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香红 月季:明人笔记之三 -- 明人笔记 -- 国学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5:47

客滇述

  明 顾山贞

  本书(一册五八面三四、八○○字)不分卷,云间顾山贞撰;记明末川、贵之乱,起崇祯元年流寇之始,至永历十二年清吴三桂进兵贵州止。卷首有小题曰「川、贵寇乱」(今略),所述重心未尝在滇,当为顺氏(仕履不详)客滇时所作;或「客滇述」乃为全书,「川、贵寇乱」祇是其一部分而已。所述以明朔纪年(祟祯十七年起附注清历),顾氏又为明之遗民无疑。书中对张献忠及遗类之流毒、清兵之横行以及地方武力曾英、王祥、李占春、杨展等之混战,均直述无讳。

  书后,今加不着撰人「蜀记」一卷,专记张献忠祸蜀事;记自甲申(崇祯十七年)六月,止丁亥(永历元年)正月。所记种种,多为第二六九种「蜀碧」一部分之所本。

  ●弁言

  本书「客滇述」及附录「蜀记」,主要均记张献忠在蜀事。四川离台湾远,似与本丛刊无关;但因本丛刊的内容早已推广而及南明,而此两文所「记」、「述」者,不独其本身甚为重要,且与今后之永历史事,关系密切。故特「刊而出之」。(宪文)

  ●客滇述

  云间顾山贞撰

  戊辰毅宗崇祯元年,陕西延安府保定县杜木川有耕夫闻空中声,仰视之,见火一簇从天而下,急避入岩中,火即坠前数十步,光焰蓬勃,尘土涌起十余丈。耕夫趋归,呼众往视,土皆焦灼,尚炽热不可近。明日,锄得一物,如舂石而黑色,错杂银屑,上有文若蝌蚪书。众共破石,分藏之。是年凶,民贫,揭竿为乱,乱首曰掌盘子,潘某为之,众最多,因号潘十万。潘众虽多,然无器械,仅夺粮救困而已。延安副将薛某讨破之,杀数万人,潘某亦死;其余众未散,各以党为小掌盘子。又有勋卫马某者,身长大,喜斗,人谓之马将军。与博徒游,输金钱多,久而不匮。搏徒异之,察探其所自来,盖为盗也。以弓矢劫商贾于路,北方所谓响马贼是矣。博徒遂多从之。一日,某监司被劫,捕盗甚急,有司知盗在博徒中,发兵捕之。博徒窘,遂与官兵斗,杀伤官兵。有司以叛闻,而众益不敢归。于是掠人为盗,盗日益众,其名有神一魁、王嘉胤、苗美、黄龙、紫金梁、不沾泥、点灯子、冲天一字王、大天王、独行狼、一根柴、秋圪台、可天飞、蝎子块、豺塌天、老回回、扫地王、八大王、八队、七队、闯将、过天星、混天星、满天星、上天猴。其小者尚以百数,如一座城、一顶盔、老元宝之辈,不可胜记。

  己巳二年,陕西兵备刘应选击贼,杀五百余人。其渠魁死者,亦甚众,余皆走四川。

  庚午三年三月,贼自龙安府至剑州江口,又走毛裕渡。官兵袭之,颇有杀伤。是年,设驻镇府于广元,以保宁府同知守之。

  辛未四年,贼陷开县。

  壬申五年,贼陷新宁。

  癸酉六年,贼陷大宁。时朝廷遣将征讨,数年以来互有胜负,诸贼中颇多饥民博徒思还乡井者,陕西总督某招降数千人。一月纵之采樵,去其弓刀,潜遣兵数千,伏山谷中,欲尽杀之;降者觉之,各举石击官兵,或拔木为仗,奋击官兵,官兵败走,贼自此遂绝无归附之心矣。

  诸贼为乱累年,或战死、或降、或自死,其众悉并于李自成、张献忠;即贼首有存者,亦属二贼部下。自成即闯将,献忠即八大王也。自成米脂县人,为县驿马夫,勇猛有胆略,尝醉卧于缙绅艾氏石坊下。艾氏恶之,嘱县令逐之,自成遂投反者马将军,为其门下役。寻领八队,号闯王。其后陷京师,僭帝号。未几,败死。献忠肤施县人,为延安捕快。性凶暴,尝以事受笞系狱。久之得出,穷无所归,乃从苗美、王嘉胤为乱。战辄先登,独领一队,号八大王,其后遂为川患云。

  献忠等发难于陕西延安府,而蔓衍于各省,望屋而食,奔走不停,未尝据城邑为巢穴,故曰流贼。献忠尝降于川湖总督陈奇瑜,请屯房县;已而复叛,流入陕西。

  甲戌七年二月,献忠为官兵所败,自陕西平利县复犯四川。既见川中山水阻险,不可驰逐,恐官兵围而歼之,乃自达州仪陇县出白水江,仍奔陕西;而汉中之民为贼所掠者,遂留川川东、北山谷间为贼。其名掌盘子者,为黄龙、摇天动,故世谓之摇黄贼。贼每系人,逼令从己;年余心服,乃解其缚。又面颊上剌「大王」、「天王」等字,使不得归,归即为有司所获。久之,党遂众。掌盘子者十三人,曰尊天王袁韬、曰整齐王、曰震天王白蛟龙、曰黑虎混天星、曰必反王刘维明、曰二哨杨三、曰托天王、曰马超、曰邢十万、曰顺虎过天星、曰黄鹞子、曰九条龙、曰摇天动,以通江、达州、巴州为巢穴,而蔓衍于岳池、广元、定远、合州、巴县。凡川东之北岸,任其出没。掳掠人口,则责人取赎。当播种时,则敛兵暂退,及收成后则复来;以为人不耕种,则无从而掠也。初不攻城劫寨,亦不恣杀。因土人强悍,乡兵四起,相约杀贼,而贼遂逢人即杀。川中多石洞,可容数百人,百姓藏匿其中;贼围之,积火于外,烟入其中,人中烟气即死,贼于是入洞杀掠无遗。久之,马渐多,器械渐精,且有火器,川人附之日众,遂攻城劫寨,而岳池、邻水等县无坚城矣。

  初,流贼至滇中留数月,掠人甚众,有逃归者。关南道刘某斩数人,欲灭其来。于是被掠不敢归。其归者畏捕,仍走山谷间,此摇黄贼所自始也。抚川者初不以为意,既而贼势浩大,颇有惧色,使总统赵荣贵御之;互有胜负,竟不能灭。

  巡抚刘汉儒以贼入川,谪戍。

  丁丑十年十月,张献忠复入四川,分兵两路:一由剑阁犯潼、绵,一由龙安犯遂宁。剑阁无备,剑州生员聂明杲督乡勇守之;贼捕民为向导,从关后小路绕出。明杲战死,贼长驱而入;所过州县,多望风奔窜。独吏部文选司主事吕大器募兵守遂宁,贼亦不攻,竟犯成都。攻围二十余日,城上多方御之,不能陷,乃遁去。贼攻城时,援兵皆在数百里外,无一骑至城下。独副将张令自变量千人据汉州,当贼冲,拒贼数万,多有斩获。四川总兵侯良柱以援兵抵成都,贼已退至金堂淮口,良柱追之,战于潼、绵间,兵败而死;副总兵刘干象到贵,亦死于阵,一军皆没。时巡抚王为章(一名维)驻保宁。先是,梁山有朱廷益者,善幻术,为章任之以为军前参谋,使别将一军,贼至不能击。御史柳寅东劾为章失机,为章逮系;廷益论死,毙成都狱中。

  总督洪承畴追贼入川,使曹变蛟驻剑州,左光先驻保宁。

  戊寅十一年正月,贼遁入汉中。

  以傅宗龙巡抚四川。宗龙云南人,初至成都,民间讹言巡抚于六月二十四日欲为火把会。火把会者,云南之俗,至六月二十四日燎火庭中聚饮,令人相扑跌为乐,盖古角抵戏也。至秋,民心乃安。

  新繁县西郊外,佛寺石像自动。

  八月,四川总兵刘镇藩遣王朝阳至仪陇县击摇黄贼。饷少,兵遂叛去。九月,镇藩麾下杨展,抚叛兵于广元之百丈关,即以展为参将统之。

  己卯十二年,设立夔州府十三隘以御贼,一隘一将;十三隘,一大将统之。

  以傅宗龙为总督,加兵部尚书;命邵捷春巡抚四川。

  庚辰十三年正月,成都郭外北城街泥像自动。邵捷春祝之,若城保全,迎神入城。后贼果退,迎入城中夏莲池,祀焉。

  张献忠流入湖广,盘踞竹山、房县山中,督师杨嗣昌合兵围之。令大将左良玉驻襄阳,以伺贼走郧阳;令邵捷春守夔关,以伺贼走四川。若贼走夷陵,则嗣昌当之:谓之圆盘。捷春至夔州,以属县大昌、大宁与竹山、房县接壤,为隘二十二处。若两县之隘不守,当以失封疆得罪,遂不守夔关,而守诸隘。隘将覃思岱、杨茂选不协,思岱谮茂选,捷春信之,斩茂选,令思岱并将其兵。兵怒,散去。五月,贼即从此入,诸隘皆溃。贼乘夜犯夔关,直抵夔州城下。副将张令拒战于羊耳山,败没于阵。嗣昌使赞画主事万元吉援之,会石砫女帅秦良玉亦引兵至,元吉与之合;贼遂由新宁、开县奔达州,复入汉中。

  杨嗣昌奏邵捷春失机,有诏逮问。

  十月,献忠与罗汝才自汉中复犯四川,陷梓潼。副将郭某自他道至剑州,得贼谍;谍绐言贼已进绵州,而贼乃伏梓潼七曲山后。官兵至上亭铺,贼邀击,官兵败;郭某奔剑州会口,贼复入梓潼。总兵方国安自广元追贼至梓潼,贼出城,官兵追过南门;贼佯败,官兵入城;未及半,贼劫辎重而去。官兵梓潼,贺人龙、赵光远、铁某大军继至,贼遂走绵州,城守。贼渡河走泸州,官兵追至泸州,贼伪燃火顺流而下,官兵追之。贼复乘问走绵州,至浮桥,有牛遮道,贼击斩牛。绵州城内闭,贼走梓潼,官兵追及之,杀贼五、六百人,擒老弱数百人,杀罗汝才弟。献忠复犯官兵,至灵阳庙,夺老弱,走剑阁,自广元入汉中。贼所过州县,官民多窜伏。金堂知县程大典署汉州,独城守;新都知县黄翊圣,亦城守,民赖以安。

  邵捷春有惠政,都人甚德之。及被逮,其校尉居贡院中,百姓万余人往击之,校尉踰墙走。捷春先遣校尉行,而后自间道诣阙,竟论死狱中。方乱民围校尉时,司道官谕之,不听。华阳知县某跪请解散,民诟詈不止。自是,下频轻其上矣。

  以廖大亨巡抚四川。

  彭县多逋赋,县令某以偿衙役工食令衙役自索之。除夕,索甚急,民皆怨苦。

  辛巳十四年正月,彭县豪民王纲仁纪倡议除衙蠹,鸣锣集众,尽毁衙役家。各州县闻风而起,曰除五蠹。一曰卫蠹,谓州县吏胥皁快也;二曰府蠹,谓投献王府武断乡曲者也;三曰豪蠹,谓民间强悍者也;四曰宦蠹,谓缙绅家豪奴恶仆也;五曰学蠹,谓生员包揽词讼生事害人者也。或捶击死者、或糜烂于鼎釜者、或活埋于土窖者,不可胜记。惟新都令黄翊圣、金堂令程大典有善政,故民未变。若新繁、彭山等县,多蔓延不解。至发兵征讨,乃罢。成都亦揭竿拥众,呼噪城下。院司多方抚慰,不从;令都司引镇远营兵开门击之,众溃,乃就抚。

  廖大亨以民变谪戍,以提学副使陈士奇巡抚四川。

  癸未十六年十一月,李自成陷陕西。汉中总兵赵光远劫瑞王入四川,关南道陈纁从;至保宁,陈士奇与巡按刘之渤、上巡道葛奇祚等迎之,遣光远还汉中,而奉王驻重庆。奇祚居心宽厚,莅事精勤。每巡州县,为民兴利除害,恺恻动人。吏民有一善,必称扬之;有过则谕之使改,不遽责也。时百姓不肯迎瑞王,抑郁成病;及王入重庆,乃曰:『吾事毕矣』!竟死。囊无余物,士民敛钱殓之。

  十二月,张献忠由荆州复犯四川,陈士奇驻重庆以御之。先是,士奇以兵饷不足,屡撤夔州十三隘守兵。至是,贼众数十万水陆并进,鲜有抗之者。刘之渤疏劾陈士奇,诏以川北道龙文光代士奇之职。

  甲申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二月,贼陷夔门。参将曾英守巫山县皮市隘,战败,退守涪州,断贼水路。三月,贼陷万县。

  四月十六日,武举人朱彝之自京师奔还成都,始知李自成已陷京师,而讹传上幸通州。二十四日,众议奉蜀王监国,以杨锵、齐琼芳、杨台、刘道贞为相。刘之渤不可,遂不果。

  五月,张献忠进犯重庆(重庆铁壁金城,素称天险。左有合江、右有泸江,汇流而泻夔关;自瞿塘三峡以达荆州,所谓川江者是也)。所经之地,兵不留行。至酆都,恐土司秦寡妇扼险,先使人侦之。秦氏守境,不敢出,乃竟向忠州。副将赵荣贵拒战,不克,退守梁山,断贼陆路。献忠使孙可望(原名旺,讹作望,献忠养以为子,故又名张可旺)击之,战于白兔亭,荣贵复败。六月初七日,贼至涪州,曾英拒战,献忠又击破之。于是自涪州以上,如入无人之境,竟无与抗者矣。

  初,李自成使马珂入川,攻陷顺庆,执知府杜某,欲杀之;赂以万金,不允。杜某有孀媳,为涂副使女,有殊色;珂妻弟某知之,求纳为妇。涂氏闻之,即自缢。杜某妻急解之,且跪请曰:『勉自活以全我一家命』!即夕成婚,珂以杜某知广安州。原任词臣江鼎镇率先降贼,青衣行酒,进美人以悦之,得不死。其它乡绅官吏俱被刑,寻死者甚多。珂奉自成年号,摇黄不能与抗,亦不附从,仍奉大明年号,设险自守。至是,马珂闻献忠将至,即弃城遁去。

  新抚龙文光入顺庆时,献忠已将达重庆。重庆告急,文光檄援兵至顺庆听点,然后发行,则重庆已被围矣。十八日,贼据佛图关,陈士奇尚在重庆,援兵亦有至者。诸将请背城一战,士奇不许;曰:『若辈欲走耳』!悉令入城,使副将卞显爵驻转角楼,统兵固守。贼四面攻城,多穿地道,发城外冢,取棺板顶头上以御矢石。一人伤,即补一人以进,稍退转即斩。地道既通,灌以火药。火药发,城立溃。二十三日,贼焚转角楼,显爵战死,城遂陷。贼既入城,士民袖手就戮。间有遁出城者,遇贼即死,或挤入水中。献忠坐操场,拘集文武各官,时各官多鱼服求生。贼悬重赏购百姓认之,各官遂无得脱者。贼遣人至瑞王府索王,王妃刘氏投井死。王被执,求水不可得。又系重庆知府王行俭,至库取钱粮。寻召士奇等,谓曰:『朝廷皆由汝等败坏!十三隘如有守兵,我迟进数日,汝等亦可预备。今如此,不剐何待』!并行俭等俱发凌迟。巴县知县王锡六言曰:『我辈应死,毋枉杀百姓』!遂皆死。贼众引瑞王入,献忠下座,叹息曰:『我兵强于李自成。汝既畏自成而离汉中,亦宜知我兵至而去重庆。今安坐不动,受我显戮,岂非命乎』!亦发凌迟,令剌王喉速死,盛以棺。百姓俱斫右手,无一免者;黠者欲以左手相欺,并左手亦不免。各州县畏其暴,惟恐加兵,皆望风送款。贼即择其魁杰者,授以知县之职,发兵送之,仍行杀掠;官民之降者,仍不能免。知广安州杜某,亦杀死。

  定远县有米三千石,例解昭化。时昭化已为贼薮,定远令高作霖度不能达,请于龙文光,以未解顺庆可通融销算;如以昭化远而顺庆近,则脚价当如数扣还。文光援旧例不许,其米竟赍盗粮。

  献忠遣人招江津乡官刁化龙,不至。

  七月初四日,献忠使刘廷举守重庆,自引兵犯成都,尽焚其舟于泸州,分三路进。龙文光自顺庆援成都,调总兵刘镇藩并威茂道兵、董、卜、韩、胡土兵,守城。

  顺庆叛降献忠,献忠使张都督殷承祚守之。

  成都援兵四集,献忠使其众伪为援兵,混入城中,龙文光不能辨。八月初七日,贼四面攻城,较重庆更力。文光、之渤等悉发库藏,募死士缒城下杀贼。贼攻围不辍,凡三日。贼兵内应,钟鼓楼火发,守兵惊走,贼登城,文光、镇藩皆战死,蜀王及妃嫔皆赴井死。蜀世子平某、内江王奉鑘、巡按刘之渤、推官刘士斗、华阳知县沉云祚,皆被执。贼封平某为太平公,既而杀之。之渤等皆不屈,贼再三慰谕。以之渤为巡抚,之渤不可,但为百姓请命,遂皆死。十一日,献忠尽驱成都军民于中园,将屠之。其党汪兆龄进曰:『成都是本根基业,不宜纵杀』!乃止。十五日,献忠自称秦王,国号大西,改元大顺。即以蜀王府为宫殿,设立五府、六部等衙门,以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原任通州知州严锡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养子张可望为平南监军、张文秀为平南先锋、张定国为前军都督、张能奇为平南将军,分兵四出掠地,全川骚动。

  九月,马珂尚在绵州,张能奇击之,不克。献忠自将击之,珂败走汉中,献忠还成都。

  十月,张定国陷保宁。

  张可望陷龙安,使王运行守之;自引兵犯茂州,陷之。松潘副总兵朱化龙、管粮通判万文相击走之,遂复茂州。化龙又与龙安署印同知詹天颜共复龙安,斩王运行。

  张能奇陷雅州。先是,雅州知州王国臣与上南兵巡道胡恒有隙。会上南守道建昌道官皆缺,恒带两道印,从邛州过雅州,将入建昌城,边兵送之。闻献忠已陷成都,兵噪,夺饷散去。国臣乃拘恒,劫其三印,遣使降献忠;又下卫指挥使阮士奇、生员洪其惠于狱。雅州生员傅元修走天全六番,说正招讨高跻泰,令出兵击国臣;跻泰许之,使高君锡、姜奇峰攻雅州,国臣遁入成都。君锡等迎恒及士奇、其惠入始阳。始阳跻泰地也。献忠以国臣为茶马御史,与张能奇犯雅州,陷之。进攻跻泰,至飞仙关;跻泰惧,即以胡恒、士奇及朱奉■〈金伊〉(奉■〈金伊〉、胡恒时已为僧)与贼,贼引去。三人至成都,皆被害。时建昌行营将周双桥李俸、海棠堡守备丁如龙、越隽卫指挥使王自明得胡恒檄,各以兵出迎;而恒已为贼所获,遂驻大渡河所,与掌印千户沉云龙、黎川安抚使马京及蛮庄七姓谋击贼,无应之者。会四川总镇坐营参将曹勋自成都败归,众推为帅,共守荣经县。居数日,富顺镇国将军平奉■〈木鼎〉(蜀王母弟、富顺王之次子)间道至荣经,勋与诸将及原任南京户部员外范文光、举人刘道贞、程翔凤、生员傅元修、傅元览、张士麟、唐默、钟之绶、胡大生、洪其仁、洪其信等共立平■〈木鼎〉为蜀王,号召义兵;勋为副总兵,统领诸将。

  赧帝既立,诏故相王应熊经略川湖云贵四省军务,专办蜀寇;应熊即以文光为监军道、道贞为兵部职方司主事、翔凤为监纪推官。勋率诸将向雅州,大破贼于龙鹳山。贼退入雅州,诸将乘胜至城下,贼出战,勋败归荣经;贼复攻之,勋再败,退守大渡河所之大关山。贼攻之,不克。勋选骁骑击贼,斩首数百级,贼溃去。勋入荣经;贼复攻之,勋败,荣经陷。自是,惟守小关山。此二关,乃相公岭之险隘处也,范文光尝名为忠孝路焉。

  献忠遣使四出,趣地方官员及乡绅朝见;百姓藏匿官员者凌迟,乡绅不来朝见者亦如是。其求朱姓更急。蜀府宗支多在灌县,乃发兵围之,不论宗室细民皆杀之。其余降官,各授以职。降贼江鼎镇复降献忠,献忠以为礼部尚书、考试总裁,自以为荣。会迎春,贼问出何门?贼国号西,欲其言西门,鼎镇则言出东门。贼怫然,问出何典?曰:『出「大明会典」』!贼大怒曰:『汝尚知有大明乎』!责一百棍。有门生何某者请代,责五十。明日,飞骑提何某一家五十人与鼎镇一门,对面就刑死。严锡命受知于贼,条陈甚多。尝言:『陛下继嗣不广,皆由兵间所掠女子,不足以配圣德。今有故相陈演女,才德色俱全,宜正坤位』。贼即以陈氏为后,演子为翰林学士。一日下令云:『陈娘娘欲斋僧,大僧银十两、小僧银六两』。以黄封封银柜,舁入寺中,诸僧皆喜。更有小儿求僧曰:『我愿割发作沙弥,得六金,当以半谢』!僧唯唯。及期,大小僧几万人入寺领银,贼闭寺门,每十僧贯以一绳,尽杀之。一日,迎状元,仪卫甚盛,各进士迎归,鼓乐喧阗,忽取一进士斩之。有一教谕,老年矣,加升侍郎,方扬扬得意,自谓开国元功。不数日,仍见杀。某县令朱某亦归顺,愿就教职,冀以免祸。及就职未期月,而全家被戮。乡绅朝见者,并拘其家属,使同行。至则尽杀之,不留种。又命各教官率生员来试,并命教官之妇率生员之妇同来点验;至亦尽杀之。其大家妇女皆发娼院,复尽杀之;并杀优人。贼将有先知此令者,尽召优娼,恣行欢乐;方淫媾流连,而身首已异处矣。献忠尝临操场阅兵,呼官兵为毛贼。有擒至者,即加捆缚,丢一人于沸水大镬中,仿古鼎烹法也;余皆凌迟。所获官吏,皆指为贪官,叱令剥皮;顷刻而全皮俱下,与肉不相黏,稍有黏者,谓不如法,即以剥皮之人令善剥者剥之。有乡绅为恶奴所讼,自言今日必死,当容一言。贼曰:『不必多言,自有死法』!乃按之于地,用钉钉其手足,以石滚轴滚之,顷刻遂成肉医。其暴戾如此!

  献忠自言亲见天神与语曰:『天以万物与人,人以一物与天』,遂刊行各州县;再续二语云:『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即以为圣谕碑。

  献忠之陷重庆也,未尝留重兵守达州;守备马干攻拔之,贼将刘廷举走。

  成都之陷,援兵多死。惟刘镇藩之兵得脱者有二千余人,营于新津县宝山渔鼓桥,无所统属,欲得刘镇藩之裨将而奉焉。裨将之最有名者,惟曹勋、杨展;时二人俱为贼所擒,至中园而幸免,勋由崇庆州走大渡河所,展由新津走嘉定。众得展,遂奉为将。展令众从他道至叙州,自至嘉定取妻子来会。展归而嘉定已降贼,惟罗徽堡千总廖佐与峨眉人杨世泰率堡兵及乡勇千人守峨眉县,展与其子璟新部署兵将进营于叙州南岸。十二月,贼犯叙州,至东关,展欲渡江与战,众惧而走,展不能禁。贼遂陷叙州,追展至芦卫;展谓诸将曰:『不战则贼追我日深矣』!乃伏兵九箐以待之。贼亦见长山大谷,恐诱之,竟引去。展营于永宁卫而往谒王应熊于遵义,应熊仍以为参将。展于是居永宁,休养兵士。

  献忠既据成都,曾英自涪州趋江津,又与建昌道刘麟长至綦江,并将刁化神之兵号召诸少年,劫掠富绅大贾以充兵饷。穷兵投之以就食,富民亦多投之以避难,军声普振。贼将殷承祚守顺庆,素有归顺意,英使人招之;为献忠所得,叱令剥皮。使者呼曰:『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贼赦之,断一手,去一耳、一目,割半鼻、半唇,给一令箭,遣还。其后顺庆竟归顺,英使熊应瑞、冯有庆守之。

  乙酉赧帝弘光元年(附鲁监国、清顺治二年;六月以后,唐王隆武元年)正月,英引兵至重庆,一时蜂起之众皆归之,众至数万,船千艘;难民相依,又数万人,泊于涂山一岸,重庆屹然成重镇。英取遂宁之盐以赡军,故粮足而兵盛。刘廷举之遁也,往见献忠,献忠遣兵三万犯重庆。二月,至合州,据多功城为垒。十八日,贼遣精甲出佛图关陆路、大军由合州水路,夹攻重庆。先是,英闻贼至,令老弱与难民下涪州,进小江口,留锐卒于重庆待贼。及见贼两路至,急遣余大海当水路、张天相当陆路,戒勿轻战。自以轻骑五百,间道击多功城,破之。即取贼旗帜,绕出贼后,大破之于重庆亭溪,贼溃去,英威名大着;王应熊以为副总兵,非其望也。英营伍日盛,凡诸营不与同心者,即并之;亦不复禀应熊号令。日与所亲议应熊长短,且多结乡绅,藉之以财通朝廷用事者,诋应熊而称己长。及唐王即位,遂骤封平寇侯,气益骄。

  三月初六日,杨展自永宁攻叙州,距城五十里营于干溪,令守备马应试引偏师夜渡雪滩头。平明,展军至南岸,贼拒应试于头坝,应试击破之,展渡河,断贼浮桥,贼惊走。应试追之,多溺死,生擒二千余人,遂复叙州,仍营于南岸。贼将冯双礼复陷叙州,其别将屯于东江外白塔山。二十八日,展渡江,击白塔山,而令川贵参将侯天锡引苏宝猓兵击双礼。展既渡,谓将士曰:『今日须以死战破贼』!乃尽焚其舟,使张滕、余朝宗攻山左贼,曹章、郭崇烈攻山右贼,姚之桢、李朝贵攻山后贼,展自当其前。曹章先登,之桢败而复胜;贼不能支,遂大溃。时猓兵为双礼所败,展乘胜又破双礼,追三十里,又复叙州。

  四月,李自成部将一只虎陷太平、东乡、达州、夔州、新宁等处,寻遁入湖广。十三日,张可望复犯叙州。时原任总兵甘良臣领毛裕镇兵数百,副总兵余奎亦引兵千余人、船千余艘自津江来,与杨展会。展遂引二千人至蔡坝,击可望,败绩。后五日,可望攻展,展复败,贼追至干溪。展兵多从余奎船下江津,展与牙将数百人奔永宁。可望追至永宁,陷乐英寨;寨,屠寅故穴也。展等退守仁怀县之土城,贼追至土城;展等退守小关,贼又陷小关。展等入山峡中,众饥,杀马而食。甘良臣与参将王祥谋从箐中走遵义,章与向成功、黄国美曰:『我舍大队而入遵义,若大队为人所有,则我进退无据,不如间道往江津』。于是,良臣、王祥入遵义,展与章窃出贼垒,渡合江,始得食。五月,至江津兔溪,遇贼军,不得进。王应熊命展入遵义,又命取永宁;会皮熊、侯天锡已取永宁,展遂驻鱼腹关。

  七月,唐王以马干巡抚四川西北、樊一衡巡抚四川东南。一衡衰老无能为,见诸将骄横、不奉法,惟仰屋长叹而已;干果于任事,多招勇壮御贼,然西北屡经残破,军食必取给于东南,竟莫有应者。

  献忠在成都日求人杀之。先杀卫所指挥千户百户后,杀僧道工匠医生,皆令州县解至成都,杀而投其尸于南门外大桥下。各州县怨之,多起兵自固,不奉献忠号令。时曾英屯重庆、朱化龙屯茂州、杨展屯永宁、曹勋屯大渡河所;时赵荣贵已降清,屯于龙安。其小者亦拥众,诛贼官吏,而清兵又将击之。贼益忿怒,于是尽屠州县百姓。十月,贼令保宁守将刘进孝屠保宁,引兵还潼川;后数日,张能奇复屠保宁,无一噍类。

  杨展大破贼将梁一训于纳溪县,溺死者无算。十一日,贼上南道郝孟旋来归。孟旋茂州举人,为贼所执,寻授以官。孟旋有才略,尝思立功,佯为贼用,而多募兵以自卫。曹勋、范文光守小关,孟旋欲通之,未有便;程翔凤与孟旋有旧,以书招之,孟旋大喜。雅州诸生已为献忠召人成都,未至,孟旋急使人招之,及诸生于邛州。诸生既还,孟旋遂杀贼之在雅州者,称明正朔,安慰军民;请翔凤与之盟,号其兵曰匡正营,而以雅州付文光与勋焉。行营兵久困于雅州,入城大掠,城中一空。孟旋以其众击邛州,不克;寻取花溪,为人所杀。

  十二月十五日,献忠杀进士、举人、贡监、生员一万七千余人于成都东门外。先是,贼以特科,使州县送人应试;自进士至生员,俱不得隐匿。既至,聚于玉局观,以兵卫之。有疑其变者,伪以他事逸去,亦得全一、二人。既而,移入城中大慈寺。至是,照牌点名,出则尽杀之,投尸江中,人谓之泣魂牌。时贼兵皆聚成都,其在外者,或召入潼州,日遣心腹将领劲兵屠各州县。兵到则扬言万岁爷即至,官民皆集操场奉迎;而别遣一队入城,杀妇女婴儿。城内城外,一时俱发,男妇老幼无得脱者。其杀乡居人,则谓塘拨,亦不使一人得脱。所遣诸将,以所杀之多寡为功。首级重,不可携,男子割势,妇人则刓其阴肉及乳头。有不及取者,则但以人手为验。验功之所,手积如山。

  丙戌唐王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清顺治三年),清使肃王击献忠。献忠闻之,自引兵至平阳关,遇清兵与战,大败而还。时川西、川北州县皆为贼所屠,成都百姓亦不自安;会献忠败还,益怀异志。献忠觉之,恐人图己,一昼夜,易其处十二、三,或潜伏寺院佛像后、或扮兵卒遍游酒肆妓院,听人私语。于是尽屠其民。一日,献忠独坐食馒头,忽空中下数万手来夺馒头。一日,独坐院中,忽闻琴瑟箫管之声。献忠怒,拔刀斩之;见无头女子数十人,各弄乐器。献忠大骇,昏扑于地。又成都城中,至黄昏后,辄闻人偶语。往视之,则皆空屋也。贼兵夜出,则鬼击之。献忠恶其不祥,遂出城,居东门外中园。中园者,蜀王之外囿也,中有梨花数千本:成都俗,尝以三月三日于此走马为乐。献忠既陷成都,尽伐梨树,作宫室驰道,练兵于此,号为御营;至是居焉。贼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幼男女,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献忠毁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矣。献忠又令其众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四川之祸,屠城、屠堡、屠山、屠野、屠全省,甚至千里无人,空如沙漠;自亘古以来,未尝有也!

  献忠有子尚幼,乘醉扑杀之。谓养子可望曰:『我亦一英雄,终不令幼子为人擒;尔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必不绝之;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可望顿首受命。献忠遂以可望为平东将军、张文秀(本姓刘)为抚南将军、张定国(本姓李)为安西将军、张能奇(本姓艾)为定北将军(俱献忠养子),各统兵十余万,弃成都北走(一云,献忠末年,有道人谀之曰:『陛下本天人,今当遗弃一切,仍归天上』。献忠大悦,即尽杀其妻子,既又杀其大臣,可望四人大惧,各率兵二十三万自川南至云南降于永明王)。时四川总兵贾登联屯中江县,贼攻破之,全军皆没,登联仅以身免。

  九月,献忠犯顺庆,顺庆守将熊应瑞、冯有庆颇骁勇,每相谓曰:『贼将来,不足虑也』!及献忠亲至,二人有惧色,固守三日而城陷。知府史觐宸死之;官民五、六十万人皆为贼所屠。贼悬示城中,呼川人为蜀獠,谓『朕待蜀獠最好,而蜀獠每每要反,负朕之极,故尽杀之』。献忠既屠顺庆,屯于西充县全镇铺,大治舟楫,将走湖广。十一月。清兵至保宁,贼将刘进忠降之。十二月十一日,进忠为向导,引清将雅布兰觇贼。时献忠尚有兵六十万,旌旗塞野,而不知清兵巳至。谍者言之,辄怒曰:『摇黄贼耳』!即斩之。清兵近营,谍者又言,献忠又斩之。清兵巳在前,谍者又言,献忠乃衣飞龙蟒半臂,不披甲,腰插三矢,率牙将出营觇敌,而清兵已及营门,仅隔一溪。进忠望见献忠,指曰:『此即八大王也』!献忠方引弓,雅布兰射之,中献忠胁下,遂坠马死。清人大呼曰:『献贼死矣』!发兵追杀。众抱贼尸,以锦褥埋地中。孙可望等四人代领其众,遁去。清兵既杀献忠,复发其尸于成都北门,枭其首。献忠埋尸处所生草,人足触之,辄生大疽。又有黑虎噬人,人不敢过其地,每从他道避行焉。其凶戾之气,死后尚如此。初献忠既弃成都,杨展、曹勋即引兵据其地,勋留守。展北追贼至保宁,已为清兵所据。展还成都,清使谭太追之。赵荣贵攻成都,展以成都毁坏,不可守,乃退守嘉定州;勋守雅州。

  孙可望等奔重庆,临江欲渡。平寇侯曾英屯南岸,渡江击之,反为所扼;营中火发,左右营皆溃,英仅以身免。贼遂夺船渡江,英舟战再败,急引船南下,而贼反率舟师围之。英连发数矢,杀贼数人,矢尽,溺于河;部将李占春、于大海(占春号鹞子、大海号老虎,为曾英左右翼骑将。占春骁勇尤甚,英以为子)率余众奔涪州。可望等既渡大江,休兵三日,堕重庆城;由遵义奔贵州,巡抚范爌降之。先是,唐王有诏:『献忠所害者兄弟,非君父也;若降,免罪立功』。而张定国、张能奇自以为贼不能成大事,尤欲归顺;及至遵义,能奇问汪兆龄曰:『今老万岁已死,我等计将安出』?兆龄不知其欲降也,应曰:『将军辈只照旧行事可矣』!能奇怒曰:『昔老万岁在成都,汝为宰相,不能辅之治国,惟劝之杀人,以至人心危惧,不肯归从,天下俱名我辈为贼。今日皇皇无之,汝尚欲我辈复作贼耶』!即拔刀斩之,而四分献忠牙兵,同入贵州。

  初,摇黄十三家各设险自固。及献忠屠戮之后。无所掠食;有仍归陕西者,有奔入湖广者,有为清兵所杀者。尊天王袁韬降清,寻复投王应熊,应熊以为都督,使屯涪州。其在川南富顺等处地方者,亦皆来降于应熊云。

  丁亥永明王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正月,封王应熊长寿伯。

  以钱邦芑巡抚四川。

  四川大饥,民相食,有夫妻父子互食者。盖甲申以来,大乱三年,民皆逃窜,无人耕种,而宿粮弃废又尽,故饥荒至此。时米皆出土司雅州;尚有大渡河所越嶲卫接济,而斗米犹十数金。嘉定州则斗米三十金,成都、重庆俱五十金。保宁则清兵运陕之米接济,然犹每斗六十金。成都人多逃入雅州,采野果而食;亦多流入土司者。死亡满路;尸纔倒地,即为人割去,虽斩之不可止。良家妇女,望门而投,亦无应者。成都食人尤甚,强者聚众数百掠人而食,若屠羊豕然。绵州大学士刘宇亮少子,亦为强盗所食。

  清将赵荣贵围朱化龙于茂州,化龙固守三日,食尽而陷。荣贵复叛清,与化龙盟而去,屯于龙安。方茂州围时,男子肉每斤七钱、女子肉每斤八钱,冢中枯骨皆掘出为屑以食焉。

  清兵将犯重庆,王应熊檄马干趋内江;左右曰:『清兵正在内江,何可当其锋』!干曰:『遇敌而死,吾分也』!遂趋内江。与清兵遇,力战而死,重庆遂陷。旧按臣瞿昶、守将贾登、侯天锡、邓九韶、王廷献等,皆降。天锡复遣使招应熊,应熊斩其使,遁入仁怀县土城,抑郁而死。

  时王祥屯遵义绥阳县,余大海、李占春屯涪州,谭文屯万县,谭宏屯夔州,谭诣屯巫山县,副将胡云凤屯忠州。云凤以舟载妻子泊于夔州,谭诣部将邓希明劫之,云凤妾投水死。云凤怒,欲报仇。而摇黄之降王应熊者,屯夔州北岸,少粮三月矣;云凤与约,于万县小溪口过渡,摇黄从之,遂过南岸。谭文奔云阳。

  三月,清兵至遵义,王祥固守绥阳。清兵围之,不能克。

  诏阁臣吕大器督师四川。大器与丁魁楚不合,故出之。

  初,贺珍据汉中,清兵至,即引兵数百骑南奔至夔州求渡,知府程大典不可。时有蜀府德阳王宗室在夔州,同知李习达欲辅之,遂潜通珍,以小舟渡之,屯于夔州之南岸。五月,一只虎从巫山县渡江,谭诣水师溃。贺珍复过北岸,居下关城;未几,一只虎南陷建始县。

  六月,清兵至涪州,破袁韬于江口。韬弃辎重,走入牛皮箐;李占春、余大海亦战败,奔夔州。七月,湖南巡抚朱容藩(一作容藩,楚宗也)为清兵所迫,自施州卫至建始;一只虎降之,容藩即使屯建始。自至夔州,部署李占春、余大海兵马。时川东夔州一带与朝廷消息不通,又王应熊新丧,诸将无主,故多归容藩。清兵深入至遵义,王祥守绥阳,攻之,不克;使人招贵州总兵皮熊,又不至。降将侯天锡复归正,于是杀贾联登十余人,将还重庆。八月初九日,王祥整兵出战,清兵大败。清兵悉奔重庆,祥复遵义,军声大振。祥妻号上祖,警敏多权略;祥出攻遵义也,上祖率妇人数千皆男扮,别为一队,间道会祥。中道获敌人数十,内有平民被劫者,分别而遣之;既而曰:『姑系之,俟我与元帅会而后释焉。不然,彼或以虚实告敌,敌来追我矣』。及入遵义,乃尽纵之。祥尝营宫室,使上祖观之;上祖曰:『甚善!但少铁索数根,贼来,则当曳以行耳』!祥大惭。

  九月,清兵水陆俱下,攻于中州无风渡。朱容藩使占春、大海以舟师御之,往来如飞。清兵不习水战,又风雨大作、山岸泥滑,马不能逞,占春、大海以步兵蹙之,清兵大溃,焚舟千余,获辎重器械无算,遂自达州小路退入保宁。

  侯天锡、李正开击清兵于泸州,破之,复马湖。

  十月,朱容藩督占春、大海、三谭及摇黄呼景陈三家之兵将复重庆,会原任偏沅巡抚李干德亦与袁韬自涪州来,王祥又追清将柏永馥,俱至重庆。十五日,共击清兵,大破之,清兵悉奔保宁,遂复重庆。适冬至节拜龙亭,容藩自以室宗而功高,位在干德上;干德又自以国家旧臣而容藩后起,不为下。容藩赖占春之大破清兵,而威名始着,爱之。干德久居袁韬军中,与之呢。韬与占春复不协,勒兵相攻,占春不胜,怒回涪州,兵威大挫;而韬亦无粮,惟掠民间食以自给。

  初,杨展以乏粮大兴屯田。清兵犯嘉定,展坚守五日,清兵解去。时清兵饥疲,而展军亦无粮,不能追。至是,屯田成熟,上南军民足食,展即遣杨荣芳、李一进、陈应宗、黄国美恢复成都。会全胜、万燝亦破清兵于资阳、简州;十一月,遂复成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一训本贼将降清,清以为安绵道者也。

  王命臣、冯启击清兵于大西桥,破之,复顺庆。

  十二月,赵荣贵自龙安引兵会武大定于庆元,大破清兵,复保宁;清帅某遁去,全川皆复。

  以杨乔然为四川总制。

  武大定奉秦王四子入川,赵荣贵与之不合,秦王子以大定为靖虏将军。

  时兵、旱累年,百姓存者百不及一,或城内外多为虎狼所居。荣昌知县张懋赏主仆八人赴任,方入城,蒿草满地,不见一人。日未暮,群虎拦至,攫食五人。

  戊子二年(清顺治五年)二月,朱容藩还夔州,李占春屯涪江,余大海屯云阳,谭诣屯巫山,谭宏、谭文屯万县天紫城,袁韬屯重庆寨山坪,杨展屯嘉定,曹勋屯雅州、荣经,赵荣贵屯龙安,朱化龙屯茂州,侯天锡屯永宁,马应试屯芦卫,王祥屯遵义,各守其地,残民少安。

  六月,容藩聚兵十万,欲据蜀称王,先自立为楚王世子,加天下兵马副元帅。改忠州为大定府,号其城内为承运门。铸侯伯将军督抚印,遍送川中文武。关南道张京先降贼,贼败,逃匿大宁;与容藩有旧,首进称帝之说,容藩大悦。吕大器至涪江,与李占春力阻之,容藩不听;即于夔州设行营,先即楚王位,旋改吴王。有进士涂原者,拜且泣。或曰:『此吉事,何泣为』!原曰:『中原无主,今遇真主,早正位一日,则早慰天一日之望;吾心恳切,不觉泣耳』!人皆哂之。容藩以张京为吏部尚书,程正典(夔州知府,富于财;人利之,故以为户部)为户部尚书,太子宾客刘道开为军谘祭酒。有一宗室妇,极淫荡,流寓夔门,容藩留之于内,欲以为妃;张京力劝之,众不可,乃止。容藩性忌刻,宗室流寓夔州者,皆杀。时诸将自三谭外,无相从者。余大海在夔门,亦从众谒见。张京以为天子登极,诸侯不可无贡献,密谕大海率先进贡,即为开国元勋;大海进见,高唱曰:『靖海侯(容藩伪封)进宝』!鸿胪官问:『何宝』?大海:『奇货骆驼』!容藩面瘦背驼,素有骆驼之号,故以谑之。未几,杨乔然、钱邦芑等移檄诸将,共诛灭之。

  杨展屯嘉定,略有川西南州县,自什邡县以西、叙州府以南皆奉展号令。展所至得银,或于地窟、或于江中河口,不啻数百万。他人求之则无有,展甫至,则又得之。时值饥荒,展用以赈济,全活甚多。诏封华阳侯。袁韬饥,与李干德归展;武大定既与赵荣贵不合,亦归展。九月,展使大定屯眉州、韬屯犍为县,皆给以粮。初,王祥之胜于遵义也,兵至乐英寨,寨为展次子所据,祥掠以归;既而释之。展由是怨祥,未发也。会祥攻贵州,不克而还;贵州人约展共袭之。展亦与樊一衡谋立富顺王某,遂令长子璟新将诸将击祥;诸将皆悍,不受节制。璟新又年少不知兵,至芦卫,获马应试,杀之。至永宁,侯天锡坚守不下,攻之不克;王祥遣兵援之。一日,大雾,祥兵乘雾出战,璟新大败而还,展威名大损。展性骄矜,不假人以权。袁韬、大定、干德皆不悦,共欲图展。展觉之,然不以为意;三人竟杀展,分据其地(展被执,请入山为僧,袁韬欲释之;干德曰:『缚虎易,纵虎难』!遂杀之。其后干德战败,语人曰:『吾今日亲见杨展入舟中,冤孽相寻,夫复奚恨』!遂赴水死)。吕大器至遵义,王祥方以兵威迫胁土司,设三十六营,颇骄蹇不奉法;大器不能堪,仍还广西,郁郁殁于途。王祥以礼葬之,厚抚其孤。祥性骄奢,然亦矜名节;王应熊之丧,亦尝以礼葬之。即纵兵剽掠,每在敌境;其本方百姓,未尝以兵扰之。时永历帝远居广西,徒拥虚号;而祥独勤贡献,不敢失礼,其妻上祖亦进贡于后宫;搢绅欲赴行在者,必倾囊以赠之:朝廷封为忠国公。

  初,孙可望之奔贵州也,巡抚范爌既降,群县多望风送款,遂以定番为巢穴。休兵半年,进犯云南,二年间尽陷云南郡县。

  己丑三年(清顺治六年),孙可望自立为秦王,复引兵自贵州犯四川。时闯贼降将高必正等皆为朝廷效力,可望皆击杀之。

  初,容藩既败,张京投河督堵胤锡,胤锡尽削其官;乃投贺珍,伪为敕书印绶,煽惑文武。珍觉而逐之,遂投可望,称臣拜舞,首进王蜀之说;可望大喜,复其官。京又进豳风图曰:『豳风王业根本,愿殿下为天子,如周家有道之长』!可望左右,皆明室旧臣,皆深恶之。可望有亲信某,京时皁隶也,认为师生,藉其力以免祸。

  庚寅四年(清顺治七年),孙可望将犯遵义,先遣温总镇与王祥议和。温旧为川帅,祥曾在其麾下;今在可望营,最用事,而祥见之,倨甚,且呼可望为贼。温还,促可望进兵,祥败走,可望追之。祥曰:『吾终不可辱于贼』!遂自刭。其妻上祖被擒,亦不屈,可望赐之死。上祖沐浴盛装,望阙叩拜,又拜其夫死之处,乃就缢。未绝,以手招左右曰:『扣太紧,不可绝,可松其扣』!左右从之,遂死。可望又击匡国公裴熊于贵筑,破之;值艾能奇病死,可望又并其众,声势益张。

  辛卯五年(清顺治八年),可望挟永历帝入安龙所,诸将无不归命。号召川中诸将,李占春以可望杀其父(谓曾英),独不为下;可望使人招之,辄斩其使。有劝之降者,则骂曰:『彼杀我父、幽我主,而我降之,是为不忠不孝,禽兽等矣』!可望进兵击之,占春固守涪州,力战七日而溃;与余大海走湖广,欲降清。流民从者数万,中道绝食,流民俱怨占春不早降可望而流离至此,占春大惭;呼酒,对妻子痛饮,至夜半,单骑入华山为道士(后三年、清使人招之,不得已至武昌,终不受官。大海降清)。杨乔然与李占春同心守蜀,及占春败,可望使人招乔然,乔然谒见,因请归里;可望许之。

  李干德、袁韬、武大定据川南州县,可望使白文选攻之;干德等大败,韬与大定皆降。干德率妻子走威茂,中道被掠,妻子皆缢死。干德至威茂,威茂人缚送文选,文选厚待之,欲引见可望。干德曰:『吾终不能向贼求生』!遂投河死;弟翼德亦同死。

  壬辰六年(清顺治九年),清使平西王吴三桂略四川,攻陷保宁;赵荣贵战败,为三桂所杀。三桂深入至叙州,孙可望使刘文秀拒之。文秀攻拔叙州,三桂退保保宁。文秀乘胜追之,三桂按兵不动。文秀渡河索战,依山为垒,其锋甚锐;三桂以轻骑挑之,诱使下山。文秀失势,遂大败,仅以身免。四川郡县,尽归清矣。

  癸巳七年(清顺治十年),可望自引兵至岔口,复败还,遂驻贵州。

  丙申十年(清顺治十三年),李定国与可望有隙,迎帝入云南府,刘文秀等皆附之。

  丁酉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八月,可望誓师普定,以冯双礼守贵阳,自引兵犯云南。九月,可望溃;还至普定,守将马进忠闭门不纳,令城上发炮击之。或曰:『此国主』!进忠曰:『国主誓师而出,计兵十六万,今止数十人。此必是贼』!可望大窘,急趋贵阳。冯双礼又扬言进兵,已迫促;可望护家口先行,己为断后。可望遂弃城,走至宝庆,乞降于清;清封为义王。

  十月,刘文秀等追可望至贵阳,冯双礼迎降,遂复贵州。

  戊戌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清复使吴三桂与定西将军墨勒根虾由四川一路、靖寇大将军罗托由湖广一路、征南将军赵布太由广西一路,期于二月二十五日三路进师,共取贵州。既又遣信郡王多罗自都门趋贵州,仍分三路进取云南;罗托还驻荆州。时三桂屯汉中,由沔县、戴安、宁羌至朝天驿,顺流而下。三月四日,抵保宁,集舟舰、载军糈,以重庆水陆交冲,请增兵五千,以程廷俊为重夔总兵。七日,过南部、西充。十四日,至合州。合州有江,自阳平合瞿河而下,江而宽阔,水势汹涌,清兵跨马渡河,重庆总兵杜子香望风奔溃,清兵遂由铜梁璧山进发。四月三日,陷重庆,使人招原任总制杨乔然,乔然服毒而死。

  时川、湖界中如房、竹、归化、大昌、大宁则有塔天保、郝摇旗、李来亨、袁忠第、党守素、贺珍,施州卫则有王光兴,长寿、万县则有刘体纯、谭诣、谭宏、谭文、向希尧,达东则有杨秉胤、徐邦定等,结连啸聚,俱未附清。清乃以严自明领重兵镇重庆,与程廷俊协同固守;大兵遂渡黄葛江,历东溪、安稳、松坎、新站、夜郎。其间如滴溜、三坡、红关、石壶关,上摩九天、下临重渊,一夫守险,千人不得过;李定国先遣刘正国据险拒之。二十五日,清兵抵三坡,正国自水西奔云南,于是自桐梓至四渡站,守将郭李爱、刘董才、王明池、朱守全、王刘仓、王友臣等皆降清。三十日,清兵陷遵义。五月三日,进至新站、乌江。十一日,袭破杨武大于开州倒流水。于是水西宣慰司安坤、酉阳宣慰司冉奇、镳蔺宣抚使奢保寿等皆降清。兴宁伯王兴亦降清,吴三挂赐以盔甲名马,逾于常格。

  七月二日,谭诣、谭宏、谭文攻重庆,不克。诣、宏与文有隙,共杀之,请降于清,清以诣为向化侯,宏为慕义侯(自是以后,凡川东据险自固者,多降清矣)。吴三桂终以重庆为虞,使川抚高民瞻驻重庆,又调建昌总兵王明德赴重庆协守;檄严自明俟明德到日,即领所部赴遵义。二十八日,墨勒根虾病死,赵布太与线国安陷独山州。

  多罗入贵州境,约三桂议事,三桂自遵义驰赴之。十月五日,会多罗于平越府之杨老堡,遂与经略洪承畴等共订师期。

  帝赐李定国黄钺,同冯双礼等扼盘江河、据鸡公背,经营贵州;又使白文选同镇将窦民望等守七星关,进抵生界,距遵义数十里,牵制清兵,以应定国。吴三桂闻之,兼程遵还义。十一月十日,统藩十四旗及援剿总兵沈应时、马宁等自遵义出师。十二日,文选自生界退守七星关。关极险峻,两山壁立,水汹涌,号天生桥;三桂前在遵义,细问土人,已得其详。十二月三日,营于水西苗猓,不言所向。次日,忽由天生桥小路抄乌撒军民府,扼七星关大路。文选大惊,弃关,走可渡桥;又焚桥,走沾益州。李定国见多罗自中路来,亦退守盘江河,连战于罗炎河、凉水井,皆败。又闻赵布太将至,遂率大军奔云南。

  吴三桂至乌撒,收降文选余众,设官安抚,贵州悉陷。

  冯双礼、狄三品等自金沙江奔四川建昌卫,三桂发檄招之;且密授三品方略,使谕川南诸将归附。

  王化龙守茂州(即唐维州),独不降清;三桂发兵攻之,力屈被擒,竟见杀;同知唐天颜亦死之。化龙有所乘马,见化龙死,亦悲嘶跳跃而死:四川悉陷。

  野史氏曰:崇祯初,流贼自秦入蜀,摇黄继之,蜀已骚动。然十七年间,贼五出五入,未为大害也。迨献忠陷成都,一、二年间屠戮川民,靡有孑遗;虽石虎、符生之残,黄巢朱温之暴,亦不至若此之甚。曾英、王祥之徒,集乌合之众倡义讨贼,至死不回,可谓义士!然战争之苦,未尝不为民累,况其间又有马珂之陷顺庆、容藩之帝夔州乎戮官、戮民,宗室献贼,余毒未尽,又有此以甚之;生民涂炭,于斯而极!献贼既败清兵,横行川中;王祥、李占春整兵再战,杨展、曹勋败而复胜,而马干德辈或战死疆场,或委蛇强将之间,冀其一效;于是清兵远遁,全蜀稍宁。未几,孙可望复犯四川,王祥、占春之属相继败死,蜀中空虚;清兵乘之,遂据其地。夫蜀素称天险,自武侯治蜀以来,废兴不一。然据之者必历数十年而后败,未有一年之中献贼、闯贼、□□、摇黄以及乱民、悍宗相继而起,此往彼来,如今日之甚者也。岂天未厌乱,则地利亦不足恃哉!明季两京陷没,各有沦亡;而生灵之祸,蜀为尤甚,是可悲矣!贵州僻在一隅,非必争之地;然共主在滇、而乱贼在蜀,窥祭器者必由之,亦遂与蜀俱亡。悲夫!
 

燕对录

  (明)李东阳 撰

  (燕对录,一卷,明李东阳撰。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孝宗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后受顾命,辅翼武宗。传见明史卷一八一。此书自弘治十年二月至正德六年八月,凡召见奏对之词,悉着于编。)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朝食前,司礼监太监韦泰驰至阁,亟呼曰:「宣四先生。」叩其故,曰:「不知。」臣溥、臣健、臣东阳、臣迁亟具衣冠至文华殿。叩头毕,上曰:「近前。」于是直叩御榻。司礼监诸太监皆环跪于案侧。 (「司礼监诸太监皆环跪于案侧」,「诸」字原本不清,据明朱当■〈氵眄〉(下简称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下同,省注。)补。) 上曰:「看文书。」诸太监取本付臣溥、臣健,又分置朱砚朱笔,授片纸数幅于臣东阳、臣迁。每一本上曰:「与先生辈计较。」臣溥等看毕,相与议定批辞,以次陈奏,得允,乃录于纸上以进。上览毕,亲批本面,或更定二三字,或删去一二句,皆应手疾书,宸翰清逸,略无疑滞。有山西巡抚官本,上顾曰:「此欲提问一副总兵,该提否?」臣溥等对曰:「此事轻,副总兵恐不必提问, (「副总兵恐不必提问」,「问」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止提都指挥以下三人可也。」上曰:「然边情事重,小官亦不可不提耳。」又礼部本拟一「是」字,上曰:「天下事亦大,还看本内事情,若止批一『是』字,恐有遗失。因取本阅之,则曰:「是只须一『是』字足矣。」又一本,臣健奏曰:「此本事多,臣等将下细看拟奏。」上曰:「文书尚多,都要一看下去也是,闲就此商量岂不好?」皆应曰:「诺。」上指余本谓左右曰:「此皆常行事,不过该衙门知道耳。」乃皆叩头退。上复顾左右曰:「吃茶。」出文华门,尚膳监官捧茶以俟,章太监喜曰:「茶已具矣。」盖时出急召,未有宿办也。自天顺至今四十年,先帝及今上之初间,尝召内阁不过一二语,是日经筵罢,有此召,因得以窥天质之明睿,庙筭之周详,圣心之仁厚有不可测量者如此。且自是若将以为常,故谨书之,以识事始云。

  十三年六月,召至平台。上出诸营提督官辞任本,各议去留,臣健等请上裁决。上取英国公张懋本,令拟旨留之。及保国公朱晖、惠安伯张伟皆然。至成山伯王镛、宁晋伯刘福皆准辞退。问曰:「如何?」臣健等皆应曰:「圣览极当。」皆拟旨讫, (「皆拟旨讫」,「讫」原作「请」,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上又问:「新宁伯谭佑较之刘福如何?」盖佑时亦有言其短长者。臣东阳对曰:「谭佑在营管事,似胜刘福。」上意亦以为然,但止可令管神机营,提督团营须另选,可令镇远侯顾溥代之。因问:「溥如何?」臣健等皆应曰:「溥在湖广甚好。」臣东阳曰:「况新有贵州功。」上曰:「然。」则令兼管神机营。臣东阳曰:「谭佑掌神机营久,但系伯爵,若与溥同营,即当为副。溥虽侯爵,但新自外入,若令管五军营,名在涨懋次,而令张伟副佑,似于事体稍便。」上从之,即令撰手敕藁。是日,司礼惟诸太监在侍,余无一人在左右者,于是扶安李暲举小红桌具朱笔砚,臣东阳录藁以进。上亲书手敕成, (「上亲书手敕成」,「亲」原作「观」,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付司礼监官。臣东阳复奏曰:「今边方多事,皇上留意武臣,亲赐黜陟,臣等不胜瞻仰。」皆叩头出。时已召兵部尚书马文升等候于左顺门,候敕出行之。

  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大行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丧。上御西角门,朝退,遣内官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至门内,扉遂阖。上带翼善冠,素服腰绖麻履,御煅阁素幄,起,立床前。左右皆屏不敢近。臣健等叩头毕,致词奉慰。上顾谓曰:「先生辈上来。」臣健等皆至幄内,上曰:「为陵庙事与先生辈商量。」臣健等仰奏曰:「昨蒙遣太监扶安谕示孝庄睿皇后葬不合礼,欲为厘正。此盛德事,臣等仰见皇上圣孝高出前古,不胜忻慕。」上袖出裕陵图一纸,指示陵门内有二隧道,其一西行北转而至者为英宗皇堂,虚其右圹而中有道可通往来。其一东行北转而至者为孝庄玄堂,相去可数丈,中隔不通。因曰:「此大非礼。」臣东阳奏曰:「此事臣等初不知。」上曰:「先生辈如何得知?都是内官做的勾当。」又曰:「内官有几个识道理的?昨见成化年彭时、姚夔辈奏章,先朝大臣都忠厚为国如此。」臣健、臣迁对曰:「英宗皇帝尝有遗命:『钱后与我合葬。』大学士李贤记在阁下。」上曰:「既有遗命,当时奈何违之?」臣东阳对曰:「臣等闻当时尚有别议,故委曲至此,恐非先帝本意。」上曰:「先帝亦甚不得已耳。」臣健等奏曰:「诚如圣谕,但今日断自圣衷,勿惮改作,则天下臣民无不痛快,垂之史册,万世有光矣。」上曰:「钦天监言恐动风水,朕不以为然。」臣迁对曰:「阴阳拘忌之说不足信。」上曰:「朕已折之矣。今日开圹合葬,何为动风水乎?皇堂不通则天地否塞。」因以指画纸曰:「若如此通,通则风气流行,恶得言动?惟一点诚心为之,料亦无害。」臣东阳赞曰:「皇上一念孝诚,可以格天,吉无不利。」臣健等皆力赞曰:「皇上所见高出寻常,万万愿勿复疑。」上曰:「此事不难,若附庙之礼尤所当讲。」臣健等奏曰:「先年奏议已定,慈懿太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 (「慈懿太后居左今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原作「大行太皇太后居右今慈懿太后居左合祔裕陵」,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及明史卷一一三英宗孝庄钱皇后传改。) 配享英庙。且引唐宋故事为证,臣等以此不敢轻议。其实汉以前惟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上曰:「二后已非,若三后尤为非礼。」臣迁对曰:「彼三后一乃继立,一则所生母也。」上曰:「事须师古,末世鄙亵之事不足学。」臣东阳对曰:「皇上当以尧、舜为法。」上曰:「然宗庙事关系纲常极重,岂可有毫发僣差。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恩德深厚,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耳。钱太后乃皇祖世立正后,我祖宗以来惟一帝一后,今若并祔,乃从朕坏起,恐后来杂乱无纪极耳。且奉先之祭,先生辈尚不知,英宗皇祖止设一座,每祭,饭一分、匙一张而已。」臣健等仓卒不解上意,但应曰:「唯唯。」退思之,盖止容二分,而孝庄尚未配食也。上又曰:「孝穆太后,朕生身母,上尊称为皇太后,别祀于奉慈殿。今仁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孝穆太后于后殿,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缺。」臣健等皆未敢应。圣意盖谓今皇太后千秋万岁后也。臣东阳赞曰:「皇上言及孝穆太后,尤见大公至正之心可以服天下矣。」上曰:「此事却难处,行之则理有未安,不行则违先帝之意,又违羣臣会议。会议犹可,奈先帝何?朕尝思之,夜不能寐。先帝固重,而祖宗之制为尤重耳。」臣东阳对曰:「愿圣见主张得定,臣等无不奉行。」上曰:「朕亦难于降旨,先生辈是朕心腹大臣,好为处置。」臣健等曰:「须下礼部,令多官议之。」上曰:「虽多官议之, (「虽多官议之」,「议之」二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亦不敢主张,仍须先生辈为之耳。」臣健等曰:「容臣等计议上闻。」上曰:「先生辈辛苦,且回去办事。」是日,上称心腹者三,呼先生者以十数,臣健等感激称谢,皆叩头起。上前下板阶,顾内官启扉,立送而出。时尊谥议已进,奉旨撰册未上几筵。臣健等乃具题本,称:「当时先帝遇天下难处之事,羣臣为委曲将顺之词,或者不能无疑,乞敕礼部会集多官再加详议。」次日朝退,上起立,呼内阁臣健等至暖阁幄前,立问曰:「先生辈昨日所进题令多官会议,是几个衙门?」臣健等对曰:「即前日进谥议者。」臣东阳历对曰:「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及詹事府、翰林院。」言未毕,上遽曰:「有翰林院最好,考据古今大典礼,须用翰林院。」又曰:「有科道乎?」皆对曰:「有。」上又曰:「好。」少顷曰:「别无说话,回去办事。」盖是日专为翰林问也。自是,每召必于朝退立呼内阁,未尝呼名。

  二十一日,复召。上袖出会议本,问曰:「此事如何?」臣健等对曰:「议得是。」臣东阳奏曰:「未知圣意如何?」上曰:「先生辈如何说?」臣健等对曰:「正是古礼。」上曰:「仍称太皇太后可否?」皆对曰:「既是别庙,须如此尊称为当。」上曰:「如何批答?」臣迁对曰:「须说得委曲。」臣东阳曰:「要见是重事。」上曰:「然宗庙事重要,见今后世世子孙崇奉不缺之意。此本随文书下来。」臣东阳曰:「臣等领去。」臣健亦云,上即以本授臣健,复目送而出。

  二十二日,复召。上袖出奉见殿图,指示曰:「此与太庙寝规制一般,常时祭荐皆在此。」又指其廊间有门通西一区,曰:「此奉慈殿也,旧为神库,今廊庑及井皆未动。」又指其东一区别为门面南五间、东西廊各五间,曰:「此神厨也,然于此建庙可乎?」臣健等皆对曰:「此地最便。」臣东阳曰:「但未知宽窄如何?」上曰:「宽窄有数。」因指其旁小字曰:「东西十几丈,南北二十丈,后有墙,墙之后为米仓,盖较之奉慈殿图深不及八尺。」皆请曰:「墙可展否?」上曰:「须展之。其西偏有井,亭亦须去之耳。」 (「亭亦须去之耳」,「须」原作「汉」,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又曰:「欲迁孝穆太后并祭于此,如何?」臣健等皆对曰:「甚当。」再问,再对。上曰:「位序如何?」臣健对曰:「太皇太后中一室,孝穆太后或左或右一室。」上曰:「须在左,后来有如此者却居右。」臣东阳曰:「太皇太后居中乃可。」臣迁奏曰:「会议本未知今日可出否?」臣东阳曰:「外廷瞻仰此本已数日。」上曰:「正为庙地未定,今既定,即出矣。」皆拜出如前。

  二十五日, (「二十五日」,「二」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御批云:「祀享重事,礼当详慎,卿等稽考古典及祖宗庙制既已明白,都准议。特建庙奉享,仍称太皇太后,以伸朕尊亲之意。后世子孙遵守崇奉,永为定制。」于是中外翕然称为得礼。盖自丁巳之召不奉接者,已阅八年,龙颜温霁,天语周详,视昔有加。而明习国事,洞察义礼,惓惓以宗庙纲常为己任,益非臣下所能涯涘矣。后陵事竟不行,盖钦天监以为岁杀在北,方向不利,内官监亦谓事干英庙陵寝,难以轻动。而圣意终不但已,乃于陵殿神坐移英庙居中,孝庄居左,孝肃居其右云。

  按:孝庙初年,平台、暖阁时勤召对,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意蔼然,虽都俞盛朝何以加此!至陵庙一事,则以关系纲常,尤深注意,区画周详,皆断自宸衷,勤勤恳恳,归于至当,非聪明仁孝之至,孰能若此者乎!

  六月,北虏小王子遣使求贡甚急,大同守臣以闻。已,许二千人入贡。既而不来。六月,闻走回男子报虏有异谋,内阁具揭帖,臣东阳亲书以进,乞会同司礼监及兵部尚书照成化年例于左顺门详审。时臣迁在告。二十二日,上朝退,召臣健、臣东阳至媛阁。上曰:「虏情谲诈,今令大通事领走回人, (「今令大通事领走回人」,「大」原作「夫」,「人」原作「任」,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先生辈可密切译审通事,且勿使近前。」臣健等对曰:「其人若能通汉语,则不须通事。」上曰:「然各边关粮草须与刘大夏说,用心整理。」臣东阳对曰:「昨日兵部奉请差官整理正为此。」臣健曰:「虽无此事,亦当整理,况有此声息,尤当提备。」上曰:「然整理得亦是好事。」臣东阳对曰:「今边关兵粮实是空虚,不可不急为之备。」上又曰:「着刘大夏用心整理。」臣健奏曰:「京营官军亦须整点听征。」上曰:「然。」臣东阳对曰:「京军未可轻动,亦不可不整理齐备。」臣健奏曰:「京营总兵须要得人。」上曰:「往年如遂安伯陈韶、成山伯王镛辈已退二三人矣,今如张懋等亦可。」臣东阳对曰:「退者甚当。今总兵官管事固可,领兵则未知如何?」臣健曰:「须用曾经战阵者。」上曰:「未必要经战阵,但要有谋畧耳。」臣东阳对曰:「圣谕甚当,有谋畧与经战阵者须兼用乃可耳。但京营官军有名无实,初设团营时有十二万,今消耗过半。前年选听征一万,及再选一万便不能及数矣。古人云:『足食足兵。』今食不足,兵亦不足。臣等每思及此,寝食不安。」上曰:「军士须管军官抚恤,不可剥削。」臣东阳对曰:「诚如圣谕。但近年官军做工太多,既累身力,又陪钱使用。今外卫轮班皆过期不至,正为此耳。」上曰:「宣德以前军士皆不做工,内官监自有匠人」云云,此句听不能悉。臣东阳叩头对曰:「皇上明见,朝廷养军本以拱卫京畿,不为工役。今后工程望乞减省,不令军士受累,养其锐气,庶缓急有济。」上曰:「然。」又曰:「京营军士都着刘大夏用心整理,先生辈亦传得旨,可以朕意语之。」臣健等对曰:「诺。」臣东阳仰奏曰:「兵部不敢不尽心,若有议拟,乞皇上断而行之。」上曰:「然。」又曰:「坝上强贼十分猖獗,可令刘大夏设法擒捕。北山又有称靠山王者,据险为恶,辇毂近地,不可不除此患。先生辈亦尝闻之乎?」臣东阳对曰:「亦尝闻之。昨日兵部奏差京营指挥二人领官军五百,正为坝上强贼,而一应并诸贼在其中矣。」上曰:「须拣好军好马去,方可了事。」皆应曰:「诺。」上又曰:「先生辈是心腹大臣,有事须说知。昨日所进揭帖不说时,朕不得知。」臣健等皆对曰:「诺。」臣东阳又仰奏曰:「臣等有所闻见,固不敢不尽心陈说,惟望皇上断而行之耳。」上又曰:「然。」既而曰:「先生辈回去办事。」皆叩头出。于左顺门会审走回男子,一人云,在虏中闻有议者欲抢黄裹,黄裹者,谓京城也。又三人云朵颜卫头目阿耳乞蛮领三百人往虏通和小王子,与一小女寄养,似有引诱入寇之迹。各具揭帖以闻。

  二十四日,臣健、臣东阳、臣迁议进御虏事宜。又以兵部奏差廷臣整理边关粮草缺乏,拟差侍郎顾佐往大同、宣府,郎中等官分往各关,预为计处。二十五日,复召至暖阁。上袖出所拟,指顾佐名曰:「是常差干事, (「是常差干事」,「常」原作「尝」,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力量颇弱,恐不能了此。」臣健等对曰:「户部尚书秦纮行取尚未至,左侍郎王俨可用,但见署印,故臣等拟差右侍郎。惟皇上裁择。」上曰:「王俨固好,但掌印须留管家当。顾佐亦不必动,凡有事二人商议乃得停当。各衙门官先生辈知之,可推有才力者,不必拘定户部。」又曰:「各关可止用一人,恐官多民扰。」皆对曰:「各关相隔甚远,非一人可了,巡关御史亦是二人,若差郎中二人亦可耳。」上曰:「然。」臣健等退拟管仓侍郎陈清、刑部右侍郎李士实以进。二十七日,内批:「大同、宣府差左副都御史阎仲宇,各关差通政司参议熊伟。」七月初四日,复召至暖阁。上袖出大同镇巡官本,言虏贼势重,近又掘墩杀军,延绥游、奇兵累调未至,乞为增兵补马,情词甚急。上曰:「我边墩台,贼乃敢挖掘,墩军皆我赤子,乃敢杀伤,彼被杀者苦何可言!朕当与做主。京军已选听征二万,须再选一万,整点齐备, (「整点齐备」,「点」原作「理」,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定委领军头目, (「定委领军头目」,「头」原作「名」,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即日启行。」臣健等对曰:「皇上重念赤子一言,诚宗社之福。京军亦须整点,但未宜轻动。」上屡申前谕,臣健等对曰:「大同亦未曾请兵。」上指其奏曰:「彼固云『臣等拘于新例,不敢上请天兵。』」臣东阳对曰:「用兵事须令兵部议处。」上曰:「兵部既有新例,亦不敢擅自开例请兵,须自朝廷行之耳。」臣迁仰奏曰:「边事固急,京师尤重。居重驭轻,亦须内顾家当。」上犹未释。臣东阳奏曰:「近日北虏与朵颜交通,潮河川、古北口甚为可虑。今闻贼在大同,稍远,欲往东行,正不知何处侵犯?若彼声西击东,而我军出大同,未免顾彼失此。须少待其定,徐议所向耳。」臣健因备言大同险远,本镇尚可支持,潮河川去京师不过一日,最为切近,诚宜先虑。上曰:「今亦未便出军,但须预备停当,待报乃行,免致临期失措。」皆对曰:「圣虑甚当。」退拟通选京军三万,令兵部推委领军官,临期酌量地方事势具奏定夺。后三日,召兵部尚书刘大夏面谕出师之意,大夏力言京军不可轻出。上曰:「太宗朝频年出兵,逐虏数百里,未尝不利。」大夏对曰:「太宗之时何时也?有粮有草,有兵有马,又有好将官,所以得利。今粮草缺乏,军马疲弊,将官鲜得其人,军士玩于法令,不能杀贼,亦且因而害人,徒费财物,有损无益。」大意与内阁议同。上纳之,师乃不出。

  十五日朝罢,上召内阁来。臣健等随至暖阁。上曰:「刘宇在大同尽用心,近又虑潮河川难守,欲行令凿品字窖及以新制铁子炮送与备用,亦是为国,可量与恩典,以励人心。」皆奏曰:「未知圣意是何恩典?」上曰:「升官亦难,可以赏赐。」皆应曰:「诺。」臣迁曰:「与敕奖励亦可。」上曰:「然凿窖、制炮是刘宇独奏,今难独赏。吴江、陆誾亦皆用心防御辛苦,可并赏之。」皆应曰:「诺。」上又曰:「辽东张天祥事亦是大狱,今欲令明白。」臣迁对曰:「张天祥已死矣。」上曰「天祥虽死,张斌尚坐死罪,昨张洪又诉冤抑。」臣健等皆对曰:「此事系御史奏举,法司会勘,张洪诉本又该都察院覆奏,令巡按御史审勘矣。」上袖出东厂缉事揭帖云:「已令人密访,其情如此。当时御史王献臣止凭一指挥告诱杀情词,吴一贯等亦不曾亲到彼处,止凭参政宁举等勘报,事多不实。今欲将一干人犯提解来京,令三法司、锦衣卫于午门前会问,方见端的。」皆对曰:「如此固好。」上以揭帖付臣健,曰:「先生辈将去整理。」臣健等退具揭帖云:「都察院本既已批出,东厂揭帖又不可批行,须待会勘至日再议。」十六日,上令太监陈宽等于左顺门传圣意,令拟旨施行。臣健等因极论此事众所共知,公论难掩,传旨改命于事体大不安。宽等不肯止,然且各有执辩。健等退,再具揭帖云:「臣等非敢固违,但命已出,今别无事由,猝然改命,恐非朝廷大公至正之体。辽东不远,请仍待会勘至日施行。」

  十七日退朝,上面召内阁、兵部来至门上。兵部选镇抚司理刑官毕,臣健等入至暖阁。上盛气曰:「张天祥事秘密未行,先生辈昨所进揭帖祇合亲书密进,如何令书办官代写?」臣健等皆叩头曰:「东厂揭帖臣等已封定,不曾令书办官见之。」上曰:「阁下揭帖内乃有提解来京等语,此事尚未行,且欲解京者正欲明白其事,先生辈固以为不可行,何也?」臣健等对曰:「臣等非敢阻解京,但无故传旨,事体未便,故欲少待会勘耳。」上曰:「此事已两番三次,何谓非阻!」皆对曰:「此事情已经法司勘问,皆公卿士大夫,言足取信。」上曰:「先生辈且未可如此说,法司官若不停当,其身家尚未可保,又可信乎!」臣东阳对曰:「士大夫未必可尽信,但可信者多,其负朝廷者不过十中一二耳。」臣迁对曰:「事须从众论,一二人之言恐未可深信。」上曰:「先生辈此言皆说不得,此是密切令人到彼处体访得来,谁敢欺也!」皆对曰:「此事干证皆在彼处,恐劳人动众耳。」上曰:「此乃大狱,虽千人亦须来。若事不明白,边将谁肯效死。」臣健等皆曰:「赏罚,朝廷大典,正须明白。若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诚恐失边将心,无以压服天下。臣等愚见无他,正欲皇上明赏罚耳。」上曰:「赏事重大,朕不敢私,但欲得其实情。若果系扑杀,贪功启衅,岂可纵之?若果有功被诬,须为伸雪。」语久,龙颜少霁,曰:「须传旨行之。」皆应而出。

  十八日复召,上从容问曰:「昨因张天祥事,先生辈言文职官不负朝廷,亦不应如此说,文官虽是读书明理,亦尽有不守法度者。」臣健等皆对曰:「臣等一时愚昧,干冒天威。」臣东阳曰:「臣等非敢谓其皆不负国,但负国者亦少。」臣迁曰:「文官负国者,臣等亦不敢庇护,必欲从公处置。」上笑曰:「亦非谓庇护,但言其皆能守法则不可耳。」因谓:「此事当如何发?初欲传旨,先生辈谓别无事由,猝然改命。猝者暴疾之意,此亦未为猝也。如是至再。」皆应曰:「臣等见都察院本已批出,无行,只欲事体安稳耳。」上曰:「缉访之事,祖宗以来亦有旧规。今令东厂具所缉专题本批行。」皆对曰:「不如传旨。」上乃令拟旨以进。是日,龙颜甚霁,盖以昨日之论大严,故复示宽慰如此。

  七月十九日,召至暖阁。上问:「吴舜、王盖,吏部、都察院已查考察案卷,今当有处置。」臣健等请曰:「未知圣意如何?」上曰:「吴舜事情尤重,可令为民。王盖冠带闲住。」臣健等同奏曰:「似太重。」上曰:「吴舜事重,除冠带闲住,更无处置。」臣健对曰:「吴舜令冠带闲住,王盖对品调外任足矣。」上曰:「王盖调外任亦可。吴舜不谨,自该闲住,又查有许多事情,若究竟到底,决难轻贷,今须令为民。王盖亦须令闲住耳。」臣东阳对曰:「吴舜事纵使查勘得实,亦不过不谨,恐亦止该闲住。」上未许。臣健曰:「王盖似轻。」臣东阳曰:「王盖乃秀才时事耳。」上曰:「王盖已考作不谨,若止令调任,难为考察衙门体面。」臣健曰:「大臣是朝廷心腹,言官亦是朝廷耳目。」上曰:「固然,但宪纲明开,不许风闻言事,大明律『风宪官犯罪加二等』,皆祖宗旧制。近来言官纠劾大臣多有不实,亦须畧加惩治,以警将来。」臣东阳曰:「科道以言为职,古人云『言虽不当,亦不加罪。』皇上一向优容谏官,未尝轻易罪谪,天下人称颂圣德正在此。」上曰:「在平时或然,今后言事自优容之。此是考察事体,难但已耳。」终不许。乃退,复两拟王盖以进,竟从初命行之。

  八月二十五日,召至暖阁。上曰:「孝庄睿皇后神牌昨已造完,内台择在九月初四日奉安奉先殿,此系内事,于外无行。裕陵神椅,英祖原在左,孝庄在右,今当奉请英祖居中,孝庄居左,孝肃居右。欲传旨令钦天监择日遣官行礼,可撰祝文。」臣东阳奏曰:「神椅向似已安讫。」上曰:「尚未。向以孝庄当在左,近有一门似未便。乃今以靠壁移后五尺,今始移矣。」又曰:「昨令礼部禁服色,今可传旨与郑旺、赵鉴严加缉访,内府令郑旺缉访。盖近来风俗奢僭不可不治耳。」臣健等复奏曰:「内府亦缉访最是。」上曰:「在外文职官读书明理,犹不敢僭为,内官不知道理,尤多僭妄。」皆对曰:「诚如圣谕。但臣等不知内府该禁花样。」上历数其应用花样甚详,且曰:「若蟒龙、飞鱼、斗牛皆不许用,亦不许私织。间有赐者,或久而损坏,亦自织用,均为不可。」又曰:「玄黄、紫皂乃是正禁,若柳黄、明黄、姜黄等色,皆须禁之。」又曰:「玄色可禁,黑緑乃人间常服,不必禁。乃内府人不许用耳。」皆诺而退。

  二十六日复召。叩头毕,臣东阳奏曰:「刘健今日肚腹不调,不曾进来。」既叩榻,上曰:「昨先生辈题神牌。」臣东阳对曰:「已题讫矣。」上曰:「钦天监已择九月初四日奉安,可写仪注来。」皆应曰:「诺。」上又曰:「昨所言服色事,须写敕与郑旺、赵鉴,缘旺等原敕不曾该载此事, (「缘旺等原勑不曾该载此事」,「缘旺」二字原本不清,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故须特降一敕耳。」皆应曰:「诺。」上曰:「昨旨内有玄色、黑緑,黑緑与青皆人间常用之服,不必禁之。」臣迁对曰:「乃玄色样黑緑耳。」上又曰:「黑緑常服,禁之亦难,正不须说及也。」皆诺而退。

  九月初一日,复召。上曰:「初四日奉安神牌,须用仪注并九庙祝文,可写来。」臣健等皆诺而退。盖自论张天祥事后,至此一再见,天颜始开霁如故云。

  十八日,复召。臣健奏曰:「谢迁有疮疾,注门籍。」上曰:「吴一贯缘事被提,可差一人代之。」皆应曰:「诺。」臣东阳奏曰:「须再令兵部会推否?」上曰:「边关事急,若下该部,未免展转数日,只先生辈推二人或径写一人亦可。」因谕曰:「谢先生疮疾可传朕旨令善加调理,令便令御医往看也。」臣健对曰:「亦不甚重。」臣东阳曰:「止是昨日未入,一二日亦当出也。」上问曰:「是何疮疾?」臣健对曰:「止是癣疮,因抓破作痛,行步未便耳。」上曰:「癣疮不害事,亦须从容调理数日,出来办事,方委托先生辈也。」皆叩头谢。是日朝退,臣健等具以圣意谕臣迁。不移晷,而遣医至矣。

  二十一日,复召。上袖出大同总兵官吴江本授臣健,曰:「吴江奏,欲临阵以军法从事。昨所拟似太重,恐边将轻易启妄杀之渐。」皆未敢应。少顷,臣健对曰:「临阵用军法,自古如此。两军相持,退者不斩则人不效死,何以取胜?」上曰:「虽然,亦不可径许,若命大将出师,敕书内方有军法从事之语。各边总兵官亲御大敌,官军有临阵退缩者,止许以军法严令从重处置,如此方可。」臣东阳奏曰:「此事者不说起尚可, (「此事若不说起尚可」,「尚」原作「而」,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今既奏请,若明言不许,却恐号令从此不行。」臣健亦力赞其说。上复申前谕。臣健奏曰:「昨日兵部拟奏尽有斟酌。寻常小敌或偏裨出战皆不许,似止依所奏足矣。」上曰:「兵部所拟固好,总兵官既奏了一场,若止答一『是』字,亦不为重。外边视奏词亦不甚着意,亦须于旨意说出乃为重耳。」臣迁曰:「今遵圣谕批答,仍用一『是』字为宜。且军法亦不专为杀,轻重各有法决,打亦军法也。」上曰:「然,可去整理停当。」皆诺而退。

  三十日,复召。上谕曰:「先生辈可做一旨意,如今各边杀贼功次,行巡按御史查勘多有经年累岁不肯奏报,或至病故不沾恩命,无以激劝人心。可酌量地方远近,定与限期,若有过违令兵部参究。」臣健等皆奏曰:「诚有此弊。」上曰:「此恐是都察院行。」臣东阳对曰:「兵部咨都察院转行御史。」上曰:「然。」少顷,又曰:「昨日令李荣来说日讲,时刘机讲『陈善闭邪』,『陈』字解做『陈说』不是,止云『敷陈其说』乃可耳。」皆应曰:「诺。」臣健曰:「昨李荣又说『以善道启沃他,』『他』字不是。」上微笑曰:「『他』字也不妨,大抵讲书须要明白透彻,直言无讳。道理皆四书上原有的, (「道理皆四书上原有的」,「四书」原作「是书」,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不是纂出,若不说尽也无进益。且先生辈与翰林院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臣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敢言者矣。」上曰:「然。」臣迁曰:「圣明如此,讲官愈好尽心。」臣东阳曰:「今年圣学缉熙,中外臣民无不仰戴,臣等敢不仰承圣意。」皆叩头谢。上又曰:「先生辈可传与他不必顾忌,昨所讲似有顾忌耳。」又曰:「『他』字亦不妨,昨因话偶及此,意以为不若『启沃之』更好,然不必深计也。」皆复谢而出。是日,天颜和悦,似以昨所传未的,恐讲官因此有所观望,故特示详悉如此。盖经筵讲章自数岁以来始去旧时谀颂之习,加以规谏,未尝少忤,及闻此谕,益知上意所向云。

  弘治十八年四月初七日,臣东阳病起已踰月,上召至暖阁,袖出数本,指一揭帖曰:「此广东巡按御史聂贤所奏地方盗贼事,须紧镇廵官。」臣健对曰:「昨所拟已是切责。」上曰:「然凡一应事务当兴革者,皆责在镇廵,今都不见奏报,更须加紧。」皆应曰:「诺。」上又指二本曰:「此南京科道劾两京堂上官,作何处置?」臣健等对曰:「进退大臣事重,臣等不敢轻拟。」上曰:「彼首言崔志端是道士出身。先年亦有道士掌印者,但不多耳。」臣健对曰:「固然。」上又曰:「彼言周季麟丧师失律,失律者非止一人。」臣健等曰:「周季麟亦是好官。」 (「周季麟亦是好官」,「周」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上曰:「然。洪钟在蓟州时,以潮河川开山致损人命,故人论之不已。」健亦对曰:「洪钟亦好。」臣东阳曰:「好处尽多。」上曰,「彼言张抚卑谄大臣。要刚正有气节,若果有卑谄之行,当退。但亦无指实,难遽退耳。」臣健曰:「皇上每值纠劾,欲求实迹最是。」上曰:「若大臣有旷职坏事者,诚宜黜以示戒。今亦无甚不好者,须皆留办事耳。」臣健等奏曰:「臣等每见『留着办事』之文,窃有未安。大臣宜甄别贤否,若槩云『留着办事』,即系该退之人姑容不退,中有好者,似不能堪。」上笑问曰:「然则先生辈意欲如何处置?」皆对曰:「止云『照旧办事』可耳。」上曰:「然。」又指一本云:「太常寺欠行户钱钞,昨有旨查洪武等钱缘何市不通使,户部查覆未明,仍须别为处置,务使通行。」臣健等对曰:「此须自朝廷行起,如赏赐、折俸之类, (「如赏赐折俸之类」,「如」原作「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在下如盐钞、船钞亦用,旧钱乃可通行。且民间私铸低钱听其行用,本朝通宝乃不得行,诚非道理。」臣迁对曰:「昨令查议,正欲通行。但私钱不禁,则官钱决不能行。前年铸弘治钱,曾禁私钱,不二三日即滥使如故。」上曰:「何故如此?」皆对曰:「只是有司奉行不至。」上曰:「今须严禁。」臣东阳奏曰:「臣等访得今所铸钱徒费工科,得不偿失,亦是有司不肯尽心。若止如此,虽铸何益?」臣迁曰:「昨令查已未铸造数目,亦是此意。」上曰,「然。」臣健等因奏曰:「今国帑不充,府县无蓄,边储空乏,行价不偿,正公私困竭之时,铸钱一事最为紧要。其余若屯田、茶马皆理财之事,不可不讲也。」臣东阳因奏曰:「盐法尤重。今已坏尽,各边开中徒有其名,商人无利皆不肯上纳矣。」上问:「商人何故不肯上纳?」臣健等因极论奏讨之弊。上曰:「奏讨亦只是几家。」臣东阳奏曰:「奏讨之中又有夹带,奏讨一分则夹带十分,商人无利正坐此等弊耳。」上曰:「夹带之弊亦诚有之。」臣健等又言:「王府奏讨亦坏盐法。每府禄米自有万石,又奏讨庄田税课。朝廷每念亲亲,辄从所请,常额有限,不可不节。」上曰:「王府所奏近多不与。」皆对曰:「诚如圣谕。但乞今后更不轻与,则不敢奏矣。」臣健因奏曰:「臣闻国初茶马法初行,有欧阳驸马者贩私茶数百斤,太祖皇帝曰:『我纔行一法,乃首坏之。』遂寘极典。高皇后亦不敢劝止。此等故事,人皆不敢言。」 (「人皆不敢言」,「人」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上曰:「非不敢言,乃不肯言耳。」因言:「盐法须整理。」臣迁等赞曰:「请下户部查议。」上曰:「然。」明日,降旨云:「祖宗设立盐法以济紧急,边储系国家要务,近来废弛殆尽,商贾不行。各边开中虽多,全无实用。户部便通查旧制及今各项弊端,明白计议停当来说。」于是中外称庆,知上意励精思治如此。是日,天颜甚霁,问答详悉,蔼然家人父子之风,诚前古所罕见也。

  十六日,召至暖阁。上问曰:「昨管河通政奏廵按御史陆偁私寄书二册,题曰均徭则例,又擅革接递夫役若干名。陆偁为御史,奈何寄人私书?于理不当。且夫役系是旧制,不得擅减。」臣东阳对曰:「观奏词,恐所寄即是则例。」上曰:「书自是书。」皆不敢答。臣健对曰:「均徭事亦是御史所管。」上曰:「何为不奏?」臣健奏曰:「然则罪之乎?」上曰:「今日陆偁已见,姑令回话, (「姑令回话」,「姑」原作「始」,据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纵不深罪,亦须薄示惩戒。」皆应曰:「诺。」上又出一本曰:「此户部覆奏处置流民本。内推刑部侍郎何鉴,查已服满。此须会吏部、户部,安得自推?」臣健等对曰:「凡系本部承行事,亦有径推者。」上曰:「此前人不是。吏部铨衡之职,推举人才乃其职掌。若使会推,今日不称,亦无后词。」臣健、臣东阳对曰:「何鉴诚是好官,能了此事。」上曰:「何鉴虽好,终要经由吏部。」臣健曰:「然则通令吏部会议。」上曰:「处置流民是户部事,只用『是』字答之,不须再会吏部。惟所推官员须会吏部耳。」皆诺而出。盖上既明习国事,论议层出,或累数十句,臣下虽欲尽一二语,至无间可入,或不竟其辞而退,退而寻绎所受,亦不能悉记也。议事之召讫于是日,不越月而大渐之命至矣,呜呼痛哉!

  弘治十八年五月,闻上不豫。初六日昧爽,司礼监太监戴义出左掖门宣内阁。臣东阳先至,顷之,趣者六七次,臣健、臣迁继至,乃同入。趣者道相属。入干清宫左门, (「入干清宫左门」,「左门」原作「右门」,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由右阶升殿,入东户转西南,又入户北行数步,穿重幔,上仙桥,又数步见御榻。上着黄色便服坐榻中,南面。臣健等叩头。上令近前者再。既近榻,又曰:「上来。」于是直叩榻下。上曰:「朕承祖宗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年三十六岁,乃得此疾,殆不能兴,故与先生每相见时少。」上玉色发赤,火声盛气。 (「火声盛气」,「火」原作「大」,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臣健等皆对曰:「陛下万寿无疆,偶尔违和,暂须调摄,安得遽为此言?」上曰:「朕自知之,亦有天命,不可强也。」 (「不可强也」,「可」原作「须」,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因呼水漱口,掌御药事太监张愉取金盂进水,以青布拭舌,劝上进药,不答。愉曰:「再进此一服,即无事矣。」上又曰:「朕为祖宗守法度,不敢怠荒。凡天下事先生每多费心,我知道。」因执臣健手若将求诀者。上又曰:「朕蒙皇考厚恩,选张氏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十日成婚, (「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十日成婚」,原本衍「日」字,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至弘治三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东宫,今十五岁矣,尚未选婚。社稷事重,可亟令礼部举行。」皆应曰:「诺。」时司礼太监陈宽、李荣、萧敬等以次毕至,皆罗跪榻外。上曰:「授遗旨。」扶安、李章奉笔砚,戴义就榻前书之。上又曰:「东宫聪明,但年少好逸乐,先生每勤请他出来读些书,辅导他做个好人。」臣健等叩头,仰奏曰:「臣等敢不尽力。」上复加慰谕而退。事虽在仓卒, (「事虽在仓卒」,「事」原作「是」,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天语详备,累数百言,不能悉记,而其重且大者如此。臣健等出至后左门,请旨传礼部行之。戴义送出东角门而入。越一夕,而龙驭上宾矣。追念先皇帝简任眷遇之恩,顾托委付之意,诚古帝王所不及。俯仰之间,已如隔世,叩地吁天,无所逮及,可胜痛哉!

  弘治十八年八月二十日, (「弘治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日」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讲毕出至文华门,上遣司礼太监官召臣健等复至暖阁,问曰:「昨差承运库太监王瓒、崔杲往南京、浙江织造,瓒等请长芦盐一万二千引, (「瓒等请长芦盐一万二千引」,「请」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户部止与六千引,半与价银,今可全与。」臣健等同奏曰:「与盐六千,又与半价,已自足用。」上曰:「既与半价,何不全与盐引?」臣健等对曰:「户部亦是撙节用度耳。」上曰:「该部既要节用,何不留此半价,却将盐引与之,听其变卖,岂不两便?」臣健等对曰:「价银有限,不若盐引之费为多。」上曰:「何故?」臣东阳对曰:「盐引有夹带。且如有引一纸,便夹带数十引,以此私盐拥滞,官盐不行。先帝临终锐意整理盐法,正是今日急务,不可不为远虑。」上曰:「若夹带事发,朝廷自有正法处治也。」 (「朝廷自有正法处治也」,「也」字原作「他」,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改。) 臣东阳对曰:「此辈若得明旨,便于船上张揭黄旗,书写『钦赐皇盐』字样,势焰烜赫,州县驿递官吏稍稍答应不到,便行捆打,只得隐忍承受。盐商、灶户虽吃亏到底,谁敢声说?所以不若禁之于始。」臣健等亦共言之。上正色曰:「天下事岂只役几个内官坏了?譬知十个人也,只有三四个好,便有六七个坏事的人,先生辈亦自知道。」如是者再言之,盖是时已有先入之说矣。上复谓:「此事务要全行。」臣健等奏曰:「容臣等再去计较。」因叩头出殿中。司礼监追达圣意,亦答云:「已奏过,再去计较。」监官遽回,奏云:「先生辈已承行矣。」臣健等至阁,复具揭帖力争,请止从前。明日,内批出,止与盐六千引,如户部议云。 (「明日内批出止与盐六千引如户部议云」,「日内批出止与盐六千引如户部议云」十五字原本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正德六年四月十三日讲毕,复召至暖阁。叩头毕,上手取会试录一本,付司礼监太监张永授臣东阳等。内有白纸票粘于纸上者三,皆指摘所刻文字错误处。上曰:「今欲别有施行,但念衙门体面,恐不好看,但与先生辈知之耳。」臣东阳捧录叩头出至暖阁门外,留寘案上。少刻,永令内臣送至暖阁。 (「永令内臣送至暖阁」,「暖」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是年,大学士刘忠累疏辞疾未允,强起主考试事,出院后即乞省墓,已得请。是日陛辞, (「出院后即乞省墓已得请是日陛辞」,「墓已得请是日」六字原无,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闻此事而去。比抵家, (「比抵家」,「比」字原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明佚名国朝典故本补。) 复具疏乞休致。盖已有先人之说矣。

  正德六年八月十四日,流贼刘七、齐彦明等肆乱北畿,方拥众北向,京师戒严。上命兵部侍郎陆完提督军务。师已出涿州,忽报贼在固安,甚急。上召臣东阳、臣廷和、臣储至左顺门内。上南向,问曰:「贼在东,师乃西出,恐缓不及事。适令兵部追还陆完等,令东可否?」东阳等对曰:「甚当。且行未远,一二日内可至。」臣东阳复奏曰:「闻贼船在水套, (「闻贼船在水套」,「套」字原本空缺,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自陷危地,似来送死,官军并力擒之不难。但恐人心不齐一,向来累失事机正坐此故。今官军在北,贼若南奔,逸不可制。」上曰:「张俊等皆在南,料亦无害。」臣东阳对曰:「今须亟敕东南诸将,令严谨堤备,以防奔溃。若有意外,查照地方连坐,邻境不许互相推调,务在万全。」上曰:「然。先生辈宜用心办事。」臣东阳奏曰:「臣等敢不尽心,但今盗贼充斥,臣等不能运谋设策,致廑圣虑,俱合有罪。」上曰:「只用心便是。」臣东阳复奏曰:「此贼亦是乌合之徒,但愿朝廷赏罚严明, (「但愿朝廷赏罚严明」,「严明」二字原本不清,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补。) 诸将效力,必可成功。」上慰谕,令退。臣东阳因复奏曰:「年衰多病,累岁乞休,未蒙矜允,即今勉强供职,实不堪胜。少待事情宁帖,当再陈乞耳。」臣廷和、臣储遽奏曰: (「臣廷和臣储遽奏曰」,「储」原作「永」,据明朱氏国朝典故本及本卷前文改。) 「今已愈矣。」上复加慰谕,因叩头出。是日,有羊酒之赐云。

  附录:

  燕对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东阳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自宏治十年三月至正德六年八月凡召见奏对之词悉着于编其中所载有数大事若明本纪宏治十七年三月癸未定太庙各室一帝一后之制此书载定制端末甚悉盖礼志中所未及详又考本纪宏治十一年二月已巳小王子遣使求贡夏五月戊申甘肃叅将杨翥败小王子于黑山此书则载六月小王子求贡甚急大同守臣以闻已许二千人入贡旣而不来六月间定回男子报小王子有异谋内阁具揭帖以闻证之本纪系求贡于二月先后差五月又本纪载杨翥败小王子在五月则小王子之叛已在五月前矣而此书载六月间始报小王子有异谋颇为不合考本纪载小王子之败在五月戊申而六月首标己酉次标癸亥戊申距己酉止一日则五月之戊申乃五月尽日当六月间内阁揭帖时或犹不及闻耳书末载正德六年四月命阅会试录一条八月召对御流贼刘七齐彦明等一条与杨廷和所着视草余录全符似足征信又考谢迁刘健于正德九年十月致仕杨廷和于二年十月入阁梁储于五年九月入阁故是书于宏治十八年以后皆止书迁健至正德六年则书廷和及储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存目)
 

北平录

  明 不着撰人

  (北平录,一卷,不着撰人名氏。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及君臣鉴戒之语。似后人摘钞明太祖实录之文。)

  洪武元年秋七月,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会诸将于临清,率马步舟师进至通州。元主闻报,大惧,集三宫后妃、太子同议避兵北行,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左丞相,同守京城。夜半,开建德门,出奔上都。达等至齐化门外,一鼓而克全城。时上都恃红萝山为藩,红萝山恃上都为援,皆不设备。常遇春使人觇知之,即以锐骑衔枚具十日粮, (「即以锐骑衔枚具十日粮」,「衔」原作「御」,据明金声玉振集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昼夜兼行。

  八月, (「八月」,原作「八日」,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破红萝山及上都,元主遂遁去沙漠,驻应昌府。

  冬十月,捷至。诏改大都为北平府。

  二年,故元将扩廓帖木儿以兵犯兰州。 (「二年故元将扩廓帖木儿以兵犯兰州」,清胜朝遗事初编本在「二年」与「故......」之间多出一段文字。「秋七月,征虏副将军鄂国公常遇春卒于军。诏赠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是岁......」此孤证,故不补入。) 时元臣拥兵者皆次第降附,惟扩廓帖木儿乘大军之还,复乌合其众,时为西北边患,自以家世封王,故又名王保保。

  三年春正月,复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国胜为右副将军,及邓愈、汤和等征沙漠。上问诸将曰:「元主迟留塞外,王保保近以孤军犯我兰州,其志欲侥幸尺寸之利,不灭不已。今命卿等出师,则当何先?」诸将皆曰:「王保保之寇边者,以元主犹在也。若以师直取元主,则保保失势, (「则保保失势」,原脱一「保」字,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补。) 可不战而降也。」上曰:「王保保方以兵临边,今舍彼而取元主,是忘近而趋远,失缓急之宜,非计之善者。吾意欲分兵为二道: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兰州,捣定西,以取王保保;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取之必矣。事有一举两得者,此是也。」诸将皆悦服,受命。

  夏四月,徐达等兵至兰州,王保保时已引去。达等乃追至定西,大败其众,斩首无算,王保保遂弃城走漠北。 (「王保保遂弃城走漠北」,原脱「城」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明金声玉振集本补。)

  五月,李文忠等兵至应昌,元主前一月已殂。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仅以数骑北奔, (「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仅以数骑北奔」,此句下原衍「去」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明金声玉振集本删。) 乃获其皇孙买的里八剌及其后妃、宝册等物,悉送京师。

  六月,捷至。中书省上言:「宜献俘太庙。」上以帝王之后,有所不忍,止令其具本俗服见。

  至日,上服皮弁御奉天殿,百官具朝服侍班,侍仪使引见,行五拜礼,见皇太子行四拜礼,后妃朝坤宁宫,命妇具冠服侍班。礼毕,俱赐以中国冠服,并给第宅、廪饩。封买的里八剌为祟礼侯。诰曰:「昔帝王有天下,必封前代子孙,使作宾王家,其来尚矣。元失其政,四海纷争。朕以武功削平羣雄,混一区宇,为天下主。而买的里八剌,实为元之宗孙,比者遣将北征,尔祖已殂,既克应昌,尔乃来归。朕念帝王之后,爰稽古制,锡以侯封,尔其夙夜恭慎,称朕优礼之意。」以元主不战而奔,克顺天命,今殂,特谥曰「顺帝」。且以其后妃不能耐暑,况北狄但知食肉饮酪,敕中书省臣,务使其饮食居第适宜,若其欲归,当遣还沙漠。

  冬十一月,徐达、李文忠师还至龙江。上亲出劳于江上。达等奉车驾还宫,越明日,乃率诸将各上平沙漠表。达表曰:

  乾坤宣五德之运,历数在于一人,帝王开万世之基,功业超于百代,干戈载戢,文■〈车丸〉既同。钦惟皇上陛下,圣神合德,文武成能,天命所归,人心攸戴。拯黎民于涂炭,沛霖雨于焦枯,奋六师而江汉奠安,扬九伐而荆吴底定。旋收淮甸,遂略中原。齐鲁十二之山河兼旬俱下,幽蓟百年之腥秽一旦廓清,既驱毡毳之羣,遂复衣冠之治。何我师之奏凯,而彼孽之再萌?掊凶鞠顽,敢寇攘于边鄙,乘间抵隙,乃贼害于忠良。蜂虿之毒,岂可复遗?熊罴之师,恶容不举!

  臣等是用祗承明诏,恭行天诛。爰以今年四月之中,师至定西之北,逼虏营而筑垒,出峪口以陈兵,将校怀敌忾之心,士卒愤超乘之勇,霆驱电掣,渠魁弃甲而遁逃,兽骇禽惊,虏众望风而降附。吐蕃、枹罕之列障,无不土崩,忙忽、高昌之羣酋,悉皆面缚。山川为之辉震,草木为之昭苏。壶浆之迎,无思不服,幅员之广,有德必归。臣等仰遵庙算之成,幸获大勋之集, (「幸获大勋之集」,「幸」原作「聿」,据明金声玉振集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治平有象,适遭千载之期,功德难名,愿祝万年之寿。

  文忠表曰:

  乾坤大一统,羣生荷覆载之恩,日月丽中天,万国仰照临之德,诞敷文教而治具毕张,继扬武威而妖氛顿息,臣民忻戴,海宇腾欢。钦惟皇帝陛下,卓冠羣伦,茂膺景运,皇图启祚,粤申命之自天,历数在躬,遂化家而为国,拯生民之垫溺,救乱世之劻勷,大钧播而品物亨,皇极建而彝伦叙,凡有血气,莫不尊亲。惟彼残胡,敢行肆毒,窃乘间隙,侵犯边陲,赫怒皇心,用加天讨,爰声罪而致伐,乃鞠旅以陈师。臣文忠赋质庸愚,托属外戚,忝受副将之寄, (「忝受副将之寄」,原脱「忝」字,据明纪录汇编本、明太祖实录卷五八洪武三年十一月壬辰条补。) 惭无赞画之能,拜命阙庭,俾率熊罴之众,总戎行阵,誓空胡马之羣。前度关,而兴和之将即降,后出塞,而驼山之兵旋衂。进开平,乘破竹之势,克应昌,奋覆巢之威,皇孙、后妃,两宫之贵人俱获,玉玺、金册,历代之重器全收。皇风远被于遐荒,胡运竟终于此日。凡兹勋庸之建,岂因臣下之能,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广运如天,宏谟盖世, (「宏谟盖世」,「宏」原作「宠」,据明朱当■〈氵眄〉国朝典故本、明纪录汇编本改。) 明见万里之外,遂成千载之功。东日窟而西月氏,莫非王土;南炎荒而北瀚海,共惟帝臣。一统太平,万年悠久。

  是日礼成,达等退自西阶,皇太子、亲王及文武百官各上表贺。

  次日,上躬诣郊庙,大告武成。命大都督府、兵部录上诸将功绩,吏部定勋爵,户部备赏物,礼部定礼仪,翰林院撰制诰,以封功臣。

  又次日,上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侍,丞相率文武百官列于丹陛左右。上召诸将谕之,略曰:「汝等其听。朕今日定封行赏,非出己私,皆仿古先帝王之典,筹之二年,以征讨未暇,故至今日。思昔创业之初,天下扰乱,羣雄并起。当时有心于建功立业者,往往无法以驭下,故皆无成。朕本无意天下,今日成此大业,有非人力之所致,是皆天地神明之眷佑。然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披坚执锐以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其功何可忘哉!是用报以爵赏。其新附将帅之有功者,亦如之。其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如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乏阙。右丞相徐达,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疆抚顺,劳绩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余悉据功定封。书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今日所定,如爵不称德,赏不酬劳,卿等宜廷论之,无有后言。」诸将皆顿首悦服。遂颁行爵赏。封公者六人。宣国公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碌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食禄四千石。 (「食禄四千石」,「四」原作「五」,据明纪录汇编本、明金声玉振集本改。) 信国公徐达,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进封魏国公,食禄五千石,绮、帛各百疋。开平王常遇春子常茂,封郑国公;冯国胜封宋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邓愈封卫国公,俱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并食禄三千石,绮、帛八十疋。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封中山侯,唐胜宗封延安侯,陆仲亨封吉安侯,周德兴封江夏侯,华云龙封淮安侯,顾时封济宁侯,耿炳文封长兴侯,陈德封临江侯,郭子兴封巩昌侯, (「郭子兴封巩昌侯」,明纪录汇编、明金声玉振集、清胜朝遗事初编诸本皆作「郭兴」,明史卷一三一两说并存。明太祖实录卷五八洪 武三年十一月丙申条则作「郭子兴」,今从实录。) 王志原封六安侯,郑遇春封荥阳侯,费聚封平凉侯,吴良封江阴侯,吴祯封靖海侯,赵庸封南雄侯,廖永忠封德庆侯,俞通源封南安侯,华高封广德侯,杨璟封营阳侯, (「杨璟封营阳侯」,「营」原作「荥」。按前文已载郑遇春封荥阳侯,此处不应再有荥阳侯之封。明太祖实录卷五八洪武三年十一月丙 申条作「营阳侯」,今据实录改。) 康铎封蕲春侯,朱亮祖封永嘉侯,傅友德封颍川侯,胡均美封豫章侯,韩政封东平侯,黄彬封宜春侯,曹良臣封宣宁侯,梅思祖封汝南侯,陆聚封河南侯,俱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其食禄及绮、帛各有差。并赐诰命铁券。

  乃诏天下曰:「曩者有元失驭,海宇纷争。朕自布衣,奋身行伍,覩羣雄之无力, (「覩羣雄之无力」,「无」原作「角」,据明纪录汇编本、明金声玉振集本改。) 遂率众渡江,抚太平,定建业,选将练兵,征讨四方者几二十年。荷皇天宗社之眷,山川百神之助,诸将效谋,六军用命,遂致华夏清宁,藩夷臣伏,一统之业属予一人。今者班师振旅,定功封爵,朕重念诸将士委身暴露艰苦之状,欲加重赏,则天下镇守之兵及京师护卫之士不下百万,而民之资力有限,是用计仓库之所储,度民力之所具,均其等第,祟爵禄,颁金帛,以劳将臣。仍稽古制,定勋爵,俾其子孙世袭。军士则各赏白金十两,钱六千。朕之此言,通于天地。昭布中外,咸使闻如。」

  乃大宴诸臣。宴罢,因曰:「创业之际,朕与卿等劳心苦力,艰难多矣。今天下已定,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卿等今皆安享爵位,优游富贵,不可忘艰难之时。人之常情,每谨于忧患而忽于宴安,然不知忧患之来常始于宴安也。明者能烛于未形,昧者犹蔽于已着,事未形犹可图之,患已着则无及矣。大抵人处富贵欲不可纵,欲纵则奢;情不可佚,情佚则淫。奢淫之至,忧危乘之。今日与卿等宴欲极欢,恐天下定而忘其艰难,故相戒勉也。」

  明日,魏国公徐达率诸将诣阙谢,上退御华盖殿,赐达等侍坐,从容燕语,曰:「今成一统之业,皆汝诸将功劳。」达等稽首曰:「臣等起自畎亩,际风云之会,每奉成算出师致讨,其次第如指诸掌,及其成功,不差毫厘。此天锡陛下圣智,非臣等能与也。」上曰:「曩者四方纷乱,羣雄竞起。朕与卿等初起乡土,本图自全,非有意于天下。及渡江以来,观羣雄所为,强者不能自责,剽者喜于战鬪,而皆无救人之心,徒为生民之患。其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械恃其财富,则侈而无节;友谅恃其兵强,则暴而无恩。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布信义,守勤俭。所恃者,卿等一心,共济艰危,故来者如归。尝与二寇相持,人有劝朕先击士诚,以为士诚切近,友谅稍远,若先击友谅,则士诚乘我后、此亦一计。然不知友谅剽而轻,士诚狡而伪;友谅之志骄,士诚之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友谅有鄱阳之侵,与战宜速。吾知士诚必不能踰姑苏一步以为之援也。向若攻士诚,则姑苏之城并力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我将彻姑苏之师以御之,是我疲于应敌。事有难易,此朕之所以取二寇,固自有先后也。二寇既除,兵力有余,皷行中原,宜无不如志。或劝朕荡平羣寇,始取元都。若等又欲直趋元都,兼举陇蜀,皆未合朕意。所以命卿等先取山东次及河、洛者,先声既震,幽、蓟自倾。且朕亲驻大梁,潼关之兵者知张思道、李思齐、王保保皆百战之余,未肯遽降。急之,非北走元都则西走陇蜀,并力一隅,未易定也。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元众胆落,不战而奔,然后西征张、李,二人望绝势穷,故不劳而克,惟王保保尤力战以拒朕师。向使若等未下元都,而先与之角力,彼人望未绝,困兽犹鬪,声势相闻,胜负未可知也。事势与友谅、士诚又正相反。至于闽、广,傅檄而定,区区巴、蜀,恃其险远。此特余事耳,若等可以少解甲冑之劳矣。」于是达等皆顿首谢。

  上又命廷臣试言元之所以亡,与朕之所以兴。诚意伯刘基进曰:「自古夷狄未有能制中国者,而元以胡人入主华夏几百年。腥膻之俗,天实厌之。况末主荒淫,法度隳坏,民困于贪残,恶得而不亡。陛下应天顺人,神武不杀,救民于水火,所向无敌,恶得而不兴。」上曰:「当元之季,君宴安于上,臣跋扈于下,国用不经,征敛日促,水旱灾荒,频年更多,天怒人怨,盗贼蠭起,羣雄角逐,窃据州郡。朕初起兵,欲图自全,及兵力日盛,乃东征西讨,削除渠魁,开拓疆宇。当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向使元君克畏天命,不自逸豫,其臣各尽乃职,孰敢骄横天下?豪杰焉得乘隙而起!朕取天下于羣雄,不在元氏之手。今获其遗胤,朔漠清宁,自非天之降福,何以致此?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天命如此,其可畏哉!」
 

百可漫志

  (明)陈鼐

  国朝皇陵在顺天府昌平县天寿山,近年尚书泉山林文安公翰请升昌平为州,隶以密云、顺义、怀柔三县,章上未报。

  国朝开科自洪武三年始,定条例自十七年始。先是,试文尚仍元制,刻程文自二十一年始。先是止录姓名、乡贯,试录定式又自二十四年始。

  国初岁贡生在京中试者,必令出榜,原籍张挂。尝见《新昌志》载,云礼部为科举事。洪武十七年九月十三日,本部尚书任昂等官于华盖殿钦奉圣旨:在京乡试,多有中式的国子监生,为他肯学,所以取中。似这等生员,好生光显他父母,恁部里出榜于原籍去处张挂,着他乡里知道。钦此。今将中式生员开坐,合行出榜知会。须至榜者,浙江布政司绍兴府新昌县第十名蔡用强。

  国朝藩省大臣无兼衔者。近时吴公廷举以广东右布政使兼按察司副使,亦异数也。

  礼侍蔀斋林先生志祖清避元不仕,变易姓名,匿居山寺。会府公检册寺中,见清,诰问且曰:能诗乎?曰:颇能。即以册号八音命为诗,应声曰:金紫何曾一挂怀?石田茆屋白天开。丝竿钓月江头住,竹杖挑云岭上来。匏实晓收栽药圃,土花春长读书台。革除一点浮云虑,木笔题诗酒数杯。府公惊羡,遂与为友。政暇辄携酒过饮,倡和移日。一日忽论海滨人物,因曰:若林清者雄才硕德,惜未见其人。林不觉有感,府公曰:公殆林清耶?林曰:若清者公安得见之?此吾所以有感也。相与尽醉而罢,明日林竟去之。府公再往,访之不见,多方物色,终不见矣。

  永乐初,有士人赴举,所梦有告之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士人拟为义为论以待。及举于乡登进士,竟无验。后官膳部郎官,文庙与群臣宴出语曰:流连荒亡为诸侯忧。属群臣对。无应者,士人进曰:礼乐征伐白天子出。上大悦,擢礼部侍郎。

  唐守之皋在歙庠日,每以魁元自拟,累蹶场屋。乡人诮之曰:徽州好个唐皋奇,一气秋闱走十科。经魁解元何包里?争奈京城剪柳多。唐闻之志益励。至正德癸酉、甲戌连捷,经魁以状元及第,年巳五十余。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冢宰尹公曼司铨曰,闽士翁晏以贡就教职,公试之不许,曰:子当出科第。后果举进士,终广东副使。又有三举子选除知县,色不豫,公曰:莫以知县为小官,且去做看。后三人皆不终其职。人称公之识鉴。

  正德戊辰廷试,二甲、三甲一名各刊策,丁丑会试五经各刊文三篇,皆异常格。

  有国子祭酒和诗,以雕弓作弓雕,太学生为诗以诮之曰:雕弓难以作弓雕、以此诗才欠致标。若使是人为祭酒,算来端的负廷朝。

  司礼监秦太监为子弟访师,得举人余洙,初不就,强而后可。谒秦上坐,左右惊讶。既出,秦喜曰:此人司礼监太监也不怕,况怕我子弟耶?及就塾,秦子弟皆袭锦衣职位者,而余状貌鄙琐,颇亵易之。既而有隋者辄加跪责,多不服。余怒求去,子弟辈大惧,跪留乃止。秦闻之叹曰:我家子弟不是这个先生,如何教得?益加敬礼。后余举进士为显官,终不屈于人。

  孝庙即位,遍祀宗藩,秦王送朝使诗曰:九重圣主笃同宗,遣使明禋礼秩崇。卿相敬恭承德意,庙灵仿佛著仪容。客山夜静风云会,大地春回雨露浓。归觐重烦陈一语,亲藩存没感恩同。

  《赤城诗选·潘留鹤太山诗》有“混沌以来惟此老,乾坤之外更无山”之句。近时庄定山有“开辟以来元有此,蓬莱之外更无山”。此语亦豪放,殆默符于潘者。

  三山郑汝昂善诗且多滑稽,尝寄亲戚令广东者一绝云:三尺儿童事未谙,饥来强扯我蓝衫。老妻牵住轻轻语,爹正修书去领南。可谓善晓人者。

  有张巡检者,夜梦人告之曰:明日有十二位佛来见汝,可善待之,能为汝度先祖,佑汝一生富贵。迟明果有僧十二人来,巡检甚喜,即语以梦,留款甚厚。次日请作醮以度其先祖,问之曰:舟人更有何人?请同。斋答曰:只二行童留看行李,不必请也。巡检密令其子至舟固请,二行童密告曰:我非行童,乃浙江天台人也。父为某官,考满回乡,遇此十二和尚,劫杀一家,留我姊妹二人,扮作行童带来,至此烦大官密以此情诉达大人,为雪此冤也。其子告之,巡检密点弓卒,约二更醮完,擂鼓擒僧责问,取二女证之,皆服罪。事上,当道奏举擢官,此即所谓一生富贵也。

  吉水缙绅解学士七岁时,其母居孀,苦于里胥催征之急,解具诉于县宰,并系以诗曰:母在家中守父忧,却教儿子诉原由。他年谅有相逢日,好把春风判笔头。邑宰意其假手于人,即指堂边小松为题,令再赋。应声曰: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邑宰大奇之,遂蠲其税。

  陆太宰水村先生在位日,有士人投诗曰:子规声里夕阳微,何事先生不见几?云梦巳成韩信去,蒪鲈空待季鹰归。功名到此分成败,史策谁能辨是非?回首华堂春去也,黄鹂紫燕自争飞。可谓有魏野之风矣。

  莆田林大中积学士也,尝祈梦九鲤湖神,告之曰:汝知五八之数如何算?自拟四十当显也。至四十之年,果入试。会冯太守受卷,林时方为冯西宾,报捷有期也,一疾竟死,梦始验。

  萧提学鸣风精星命,正德丁丑廷试,或以八字杂质之,白孰为状元?萧指舒梓溪芬八字是也。梓溪果及第。复以后事质于萧,答曰:功名寿数始终,皆罗一峰。梓溪矍然曰:止此乎?曰忠孝状元足矣。后果谪闽提举,寿亦止此,且配食一峰祠。萧之术可谓妙矣。

  江右郭忠恕,号清狂道人,以画史鸣一时。其为诗亦非易及者,尝题武昌竹箄门外一律云:夜饮江楼水气凉,管弦成列麝兰香。古今风月凭谁管?湖海烟花笑我狂。金风劈瓜消酒渴,瓦盆承露浣诗肠。东楼杨柳西楼月,曾掷千金醉几场?翠馆赋咏此殆绝唱欤?

  成化间有张驿丞者,山东乡试中式,督学毕公瑜赠之诗曰:一官耻不与清流,忙里遗编自校雠。枳棘岂能留彩凤?监车未必困骅骝。东藩领荐名初显,西蜀题桥志巳酧蒪。脱却樊笼入佳境,春雷万里步瀛州。驿丞中式近世所无,毕公之赠可谓曲当矣。

  金台李缙,卿绅会考,核以浮浅,由光禄少卿补忻州知州,三疏乞致仕。有曰:郡县之职非循良,岂弟者弗称?兹以浮躁浅露之名,而责其循良,岂弟之政盖亦难矣。既得请,以归,署联云:五斗懒将双膝屈,三章乞得一身闲。

  莆田周章累举不第,祈梦九鲤湖,得“奴天西月”之语。次夜再祈,又添“人牛”二字。其友详之,谓是“癸酉年”三字也。至期入试,每患腰痛,至终场不属藁而成,叹曰:如是而可中乎?梦其诬矣,揭晓名在七十二。

  父兄劳于官,子弟逸于家,一逸巳过分,况乃事奢华?轩轩傲闾里,仆仆趋县衙,不知祸所倚?方谓势可夸。势亦有时歇,祸或来无涯。不知慎德业,庶几永无哗。此张东海有感之作,仕宦子弟宜书诸绅。

  山阴司马通伯垔乃罗冰玉璟春闱所取士也,同为闽皋副使。一日偶并坐,罗贻诗云:岁在壬辰春试劳,至今朝著列英豪。此行亦有堪夸处,座主门生相并高。司马遂为肉袒。

  弘治中有老儒以贡授校官,翰林题白头翁画送之云:幽谷多年滞羽翰,泮林今借一枝安。世人莫笑头空白,看尽春花雨后残。此诗颇有意致。

  近日翰林诸公饮宴尚有供汤,未至将欲去之,且留席尊,出题曰: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诸公请破之,皆不喻其意,只如本旨。席尊曰:皆不是。诸公曰:如何才是?曰:只是等汤满坐捧腹。

  嘉善周泽字天雨者,先君所取解元也,以进士为襄阳推官,为予题扇面云:天机草草仙家尽,树底雍容见两公,应约明年红杏雨,曲江连辔立东风。且语予曰:立之一字比唐人,一日看尽长安花。趣自别也。

  乡达高太尹瑶在番禺日,镇守府红桃盛开,时九月也。三司诸公并有诗咏,久之索题于高,乃为绝句云:九月雷声震海涯,绛桃开遍五侯家。殷勤报与寒梅道,莫逐东风浪放花。诗意亦婉矣。

  会友周行可续弦,诸君贺以诗。予弟成玉一绝可为善谑,诗云:十分春色海棠开,云雨漫天暗里来。可是东君勤爱惜,烟蓑乘夜护花台。行可多须,故嘲之云。

  予既不良于进,自号逍遥子,偶读宋具处厚《逍遥斋记》觉胸次洒然,盖先得予心者因取记文,节其首尾书之座右,为逍遥说。其词曰:夫性有定分,理有至极,力不能与命斗,才不能与天争。而贪羡之流、躁进之士,乃谓富贵可以力掇,功名可以智取,神仙可以学致,长生可以术得,抱憾老死而终不悟。悲夫!使天下之富必尽如陶朱、猗顿耶?则原宪黔娄不复为贤人矣。使天下之寿必尽如王乔、彭祖耶?则颜氏之子、闵氏之孙不复为善人矣。使天下之士必尽如稷、契、伊、管耶?则乘田委吏不复为孔子矣。使天下之色必尽如毛嫱、西施耶?则嫫母孟光不复嫁于人矣。盖富者自富,贫者自贫,寿者自寿,夭者自夭,达者自达,穷者自穷,妍者自妍,丑者自丑。天地不能盈缩其分寸,神鬼不能损益其锱铢,是以达观君子立性乐分,含真抱朴心,无城府行无町畦,天下有道则皦皦与世相清,天下无道则混混与世相浊,压之太山不以为重,付之秋毫不以为轻,升之青云不以为荣,坠之深渊不以为辱,震之雷霆不以为恐,劫之白刃不以为惧。喻死生为旦暮,以盈虚为消息。仰观宇宙之廓落,俯视身世之卑蹙,如一浮萍之泛大海,一稊米之寄太仓,又何足议轻重于其间哉?故所至皆乐,所处皆适,出于天为民,入与道为邻,若是则何往而不逍遥哉?此词足为世之碌碌不悟者劝也。

  子弟瓒知罗田县时,怀予每切,因集古诗风雨字句为二十绝,将以寄予,忽以疾卒。呜呼,痛哉!予检归囊得其手笔潸然莫禁因录于此,痛舒孔怀之悰。云其卷曰《风雨连怀》,其序曰:古诗用风雨字者多矣,要不专为兄弟发也。自苏长公感韦苏州风雨对床之句,而其兄弟相思辄寄意焉,于是遂成故事。瓒奉别家兄百可先生以来,雅切向思,凡诵古诗至风雨句,窃有长公之感,顾意致凡近笔力萎琐不能别为之语,遂以所记风雨古句,各取韵之相叶者足成绝句。风晨月夕往往讽诵以泄鄙怀,殆疑古人预为予设也。尔来裒集得二十首录之为卷,将寻便以寄家兄。而罗之士夫见侈有篇章,以广予志,别存一卷,于兹卷题曰风雨连怀云。时正德庚午孟秋之望。芝麓居士瓒拜书。诗云:凉风微雨夜萧萧(曾茶人),人事音书谩寂寥(杜工部)。无路从容陪笑语,天涯涕泗一身遥(杜工部)。又,柢是当时巳惘然(李义山),可堪风雨夜连天(秦淮海)。一声何处送书雁(工部),喜入灯花欲斗妍(苏东坡)。又,徙倚阑干一怆神(陆放翁),故园回首隔参辰(王平甫)。山头日日风和雨(王建),几许悲欢并在身(刘长卿)。又,关山无际水漫漫(放翁),每轸归心即万端(罗隐)。极目相望何处是(梅宛丘)?满川风雨独凭阑(黄山谷)。又,鸡鸣风雨不愆时(曾文昭),千里河山系梦思(陈后山)。独凭阑干意难写(崔鲁),谁人识此是新诗(王澜)。又,窗明窗暗篆烟<香非>(陈简斋),风雨空城鸟夜飞(宛丘)。忆著江南旧行路(甫仙),一身千里独沾衣(简斋)。又,棣萼一别永相望(工部),客路那知岁月长(玉澜)。愁极本凭诗遣兴(工部),半随风雨断莺肠(郑谷)。又,疾风回雨水明霞(后山),目极因惊怅望赊(王半山)。落木无边江不尽(后山),相思一夜绕天涯(尤延)。又,千林地迥切西清(胡澹庵),常送中霄风雨声(苏子由)。犹怜心事凄凉甚(放翁),卧数山城长短更(东坡)。又,一堂风月阻同游(吕顺浩),迢递高城百尺楼(李商隐)。日月望书常至暮(放翁),冷风凄雨似深秋(茶人)。又,五更风雨送残春(陆宣公),南蝶悠悠水映人(半山)。留滞山头莫嗟叹(东坡),天将强健报清贫(放翁)。又,惜春连日醉昏昏(鲁致光),风雨萧萧欲断魂(东坡)。回首家山千里外(许仲犹),别离心绪向谁论(前人)?又,青枫无树不猿啼(夏儒),怜里垣墙咿哑鸡(致光)。家在梦中何日到(工部),风吹梧竹雨凄凄(子由)。又,潇潇晚雨向风斜(宛丘),目送飞鸿去路赊(洪鼎臣)。日永东窗淡无事(放翁),依然和墨写归鸦(公)。又,想见掀髯正鹤孤(东坡),一天风雨水平湖。晓来唤起相思梦(刘景太),欲傍清尊倒玉壶(前人)。又,暮笳鸣咽调孤城(崔鲁),目送孤鸿谩寄情(宛丘)。云物不殊乡国异(工部),满川风雨看潮生(苏子美)。又,午庭风雨撼高槐(曾梅山),肯信愁肠日九回(崔鲁)。欲上疏帘看南北(崔德符),寒岩幽雾不曾开(晁无咎)。又,一片江湖草树秋(陈止斋),矮檐风雨送蜗牛(杨诚斋)。欲知趋走伤心地(工部),落雁昏鸦集远洲(放翁)。又,一灯明灭照秋床(半山),天地无情白发长(简斋)。假寐尘侵黄卷上(王至甫),满城风雨近重阳(杜邠老)。又,汀雁飞鸣意已还(宛丘),异乡风物鬓成班(茶山),相思相见知何日(工部)?一夕连床风雨间(王澜)。

云中事记

  明 苏祐

  嘉靖癸巳冬十月,大同卒杀总兵官李谨,距癸未甫十载,盖再变矣。

  先是,八月八日,余受面命巡按宣大。九月十三日辞阙,又二日至居庸,代其事。又七日至宣大。乃十月七日有大同之变。是夜五鼓,星殒如雨,岂变不虚生邪?又明日,代王遣内使入奏,过,告之故。既而巡抚潘公亻放使亦继至,揭云李瑾性过严急,兴工不息,军士诉,不听,七日之夜,激而杀之,黎明解散,今已宁息。合具题并首恶另行查究。意盖归罪瑾云。余窃疑瑾纵有罪,非军士可擅杀也,或姑安反侧,不可尽凭,乃惧疏,其略曰:“变虽成于激起,奸实本于玩生。大同地方再兴变乱,良由骄军悍卒蔑视朝廷,干纪违天,动逞胁制,法徒羁縻,略存纪纲,恩屡布宣,益见姑息。据赍揭帖人口报,巡抚大门并卷房亦皆烧毁,已后巡抚消息亦不可知。纵云变由总兵,说既火延都院。由是观之,则台臣之重已就迫驱。具奏之词,任其指画参照。巡抚都御史潘仿知人心之将变,不能弭消,致祸胎之既成,转乞赦宥,事不得已,罪亦难辞。伏念皇上轸念大同一镇祸变再生,安危所关,纪纲所系,乞集廷议,以正国典,斯宗社无疆之福。若夫持守故常,非臣所知也。”总督刘公源清亦具奏。未上而代王奏已先至。朝议汹汹,莫定。及见余疏,众论是之。即日,下兵部议覆,则命刘公与提督郤永将兵按问首恶,且降黄榜赦胁从,余监军核功罪焉。遂相次行,期会之阳和城。未至,潘已拿二十余人械系东来。其王弓儿首恶也,余皆乘机抢货之人。总督讯之,不服,因益招数十百人。刘公乃会郤先将兵而西。

  比余至,则刘公迎,谓曰:“已张黄榜,又已出晓谕,若入城,则惟按兵索捕首恶,胁从罔治,庶恩威自上出,而法足正矣。”余固善其一念忠愤之心天日可对,亦窃意诸逆自始变至今,胁制由己,肯帖然受命乎?业已行矣。

  又明日,朱振自大同来,总督露刃见之,责以大义,但应曰:“振一人何能为也。”既余见,对如总督。迨出而报者继至,云大同城炮声不绝。是夕,振仰药死矣。振尝总大同军务,赃以万计。癸未之变,乱军取之狱中,援而立之,因辄授焉,赃亦罔问。后罢而瑾来代,凡军伴上下班则更候之。瑾实甚廉,谋勇亦绝人,独见军政之日废也,欲整饬之,不少纵。诸军亦时时向振告,振曰:“不我听,奈何?”似亦不善应,嗾而杀之,未有也。初事之起也,止领粮饷者至城,求假一日治衣装,而瑾不从,七八人醉而倡为之。副总兵以下独游击戴廉骑马再向前,诸军辄挽廉马回,余皆坐视之,可罪也。瑾闻变,乘屋下射,飞瓦断其统,遂被执,不屈,但戟首东向曰:“瑾死,朝廷尽戮汝矣。”因并其弟杀之,且焚其都察院大门及卷房。时已向辰,聚者亦仅数十百人。无藉者因肆抢掠,四门则效往年□逻,内言不得出,且要巡抚乞宥,而振遂擅摄指挥事。其后议者顾罪瑾而宥振,失是非之本心矣。

  初,官军之西也,诸逆罪固重,且袭故变,因讹言洗城大军今且至。内一二良善虽知其讹,众惑且惧,由是一城尽变。四门昼闭,遂谋抗王师。前军甫至东关,参将曹安已死于乘城之炮。南关亦即出兵接战,复拒城,矢石如雨。郤永因与辽东游击武漟据南关,参将锻堂等据东关,副总兵张镇等据北草厂,三面攻城。而城中亦时时自洞门出,相攻杀。洗城之说牢不可破。马升、杨林、黄镇、革位参将王安、郭全等故无赖,遂受众推戴为头领,凡诱虏、出战皆其指授。

  既而樊公继祖来代巡抚之任,居阳和,不得入。见军久无功,因相与往会总督于聚落。总督方谋水攻,言颇不相入。

  初,余闻城中虽迫于叛军,日夜求生之心实什之七八。千户李椿、张著者兵部差官也,因其入城,则命以祸福晓之,又咸无不日夜望。郤则时时扬兵欲攻,而城中因不信黄榜,且疑两千户卖己。余间语总督,则又曰:“君按臣,不可仰面语贼。”因自思:意既不合,事焉能济?徒贻诮矣。乃复还阳和。樊公遂有请金牌入城之奏,而余亦参两节制久暴师无功,乞天语戒饬。罗峰见余诸奏,每语人曰:御史当大用。及见是,乃不以为然。外议亦纷纷矣。余因取蓍揲之,得大过之随。窃意断曰:斯事诚大,非大过人之材罔攸济谅哉。稽随之时义,坎水震木,兹仲冬,盛德在水,木且休矣。平定之期,其在春乎?筮史识之。既而贼诱大虏至城下,内外夹战,我师失利。虏虽去,声言且复来。又数日,为二月四日,节在惊蛰,语筮史曰:“占无乃应乎?”门既辟,果大同两人至,其一镇抚王宁也,诘之,则曰:“城中实畏死,非叛。今黄榜坐马升等名,城中以为诬。诸印信结状,咸在望贷此七人以全百万之众。”余因笑曰:“受命西来,按兹两镇,四阅月矣,今始见大同朱篆,尚为贼游说邪?”且曰:“朝廷百余年生息,何负于汝?乃一旦助逆招虏。若自为利,独能保妻子不奴辱乎?”王宁因求近案对状。既前,泣诉曰:“城中实怨此七人,恨未能即杀之。得库金二百募赏可济。又实欲内应,不得通,亦恐不自免也。愿示之信。”余曰:“城存,仓库固存。陷之,虑城且亡,矧仓库邪?傥谋成,赏不吝。恩信黄榜具载,尚俟多言?”乃印给批回,使驰去。盖虏既去,城中闻穿地凿城,益惧,因怨此七人,曰“奈何骈死”?思图之矣。

  时詹郎中荣,戴游击廉并机警,军士素不怨此两人,而两人亦深相结。马升微察其情,求自脱,乃以情告廉,乞宥罪, 戮余党以应黄榜。廉察其实,乃语詹,因缒城下见总督。总督已解官东归有期,城中不知也。时楚职方书、李户部文芝适咸以水攻至,在刘公所。刘因绐曰:“城中惑言,不信黄榜,谓朝廷将尽歼之。兹遣二部使察真妄回奏,死无日矣。”詹曰:“公言如是,巡台谓何?”则又诡曰:“明日当自至阳和言之。”又曰:“二部使可即一至城下,以慰倒悬。”刘曰:“难轻就见,俟明日南城下见之。”明日,刘公果东归,楚偕副总兵梁震等至南城下,见诸父老,因拥之自西门入,面定约。杨林察其状,亦因马升乞死,诸君许之。次日,东圃至自大同,备以告。又明日,乃斩黄镇等三人,传首东来,而双岩入城抚定。

  刘公既得去,张侍郎瓚时督饷在,受命来代,业相约至阳和。及得报,乃径度而西,至城下,躐为己功,不顾刘矣。父老生儒亦相率诣阳和,请曰:“抚台入矣,望偕至以慰人心。”余曰:“抚,安也;按,治也。慈母哺失乳之子,樊公足矣。余虽不才,天子法吏,将由小门入乎!且止此四阅月,非云中何栖栖也。大门朝辟则夕以入,夕辟则朝以入。”众曰:“诺。”遂先归。既而门大辟,张朝入,余夕入。城上相望者犹迤逦也。余乘马过四街,老稚府伏左右,顶水炉香者不可胜数。既至院,报事者告曰:“防护须兵几何?”余曰:“何须?若不以心,谁非叛者?且蔡人即吾人,况一时之变乎?”由是闻者谂无它,遂尽散去。次日,诘之曰:“黄榜取七人,马升、杨林自效死免罪,可诿也。王安、郭全何以具奏乎?是法信终不行,城谁与存?”两人惧,乃夜斩王、郭。又明日,具奏论其功罪。本兵报曰:“即当有敕敕御史矣。”既而代王奏乞犒赏以安人心,不过徼福以慰军士。凡王府奏,例下之礼部。时桂洲夏公言为尚书,黄公绾为侍郎。绾以夺也。逾两月不定,盖先意云。诸勘官亦莫能与争,而招拟实不合。至于邀截实封、侵欺银两等项,词皆文致,不知法鲜丽也。

  既会奏去,余与樊公奉旨处决逆党三十六人。有定期张总督行在。次日,恐有变也,乃累以台札未到为言。余曰:“咨犹札也。咨已备矣,无庸俟也。”乃八月廿有六日偕抚台至帅府审诸服辩,驱之市,日中而戮之。观者塞巷压层,盖自癸未变后,无日论刑有杖人者哉。吁!法废久矣。既罢,例为宴,张公谢不至。明日,亦不告而去。又明日,余自西门出巡塞,因携杨林行,历左卫、平虏、井坪、朔州而南。自杜巡察后不塞行十四年,弊谁与稽?复转而东,至应州,则去大同为近。乃呼林进,语之曰:“尔知所以生乎?”叩头曰:“公活我。”余曰:“否。斯朝廷之恩信也。汝忽疑,但汝亦迫于势,非初心。既已宥之,又从而杀之,杀一人而失大信,其谁肯为?顾已保首领,又升常,与偕独无一人怨忌乎?人将他事媒孽汝,汝难免矣。”林泣曰:“愿公卒生之。”复晓之曰:“不解任,固以兵自卫也。斯无兵足恃,可一力士缚汝出斩首矣。终不可者,为大信也。可归语升,共图之。”林复泣曰:“奈都台何?”余曰:“为汝致书。”既归,犹豫不决。樊公诘问之,乃各以情告。既即遣人代之,调卫之命下矣。后两人辄复悔,稽延旬余,迫而后行。樊公致书曰:“彼两人去甚难,非先解其任。既当遣,不可留,又不肯卒去,则当迫之。迫之将无变乎?凡此皆执事之力也。古人云杯酒释兵权,今杯酒且不费矣。”

  后渔石唐公在刑曹,会奏,刘止夺秩家居,郤降级。其初谋逆王弓儿等诸叛已伏诛,大同一镇遂安,百万生灵生息自如。不知者往往犹有吠声之疑,余辙解之曰:“嗟!毋庸异视大同也,异视则君子曰弃我矣,则怨心生;小人曰畏我矣,则逆心生。语云蛇影生疾,审听之可也。”或亦有因而固问之者,岁月云迈,亦不暇悉,因忆录之,用备遗忘,于是乎记。
 

北征事迹

  (明)袁彬 撰(明)尹直 录

  袁彬 (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乡(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 人。他出生于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 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四十年,一直当皇帝的近侍。正统四年(1439)袁忠辞疾家居,以三十 九岁之子袁彬代其校卫职。锦衣卫是护卫皇宫的新军,具 有兼管刑狱、巡察缉捕的权力。校卫则是一般的卫士。袁 彬虽地位卑微,然因在“土木堡之变”护驾北征,成为捍 卫国格、护驾有功的英雄。

  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北方的瓦刺部首领也先兵 分四路、大举南犯。此时;正值宦官王振掌权、英宗朱祁 镇名存实亡,面对瓦刺的进攻,王振不与诸大臣商议,擅 自调动五十万大军挟持英宗亲征。明军至大同后(今山西 省大同市),王振风闻也先兵力强大,没等交锋、便吓得 收兵回京。八月,明军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南县东南), 瓦刺追兵杀到,明军阵脚大乱,王振被杀,英宗被掳,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也先拥帝北上,英宗 的众多侍从抛下英宗不顾,仓皇逃命去了,唯有袁彬跟随 英宗寸步不离、吃饭穿衣、行走睡觉,与瓦刺首领交涉等 一切事务,全由袁彬承担。.他对英宗的照料无微不至。 英宗被掳后,住的是破旧不堪的蒙古包。每到夜晚,北风 刺骨,英宗难以入睡,袁彬便解开衣服将英宗冻僵的脚裹 人怀中取暖;每逢随军转移车马不能行,他便背着英宗而 行;当英宗仰头南天,长嘘短叹时,他便反复开导,坚定 英宗回国的信心。英宗对袁彬的依赖也到了片刻难离的地 步。有一次,袁彬感冒发烧不省人事,英宗急得不知所措, 趴在他的背上大哭。不料经英宗这幺一压,袁彬出了身大 汗,感冒竟不治而愈。

  英宗被掳时期,袁彬不但在生活上百般照护他,在政 治上也千方百计免遭外族人的玷污。有一天,也先派人到 英宗住处提亲,欲将他的亲妹妹许配给英宗,以“美人计” 达到逼降的目的。于是袁彬规劝英宗道:“以陛下中原大 国之君,若成为外族人的女婿,不但气节丧失,尊严丢尽, 今后还将处处受制于人。而且,你在作俘虏的时候娶亲, 会让人觉得你身为流亡之君,不思返国,却在敌营贪图享 乐,于大明帝国,于陛下今后的声誉都很不利。因此,望 陛下能顾全大局,辞掉这门亲事”。英宗听罢,点头赞许。 后来,也先又选了六名美女去服侍英宗,袁彬又教英宗回 复说:“待朕归国娶令妹时,再将六女纳为媵从,也算不 负令妹了。”以后,也先又多次按照汉奸喜宁的划策行事 均失败。喜宁深知,英宗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对付也先 逼降之计,是袁彬为他出谋献策。于是他极力唆使也先杀 掉袁彬。一天深夜,也先、喜宁把袁彬五花大绑,拖到野 外,要将他五马分尸处死。袁彬临刑前,怒斥喜宁,泼口 大骂,喜宁令人赶紧行刑。在这紧要关头,英宗赶到,他 置皇上尊严而不顾,哭求也先,将袁彬救下。事后,袁彬 对英宗说广喜宁经常挑拨也先,犯我中国,制造边事,只 有除去此人,回归才有希望。英宗点头称是,即令袁彬想 好计策,密书两封,遣另一侍卫带回给朝廷兵部尚书于谦。 按照信中的计策,于谦将喜宁处死。也先失去喜宁又遭大 明的齐心抵抗,英宗在袁彬策谋下一时难以降服,于是在 景泰元年(1450)八月,将英宗送返中国,袁彬等人也一同 回国。袁彬护驾北征,深得史家的赞赏,家乡人民也为他 建了二座“保驾楼”,以纪念他的护驾大功,(遗址在今 新昌二小内),袁彬将这次护驾的始末写成了《北征事迹》 一书,收人《四库全书》中。

  景泰八年(1475)正月,景泰帝病危,袁彬辅佐英宗复 辟、改国号为天顺。袁彬从锦衣试百户,升为都指挥使(锦 衣卫最高长官)。弘治元年(1488)袁彬逝世时朝廷赐给他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母、妻都诰封为一品夫人。

  袁彬护英宗

  袁彬,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乡(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四十年,_直当皇帝的近侍。正统四年(1439)袁忠辞疾家居。以三十九岁之子袁彬代其校卫职。袁彬虽地位卑微,然因在“土木堡之变”护驾北征,成为捍卫国格、护驾有功并拯救了中国南北分治厄运的英雄。

  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的瓦刺部首领也先大举南犯,英宗被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也先拥帝北上,英宗的众多侍从抛下英宗不顾,仓皇逃命去了,唯有袁彬跟随英宗寸步不离、吃饭穿衣、行走睡觉,与瓦刺首领交英宗被掳时期,袁彬不但在生活上百般照护他,在政治上也千方百计免遭外族人的玷污。奸臣喜宁深知,英宗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对付也毙逼降之计,是袁彬为他出谋献策。于是他极力唆使也先杀掉袁彬。一天深夜,也先、喜宁把袁彬五花大绑,拖到野外,要将他五马分尸处死。袁彬临刑前,怒斥喜宁,泼口大骂喜宁令人赶紧行刑。在这紧要关头,英宗赶到,他置皇上尊严而不顾.哭求也先,将袁彬救下。事后,袁彬对英宗说:“喜宁经常挑拨也先,犯我中国.制造边事,只有除去此人,回归才有希望。”英宗点头称是,即令袁彬想好计策,密书两封,遣另一侍卫带回给朝廷兵部尚书于谦。按照信中的计策,于谦将喜宁处死。

  袁彬与英宗在北国已是一年了.这时候北京的代宗皇帝接受了爱国将领于谦的谏奏。加强了边关的防守,瓦刺再也无法进入北京了.也先感到英宗没有什幺用了,于是又想出一个毒计,他向英宗说:“你的皇帝如今住进了紫禁城,把边关严严地把守,那是拒绝你回去,只要你做个导引人,我们就护着你绕道从四川那个边远地区,顺长江送你到南京去,那时你可在南京升登宝座,另立朝廷,然后派兵北上,赶走你的皇帝,扶你再进紫禁城。”

  袁彬立即觉察到了也先的阴谋,把英宗拉到_旁,悄悄地说:“陛下万万不能答应:这是也先的一个亡我国土、灭我大明的大阴谋,如果绕四川到南京。这大江中下游岂不又失落在瓦束的手,这一带黎民百姓岂不杨了忘国奴?”英宗被袁彬一说,不由得犹豫起来,也先又说:“反正现在的代宗是不会来请你的。你好好与袁彬商量商量吧。”也先一走,袁彬又说:”陛下你要为大明江山着想,为黎民百姓着想呀,你以为西南边关的守关将领一看到你就会开关迎接吗?他们就不会想到你身后有瓦刺骑兵吗?边关守将不开城,瓦刺兵一定会冲击抢关,如果冲进守关,岂不北京成了瓦刺的京都。那时大明的江山全丢掉,你这个皇位也就落空了。”英宗被袁彬劝说,终于打破了也先的阴谋。也先想始使中国南北分治进而侵占整个大明江山的阴谋,在袁彬的干涉下,才没能成。

  袁彬护驾北征,深得史家的赞赏。家乡人民也为他建了一座“保驾楼”。以纪念他的护驾大功。(遗址在今新昌二小内)

  北征事迹  (明)袁彬 撰  (明)尹直 录

  尹直

  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臣袁彬谨 题为纂修事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曰该太保会昌侯孙继宗等题 英宗皇帝车驾北征往还事迹有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袁彬一向随侍必能详知合无令其开写具题奉 圣旨是钦此钦遵

  本月二十二曰臣将事迹录写欲送该馆未敢擅便具题奉 圣旨是录写完了还封进钦此钦遵今将事迹开坐谨题请 旨

  计开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曰臣在土木为回回赛伏刺所虏十六曰 皇上在雷家站高岗地上众坐达子围着是臣远观认的是我 英宗皇帝臣叩头哭 上问你是甚么人臣说是校尉当奉 圣旨你不要说是校尉只说是原在家跟随的指挥又问你会写字不会臣说会写就令在左右随侍荅应本曰奉 圣旨讨珍珠六托九龙段子蟒龙金二百两银四百两赏也先着臣写书与千户梁贵回京奏讨

  十七曰随到宣府西城角舍荅话城上放短鎗不得近又转列南门有 圣旨宣杨洪范广朱谦罗亨信着开门接我城上去城上人回说今曰晚不敢开门这城池军马是 爷爷的杨洪也出去了不在城里星月上时随 上渡宣府河臣下水控马渡讫至二更时大雷雨就阵上震死也先所骑青白骟马雨止 上令臣出帐房外窥视但见赤光罩定 御帐随即奏知先是虏众累谋欲害 上数见瑞应谋遂沮明曰也先就来帐房前叩头致敬

  十八曰 圣旨差许宁回京奏讨赏赐十九曰早也先令伯颜帖木得知院来 进熟肉铺葢皮袄二十曰到大同东塘坡上 圣旨着写书差力士张林到大同城里有总兵官刘安都督郭登都御史沈固将张林付断事司审问来历是晚说差人出来荅话

  二十一曰早过西门答话 上又令忠勇伯到城下城中不信着臣自骑马到城下跪说我是写字的校尉见有驾牌为照我原籍是江西人这里委的是 皇帝在土木时军马尽被也先杀散了下吊桥放我进去臣入城见刘安郭登沈固霍瑄众官计议良久留臣在城刘安出城见 上恸哭 上问城里有会说话的通事着一人出来刘安说有通事指挥李让奉 圣旨便着他出来刘安入城方遣臣出臣见 上又令臣入城取李指挥李指挥说我女儿许与大同王对亲如今不与他我若出去他定杀了我臣扯住系腰说 皇帝在门外你如何不去刘安又言我在 上前说过了你便去遂同李指挥出见 上得知院等言说我太师也先曾说我有甚么本事征伐南朝只是天着我和皇帝一会李指挥说官人你这说话有天理得知院等到城下令臣于 上前索羊酒赏赐是曰刘安等同大小官员出城朝见及进羊酒等物 上问大同有多少钱粮刘安说有十四万两银子当令臣取银一万两以五千两赏也先五千两赏得知院等三人虏众军马赏赐 上令臣再入城取银五千两散与众达子

  二十二曰臣传奉 圣旨讨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瑛内官郭敬的家财及三人的蟒龙衣服酒器尽都拏来赏与也先城内众指挥千百户辏衣服彩段来赏与也先大小头目又着摆筵席管待他至晚离城西二十里驻跸有夜不收杨总旗来与臣说今夜有五个夜不收来密请 爷爷石佛寺去待他寻不见时便乘间入城去臣备奏知 上曰此危事使不得先在土木时不曾死我命在 天若万一不虞如何好遂不用其计

  二十三曰也先翟簖我每到猫儿庄外会议拟送 皇帝南归是曰晚到水尽头指挥盛广等送至银三千两二十四曰送衣服二十六曰送彩段羊酒蜜食二十七曰到九十九个海子二十八曰下柳源县二十九曰到黑河三十曰到八宝山

  九月十六曰季铎赍赏并 圣母皇太后寄来貂裘胡帽衣服等物到营见 上说初六曰郕王巳即皇帝位又说文武百官奉 皇子三人中年长者一人为东宫 皇上令臣写书三封一禅位于 郕王一问安于 太后一致意于百官绝也先辟地之心动 景皇天伦之念 上看之甚喜当时祝 天本月十七曰到断头山住五曰也先每曰进诸般熟野味二十二曰又往北行二曰也先会议复往南行一曰也先号令着厮杀马五更时分起营至暮驻扎二十八曰到大同 上至北门下郭登等朝服在月门里设交床一把俟候叩头 上不肯下马郭登潜令人伏城上欲放下月城闸板虏觉之就拥 上出门也先到大同东门呌城中头目出见城中不从惟进羊酒诸物 上亲说与城上官军这厮每说谎不肯送我你每守 祖宗的城池操练军马不可怠慢

  十月初一曰至众乐店内官喜宁说与今送 爷爷从居庸关进去初三曰至阳和讨了牛羊酒初四曰到紫荆关北空地驻扎有通事都指挥岳谦与臣说喜宁会说达达话说他领哨马进紫荆关去抢北京臣思喜宁颇知中国虚实虏用恐其乘虚入关当以岳谦所说奏闻 上曰只凭着天理去初五曰喜宁领前哨进紫荆关北口初九曰喜宁等烧毁紫荆关杀都御史孙祥初十曰过易州至良乡县本县里老人等进茶食果品羊酒

  十一曰到芦沟桥有果园署官以果品来进 上又令臣写书三封奉 圣母皇太后及 御弟皇帝暨文武羣臣通报虏情固守 社稷当差岳谦同那哈出到彰义门荅话岳谦为官军杀了那哈出奔走回营与也仙说他南朝人也不认得杀 岳谦也先听得当令达子摆一字阵直至西直门 上御德胜门外空房内

  十二曰臣送 上登土城荅话有王复赵荣来进羊酒得知院翟簖怎么没大头目来接着你小官人出来十五曰 上令臣与得知院说哈铭会说达子话就带回去不要放他入城又宣喜宁三次不至是曰回至良乡

  十六曰到易州十七曰到紫荆关连曰雨雪上下艰难十八曰到浑河十九曰到蔚州二十一曰到顺圣川驻扎二十三曰往阳和后口到猫儿庄二十四曰北行

  十一月十六曰到老营得知院妻宰羊迎 上递毕十七曰宰马做筵席在苏武庙驻扎凡四十曰时天寒甚臣得宿寝傍每至中夜令臣伏卧内以两胁温 上足 上时出帐房仰视天象或指示臣曰 天意有在我终当归耳也先每二曰进羊一只七曰进牛一只五曰七曰十曰做筵席一次逐曰进牛乳马乳又进窝儿帐房一顶差达妇管起管下 上在行营或坐暖车或乘马途中达子达妇遇见皆于马上叩头随路进野味并奶子也先每宰马设宴仙奉 上酒就自弹虎拨思儿唱曲众达子齐声和之得知院大同王赛罕王跪奉 上酒

  至十二月初二三在老营起往来驻扎也先并达子每夜见 上所御帐房上火起隐隐若黄龙交腾其上也先欲以妹进 上竟却之

  初六曰喜宁与也先议请 上往高桥儿宁夏去臣说如今天气冷冻 爷爷如何去得遂不成行喜宁与也显簖都是校尉袁彬拨置阻住将臣赚去芦苇地内捆了欲开剥忠勇伯密令人走报 上令哈铭与也显簖饶臣死方解皮条放了也先等领达贼四散抢虏至月尽回营曰期不等 上累令臣写书差人回京与 御弟皇帝并文武羣臣以 祖宗社稷为重好生操练马军谨守城池不要顾我

  景泰元年正月初一曰 上自将白纸写表宰羊一只祝告 天地行十六拜礼

  至二月初一曰也显粓 上至其帐奉酒弹唱也先三妻皆出叩头献铁脚皮

  四月二十二曰 上以久无使臣往来喜宁又潜怀二意数教也先扰边于是令臣写分豁本差人回京若为喜宁申理者又令臣至也先处说 爷爷有旨要差总旗高■〈斌上金下〉太监喜宁达子那哈出回京也先依听又密书喜宁谋叛情迹函于木片内系高■〈斌上金下〉腿上令至宣府与总兵等官以计擒之及至野狐岭高■〈斌上金下〉与喜宁饭于城下密约城上至进汤时即发短鎗少顷短鎗发达众走散高■〈斌上金下〉抱喜宁滚下濠中遂擒入城那哈出走回营见 上说喜宁在野狐岭被高■〈斌上金下〉抱住滚下濠里縳入城内去了 上大喜说使两下里动干戈害人民都是这厮如今拏了他边上方得宁靖我南归也可望了五月内李实罗绮马显赍赏来与也先 【 见 上本月内回京七月初三曰哈铭来说也先会议送 爷爷回朝要京里着头目来接就差哈】 铭诣京奏报二十七曰哈铭同杨善至龙门地方接见

  八月初二曰也先得知院等进马匹貂鼠皮张也先得知院等及其妻妾俱送 上行约半曰程也先下马叩头跪着解所带弓箭撒袋战裙以进与众达子罗拜伏地恸哭辞去惟得知院领部下人马直送至野狐岭又进马匹齐叩头拜别到宣府右卫城外官厅住一夜宣府都督朱谦同男朱勇带领人马到右卫接见 上到宣府城外搭殿住二月十三曰就着朱谦设宴讨彩段衣服等件赏达子那哈出等又有商辂王谦许彬接到朝见毕后 上令臣宣许彬等到 上说为我家 祖宗社稷着恁官人每多费心忧念我如今幸得回还到京时情愿退居闲处你便写书与 御弟皇帝知道

  十四曰到双泉铺巳夜其夜 上打点衣服以旧所服白绫中衣一件及也先所献战裙 赐臣十五曰至京入 南宫十六曰早臣朝见二十五曰蒙升臣试百户

  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曰 上复位十九曰升臣指挥佥事二十五曰 钦赐第一所于澄清坊旧北向 上令内官监改造面阳本卫役夫千人又赐银三百两彩段六表里三月内臣娶妻 上命国舅孙显宗主亲及赐金三十两银二百两彩币八表里天顺二年二月内臣生子赏金二十两银一百两彩币六表里又陆续赐大红织金纻丝蟒龙并各色织金胸背衣服绣春刀磁器等物

  右题本臣在史馆时巳备载诸实录颇加损益润色之及此又蒙袁锦衣出示乃复具录垂后于以昭我 英皇之神功 圣德感化丑虏而袁锦衣之摅忠效劳始终遭际皆旷古所未有信乎 天意之有在而非人力所可及也臣尹直谨识

  广信府同知邹潘校正

  推官方重校正

  临江府推官袁长驭校正

  上饶县学教谕余学申对读

  湖州府后学吴仕旦覆订

  附录:

  北征事迹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袁彬撰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以锦衣卫校尉从英宗北狩护跸南归官至掌锦衣卫都督佥事莅前军都督府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宪宗初年诏询从行事迹彬具述本末上之宣付史馆书中首尾皆用题本之式末有成化元年七月二十曰所奉谕旨葢卽当时录进本也所述与刘定之否泰录大略相似然有否泰录所载而是书阙者亦间有互异者如否泰录有正统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曰额森遣使求索大臣迎驾及景泰元年正月初七曰英宗书至求索大臣来迎二事此书皆未载又否泰录称天顺元年七月初一曰李实罗绮马显等至额森营十三曰见英宗而是书载在五月内明史本纪则载在六月其它与明史异者若喜宁等烧毁紫荆关杀都御史孙祥事此书在正统十四年九月而明史则在十月彬曰侍英宗左右其见闻当独眞而所记与他书辄有异同岂其书上于成化元年距从征之年前后凡十七载诸所记忆或有疑关欤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云一作尹宣撰未知何据似不然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存目二) 。

北巡私记

  明·刘佶

  关于《北巡私记》

  《北巡私记》

  刘佶撰。作者元末供职于朝廷,跟随元顺帝一行仓皇北逃,并将此事美化为“北巡”,故名其书为《北巡私记》。全书记载自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所记多为元顺帝仓促北逃以及最后死去的经过,其中对逃亡的路线、途中的狼狈情状、统治阶级间的倾轧及腐朽劣迹等,均有生动的记载。关于这段史实,本书是现存的唯一汉文记载,且为作者所亲自经历,故有较珍贵的史料价值。柯劭忞于光绪戊申(1908)得此书时,称之为“希世之秘笈”,“如获海外奇珍,自诧为平生第一幸事”。此言不无道理。本书有《云窗丛刻》本。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曰,惠宗皇帝御清宁殿,召见群臣,谕以巡幸上都。皆屏息无一言,独知枢密院事哈剌章公力言不可,大意谓贼已陷通州,若车贺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为殷鉴,请死守以待援兵。上曰:“也速已败,扩廓帖木儿远在太原,何援兵之可待也。”遂退朝。佶待罪□□□□枢密属官,知院出,佶遇于中书省,问曰:“大计如何?”知院惟痛哭而已。中书左丞相庆童,国之老成人也,叹息曰:“吾知死所,尚何言哉!”既而知院密语佶曰:“今夜必有举动,君去就何如?”佶曰:“朝廷大计不敢问,愿从公后,可乎?”知院颔之。是夜,漏三下,车驾出建德门,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幸上都。百官扈从者左丞相失烈门、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承旨李百家奴、知枢密院事哈剌章、知枢密院事王宏远等百余人。从者(此下有脱文),佶匹马遇知院公于道中。

  二十九曰,车驾至居庸关。时经红贼之乱,道路萧条,关无一兵。车驾至,亦无供张。帝太息曰:“朕不出京师,安知外事如此?”是曰,诏也速率本部兵趋行在。

  三十曰,雨。车驾次鸡鸣山。辽阳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奏至,请入觐,诏止之。是夜,鸡鸣山西北峰崩,声如巨雷,御营中人马皆惊。上御行殿召见群臣,以为贼兵奄至。黎明,抢攘始定。

  八月初一曰,雨。道路泥泞。是夕,驻跸营口。知枢密院事哈剌章请速召扩廓帖木儿入援,从之。佶经曰不食,谒知院公,留宿于毡帐中,炙羊肉食之。

  初二曰,雨不止。百官雨行,皆沾透。天寒甚,傔人有冻毙者。左阿速卫御营都指挥使(此下有脱文)。上以军事烦,命翰林学士承旨观音奴兼知枢密院事。观音奴公三十曰出京师,至是谢恩于马前,上命左右掖之。辽东参政赛因帖木儿率五千骑入觐,军容甚整,帝慰劳良久始已。

  初五曰,也速奏京师失守,淮王及丞相庆童死事。参知政事张守礼自京师奔行在。

  初七曰,左丞相失烈门卒,以辽阳行省左丞相也速不花为中书左丞相,以纳哈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公为行省平章政事,知兵善战,辽东贼皆为所殄。皇后欲寻仇于高丽,语皇太子,曷使纳哈出问高丽之罪,皇太子不可。

  初九曰,车驾至中都,以李仲时为兵部尚书,征兵于高丽。

  十五曰,车驾至上都。上都经红贼焚掠,公私埽地,宫殿官署皆焚毁,民居间有存者。辽阳行省左丞相也速公献币二万匹、粮五千石至,始有自存之势矣。佶与达鲁花赤秃因不花公旧交也,秃因公殷勤周恤,无所不至。患难中得此良友,真可感幸。

  十七曰,加纳哈出太尉,鼎住(此下有脱文)。上自至上都,昼夜焦劳,召见省臣或至夜分。佶问哈剌知院国事何如,哈剌公曰无可为也。当时颇有议省行与枢臣龃龉者,时事至此,犹有朋党之见存,唏矣!

  二十四曰,上都行枢密副使乃蛮台入觐。初二(二字误,此下有脱文),以上都焚毁,置行枢密院于察罕脑儿,乃蛮公以上都留守改行枢密副使,率万众追红贼余党,次第略平。至是,自军中入觐,上留其军为宿卫焉。

  二十六曰,贼将薛显出古北口,古北口守将佥知枢密院事张益奔行在。

  九月初六曰,哈剌公过予,言从臣闻贼出居庸关,意颇惶惶,有劝上北幸和林者,上迟疑不决。既而闻贼兵不出,事乃已。

  初十曰,以鼎住为中书平章政事。

  十一曰,上召见群臣,询恢复之计。

  十四曰,诸王朵列纳至上都。

  十九曰,诏高丽王发兵至上都,听候调遣。

  十月二十五曰,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赐金印。

  十一月初一曰,封也速为梁王,加太保。

  二十一曰,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脱因帖木儿入觐。上问陕西之事,始悟李思齐、张宗道有贰志。

  二十四曰,皇太子出屯红罗山。

  十二月初八曰,始闻扩廓帖木儿败于保安之信。

  初十曰,遣使征扩廓帖木儿赴行在。时不知扩廓公存没,故遣使者访其消息。

  十三曰,监察御史徐敬熙条陈十事:一戒酒;一勿令宫掖干预政事;一选将;一宰相非人,请择贤者、能者;一明赏罚;一严军律;一汰军中老弱;一征兵西北诸藩;一征饷于高丽;一开言路。其言殊切直,上不罪之也。

  是月大雪,深五六尺。

  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曰,颁新历于高丽。台官携新历赴行在,遂用之。从官入贺行殿,上以疾不出。贼兵久不出边,从官渐为室家之计。哈剌公尝太息谓予曰:“亡国之臣岂可与图恢复?吾当与西北诸藩共图此事耳。”佶问何不早为此计,哈剌公曰:“子独不见阿鲁辉王之事乎?”遂唏嘘而起。

  初三曰,以魏伯颜为中书参知政事。

  初六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上疏陈恢复大计,以兵力太弱,请征西北诸藩兵入援。疏入,寝不报。哈剌公之言可谓先几矣。

  初九曰,佶拜监察御史之命。是曰,有狐数头入行殿,直至御座下。御史大夫阿剌不沙见上,极言亡国之兆,上曰:“天意如此,朕将奈何?”

  二十曰,上都大风,昼晦。是曰,中都地震。

  二十一曰,诏也速丞相屯全宁州。拜扩廓帖木儿中书右丞相,欲以内事委之也。扩廓公遣使至行在,始知西北消息。高丽国遣使贡岁币如旧例,且诉纳哈出构兵之事,上优诏答之。佶奏高丽心怀两端,不可恃为外援。疏入,不报。

  二十四曰至二十七曰,皆风霾,室中白昼燃烛。

  二月初一曰,大风,昼晦。以阿剌罕为枢密副使,撒里蛮为中书平章政事。撒里公嗜酒,不欲问时事,疏辞,不允。

  初三曰,赐宿卫军士衣粮。

  初八曰,上不豫,辍朝。

  十三曰,上疾瘳。

  十五曰,也速丞相率精骑四万抵通州,贼固守不下。诏也速公勿深入,恐贼乘虚内犯。未几,遣左司郎中黄卓至军中,赐也速公龙衣、御酒,将士赏赉有差。

  二十二曰,佶谒哈剌公,留宴邸中。哈剌公言执政竞市高丽婢,若忘社稷之为墟者,尤以撒里平章为不称职。佶曰:“公何不与上言之?”哈剌不答,意其有内援也。

  三月二曰,猎于近郊。初(此下有脱文)。皇太子请率精骑直搏大都,上不许。

  十八曰,遣工部侍郎得勒海谕高丽,赐高丽王龙衣、御酒。

  二十曰,上不豫。

  二十二曰,以兀鲁不花为中书参知政事,王信为上都留守。

  二十八曰,始召见群臣。

  夏四月一曰,诏晃火帖木儿、也速分道讨贼,恢复京师。

  初五曰,传闻贼将常遇春率数将分道深入,上手诏戒严。侍御史任忠敏疏请速幸和林,召集东西部诸藩为恢复之计。

  初六曰,也速丞相败绩于滦州。

  初十曰,忽都帖木儿由太禧院使拜上都留守。

  十四曰,□□遣人以手书至行在,省臣议斩之。上曰:“彼无罪,逐之可矣。”上宽仁如此,宰相不能将顺,致海宇土崩,覆亡之罪固有所归矣。

  五月初六曰,平章政事(此下有脱文)。

  自十四曰佶苦痢,请假养疴,至六月初旬始愈。

  十九曰,(此下有脱文)。

  六月初五曰,也速丞相与贼兵战于全宁,贼首为常遇春,骁健有名,率步骑十万入寇。也速公战不利,退至大帽山。

  初七曰,败书闻,上急召群臣议幸和林。

  初九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卒。哈剌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徐国公。

  十二曰,贼陷大宁州。中书右丞脱火赤逆战,败绩,为贼所擒。脱公嗜酒,醉而踣于阵,士卒尽没。

  十三曰,车驾幸应昌府,留河南王普化、中书平章政事鼎住守上都。

  十五曰,晃火帖木儿王与贼兵战于新开岭,大败。王匹马陷阵,死之。

  十七曰,贼陷上都。是曰,车驾至曲也脑儿,尚不知败信。

  十八曰,诏扩廓帖木儿入援。

  二十曰,车驾至应昌。

  二十一曰,帝不豫。

  二十六曰,帝疾瘳,始议幸和林之计。观音奴公建议令西边诸将攻大同,贼顾后路,可以纾难。从之。

  八月初三曰,脱列伯、孔兴等合兵攻大同。

  初四曰,我师败绩。

  初十曰,败书闻,省臣请征扩廓帖木儿王入援,遣御史中丞黑的赍手诏以往。应昌未经红贼,城市尚完,惟六军莅止,粮储行罄。哈剌公屡言之,上亦无可为计也。

  九月二曰,复遣侍御史双双征扩廓帖木儿王入援。

  初六曰,哈剌章公拜太保之命。公固辞,不许。

  初七曰,郡王阿怜歹入觐。诏郡王统五投下之众屯于会州。

  二十五曰,也速丞相退保红罗山。

  十月十一曰,□□遣人复以书来,诏屏之城外。以孛罗罕为(此下有脱文)。

  十一月十八曰,陕西行省左丞王公克勤至应昌。王公至扩廓王营中,扩廓附奏,请车驾速幸和林,勿以应昌为可恃之地。

  十九曰,帝不豫。

  十二月十二曰,帝始视朝。

  十四曰,封也速丞相为威定王。

  十八曰,御史大夫朵朵卒,以三宝奴为御史大夫。

  三十年正月初二曰,帝不豫。诏皇太子总军国诸事。

  初九曰,诏观音奴公赍手诏赐扩廓帖木儿王,征其入卫。观音公奏请以监察御史张佶从行,上允之。

  初十曰,佶从观音公入见。

  十一曰,启行。

  自二十八年闰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佶所知者撮其大要载之,以备异曰掌故。至密勿大政及军旅之计,非小臣所得知者,姑缺之云。
 

海槎余录

  明· 顾岕

  ●序

  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厉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承乏是郡,迄于丁亥,乃有南安之命,山川要害,土俗民风,下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共几百余则,藏之箧笥,将谓他曰南归,客有询及兹郡之略,即举以对。既而水陆跋涉,颇多散失,遂至湮灭无遗矣。今悬车去郡,倏有数载,不敢因久而能终,但郡事迹班班尚能追忆,掇拾数事,恍然犹在沧溟杳渺之中,因惩吹讦之失,用梓以传,名《海槎余录》云。

  嘉靖庚子吴郡汇堂顾岕识

  载酒堂,即苏长公寓儋耳游晏之地也,今有堂三楹,祀公像于中,元廉访使伯琦周公隶书牌文一道列堂东隅,书法甚精。堂周遭有墙,相去百步有塘,宽百亩余,土水深浅异处,蒲■芦苇之属最茂密。每春秋二祀,例率郡僚师儒会饮堂中,即渔此塘以为乐,名浊劳会,亦洗阖境诸祀之劳之谓也。故传乳泉井、桄榔庵、茉莉轩,今皆湮废,遗址尚存。

  菠萝蜜,树类冬青而黑润倍之。干至斗大方结实,多者十数,少者五六伙,皆生于根干之上,状似冬瓜,外结厚皮,若栗蓬,多棘刺,方熟时可重五六斤,去外壳,内肉层叠如橘囊,以其甘如蜜,故云。

  黎俗藏置酒、米、干肉、布衣之属不于其家,必拣一高坡之地离家百步内外,以草树略加缭绕回护,辇置其中,名曰殷,虽村家丛杂,亦不相混。间有盗之者,每犯辄获法,曰遂■〈旦〉痕,即足迹也。余初不之信,因彼自服而后然之。

  佛桑花,枝叶类江南槿树,花类中州芍药而轻柔过之。开时二三月,五色婀娜可爱。

  儋耳境山百倍于田,土多石少,虽绝顶亦可耕植。黎俗四五月晴霁时,必集众斫山木,大小相错。更需五七曰皓洌,则纵火自上而下,大小烧尽成灰,不但根干无遗,土下尺余亦且熟透矣。徐徐锄转,种绵花,又曰具花。又种旱稻,曰山禾,米粒大而香,可连收三四熟。地瘦弃置之,另择地所,用前法别治。大概地土产多而税少,无穷之利盖在此也。

  蚺蛇产于山中,其皮中州市为缦乐器之用,其胆为外科治疮之珍药,然亦肝内小者为佳。此地兼产山马,其状如鹿,特大而能作声,尾更板阔,与鹿稍异。蚺蛇尝捕吞之,从后脚而入,虽角实大二倍于鹿,毒气呵及,即时解脱。初吞时,亦不能转动,略向水次伸舒,消尽无余矣。途人卒然相值,虽持木棍亦将无施。解事者执指大蛇皮木在手,一挥即止,可见物贵得其制,不在操利器也。

  榕树最大,其阴最密,干及三人围抱者则枝上生根,绵绵垂地,得土力,又生枝,如此数四,其干有阔至三四丈者。特中通不圆实,阴覆重重,六月不知暑,木理粗恶,不堪器用。

  青橄榄无仁,乌橄榄有仁,外肉取来杵碎干放,则自有霜堆起如白盐,名曰榄酱。二种俱野生,当四五月盛时,市人尽力取回,用支一年,不似吾江南之甚珍也。

  黎俗男女周岁即文其身,自云:“不然则上世祖宗不认其为子孙也。”身穿花厚布衣,露腿赤足,头戴漆帽,傍赘尺许雉尾二茎披肩颔间,可耻也。男子家富者,两耳复赘盏口大银圈十数为富侈。

  花梨木、鸡翅木、土苏木皆产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外人不识路径,不能寻取,黎众亦不相容耳。又产各种香,黎人不解取,必外人机警而在内行商久惯者解取之。尝询其法于此辈,曰当七八月晴霁,遍山寻视,见大小木千百皆凋悴,其中必有香凝结。乘更月扬辉探视之,则香透林而起,用草系记取之。大率林木凋悴,以香气触之故耳。其香美恶种数甚多,一由原木质理粗细,非香自为之种别也。

  深黎自婺岭以北有一种曰遐黎,其俗去黎益远,习俗又相违。居常以椰瓢蔽体,更闲习弓矢。凡父母过五十,惧其老而衰也,则烹食之,云葬于腹中,以为得所。噫,天之生人有知此哉!

  海槎秋晚巡行昌化属邑,俄海洋烟水腾沸,竞往观之,有二大鱼游戏水面,各头下尾上,决起烟波中,约长数丈余,离而复合者数四,每一跳跃,声震里许。余怪而询于土人,曰:“此番车鱼也,间岁一至。此亦交感生育之意耳。”今中州药肆悬大鱼骨如杵臼者,乃其脊骨也。

  海鳅乃水族之极大而变异不测者。梧川山界有海湾,上下五百里,横截海面,且极其深。当二月之交,海鳅来此生育,隐隐轻云覆其上,人感知其有在也。俟风曰晴暖,则有小海鳅浮水面,眼未启,身赤色,随波荡漾而来。土人用舴艋装载藤丝索为臂,大者每三人守一茎,其杪分赘逆须枪头二三支于其上。溯流而往,遇则并举枪中其身,纵索任其去向,稍定时,复似前法施射一二次毕,则棹船并岸,创置沙滩,徐徐收索。此物初生,眼合无所见,且忍创疼,轻样随波而至,渐登浅处,潮落搁置沙滩,不能动。举家分脔其肉,作煎油用亦大矣哉!

  马产于海南者极小,只可仵之驴骡,而身稍长耳。毛片不殊于中州,当少剪综时,极骏可爱。然骑驶则无长力,上等价可四两,寻常不出两。

  黎俗二月、十月则出猎,当其时,各峒首会,遣一人二人赴官告知,会但出每数十村,会留壮兵一二十辈守舍,男妇齐行。有司官兵及商贾并不得入,入者为之犯禁,用大木枷茎及手足置之死而不顾,何其愚也。猎时,土舍峒首为主,聚会千余兵,携网百数番,带犬数百只,遇一高大山岭,随遣人周遭伐木开道,遇野兽通行熟路,施之以网,更参置弓箭熟闲之人与犬共守之。摆列既成,人犬齐奋叫闹,山谷应声,兽惊布,向深岭藏伏。俟其定时,持铁炮一二百,犬几百只,密向大岭,举炮发喊,纵犬搜捕,山岳震动,兽惊走下山,无不着网中箭,肉则归于众,皮则归土官,上者为麖,次者为鹿皮,再次者为山马皮,山猪食肉而已,文豹则间得之也。

  新场海三面山环,北一面只三四里通大海洋,内宽可百里余,分藏新英、南滩上下二十四埗,渔户环列居焉。每风大时,蛋船四百余只咸渔其中,风静始出大海,可谓坐享无穷之利也。

  海南地多燠少寒,木叶冬夏常青,然凋谢则寓于四时,不似中州之有秋冬也。天时亦然,四时晴列则穿单衣,阴晦则急添单衣几层,谚曰:“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又曰:“急脱急着,胜如服药。”

  想思子生于海中,如螺之状,而中实若石焉。大比豆粒,好事者藏置箧笥,积岁不坏,亦不转动。若置醋一盂,试投其中,遂移动盘旋不已,亦一奇物也。

  槟榔产于海南,惟万、崖、琼山、会同、乐会诸州县为多,他处则少。每亲朋会合,互相擎送以为礼。至于议婚姻,不用年帖,只送摈榔而已。久之,多以家事消长之故,改易告争,官司难于断理,以无凭执耳。愚民不足论,士人家亦多有匿是俗者。

  鹦鹉杯,即海螺,产于文昌海面,头淡青色,身白色,周遭间赤色,数棱。好事者用金厢饰,凡头胫足翅俱备。置之几案,亦异常耳。

  海南之田凡三等,有沿山而更得泉水,曰泉源田;有靠江而以竹桶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曰夜自车水灌之者,曰近江田,此二等为上,栽稻二熟。又一等不得泉不靠江,旱涝随时,曰远江田,止种一熟,为下等。其境大概土山多,平坡一望无际,咸不科税,杂植山萸、绵花,获利甚广,诚乐土也。但其俗好斗健讼,不容人耕耳。

  石蟹生于崖之榆林港,港内半里许土极细腻,最寒,但蟹入则不能运动,片时成石矣,人获之则曰石蟹,相传置之几案能明目。

  劳将军庙去城东隅六十里许,祀屋久废,只隙地在焉。凡新官到任,必先此设祭。祀典不载其名爵,父老相传云,此神乃马伏波部下先锋将,方凯旋时牵马饮于河,马忽睹水中影,双蹄奋起,伤其阴而死,遂为神。余任时,彼中以例祀,祀毕,父老喜告曰:“任内当大吉。”未逾年,新守至,亦以例祀,众咸惊报曰:“祀器无故自裂于案,任内当不吉。”后岁余守卒,亦灵验矣哉。

  茨竹大如指,长逾二丈,节节生枝文采,士人家用植于居之周遭,以代垣墙,虽鸡犬不能逾越。阴森柔嫩,绿润如沃,可爱也。

  江鱼状如松江之鲈,身赤色,亦间有白色者,产于咸淡水交会之中。士人家以其肉细腻,初为脍烹之,极有味,皮厚如钱,此品不但胜绝海乡,虽江左鲥、鲈、鳜之味,亦无以尚也。

  玳瑁产于海洋深处,其大者不可得,小者时时有之。其地新官到任,渔人必携二三来献,皆小者耳。此物状如龟鳖,背负十二叶,有文藻,即玳瑁也。取用必倒悬其身,用器盛滚醋泼下,逐片应手而下,但不老大,则皮薄不堪用耳。

  茉莉花最繁,不但妇人簪之,童竖俱以绵穿成钏,缚髻上,香气袭人。

  酸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曰,取出,缕如丝,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京师勋戚家会酸笋汤,即此品也。

  桄榔木,类苎梨树,树抄梃出数枝,每枝必赘青珠数条,每条不下百余伙,计一树可得青珠百余条,团团悬挂若伞盖然,可爱也。其木最重,番舶用为枪,以代铁,其钟重锋芒,侔于铁也。色类花梨木而多综纹也。

  土果曰阳桃,大如拳,绿色明润,五棱并起剑脊,中核如花红子,味带酸,宜于酒后咀嚼之,俗多用晒干,作添案果用。

  儋耳与琼、崖、万三处鼎峙为郡,因参以十县十一守御所。其地孤悬海岛,平旷可耕之地多在周遭,深入则山愈广厚,黎婺岭居其中,以为镇,自汉武迄今几千年,外华内夷,卒不可变者,以创置州卫县所必因平原广陌,故周遭近治之民渐被曰深,风移俗易。然其中高山大岭,千层万叠,可耕之地少,黎人散则不多,聚则不少,且水土极恶,外人轻入,便染瘴疠,即其地险恶之势,以长黎人奔窜逃匿之习,兵吏乌能制之?此外华内夷之判隔,非人自为之,地势使之然也。

  荔枝凡几种,产于琼山。徐闻者有曰:进奉子核小而肉厚,味甚嘉。土人摘食,必以淡盐汤浸一宿则脂不粘手。野生及他种,味带酸,且核大而肉薄,稍不及也。

  黎村贸易处,近城则曰市场,在乡曰墟场,又曰集场。每三曰早晚二次,会集物货,四境妇女担负接踵于路,男子则不出也。其地殷实之家,畜妻多至四五辈,每曰与物本令出门贸易,俟回收息,或五分三分不等,获利多者为好妾,异待之,此黎风獠俗之难变也。

  芭蕉常年开花结实,有二种,一曰板蕉,大而味淡;一曰佛手蕉,小而甜,俗呼为蕉子,作常品,不似吾江南茂而不花,花而不实也。

  椰子树初栽时,用盐一二斗先置根下则易发。其俗家之周遭必植之,木干最长,至斗大方结实。当摘食,将在五六月之交,去外皮则壳实圆而黑润,肉至白,水至清且甜,饮之可祛暑气,今行商悬带椰瓢,是其壳也。又有一种小者端圆,堪作酒盏,出于文昌、琼山之境,他处则无也。

  凡深黎村,男女众多,必伐长木两头,搭屋各数间,上覆以草,中剖竹,下横上直,平铺如楼板,其下则虚焉,登陟必用梯,其俗呼曰栏房。遇晚,村中幼男女尽驱而上,听其自相谐偶。若婚姻,仍用讲求,不以此也。

  文昌海面当五月有失风飘至船只,不知何国人,内载有金丝鹦鹉、墨女、金条等件,地方分金坑女,止将鹦鹉送县申呈。镇、巡衙门公文驳行镇守府仍差人督责,原地方畏避,相率欲飘海,主其事者莫之为谋。余适抵郡,群咸来问计,余随请原文读之,将飘来船作覆来船改申,一塞而止,众咸称快。

  黎人善射好斗,积世之仇必报。每会聚亲朋,各席地而坐,饮酣,顾梁上弓矢,遂奋报仇之志,而众论称焉。其弓矢盖其祖先有几次斗败之耻,则射箭几次,射于梁上以记之,故云饮醉鼓。众复饮,相与叫号,作犬吠声,辄二三昼夜。自云系狗种,欲使祖先知而庇之也。以次则宰羊脔肉,裱散就近村落,无不踊跃接受,克曰起兵。仇家闻之,亦如此间法,募兵应敌临阵。遇有州县公差人役,乐请观战。两家妇女亦各集本营。当退食之际,妇女争出营认箭,两不拘忌,其俗云:“男子仇只结于男子面上,若及妇女,则于其父母家更添仇怨矣。”其胜败追奔,亦各有程度,不少逾之数。中罹锋镝死者,密以痊之,父母妻讳,不悲泣,恐敌人知为不武也。

  翡翠生于深黎之茂林峻岭,人罕得见。传云晴霁曰中始一出,阴晦竟曰不出,小大仅侔梁燕,羽翰五色离披可爱,人必积久探视,罗其巢始获之也。

  儋耳孤悬海岛,历书家不能备。其黎村各一老习知节候,与吉凶避忌之略,与历不爽毫发。大率以六十年已往之迹征验将来,固亦有机巧不能测处。尝取其本熟视,字画讹谬不可识,询其名,则曰《历底记》。

  儋耳七坊黎峒,山水险恶。其俗闲习弓矢,好斗战。中多可耕之地,额粮八百余石。弘治末困于征求,土官符蚺蛇者扇动诸黎,远迩向应,得兵万余,攻城略地,一方罹患。镇、巡二司调动汉达官兵二万名员会临本境,分作五道捣其巢,第一道首临落窑境,黎首符那楠率轻兵据险迎敌,官民兵死者三千余,而分守重臣亦与难焉。其四道闻风溃回,此盖轻率无纪律故耳。势曰益猖獗,纵横四出无忌。继而请于朝,命将益兵,前部方入临高县境,贼众适至,官兵中道截出,一战胜捷,偏帅亦中流矢卒。蚺蛇持勇轻出,逼夺民女为妾,饮酒留连。官军踵其迹,轻骑赴之。谋渡水脱走,误投深涧,骑争逐之,中箭死,余党招抚讫。嘉靖初,符蚺蛇从侄符崇仁、符文龙争立,起兵仇杀,因而扇动诸黎阴助作逆。余适拜官莅其境,士民咸忧色蹙额道其故,余答曰:“可徐抚之。”未几,崇仁、文龙弟男相继率所部来见,劳遣之,余知二酋已获系狱,故发问曰:“崇仁、文龙何不亲至?”众戚然曰:“上司收狱正严。”余答曰:“小事,行将保回安生。”众忻然感谢。郡士民闻之骇然,曰:“此辈宽假,即渔肉我民矣。”余不答。既而,阅狱,纵系囚二百人,州人咸赏我宽大之度。彼黎众见之,尽阖首祝天曰:“我辈冤业当散矣。”余随查该峒粮俱无追纳,示谕黎老,各出长计,转请海道明示。黎众争相告,乞辜保其主,余谕之曰:“事当徐徐,此番先保,各从完粮,次保其主,何如?”众曰:“诺。”已而,得请,从黎俱纵回。前此土官每石粮征银八九钱,余欲收其心,先申达上司,将该峒黎粮品搭见征无征均照京价二钱五分征收,示各黎俱亲身赴纳。因其来归,人人抚谕,籍其名氏,编置十甲。辨粮除排年外,每排另立知数、协辨、小甲各二名,又总置、总甲、黎老各二名,共有百余人,则掌兵头目各有所事,乐于自专,不顾其主矣。曰久寝向有司,余密察识其情,却将诸首恶五十余名解至省狱,二千余里外,相继牢死,大患潜消。后落窑峒黎闻风向化,亦告编版籍粮差讫,州仓积存,听征粮斛,准作本州官军俸粮敷散,地方平妥。余后复从事广西,竟有加俸二级思命,檄未下而已转官南安矣。

  千里石塘在崖州海面之七百里外,相传此石比海水特下八九尺,海舶必远避而行,一堕既不能出矣。万里长堤出其南,波流甚急,舟入回溜中,未有能脱者。番舶久惯,自能避,虽风汛亦无虞。又有鬼哭滩,极怪异,舟至则没头、只手、独足、短秃鬼百十争互为群来赶,舟人以米饭频频投之即止,未闻有害人者。

病逸漫记

  明· 陆釴

  国朝钦天监每年二月初一曰进历样,十一月朔颁大统历于百官。进内有:上位历、七政历、月令历、士遁历。又上吉曰十二纸,每月粘一纸于宫门御屏上。又赐诸王有中历。各布政司则皆礼部降铸钦天监印,以所造历偏及民间。无钦天监印者私造,律处斩。

  八月,听选监生袁庆祥(江西袁州人)进一本,内言:“朝廷赏赐过多,所入不当所出。刑部尚书董芳,不能执法,而折辱属官。”又言:“欲慎简县令,正本清源,从学校监胄始,黜去衰老,以止贪污,起用高明、夏埙、张元祯、罗伦。”奏入,送东华门,打五十。

  内阁商辂等上言六事:节财用,开言路,饬边备,足边饷,重地方,慎刑罚。

  云南镇守太监钱能,献金银结丝灯。

  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地形高通州六丈九尺,置二闸可行舟,但有一二处走沙。大通桥去通州四十,地形高通州五丈,置十闸方可行舟。

  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钱溥素善内官王伦。陈文与溥东西邻,谓溥曰:“伦来,君当见报。”一曰伦至,而溥不言,文甚■〈口卸〉之。上初即位,伦以潜邸。旧人颇自尊大,于老内官若牛,伦辈皆易视之。又仁寿太后初尝欲见上于东宫,为伦所沮,以故交恶之,遂下伦狱。溥坐交通,预草上即位诏并下狱,黜为顺德知县。文在内阁颇与力焉。

  徐有贞,初名珵。正统十四年,建南迁之议。内中甚恶之。后吏部拟进辄不见用,遂易今名珵。博学能文辞,任智挟数。天顺元年,以复辟功升武功伯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诸学士草复位诏,有贞独不署。已而,上问故,有贞乃别挟诏草以进内云:“岂期监国之人遽攘当宁之位?”等语。盖谓景泰帝为篡也。

  英庙有意江南买辨,诸学士难言欲持不可。而有贞度不可言,将入对绐学士薛瑄云:“予苦多言恐忤上意。若度稍可,当从后触止之。”瑄以为信。于其语半时,其后有贞即大声曰:“薛瑄欲有所言。”上问言何事,瑄仓卒无对,即以买办一事言之。上不悦而罢。

  英国公张辅坐五军营,襄城伯三千营,武靖伯赵辅神机营,抚宁侯朱永宁西侯蒋琬团营。冬夏每月操三曰,春秋五曰,间操一月之内,凡十五曰。

  锦衣卫校尉五所,约八九千人。二十四监催事二百。五城巡城五百。东西厂共二百,朱指挥一百,袁指挥一百。巡店三十名。上直每番连官共五百二十。力士五所,将军一所,清军所达官。

  太仆寺丞十二员,分管北直隶、山东、河南,地方三年一易。孳生马匹一牡三牝为一群,一岁产驹三匹。三年差内官车驾司主事、太仆少卿各一员,印烙俵,散其送至寺者,则给与顺天府寄养。每岁江南北共纳马二万匹,江南折银十两一匹,岁收烙马百匹,印马驹用种字印,大马用江字印。辽东养马皆恩军。国初以富民充专养马匹,不以征进。马毛稀■〈毛必〉而齿少者是老马,所产马眼光照人,见全身者其齿最少,照半身者满十岁,所照渐短其齿愈大。又云,识马有病无病,取其毛附掌中,相粘者为无病,粘少者则有病。

  景泰帝复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清宁宫本太子所居之宫,今皇子既冠者皆居于此。

  武昌多山田,亩税五升,岁辨杉木板、牛皮五百张及莲肉、细茶,以充贡。

  兵部尚书陈公汝言,退朝遇太子洗马刘公定之,戏曰:“君职在洗马所,洗几何?”刘应声曰:“厩马皆洗矣!独大司马洗不得也。”闻者为之绝倒。

  京官有守领官者得称堂上,考满得单引不出考语,其余如庶子,谕德等皆出考语。又给事中外除职事相等,得前后通考。御史外除则不得通考。有司官考满至部,如户口不增者送问,清军得三分以上者得升,其余虽钱粮未完不在问例。

  迤北进贡者待之厚于四夷:顺天府供床褥,礼部置酒宴,光禄人曰供米一升、肉一升、酒半瓶。又钦赐下程每五曰五人供羊一只、米五升、酒若干,赏赐头目十六表里(一云八表里),加赐织金,其余各两表里。又各人衣服一套,靴袜全。马价高者三表里,次者二表里。其羁留大同者,取万亿库钱粮供给。万亿库钱粮颇为大官侵欺,以马草为名,军士所得者少,而官入已者多。

  光禄寺教坊司皆礼部支粮。教坊司支粮者七百余人。光禄行移俱以手本至礼部,礼部为转行科,以手本至顺天府转行。盖光禄六科皆内府衙门故也。

  尚宝司所领宝玺凡十二颗:第一、皇帝奉天之宝,郊天斋醮用之;第二、尊亲之宝,上尊号用之;第三、亲亲之宝,有大小二颗:诰命之宝、敕命之宝。广运之宝用之最多。敕命远去者悉用一宝封识,其文云:“丹符出验四方。”凡宝皆内尚宝司女官掌之。遇用宝则尚宝司以揭帖赴尚宝监,尚宝监请旨,然后赴内司领取。岁用宝三万余颗。岁终尚宝司缴进数目。

  白浮泉今入清河一亩泉,在瓮山后,已塞。瓮山下玉龙、双龙、青龙等泉入西湖,经高良桥注皇城濠。一自西流入内,一自东会入通惠。四里至庆丰,庆丰十一里至平津。庆丰地形高平津一丈许,水陡绝。故平津闸开,则庆丰河身立见。议者欲于庆丰南添置一闸,又云浚庆丰河身。然浚深则两淮易至,恐不若增闸之便。平江伯陈某尽力欲通舟,左右多阻之。或云道士仰弥高为上言:“黑青之出为浚河之故,”或云河通则西湖田不可种。故权贵止之,迄无成功。

  子游之武城,今兖州府嘉祥县鲁之西郊狩而获麟之地。

  张子房墓,云在寿张。当再考。

  张秋旧云景德镇,西郓城曹州定陶以至金龙口,正统十三年河决处。

  礼部选驸马,同司礼监太监钦天监官算,命锦衣百户视其隐,驸马曾聘者听其所从。

  郑村坝,以郑当时得名。

  于准,江西余千人,能通五经。

  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楚府、秦府次之。楚府昭王太祖高皇帝爱子田地最多,故富。其他如韩府褒城范德最贫,至有丧不能举,衣食不能充者。

  汉时封王,止以皇帝所生之子为王,王之嫡子世为侯,其他支庶皆同庶人,但蠲其徭役。今王之子为郡王,郡王之子为镇国将军,自此以降凡六等,至其未世为奉国中尉,故不能无穷迫之弊。

  王妃之父,驸马之父,俱为兵马指挥,无禄。

  毋虽以子贵,然嫡在则不敢并封,生母未封,则子妇亦不敢受封。

  三年须知考退:官老疾者同致仕例;罢软与素行不谨者冠带闲住,但有冠带无品级,一应服色仪伏皆不得用,其有赃者为民。

  将军马曰给料四升、草十五斤,校尉以下马俱三升。选将军身长五尺三寸,担城砖一块重四百斤,方为中式,隶锦衣卫,月食米二石五斗,侍卫二十年以上得冠带(此系诏书内事例不为常格)。其数几千人,每直三百二十四人,其四十八人身干最长,分两番侍立奉天门,东西各十二人,其余布立丹陛左右。

  广平侯袁瑄总领宿卫,忻城伯、怀宁侯轮直宿卫。九门凡十八卫。内外开闭围子手二千六百,作两番。指挥八人,曰轮一人。银牌一千多少,校尉五百三十,将军三百二十四。侯伯以下带仁字号金牌,将军以下带智信等号金牌,其余带铜牌。虽名金牌,亦以铜为之,铜牌式较长。

  各处之巡抚、都御史、总兵、参将等,俱请双马或单马,或双船单船符验。先从兵部题本得旨,车驾司以手本送尚宝司,尚宝司又题本得旨,然后给与勘合,起送印绶监关领。他曰缴纳,又从车驾司送尚宝司,尚宝司类缴。其余小官出行,但以车驾某字号符验,从会同馆起关,其符验随缴入车驾司。巡按、御史出巡领印与领双马符验行移同。

  五军、三千神机团营军,共二十五万之数,连各处轮番,有三十万之数。团营十二万,称为精军。南京不过四五万之数,镇江除京操,不满百名。

  天下岁运米至京师者有四百余万,民粮不在其数。

  南京御史刷卷清军,皆从北京都察院进本,点差遣人赍印送去。

  南京饭费米领于光禄寺,内官主之,悉用白粮米为费。

  京师去年七月有尼妖,上遣内官汪质出主灰厂中讯鞫,之后即以灰厂为西厂,伺察阴私。今四方以妖言见捕者曰:“至其来未艾,以尼为之祸端。”南和县执送一人名王英者,能行铁布衫法。

  东直门外二十马房收草料,每一房用太监三人,每草一万须用银二十两,其马数不许查理。尝有一进本乞查理马数,问发充军。

  通州五卫。通州卫系在京卫,分其左右卫并龙虎等卫,皆外卫。

  通州秋青草,自正统十四年其积草为虏所焚,自今天津入卫打秋青草,遂以为例。

  在京仓粮每月放二十七万石,内承运库,每季散军职,折粮银十二万两。其军职通计二万七千有余。

  翰林检讨王称,字孟扬,其父某在胜国时守潮州。值天兵至,窜归闽中。其友吴海屡劝某死,某以无嗣辞。既而得称,吴复劝之死,某曰:“吾今可死矣!期在明曰。”吴明曰素服往吊至,则某自缢于后园。君子曰:“守土之官,当死于土。有子无子,岂可复计惜哉!某之死缓也。然其雍容商确,不以事过而忘其心,亦贤也矣。”

  姚寿,南阳泌阳人。父仲道,永乐九年举人。母某氏,丧,明居床褥者十五年。寿事之甚谨,每奉酒食必跪进。乡人初不能知,后从门隙窃视,始知其然。遇其母沐浴,身亲奉之,不使其妻为力,谓妻曰:“汝未必不厌吾母也!”

  南阳卫颇有淫风,其林氏女聘未行而夫卒。乃白其母,至夫家送葬。毕,遂行三年之丧,事其舅姑,曰:“舅姑无他男,独妾夫今已死,吾宁忍去耶?”太守段坚贤之,月廪其家。

  温州、平阳小木最工,宁波、奉化大木最工,木匠中又有圆曲一色,如做交椅、凳桌之类。

  高季迪撰苏州府上梁文,为御史张度(广东人)所奉,与知府魏观等俱罹极典。

  砖城北甲、乙、丙、丁、戊五库与天财承运等库,惟天财库赃罚银、香料等项最富。砖城内文华殿南是内承运库,以藏银、绢。除岁用外,其余皆入内女官库。云南各处矿银各闸辨银,岁进若干,各入女官库。其各处折粮银,有一顷入太仓,以备边用,岁送西北诸处三十余万两。

  景泰间废储之议,自广东指挥王弘发之。其谋出于江学士渊。当时诏草有云:“父有天下,传之子乃何?”文渊之语:天降下民作之君,则陈循之言。当时以为妙对。后文渊家居,与揭侍郎家争田不胜,遂诉于朝。其中有云:“父有天下,传之子实有。”以发之。发之以自邀功。可谓自实其罪者矣。

  英庙复辟,群臣奏请建储,初云:“复立元良。”盖专言今上。王文之子改云:“选立元良。”后迎湘之说,实基于此。岂文等自以罪逆深重,无面目见上,故妄意欲选立耶。可谓自取诛灭矣。

  正统十四年,驾幸土木。成国公朱勇军驻鹞儿岭。有旨征还,勇以虏薄岭口,我军一撤虏即至矣。上不从,遂内徙。虏至,驾陷时,驾下营平地,四面皆山。

  兵部尚书邝野,一曰与恭顺侯吴某取五军军数。恭顺闻于上。邝走谢。以军之数非外人所预知。此祖宗旧制。

  正统十四年十一月,此虏以六骑犯河间。时都御史陈镒、御史姚龙等应赴失期,合城宵遁,渡滹沱河断桥,结三营以待。舍坚城而屯旷野,可谓无谋之甚矣。城中留者惟七十余家。

  景泰七年,征铜鼓等处苗蛮。兵部尚书石璞总督军务,工部尚书王永寿提督军务,侍郎一人,太监六人,郎中二人。总兵方英以京军千余至南京发将,调各处军八万征进,中军都指挥董梁以五哨从公入进。其苗民所居凡十四寨,每寨二三千人,大率柔脆之兵。远劳天兵,所费过多,非所宜也。

  景泰七年,黄萧养反。黄萧养以强盗禁广州狱。时无赖子弟若干人系狱,狱吏与之索钱不可得,尽置之重刑,与萧养同处。因相通谋,置兵器于饮食中。后劫牢出,啸聚为乱。有都指挥王清被擒,尝临城劝降萧养。所为诏文,疑出其手。后死,以阵亡闻。亦在褒赠之列。

  修撰岳正(字季芳)之入内阁,太监牛玉所荐也(墓志作王翱荐)。正父某指挥与牛玉善,故数称荐正,于天顺元年五月十一曰入阁。先一曰,英庙召至文华殿,喜其此人。又所亲擢第三人,令与吕原协同办事。入阁仅一月,前后宣召无虚曰。正以天下事自任,即语上俗乞解曹石兵柄。上令往谕之,正即亲往,道所以保全之意。石骇之,诣上恸哭乞哀。上云:“非干朕。岳正言汝二人有谋反意。”故尔由是二人怨正。

  某月某曰,有人于左顺门进一本,假给事中李秉彝出名,内具详晶曹吉祥、徐有贞等数人善恶。内云:“曹吉祥之权不减王振,而曹钦之恶不减山林,独石亨不与时,有贞闲住。”吉祥怒,令京师太索,且劝上榜示必得其人逮捕。至者颇众。正自云与吕原、许彬诸人劝止。

  罗绮都御史,其爱妾石亨之妹也。绮外除,以亨为内援,且以银千两赂吉祥,求转京职。吉祥云:“此易事。但欲汝阴索徐有贞事来告,不患不得也。”罗竟无所报。

  岳正之被黜也,颇以饶舌之故。上尝疾视之,曰:“岳正敢多言,乃尔耶?”后以家事田亩之类,为曹石所诉,出为钦州同知,寻以逗遛发充军。曹石败,放回原籍为民。

  云南木邦宣慰司、龙川宣抚司俱有宝井出宝石。宣抚司囊行美是妇人,名颇,与宣慰作抗,不能屈服。

  五月初九曰罢西厂,上使御马监太监汪质即西厂审问妖尼。遂以校尉百人与质专以伺察为事。而百户韦英为质鹰犬,遣人四出,所得赃吏一二。然自达官以下,许先报后闻,凡文官无辜受其屈辱者甚多。御史黄本以道遇韦英失敬,遂为英鞭挞不可言。左都御史李实迎候风旨惟恐或后,复与英结为父子,恬不为耻。自后尚书以下,人人自恐,至内官黄旸等亦受窘迫。旸等擿内阁商辂等及六部尚书同曰奏质年幼不识世务,韦英奸恶小人,害及无辜,有伤正体。上即曰令革去西厂官校,各回原卫,着役汪质入内。十二曰,着黄旸过南京,陈祖生降一级往凤阳。十六曰,调尚宝卿朱辉为四川某府同知,汪景昂等四人为礼部郎中等官。

  仁宗在东宫时,监国为汉府所谮。盖太宗初有易储之意,而高煦实觊觎之故也。于是使给事中胡氵荧往伺察仁宗,令书其不轨事以闻。时梁潜、黄淮、杨士奇等皆东宫官,善于保护,教太子守礼法。而氵荧亦不敢曲意上承,回朝但言皇太子敬天孝亲。上意稍解后,终见谗,乃征诸东宫官悉下狱。士奇引咎得免。黄淮等系狱十年。潜语家人云:“此长麻线也,不足多虑。”后竟被害。

  国朝修《永乐大典》,亦宋朝修《册府元龟》之意。

  弘文馆在大内之西,正统中始革去,黄淮、金问尝直事

  正统初选经筵官,阁下悉以翰林院官充选。时章后在内批云:“如何不见居外贤良?”以旨付弘文馆。于是刘球等几人自部属进次经筵。

  京师通州两处积米,除每岁支用外,余二千余万,可六七年之食。

  王信替李某,王朝远替宋有文(甘肃)。李敬替张蓥(大同),彰武伯杨信、参将(江山)陈鹤替彭谊、秦弦,巡视以北三关。王永驸马十曰谢恩。

  偏头关近榆林,宁武关居中,雁门关在东。

  正统初年,北京东角头有马姓者,通其里妇某。遇妇之夫自外归,马潜隙以伺。至五鼓,夫起有他出,以天寒不欲其妇同起,且为之覆被,按抚极其周至,然后去。马窃视之甚审。因念其夫之笃爱如此,而其妇乃反疏外通于人,甚为之不平,入厨中取刀杀其妇而去。后以夫杀死坐其夫弃市。马遂陈其见杀之由,曰:“是某杀之也。”监刑者止其事,遂皆释之。

  国朝以汉中府隶陕西,瞿州等卫隶湖广者,所以分全蜀之险。山西磁州守御千户所在河南界中,直隶宁山卫蒲州守御千户所在山西境内,亦犬牙相制之意。

  戴村坝以分汶水出龙王庙口入运河,堽城坝以分汶水入洗河出济宁,金口坝以分泗水入洗河出济宁。水利主事公廨在宁阳。

  东宫官典玺局郎覃吉,广西人,自云九岁入内。余初在内书馆教小内吏吉提督内使,因识其人,亦一温雅诚笃之士,识大体,通书史,议论方正,虽儒生不能过。辅导东宫之功为多,《大学》、《中庸》、《论语》等书皆其口授,动作举止悉导以正。暇则开说五府六部及天下民情、农桑、兵务以至宦官专权蠹国情弊,悉直言之。曰:“吾老矣!安望富贵?但愿得天下有贤主足矣!”上尝赐东宫庄,吉备晓以不当受,曰:“天下山河皆主所有,何以庄为徒劳伤财为左右之利?”而已,竟辞之。东宫尝随老伴念《高里经》,而吉适至,殿下骇曰:“老伴来矣。”即以《孝经》自携,吉跪曰:“主得无念经乎?”曰:“否!方诵《孝经》尔。”其见畏特如此。东宫出讲,吉必使左右迎请讲官。讲毕,则语东宫官云:“先生吃茶。”局丞张端颇不以为然。吉曰:“尊师重傅,礼当如此。”姑记此三事,以传后人。

  郭镛,山西人,美仪表,尝习举子,通《诗经》,自腐以进,从太监张敏。今殿下衣服、饮膳皆镛幼所服事云。

  太子三加:初折上巾,二远避冠,三九旒冕。

  景泰帝之崩,为宦者蒋安以帛勒死。

  太宗时教庶吉士曾子启二十八人,督责甚严,尝亲为试诵。一曰令背《捕蛇者说》,莫有全诵者。诏戍边而贷之,令拽大木。启等以书诉执政。执政袖其书见上,极陈辛苦状,因得释归。

  黄钺,常熟人,与胡淡尚书同榜进士,以给事中养病家居。永乐初元,征赴京师,至半途投水自溺。

  王观,安庆人,状元及第,官至学士承旨。靖难兵至南京金川门,观走死。其一妻二女俱被执,有旨配象奴。妻诡言:“被难时有金银若干寄城外其家,须吾母子去取,不尔为其所匿。”象奴利其物,因与俱往。至城门,市人填隘。妻云:“吾母子当以衣裾幅相结,恐稠人中相失不便。”奴许之,因固结之。其二女亦不解母意,比至江侧,遂絷二女同溺死。

  安南之北、云南之南,八百车里老挝木邦一带。西南孟密旧属木邦,今渐强盛,欲侵木邦,求为宣慰。宝井在孟密。

  宣德六年,作北京礼部。正统四年,作北京城楼,六年,仍作两宫三殿。

  保定刘先生丁忧,礼部题本葬祭,圣旨不准。终丧,刘辞二本谢恩。明曰赐四表里、银五十两、米五后、钞十块、羊四羫、酒十瓶,差少监送至其家。

  • 0

    顶一下
  • 举报

  • 0

    踩一下
上一篇:谢谢您的厚爱! 下一篇:明人笔记之四

TAG:明人,笔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两汉魏晋南北朝之—两汉笔记
  • 两汉魏晋南北朝之—魏晋笔记
  • 两汉魏晋南北朝之—南北朝笔记
  • 唐五代笔记之—
  • 唐五代笔记之二
  • 唐五代笔记之三
  • 唐五代笔记之四
  • 唐五代笔记之五
  • 唐五代笔记之六
  • 唐五代笔记之七
推荐文章
  • 没成本,没特长,创业就上人人斑竹网!
  • 名人笔记之十七
  • 名人笔记之十六
  • 明人笔记之十五
  • 名人笔记之十四
  • 名人笔记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