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者:阅读 ·表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25:04

阅读 ·表达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两翼

 刘瑞国

人本无翼,如能邂逅一双隐形的翅膀,着实是一种机缘,是一种幸运。

也许有人说:知识、才艺、品性、爱好、习惯等等是隐形的翅膀。

但他们忽略了或者不够明确,阅读与写作就是我们终生隐形的翅膀。

97第10期《素质教育, 社会关注的话题》中统计:“我们现在高考升学率为5%。”,现在升学率高多了。据说有65%,这,些数据说明,高中学生毕业后, 只有一部学生考入高校,一部分学生要走向社会、务农、做工、经商……面对不同流向的高中学生,作为高中语文学科,应该授人以渔,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谋求未来发展的素质需求。

一般认为尽管这种考查(“标准化命题”较多)不一定就考出了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但考了比没有考要好,考了说明强调了这方面的要求。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培养阅读能力。

一般说来,阅读能力可分为认知、理解、记忆、态度、心理、速度、技巧等方面。衡量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全语会第三次年会精辟概括为“听说读写”四字,美国《未来家》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具素质能力中,特别强调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这样说, 阅读·表达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两翼.

阅读的地位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

一个高中生他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社会责任感,恐怕大都来自阅读;来自读书。好书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多的是做人的准则、尊严、自信、勇气----高中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文质兼美,如屈原的《离骚》、斑固《苏武传》、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洋溢的爱国激情;孟子《鱼我所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缚《五人墓碑记》、梁起超《谭兹嗣同传》、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序》、林觉民《与妻书》,表达的生死忧乐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抒发的忠孝气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范晔《张衡传》,倡导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司马光《训俭示康》、洗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褒扬的俭朴廉洁的美德-----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教育青少年一代最好的教材。学生精读深思,加之以教师的动情点拨,如春风化雨,””义皆出于心”,于潜入默化中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得以形成,名篇阅读不但使学生获得智育为目标的知识能力,而且能获得以德育为目标的审美情趣。

但仅仅有这十几篇,几十篇名篇还不够,还需要扩展开来,还需要有广博的阅读视野。特别是当今时代,知识信息激增,科学飞速发展,与之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浩如烟海。加大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十分必要。而这些以获取信息,或以应试为目的阅读往往是零散片段,一鳞一爪。虽短平快,急功得利;可惜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缺少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而那些经典名著,却能穿越时空,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青少年受益。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圣经》儒道释基督著作等,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审美、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读它们,有助于青少年确立向善的信仰,奠定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像《四郎探母》《西厢记》《红楼梦》《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老人与海》《泰坦尼亚号》《大卫·科波菲尔》等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以真善美的杰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性,塑造和净化心灵。而且这些文学作品都讲究以情节吸引人,以形象感染人。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再如某些传记,其人物事迹,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还有《山海经》《西游记》《天方夜谈》中的许多神话,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而今大都变成了科学的现实,类似科学幻想、科普作品,则对青少年想象力开发,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养成都是很有益的。

我们曾在一个班做过问卷调查,95℅的同学没有读过巴金、钱钟书、沈从文、托尔斯泰、海明威、泰戈尔、川端康成的作品,甚至连《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全本)都没有看。“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至于抽象的新科技论文,高层次的文史哲论文,也很少涉猎过,所以高考遇上古诗、文言文、大小阅读,总是望而生畏,捉襟见肘。同时问卷还反映出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只是为了寻求刺激,读武侠小说、言情故事,赌王传奇---入了迷,着了魔,进入了角色,哪有心意再读书,上课,做练习?更有甚者,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过早地去尝试“禁果”、参与赌博、结伙偷抢,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都说明,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不是看坏书。

选择好书。愚以为选择名篇名著,以其为阅读切入口,加大课外阅读量,是最理想的。正如上面所言,名篇名著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采显于后世,经历过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的积淀,可谓精华。其中有着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有着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人类历史发展的睿智思考等等。其二,课外的阅读,尤其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整部的文学作品,尤其小说,往往有较丰富的生活场景、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阅读时要善于将抽象的文字在脑海中及时地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将分散的生活场景、细节整合起来,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在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需要调动各种思维活动,尤其想象和联想,扩大心灵空间,达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其三,不少名著,形象大于思想,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名著可以长见识,培养独立见解,科研潜能。其四,长篇需要阅读的时间长,需要耐力,可以培养毅力和阅读好习惯。

同时,阅读还是获取以智育为目的的知识能力.理工医农方面知识,大多数是从阅读中获取的.特别是当今时代,新信息的科学技术浩如烟海.上世纪初,一些发达的国家(法美英日)已把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尽快提高阅读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知识科技就是生产力,即使农民也要阅读农业科技方面的书.

换一个角度,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提高阅读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这样:

1.利用讲读课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指导学生精读,培养语感、悟性。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读《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目睹、耳闻、心感介绍了贾府一大批重要人物,其中写王熙凤的出场极为精彩,主要有四笔:一、先声夺人。人还没有露面,笑声有了,话也有了,“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派矜持气派。二、绘肖像,上下一身珍珠翠玉,丹凤却是三角眼,柳叶编安吊梢眉,白嫩的脸颊深含春情,内藏威严,红润的双唇还没有启开先听到盈盈笑声。美则美矣,可就叫人生畏。三、见黛玉先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于是抢先拭泪,而贾母笑哭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听贾母一说,又转悲为喜;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感情的转变,活脱一个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四、回王夫人,事事倒是先料到了,显示其精明能干。难怪胭脂斋评,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精读,进入境界,进入角色,加之以老师精心点拨,全身投入,如醉如痴,学生感悟岂能不深!

不但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名作进行精读,欣赏,而且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接触、去读懂,一些介绍新科技方面的文章。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介绍科技方面科技学术论文激增。为满足信息社会需要,应选些反映科技新信息、新成果的佳作,指导学生精读。叶老说“精读是准备”。精读是基础,是为博览群书做准备,是为适应社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2.课内外结合,循序渐进,除阅读自读教材外,还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课外阅读,拓开阅读视野。组织好阅读,力求达到学生自巳能读书。每天要求学生阅读报刊杂志不少于半小时。并向学生提供阅读书目,高中学生读完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并涉猎点世界名著,高一上学期寒假读《西游记》,《高老头》,下学期暑假读《水浒传》、《三国演义》、高二上学期读《红楼梦》、《红与黑》、《哈姆雷特》,下学期读《战争与和平》、《物种的起源》、《吉檀迦利》,高三学生要求阅读一些精短文史哲论文,其间安排老师讲座,学生交流。

3.加强整体阅读,速读训练,提高阅读技能。

阅读应重视“整体─局部──整体”的训练,即开始粗略地看一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然后根据需要,逐字逐句重新读两遍,解决局部字词句意,篇章技巧等问题。比如高考中文言文阅读,一般选课外的涉及人、事、理的散文。这类文言文阅读可先搞清楚文中人物关系,写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其中含什么事理,然后借助课内掌握的知识,明字句,比较译文优劣,判断文意,品评技巧。如果文段的大意都未搞清楚,就去选择,只能是盲人摸象。

叶老说过“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知识信息激增,竞争激烈的社会,唯有具备速读能力,才能适应。因此我们注重从高一起,就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并拟定了具体训练方案和目标( 要达到每分钟800字),至高三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表达的困惑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表达能力比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阅读是学习别人表达,表达不论“说”(口头)、“写”(笔头)都是自己的事。

古往今来,能说会写,善于表达,公认为“神童”、“才子”。这些人往往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立马可就。有口皆碑的曹植《七步诗》,千古传诵的王勃《滕王阁序》竟是一挥而就,天文学家张衡同时也是文学家,我国近代科学家钱学森、苏步青等,都有丰厚的表达功底,能即席赋诗作词,香港回归,议论较多的是董建华的施政演说使民心大振。

美国《未来学家》认为,跨世纪的学生应具备素质技能中有三条(一共13条),按摘录序号是:

1.写作技能。写作有助于人们理清思路和培养首创精神。

10.口头和书面表达技能,清晰地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表达清楚才能使别人更了解你,这是必需的求职技能。

13.人际交往能力。与不同的人有效地协同工作和交往,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能力。

由此看来,全面提高学生口头,笔头表达素质,是对跨世纪人才素质,能力必备要求。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点──学会表达。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强调提高语文素质方面,确实引起了重视,而高中学生实际表达素质如何呢?作为高中语老师,往往会注意实际的情况,对学生实际表达素质作求实的分析,结论并不乐观。不少学生高中毕业,字拿不出手,一般的文章也看不懂,给他一个机会发言,也象“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说到作文似乎更强其所难了,不会写信、拟合同、报告……甚至连一张便条也写不清楚。这并非个别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点,不妨让我们把目光投到人才跻跻的高等学府,华东几所重点大学的学生组成记者团到抗战故地采访,《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准备为他们组织专版,收到13篇稿子,多数错字连篇,文理不通,于是专版变成转而,向社会呼吁“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华中理工大学组织新入学的硕士博士参加测试总平均63.9分,随机抽卷,一半以上的考生写不出常用成语中的字,如“罄竹难书”的“罄”字,“越俎代庖”的“俎”字,“动辄得咎”的“咎”字……这些来自高中的莘莘学子,表达上的困惑,能不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汗颜?我们不得不承认高中生实际表达水平差劲!一个又一个地推崇语文教学的模式,抛弃了传统积累的重视的重视读写训练,寻求传授教学“秘诀”、“捷径”背道而驰,究竟走了多远?需要反思。

要改变这一状况,学会表达,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以为要做长期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表达训练。

首先,“认认真真”写好作文。

一、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有序。根据大纲,高一重点训练叙事、写人、写景、写通讯报道、调查报告;高二训练议论、说明,练习写书评、影视评、剧评和计划、总结;高三在高一、高二的基础上综合熟练,并安排材料作文,应用文等应试作文。一个阶段着重训练一个方面,目标明确,集中精力专攻。

二、每次写作训练都要求是全程训练。全程训练过程可分为:观察积累──构思表达──修改调色。一般容易忽视第一、第三阶段,其实作文训练应从内容(素材)开始,学生除从阅读中积累外,还要从自身观察实践中获得素材,留心周围的人、事、景、理,感知积累,日渐增加,“积蓄足恃”。待作文后,加以修改调色,自然感到写作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学问,一种成功,一种享受。

三、勤于动笔,从模仿中创新。写作是练出来的,自求出来的。《红楼梦》第40回黛玉教得菱做诗,她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摩吉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左、刘、谢、阮、庾、鲍等人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不愧是高明的老师,教她的学生做诗从模仿开始,带香菱上“路”,第一首“措词不雅”,稍加点拔,鼓励她“只管放开胆子去做”。第二首吟月诗写成了咏月色诗,第三首居然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有了创新。勤于练,每学期一大本笔记,一大本日记,几十篇作文,有这个数量,才有质量、能力、素质。

其次谈谈口头表达素质的训练。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已对说话能力分年级提出要求:高一能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阐述观点,能在课内作即席发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高二能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思路清晰,论据充分;高三能作有准备的演讲,能在一定的会议上作即席发言。讨论、交流、采访、辩论、演讲、报告……口头表达中如何操作,如何做到抑扬顿挫,如何用动作、手势、眼神传情达意,需要反复揣摩、训练。

两翼的动力是思维

如果把阅读和表达比作两翼,那么给两翼动力的是思维。

美国阅读专家施道费认为:“阅读即思维”。阅读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思维过程,当你聚精会神地阅读时,实际上你是在不断思索,想象判断和评价,可见阅读训练实际上是认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是思维训练。

同时我们还可以说,不论口头还是笔头表达,都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口头表达素质好,是想在先,是思维好,口才之功首先在脑,而不是首先在口,笔头表达更是这样,作文认真审题构思,想好再下笔,说的是思维。高考考写作,实质上是考思维,考思维的准确性、时效性、敏捷性、辩证性。

因此,阅读和表达素质的内在是思维。(考虑到篇幅,本文不展开)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我注重了所教班的素质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素质普遍有提高,不少学生在省、市作文竞赛中得过奖。高考效果也好。市语文高考单科成绩第一名,高考满分作文多次出自我所教的学生。事实证明,成功的素质教育是高考取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