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域之城2:永远的龚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6:01

永远的龚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03:30  正义网-检察日报

  郭洪平

 

  龚勇(左二)在与同事研究案件。陈正明摄

  结束采访已是晚上,夜幕下的山城灯火烂漫。此刻,我在宾馆的房间里,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前,试图克制着自己,不去想这些天来发生的一切。但是,那些悲伤的眼神、哀愁的面容、泣不成声的诉说……采访中遇到的一幕幕情景,重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泪光中,一个生动的、充满朝气的立体龚勇形象,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

  能干的龚勇

  无需说龚勇有多么超群。能在三十出头就一连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优秀反贪局长”、“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这些顶级荣誉,足以说明他曾经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作出的不凡业绩。

  李堂堂(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案、文强(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案、陈洪刚(重庆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原总队长)案、轰动全国的“重庆地产窝案”等等,均是他领衔侦办的杰作。

  从事反贪工作14年,办理职务犯罪案件200余件,150余件是大案要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仅调入重庆市检察院三年零五个月,就查办了10名厅级干部,为重庆“打黑除恶”作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同事钦佩龚勇的才华,称赞他的业务。“职侦专家”、“办案高手”这些评价不绝于耳。而龚勇的直接上司、一位“少帅型”的领导、重庆市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梁田更是认为,龚勇确有常人非比之处。

  一名受贿人、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院长刘松涛到案后拒不供述,三四拨办案人员上去几无所获。任务交到龚勇手里时,刘松涛已练就了很强的心理素质,但龚勇只到看守所去过三次,与刘松涛见过三面,回来后说,“基本开口了”。

  一名行贿人在接受讯问时非常“谦逊”,态度也很“诚恳”,但龚勇说,“他在说谎”。办案组连夜异地取证,证实了龚勇的判断。

  办理渝中区原副区长王政受贿案时,本来是一个案子,但龚勇和战友们通过侦查中偶然闪现的一点蛛丝马迹,又成功挖出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投资公司原董事长梁晓琦、市地产集团原董事长王斌、九龙坡区原区长黄云等四个正厅级干部受贿大案,震动重庆。

  【评价】重庆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龚勇所从事的职侦工作处于风口浪尖。他敢攻坚,有担当,尽职忘我,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体现在了办理每一起案件中。

  刻苦的龚勇

  30秒内能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不是一般功夫。而常年和龚勇一起办案的战友们说,龚勇有这本事。

  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投资公司原董事长梁晓琦因涉案接受讯问,不经意间在信纸上写了“一次680”几个字,这迅即成为龚勇突破案件的缺口。后来证实,这正是梁晓琦一次受贿的数字:680万元。

  讯问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时,龚勇把“房屋容积率”、“审批流程”、房地产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生涩的专业知识讲得头头是道,这让做了多年城市规划的蒋勇大为惊奇,说:“你比我还专业。”

  由于随时可能面对不同的对手、涉及不同的专业和领域,龚勇要求自己,也要求办案组每位同事,不能满足已有的经验,要不断学习钻研,涉猎各种知识。

  同事张鲁川多次看到龚勇“用功”的情景:一张大床上,密密麻麻铺满了案件材料。龚勇坐在椅子上,一页一页地翻,一张一张地对,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

  每次办案,他都喜欢琢磨。研究犯罪嫌疑人几乎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嫌疑人喜欢吃什么,平常喝什么酒,业余爱好有哪些,单位的工作情况如何,家庭是否和睦等等,细致程度超乎想像。

  许多人惊叹龚勇为什么总能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而最后自愿供述,殊不知,每一次收获的背后,是他前期缜密的逻辑推理和一个个细节的堆积。几乎每次与嫌疑人正面接触前,他已把涉案的所有证据烂熟于心。

  局长梁田说,龚勇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也不是天才。他从一个农校会计统计专业的毕业生考进检察院,直至成功办理了那么多大案要案,没有勤奋和刻苦,是做不到的。

  【评价】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雷万亚:在多年的职侦办案中,龚勇长期坚持“5+2”、“白加黑”,经常加班加点,他把全部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办案上。

  有情的龚勇

  龚勇去世的前几天,曾对办案组的同事说:“等办完了这个案子,我们侦查处集体去趟巫山,到罗东宁的墓前献束花吧。”此话一出,在场的5个人全哭了。

  两年过去了,龚勇没有忘记侦查战线上这个死去的兄弟,也没有忘记他和罗东宁之间那场难得的“师徒”情谊,这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对同事、对朋友、对家人,龚勇真实、坦诚,浓浓的情义无处不在。

  他会经常找机会给办案组同事的家属们(或女朋友)说声“对不起”——因为工作忙,他们的亲人不能经常回家。

  他也会经常给办案组的同事们说“不好意思”——因为一个接一个的办案任务,他们总也不能有正常的休息时间。

  对同事是这样,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对象——犯罪嫌疑人,龚勇掏出的,也是一片真心。

  腊月二十七,他和同事一起到看守所看犯罪嫌疑人,送去热腾腾的鸡腿、香肠和汤圆。万家团圆的时候,他想着这些特殊的人群。

  一次审讯,他看见嫌疑人蒋某精神不好。一问得知,蒋某便秘,想吃香蕉。龚勇马上安排人去买,一连5天,日日提供。当吃到第6天头上,蒋某哭了,说:“我都到这份上了,对我还这么好,如果有机会出去,一定请你吃饭。”

  办了那么多案件,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对手,“文静型”的、“狂躁型”的都有,但同事从未见过龚勇对嫌疑人有过言语激烈的举动,更没有过头的行为。

  他不会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这些话挂在嘴上,但心里想的、实际做的,就是这样的。许多同事说,他是在用人性的、文明的心态和语言去对待每一个犯罪嫌疑人。

  被他查过的干部不恨他,有的甚至对他有好感。因为龚勇在他们面前,不会“怒目圆睁”,也不会贬损人格。有的,只是与他们谈过往,谈人生,谈他们曾经的业绩,也谈滑向泥潭的原因。字字句句,推心置腹,这反而激发了许多犯罪嫌疑人的悔罪心理,使他们愿意坦白,甚至一说为快。

  承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李堂堂受贿案时,龚勇最后一次讯问他时,李堂堂竟当场吟诗,向龚勇表示感激。

  【评价】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彭安荣:龚勇悟出了“审讯的最高境界就是交心”。他用真情和人性化的方法,让无数对手心服口服。

  豪爽的龚勇

  虽然从事的工作要求一名检察官谨言慎行,但生活中的龚勇,有他豪性的一面。

  高高的个子,爽快的为人。高兴时,他会开心而畅快地大笑。闲暇时,也会像个孩子一样率性而自由地和同事开着玩笑。

  重庆市检察院法警队一名干警说,和他合作三年多,见他从来都是笑呵呵的,特别容易相处。

  侦查处的一名同事说,勇哥就是人好,他也说你,但从来不记你。

  许多同事提到龚勇时说,他工作上很稳,能沉住气,但私底下完全是一个性情中人。

  每每遇有他从市里和北京获得荣誉的时候,大家都嚷嚷着要他请客。这时的龚勇总会豪爽地说,“吃啥子,点嘛”。于是,调皮的弟兄们自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机会。晚上收工后,相约小馆,一顿狠“宰”。好在,重庆的小吃还算便宜,一阵“风卷残云”过后,也不过一二百元。

  工作累的时候,也喝点酒缓解一下压力,但龚勇从不让大家中午喝酒。只有到了晚上,完成一天的工作并安排好人员值守后,其他的人才能偶尔出去喝点啤酒。

  每当喝到高兴处,龚勇通常会来一句:“现在——我们发起——向谁谁谁学习的——高潮”,于是,那个被大家唤做“学习”的兄弟,自然要比别人多喝两杯啤酒。然后,一阵欢笑,散去……

  本来是温馨的回忆,但比龚勇小7岁的金柯宏讲起这些时,哭了。

  这个一米八九的汉子,忘不了龚勇对兄弟们的情谊,忘不了龚勇和大家朝夕相处的融洽气氛。“那种爽性,那种对大家的关心,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能替你站出来的豪气,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和他亲近。”

  【评价】重庆市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局长梁田:侦查处是个年轻人的集体,他们在工作上把龚勇当领导,工作外却把他当兄长,这种情谊真挚、纯粹,让人感动。

  低调的龚勇

  龚勇是重庆名人。他去世后,报纸标题多以“肃贪先锋”、“反腐英雄”形容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反贪工作中有过贡献,建立功勋的人,生活中却极为低调。

  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后,市院宣传处想好好给他宣传一下。因为对重庆检察系统来说,这是一个顶级荣誉,来之不易。直辖10年,全市检察机关仅有3人获此殊荣,而其中两人已经去世。龚勇作为当时全市唯一健在的“全国模范检察官”,无论从他本身事迹,还是工作需要,都应进行宣传。

  但是,当宣传处的同志约他采访时,龚勇却不愿意。去做家属的工作,家属也不愿意。开始以为他谦虚,连续找了几次,他都不同意。宣传处的同志说,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多说自己。

  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后,龚勇从北京载誉归来,局里为迎接他,专门组织了一个座谈会,号召全体同志向他学习。轮到龚勇发言时,他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说的净是组织的培养,大家的功劳。给人的感觉,这个人不“牛”。

  局长梁田说,龚勇一贯低调。他刚到市院来是这样,获得了许多荣誉、立了许多功之后,还是这样。

  就在他去世前几天,重庆市委要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有一个“重庆英模”的方阵,要求龚勇参加。龚勇不想去,理由是,重庆英模多,别人上也一样。直到市里两次打电话来,点名要他参加,这才勉强去排练了两次。

  同事李永军说,龚勇待人特别谦和,他对处里的同志和基层的人员,从来没有言语不周的地方,不会因为他是处长或年长大家几岁而盛气凌人。大家和他相处这几年,印象中的龚勇,总是那么谦虚、内敛。他做得很多,说得很少。

  【评价】重庆市纪委监察局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张挺:我和龚勇有过多次合作,他很有水平,但从不张扬,这可能正是他品格可贵的一面。

  自律的龚勇

  从一个农家子弟考上学校,直至后来到重庆市工作,龚勇对同事说过,他很知足。

  当上重庆市检察院侦查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后,和他接触的人多了,有求于他的人也多了,但龚勇知道该如何把握自己。

  2007年9月,龚勇调到重庆后,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没有安身之处,住招待所总不是办法。于是,他和妻子商量买房。但算来算去,凑不够首付。一度曾放弃了买房打算。原想着,先租房住着,等钱攒得差不多了再说。

  在北京工作的妻弟听说后,很着急,力劝姐夫赶紧把房买下来。他对龚勇说,现在的房子一天一个价,等你按这会儿的标准攒够了首付,房价还不贵到天上去?看他还在为难,妻弟专门回来一趟,借给他们10万元交了首付。这样,龚勇在重庆主城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如果不是龚勇去世,别人不会想到,检察院的干部、侦查处的处长,家中的经济状况竟会如此窘迫。直到他走时,仍欠着银行30多万元贷款。

  显而易见的事情,龚勇头脑清醒。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他也一样有自己的原则。

  龚勇去世的前一天,是大年初一,安排完节日工作后,他和同事说想回老家看看。大家知道他没有私车,问他怎么回去?他说,不行就搭大巴吧。

  重庆到巫山有300多公里,坐大巴回去,大人孩子肯定要遭不少罪。同事张鲁川说,那么远,你还是开车回去吧,路上慢点。龚勇说:“不合适,我回家看老人,开公家车不好。”说完,把备勤车的钥匙交给了张鲁川。第二天,一家人搭车回了巫山。

  张鲁川说,那几天大家本身都在加班,用一下车也说得过去,况且,办案组有两台备勤车辆,他开走一台也不影响工作。但他就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泾渭分明。

  【评价】全国十佳公诉人、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公诉一处副处长么宁:在有形和无形的诱惑中保持清醒,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面对的。龚勇堂堂正正办案,清清白白做人,他做到了清廉自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