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经理面试技巧:雷蕾、易茗《好人一生平安》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4:39
雷蕾、易茗《好人一生平安》(2010-12-03 07:55:06)转载 标签:

杂谈

    雷蕾,满族,1952年10月生,北京人,毕业于吉林省实验中学,中国电影作曲家。现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二级作曲,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轻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电影作曲家。   从艺经历

   自幼受父亲著名电影作曲家雷振邦的艺术熏陶对音乐显示出极大兴趣。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雷蕾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分配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音乐创作组工作。在音乐艺术领域,雷蕾属于大器晚成者,但她终于靠自己对艺术锲而不舍地执著追求得以在中国乐坛和影坛崛起。1984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为电视剧《四世同堂》谱曲,雷蕾因父亲力荐而得到一次代父从征的机缘,孰料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电影音乐工作者竟因此剧一炮打响,扬名艺坛。在“新时期十年金曲”的评选中,许多多音乐爱好者投了雷蕾一票。 1989年出版的《中国人物年鉴》中收入了有关雷蕾的词条,这标志着雷蕾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已经作出了惊人的成绩。面对荣誉,雷蕾并没有感到自足,她只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献身艺术的信念。雷蕾先后为《天音》、《热恋》、《便衣警察》、《渴望》等影视剧谱曲,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许多歌曲传遍大街小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绝唱。雷蕾在创作上能把个人经历紧紧和时代相融,写出了诸多感人至深的好作品。北京公安博物馆成立时,雷蕾还将她的《便衣警察》的16首乐谱手稿捐献给博物馆珍藏。自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之后,在安定的环境里,雷蕾的音乐创作逐渐走向辉。从1984年起创作60余部中长篇电视剧音乐、16部电影音乐、2 部器乐作品,2部话剧音乐等。最为耳熟能详的有《便衣警察》、《渴望》、《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出版4种个人专辑,曾先后获20多项音乐大奖,两次入选《中国人物年鉴》,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进步模范"称号,1995年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1996年被评为"十大作曲家"之一,2000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称号,2002年获"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北京市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音乐歌曲比赛评委。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称雷蕾是“非常难得的一位作曲家”。作曲家雷蕾,出生“名门”。父亲雷振邦是我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他的作品——《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刘三姐》、《芦笙恋歌》等影片中为世人所传唱的歌曲是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印记。都说家庭的熏陶会给孩子指引未来成长的道路,如今的知名作曲家童年时的理想却与音乐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尽管雷蕾5岁时也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学习钢琴,但真正吸引她的却是体校冰场。“小时候的理想我想学的是花样滑冰,我想当一个运动员。”咬着牙练琴的雷蕾终于下定决心要向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弃艺从体”的愿望在这个音乐的家庭引起了一阵风波,然而她的坚持最终得到了父亲的许可。顺利进入吉林体校,接下来雷蕾的目标就是成为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然而梦想被打破了。

    1977年的恢复高考对于雷蕾来说是人生春天的来临,“那个时候我只想上学,不管什么大学,只要我能上学。那个时候我妈妈说你报中央音乐学院,我说我不敢报,最后我报了沈阳音乐学院。”初中的学历和农矿工的日子,消磨了雷蕾原本就不厚实的音乐底子,却磨砺了她的人生毅力。“那个时候白天正常上班,下班之后回到长影厂楼梯间的储藏室练琴”。代价是短短几月间眼镜度数从200度到400度的极度上升,换来的是寄到家中的录取通知书。一个特别的时代带给了她少年时代的人生磨砺;又是时代的适时转机让她女承父业走上了她的音乐之路。头顶著名作曲家父亲的巨大光环,对于雷蕾来说不知是一种阴影还是一种引领,她自己认为其实她不属于智商特别高,反映特别敏捷的人,而且又不是特别自信,每次她写完了之后,到了录音棚里,就是到现在也是这样,不想吃饭也不想喝水,就是不吃不喝把这个工作做完,等到最后全都录完,乐队走了她听着还可以,这时候她的心才能落下来。面对每一次的邀约创作,雷蕾说每次都会有“好像被考试的感觉”。“不过这个考官是全国观众,这个压力是始终是有的。”这样的创作压力带给雷蕾的是无尽的疲惫,她说她每一次都像创作处女作一样需要全力以赴。雷蕾的处女作——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在80年代引领了一股流行音乐的潮流,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深沉、舒缓、凝重、高亢、透出大家风度。由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小彩舞演唱的“千里刀光影……”一时间震惊了电视机前的千家万户。从此,雷蕾的影视音乐创作,片约不断。她笔耕不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雷蕾为数十部影视剧作曲配乐。2008年让她获得“改革开放30年30首歌曲”的荣誉勋章的作品《少年壮志不言愁》更是当年家喻户晓的名作,当年她为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难产的这部作品以及和丈夫共同完成的《渴望》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造就了刘欢、毛阿敏等著名歌手。新商报刊登关于牛年春晚歌曲的评论《没有一首歌能流传起来》,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文中提及的“现在缺少写出好歌的人”的观点,尤其引起读者的共鸣。有不少热心读者在电话中说到了曾写出《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等经典作品的著名作曲家雷蕾和她的丈夫、搭档、词作家易茗,并希望看到她现在的创作状态。而这位低调的作曲家最近一次亮相,是在2008年11月的一期《艺术人生》中。看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艺术人生》(2008年11月19日播出)对作曲家雷蕾和词作家易茗的专访。与以往《艺术人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和高潮迭起的谈话相比较,这期艺术人生显得有些平淡。既无催泪环节,又无搞笑逗趣;既无夺目美女,又无抢眼帅哥。但这对文弱夫妻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互认同与默契,他们不事张扬的个性,朴实无华的谈话却让我感动。雷蕾在谈创作体会时的一句话,让我颇费思量。她说她创作歌曲,就是一个“憋”字,憋出来了,就算成了,憋不出来,就败了。憋,一个很世俗,甚至不雅的字眼,却让一代才女雷蕾说得自然而然,让一向爱发挥的朱军难以回应:拿来搞笑不行,也不适宜拔高。只好呆呆地看着雷蕾。雷蕾呢?对说出来的话毫无后悔之意,也不加任何粉饰。更有趣的是,雷蕾后边又补充了这样一句:“我爸爸当年就是这样告诉我的,他也是这样创作的。”我的天啊,自己憋也就罢了,还把创作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一代宗师雷振邦也捎进去了。气得我只能笑了。艺术,是人们温饱得以解决后,在精神上不断追求的结果,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精华体现。艺术创作在普通人眼中,一向被看作是个神圣的,神秘的。是一个艺术家对灵魂最深处的挖掘,是与最初的本我或遥远的宇宙做对话的过程。多少艺术家在谈创作时,会道出美丽的故事,精彩的瞬间,令人意外的情节。所有这些,是我们习惯听到的,也是我们愿意听到的。可是,雷蕾怎么就用一个憋字,一言以敝之了呢?雷蕾用这样直白粗俗的字眼来概括她的艺术创作,不能不让我再一次对她的过度实在表示惋惜,也再一次让我对他们夫妻那种淡泊名利,远离炒作,单纯质朴的处事方式,以及互相在这方面的默契感到钦佩。第一次惊讶于雷蕾的过分实在,也是在一次电视采访中,那时的雷蕾刚刚因《渴望》的成功大受关注,大概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新作品了,雷蕾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说自己“黔驴技穷”了。要知道,作为一个艺术家,当一部优秀作品出现后,难以实现自我超越是很平常的事,谁也不会认为,艺术家本人也很少会亲口承认自己“黔驴技穷”的。艺术创作不是生产零件,不是重复劳动,它是创作者穷其心血的同时,又与神来之笔幸运相遇的过程。因一部成名作名扬天下的艺术家到处都有,没有人会把他们形容成黔驴技穷。而雷蕾,这位也称得上美女作曲家的、根红苗正、名门之后的窈窕淑女,就这样将这个词轻易地就用到自己身上了。与这次谈创作就是“憋”前后对照,雷蕾的这种过分实在,勇于自嘲的风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换一个角度看,雷蕾夫妇的可爱之处,也就在这里了。与诸如徐沛东,张千一等一大批支撑当今中国内地歌坛的壮男作曲家对比,雷蕾的性别特点鲜明,还没有哪个女作曲家的成绩及雷蕾之一半。单就“稀有”这一点来说,就堪称是雷蕾自我炒作的最高砝码。更何况雷蕾为前辈大家雷振邦之女,父亲的成就,独特的父爱,家庭的背景,足可以写成一部书。就其创作风格来说,少有婉约小资之小情小爱,多有大气磅礴之歌哭人生。而其夫易茗在创作上,与雷蕾之珠连璧合、夫唱妇随更是当今曲坛上绝无仅有的创作典范。雷蕾本人典雅秀丽的外貌也不败给任何一位成功女子。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雷蕾都有条件成为媒体的宠儿,应当出入于各种公众场所,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就不必说了,其他方面诸如励志、婚姻、艺术、爱情、时尚、传统、读书、养生,哪个题材,雷蕾也都应有独到之处与大家分享。然而,并不。除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歌曲大奖赛”,雷蕾偶尔担当一下评委以外,我们极少在电视上见到这对夫妇的身影。就算在功成名就很久以后,在可以借机张扬一下个性与能量的《艺术人生》中出现了,也不是“憋”作品,就是“黔驴技穷”的,让那些习惯于被采访对象稍一刺激就兴奋异常的电视主持人和电视编导们只能感到索然无趣,大叹无奈。用电视人习惯的说法,叫做全无一点“镜头感”。这样的嘉宾,下次哪个编导还愿意请呢?然而雷蕾宁肯让编导和主持人失望,却不改其质朴本性,宁可让观众少听点花边故事,却不改其内心真诚。雷蕾的这种率真与实在,难道不是很宝贵,很可爱吗?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电视连续剧《渴望》是一部经典的都市平民戏,其中歌曲《好人一生平安》、《渴望》那动人的旋律至今回荡在我们耳边。“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为什么这样的词句打动了人心?细细品来,歌词并没有什么高调,但它说出了普通百姓心里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碰到了人心里最软的地方。正如易茗所言,人心最软的地方总是包裹得很严,一旦冲破了这最后一层防护,作者、听众都会潸然泪下。易茗和雷蕾都下过乡,吃过苦。全国恢复高考后,易茗在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中国古典文学讲师。雷蕾在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上学。他们当过农民、工人,接受过人生最艰苦的历练。他们对未来没有更多的奢望,只想将原本热爱的东西找回来。创作《渴望》,易茗曾一度找不着感觉。有一天,雷蕾即兴在钢琴上弹奏,旋律一飘出来就触动了易茗的灵感。于是有了“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的歌词。歌曲高潮那一段,易茗曾这样写道:“细雨茫茫,空巷寂寞,吹来风儿不冷也不热。雁阵惊寒,声声显赫,牵动南来北往的客。”雷蕾的曲调到这里已经激昂上去,而这歌词的感觉显得绵软无力,且文人气很重。易茗经过反复琢磨,最终换成了“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从舞文弄墨到朴实自然,易茗慢慢开始领悟到怎样写才能让歌词唱出来的效果更好。写《好人一生平安》时,当时易茗一句“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打动了雷蕾,因此她先谱就了高潮这一段,之后才补上前面的“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的曲调。而其中的“如今举杯祝愿,身如一缕轻烟”一句给人感觉借酒浇愁,境界不高,酒醒之后怎么办?结果“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词就像天上掉下来的跳进了易茗的脑子里,并用它替代了“身如一缕轻烟”。这句看起来特别朴素的祝愿,不但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也让雷蕾感动不已。她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时候,很多老科学家、老知识分子曾激动地对她说:“我们现在老同学聚会时还要说‘好人一生平安’,还会唱这首歌呢!《好人一生平安》是1990年创造内地国产电视剧最高收视纪录的《渴望》的插曲,歌词中,“好人一生平安”是一个善良的祝福,却有一个悲伤的旋律,这首歌以近乎直白的祝愿,表达了文革后一代中国人渴望安全、平静生活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以祝愿“好人人平安”这样的方式,反省了这段历史,回归了人性,并对未来投去了更多美好的愿望。《好人一生平安》风靡城市农村,而歌手李娜也凭借此歌一举成名!《好人一生平安》是对文革时代所有遭受不幸的好人的一曲挽歌,也是对走出文革又继续投入改革开放的所有好人的祝福。歌曲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它并没有因为突出好人,就一定非得弄出一个或一群坏人作为典型,而只是以回归人性的主题,用温暖来化解一个时代的负面阴影。可以说,《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曲的目的不是为了过去复仇,而主要是让人们更好的活着。这是普通老百姓最朴实最平凡的心声,也是《渴望》这部连续剧和《好人一生平安》这首歌曲,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渴望》一剧通过揭露文革那个社会动荡、是非颠倒的年代,讲述了两对年轻人复杂的爱情经历,并以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两个时代的戏剧冲突,展现出人们对人性、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一种渴望。《渴望》播出时,用万人空巷来形容绝对不为过。人们跟着里边的情节,时而欣喜,时而忧愁。而其主题曲,更是深深地刻在观众的记忆里。这是一部轰动全国感动千万人的电视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该剧将人生的、人性的一切有机地溶入到社会大时代的背景中,《渴望》的成功上演,也让片中两首主题歌《好人一生平安》和《渴望》大获成功。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迅速传播开来,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人们对好人的衷心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由易茗和雷蕾这对夫妻档分别填词和作曲。易茗的歌词以几乎每句六字的工整模式,为作品奠定了一种只简单不刺激的文字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革之后的人们,希望过后一种平淡生活的心境。而著名作曲家雷振邦之女雷蕾的旋律,则低沉舒缓,以先抑后扬的变化,达到了一种由深沉转温暖的艺术效果。这首歌曲虽然在此后的过程中,不断被许多的歌手翻唱,但却都不如李娜的首唱版本更能打动人心。作为一个音域极其宽广的实力唱将,李娜最难得的,就是在这样一首讲究意境的作品中,几乎没有运用任何复杂的演绎技术,而只是以略带北方民歌韵味的极简演唱方式,营造出一种温暖、平和、舒缓的氛围,从而让这首歌曲有了一种休憩的港湾效果。而休生养息不折腾,这恐怕也是所有经历过文革的人们,在当时回到家后最想做的事情。歌手李娜,1963年7月25日生于河南郑州。主要歌曲有《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白姓都能哼唱得出其中的旋律、几乎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曲。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200多首歌曲,李娜出国,她很少出现在大众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