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组成:希特勒原来是儒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49:24

王财贵关于“儒家”的可笑推论---希特勒原来是儒家

(2011-03-16 14:26:10)转载 标签:

杂谈

    对于质疑和批评儒家的人,王财贵先生的回复很奇怪:他并不是根据对方的质疑来回答解疑,而是用一套古怪而且绝对的方式来“回避矛盾”,造成更大的笑话。

    这里引用一点回复中的“王财贵教授语”:
    “凡有理想者且願依理而行者,即是儒家。你如果是有理想且願依理而行,你即是儒家,你不可以不信你自己。
    即使你說不信儒家,但所以不信儒家,乃是因為你認為儒家是不合理的,你要追求合理的學問,你想過合理的生活,你希望世界是合理的世界。--如果你是這樣的心,那你就是儒家的心。
    千古以來,儒家即以此為心,這是任何正常人的正常的心。
    所以,假如你是一個正常的人,你就不應不信儒家。”

    呵呵,我看过很多美化儒家的人,把很多美好的东西,都说成是“儒家”的。但是偏偏“忘记了”儒家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脱离儒家“礼”的立足点来讨论儒家,就相当于脱离了“道”来讲道家一样,无论臧否,都是没有根据的胡衍。
    上面的话,如果真的是王财贵教授说的,就说明王教授真的“是儒家”了。不过在我们学堂,说某人“是儒家”,就等于批评这人不讲原则,没有立场,而且喜欢不思考就下结论,贪虚名,不务实。喜欢搞关系,讲面子等等,不是什么好词。
    比如,王教授的上述语录,就是典型的“不思考就下结论”。把所有好听的人类美德,都说成是“儒家”的特产,并下结论说:正常人就是儒家---隐喻“敢说儒家不好,你就不正常”。“你如果有理想,敢做事,你就是儒家”,因此你就别批评儒家了,因为你在否定你自己。敢于批评儒家就是“没有理想,不依理而行”,逻辑真是强大呀。

    而且,“你不可以不信你自己”,这简直是“岂有此理”,第一是:为什么我一定要“信自己”?每个人的成长就是在否定和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成长的。

    第二:如果我要听王财贵先生的“信我自己”的话,我干嘛就非要“变成儒家”?把你王财贵强加给我的标签,说成是“我要相信自己的结论”,岂不是强盗逻辑?

    我就承认王教授的理论正确吧。结果就推论出来:耶稣是儒家,佛陀是儒家。老子大约不是儒家,他似乎没什么理想,也没有做什么实际的事情。不过老子的很多徒弟都是儒家,他们显然都是老子的“不肖之徒”,因为他们“叛变”了道家。

    爱迪生是儒家,爱因斯坦也是儒家,比尔盖兹是儒家,巴菲特也是儒家。中外古今,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全都是儒家。
    除了这些人外,我还发现:希特勒也是儒家。因为他显然也是同上面的各种历史伟大人物一样,一生致力于“追求合理的學問---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与希特勒思想的结合品-法西斯主义;他也“想過合理的生活---建立德意志民族认为合理的生活和世界格局;他更是“希望世界是合理的世界---全世界是由最优秀的民族来管理的,最合理最理想世界”。他不仅有这样的理想,而且敢于付诸于实践,而且还有很多的人拥戴,因此希特勒就是“大儒家”。
    同样还可以推理出来,卡扎菲是儒家,萨达姆是儒家,本.拉登也是儒家。朝鲜的金家王朝也是儒家。。他们全都是“合理主义者”,也都很有行动力。
   毛泽东也是儒家,马克思也是儒家。还有很多。。。。
   不知道这些人物,是否符合王财贵先生想象中的伟大的“儒家”的光辉形象?至少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我想王教授应该很高兴这个发现。

   这样看来,天下真的是“儒家的天下”了,一统天下的儒家万岁!

 

    道家的智慧说:一动分阴阳;一旦你试图集天下的荣耀于一身的时候,你也把同时把天下的耻辱集于自己一身了。当然,我也知道儒家的人不怕这个。因为他们随时准备“杀身以成仁”;我很佩服王教授试图“重振儒家”的雄心,也尊重他的努力;但是要做好事情,最好还是要学习道家的智慧,把儒家的迂腐丢掉;不然还会闹笑话的。

    当然,最好就是“不动心”,我希望王教授就不要抱这种“儒家一统天下”的雄心和野心,这样也就不会闹出这种让自己灰头土脸的自相矛盾了。

 

    下面再转一个孟夫子闹的笑话,证明“亚圣”办事情也不咋的,让“王夫子”消消心火。

 

儒家的道德信条其实很混乱

    孟子是儒家二号人物,是孔门的忠实信徒。儒家绝大部分道德信条,是由他和孔子制定的,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勇、耻等。然而,他真的懂这些吗?呵呵,他糊涂着呢!
    孟子当年,有人针对他常说的“忠”与“孝”,有意给他出了个难题,问他:如果一个君王,他父亲犯了死罪,应该怎么办?杀吧,杀父亲是何等的不孝!不杀吧,就是对国家不忠。——其实还有对百姓不“仁”,因为不惩办恶人,怎么安民呢?当然,这一点那人没问。

    对于这个难题,孟子也没有多想自己的学说和原则是否有问题,就自以为聪明地提出了“万全之策”:建议国王抛弃王位,驮着老父亲到人迹罕至的东海之滨隐居起来。

    面对困难问题的时候,把“逃避”当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在不高明,怪不得孟夫子与孔夫子一样也得不到重用,他们光说嘴还好,可是一做事就错,当然只会闹笑话了。更糟糕的是孟夫子这一逃,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因为:这一逃,更加严重地违背了儒家的“基本原则”。

    国王将违背儒家所倡导的如下十条道德信条:

    一:他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不为国家服务了,是不“忠”;

    二:违背公平正义的原则,有法不依,是不“义”;

    三:弃众臣与子民于不顾,只关心“私情”,不来关心和照顾国民,是不“仁”;

    四:不打招呼就私自擅离重要的职守,没有规矩,是不“礼”;

    五:徇私枉法,包庇亲人,显然不是清正的行为,叫不“廉”;

    六:不敢面对这种现实,不肯负担自己的责任,采用逃避的态度和行为来面对,是不“勇”;

    七: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会采用如此狼狈且负面影响极大的笨蛋办法和方式来处理事情,是不“智”;

    八:丢下自己的家人,兄弟姐妹不管,偷偷地跑掉,是不“悌”;

    九:自己定的法律自己都不执行,叫不“信”;

    十:是认贼作父,不知羞耻,是不“耻”。
    十一:最糟糕的是:他还是“不孝之子”。因为第一:他应该还有老母亲,不管母亲,不驮着老母亲一道逃,当然不孝。

     带着老母亲一起跑?他也还是不孝的。母亲又没有犯罪,却因为他的笨蛋决定,要跟着他—齐受苦,显然不孝顺。

     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自己说的。这一跑,不管孩子了。难道还是“孝顺”吗?

     再有:抛弃祖宗的宗祀,抛弃祖宗的传国家业跑掉,是“大不孝”。

 

     各位看看,儒家宣扬的“仁义礼智忠信勇悌廉耻”等美好品德,被孟子这一招全破坏了。为了一个“孝”,结果违反了其它十大道德!最终却连“孝”也没有顾上。孟夫子的水平,就这么差劲。

    形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儒家所倡导的这些道德信条,一条条“看上去很美”,其实,内在的道德标准和逻辑混乱不堪。中国有一种说法是“忠孝不可两全”,然而,何止“忠孝”如此,各品德之间都是如此。在“不能两全时”,如何取舍呢?从来没有定论。孰轻孰重,历来都是:谁“嘴大”,谁说了算!所以儒家要依靠“权威判断”来定论。这完全是一个毫无原则和基本的思考的“学派”,居然在中国统治了国民一两千年,实在是中国人的灾难!(刘明慧注:以上关于孟子的内容来自网上,我修改了一下,不敢掠美,特此注明)

 

    张校长说:儒家的人,就只有一张嘴,能说的天花乱坠,可一做事就闹笑话。孟夫子这事的确办得的确不是一般的蠢,连一头都顾不上。怪不得当时的王侯都不敢用儒家“大人才”来治理国家呢。可儒家的人却不知道自己蠢,居然还把这种笑话记录下来当做“统一教材”,留诸后世作为儒生处理问题的“标准答案”教材来学习。今天我们最好也离这些大言不惭的儒生们远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