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水断面面积:◎ ☆ 公 费 吃 喝 咋不 “ 接轨 ”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33:18
  【原创】 公费吃喝咋不“接轨”?

                                                                                         实点的博客

  

        5月18日的香港立法会上,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代表港府公布了近年节庆宴会及公务应酬的开支情况,表示政府以身作则,鼓励中式宴会上只点6道菜,不能点昂贵食材或鱼翅等濒危物种,且吃剩的饭菜需打包拿走。

       曾德成还公布了从2008年到2010年,举行宴会的开支情况。公务午宴及晚宴每次开支上限分别为每人350港元及450港元。用这样具体的数字说话,比说什么都更有说服力。这样的标准,比起国内的公款吃喝,显得实在是太过寒碜了,也太过吝啬了。不久前,上海卢湾红十字会被曝一顿饭就花9859元,网上讽为“天价饭费”,后经调查共招待17人,人均花费达580元。至于这样的标准够不够得上“天价”的说法,应该还是“众说纷纭”的事情。近年来,作为国酒的茅台酒价格不攀升屡创新高,这其中如果没有公款消费作为重要支撑,恐怕价格也没爬得那么顺当。

        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款吃喝,向来是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社会问题,而且长期得不到治理,反响强烈。有资料表明,全国年公款吃喝千亿远。虽然各地都不时有治理公款吃喝的措施出台,但因为缺少坚定的决心和有效的措施,最终多沦为应景式的“作秀”,成为“鸡屎落地当时热”,没有生命力,成效非常有限,难以改变公款吃喝的场面,以致成为官场顽症痼疾,久治不愈。而且即使曾经有过“四菜一汤”这样的规定,但最后经不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攻势而变味和夭折,远没有香港那样“不能点昂贵食材”,以及“吃剩的饭菜需打包拿走”来得具体。

         改革开放以来,“接轨”算得上是个热门和时髦的词语,几乎伴随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确实使我们国家不断地融入了国际社会,顺应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与世界接轨”成为国内的流行语,在思想观念、行事方式上,都强调与国际社会接轨,遵循通行的国际规则。正是在“接轨”的大潮下,有些人动辄爱往“接轨”的“筐”里装,从而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一个非常时尚的存在依据。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接的还是不需要接的,都乘上“接轨”的便车。甚至有人在说到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把发展“裸泳”也提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实在是高看了“裸泳”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国人看来许多应该“接轨”的制度或规则,总被“冷落路边栽”,始终接不上。面对反腐的严峻形势,被认为是反腐利器,国际上也普遍实施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始终停留在议论阶段,难以瓜熟蒂落的原因在于遭遇官员们的反对。据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2009年时进行的调查,有97%的官员对财产申报制度持反对意见。这应该可以理解这项制度长期议而不决的原因。“三公消费”造成巨大的社会浪费,而且滋生腐败,而监管似乎陷于束手无策,怎么就不考虑“接轨”,对国际上通行且有效的管理经验,来个“拿来主义”?至于像香港公务应酬的开支情况,确实比我们的制度要具体和有可操作,干吗不“接轨”?或许吃惯了的官员们,依然可以随便找个水土不服的理由,就把这样的“接轨”该搪塞了。总而言之,就“接轨”的内容来说,凡是约束官员权力的“接轨”,往往“命运多舛”。公费吃喝“接轨”,怕也是镜花水月,算是良好的愿望。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520/06/74FQEBE7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