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钥匙包:萧功秦:唱红需警惕文革极左思维的复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28:51
转播到腾讯微博

 
萧功秦:不能忽视的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红色文化”跟“极左”一套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宣扬红色文化时,不自觉地激活了潜意识中的“极左”思维。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说,对红色文化首先要有明确界定,要从新时期视角与时代需要予以甄别与继承。
红歌变奏曲
从1921年到2011年,中共九十年的成长历程中,红色歌曲曾经让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
当岁月的长河流转到今天,红歌再次以令人意外的趋势在中国大地上被广为传唱。不同的是,这个流行季下的红歌,无论其本身还是所处的环境以及舆论的看法,与过去相比都悄然发生了变化。红歌能否拯救中国人近乎迷失的信仰,它又将如何服务于新时期的中国社会?答案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专家视角:“对红色文化,要以新时期视角甄别和继承”
【访谈嘉宾】
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木生:中国税务学会副秘书长
“概括地说,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都会对中国人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内容和方向”
红色文化中有很多优良传统
《国际先驱导报》:你怎样理解当前以红歌、主旋律影视剧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萧功秦:对红色文化做界定很重要,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红色文化中有很多我们优良的革命传统,比如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是值得后人去纪念和继承的。但有些“红”却是“极左”思潮的产物,它们同样分享了“红”这个概念。对此我们必须十分慎重。不能笼统地谈红色文化。
当前,中国社会对“红色文化”的解读已经发生变化,比如说《亮剑》,主题是显示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辉,体现共产党人的人文情怀,背后更多的是弘扬民族精神,而并非以往的弘扬一种平均主义的乌托邦。我们现在的“红色文化”,更不是文革时期的“红色”了,而是包含了很多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
张木生:现在的“红色文化”是相对于当前社会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缺失信仰的背景来说的,它有着很现实的探索的一面,比如“唱红”之后出台的是民生政策。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重塑红色文化,实质是一种动员、一种舆论、一种唤醒、一种挽救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的手段和方式。
Q:红色文化能否再次给执政党带来强大生命力?
萧功秦:这个问题值得讨论,要特别慎重。如果说,从执政党“文化寻根”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这个民族也需要从历史上与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资源当中,汲取精神营养,以丰富自己未来的精神资源,其中当然也就包括“红色革命”积淀下来的优秀的革命遗产。
如今,当我们提倡红色文化时,我们的主观意图肯定是从它的积极面出发,但客观上,不能忽视的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尤其是十年文革时期,“红色文化”跟“极左”一套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宣扬红色文化时,不自觉地激活了潜意识中的“极左”思维。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说,对红色文化首先要有明确界定,要从新时期视角与时代需要予以甄别与继承。
张木生:弘扬“红色文化”,目的是让执政党以及群众思考“我们是谁”,“我们是怎么来的”,“要到那里去”。因此,弘扬“红色文化”是很正常的,是一种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手段。美国人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好莱坞拍摄的那些大片《巴顿将军》《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都是一种鼓舞。
红色文化是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Q:你觉得红色文化能填补信仰与价值之缺吗?
萧功秦:不能够,它只能是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单独依靠它支撑起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价值体系。我们现在是生活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应该吸收世界文明的各种优秀价值。如果我们提出让“红色文化”来主导我们的价值体系,这本身就意味着排他性。如果由政府来主导推动,这种做法也不太合适。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让它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接受来自社会不同方面的充分批评与质疑。
Q:那我们应该如何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
萧功秦:这是一个时代性的难题。现在的情况是,旧的已经被打破,但新的却还在摸索当中,某种程度上,中国处于价值体系的空白期。中国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让社会上各种健康的文化自主生长,相互竞争,并给予充分的时间。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找到一条道路:既符合我们的民族精神,又继承了红色文化;既能整合中国人的人心,还能跟人类的普遍价值接轨。
Q:在重构价值体系之前,需要坚持哪些前提才能不致于迷失方向?
萧功秦:要坚持三种精神:和谐精神、公民责任精神以及自由创新精神,这三者都是世界文明发展中形成的公认的普遍价值。具体到中国身上,我们的“红色文化”中革命者的责任,可以转化为公民责任;我们的儒家文化中可以找到大同与和谐精神;而自由竞争与创新的精神则可以从西方文化中找到源头。概况地说,红色文化、儒家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三者,都会对中国人未来的价值体系提供内容和方向。
张木生:如果一个人说,他的药可以包治百病,那肯定是忽悠人的。当前的中国,要超越左右之争。超越之后道路怎么走?很简单,就看能解决当前中国什么问题。中国需要告别“不争论”的时代,改造我们的文化历史观,不能再新瓶装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