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下的小姑娘16步:国际反恐进入2.0时代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42:18

国际反恐进入2.0时代

2011-05-09 10:18:29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北京) 跟贴 23 条 手机看新闻

拉登死后,基地组织也开始转型。反恐进入2.0时代。在反恐的同时,根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更为重要。

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在2011年5月1日宣布拉登死讯,是颇为欣慰的事情。

众所周知,8年前的这一天,美国前总统布什“诈胡”般地宣布伊拉克战争取得了胜利,并且他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最终被证明是与反恐无关的莫须有战争。而奥巴马,不仅坚决反对伊战,而且还在反恐斗争中取得重要胜利——击毙了策划“9·11”的拉登。

用奥巴马的话说,拉登之死是美国反恐事业的“重大成就”。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

2011年2月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NCTC)称,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而是拥有美国和也门双重国籍的安瓦尔·奥拉基。这也意味着,从那时起,拉登已经不再是美国首要的紧盯目标了。

如果说,拉登生前的恐怖袭击以在美国外部培养恐怖分子,像战争一样操作,成本高等为特点,拉登死后,奥拉基时代的恐怖袭击将以在美国本土培养恐怖分子,利用网络等高科技隐秘渗透,危害性更强为特征。

几家欢乐几家愁

拉登被击毙,也只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个逗号,离句号还远着呢。

饶有意味的是,奥巴马在宣布自己的重大成功之前,还致电两位前任:小布什和克林顿,两人均曾追捕本·拉登但未获成功。事实证明,至少在短期内,击毙拉登提升了奥巴马的支持率达10%之多。

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以区别固执于伊拉克战争的布什。上任之后,奥巴马也确实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伊拉克战争转移到了阿富汗战争,并更加用心地锁定了本·拉登。

事实证明,奥巴马的战略转移至少在除掉拉登方面起到了效果。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充其量,拉登被击毙,也只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个逗号,离句号还远着呢。

最纠结的是巴基斯坦。由于此番被美方宣扬为“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情报并一同参与了行动”,这就意味着,拉登的助手和信徒们,将会把复仇之火引向巴基斯坦,毕竟,袭击美国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果不其然,塔利班和“基地”将复仇怒火喷向了巴基斯坦。用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的话说,他们发起报复攻击的首要目标,将是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包括总统、总理及陆军参谋长。第二个攻击目标才轮到美国。急得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破例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表示巴基斯坦未参与美军击毙拉登的行动。

美国本土当然也不敢大意,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酝酿着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拉登死讯宣布后,美国方面立即发出国民旅游警告。

美国媒体对拉登之死保持着清醒认识,纷纷指出,击毙拉登并不意味着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安全,而从反恐的角度看,拉登已经不是最大的安全威胁了,因为此前,拉登已经“让位”给奥拉基了。

拉登“让位”可以说是2011年的新鲜事,似乎也在为他此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埋下伏笔。2月9日,美国国家反恐中心称,美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而是具有也门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奥拉基。

本土恐怖主义已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而那些堪称“美国通”的恐怖分子更是美国人的肉中刺。拉登之死让美国人有了新的紧张,他的党羽们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报复,并利用恐怖主义的本土化进行恐怖袭击,则即将迎来“9·11”十周年的美国安全防护压力将会剧增。

“基地”玩变脸

“基地”无论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在进行升级换代,美国情报工作如果跟不上,不仅会显得OUT,而且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说奥巴马是第一开心人,那么第二开心的人就要数刚被奥巴马提名为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这位仁兄可谓两头得好。4月28日,奥巴马总统提名了帕内塔,话音未落,拉登就被干掉了,可谓喜气逼人。而且,无论是从中情局角度,还是五角大楼角度出发,他貌似都沾上了光。尤其是这次情报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更进一步地说,奥巴马对中情局长和国防部长人选的调配,也彰显了情报在反恐乃至阿富汗战争中的重要性。将原中情局长放在国防部长的位子上,就是要在阿富汗战争等对外战争及反恐安全挑战中加强情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雷乌斯的华丽转身。作为阿富汗美军前最高长官,彼得雷乌斯深受奥巴马器重,有思想,有胆识,对战争也有独到见解。出任中情局长前,彼得雷乌斯就多次抱怨中情局太不给力,换位之后,他从一个需求者,变成一个情报供应者,这无疑将有利于美国情报工作。

更何况,“基地”无论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在进行升级换代,美国情报工作如果跟不上,不仅会显得OUT,而且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你不折腾敌人,敌人就迟早会回来折腾你。你不盯着对方,不等于对方不盯着你。事实上,当年在美国忙着折腾伊拉克的时候,拉登和他的“基地”则在忙着进行“升级”工作,仅仅几年时间里,不仅网罗了大量“粉丝”,而且还在斗争策略上实现了转型。

首先是将拉登打造成一面旗帜,进而与西方开始了思想战。事实证明,国际恐怖组织十分善于煽动和利用反西方情绪。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平等状况不断加剧且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各国本土的恐怖主义浪潮也在不同程度地高涨,这种浪潮不仅来自感到无望和怨恨的人,更来自那些希望以此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恐怖主义势力。如今,即便拉登被击毙了,但思想战依然是“基地”和其他国际恐怖组织的拿手好戏,不得不防。

事实上,本·拉登在被击毙之前的最大威胁可能在于,只要声称以他的名义采取行动,各地区组织就能够更好地招募人员并协调行动。

这也给国际反恐带来了四项新任务:针对阿拉伯世界的公众外交工程,对极端主义理论传播的限制和打击,加强针对恐怖组织进行小规模机动作战的能力,更有效的国际合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旗帜化之外,恐怖主义还有很多细致的变化。

首先是组织规模变小,出现连锁化趋势。与“9·11”不同,越来越多的恐怖袭击的策划都不再讲求周密和精细,而且追求效率。与此相关,整个“基地”组织的结构都已发生重大转变,由过去的一个统一性组织变成多个地区性恐怖小组的集合体,而且这些地区性恐怖小组越来越倾向于采取自主行动。

较之以往,现在的恐怖主义动机也在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活动变得更加血腥了。为了造成更大的影响,他们从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到尽可能地伤害更多的人,手段和武器越发具有破坏性,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落到恐怖分子手里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经济目标、平民目标和城市正在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进而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是恐怖分子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如此,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恐怖主义袭击,尤其是动用化学、生物、辐射和核武器的袭击,也更有可能造成地区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全面瘫痪。

恐怖主义的战略目的十分明显,一方面是要证明政府无力保护本国人民,从而导致人们对上班和购物等过去感到安全而平常的事情产生恐惧;另一方面是造成极端反应,反应越极端越好。

恐怖主义还搭上了信息快车。恐怖主义分子对互联网的利用反映出他们的手段越来越狡诈,不仅善于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也善于利用传媒大造声势,加剧大众的心理恐慌。利用互联网浑水摸鱼,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也是更加防不胜防的地方。

反恐还须反贫穷

没有人可以否认,在很大程度上,贫穷所带来的绝望与幻灭是滋生特别是响应恐怖主义的温床。

由于恐怖袭击接踵而至,使得各国学者未敢放缓对“9·11”和“反恐”斗争的反思。在学者们的建议中,既有(美国)停止与伊斯兰世界的敌对行动,以作为真正杜绝恐怖主义,争取和解的最终解决方法;也有以更广阔的胸襟争取一切可以争取到的力量团结起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呼吁。

从根本上,这就要求反恐斗争的领导者们,要真正把这场特殊的斗争当做一场持久战来看,长远而非短视地,耐心而非急躁地,开放而非固执地增进国际理解和多边合作,系统化地解决全球问题,以期根除恐怖主义土壤的策略和措施,从而把反恐战争推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很显然,共同的敌人导致了不同寻常的联盟。在“9·11”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世人应该明白,历史已把以前冷战中的敌人放在一条船上,使它们面临选择:要么一起抵制共同的敌人,要么“一个个地失败”。

反恐更要反贫穷。人类的注意力首先应该集中在最容易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上。没有人可以否认,在很大程度上,贫穷所带来的绝望与幻灭是滋生特别是响应恐怖主义的温床,大多数社会学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虚弱和失败的国家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沃土。

耐人寻味的是,“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的介入也很有节奏感。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要等到动乱之后,形成了政府和反政府或者两派对抗时再出手。当然了,它们最喜欢的还是有外国入侵和干涉的情况,比如伊拉克战争,这样可以借助民众的反抗情绪做大自己,并且能得到很好的掩护。当下的利比亚战争,也许就是“基地”的下一个站台。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