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枪械mod下载:胡耀邦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1:25
近日,由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口述、周海滨整理的文章发表,记录了胡耀邦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现摘编如下:
胡耀邦的牢骚话
1952年7月,父亲从南充川北区党委调北京工作,上京时兴致很高,意气昂扬,真有一股事事争上游、处处比先进的劲头。人们风传他要去政务院建筑工程部任常务副部长,他十分兴奋。
有一天我看到父亲从外边回来,半晌没有言语。沉思一会儿后,他慢慢抬起头来,面带一丝笑意看了看我,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的儿子都这么大了,还让我做青年团的工作?哼,没有想到,真没有想到……”边说边摇头。
事后听说,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人选,有两位候选人,一为胡耀邦,一为陈丕显,毛泽东同志圈定了胡耀邦。父亲当然服从了中央的决定,但他独自一人发的轻微牢骚,恐怕只有我一人知道。
1966年8月,我父亲被停职打倒。父亲的痛哭失态,我只见到一次,那是1967年祖母去世,他还关在团中央大楼中。当我告诉他祖母去世的消息时,他虽然有些惊讶,但仍很镇静。到了医院的太平间,正准备三鞠躬和祖母做最后告别时,他张了张嘴,突然用家乡话喊了声:“娘老子,儿子送你来了!”一句未了,“哇”地一声痛哭起来,顿时泪如雨下,鞠躬之时,全身微颤。走出医院,他轻轻地念了一句唐诗:“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回到家中,他又平静下来,告诉外祖母、母亲和我,祖母在土地革命时,当过乡苏维埃的妇女委员。
父子俩的辩论
“文革”初期,我总是张口一个阶级斗争,闭口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父亲开始还耐着性子听。1967年上半年的一天晚上,他开口了,开始语气非常平静:你翻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篇文章叫《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毛主席在苏区红军时期就说,“要造就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不能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突然他加重语气,把手一挥,大声说道:“德平!你不是老说阶级斗争吗?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还说经济建设‘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一个伟大的阶级斗争’!”我还想辩解些什么,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个事虽然父亲没有完全说服我,但是对“文革”的怀疑,从这儿也开始了。
1971年,全国上下大批资本主义,大兴“斗私批修”、“消灭私字一闪念”。这时父亲已从河南的“五七干校”回到北京,虽已获“解放”,但尚未被安排工作,“赋闲”在家。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有些地方纷纷关闭农村集市贸易的自由市场,不由地深深叹了一口气,问我:“什么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当即回答说:“那就是有资本家、有资本还有剩余劳动。”他又问:“那你看这集贸市场呢?”我说:“那也是啊,沾到钱了,沾到交换了嘛。”他说:“你错了,你还是个大学生啊!你们学过《资本论》没有?”父亲详尽地向我讲解了物物交换和资本增值,分析了农村集贸市场的交易方式与资本增值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当时父亲说:“我们现在老是批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实际上我们的马列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已经降到最低点。”
有一天,父亲又问我:“你对斗私批修怎么看?”我说:“私是万恶之源。”父亲问:“你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我说:“当然是唯物论啊。”父亲说:“不对。私心、私的观念是意识形态问题,你不能把这个与私有制混为一谈。”他说个人利益、个人的愿望应该是合理的。虽然还在“文革”中,父亲就能够非常清楚地把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严格区分开来,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父亲在“文革”中期也常对身边的人说道:“我不能反潮流,但总能抗潮流吧!”
“失业”何必说成“待业”
解决知识青年返城问题,社会上的待业问题,这是父亲进入中央领导层以后,主持参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人流滚滚,怨气难平,西双版纳农场知青下跪请愿,群体卧轨,7万人罢工事件,震惊了中南海。
6月13日、14日、15日3天,父亲抱着“要把就业问题说到家”的态度,一口气谈了三次就业问题,“现在有几百万青年要就业,今后每年要增300万,到1985年有2000万待业人员怎么办呢?”他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着十分惊人的前瞻性和准确的判断力。在30年前改革开放尚未完全启动的时候,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有企业不如民营企业(当时叫集体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大,并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
当时,我党在宣传上,把“失业”称为“待业”。对此,他非常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掩盖社会矛盾,自欺欺人。我们用“待业”两个字,外国人说他们本来是失业,要把问题说到家。
据《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