候了,希望我们的高层应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对三峡工程彻底的进行反思;希望我们的专家们要敢于说真话、不唯上对人民交上一个明晰的答案!
2011/05/24 09:09  甘肃省兰州市网友林兰子
向这九名专家致敬
2011/05/24 09:00  福建省漳州市网友老庙方丈
是福,是祸,自然和历史自有评说。
2011/05/24 09:23  贵州省黔东南州网友fmcyl
在下流遭受干旱灾情如此严重的情况,而三峡未能起到防洪抗旱的真正功能,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民生效益,有违三峡大坝建设的初衷
2011/05/24 09:20  江苏省网友沙之砂
违背自然规律,自然也会报复人类。
2011/05/24 09:00  江苏省无锡市网友xl5189
要敬畏自然,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言壮语,破坏自然规律是要受惩罚的。
2011/05/24 08:28  四川省成都市网友wxjkk
这9位专家是不畏强权的,有良心的专家。现在这种人已经比还熊猫还少了。
2011/05/24 08:20  福建省福州市网友furor007
有操守的专家慢慢去世光了,现在留下的所谓砖家,已经成了应声虫和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2011/05/24 08:34  福建省福州市网友TQS
世界上任何一个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是各有利弊的,在产生效益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着次生灾害,三峡也不例外。三峡在起到防洪、发电作用的同时,库区也会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由于水流速度减慢,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这些都是三峡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彻底否定三峡,而是着手去解决这些不利影响,将危害降到最低点。
2011/05/24 09:25  四川省成都市网友fjh1234
三峡,夏季放水冲沙,冬春季蓄水发电,航灌电矛盾有点大.
2011/05/24 08:2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网友王王大爷
现在好多宏观调控就像一个新手开车,猛踩油门和刹车,结果就是坐在车内的人疯疯癫癫,不停摇晃,恶心、呕吐。
2011/05/24 08:28  河北省廊坊市网友changshanfang2
反对意见很宝贵,也理当保存,可是400多位专家只有9位拒绝签字,貌似以这9位的名义去否定三峡是很荒唐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工程都不可能是得到所有人同意的,现在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否定三峡木有任何积极意义,实在不明白那些否定三峡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真的为当地人民着想的话,还是多表达一下三峡面临的问题的解决之策以及三峡的经验教训总结吧!
2011/05/24 08:33  浙江省绍兴市网友空空999
汉人自私,只为李家后花园
2011/05/24 08:21  山东省青岛市网友zhanghaiqtao
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 ?
啥效益? 【1.效果与利益。 2.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
除了投了巨大的资金,对国民经济做的贡献,谁感受到了 ?
怎么不说造成了生态环境巨大的破坏呢(包括国内某些地方护坝引进的外来物种入侵) ?
本人对“效益”的提法持有很大异议,老是用效益去评价建设,其本身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掉进钱眼里了,根本就没考虑对社会,对自然环境等等起到哪些更好的作用。
一个国家大的基建项目,不能首先考虑到经济效益,如水利方面,历史上的都江堰、郑国渠,京杭大运河,如果都只看他们当时建设的经济效益,这些建设都用了数年、数十年时间,甚至一代人还没看到效益在哪,人就没了。而这些古代建设的水利项目,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其效能是长远的。在这方面三峡和他们比一比,是否也能发挥他们那样的长久的良好的作用呢 ?
三峡这么大的工程,不能只看到眼前解决了多少能源用电的单一效应,应该考虑百年、千年大计,毕竟三峡工程,是改变了地质、生态环境,涉及地域很广的工程。
2011/05/24 08:34  湖北省荆门市网友越谈越自由
大自然的反抗是惊世骇俗的,这一切只有老百姓在遭殃了。
2011/05/24 08:36  广东省中山市网友包顶包驳
現在不是谁是谁非的日子.专家们应想尽一齐可行的办法.补救三峽不足之处.使三峡减小到最小的不足之处.救救地球.救救受影响的群众吧
2011/05/24 08:28  北京市网友qq1314
向坚持学术操守的科学家致敬。
共有2098人参与 评论71条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