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住院医师培训网:徽州民间帽筒鉴赏--晨欣--艺超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2 00:46:26
  • 徽州民间帽筒鉴赏
  • 作者:晨欣 | 标签: 帽筒  | 评论3 | 阅读7130 | 2006-11-15
  •   徽州民间帽筒之多,可能为国内之最。清代至今,绝大多数家庭在客厅桌上都陈设有帽筒,它是徽州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民间陈设的帽筒主要有瓷、竹、紫砂制品等,其中尤以瓷制者为多,这与徽州离景德镇近,很多瓷器业者都是徽州人有关。帽筒,既属陈设装饰品,也有实用价值。据传过去当地男人除当官的戴官帽外,为显绅士风度,还有戴瓜皮帽与礼帽之俗,回到家中或到别人家里去要将帽子取下,置帽筒上。另外,徽州住家厅堂陈设,讲究“东瓶西镜”,中间放一时鸣钟,以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而为了协调,往往在时鸣钟两旁放一对帽筒,既作装饰,又拿来放帽子、装“纸煤”(拿来点火吸水烟,用草纸搓成)等用。瓷制帽筒形式多样,圆形、方形、六角形均有,其中又分“大开窗”“小开窗”;品种有青花、粉彩、浅绛彩、墨彩、金彩、刻瓷等,所绘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还有书法、篆刻作品。这些内容寄托了作者的志趣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风俗。现从本人所收藏的数百只帽筒中,择有特色者14件与藏友共赏。
      
      图1金品卿绘浅绛花鸟帽筒一对。上署:“气为凌秋健,香缘饮霜清。仿华岳山人本,金浩画。”印:“品卿”(朱文)。“即此垂扬古渡滨,相逢又是一年春。天南地北情多少,活到呢喃便可人。品卿写生。”印:“金氏”(朱文)、“浩印”(白文)、“我思古人”(朱文)。金品卿为清末黟县人,但民国《黟县四志》未载。据同治年间景德镇御厂总办李瀛洲后人与光绪、宣统御厂总办王文宜后人回忆:“品卿、少维为御厂两只笔。”可见他在景德镇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事实上,其绘瓷技艺与同乡程门各有千秋,这从其所绘花鸟帽筒上便可看出,其花鸟是学蒋廷锡、邹一桂工细一路,构图技巧娴熟,章法老练,画面清新俊秀,设色明净。后人尊他为晚清浅绛瓷绘三大家之一。
     

     

    图1

     

     

     图2

     

      
      图2汪友棠绘浅绛山水帽筒一对。上署:“岚气开轻雾,微风见日华,清晖人意爽,深柳读书家。戊戌春三月写于昌浦客次,汪友棠画。”汪友棠为程门弟子,黟县人,名棣。此对帽筒为其代表作之一。远山近水,茅舍数幢,旁有垂柳,屋内有文人谈论,外有孩童放风筝。用笔凝重,刻画细腻,动静相映,体现了浅绛彩瓷所特有的艺术效果。
      
      图3何明谷绘浅绛山水帽筒。上署:“秋光先到野人家。丁未夏养池仁兄大人清玩,何明谷写”,“印”。“扁舟一棹归何处。丁未夏养池仁兄大人清玩,何明谷写”,“印”。《安徽画家汇编》载:“何崇明,明谷,清,黟县人,居景德镇,善画瓷,人争称之。”何明谷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笔墨严谨、工细。此对帽筒为小开窗,上绘山湖秋林,红翠相间,灿烂耀目。有寺观塔院、茅舍草厅掩映于山冈树木之间,有文人雅士泛舟,还有红衣人立路旁……色彩对比鲜明强烈,又不刺眼和俗气,展示了作者精湛的笔墨功力与高超的设色技巧。
     
     

     

    图3

     

     

    图4

     

      
      图4胡仲贞绘浅绛人物帽筒一对。上署:“右军生性爱新鹅。时辛亥之夏月胡仲贞作。”底款:“景镇公馆岭,徽黟竹安居。”所绘乃“右军爱鹅”之典故。相传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一道士十分喜爱王右军(羲之)的字,得知右军爱鹅成癖,为投其所好,养鹅一群。一日携鹅造访右军求字,言以一鹅换一字。右军应允,写就一卷《黄庭经》,道士喜出望外,即将所养之鹅悉数给予王右军。画面上王羲之坐椅观鹅,十分传神。
      
      图5程松石绘浅绛花鸟帽筒一对。上署:“黄菊自芬芳,乌纱岂荣耀。羡他飞倦好知还,谁领个中妙。镜清研兄大人雅玩。”“愿得朱衣点,年年对紫藤。时辛卯夏棘闱将届作此去言以期厚至。松石弟啓洁制赠。”印:“松石”。底印:“云烟阁制”。松石瓷绘,山水、人物皆工,花鸟尤为精妙。此对帽筒上绘朱衣鸟,细腻准确,色彩淡雅,十分传神。
     
     

     

    图5

     

     

    图6

     

      
      图6程焕文绘浅绛山水帽筒一对。上署:“畴昔之夜飞鸣面,遇我者非子也耶?时丙申仲夏日,漳棠仁兄大人雅玩,程焕文写。”“枫林水映夕阳多,策杖闲游自笑歌。时丙申夏月,漳棠仁兄大人雅玩,程焕文写。”程焕文,名弼,黟县人,擅山水,画风有程门痕迹。山水构图合理,着色浓淡结合,如仙鹤、人物衣饰用红色点缀,有醒目效果,并使画面变活了起来。
      
      图7高心田绘浅绛人物帽筒一对。上署:“轻烟细雨重阳节,曲槛疏籬五柳家。时届戊戌之初春月写于江右倚竹轩,高心田作”。底印:“大清同治年制”。此“帽筒”描绘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图上老翁归隐生活的悠然自得被充分表现了出来。

     

    图7
     

     

    图8

     

     

     

     

     

     图9

     

      
      图8万莲廷绘浅绛仕女帽筒一对。上署:“西园仁兄大人法家正,万莲廷画,庚寅三月。”帽筒上二女美丽、纤弱、文静,一倚石折花,一静坐摇扇,悠闲中带有一丝苦涩与无奈。两只帽筒画意相近而画面各异,未采用简单的正反面图案,具有较强感染力。
      
      图9少珊绘浅绛人物帽筒一只。上署:“先生体貌真龌龊 ,身背葫芦藏妙浆。时属乙未写于昌江,少珊氏作。”所绘为八仙中的铁拐李。传说铁拐李是八仙中最早得道成仙的。本名李玄,原是一个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因考场腐败,多次应考都名落孙山,故看破红尘,学道访仙。经太上老君点拨,修行成功。未料一次“神游”,肉身被其徒误焚,返回神魂无归宿,仙路将断绝,这时发现附近有一乞丐尸体,便不顾一切地投魂,故成为后来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袒腹跛足、手拄拐杖模样。但法力极大,葫芦内装灵丹妙药,包治百病。帽筒上署款“少珊”疑为“少山”之别名。所绘铁拐李形象生动而传神。
     
     

     

    图10

     

     

    图11

     

      
      图10仙槎绘浅绛山水人物帽筒一对。上署:“云闲山秀丽,烟淡树参差。乙巳之春月客邸仙槎钱安写。”仙槎姓钱名安,黟县人。擅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亦佳。帽筒上绘远山近水,一叶扁舟,桥头策杖老翁,极富诗意,笔简意远,颇得文人山水画意趣。
      
      图11杨紫卿绘浅绛人物帽筒一对。上署:“志在圣贤,时丁卯夏月昌江客次杨紫卿写。”绘《三国演义》“关公放曹”之典故,讲的是关公为报答曹操善待之恩,不顾军令在身,在华容道义放曹操。画面作关公坐于赤兔马上,曹操拱手谢恩之状。
     
     

     

     

    图12 图13

     

      
      图12徐善琴绘浅绛仕女帽筒一只。上署:“看花有酒春常在,无月无灯夜自明。时维壬辰春月,韵仙徐善琴。”印:“琴”,底印:“大清同治年制”。图中仕女手持桃花,笑容可掬,鬟鬓如云,极尽袅娜之态。用笔自然飘逸,颇得改琦笔意。
      
      图13黄峻顺绘人物帽筒一对。上署:“和气致祥。珠山之客次黄峻顺作。”绘“和合二仙”。此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爱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手持之荷花寓有并蒂莲之意,盒子象征“好合”。民间婚礼之日常悬《和合二仙》图于洞房之中,或挂于厅堂,以图吉利。二仙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德,为唐代僧人,因情同手足,亲密无间,被后人推崇为和睦友好的民间爱神。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其终成正果之地,现仍有寒拾殿供奉着他们的金身。“和合二仙”一立一坐,一穿红衣袒胸露乳,肩扛荷花,面带笑容,喜气洋洋;一个身着绿衫,手捧一盒,旁放一葫芦。
     

     

    图14

      
      图14青花人物帽筒一对。上绘“周文王访贤”。无款。周文王,姓姬名昌,为了讨伐无道的商纣王,四处寻访贤能。遇姜子牙在渭水垂钓,便请其共图大业。画面上描绘的便是周文王率众官于渭水请姜子牙之场面。青花发色纯正鲜明,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将周文王求贤心切、姜子牙垂钓之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帽筒是清末民初时期徽州民间盛行之物,反映了当时民俗,是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过去因其存世量大,未引起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世实物的不断减少,现精品已十分难得,一对好的帽筒价格也从过去的几百元涨到几千元,名家之作已突破万元。可以预测,近年内帽筒价格还会上升,故吾徽人家应珍惜前人遗留下之文化、艺术遗产,以留下“徽州文化”之寄物,继续发挥其应有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