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妮埃拉.凯尔泰斯:中国在语言文字上的六个"不得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7:19

中国在语言、文字上的六个“不得不”

1945
年,联合国成立时规定,英文、法文、俄文、中文都是世界通用文字。为什么?因为这四种文字的母国,都是在世界上极有影响的国家。60多年过去了,中文“通用”到什么程度了呢?且看下面的“不得不”:

1.
中国不得不进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
2.
中国的出口产品的包装、说明,不得不附写英文;
3.
中国人向国际上发表文章,不得不用英文;
4.
中文信息系统,不得不挂在英文信息系统上;
5.
汉语注音字母,不得不改为英文字母;
6.
开国际记者招待会,不得不实行“汉英”双语对答。
     有人会说,你所说的这些“不得不”,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有现象,因为英语成了世界上最普遍的通用语言。并不值得奇怪。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六个“不得不”,浪费了我们多少财力和时间?却不见有人来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更令人奇怪的是,有很多人将这六个“不得不”当作能“与国际接轨”的好事来看,就像《阿Q正传》中的阿Q姓了“赵”一样“荣耀”。更另人奇怪的是,现在中国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从语言文字的特性上或国家的经济推动动力上没有消除这六个“不得不”的条件,而是已经具备了消除这六个“不得不”条件了,却有很多人不关心甚至极力反对企图消除这六个“不得不”的一切做法。
     有人会说,英语成为今天的世界最通用的语言,是由其母国的长期的强大的经济力量推动的,是一般国家望尘莫及的。中国要摆脱这六个“不得不”也是徒劳的?这些人没有看到,一种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其推动力固然不在语言、文字本身;但是,语言、文字本身的特性(表达思想的准确度、扩展性和外人学习的难易程度)却是语言、文字在外民族内部扎根的根本原因(就像植物的种子一样,种子的传播靠外力和土壤,而能不能发芽,就靠种子本身的素质了)。汉语是世界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语言,是外民族最容易学习的语言(素质最优越)。今天,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使汉语向世界各国人民的传播有了强大的动力和国际广大民众的需求基础(土壤)。已经具有了让汉语成为比英语更通用的条件了,具有彻底摆脱六个“不得不”的实现基础了。可是,汉语有一个不同于英语的特点-----必须汉字的支持。因为汉语是“一音多意”的,没有汉字的支持,就不能区别“同音异意”词。而目前的汉字楷体,却既是必须逐字死记硬背的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又是机器不能组字的文字。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汉语向外国人民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由此导致了中国的六个“不得不”不能消除。
     要想克服汉字楷体的这种“限制”缺点,消除中国的六个“不得不”。不改变楷体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因为楷字的难学和不能用机器组字,主要是楷字是一种没有规律、没有系统、没有规范、没有标准的,只表意不直接表音的文字。而如果我们把汉字楷体升级为具有规律性、系统性、规范性、标准性的和既直接表意又直接表音的新体汉字。汉字就同汉语一样易于外族人民的学习了,也可以使用机器组建任何汉字了。而且这种新、旧字体之间的转换,不会出现转换时间缝隙,不会出现转换成本,不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不会出现新、旧汉字文盲,不需5年的时间。转换以后,目前汉字楷体所呈现的一切难题全部解决了。汉语汉字将比英语英文传播得更广更深。以上所列的六个“不得不”就自然不复存在了。而这样优越的新体汉字能不能有呢?汉字楷体里就已经孕育了它的胚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形声字”。我们只要将“形声字”的表意的偏旁保持不变,只将间接表示声音的部首改进成直接表示声音的拼音符号,使所它们变成“意、音双表”的文字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这是世界上一切多音节词语言的国家,在100年内也无法企及的。中国在语言文字上的"不得不",就变成了"不得了".这就是中国的汉语汉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的地方。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一些“爱国者”们却把企图改进汉字楷体,以摆脱六个“不得不”的人,怒斥为“数典忘祖”的汉奸。看来,他们把六个“不得不”视为“记典思祖”了。他们把因这六个“不得不”而不得不每年向外国人支付千百亿美元的费用和千百亿美元的国内浪费,视为“爱国爱民”了。他们开始把汉字吹为“完美无缺”的、“登峰造极”的、“不可改变的”、可以“纵通古今,横跨四海”的“神奇”文字,“汉字难学是假造的谎言”,来反对将汉字楷体做丝毫的改变。后来,当汉字楷体的大量缺点暴露在在人们面前时,这些吹嘘骗不了人了,于是就改为唬人骂人了:“改变汉字,是破坏中华传统文化”,“改变汉字,会破坏中国的统一”,“改变汉字的,是数典忘祖的外国走狗”,“企图改变汉字的人都是神经病”,“改变汉字的人都是杞人忧天”,“改变汉字的人是吃饱了撑的”,“改变汉字的人必是千古罪人”等等。其实,他们打着“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是为了保持这六个“不得不”不变,因为这六个“不得不”里,有他们个人所私爱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