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去王凯琪mp3下载:让数据告诉你谁是最牛的投资顾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05:14
谁是最牛的券商研究员?在证券界,这个问题和基金公司争夺年度排名一样热门。 大约三个月前,中国经营报记者张景宇在采访我的时候说,他认为现在市场上对券商研究员水平的评定太主观,所以他想搜集券商研究所的投资报告做一数量分析,我鼓励他一定要搞下去,随后也便忘了此事。但没想到景宇真的搞下去而且还搞出了成果。 在兔年新春后上班的第一天,景宇打电话告诉我:累坏了,但也终于统计分析完“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59家主流券商、1323名研究员的25351份公司研究报告。”说实话,以25000多份报告作为分析样本!这个统计工作量是不小的,身为中国经营报研究院一员的景宇,即便有团队支持,其敬业精神也堪称卓越。但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统计分析几乎颠覆了人们过去存在的一些刻板印象,从而让我们对券商研究报告能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以深交所下属机构《新财富》杂志举办的第八届暨2010年度最佳分析师评选结果来看,虽然主办单位方面称该次评选共有40家券商的950余位分析师参评,但在房地产行业“优秀”的主观评选中,“获胜”的前五名分别是国泰君安研究小组(孙建平、李品科等)、长江证券、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等相关小组。然而,依照券商研究报告的准确度统计出的前五名却分别是,宏源证券(张新红、杨国华、李丹);万联证券、浙商证券、财富证券、湘财证券相关小组。尤其令景宇惊讶的是,荣获“第一优秀”的“以孙建平为首的国泰君安房地产研究小组,在统计期间的研报成绩表现并不好。统计显示,孙建平在一年内共出具74份研究报告,总收益率为-1346.39%,成绩在1323名研究员员中位列倒数第一,平均每份研报亏损17.95%。且其连续5次推荐的万科、保利地产更令投资者亏损严重…… 也许,孙建平等研究员是很优秀的,人缘人脉也极好,故能在《新财富》的评选中荣获冠军,但是,经景宇等人这一详细统计,至少说明其“公开”的研究报告缺乏准确性。是否还有一份相应的“秘密报告”呢?我想这是大家都想探寻的“悬疑”。 更令我不解的是,其反复推荐处于“史上最严调控周期”中的地产股次数竟有五六次之多,难道国泰君安房地产研究小组也对“中国式空调”看透了?抑或是其一直对中国楼市信心百倍?也未可知。然而无论如何,如此逆势推介的“魄力”还是让趋势投资者大惑不解的。当然,更糟糕的是结果:统计显示,一年内孙建平5次建议增持万科A,结果该股与大盘的相对涨跌幅分别达到-30.38%、-22.36%、-21.42%、-13.92%,唯一一次的准确预测,相对收益率也仅有1.16%。而在保利地产上,其6次增持建议均告失败,相对亏损额从-5.01%至-34.30%不等。 其实,25000多份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悲观。比如,有15559份的投资评级与随后半年间的个股走势(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相符,准确率为61.38%,这显然是超过的及格线。尤其让人安慰的是,“在扣除3062份中性投资评级后,剩余的22289万份研究报告,每份研报半年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产生的收益率平均为21.78%,相对年化收益率高达43.56%。”面对这样的“报告收益率”,很显然,正如景宇所言,值得“自惭形秽”的作为报告买方的操盘者——基金经理等等。 只不过,对此,强势的基金经理们肯定也不服,因为谁都知道,“研究成果”和“操盘成果”之间就像知与行的关系一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行合一,乃是高人的境界,大多数人都是难以企及的。不仅如此,基金经理们还有话语权优势,比如景宇采访过的一位小券商研究员便透露说:“2008年初的时候,我们去一家基金公司做路演,当时一个同事不看好大盘,就说了自己的看法。这本来是一个学术上的讨论,结果几个基金经理当场就拍了桌子,指着同事的鼻子问‘你这个时候宣空到底是何居心?’事后,尽管我们领导百般解释恳求,这家基金公司还是把在我们公司的交易量取消了一半。” 试想,面对如此强权的买方,券商研究报告还能“独立”么?事实上,作为利益关联方,他们不仅不能得罪基金,不敢轻易得罪上市公司,还不能得罪监管部门。在一大群“婆婆妈妈”的包围圈里做事,其结果便难免和“央视春晚”一样,“婆说婆有理”了。 然而,在投资领域里,客观公正的评价应该是撇开这些干扰因素做出的,包括“业务水准”,包括“利益胁迫”,包括“道德风险”,更该包括“人情渗透”。否则,评出来的“最佳分析师”只能让少数人弹冠相庆,让多数人怒发冲冠。以此而论,中国经营报研究员及张景宇记者的这一努力便是值得尊敬的“价值中立”行为了,因为在数据分析中,除了采集样本、结果分析上可以被质疑外,其余的数据便是铁板钉钉的了。而在样本采集这关键一环上,景宇的努力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了。 最后想说的是,券商研究所或研究员的“牛气”最终还是取决于其“业务水准”和“道德优势”,丧失了这两点,任何机构和个人就只能是“吃人嘴短”的“屋檐下的人”,不仅自己理亏,而且也容易为人所看不起。“最佳”或“牛气”,是不能仅靠把名称从“股评家”改为“研究员”抑或是“投资顾问”所能得到的。让研究报告牛起来,让统计数据证明自己,这才是券商等机构的出路。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唤“中国的兰德公司”,中国的券商研究所和研究员们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