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米扬 鲁代日人形核武:流坑村:千年董家的现代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58:00

流坑村:千年董家的现代生活

2011年05月19日 10:1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杨璐

字号:T|T
7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江西抚州流坑村

穿越千年古村

经过一个简陋的指示牌不到半公里,汽车就毫无预兆地到达了流坑村。村口的标志是一棵几百年树龄的香樟树,伸张的枝叶投射下来能形成一个小广场,树下立着流坑村的石碑。这是村里最平坦开阔的地方,周围是村民的现代房屋。最干净和显眼的房子是村里唯一的冲水厕所。村民告诉记者,看厕所的老人因为父亲成分不好一辈子没有结婚,如果是从前董家会过继儿子给他养老,现在的办法是修一个收费厕所,每次一块钱,营业额就是老人的生活费。退休的村支书斜挎了一个小包在广场上转悠,有陌生人进村就拦住收门票,每人30元,董家媳妇则聚在小卖店门口充当导游。这里看不到古建筑,要从广场东面的斜坡走到明代挖掘的龙湖边上,董家列祖列宗的祠堂多分布在龙湖的两岸。

1636年徐霞客曾经拜访过流坑村,他的路线与我们不同。在古代可以从陆路和水路两条线进村。走羊肠小道穿过大片肥沃的农田首先看见的是1164年为了庆贺董德元高中状元所建的状元楼。虽然后来董德元因为依附秦桧不能入乡贤祠,但他是董家千年来科举考试成绩最好、做官最高的子孙,他的牌位被供奉在状元楼里,同北宋太子太保董淳、御史大夫董敦逸、武状元董藻和明代的刑部尚书董裕一起显示董家科宦之盛,也激励后代发奋读书、光宗耀祖。阁楼上最显眼的是楷书“状元楼”三个字的大匾,乐安县人大副主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黄更昌告诉记者,这是董德元的同榜进士朱熹所题,南宋的原物已经散失,现在挂的是后代子孙临摹的作品。状元楼也是太平军破坏之后重修的建筑。它建成以来历经战祸,不断被重修是因为这是董家在文化上最重要的标志。

从状元楼的拱门入村,再走几步就是一个四方广场。广场西侧是建于南宋、万历年间重修的五王庙,按照族规由董氏房派镜山公房世代看管。如今每天早饭之后,住在五王庙对面古戏台里的镜山公房子孙董启贤都会开庙门、点蜡烛,敲铜盆三次之后焚香祷告,他告诉记者,每次烧四支香,一支天香,一支烧给李世民,一支烧给狄仁杰,一支烧给财神、土地神和何杨神。广场沿龙湖西岸的蜿蜒小街是入村的主要通道,北侧的五桂坊被徐霞客写在游记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这又是一座董家科举纪念碑,北宋景佑元年,董家父子、叔侄、兄弟五人同中进士,这在江西科举史上不常见,文天祥也在文章里写过这个典故,“然乃我朝科目之盛者,甲于江右,未若庐陵。名耀帖金,以一门而五董”。

穿过五桂坊就是形成于明朝中后期的流坑村主体部分。嘉靖四十二年,南京刑部郎中董燧辞官回乡,开始了对流坑村的改造。他把村子调整为七条东西向的巷子和一条南北向的巷子。东西向的巷子在东端向乌江开口,有瞭望楼把关,每个瞭望楼正对的是江边的码头,这是水路进村的要道,在西端被南北向的巷子截断,像一把梳子的形状。这八条巷子分别聚居着当时董家的八大房派,各房的房祠在巷子里或者西端的龙湖边。巷子里是鹅卵石铺地,一侧有排水沟,雨水和生活污水都由这里流入村西人工挖掘的龙湖里,龙湖又与乌江相连,整个村庄被水环绕,这些改造让子孙受惠至今。

从龙湖西岸走过上世纪80年代修的廊桥就是南北向的横巷,因为廊桥已经被充分利用成村里的街市,这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早上卖菜和早点,平时会有许多村里的老人聚集在这里打牌。横巷由北向南截断的隆巷、中巷、贤伯巷是三条保存最完好的古巷。明清古宅一栋挨着一栋,有明代的董燧旧居明善堂,前门廊上“理学名家”的牌匾是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董燧的同僚兼好友曾同亨所赠,牌匾所对的石坊上“高明广大”四个字出自嘉靖八年状元、地图学家罗洪先之手。有明代万历年间富商董凤的旧宅怀德堂,照壁上雀鹿蜂猴的砖雕历经400多年保存完好,还有贤伯巷最东端的翰林楼,是纪念明初翰林编修、参加《永乐大典》编撰的董琰所建。每栋古宅里至今依旧住着村民,作为流坑村的旅游区这些人家白天都不关门,你可以随意参观房子的每个角落,在拥挤的厢房、厨房、厅堂里穿行,村民们则按部就班地砍柴、养鸡、做饭,双方虽然在同一空间却都当对方不存在。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