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野外建造:为孩子的情绪松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57:43

为孩子的情绪松绑

 

 

2008年岁末,一起悲剧引人深思: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学生向老师举起了尖刀。媒体报道说,悲剧的缘由很可能是学生的女友和被杀老师关系暧昧。悲剧发生前两个月,他虽然表达了对女友的不满,但非常镇静,以致于让人认为他早已放下。事实却是,他将愤怒、失意、怨恨、无奈酝酿了两个月,最后,这些情绪以最伤人的方式爆发出来。生命远去,留下的反思却是:当我们身受负面情绪困扰时,是否只能用攻击和毁灭的方式来解决?生活是完整的,它喜忧参半,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比如愤怒、伤心、失望等等。不同的是,有人只会抱怨甚至仇恨,有人却能够很快摆脱困扰。差距的关键在于—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父母如何帮助我们处理负面情绪。

 

故事一 孩子别哭,妈妈给你买玩具

 

小米是一个特别心软的妈妈,每当儿子嘟嘟哭闹或者生气时,她总是赶紧拿出嘟嘟喜欢的电动汽车或是零食哄他。

 

一眨眼儿,嘟嘟4岁了,小米想锻炼他单独睡觉。但嘟嘟很害怕,站在自己的卧室门口又哭又闹,怎么也不愿进去。小米好说歹说都没用,最后她使出了“杀手锏”,拿出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汽车和小人书,对他说:“宝贝,别哭了,妈妈陪你玩玩具,给你讲故事好不好?”可嘟嘟依然哭个不停。急性子的小米蹲下身来,搂着儿子说:“心肝啊,祖宗啊,你到底怎么样才不哭?妈妈给你买奥特曼?再买一辆电动车?”嘟嘟的哭声渐渐小了,他歪着头想了想,说:“妈妈,你能给我买上次看到的飞机模型吗?”小米连忙点头:“没问题!儿子,只要乖乖睡觉,你要什么妈妈都答应。”在小米的一再保证下,嘟嘟终于忐忑不安地走进了自己的卧室。可他还是害怕极了,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很久才睡着。

 

专家点评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为了息事宁人,对孩子的哭闹不管青红皂白,简单地采取迎合的态度,一味地满足孩子,使其停止表达负面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像小米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认为负面的情绪有害,只关注孩子如何才能停止这种情绪,因此当孩子伤心、生气、难过时,他们会尽量找东西转换孩子的情绪。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的注意力离开了这些负面情绪,就能摆脱它们,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了解和慰藉。

 

家长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无法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就像故事中的嘟嘟,对于独自睡觉的恐惧感并没有因为停止哭泣而消除),孩子反而将利用情绪来控制家长,对于情绪的看法和处理将走入误区。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妈妈如此急迫地想让我不哭、不生气,是不是说明我的反应是不对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迷茫、怀疑自己,从而自信不足,在情绪和生活上容易产生压力。

 

EQ支

 

针对嘟嘟不愿意独自睡觉的情况,妈妈要关注他内心的恐惧感而不是让他马上停止哭泣。妈妈首先要引导他感受内心的情绪,比如问:“嘟嘟是不是怕黑?是不是觉得害怕?”当明白嘟嘟为何哭泣时,再进行安慰和有效的劝导。妈妈可以先陪着孩子讲故事,把嘟嘟的玩具摆放在屋里,让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减缓内心的恐惧,从而较为轻松地入睡。

 

如果嘟嘟是在利用哭闹的方式寻求物质满足,妈妈必须先衡量需求的合理性,如果在合理范围,则给予相应的满足;如果不合理,就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他不能得到这些东西的理由。最为关键的是,面对孩子要挟式的哭闹,妈妈必须坚持立场,让孩子了解妈妈的原则,从而放弃将情绪作为控制父母手段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