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锋三国杀手机版apk:孔子不以伯鱼传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23:07:36

孔子不以伯鱼传给我们的启示   祝贵春

孔子对儿子的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祝贵春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曰:‘学《诗》⑤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子也。”

①陈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

              ②伯鱼:即孔鲤,孔子的儿子。

              ③异闻:听到不同的话。陈亢觉得孔鲤会从孔子那里得到不同于一般弟子的教诲。

              ④趋:跑,疾走。因孔鲤敬畏父亲而快步过庭。

              ⑤《诗》:即《诗经》。

              ⑥无以言:无法来讲话,即不善于说话。

              ⑦立:立身做事,即立足于社会。

              ⑧远:此指陈亢认为孔子应该对自己的儿子更亲近一些,而孔子却一视同仁,与其他学生同样远近,所以陈亢觉得“远”了。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过不同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跑过时,父亲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不学《诗经》就不会讲话啊!'我便退下来学《诗经》。另一天,父亲又独立院中,我又快步跑过时,父亲问:‘学《礼记》了吗?'我回答:‘没有。'‘不学《礼记》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啊!'我便退下来学《礼记》。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听到了学《诗经》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听到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相同的事情。”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研究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没有研读过《周南》、《召南》,那不就像面对着墙壁而呆立吗?”

墙面而立,即面墙而立,目无所见。   

从《论语》的这两段故事看,陈亢是个颇想积极上进的学生,也是个悟性很高的学生。他想从老师的儿子哪里探求一下秘方,结果还真地如愿。他懂得了学习《诗经》的重要性,懂得了学习‘礼’的重要性,而且还懂得了圣人教育人无私心,老师对自己的儿子和对其他弟子一样,没有任何偏私,不开小灶 。他明白了老师教子的做法,是从做人的根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入手的。 所以,后人称“诗礼传家 ”还是颇有道理的。

      开头与结尾是陈亢的“问”与“得”;中间部分是孔鲤的答话,孔子并未出场,但从孔鲤的叙述中侧面刻画了这位教育家的无私形象。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明白什么哪?

从“趋”的动作,从孔子语气的简单明晰,从孔鲤转述的直接简单,我们不是还能明白什么吗?

那就是:孔子对儿子教育的简单化,甚至我怀疑有点粗暴的倾向,只要求他做什么,而不管他怎么做。而且,很明显,孔鲤对孔子是非常敬畏的,直接点说,就是害怕。

就孔鲤本身而言,是不是也真的缺少那么一点主动性哪——只会被动按要求去做,而缺乏主动性,缺少创新。

因而,我甚至斗胆断言,孔子对儿子的教育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请让我们看看孔鲤其人的相关情况:

孔鲤出生时鲁国国君鲁昭公派人送来两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为了纪念这件事,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身为一代宗师之子,谁也不知道孔鲤有什么建树,也没有人见到过他写的文章或创造的业绩。能够载入史册的是宋徽宗爱孔及孔,封他一个“泗水侯”,尽管是一个虚衔,却也享受正省级待遇。孔家的后人称他侯的不多,多因孔子而尊他“二世祖”。

若说孔鲤没什么建树也不对,人们熟知的是他给孔子生了一个好孙子。孔子的孙子叫子思,是孔子之后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人物,《三字经》上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看来中国的“中庸之道”全是拜子思所赐。传说子思勤奋好学,年幼时,看到孔子仰天长叹,便问祖父为何长叹,孔子说,你小孩子家懂什么,子思说,我常听您说,父亲砍柴,做儿子的担负不了,就是不肖,我常常担心自己成为这样的不肖子孙。孔子听了这话,欣慰地笑了:孔家后继有人了。不过,不知为什么,孔子并没有将自己的思想真谛传给子思,而是传给了曾子,子思的学问是从曾子那里学来的。子思在元代被封为“沂国述圣公”,孔门后人尊其为三世祖。

去曲阜旅游时,常常会听到一个笑话,说是孔鲤对孔子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对子思说,你父不如我父。这个笑话客观地反应了孔鲤一生的平庸。史书记载,孔鲤早孔子四年而逝,孔子活到七十三岁,看来孔鲤属于中年而逝。孔子这么一个教育大家,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为什么却没有把自己的儿子给教好。又为什么没把自己的真本事直接传给自己的孙子。看来做学问多在内因,外因只是一个方面。

生于官宦之家可以继之以官位,生于富庶之家可以继之以财产,而生于文儒之家却不能继承其学问。《三字经》有言: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释迦不以罗睺传,老聃不以子宗传,孔子不以伯鱼传,真是的哪!

我又想,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缺乏耐心,有时候非但开不了小灶,恐怕与常人等也不可得;又或加之孩子自身的禀赋天性,也绝非个人意愿中事,所以释迦不以罗睺传,老聃不以子宗传,孔子不以伯鱼传也殊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