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衣膜价格是多少:谁动了中国的CPI?—— 深层审视飙升物价,百姓消费何去何从-采编潇儿de堇色年华-搜狐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9:36:21
 2010-12-16 11:30
谁动了中国的CPI?—— 深层审视飙升物价,百姓消费何去何从

 

篇一  物价疯涨的年代 (1248字)

 

    白驹过隙,10年间,中国物价惊现骇人天差

1.餐厅饭价:2000年,100元能买50碗加肉面条;2010年,只够买10碗肉不多的面条。

  2.罐装液化气:2000年,100元能灌2罐煤气;2010年只够灌1罐煤气。

3.大米:2000年, 100元能买100斤大米;2010年,100元钱连50斤大米也买不来。

4.啤酒:2000年,啤酒1.2元/瓶,100块钱能买83瓶;2010年,啤酒2.5元/瓶,100元只能买到40瓶啤酒。

2010年的物价望月登高,百姓揪心不已

2010年11月的北京菜市场:大蒜9元/斤,姜9元/斤,韭菜3元/斤……连鸡蛋也从一斤4.2元涨到4.8元。2010年11月的10元钱只能在水果店买2个苹果,想到早点铺买碗牛肉面还得再加2元。如果想简便一点吃个包子就拉倒也得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一个包子已经由1.2元涨至1.5元……今天早晨同事在店铺要了一碗豆腐汤、一个牛肉饼和一块炸糕,共10元,而笔者记得就在上月,这三样只需要6元钱。虽然4元并不是大数目,但一个月蹭蹭上涨了超过原价50%的价格也够吓人的了。

据记者了解,很多北京传统老字号小吃店曾因“物美价廉”而颇受青睐,但现在价格上涨的幅度已经让百姓们对其敬而远之了。“从开年到现在,感觉一切都在涨。随便买点蔬菜都要上十块,拿五十元出来还买不到几种像样的菜,水果、鸡蛋、菜油,没一样不涨。”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林大姐告诉记者,她现在只能每天晚上8点多去超市“扫货”,因为超市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些当天没卖完的蔬菜打包降价销售,但即使这样,林大姐每月日常生活开支仍然是高的让她无法承受,直和子女叫嚷家里入不敷出。西城区的李大爷听说记者正在附近小区做市场调研,特别从8楼下来告诉记者说自己昨天买一扇排骨花了50多元,“贵到老家里去了”,“今天上午去买早点,烧饼夹鸡蛋从以前的1.5元涨到现在的2元。”

10月CPI突破4%,远超一年期定存利率

从年初疯狂的大蒜价格贵过猪肉、绿豆价格连翻番,到如今苹果一天一个价;从柴米油盐到日用百货,今年来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一路涨价。“农产品每天涨价,我们的菜篮子越来越重啰。”这是街头巷尾妇人们最近抱怨正紧的话题。的确,CPI结构分析显示,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是近来我国CPI持续攀升的主要原因。商务部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均有不通程度的上涨,而且市场预计近期多数品种价格仍将继续上涨。不仅是猪肉价格,菜价、粮食和食用油等食品的价格也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飞涨的物价让很少关心国家统计数据的普通中国百姓对CPI的概念由笼统到清晰,伴随CPI连续四个月上涨,10月份CPI跟坐上了云霄飞车一般,同比涨幅高达4.4%!4.4%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眼看着物价上涨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神经开始对CPI这一物价指数愈加敏感。“今天买了3个西红柿、2根黄瓜,个头都不大,花掉了十四块钱。”家住海淀区远洋山水小区的市民胡先生苦笑道,“看!现在10元钱就能买到这点东西了,昨天看新闻,CPI都突破4个点了,照这样下去,咱老百姓可怎么个活法。他楼下的市民张女士也发出了“钱不值钱”的感慨:“10月份CPI破‘4’,远超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都达到我把钱存在银行里一年以后是赔钱的状态了。”张女士只得去银行把刚到期的存款买成1年期年化收益率在5%的理财产品,她调侃说:“我总算勉强跑赢了现在的CPI。” 

 

 篇二:CPI高涨之后 ——“大涨价”催生新生代消费族(1429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CPI同比增长4.4%,创下了本轮涨幅的新高。“柴米油盐酱醋茶”带动的CPI破“4”,一片 “涨”声已渗透老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高涨的CPI让普通百姓对加息、负利率等等从不甚了解到十分关注。在生活成本高度膨胀唯有工资原地踏步的年月,“能省就省”成为消费王道。于是,在80后、90后们被房子、车子、孩子所累,不幸成为车奴、房奴、卡奴、孩奴的今天,一路飙升的食品价格,使得他们“发明”了很多省钱的招数来跑赢CPI。由此催生的团购族、网购族、囤囤族、特搜族、理财族等新生代消费族的各种省钱攻略开始风靡网络,只要搜索一下“节约”二字,你一定会被海量“节约大法”淹没。媒体对涨价催生的新生代消费族的关注度也拉开帷幕并有经久不衰的趋势。

团购族:提到团购,大家首先想到的大约是装修、建材、旅游、汽车等“大宗商品”。笔者只能说这样想就OUT了。家住芍药居的熊女士对记者说:“每周我们几个邻居都会到批发市场采购一次,这样可以省下一些开支。”。他们集体团购的东西包括牙膏牙刷、香皂、卫生纸、洗发水、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眼前的团团族告诉我们,CPI上涨带动着团购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无限扩大,团购族的口号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近期,聚众团购的情况越来越多,大家组团砍价,由于组团采购的购买量大、金额高,经营商户也愿意以低价卖给他们。

囤囤族:关注物价,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目前,物价上涨没有消退迹象,囤积生活必需品就成为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省钱不二选择。涨价就这样逼出了一批囤囤族。“我前几天囤了5桶花生油,买时每桶价格95元,现在每桶上涨到108元,我一下子节省了65元。”市民孙女士得意地对记者说,不光自己,她身边很多朋友同事都和她一样成为囤囤族,只要听说啥东西要涨价了,立马就跑到超市拉回家一批。就像近期食用油涨价的消息传的满天飞,囤囤族囤油现象骤增。据记者了解,北京部分超市于上个周末悄悄上调了“金龙鱼”大豆油和调和油的售价,某些客流密集的超市食用油销量骤增30%,货架上个别品种的食用油甚至出现缺货。大白菜也是北京市民重点囤积的对象。记者昨日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为了满足北京市民囤白菜需求,该超市专门从天津运来白菜,并给予了一定力度的折扣优惠,4.8元/斤的白菜很快被抢购一空。 

特搜族:实质上是一批与物价上涨明争暗斗的群体。“我们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群,大家逛街时,发现了价钱便宜的化妆品、衣服,就相互沟通,然后组织一起去扫货。”网友水木年华说。特搜族人将他们猎犬般灵敏的嗅觉和夜鹰般锐利的视觉发挥到极致,一旦有物价上涨的迹象,特搜族人立马浮出水面,搜遍京城查出质优价廉的同类商品集体扫货。他们还调侃说通过扫货对京城的城市规划又有了新的认识。

理财族:指面对常年不变的工资以及天天疯涨的物价,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开始学习投资理财的消费群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CPI已连续9个月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负利率持续背景下“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连续的负利率让不少人加入了理财大军。在武汉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盛说,参加工作四五年时间,之前的自己从来不考虑理财的问题。如今,听说通胀情况下,股市可能会大涨,小何去证券营业厅开立了股票账户,此外,还在银行开立了黄金T+D交易账户。“物价不停地涨,黄金还是比较好的抗通胀品种。”小盛认为。的确,现在已经是所谓的负利率时代了,如何在负利率时代通过理财手段让自己的财富数额高于生活支出,让自己保持安全感,就是理财族一直关注和寻找的消费理念。

 

篇三 “吃涨价”时代,百姓频亮节约心得 (1935字)

 

网友晒最低消费清单,职场精英分享节约心得

 

虽然新生消费一族频现网络让一些百姓为自己的“精明“乐不可支。但不得不承认,涨价背后渗透了中国百姓的心酸。外地务工人员吃不起日益涨价的食堂,从前的“月光族”、“购物狂”纷纷开始精打细算,身不由己地迅速转型为“便当族”、“团购族”、“记账族”…… 记者最近在网上某论坛看见一个网友晒自己每月最低消费账单的帖子。发帖者“血馒头”诉苦称,自己买了一个柚子花了19.8元!“水果也吃不起了……”他随后倡导,大家都晒晒账单,分享节约心得。两天时间内,此帖受到上万名网友的关注,还有200多位网友跟帖晒出了自己每个月的节约型开销。其中一位自称是农民工的网友公布了自己的尴尬账本,一个月不超过800元的开销已经达到了他的极限。之后网友“血馒头”在网上发表一篇《都来说说自己一个月最低用多少钱》,得到众多网友的响应,有更多人开出了自己的“极限账单”。

小学老师:身为小学老师的李先生说自己月入1500元。未婚,开支还不算大。每天早上和中午那两顿都是在学校免费吃。额外在食物上的月支出为100元。由于物价上涨,近期已经没有购买衣物的计划。只用支付房租水电等费用攻击475元。日常其他开销为250元,另外,他每天都是走路上班,交通费不到50元,共计875元。李先生的节约心得是:因为家境不好,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的习惯。既可以坐车又可以走路的时候,就选择走路,这样一个月下来至少可以节约100元。另外,男生不用太赶潮流,衣服有两件像样的就行,不用买太多。

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刘小姐也同样未婚,月入比李先生稍微高一些。每月2500元工资。这位公司不包吃的刘小姐每月在食物上的支出是500元。而女子爱美的心理无论物价如何高涨都无法抑制,于是在服装添置费用上,刘小姐需要支出100~400元。平日的通讯、交通、零花费用还需要月支100元。唯一值得宽慰的是刘小姐与父母同住,在房租费日益高涨的今天她依旧不需要为住房开支发愁。只是刘小姐告诉记者,最近服装价格明显涨了,如果狠心买下一件中意的,月消费肯定要高出计划五六百元,所以她现在商场都不敢进了。平均下来月总开销在1000元以下。刘小姐的节约心得是:少出门,少逛街,少消费。女生最大的开销就是在衣服上,如果每月都买衣服,花销肯定会多500元以上。建议量力而行,如果非买不可,最好网购和团购,会节约很大一笔钱。

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曹小姐也是单身一族。月入2000元,吃300元,穿100元,住500元,通讯、交通、零花300元,总开销1200元。曹小姐称自己一般早餐在外面吃,花费控制在3元以内,一个月不超过100元。中午是免费工作餐,晚上自己买菜回家弄,大概有10天时间都吃面。上班也坚持坐普通车,车费控制在100元。她的节约心得是:除了生活、工作必须的费用以外,能不花钱尽量不花,并且要掌握一些生活诀窍,比如晚上7点后去超市,可以买到很多打折菜,月底了商场常会搞些打折的活动,可以适当“囤积”些生活必需品,衣服旧点没啥,有小问题缝缝补补就好,没必要非得买新的。

单亲家长:以上都是单身人士。开支尚算普通。而有小孩的吴先生在论坛上直吐苦水。张先生从事建筑行业,月入3000元以上,一年前离异带小孩住在自己早年买的房子里单过。由于已经年过30,虽没有房租之忧的吴先生尚有些交际关系需要开支。他每月在吃和交际上总共需要花销1500元。通讯、车费、零用需要400元左右。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孩由父母帮着带,吴先生每月固定给父母补贴小孩生活费800元。这样计算下来,吴先生的每月支出足有2800元。吴先生对物价飞涨深有体会,他说现在一桶食用油就涨了10元以上,肉食和水果都涨了,仅吃这一项,每月要多开支200元以上。吴先生的节约心得是:从成本上来说,自己在家做饭会节约很多,万不得已不要下馆子,我曾经算过,去外面吃一次饭的费用,大概是自己在家做饭的3倍以上。另外,长期抽烟喝酒对身体没好处,价格又高,戒烟戒酒,既节约又养身,一举两得。

网友说法:聪明理财,我们要让死钱变活钱

  “囧猫”——物价上涨,工资没有涨,就得把有限的积蓄合理安排,死钱变成活钱,做一些合理投资和理财。“阿阳”——大蒜去年2.5元/斤,今年要5元/斤。去年青菜1元/斤,今年涨到2元/斤以上,逼得我们节约啊。“飞天鬼舞”——早饭不吃,喝水就行了,中午饭,到外面打盒饭吃。买几元钱很大的一瓶洗头、洗澡的香波,买来用一年。卫生纸都找别人要。坐车就算了,全用脚走,这样能节约不少钱。

 专家点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节约亦不是临时抱佛脚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张教授认为,真正的节约习惯是在平时生活中养成的,如果在物价上涨明显的时候,突然想变得很“节约”,那是很不现实的事。虽然全国各地物价都在上涨,但是节约主要还是看个人习惯,必要的生活开支还是不要“抠”。张教授建议,在收入不太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平时应该养成记账的习惯,这有助于控制生活中不必要的支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够用”的日常用品,同时杜绝奢侈消费。

 

篇三:谁动了我的CPI:深层审视飙升的中国物价(3203字)

 

专家解惑CPI重压 —— 水涨船高,食品价格大增导致CPI持续走高

随着今年不断攀升的物价,广大老百姓开始对CPI(居民消费价格)这个本是经济学家关心的数据变得愈加敏感。“未来中国CPI有可能维持在4%以上的高位。”目前经济学家对CPI未来走向的普遍预估让百姓们内心担忧不已。那么,究竟谁动了中国的CPI?经济学家厉以宁10月16日表示,如果国际油价、铁矿石价格和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我国货币发行过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热钱炒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CPI上涨。于是在经济下行的同时,货币购买力严重下降,CPI在4%以上成为常态。

从经济学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CPI受两方面的重压。一是输入性通胀,全球货币未能协调,宽货币与高通胀成为常态,目前包括欧美等地,刨除房价因素外其他消费品价格并不低。从按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进口大豆的均价自今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三个月上涨,今年9月中国进口大豆均价比7月份上涨了5.3%,与此同时,食糖现货价格指数历史性地突破6000元/吨大关,食糖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达70%。基本生活用品以及石油等资源品价格处于大幅上涨阶段。二是内源性通胀。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还上以往社会保障体制不足、收入分配失衡的欠帐。新华社报道,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总量将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社会保障与提高最低工资需要有人买单,当社会财富不足以支撑时,惟一的办法就是通胀。

很多人对本世纪以来国内几次物价高涨都还记忆犹新:2004年,由于粮食减产CPI达3.9%;2007年,由于猪肉短缺引起物价上涨,全年CPI达4.8%;2008年全年CPI涨幅达5.9%。而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10月份, 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创下25个月来新高。11月上旬,全国50个城市29种调查食品中,超7成食品涨价,蔬菜价格依然延续了10月下旬的普涨态势。此前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本月上旬主要蔬菜价格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62.4%。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从结构来看,新涨价因素仍然是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占68%。而在新涨价因素中,最主要的依然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4.9%,为CPI贡献了16.6%;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贡献了74%。

11月是收获的季节,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从供求关系来讲,价格应该有所回落。但现实是价格不仅不落,反而大涨。于是针对本轮农产品涨价, “供需失衡说”、“中间加价说”、“热钱炒作论”等众多评论纷纷粉墨登场。实质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所必须的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迅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生产资源减少,其刚性上涨自然成为常态,因而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通过涨价回归价值,其价格进入上涨通道是必然趋势。

食品价格上涨推手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众所周知,现在粮食单产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产量主要靠化肥撑着。而自2010年起,石油、煤炭等资源类飞速上涨的产品价格带动国内农用柴油、农用地膜、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也呈上涨态势。并且由于长期存在的“能源短缺”状况,农资成本短期难以下降。成本上涨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相对于化肥价格的上涨,现在粮食涨价幅度并不大。”山东聊城的农民刘生根说,近些年,多数农资价格已经翻倍,但种粮效益却屡屡徘徊于亏本边缘。并且给记者详细地算了一亩小麦从种植到收获的生产投入账,亩产投入竟然高达450元:农机收种花费近100元;一季小麦浇三遍水约60元;化肥约220元;农药约60元;种子约10元。按小麦亩产400公斤和目前粮价计算,农资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56%左右。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同样存在农资成本高涨的现象。湖北省荆州市的老菜农胡封耕说,肥料、农药年年涨价,现在种菜成本比以前高了不少,一包100公斤重的复合肥价格要360多元,开春施肥季节价格更贵。胡封耕今年种了19亩茄子、8亩西瓜,大部分的投资都花在农资上。

  中国这10年,大多数工业品价格都已经翻了几倍,但小麦、玉米价格涨幅只有40%左右,并不算多。尽管如此,工农产品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剪刀差”。近年的自然灾害、加工环节、货币政策和人为炒作等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上涨,实质上,这些 “结构性、阶段性、季节性因素”并不能解释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等专家表示,从长期看,农资价格上涨等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

 食品价格上涨推手二:务农人力成本大增

除去农业生产资料上涨,近年来,农村蔬菜生产、流通环节人工成本也上升了,其中流通环节工资涨幅约为20%。 “用工荒”现象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在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域频繁出现,福建农民苏龙鸣种了200多亩甘蔗,近期砍甘蔗的劳力短缺把他愁坏了:“山地甘蔗收割目前尚还无法实现机械化,全靠人力,但每天开70元还找不到人干活。”由此,人工成本的迅速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急速上涨。

  湖南益阳52岁的农民张爱华说,一亩小麦从播种、管理、收获、入仓到销售,大约要动用劳动力20个。从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少,可以自己耕种,“自己给自己打工”,基本不存在劳动力成本。但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大幅提高,拉动务农用工成本迅速上升。

  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分析,此番糖价的大幅上扬与干旱造成的甘蔗减产、游资炒作都有关系。“但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和成本上升,是近年来糖价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需要3元钱。

 食品价格上涨推手三:土地资源紧缺,务农地价成本高

大家一定还记得过去的岁月,每当郊游,一块块菜地、一排排蔬菜大棚都是乡村路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城市开发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大多数城市的郊区都被密密麻麻的住宅区和仓库、厂房所挤占,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看不到菜地的影子。虽然菜地少,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近年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理念却在悄然变化,食物结构也逐渐调整,蔬菜在食品消费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蔬菜需求量增至6.02亿吨,比2001年增加约24%。但我国大城市蔬菜自给率则不足30%,上海这个国际型的大都市蔬菜自给率在50%左右,北京蔬菜自给率仅为10%。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卫龙宝认为,现在国内有许多类似于杭州这样快速扩展中的成长型城市。这类城市由于发展扩张速度较快,往往忽略了周边农产品供给的配套建设,缺乏全局性的考虑,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最终导致蔬菜自给率偏低。

为何农产品供给的配套建设少?为何农业用地在短短几年就锐减?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做了个小调查。结果显示,在同一单位的土地面积上,务农和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北京四环附近的土地为例,一亩地用于建商品房和用于种小麦的最终收益要差30多万倍。”虽然大家都知道城市最根本的功能不仅是创造经济数字,而是满足人们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保证老百姓能享受到宜居的生活。但显然,同样一块地拿来种菜比用以经营房地产的经济效益上要低得多。在这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农业用地逐渐减少的对比之下,农地价格上涨现象日益凸显。

除此之外,城市地价也在快速上涨,同时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的上涨。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大规模租地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进一步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最终推升农产品价格。“现在农田租赁价格这么高,过去不敢想。”河南驻马店农民李佩河在今年初冬以每亩每年1100元的租价出租了10亩责任田,租期5年,对方租种用来种植药材。他说,近年来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当地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高效作物的人越来越多,抬高了地租。

今年的菜价上涨,实际上也是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提醒我们,城市发展不能厚此薄彼,光看商户们的钱袋子,忽略了老百姓的菜篮子。

当然,随着我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近期,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日韩等国相继出现菜荒,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我国。菜价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炒作现象。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生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人为推高价格。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大蒜、生姜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8%和89.5%。

 

       篇四:物价疯涨,各大信贷机构均调利率,各地政府大行价格补贴(3503字)

 

CPI猛涨,信贷机构利率大调整

面对CPI迅猛上涨,政府的措施货币政策释放微调信号。我国连续五次上调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10月份我国对6家银行进行的差别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月中国人民银行出于对当前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的担忧,打出了货币政策组合拳:一次加息、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而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份经济数据的前夜,央行又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有3504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一次性冻结。据相关专家分析,央行此举表明央行判断社会整体货币流通量已经偏多,有必要控制市场流动性总量的增长。

政府迎风前行,补贴紧跟物价

2004年、2007年和2008年物价明显上涨时,中央、省、市均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给予低保家庭一次性物价补贴,确保其生活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影响是巨大的。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大中城市的食品零售价格近来的膨胀程度让低收入老百姓都无法接收。那么,如何帮助低收入群体过高通胀背景下的生活成为了各地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上个月大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中,有24种产品价格环比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北京、广州、武汉、昆明……高居不下的CPI数据激活了 “临时生活补助与CPI挂钩联动长效机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说,为控制物价涨幅,各地民政部门相继宣布发放临时物价补贴,以缓解近期粮食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体带来的生活压力。周望军11月10日建议,除了宏观上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各地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通货膨胀,其中包括向在校家庭贫困生等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一定的补贴。据统计,目前,共有山东、江苏、浙江等7个省建立了相关联动机制,已建立联动机制的大部分省市均相继启动了补贴。

北京:根据物价上涨情况确定低保户补贴

目前,北京市发改委、市统计局正对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和低收入居民消费情况进行监控,一旦物价上涨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影响达到一定标准,将会通过临时救助、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等形式,缓解低收入者的生活困难。而影响标准是参考北京市2005年出台的《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预案》来判定的。按照预案规定,如果物价涨幅达到应急预案标准,可根据粮油和副食品价格上涨情况,为低保家庭以及其他救助家庭按月发放一定数额的临时生活补贴,待物价回落到上年同期水平3个月后停止发放。此外,还可根据水、电、燃煤(气)等居住消费价格上涨情况,采取临时救助方式。必要时,可调整低保标准,提高救助水平。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有三类:一、当粮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涨幅超过上年同期40%,且持续2个月以上时,可启动;二、副食品价格出现大幅增长,造成满足城乡居民最基本的食品支出标准连续3个月超过上年同期15%时,可启动;三、当水、电、燃煤(气)等居住费用的价格指数出现大幅增长,造成城乡低保家庭消费性支出超过当年城乡低保标准10%时,可启动。2007年10月,由于物价持续上涨,连续3个月生活消费品价格均超过上年同期15%,北京首次启动该应急预案,向低保群体发放临时补贴。向23万低保户每月发放20元。这也是截至目前,应急预案唯一一次启动。按照《价格法》的要求,我国大部分省市近年来建立了重要商品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用于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北京市民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的临时价格补贴就来自于这笔调节基金。

广州:根据居民消费指数对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补贴

今年5月至7月,因为广州低收入居民消费指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广州市民政局第一次向低收入困难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11月和12月,广州再次对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发放两个月的临时物价补贴。该民政局表示,受需求和成本及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和异常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广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普遍大幅上涨,直接影响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本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广州市各级财政共需投入资金1296万元,惠及13.8万名居民。并且,如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达到4%并持续6个月,将考虑直接提高低保标准。

武汉:对城市低保对象发放1818万元物价补贴

根据武汉市物价部门提供的数据,构成食品类的16类品种中,有13类价格上涨较快,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食品油同比上涨20%-30%,蔬菜同比上涨30%,鸡蛋同比上涨12.32%,猪肉同比上涨12.03%。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波及到相关商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如方便面、筒子面、酒等,民用坛子气受上游价格上涨也不断上调。面对物价的波动,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决定启动物价补贴预案,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三个月内武汉将斥资1818万元,对城市9万低保户,共计将会有20.2万人享受临时物价补贴。补贴标准按月每人给予30元。

昆明:为保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积极采取措施

昆明作为全国蔬菜主产区,其蔬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全市平均每日上市蔬菜近7000吨。但近期市场需求推动蔬菜价格走高,省外叶菜类蔬菜需求量加大、外销量也随之增加,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蔬菜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昆明的蔬菜价格上涨势头明显。为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昆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稳定蔬菜价格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坚决查处协调价格、价格联盟等形式的串通定价和联合提价行为,严厉打击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和牟取暴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政府在增加鲜菜供应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政策,设立蔬菜直销流通网点,并且为确保困难群体不因物价上涨幅度过大而影响基本生活,相关部门决议进款启动“昆明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和“昆明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人员临时价格补贴联运机制”。且由市财政给予一定支持,组织一些蔬菜批发企业在困难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社区,农贸市场不配套、群众买菜不方便的区域,以及居住人口比较集中的较大社区设置"蔬菜直销进社区销售网点",本着“微利保本”的原则进行直销,方便群众购买优质价廉的蔬菜。

“加息”、“补贴”各有利弊,积极治标更应迅速治本

    当前,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比如石油、铁矿石等都在快速、大幅拉升,能源资源价格改革频频出台不断推高百姓通胀预期,专业人士认为信贷机构的适度加息,不仅有助于管理通胀预期,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凝聚,在今年CPI连续数月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情况下,上调准备金率,可达到减少银行可贷资金的作用,进一步回收市场流动性,也可从源头上控制炒作资金规模,对保持物价稳定有一定作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此次加息,是央行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管理好通胀预期慎重权衡后作出的正确决定。”相关专家也认为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控制了高通胀后,长期的低利率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的确,在我国目前这种状况下,加息至少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减轻了中国老百姓一直以来的负利率之痛。自2010年2月以来,我国一直处于负利率状态。如今央行将利率上调0.25%,既可以在数量上减轻负利率状态,同时也可以对CPI指数持续走高产生控制作用,虽然多次上调利率也未使负利率归正,但有助于提高民众存款的积极性;其次,缓解了愈加沉重的通胀压力。物价上涨在加重民生痛感的同时也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给社会民众带来了不小的焦虑情绪。此次加息,无疑是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的燃眉之急。虽无立竿见影之效果,但也起到了引导资金流向,减少大量现金涌入市场哄抢房产、黄金以求保值现象的作用;再次,加息向民众传递了“国家开始出手调控经济,稳定货币市场,消除通货膨胀”的积极信号。这种对物价上涨的积极举措的确是民众之福,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有效策略。

  而对于在国内消费品价格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持续走高,特别是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以及食用油、餐饮饮食价格都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各地政府适度实施的价格补贴政策,公众普遍认为这类举措有助于稳定物价,抑制其继续上涨,认为中国物价可以上涨,但中国人民的“肚子”是不能长期受屈的,面对物价的急涨,通过补贴的形式给予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一种应急政策显然大有必要。但“发补贴”或许可解燃眉之急,却不能当作长久之策,仅凭此项政策,无论是因为超发的货币,还是成本的压力,物价上涨的趋势还会延续。因为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可能性虽基本消失,但物价上涨压力依旧在不断加大,导致当前物价上涨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其实在于通胀,流动性过剩则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时间段里,给予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其实同样也是对流动性的一个增量,其最终的效果其实是促进了物价的上涨。因此,应对高物价,向部分人群发放补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真要控制住物价上涨这只老虎,实质上更需要的是国家财政、货币政策体现其更大的作为和担当。

 

     篇五 专家解析:理性看待物价上涨,冷静摸索解决方案(2427字)

 

理性看待CPI连创新高,大众无需恐慌

据经济学家分析,尽管我国CPI七八九三个月来连创新高,但是CPI统计是分八大类的,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现在我们的物价是五涨三降,并非全面上涨。上涨项目为:食品、烟酒、医疗卫生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以及居住,下降类别为:交通通信类,家用设备、衣着。而五个上涨项目当中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占据物价上涨总水平的90%。俗语云“粮价稳则百价稳”。我国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产大于需且完全可以实现自给的粮食状态,为抑制物价飙升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只要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和基本消费品供应能够保障,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基础。”周望军表示,对于具体品种的价格上涨,政府通过储备调剂、进出口、发补贴等一系列措施都可加以应对,保障供应。

    另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实质上是一种价格的理性回归,是正常表现。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说:“我国种粮成本早就居高不下,但粮食价格却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因而农产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总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务农收入,保护农业生产积极性;但也会影响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更有专家坦言,“食品价格上涨成为物价‘第一推手’,也有统计因素。在当前CPI统计结构中,食品价格比重约占三分之一,如此大的比重带有短缺经济时期的特点,与食品占居民支出比重已显著下降的发展现实不相适应,政府在完善食品涨价与贫困户补贴挂钩政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以及改进价格调控政策,理清炒作上涨和趋势性上涨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调控的同时,还应采取制度性措施,改进物价统计结构使之与我国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专家分析,当前价格上涨有些趋势将是长期的,比如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有些则是短期影响,比如气候因素。所以希望通过上述政策解读使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有清晰的认识,期望民众正确看待物价上涨:“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眨眼间涨起来的物价,不可能瞬间回落。但是在目前持续上涨的物价之下,我国重要物资储备充分,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物价经验,防止通货膨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和手段保障。政府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尤其是农产品生产,一方面也在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确保建立物价上涨与困难补贴联动制度,力求涨”声之中为了确保低收入群体不受“伤”。

应对物价上涨,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有多种

笔者认为,既然我们已经正确看待物价的上涨,那么由此而引发的担忧和恐慌,相关部门就应当采取积极举措了。视而不见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也并不能直接去插手市场,指点物价。因此一定要采取适合我国国庆的办法来应对此次物价上涨的状况。

一是价格管制,这是最原始简单的方法;价格管制以前不少政府都采用过,但很少有取得良好效果的。因为价格管制在导致市场定价失灵的同时,也否定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抑制了生产积极性,这注定了价格管制只能是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措施,不可能成为常态下的正常措施。 如果目前实行价格管制,必然会产生三大后果,一是打压了农产品价格,将挫伤农民种田的信心,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二是多余的社会资金需要找出口,极有可能导致房价调控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导致其它商品的非理性炒作;三是会刺激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微观参与,将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会增加权力的寻租与腐败的机会。

对农产品来说,抑制价格上涨。需要双管齐下,更多的功夫要用在对农业的支持,包括农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方面。在“调结构”的背景下应对通货膨胀,物价管制并不是最佳选择。我认为,目前可以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一是继续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配合加息,加息是治不了蔬菜、猪肉涨价的,但加息对于挡住热钱是有好处的。热钱不会像很多人假设的那样在银行里呆着,更多的资金会流向楼市和股市。而加息对股指、房价是成反比的,加息可能遏制资产市场的潜在泡沫,这对于控制整个价格走势是有好处的

二是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金融政策来调控,因为略懂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物价上涨其实有着经济规律和价值定律在起着作用,无论成本压力所致,抑或是投机炒作使然,物价的上涨也更多是一种经济现象。在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企望经济稳步增长,货币政策做为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应当有所作为的。由于我国不少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未来价格压力依然不小,价格形势比年初预想的要更为严峻。应对通货膨胀,必须根据通胀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超发货币引起的,虽然对是否超发了43万亿货币存在争议,但对超发货币的事实本身却是没有争议的。面对物价上涨,人民群众意见很大,根本原因就是百姓本身还没有富裕,却遭遇通胀,导致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忍受高通胀低增长是必要的成本。但在全民同心、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要获得民意支持,最重要的是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提高政府与央企的效率。任何时候,只要民众意识到改革的成本主要由普通收入阶层承担,那么,任何改革都不会成功。周望军认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帮助我们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眼下可以考虑保持货币流动性的适度和均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提醒,由于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投放的巨额贷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货币政策调整的余地有限,迫使今年实际执行的也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也只能在这种宽松的大前提下进行微调。他强调,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缓解通胀压力,今明两年应进一步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改善财政支出的结构。

最后,经本刊编辑部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国也可尝试适当通过升值本国货币来减缓输入型通胀,虽然这种做法很容易对出口造成影响;或者通过减税以提高经济效率来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若是将人民币适当升值与减税相结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减轻百姓税负,也不失为一良策;当然,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提高是一定是提一提的。

 

     篇六  小编带您一起成为CPI浮动年代的消费达人(2128字)

 

小编为您消费支招一:错季购买、团购、网购

眼下,涨价已成定局,消费者该如何规划自家的服装购置计划呢?专家建议,从经济角度考虑,错季节购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多商家从减少积压成本的角度出发,都会不定时推出一些反季节服饰进行促销,打折力度比较高,细心的消费者会淘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其次现在的服装批发市场,服饰门类都很齐全,从内衣到棉袄、从童装到男女服饰一应俱全,消费者不妨把全家一个时期内的购置需求先统计出来,然后集中去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统一购买。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节省20%以上的开销。在广州地一大道服装批发市场从事多年服装生意的谢贵女士提示消费者,不要以为批发市场只批发不零售,其实,几件衣服也能拿到批发价。最后,你还可以尝试网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第三方支付的日趋成熟完善,网络消费便利、优惠。一件相同品牌款式的服装,在正规的网上商店购买,常常能享受到4折左右的优惠,因此您可以在商店看好款式,然后到网上购买,免费送货上门,何乐而不为呢?

 

小编为您消费支招二:不同产品不同购买法

奶粉可以考虑国产品牌袋装奶粉。

奶粉最近涨价厉害,但您若是有心人,就能发现国产奶粉再怎么涨也会比洋奶粉价格有优势,并且其营养成分、配方方面也不输给洋奶粉。“其实,选择奶粉最主要的是看宝宝适合哪一种,不是进口的就是最好的。”记者同事家里8个月的孙子戒奶已经一个多月了,他们全家精打细算下来,觉得在营养成分一样的前提下,完全没有必要用进口奶粉,于是近段时间给宝宝改换了国产某品牌奶粉,“同等原料中,没必要非买高价的那种啊。”经验丰富的婆婆提醒年轻的妈妈,但是必须注意奶粉可以同品牌更换口味,但不宜经常更换品牌,否则可能引起宝宝消化系统紊乱。另外,目前婴幼儿奶粉的包装分别有罐装、盒装和袋装三种形式,其中罐装奶粉因为其罐包装材料比纸、铝包装成本高所以价格最贵。记者在丰台某大型超市也注意到,国产的圣元0—12个月食用的优聪奶粉900毫升罐装要288元,400毫升盒装87元,400毫升袋装79元,这样一算下来还是袋装的划算。因此,若想有效节约,不妨让您的宝宝改吃同一牌子同阶段的袋装奶粉。

蔬菜傍晚买菜“打五折”

  “尽量等菜场快下班再去买菜,菜价只是白天的一半”, “锁定一个固定摊位买菜,和摊主熟了好讲价”,“在自家花盆里种点葱,辅料就自己解决了”。记者调查发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买菜省钱“秘笈”。在家掌厨已有几十年的李大妈对记者说:“选对了时间段去买菜,1元钱就能当1.5元用。”也就是说,购买同样的菜品,选择不同的时间段,价格差距在50%左右。“傍晚买菜没有上午嘈杂和拥挤,如果你敢砍价的话,菜老板有时还会非常乐意,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把剩余的蔬菜卖掉,好轻装回家,你选择蔬菜时还可以多些从容淡定。虽说不是很新鲜,但只要用心挑,还是有好东西的。”李大妈补充说,“避开买菜的早高峰,中午利用休息时间采购,价格要比早晨便宜30%左右。”固定在某个摊位买菜也是聪明的省钱方法。“我每次买菜都是在固定的摊位,这样不但保证了菜品质量,价格也会比同一个市场的市场价格便宜一些。”黄姨笑眯眯对记者总结经验,买菜品选择一家固定摊位很划算,因为经常在那里买,和摊主混熟了,买菜时能享受“贵宾待遇”不说,还可以额外要根葱,要个蒜,至少每次买菜都能节约2元钱,一个月下来,就节约了60多元,菜品涨价的部分,从这里就抵消掉了。

化妆品多人分享套装产品,新潮又经济

  最近小编在网上看到一个化妆品集体购买的省钱策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分享了:冬季的促销一般从十一月份开始,通常各个商场都是以7-10天为一个周期,形式有化妆品节、护肤品周等。如果是在商场搞活动时购物的,选择礼品比选择购物券要划算,因为礼品直接拿走了,而购物券却要循环消费。此外,如果新品推出时,商家通常也会有一些活动,比如买多少返还多少钱,或者赠送小样品、推出优惠礼品套装等。而在这些优惠方案里,商家让利最大的是优惠礼品套装。如原来1300元的护肤品套装,折后900元,如果能找上几个好朋友一起购买套装,然后你要化妆水,我要面霜,几个人去分,这就最划算了。并且,在护肤品和化妆品的行业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主推一件商品的时候,会带动一些其他商品的销售,比如主推面霜,会送其他小样品,或者有优惠套装。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个品牌都有一个主打的商品,但这个主打商品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所以消费者不要冲着牌子大促销而冲动购买。最后,不要重复购买同一功效的化妆品,以免造成浪费,也不要长期使用同一个品牌,还要注意化妆品的使用期限,因为多几个月的使用期,也是一种变相的“增值”。

 

家电充分利用“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冬季是电器推陈出新的季节,就是有一部分的电器更新很快,新款推出,旧款就会降价。除开部分家电的优惠折扣以外,一般购买不同价格的商品,商家还会给顾客赠送立体耳机、连接线DMI高清线等不同价格的实用小礼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顾客一定要在自己接受的价格和需求范围内消费,不要因为价格低就买了功能、机型都不合适的家电。另外,顾客还可以利用国家“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补贴的五类商品有电视机、电脑、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电视机和电脑最高补贴400元,空调和洗衣机最高250元,而冰箱最高300元。这样也能省下部分家庭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