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法】高大伟:中国未来将再次启发西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45:37
作者:高大伟 David Gosset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中心主任

翻译:魏辉

  大部分有关中国的论述,往往至少有以下四个缺陷中的其中一个,甚至四大缺点俱全:第一是未能将中国之大与其全球重要性完整联系起来;第二是误解中国变革的深度和性质,这种不可逆转的进程正是世界变革的重要因素;第三是未能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互相依赖将日益加深,起伏跌宕将影响全球化,但“去全球化”已变得几无可能;第四,只认识到中西关系将从互相敌对向互惠互利转变,但中西关系也能互相改变,这可以成为我们行动的动力和指南。为认清新的现实,我们需要用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中国复兴不仅是全球化的催化剂,而且可以扩大地球村———开辟新的经济、政治、外交、知识和艺术天地。中国复兴不仅可以扩大中国人在世界的存在,而且可以扩大世界体系。尽管中国与地球村新领域的互动正处于婴幼儿时期,但将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当代史上,毛泽东时期是推动中国迈向稳定与和平的艰难跋涉,邓小平和江泽民时期致力于发展经济,融入世界体系。对于现任以及之后的中国领导人而言,则是中国在地球村的角色和责任问题。西方对此将持何种态度呢?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顾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第一任行长阿塔利在其刚刚发表的著作《明天谁将统治世界》中,将多名中国知识分子辩论的术语纳入最新思考。尽管民众的狭隘、媒体的过分简化和政客不可避免的姿态,中西之间伟大的对话正在展开。这一对话意义巨大,需要悉心培育。


  西方必须理解,中国的复兴不仅关乎自身未来,而且将塑造21世纪地球村的面貌。在未来几十年,如果西方明智对待中国崛起,中西合作可以完美地将全球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但如果西方精英未能拥抱中国变革,西方将失去动力,一个合作的世界将变得更加不可能。


  从根本上,西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维护现状的徒劳之举,二是在深刻变化的环境中再造自己。换句话说,它要么变成这场权力再分配中悲观的看客,要么随着中国的复苏而改变,要么耗尽其资源、防御性地维护现状,要么参与到激烈的变革进程当中。


  “以中国为中心”或“以西方为中心”的政治将导致无穷无尽的紧张甚至冲突,世界性的思考与行动将使我们走近和平与发展。与那些片面判断相反,中国不是全球文明时期的障碍。中国传统的世俗主义和人本主义过去曾经启发了西方外交官和文学。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的张彭春在起草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埃莉诺•罗斯福主持的辩论中说:“在进步人权思想在欧洲发轫的18世纪,中国哲学翻译曾经激励着伏尔泰、魁奈、狄德罗等思想家反抗封建思想。”


  六个世纪以前,意大利复兴重新确认了人的中心地位,开启了欧洲大陆进步、创造和革新时代,中国复兴则发出21世纪世界人本主义运动的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复兴决不能视为威胁。


  雅克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世界和人的发现”一章中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发现了整个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人类“自己”。在今天,他的话也可以用来展现中国当代变革的轮廓:经济发展、个人解放,以及对传统的重新解读,已经创造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条件。


  中国的开放令地球村更丰富多彩,如果西方接受中国复兴带来的机会,中西结合不仅可以互惠互利,而且可以互相改变,产生无穷无尽的利益和价值。通讯和科技拉短了距离,地球在全球化过程中变小,永久、不可避免的文明对话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也扩大了我们的世界。正是从这些新的无形边疆、从这些未知领域,我们可以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David Gosset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中心主任、中欧论坛创办人。本文由魏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