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gps生产厂家:顶级思辩:专家、学者及热心网友有请!-红豆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6:50
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保护与开发》侗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和内陆民族,地处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四省(区)毗邻之地。人口约300万,位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11位。它以侗族大歌、侗族鼓楼、侗族风雨桥而裴声中外,民族文化丰富而多彩,其中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的侗族原生态文化走廊最为著名。本文试就这一文化走廊的保护与开发谈点看法。
一、“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范围
侗族圣山——三省坡,被称为侗族的“香格里拉”,是侗族的精神家园,侗语称“弄三升”(Long Sang Sens),坐落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黎平县三省(区)交界之地,是雪峰山、越城岭和苗岭山脉过渡地段的最高峰,海拔1336.7米。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的原生态文化走廊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环绕三省坡脚下的3个乡镇即湖南通道的独坡乡、广西三江的独峒乡、贵州黎平的洪洲镇,和它延伸到的7个乡镇即通道的播阳镇、牙屯堡镇、大高坪苗族乡,三江的林溪乡、八江乡,黎平的水口镇、德顺乡;第二个层次是围绕三省坡周边的三个县,即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第三个层次是三省坡逶迤的余脉所延伸到的7个县即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而这7个县恰恰又是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因此,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内延是第一、二个层次,外延则是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
二、“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提出
“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是一个还未引起重视的学术概念。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一区域包含了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的范围。
侗族地处湘、桂、黔、鄂四省(区)毗邻之地,其住地位于东径108度至110度,北纬25度至31度之间,西至贵州都匀,东至湖南洞口,北至湖北恩施,南至广西柳州。是典型的内陆民族。但因侗语内部的差异,又以贵州锦屏县启蒙一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启蒙以北的贵州锦屏、天柱、三穗、镇远、玉屏、万山,湖南新晃、芷江、会同,湖北宣恩、恩施等侗族聚居县为侗语北部方言区;启蒙以南的贵州黎平、从江、榕江,湖南通道、靖州、绥宁,广西三江、龙胜、融安等侗族聚居县为侗语南部方言区。而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的原生态文化走廊正是包含了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的范围,三省(区)7县面积20341平方公里,人口近170万人,其中侗族人口约占52%。
第二,这一区域涵盖了侗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侗族在其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侗族大歌、侗族鼓楼、侗族风雨桥为代表的入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在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的原生态文化走廊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震惊法国巴黎和维也纳音乐大厅的多声部侗族大歌流行于黎平、从江、榕江、三江、通道等地,侗族假声高腔琵琶歌、哆也等歌舞发源和盛行于这一带;三江程阳风雨桥、芭团风雨桥、黎平地坪风雨桥、通道坪坦河风雨桥群以及通道马田鼓楼、从江增冲鼓楼等跻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祭萨、讲款、为也、抢花炮、赛芦笙等独具特色的侗族风俗在三省坡地区保存得较为完好。
第三,侗族专家学者的考察调研和通道侗族自治县“打造侗族圣山——三省坡”的促成。
2000年以来,中国侗族文学学会曾五次组织吴万源、张泽忠、黄雪鸿、石佳能、石干成、余达忠、刘芝风、吴文志等侗族专家学者考察三省坡,并出版了专著和发表了大量文章。2007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委、政府为“打造侗族圣山三省坡”,由罗本锋、杨家敏、石愿兵等县领导带领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民宗局、文化局、林业局、文联及独坡乡党委、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两次考察三省坡,调研三省坡脚下的侗寨,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县民宗局林良斌局长还《以萨文化为核心,以“圣山”三省坡为中心打造侗族文化“圣地”》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侗族和谐文化暨新农村建设论坛”上发了言。正因为这些,促成了我们对侗族圣山三省坡的关注。
第四,省委决策的指引、学者研究和其它地方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启示。
湖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后来,湘西自治州、张家界等许多地方都实施了相应策略。同时,侗族学术界也积极投身于国家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特别是众多学者对“民族走廊”、“茶马古道”、“藏彝文化走廊”、“武陵民族走廊”的考察和研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第五,面临消失的侗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触动。
随着交通的改变,青年男女的外出打工,三省坡地区的侗族传统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如祭萨、讲款、为耶、行歌坐夜、哆嘎、哆也、赛芦笙等等,除少数村寨还保存一些外,大部分地方再也看不到了。而目前侗族款师、耶师、歌师、芦笙师、芦笙匠等等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很难找到继承者,一旦这些人故去,侗族民间文化遗产就可能面临着失传。所有这些,唤起了我们保护与开发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责任感和良知。
三、“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价值
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土壤、植被、动植物种类、出产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同,侗人均使用侗语南部方言,解放前社会发展状况相同,普遍按款规规范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其它传统文化也十分近似,历史上侗乡曾打破区乡县地域界线联款,或联合反抗民族压迫斗争。这个区域的侗人交往频繁,银匠和木匠、演出侗戏、歌会(每年三省坡歌会如六月六歌会和大戊梁歌会也有3省区境内上万余侗人参加),甚至通婚、结友、村寨互访(为耶),也都没有省境或县境的限制。三省坡地区,自古迄今是一个具有同一气候地理条件,同一动植物系统,同一语言,同一历史命运和同一文化传统的一个历史民族文化走廊,属同一经济文化类型,即我们所说的“山同脉、水同源、语同音、俗同形”。三省坡区域的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地区,也是侗族文化保存得最多、最完整和最具有民族特点的。因此,三省坡地区是人类学家、生物学家、民族学家和文化人考察侗族的首选区域。
(一)民族价值
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既是我国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各民族或族群频繁迁徙祖国西南并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古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及“湘黔川鄂桂五省通衢”之称。又是侗族南部方言区的核心地带,南部侗族的主要活动舞台,侗族文化具有异常鲜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对研究我国侗族的起源、迁徙、相互关系,以及整个侗族的社会、历史、语言、宗教和习俗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二)考古价值
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有着丰富的新时器时代考古遗存,靖州“斗蓬坡遗址”和通道下乡“大荒遗址”等证明了早在新时器时代此区域就有人类活动,对学者们探讨本区域文化系统是一个土著系统还是一个外来文化系统有着重要的帮助。此外,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还蕴藏着一道十分罕见的大自然奇景——天然“长城”。它为三省坡顶裸露的岩石山脉,其出露长度达三百多公里,高度在十至三十来之间,这对于研究本地区上古时代的山体活动、海洋及气候变化等有较大的帮助。
(三)生物多样性价值
因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其气候变化及水系分岭等原因,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十分明显。既有原始次森林,又有许多珍稀名贵的野生动植物,而农历九月出产的实心笋在湘黔桂交界的方圆几百公里内唯三省坡独有。它对于研究江南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有着突出的典型意义。
(四)旅游价值
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是侗族的圣山,被称之为侗族的“香格里拉”,大自然赋予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巍娥耸立的“天然长城”令人神往考究;丰富多样的风雨桥、鼓楼使游客拍案惊奇;余味缭绕的侗族大歌令中国人自豪。风格独具的侗家吊脚楼、古朴独特的侗家民俗让人百看不厌;山顶上的大塘坳水库被称为侗乡天湖(雁鹅湖),是相传侗人死后灵魂安息的地方……这些丰富性、原始性、独特性和变异性的旅游资源,必将成为旅游者寻求心灵慰藉的天堂和乐土。
(五)遗产价值
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地区。这里有7座侗族鼓楼、4处12座侗族风雨桥、3个古侗寨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洪洲琵琶歌、侗族木建筑工艺入列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锦、侗族芦笙、大戌梁歌会等进入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本地区还是中国红军长征由转折走向胜利的地方,“通道转兵”和“黎平会议”已载入史册而永远光照千秋。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是侗族遗产的集中体现地,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见证。
四、“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保护
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有极其丰富的价值,对它的保护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一是国际保护。就是要争取将文化走廊内的部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比较,至少有如下几项是值得申报而且有可能申报成功的:一是侗族的风雨桥建筑(三省区联合申报);二是侗族的古村落民居建筑(三省区分别申报);三是侗族大歌(贵州与广西联合申报);四是侗族的款文化(三省区联合申报);五是侗族的糯稻生产习俗(三省区联合申报);六是各地目前自然条件仍保护得很好的自然保护区(如湖南通道的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其中万佛山丹霞地貌已入围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遗专家正在考察当中。这六项,如果有一半能申报成功,那我们侗族在世界上的声誉就将大不相同了。
二是国家保护。除了法律、法规保护之外(如国家正在修改制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还体现在三省(区)建立相关的民间文化保护设施、机构、团体,进行资金投入,培养民间文化传人,实施有关保护工程等方面。民族、文化宣传、建设、旅游等部门,都有责任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侗族自治县和侗族聚居县,都应当建立有侗族博物馆、侗族生态博物馆、侗族文化生态村等设施。
三是民间保护。民间保护主要与农村、农民有密切的关联,又分为生产保护、生活保护、生命保护等多种。
生产保护,主要是对侗族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生产工具以及相关的产品交换方式(农村古圩场)进行保护。生活保护,就是对包括侗族饮食、居住、服饰、信仰、婚恋、交往、节庆、娱乐、竞技、丧葬等多方面的生活习俗的保护。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记录留存下来。对最具特色的侗族古村落,应尽量保护其原貌(保持原有的村寨布局及其建筑风格,包括村寨边的风水林,寨子中的鱼塘、草塘、树木等),并以“民族生态文化村”立项向上申报作为保护单位。对一般的民族村寨,则应对重点的建筑群落实施保护,如以鼓楼为中心的建筑群(包括民居、萨坛、戏台以及风雨桥、寨门等)。对节日文化的保护,首先应当倡导各地过传统的民族节日(如三月三花炮节、通道大戌梁歌会、独坡六月六歌会),带动艺术、服饰、饮食、竞技、婚恋、交往以及信仰等多方面的习俗也得以传承。生命保护。人的生命的历程,常常构成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历程。三朝酒、满月酒、成年礼、婚礼、贺寿、丧礼,这是侗族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过的基本礼仪(其内容和形式各地均有差异)。这就是说,人们是用生命来演绎和传承这种文化,也是用生命来保护这种文化。
四是教育保护。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在历史上,侗族的民间文化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传承的。父母,是民族文化的最先的启蒙师;当人懂事之后,便步入社会,通过各种生产、生活活动,而成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人。在现今社会教育许多传承渠道断裂、受阻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手段,使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传承下来,特别是侗族的民间文学和艺术,在侗族地区应当进入中小学课堂。侗族自治县,应当有这方面的立法。
五是产业保护。侗族大歌、侗族建筑文化以及刺绣、工艺品,已经在旅游的浪潮中倍受游客的青睐。通过产业开发,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便是产业保护。
六是学术保护。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人通过搜集、调查、研究,将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整理、翻译、著述出版,从而使民族民间文化传之于世。中国侗族文学学会、三省(区)侗学研究会,首先应当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我们应当与各地的政府官员以及企业家紧密配合,充分利用学术手段,出版更多更好的侗族民间文化专著和资料集成专集。
五、“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开发
(一)举全力开发侗族圣山,搞好侗乡新农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引导侗乡人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是侗乡人民有目共睹的。但客观地讲,通道、三江、黎平均还属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环绕三省坡脚下的三省(区)三县10个乡镇都是省(区)定重点扶贫乡镇,90%以上的村属省(区)定重点扶贫村。据调查,独坡乡贫困人口占整个通道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侗族人民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对三省(区)来说,湖南省和怀化市、广西区和柳州市、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分别要重点支持通道、三江、黎平三县的各项建设;对通道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黎平三县县委县政府来说,要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切实转变观念,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状况改变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举全县之力重点开发侗族圣山,搞好侗乡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交通突围战略,加大圣山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通道、三江、黎平环绕三省坡的公路已基本形成,但路状较差,急需实施交通突围战略大力改变现状。一是大力实施通乡工程,把通道县城至独坡、播阳、牙屯堡、大高坪,三江县城至独峒、林溪、八江,黎平县城至洪洲、水口、德顺的通乡公路扩充改造升级,建成标准的水泥路面,力争2008年前完成。二是重点实施省际断头公路建设,使其畅通无阻,主要有通道至三江林溪两条(坪坦至林溪,牙屯堡至林溪),通道至黎平洪洲两条(独坡至播阳至洪洲,独坡至骆团至洪洲),通道至三江独峒一条(独坡至上岩孟冲至干冲至独峒),三江至黎平两条(独峒至洪洲,独峒至水口)。这些省(区)际公路均已拉通毛坯路,但路状极差,部分属断头公路。通道、三江、黎平三县政府要作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按通乡公路标准建设成水泥路,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三是全力实施通畅工程,把通道独坡乡政府至各村、独峒乡政府至各村、洪洲镇政府至各村公路改造好,造福老百姓。
(三)重点开发圣山旅游,把三省坡建设成侗乡旅游的目的地。
三省坡是侗族的圣山和精神家园,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价值、旅游品位极高。具体讲,有如下项目值得重点开发:一是重点打造侗族生态博物馆,充分展示无穷魅力的侗族传统文化。可先以县人民政府名义挂牌设立独坡八寨侗族生态博物馆、独峒孟江河流域侗族生态博物馆、洪洲平架侗族生态博物馆,确定重点保护的村寨及设施。二是重点开发通道独坡侗族芦笙文化、三江独峒款文化、黎平洪洲假声琵琶歌,逐级申报后将中国侗族芦笙之乡、中国侗款之乡、中国侗族琵琶歌之乡分别授予通道独坡、三江独峒、黎平洪洲。三是全力抓好一年一度的通道牙屯堡大戌梁歌会,独坡六月六歌会,三江富禄、林溪花炮节,黎平平架假声琵琶歌会,将这些集侗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存下去。四是全力保护好侗乡天湖——大塘坳水库,三省坡奇观——天然长城,三省坡圣竹——九月实心笋以及名震三省的独坡牛市、独峒牛市,侗族最大的独坡鸟市场。通过这些着力打造出三省坡圣山旅游品牌,并经过若干年努力使之不断成熟,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三省坡真正成为侗乡旅游的目的地和知名品牌。
(四)全力打造圣山,把三省坡建设成侗族文化的圣地。
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形地貌的独特性、生物品种的多样性、侗族文化的原生态性和它在侗族人民心中的神圣性,具有极高的民族文化研究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因此,整合侗族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圣山,以萨文化为核心,以三省坡为中心,把三省坡建设成侗族文化的圣地已成当务之急!
1、做好圣山三省坡的理论研究。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和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侗学研究会,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关心、支持侗族文化的文化人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调查研究,撰写专著发表文章,为三省坡圣山的理论探讨献策献力。目前围绕圣山三省坡有下列课题值得探讨:①侗族“萨文化”;②中国父系组织——侗族“补拉文化”;③侗族歌舞文化;④侗族建筑文化;⑤侗族村寨生态保护;⑥三省坡生物多样性研究;⑦侗族人生习俗;⑧以“侗款”为核心的侗族习惯法;⑨侗族芦笙、服饰、银饰等工艺研究;⑩侗族节俗文化。
2、进一步加大对三省坡周边侗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状况改善方面的投入,使其畅通无阻。把侗族圣山三省坡的旅游开发作为重点项目,三省(区)联合申报争取进入国家计划的项目笼子,使三省坡成为侗乡旅游的目的地和知名品牌。
3、加大对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的抢救行动。一是按照人类学、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利用摄像、照相、文学等手段进行忠实的、全程的纪录,确保过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真实性,把即将消失的侗族文化遗产鲜活地记载下来。二是对侗族民间文化传人进行摸底排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进行奖励。三是对抢救纪录的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类、编目、处理、建立“三省坡侗族文化遗产数据库”,制作影视人类学纪实片,建立三省坡侗族原生态文化网站,出版三省坡丛书。四是在此基础上举办“2008年侗族圣山三省坡论坛”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并公开出版论文集。
4、三省(区)尤其是湖南通道、广西三江、贵州黎平三县县委、政府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联合开发三省坡侗族圣山。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和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侗学研究会要积极当好参谋,配合当地政府搞好圣山建设,把三省坡打造成侗族文化的圣地。
    (怀化市 石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