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伯贤实际身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57:47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ieBot (讨论 | 贡献)在2008年10月10日 (五) 05:5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版本:2008年10月10日 (五) 05:54 SieBot (讨论 | 贡献)(差异) ←上一修订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西方哲学
20世纪哲学家 170px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Friedrich_Hayek.jpg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全名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出生 学派 / 流派 古典自由主义、奥地利经济学派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 经济计算问题、交易经济学、自愿秩序 受影响于 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亚历西斯·托克维尔、欧根·博姆-巴维克、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卡尔·波普尔 施影响于 卡尔·波普尔、罗伯·诺齐克、乔治·斯蒂格勒、隆纳·雷根、玛格利特·撒切尔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CH(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他被广泛视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论的对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们在货币政策和商业周期上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互动影响的敏锐分析。”在1991年,哈耶克获颁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以表扬他“终身的高瞻远瞩”[2]。

目录

  • 1 生平
  • 2 著作
    • 2.1 经济计算问题
    • 2.2 自愿秩序
    • 2.3 商业周期
    • 2.4 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
  • 3 哈耶克与保守主义
  • 4 影响
  • 5 知名著作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 8 参见
  • 9 外部链接

生平

政治系列 自由意志主义 起源与历史 无政府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 理论与思想 Counter-economics
争议仲裁机构
经济自由
平等原则
自由市场
自由社会 · 自由贸易
自由意志 · 结社自由
契约自由原则
宅地原则
个人主义
自由放任
自由 · 有限政府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自然权利
夜警国家
互不侵犯
不干预主义
非政治 · 不投票
参与型经济
多中心法律 · 财产权
私有防卫机构
自治 · 自我所有权
自发秩序
无国家社会
价值的主观理论 · 抵制税收
契约标题转换理论
工人自治
协会
志工社会 学说 阿哥拉主义 · 无政府资本主义
无政府共产主义 · 自我支配主义
基督教 · 后果
保守 · 立宪
加密无政府主义 · 义务论
自由市场 · 乔治自由意志主义
绿色 · 左派 · 马克思
小政府主义 · 互助主义
古自由意志主义 · 泛无政府主义
财产自由意志主义 · 右派
社会 · 自愿捐助主义 人物 瓦特·布拉克 · 穆瑞·布克金 · 凯文·卡森 · 盖瑞·夏堤尔 · 法兰克·丘多洛夫 · 诺姆·乔姆斯基 · 艾德·克兰 · Joseph Déjacque · 布莱恩·杜赫提 · 米尔顿·傅利曼 · 亨利·乔治 · 尼克·吉莱斯皮 ·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 · 亨利·赫兹利特 · 汉斯-赫尔曼·霍普 · 史蒂芬·霍威兹 · 萝丝·怀尔德·蓝恩 · 罗德瑞克·隆 · 卡尔·门格尔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 亚伯特·杰·诺克 · 罗伯特·诺齐克 · 伊莎贝尔·派特森 · 荣·保罗 · 艾茵·兰德 · 李奥那多-里德 · 谢尔顿·利奇曼 · 卢埃林·罗克维尔 · 穆瑞·罗斯巴德 · 约瑟夫·熊彼特 · 汉斯·森霍尔茨 · 亨利·戴维·梭罗 · 列夫·托尔斯泰 相关条目 反国家主义 · 反战
无政府工团主义
公民自由意志主义
公民社会主义
宪政主义
自由市场环境保护主义
融合主义
绿色自由意志主义
自由意志主义民主党人
自由意志主义共和党人
自由意志超人类主义
市场自由主义
客观主义
小政府
  政治主题
哲学主题 查 • 论 • 编 • 历

哈耶克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杰出知识份子家庭。他的父亲在政府的社会福利系统里担任医生,还发表过植物学论文。此外他还是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表弟。他分别在1921年和1923年于维也纳大学取得了法律和政治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对学习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极大兴趣。最初哈耶克相当同情社会主义,但在他参加了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授课之后,经济思想开始逐渐转变。

哈耶克在1923年至1924年之间,担任纽约大学教授耶利米·精其(Jeremiah Jenks)的研究助理。接着他回到奥地利,协助政府处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下的,国际条约上有关法律和经济的问题。接着哈耶克创办了奥地利商业周期研究中心并担任所长,并在1931年应邀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在奥地利被纳粹德国侵吞后,哈耶克不愿意再返回母国。他在1938年成为了英国公民,并终身使用这个公民籍。

在1930年代,哈耶克被广泛认为是最主要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之一,但他的经济理论却和当时新崛起的凯恩斯学派格格不入。两个经济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日。哈耶克的理论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于美国和英国获得重视,支持哈耶克的政治家们开始在这些国家浮上台面(例如美国的隆纳·雷根和英国的玛格利特·撒切尔)。在1950年哈耶克离开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担任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的教授(由于他的奥地利经济学派观点,他被当时经济学系里的某个人所阻挠而无法加入)。他在芝加哥也认识了其他突出的经济学家,如米尔顿·佛利民。不过,从那时开始,哈耶克的兴趣逐渐转向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虽然他也持续撰写经济学有关的著作,而且即使到这时,他的主要经济学理论也尚未完全发表。哈耶克在1962年前往德国担任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的教授,直到他在1968年退休为止。

在1974年他取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成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开始获得重视的主因之一。1984年,在英国首相玛格利特·撒切尔的推荐下,他获得伊丽莎白二世授与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以表扬他对于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之后哈耶克又担任了萨尔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的客座教授。哈耶克在1992年于德国的弗莱堡去世,享年93岁。

著作

经济计算问题

哈耶克是20世纪学术界对于集体主义的主要批评者之一。哈耶克相信所有形式的集体主义(即使是那些在理论上根基于自愿合作的集体主义形式亦然)最终都只有可能以中央集权的机构加以维持。在他的著名著作《通向奴役之路》(1944)和其他作品里,他主张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一个中央的经济计划,而这种计划经济最终将会导致极权主义,因为被赋予了强大经济控制权力的政府也必然会拥有控制个人社会生活的权力。

根基于早期米塞斯和其他人的著作,哈耶克主张道:在中央计划经济里,某个特定的个人或团体必须决定资源的分配,但这些计划者永远都不会获取足够的资讯以正确的分配资源,这种问题又被称为经济计算问题(economic calculation problem)。哈耶克认为有效的资源交换和使用只有可能经由自由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加以维持。而在1945年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一书中哈耶克主张价格机制可以用以交流和协调个人的知识,使社会的成员能够达成多样化,借由自发性的自我组织原则来解决复杂的难题。他创造了交易经济学一词来称呼“自我组织的自愿合作制度”。

在哈耶克的观点来看,国家的主要角色应该是维持法治,并且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领域。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他主张极权主义独裁者的崛起是由于政府对市场进行了太多干预和管制,造成政治和公民自由的丧失而导致的。哈耶克也对英国和美国因为受到凯恩斯学派影响而建立的经济控制制度提出警告,认为那将会导致相同的极权主义政府产生—而这正是凯恩斯学派所极力避免的。哈耶克认为极权主义政权如法西斯、纳粹、和共产主义都是同样的极权主义流派;因为这些政权都试着抹灭经济的自由。对哈耶克而言他认为抹灭经济的自由即代表抹灭政治的自由,因此他相信纳粹和共产主义间的差别仅仅是名称上的不同罢了。

哈耶克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要件。哈耶克认为,只要政府试着以政策来控制个人的自由(如凯恩斯和罗斯福主张的新政),相同的极权主义后果也可能发生在英国(或任何其他地方)。

自愿秩序

哈耶克认为自由价格机制并不是经过刻意介入产生的(亦即事先由人们刻意加以设计),而是由“自发社会秩序”—或者称之为“由人类行为而非人类设计”产生的秩序所领导。也因此,哈耶克将价格机制的重要性提升至和语言同等重要。这样的思考使他开始推测人类的脑袋如何容纳这些行为。在1952年的《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中,他主张是联结主义的假设形成了神经网络和许多现代神经生理学的基础。

哈耶克在1988年的《致命的自负》(The Fatal Conceit)一书中主张人类文明的诞生是起源于私人财产的制度。依据他的说法,价格是唯一一种能使经济决策者们透过隐性知识和分散知识互相沟通的方式,如此一来才能解决经济计算问题。

商业周期

哈耶克对于资本、货币、和商业周期的著作被广泛视为是他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更早时的《货币与信用理论》(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一书里已解释了货币和银行业务的理论,将边际效益的货币价值原则套用至新的产业波动理论上。哈耶克以这本书为基础进一步的解释商业周期,这个理论在后来被称为“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在他的《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ion,1931)和《资本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中,他解释商业周期的起源是政府中央银行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刻意压低利率导致资本被错误分配而造成的。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被许多理性预期理论的支持者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批评。哈耶克在1939年的《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一书中将他的理论与其他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家如米塞斯和罗斯巴德等人作出区隔,首先他避免以货币理论作为商业周期的全盘解释,并提出一个根基于利润而非利息上的特殊解释方式。哈耶克明确指出大多数正确的商业周期解释方式都是注重于现实上,而非数据上的波动。他也注意到这种特殊的商业周期解释方式无法和其他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完全吻合。

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

虽然哈耶克最知名的是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但在哈耶克的职业生涯后期他也对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作出许多贡献,大多是从他认为人类知识有限的理论上衍生而来[1],以及在他理论中自发性秩序社会制度所扮演的角色。他主张一个以市场秩序为轴心组织的社会(之中国家所扮演的角色仅只限于保护必要的市场和个人运作安全),这便是从他对于人类知识有限的道德哲学理论所衍生的。在他的科学哲学理论中,哈耶克大力的批评所谓的科学万能主义—错误的将科学研究方式强加于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上,导致在实践上产生相反的结果。通常这牵涉到在哲学上强行要求明确验证,错误的认为所有科学解释都可以简单的用二维的线形图表进行。哈耶克指出大多数科学都牵涉到复杂的多线形和多变量,而经济学和非设计秩序的复杂性则有如达尔文的生物学理论一般,强加一般的科学研究方式只会造成错误的结果(《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in the Abuse of Reason,1952)。在(《感觉的秩序》,The Sensory Order: 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1952)一书中他则发展出一套“赫比学习法”(Hebbian learning)的学习和记忆方式,哈耶克在1920年便已经构思出这个概念,甚至还早在他学习经济学之前。哈耶克延伸的“赫比突触”(Hebbian synapse)则对全球的人脑研究有相当大的贡献,并且持续在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界发挥影响力直到今日。

哈耶克与保守主义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美国(雷根)和英国(柴契尔)的保守派政府崛起后,哈耶克的理论获得了更多注意力。在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保守派首相的柴契尔便是哈耶克理论的著名支持者。在柴契尔得知自己成为保守党领袖后不久,她“从她的公事包里取出一本书。那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所著的《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她打断了台上演讲者的演讲,高举这本书让大家看见。‘这本书’,她坚定的说道,‘就是我们所相信的。’并且重重的将书敲击讲桌上。”[2]在赢得1979年的大选后,柴契尔指派了哈耶克派的基思·约瑟夫(Keith Joseph)担任贸易及工业大臣,以矫正长期以来低迷不振的英国经济政策。同样的,许多隆纳·雷根的经济顾问也都是哈耶克的朋友。[3]

不过,哈耶克写下了一篇名为《为什么我不是保守派》(Why I Am Not a Conservative)的论文,在文中他批评保守主义无能面对人类不断改变的现实、而且无法提出积极性的政策计划。他的批评首先是针对欧洲风格的保守主义,也就是长期以来基于社会稳定和传统价值理由而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哈耶克自认为是古典自由主义者,但他也注意到他在美国几乎不可能以“自由派”一词自称,因为这一词在美国早已因罗斯福的新政而被大众与社会自由主义混淆。因此,在美国哈耶克通常被描述为“自由意志主义者”,不过他自己则倾向于自称为“老辉格”(Old Whig)。

影响

政治系列 自由主义 发展 自由主义思想历史
古典自由主义历史 思想 政治自由主义
政治自由
文化自由主义
民主资本主义
民主教育
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贸易 · 个人主义
自由放任
自由民主制
自由主义中立性
消极/积极自由
市场经济 · 开放社会
人民主权
权利
政教分离 学说 美国自由主义 · 无政府自由主义
古典 · 保守
民主 · 绿色
自由意志主义 · 市场
民族 · 新自由主义
调和自由主义 · 古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重要人物 约翰·洛克
亚当·斯密
亚当·福格森
汤玛斯·杰佛逊
汤玛斯·潘恩 · 大卫·休谟
孟德斯鸠
伊曼努尔·康德 · 杰里米·边沁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威廉·冯·洪堡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 托马斯·希尔·格林
伦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伯特兰·罗素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以赛亚·伯林
约翰·罗尔斯 · 罗伯特·诺齐克 区域 全球自由主义
欧洲自由主义
美国自由主义
各国自由主义 宗教自由主义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犹太教   政治主题 查 • 论 • 编 • 历

在1947年,哈耶克和其他人一同创办了培勒林山学会(Mont Pelerin Society),由一群在各种学术领域反对社会主义的学者所组成。在他于1974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上,哈耶克指出人类知识在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出错性之高,并称他对于经济学经常被误导为是和物理学、化学、和医学一般的精密科学感到忧虑,因为强加精密科学的研究方式在经济学上将会导致不可收拾的灾难性结果。

尽管对于这段关系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议,哈耶克一生中与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保持了长期的友谊关系,两人也都是来自维也纳。在一封写给哈耶克的信中,波普尔写道:“我想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东西可能超过所有其他在世的思想家。”(Hacohen,2000)波普尔将他的《猜想与反驳》(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献给哈耶克,而哈耶克也将他的论文集《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献给波普尔,并在1982年说道:“…自从他的Logik der Forschung在1934年出版以来,我彻底成为他的方法论理论的支持者。”(Weimer and Palermo,1982)波普尔也参加了培勒林山学会的开幕集会。尽管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赏识,但并没有改变他们两人在理论上的重大差异(Birner,2001)。

除了深刻影响柴契尔的经济政策、以及隆纳·雷根的经济顾问之外,哈耶克在1990年代于东欧成为最受敬重的经济学家之一。哈耶克对于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预测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完全获得证实,他也因此在前共产政权的东欧国家大为出名。

哈耶克的著作影响相当广泛,包含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举例而言,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对于极权主义制度的真相和谬误的讨论也影响了后来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者(Wolin,2004)。

即使是在他死后,哈耶克的理论依然持续发挥影响力,尤其是在那些他曾经任教的大学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芝加哥大学、以及弗莱堡大学。许多在他去世后才发表的著作也进一步发挥影响力。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个由学生组织的团体哈耶克社会便以他为名。在牛津大学也有哈耶克社会组织。而美国华盛顿特区影响力最大的智囊团之一的卡托研究所则将所内的一个演讲厅以哈耶克为名。

知名著作

  •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1929.
  • Prices and Production, 1931.
  • 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And other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fluctuations, 1939.
  • The Road to Serfdom(《通往奴役之路》), 1944.
  •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1960.
  • The Fatal Conceit, 1989.

注释

  1. ^ [1]
  2. ^ John Ranelagh, Thatcher's People: 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Politics, the Power, and the Personalities. 1991
  3. ^ Muller, Jerry Z. The Mind and the Market. Anchor Books, New York. 2003.

参考文献

  • Birner, Jack, 2001, "The mind-body problem and social evolution," CEEL Working Paper 1-02.
  • Birner, Hack, and Rudy van Zijp, eds., 1994. Hayek: Co-ordination and Evolution: His legacy in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 (1994)
  • Caldwell, Bruce, 2005. Hayek's Challenge :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of F.A. Hayek.
  • Ebenstein, Alan O., 2001. Friedrich Hayek: A Biography.
  • Gray, John, 1998. Hayek on Liberty.
  • Hacohen, Malachi, 2000. Karl Popper: The Formative Years, 1902 – 1945.
  • Kasper, Sherryl, 2002, The Revival of Laissez-Faire in American Macroeconomic Theory: A Case Study of Its Pioneers. Chpt. 4.
  • Kley, Roland, 1994. Hayek'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xford Univ. Press.
  • Muller, Jerry Z., 2002. The Mind and the Market: Capitalism in Western Thought. Anchor Books.
  • Rosenof, Theodore, 1974, "Freedom, Planning, and Totalitarianism: The Reception of F. A. Hayek's Road to Serfdom," Canadian Review of American Studies.
  • Shearmur; Jeremy, 1996. Hayek and after: Hayekian Liberalism as a Research Programme. Routledge.
  • Touchie, John, 2005. Hayek and Human Rights: Foundations for a Minimalist Approach to Law. Edward Elgar.
  • Weimer, W., and Palermo, D., eds., 1982. Cognition and the Symbolic Processe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Contains Hayek's essay, "The Sensory Order after 25 Years" with "Discussion."
  • Wolin, R. 2004. The Seduction of Unreason: The Intellectual Romance with Fascism from Nietzsche to Postmodern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参见

  •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 米尔顿·佛利民
  • 穆瑞·罗斯巴德
  • 奥地利经济学派
  • 芝加哥经济学派
  • 古典自由主义
  • 自由意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