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建造代码:书法及用笔 - 倚剑天山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43:15
书法及用笔

书法 2011-04-13 21:52:20 阅读8 评论0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曦之《又谈书法及用笔》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另外,象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引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引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和证实作者身份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俗说盖一不盖二,盖三不盖四。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现在有些“大家”的作品,印章盖的太多,字的中间也盖,凡空白处即盖章,有失大雅。

     什么叫双钩

     双钩,也叫“双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指实掌虚,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也。”其方法是,大拇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助送着,五指都派好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

    双钩悬腕者,食指中指圆曲如钩,与拇指相齐,而撮管于指尖,则执笔挺直,大字连上腕,小字运下腕,不使肉亲于指,则运笔自如。

     双钩执笔,对初学者较为适当,故古今多以提倡。

     什么叫单钩

     单钩,也叫“单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

     单钩执笔法,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食指从管外钩向内,中指用甲肉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二指贴在中指下面。这种执笔方法很少有人用,唐代书法家韩方明会极力反对,并在《授笔要说》中指出:“世俗皆以单笔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此说颇有道理。因双钩执管可高可低,灵便的多;而单钩只能执笔,低执必然容易着纸,将其余三指塞入掌心,掌心也不能空虚,应用时极不方便。故“单钩”执笔法不宜提倡。书者只做了解。

     什么叫笔位

     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另外,笔头深浅的尺寸,也叫“笔位”。

      执笔高低,在书法上比较讲究,也是将字透出力感的关键。唐代书法家卢携《临池歌》有云:把笔深浅,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温峰体重。这话有一定道理。有些人不管写什么书体的字,都将笔管执的很高,这是不妥的。执笔过高,将会影响气脉的均匀,力不易灌注毫端,行笔不稳,也难以掌握笔的重心。执笔过低,运转中就不灵活,拉不开势。执笔高低怎样才算合适?按一般规律是,草三、行二、楷一。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至于实际运用,还可以自己斟酌确定。

    笔头深浅部位,分为三断,笔端处,叫“一分笔”;笔腰处,叫“二分笔”;笔根处,叫“三分笔”。笔头部位的划分,乃根据前人之经验,其目的是读书写者运用时有一准绳可寻,我们知道,笔头虽软,却富于弹性,顿则能起,行则能收。但如果把握不好部位,就无法将字写好,所以,写字时笔头要用什么部位,关系极大,然笔头用在什么部位为宜呢?一般地说,运用时不能超过腰部。尤其是初学者写楷书,或者写篆书,隶书,应使用一分半至二分为佳,这样,行笔顿挫、提按便易于笔力贯注,得势自然。书写时千万不要将根部也用上,如果用到根部,便会造成点画泛甚失态。但也不能光用笔尖,否则,便会点画物力、轻飘。

    什么叫五指齐力

    五指齐力,指执笔时五个指头的力量要是全部送上,不使偏废一指。

    五指齐力,是写字的主要手段之一。将五指的力量通过腕、肘、臂的力量,但是指力不够,其他几个环节也难以掌握。

    五指齐力,首先要使无名指得力,以防独弱一指,力量不均。再者,大拇指横撑,以当四指合力的中点,同时要把各指骨节外顶,以调整各指间力的轻重强弱,这样,五个指头的力量才能相等。五指就如五个兄弟,要相互协作,互相制约,才能劲住一处使。否则,五指便不能齐力。

    怎样运腕

    懂得执笔方法以后,还须掌握运腕的方法。因写字不仅要用指力,而更重要的还要运用腕力,甚至肘力和臂力。

     运腕,即用腕关节的力量写字,写字动作,以腕的运用为主,但腕的运用又离不开手指、肘、肩、背、腰和整个身子的配合作用,无论写大字或小字,应以运腕为主,因运腕比运指的力量大,活动范围广,控制能力强。想提笔,笔毫可有力弹起收拢,想顿笔,笔毫即可有力地铺展开。运指则力量微弱,范围狭窄,只适宜写小字。因此,书写时应充分的运用腕力,辅以手指的力量。这样,着笔有力,写出来的字才会血肉饱满,筋骨强健,笔调流畅,体势开张。

    运腕动作,就是手掌根部的摆动,即腕部左右两侧随着运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疾徐的摆动。摆动的幅度大小随写字的大小而有所区别。字大,幅度大;字小,幅度小。在摆动中特别要使腕部外方能够略向外翻,提得起来。这样,笔在手中,活动范围大,运转就灵活。不管笔画变化如何,或者笔锋偏侧到何种程度,都有办法把它立即纠正过来,使笔画圆满,把锋心藏放在中间行动,起着保持中锋和展开笔势的作用。

    写行草时因流动性大,运腕动作要求特别显著,楷书流动性小,动作较慢而不甚显著。书写中,一起一落,一往一复,每一点画的完成,提按顿挫、轻重疾徐的用笔变化都有运腕的动作。当笔锋出现偏侧、纠缠或散乱时,就要立即加以控制,作这种调整也离不开腕的运用。当然,运腕掌握如何,主要是书者的技巧问题。掌握的好,字就能写出神采,掌握的不好,便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多练,多实践,方能掌握运腕技巧。

    什么叫枕腕

    左手手掌枕于右腕之下,或将右手手腕置于台面,叫“枕腕”。

    枕腕,目的是要运用指头的力量去写字,并不能充分发挥手腕的作用。这种方法与“悬腕”、“提腕”比较,悬殊很大,失去了运腕的流便性。自古以来这种方法也不时提到,但是,大都认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小字。依我看,写小楷用这种方法也是不灵便的。因为,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缩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书写,很难通过肘、臂的力量而贯注毫端,字自然不会生动,笔力也不会强。所以,这种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什么叫提腕

    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叫“提腕”。

    前人有云:“下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须提高手腕而后触之”。这就是说,要下笔有力,四面展动,就必须高提手腕,方能得其雄奇的姿态。提腕这种方法较适宜写中楷、不宜写较大的字,或行草书。因这种方法,肘部着案,不仅限制了运笔的幅度,而且,也很难顾及整篇的气势,勉强为之,写出的作品必然欠缺不周,且难以表作品的神姿。当然,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写字不可能使用悬腕,所以,这种方法暂时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须要练习高提手腕。也就是说,肘部不要着力地紧贴纸面上,否则气力不易通过肩、臂贯注下来,影响书写的效果。

     什么叫悬腕

    自腕至肘皆悬中而不着案,叫“悬腕”。

    元代书法家陈曾在《翰林要决》中说:“悬着空中最有力”。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也说:”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诚然,这种运腕方法是书法中最佳的一种。腕至肘不着案以凌空取势,不仅容易将全身力气送至毫端,而且,无论是直笔横下,还是横笔直下,笔力自能沉劲,纵横如意。尤其是写大楷或行草书,转动灵活,生气勃发,不会出现拘滞的弊病。

    当然,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开始不容易掌握,时有颤抖的现象,感到很吃力,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畏缩,只要经常实践,腕力便会渐渐增强。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8)| 评论(0)| 引用 (0) |举报   书法史和书法欣赏 书法名家名帖大全欣赏(简洁版)

历史上的今天

  • 距离2009-04-13 16:29:14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