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器材用pvc树脂:未来更新的中国不能光靠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17:23

未来更新的中国不能光靠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7日09:14  环球时报

  中国围绕拆迁的纠纷就像初夏的草,越铲越多。如果把基建项目比喻成庄稼,现在一眼望去,已很难分清是草多还是庄稼多。

  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这不是中央部委第一次要求防范查处强征强拆行为,恐怕也很难是最后一次。中国该换一种方式对待这些纠纷了,那就是压低基建规模,把经济发展从对基建的过度依赖中真正拔出来。现在说“应当”这个词太轻了,其实它已经是中国社会现实的“强迫性”要求,越早看清这一点的地方政府,就会越主动些。

  过去30年中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中国现代化打下一定的底子。国家交通的主干线已经成网,连很多县级市都有了很宽的公路。机场建了很多,民生必需的公园、广场也都建了起来,应当说,城市化对用地的第一波需求大体过去了。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粗放型的,持续不断的高强度财政投入,催生了全世界效率最高的基础建设,也带来了过度、重复建设的浪费问题。比如很多小城市的广场建得过大,即使在北京,一些郊县也有不少废弃的房屋,有的建成仅十几年。一个村庄、一条街道常见挖了填、填了挖的情况。在行政市里,一个功能区半生不熟,接着又开新的功能区,这样的现象同样常见。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人发展经济的思路太简单。

  从最基层看,十多二十年前有人发明了“农家院经济”,于是乎,城镇郊区农家院比蘑菇长得还快,一家搞,家家都搞。一个村子搞,村村都搞。结果是农家院比客人还多,形成大量农村基建的浪费。放到城市里,“文化街”、“旅游街”、“开发区”大量出现,建设它们的想法和搞农家院其实差不多,但结果往往是街多、店多,有效消费少。

  如果你10年没去一个古庙,再去时,很可能发现古庙被一大片仿古的旅游设施包围,但由于客人不够多,这些设施里最后干什么的都有,有的就是卖白菜豆腐。

  我们想说的是,今天的征地纠纷,很多都不是因为修公路、建高铁引起的,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各城镇建“农家院”导致的。一些地方官员上任后,对发展经济缺乏创新精神,又很想在自己的任上“留下点什么”,于是大兴土木,或支持一些人搞“商业开发”。

  一哄而上的征地迅速推高了公众对征地补偿金的期望值,很多要求开始脱离实际,但在舆论上它们是正当的,没有一种力量有权威让人们放弃过高的要求,有时连法院的判决也不管用,社会的所有调解功能都已失效。

  现在,必须让拆迁规模降下来,各地要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缓冲一段时间,营造经济的深度。这样做比铺摊子要难得多,需要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闯新路子。中国以往的经济,总体看是“钢筋水泥经济”,像树干和枝杈,现在要做的是让它变得花繁叶茂。

  拆迁规模一旦降下来,当前拆迁纠纷的紧张形势就会有大的缓解,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死扣就有望解开。必须指出,中国这些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很大,但各城市大刀阔斧做“大手笔”的时代过去了,我们没必要留恋过去,它的容易程度本来就未必是正常的。

  我们过去“拆出来”一个新中国,未来更新的中国却不能光靠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