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杜穆里埃:大话夹溪?才子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35:10
                          
                          大话夹溪•才子故事

江南才子叶蓁

叶蓁(1743——1786)字履仁,尖山镇人。其宅旁有大栗树十数棵,因以栗坨为号,称其宅为“十栗堂”(现为尖山村台门里)。自幼即慧悟不凡,过目成诵,记数万言。年16岁从大父游越,每日阅书于市肆,遍诵经史百家。曾登越王台,题壁诗有“可以兴亡无定局,沼吴即是豢吴人”句。见之者均料是其后必以诗名世。18岁时受学于督学李鹤峰先生,不数年,博通子史,稗官野乘,无不成诵。曾向铁店文人周拙斋借阅《晋书天文志》,未十日而读完,并能默诵于心。拙斋悉为奇才,聘为玉山草堂“塾师”。玉山草堂不单是书院,亦为当时文人骚客聚会酬唱之所,藏书颇多。叶蓁不问寒署,朝夕披览夤夜不倦,历时五载,其学大进。
又馆于“实相寺”,读书之余,也读佛经,又钻研韵学,辨正诸家之谬误。
乾隆戊戌(公元1778年)他参加全省会考,其《庄子说剑赋》与《三生石赋》两文获全浙第一名。使部督学彭云,楣报喜举其《庄子说剑赋》对在座的考官说:“此乃傲五陵年少之儿,倾六郡良家之子也”并批云“老成浑脱,可与道古”。大主考翰林院编修还批了“浏漓顿挫,能出冠时”八个字,老房总批“奇情荡胸,郁为异彩,墨沈所至,轹古切今元遗山所谓,去中吐气日五色,凡鸟不敢言文章也”。即时传观击节,名嗓江南,虽市井里弄无不知履仁为才子。当时人们还把叶蓁列为江南五才子(叶蓁、倪像占、杨世植、戴殿泗、楼上层)之首。
乾隆庚子(公元1780年)二月,乾隆帝五巡江南,叶蓁听说乾隆帝此行要招录名士,就匆匆前往恭候道旁,用生花妙笔赋就《迎銮诗》三十章。章章是七律韵语天成,文彩斐然。乾隆帝阅后龙颜大喜,赐了“文绮”二字。遗憾的是乾隆帝没有给他授官封爵。
庚子年间学人周昌霁、周太清等献基募资,拓宽玉山茶场庙主殿,新建观音堂及雨台大厅三十余间时,叶蓁会同其他文人,亲撰茶场庙签书100签及庙宇的楹联、匾额等。至今叶蓁于乾隆辛丑年春撰的楹联“饮蜡吹函绘太平於无像、调元赞化普美利而不言”。手迹乃留于玉山茶场庙大殿中堂的屋柱上。
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叶蓁到京会试,尽管大主考在他的钦命卷上批了“天然名贵”四字。京中对他夺魁的呼声也很高。然因考场有弊,结果只中了一名二甲进士,连个七品芝麻官的帽子也没捞到。这使他意识到,仅仅凭借一手锦锈文章,还是难以步入仕途的。
于是他又开始另辟蹊径,为赢皇上的赏识,挣一顶“乌纱帽”,他风餐露宿,千里迢迢,赴京参加慈宁宫太后祝嘏盛典。御宴上,他率先赋诗以祝。皇上登基50年庆典,他又撰写长诗进贺。然因乾隆帝不具有伯乐那种深邃的目光,叶蓁这匹千里马还是被埋没于槽枥之间。
蹊径不通,侯门难入,叶蓁心灰意懒,黯然神伤。南归时其妻陈氏己卒,遂复赘于杭域金氏。
他的诗与“愁”字结下良缘。其遗著《十栗堂诗钞》中就有许多“愁”诗。这也愁,那也愁,终于积愁成疾,乾隆丙午(公元1786年)6月,卒于金丈人家,年仅43岁。
叶蓁笃于至性,有古名士风,与其相处,气味如兰,不言而自芳。其诗沿流溯源,不傍一家,亦不避一家。东阳李昂青评云:“卓绝若杜少陵,光怪若李长吉,骨韵高坚,名理广博,若韩昌黎。”其著作有《脱颖编》《胰盘稿》《台山游草》《北游集》《感椿录》《悼亡诗》《惠山集》《古文五卷》等,因突然病逝,未能收集,现存者十之四、五而已。

(张忠德 搜集整理)

 墨 

叶蓁的娘生叶蓁做了个梦,梦中见一个人向她扑来,唬得冷汗淋漓,醒来后就生下了叶蓁。
叶蓁也确实脑筋灵,七岁时,邻近村的书都借来读过了。
有一天,太白金星托梦了,告诉他学会做诗,你以后会在诗方面出名。他的家离夹溪近,便老是带了笔墨去。
夹溪的风景特别好,山绿水清,两面岩石笔陡,兴头来时便捧溪水磨墨写诗,用不完的墨水倒在水中,日子一长久,溪里的石头也染黑了。
这样的事给天上的魁星晓得了,魁星想想有点气,笔墨是孔夫子制造,自古来读书人都惜墨如金,叶蓁这样做是对孔夫子不尊重,这还了得!
他翻开叶蓁的帐薄,在文曲星的名下注了一笔。后来叶蓁虽有才学也中不了状元,寿命也不长。但五丈岩下的溪石都给墨汁染黑了,至今整段溪滩上的石头都是墨黑的。

(赵一新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找人去捞玉

清朝诗人叶蓁小时候就是个才智过人的儿童。
乡里有个少年人爱好自夸自大,比他大五、六岁,听到别人说叶蓁聪明,很不服气。
一天,俩人在尖山村头相遇。
少年人看到叶蓁,不相信比他矮一个头的叶蓁才华能超过他,就挑衅道:“你就是叶蓁吗?听说你小小年纪就很聪明,我不信!今天咱们来比试一下:你想个理由来骗我,如果能骗得了我就算你聪明。怎么样?
叶蓁一副有急事般的样子,左右看了看说:“行是行。不过今天我有一件要紧事要去办理,改天再来骗你好不好?”  “哈哈!你一个小孩能有什么要紧事?你骗不了我!

叶蓁走到他身边,对着他的耳朵轻轻地说: “我没有骗你,刚才我在路上捡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古玉,拿到那边的大塘里洗的时候不小心掉下去了。我不会游水,所以我要回去叫我家大人来捞玉。你可不要对别人说啊。要不你先帮我看着,别让别人捞了去。”说完,叶蓁就一路小跑回村而去。

少年人心想:“都说叶蓁聪明,我看他最笨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以告诉别人呢?还叫我帮他看着,拿我当傻瓜啊?捡来的宝贝,大家都有份,为什么就得是你的?我现在就下去捞。等你把大人叫来,我早把它捞走了!
他赶紧来到大塘埠头,脱了衣服就下去捞玉。那时候正是开春时节,水还很冷。他在水下捞了一个多小时,浑身冻得乌青发紫,差点儿人都冻死在大塘里,也没有捞到什么古玉。

这时,他才有些明白过来:那里有什么古玉啊?自己被叶蓁给骗了!

(厉剑飞 潘晓华  搜集整理)

 为师解难

叶蓁小时家里甚穷,八九岁时给一户财主看牛。不过他从小甚喜欢读书,经常天早五更爬起来到私塾里向张先生请教。张先生见他聪明好学,脑筋灵,记性好,对他甚中意。
有一年冬天,村里准备接戏班做戏,财主请先生戏台边沿写一付对,还请他在新绷的鼓上号几个字,说:“这面鼓绷得特别紧,鼓钉也钉得格外密,不管天晴落雨,声音都一样好听,照个意思号上几个字。
张先生七想八想,想得头昏脑胀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天都快亮了,张先生急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正当这时,叶蓁推门进来了,见先生皱着眉头,便轻轻地问他有什么心事。张先生见他问起,就说了事由。

叶蓁听了,稍微一忖,笑眯眯地说:“先生,戏台上写:‘数尽地方五湖四海,几更天气万古千秋’;鼓上号‘紧鼓密钉,晴雨同音’,是不是可以?
张先生一听:“啊呀,叶蓁,你真帮了我的大忙哩!”

(马深培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会稽题诗

叶蓁十六岁那年,祖父叶允安带他到绍兴读书。一日,祖父带他登上越王台。叶蓁想到以前吴越两国争夺相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旧址虽然在,早已人去台空。叶蓁提笔刷刷刷写下两句诗:可叹千古无定局,治吴便是豢吴人。
当时来游玩越王台的人甚多,好些都是甚有学问的人。见题词,都觉得这人本事不一般,说:“此人气魄大,他日必于诗文名噪于世。”从这时起,叶蓁的名头传播浙东了。

(马深培、马  草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补 

有一次,叶蓁到天台国清寺嬉,在天台县枫树殿一家中药店借宿。食过夜饭,呒没事情做。看着药店先生在算帐,便端了一条凳坐到边沿,翻出帐薄看帐。
药店里头的帐好多,帐册有好些本数。那个时节,百姓甚穷,呒没银两好买药,所以赊帐甚多。叶蓁一记看,赊帐便有三百多笔。看来,药店先生心思蛮好,这样许多人都让他们赊帐。药店的收入也勿甚好。
叶秦转到处里第三日,天台药店先生哭悝悝赶到叶蓁处里来。真想勿着,便在叶蓁借宿的第二日夜里,药店着火,全部家私都烧完,连帐薄也烧掉了。药店先生呒没办法,忖来忖去,记起叶蓁那日夜里翻过帐薄,勿晓得还有勿有几笔记着,赶来问问起。
叶蓁一记听,便叫药店先生宽心些,他答应帮药店先生把帐薄记转去。药店先生一记听反转呆牢了,真想勿着叶蓁记性会这样好,看过便勿会忘记。他肚里甚快活。叶蓁拿起笔帮他记帐,忖都勿大用忖,勿长久便把帐薄记转去。药店先生千恩万谢,把叶蓁记转去的帐薄拿转天台收帐,的确一点都勿差。
叶蓁的名头便在天台县传出来了。

(马深培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智对县太爷

有一年,叶蓁的家乡遭大旱,县太爷亲自到尖山来踏荒。
名头讲来踏荒,实际来游山玩水,趁个机会来盘剥老百姓。
县太爷一落轿,便调拨手下差人叫老百姓杀猪宰羊,调排酒菜。
按那时惯例,凡是县里下来的官员,都要请他坐到上横头。这次县里来了四名官员工,照理应摆四桌酒席。只因灾情严重,老百姓都已穷得叮当响,七凑八凑也只凑了三桌酒席。
村里调排的人叫叶蓁出面陪客。
县太爷一看只摆了三桌,肚里便不大称心,眉头皱皱起来说:“四官三桌酒!
作陪的人一听见县太爷怪责,心里害怕,一声不敢响。只有叶蓁象没事一样,微微一笑说: “诸佛一炉香!”讲完,自先坐到座位上去。

县太爷弄得笑也不是火也不是,只好口嘴角扯了几扯坐了下去。
第二日,县太爷临走时,见叶蓁穿一件旧长衫,手拿一把纸扇去送行,思想取笑一番取取气,讥笑道: “先生着冬衣,摇夏扇,不分春秋喽!
叶蓁马上明白意思,随口反唇相讥:“老爷坐北方,到南方,只爱东西也!

一记戳着了心肺,县太爷清楚在叶蓁面前拾不到便宜,连忙上轿走了。

(马深培、马  草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巧做回文诗

乾隆癸卯年,叶蓁去杭州参加省会试,那时他的名气已远近闻名。
会试前,主考官有意先试试叶蓁的才学,就出了“春、夏、秋、冬”四个字,限定一支香的工夫写四首回文诗。叶蓁只用半支香的工夫便做好了。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天紫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江水流。
流水江洲沙宿雁,洲沙宿雁紫天秋。

红炉黑炭积寒冬,炭积寒冬遇雪风。
风雪遇冬寒积岩,冬寒积炭黑炉红。
主考官一见,连说:“奇才,奇才!
这次全省会试,叶蓁的《三生石赋》为第一名。

(马深培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智对乾隆(一)

乾隆皇帝五下江南到了杭州,那时,叶蓁正在杭州的吴山攻读诗文。
这一日,天气晴朗,乾隆顺脚到吴山游玩,想一览吴山的秀丽山水。
只见前面一个书生样子的人,生得眉目清秀,上前问询,原是江南才子叶蓁。
这次乾隆南下访察风土人情,叶蓁的名字早已听到过,并有心试一试他的本事如何。
乾隆脑子一转,想出一个课:“六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
叶蓁见来人气宇不凡,出的课气魄浩大,非一般之人,于是举起一只手摇摇说:“不敢,不敢。”乾隆再三催促,叫他大胆一对。叶蓁还是举起一只手摇摇:“不敢,不敢!”这时随在乾隆旁边的一个太监倒猜出了叶蓁的用意,悄悄对乾隆说:“皇上,叶蓁已对出来了。你想—— “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二短。”乾隆点点头笑了:果然才学过人。

                   (马深培  搜集整理)

智对乾隆(二)

乾隆南游到杭,某日,微服去灵隐。灵隐寺僧得知了风声,为防万一,请叶蓁应酬。
乾隆见大雄宝殿十分壮丽,似乎盖过他的金銮殿,便想找个借口毁了。只是叶蓁的对答,无懈可击,乾隆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时走上石阶,眼睛一眨便问:“我现在做什么?”叶蓁道:“上朝做官步步高,万岁洪福比天高。”乾隆笑了笑。上了岭,有几个人在剖篾。乾隆寻隙下蛆,指了指篾青问:“这是什么?”叶蓁道:“这叫竹皮。”乾隆又指指篾黄再问:“这又是什么?”叶蓁说:“这是竹肉。”乾隆望望叶蓁,长叹一声。原来乾隆是想叶蓁说:“篾青”、“篾黄”,这样正好和“灭清”、“灭皇”谐音,以便问罪。翻了岭朝下走。乾隆心想:上岭你有说,看看你下岭还怎么讲?便问:“我现在在做什么?”叶蓁有心点破,便道:“前步更比后步深,乾隆皇帝得民心。”一语捧得乾隆大喜,脱口说:“朕就是乾隆。”叶蓁连忙参见。乾隆赐他平身,拉着他的手说:“难得卿家,才思敏捷,使朕此游,意趣无穷,日后有事,可来找朕。咱们可以朋友相见。”就这样,叶蓁和乾隆交了朋友。

选自《磐安县文化志》

叶蓁写对

乾隆三十五年(1770),叶蓁路过上海时看到许多人围在那儿,他就挤进去看热闹。
进去一看是一位衣服穿得笔挺的老先生在给人家写对联,他写的纸都是请手艺高超的裱画匠预先装裱好的,对联、横幅、中堂,各式各样都有,连底层的衬纸也特别好。书写用的工具也很考究。
正看得入迷时,不小心在被后面的人撞了一下,无意中碰到了老先生的右手腕上。
老先生这副对联才刚要开始写,这么一碰,老先生的笔就在纸上落了一个墨点。
老先生很生气,瞪眼责骂起来:“你这个小伙子怎么这么不长眼,浪费了我这么贵重的纸,你说怎么办?”叶蓁对老先生说:“你一副对联要卖多少钱?”老先生板着脸说:“二元银元。”叶蓁取出二元银元递过去,说:“这副对联我买下了。请先生借笔一用。
叶蓁接过笔,唰唰唰,龙飞凤舞地写好了对联。周围的人大声喝彩起来。原来叶蓁的书法比那老先生好了不知多少。转眼间,这副对联就被人以几倍的价格买走。

叶蓁拿了两块放入口袋,把余下的都给了老先生,并再三跟老先生解释他不是搅局,是被人撞了一下,真的是意外。
老先生又是惭愧又是惊奇,问道:“小伙子姓甚名谁?老家哪里?贵庚几何?”叶蓁回道:“晚辈叶蓁,是东阳玉山人,现年26岁。
老先生一听,原来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啊,难怪!

               (潘晓华 厉剑飞 搜集整理)

 独榜进士

开科大比之前,乾隆皇帝回到京城,对主考官说:“朕昨夜做了个梦,今年的状元是个‘双草头’名字的人”。主考官一听马上拍马屁:“皇上的圣梦必有灵验。”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京城都传遍了,各省的举子都猜测新科状元是叶蓁无疑,一则他的名字是“双草头”,另则他的名头也最大。有一天夜里,主考官派人叫叶蓁去见他,先是对叶蓁的学问夸奖了一番,再提出要叶蓁称他为义父。叶蓁是个清白正直的人,想:自有父有母,哪有拜别人为父的道理?再则靠拜人为父考中状元,还不被天下人笑。考试总是靠自己的真本事!这样,他便一口谢绝了。主考官面上不露声色,肚里真个不高兴。看了叶蓁的试卷后,主考官呆不楞怔了,文章是好文章,可是……正当主考官想不出恶主意时,副主考又送来一篇文章,主考官一见卷中“茹芬”的名字,未看先叫好好好,心花都开了,抽掉了叶蓁的试卷。他把茹芬的试卷送给乾隆皇帝过目,把红珠笔蘸饱递给乾隆皇帝点批。乾隆皇帝一看不是叶蓁的,刚想发问,一大滴朱红已滴到试卷上,要更改已不行了,因点后是不能更改的。主考官连忙说:“皇上的梦真准啊!”立即张榜公布,叶蓁不但取不到状元,连进士也不是。事后,乾隆皇帝又亲自查阅了叶蓁的试卷,一相比,叶蓁的文章要好出许多倍。乾隆训斥了主考官一顿,命他单独张榜,公布叶蓁为进士。这样人们称他为“独榜进士”,仅次于状元。

(马深培、马  草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 

才子互嘲

叶蓁常与朋友一起谈诗论文。有一次,叶蓁去东阳看望五才子之一的楼上层。刚跨进门,楼上层就讽趣地说:“正月梅花开,何用叶进(蓁)来?”叶蓁随口答道:“九月菊花落,勿吃楼上陈(层)。”意思是说,九月的菊花酒更好更出名,楼上的陈酒已不吃香了。楼上层一听,连忙说:老兄不愧是五才子之首!两人相视,哈哈大笑。

(马深培、马  草 搜集整理)
选自《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磐安县故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