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科技:李振宁演讲全文: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3:03

李振宁演讲全文: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与发展

2010年10月24日16:29腾讯财经我要评论(0) 字号:T|T

 

当然阳光私募后面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去年年底大概有600左右,今年又会发更多一些。但是整个的规模还是有限的,今年前10个月一个是行情不好,另外咱们证监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不给开户了,但这些影响不是主要的,还是跟行情有关。

从方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私募基金还是需要大力发展的。私募基金有几个特点,首先管理人自己要拿一些钱放进这个基金,当然他不是保底的,毕竟要放一些钱去,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往往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自己就是最大的投资者,所以他是一个利益结合得比较紧密。另外政策比较灵活,他还可以挖一些比较优秀的人,这是它的激励机制上的不一样。

因为都是私募,没有规定你是什么样的方法。风格是多样化的,也有人就是做短线。他们赎回期是一个月一次,大家是岔开的,跟公募相比不会形成共振。因为公募是每天可以赎的。如果私募多了,风格各式各样,有的人募的钱就说清楚了,可能信托比较长,是长期的,只要客户认同,可能三年不涨,第四年涨五倍也很好。风格多样对市场的稳定起到一些作用。会解决一些前面讲到的公募基金同质化,大家认识比较一致,会对市场形成共振,好的时候大家一起看好,坏的时候一起看坏,看坏的时候不断地往下走,大家就变成博弈,看谁跑得快。我们市场需要多样化造成一些平衡。

但是从现在来看,中国私募的生存条件并不是太好。2008年幸亏是一年熊市,如果2009年没有那一拨,跟2001年没有什么两样。当时我有一些朋友原来办公室在经贸大厦,然后搬到挺偏的地方,后来搬到平房了,再后来公司没了。国外的对冲基金有一部分的固定管理费,可以维持人员,因为基金经理没钱都不干的,费用很高。但是在信托的模式下,特别是现在大家为了募集资金,还得动用银行,银行再一出现,因为他的收入是两块,一个是固定的1.5,还有一块是分成的是2:8。

前面的1.5信托银行拿得差不多了,你得指着分成,可能赶上牛市做得特别好,分2倍,但是2倍分完以后,也就没有了。如果达不到高点,一直就没的分了。因为2008年很多人损失够惨重的,平均也是30%,如果再来一年大家再跌20%,你想想三五年没有收入很多人也扛不下来。

所以生存环境也不是太好,这种体制下也跟券商一样靠天吃饭。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独立的合法地位,处于这样的考虑,去年年底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也进行了一些基金法修改的调研。就大的方向上,未来就是要给私募一个合法地位,总的想法是你自己就可以办了,那时候就是看看你有什么样的办法。总而言之,生存环境会有变化。

另外,形式会多样化,未来基金法的修改,现在的信托形式也可以做,这种契约型的未来还在,另外还增加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合伙企业的类型。合伙企业更具有稳定性,因为合伙企业进来以后没有一个期限,也可以自己定期限,当然是可以买卖。还有一种是公司型机制,就会更加多样化。这样的话,股权投资和二级市场的私募可以有一些衔接。而且私募未来的发展,我相信它还得增加,还得让他们有一个对冲机制。

因为在国外,公募一般是长期投资,美国2008年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公募基金基本上持仓比例是95%。他们基本上是选股不选时。选时是投资者的责任。我们就是替你搞一个组合,其实投资组合理论,就是说投资者只能一两个股票,万一赶上一个安然、世贸、通用汽车、克莱斯勒,你就全军覆没了,这对你不好,所以我替你配置100个,可以稳定。当然这种机制最后都是模拟,最后也会把你买到微软巴菲特那里。但是散户投资者对风险偏好不是特别大。

活跃市场,那是对冲基金的事儿,也就是中国私募的地位。但是现在在信托模式下,实际上咱是归银监会管的,证监会就不放心了,不在我管辖下了。你就折腾,折腾出事儿来又找我,就麻烦了,所以这次要卡你一下。他也有一个责任问题。股指期货出来以后,几乎没有一个信托公司敢于说私募可以做这个了。因为在国外私募做对冲、股指期货、权证是理所当然的,他就是干这个的。但是我们现在的私募跟公募差不多,也基本上是配置型的。人为地也造成了同质化,就是小点稍微灵活一点。这个未来也需要改变。

改变管理体制,中国有的时候老是部门分割,这是银行是证监会的,债券公司是证监会的,未来应该变成一个统一监管的私募。整个体制理顺了,对我们证券市场的发展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我们在基金法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公募的老总也参加了,当时有一次调研会五个公募的总经理参加了,他们都纷纷提出,说我们能不能也有点股权激励?否则的话,我们老一点的基金经理,培养了多少年了,有点名气又走了,做私募了。那么公募成了培养人的学校了,永远留不住最好的人才,这也确实是一个问题。这里面需要一个大的体制的调整,我说你搞股权激励也可以,首先要打破公募的垄断。

美国70%是一般的投资咨询公司发起的,并不是都是国有大金融机构发起的,我们一开始就定了一个垄断,在垄断下没有激励人家能认可吗?我们公募基金不就是60个左右的管理公司吗?你是垄断的,还没有激励,人家服气吗?如果是竞争出来的利润是人家努力的结果,你是垄断的结果,凭什么拿?如果这个行当慢慢走向开放,因为这个行当最依赖于人才资源,跟银行、券商没有关系。这个行业是应该打破垄断的。打破垄断的结果,比如说有一些做私募有经验的,不想做私募也可以做公募。这个时候再激励,老百姓可以接受,社会也可以接受。所以,未来的改革应该朝这个方向变化的。

我2003年发表文章就讲过,不要以为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后中国股市就会更加稳定,看你发展什么样的机构投资者。实际上,也有人做一些统计。当初机构投资者不算太多的时候,好像股市还稳定一点,机构投资者越多,现在越不稳定。

你说凭什么是老美发生了金融危机、房地产危机,中国的房地产好好的,凭什么他跌30几,我们跌70几?都是机构投资者,那时候把股票像垃圾一样往外甩,所以还是一个制度设计问题。当然在美国,他们经过200年的博弈,很多机构搏来搏去,最后还是像巴菲特那样拿几个最好的。而中国的机构投机性很强,大家就变成相对收益这样的制度安排,导致他们追涨杀跌。

股市为什么跌这么厉害,因为有一帮可以高买低卖的,这就难办了。日本70年代发生过暴跌的情况,那是公募基金被赎回了三分之二产生的。中国的暴跌是没有多大赎回的时候暴跌,那就是你的一种判断。因为是相对的,我只要先弄出去,别人就比我差了。中国散户倒变成稳定市场的因素了。我们问股民如果跌20有人跑吗?跌30有人跑吗?没有。中国人叫套牢。最后还是这个问题,个人拿的是自己的钱反而套牢不动了。机构是博弈,他说这个股票才占我1%,抛光了不就是99%了吗?所以,做投资组合的人如果他做趋势,这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一塌糊涂。还不如当年的庄。当时德隆怎么倒台,也是扛了多少年实在扛不住了。因为它的身价性命就押在那些股票上。现在为什么100块买,20块也卖,这怎么能好,没法好。

所以,要怎么样改变一种制度安排。当时,跌过2000点,我给领导写信,我说以后可以这样,当你市值跌到20%的时候,对不起就是1了,跌到30%可能0.5,跌到40就没了。这样他就扛着点了。在美国还有很多的税收税,有一系列的安排,导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95%的市场。美国投资者已经占百分之七八十了,都是长期投资,怎么抛?抛给谁?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也不能怪小经理们。是你的安排上的问题,你就以为咱们弄到机构就可以了。

另外,保险公司,要叫我看,在国际上就不能自己操盘,到一定时候就得大机构,一半可以买公募基金,一半可以买股票。当然咱们是国营,没有那么大动力,要是私人的,先把蓝筹股买好,然后认购沪深300这套利简直就是闭着眼睛套。合理合法啊。如果还能做股指期货,把期货卖了,再做大盘股。市场稳定,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不能让某一家太大,影响市场的价格,影响市场的趋势。这样的话市场一定不稳定。所谓竞争,大家相对分散以后,就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对大机构来讲,咱们基本上包括社保的钱,恐怕是一个季度换一个股,这叫价值投资吗?我们公募还是最大的操盘手,因为社保也是归他管的,保险公司一半归他管。所以这个得有改变。

所以,我认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因素配套的,对有些东西要做一些限制,对有些东西要做鼓励,特别是投资组合理论告诉我们的是机构替你选股,他是长期持有才会认认真真做调研。一定要在制度上有安排,这样中国才有长线投资者。这时候跟散户说价值投资,怎么可能,机构都在炒。投资组合理论本身就是替你选股,如果不从这个思路条理,这个市场越发展,波动越大。组合的人博弈,就可以把一个东西抛到一个非常低于成本。我们原来做过一个股票,一个机构既有保险,也有公募,2007年他们认购的时候16块,最后4—6块。这样一种体制怎么可能做好。所以,监管应该找点懂的人做。这样机构投资者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稳定的因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