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技术规范2016:气功养生 (集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7:33
  无极地二生火桩2009年05月12日 星期二 13:23 无极地二生火桩
1、无极桩站式,收神闭目垂帘,反观内视,降心气沉丹田。
2、气沉丹田做好了,以心意率领眼神,用眼神内视观注心脏部位,用心意想着心脏中生发出火来。瞬间,心脏就幻化成为一团红色发亮发热的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眼神内视观注着这个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心意想着焰火燃烧自己的左胸膛,约1分钟时间。
3、眼神内视观注着这个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心意想着将这团焰火移向膻中穴的的胸中平铺开,眼神内视观注着这个平铺开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燃烧自己的胸膛。同时,意念默念“红、光、热”,三遍。加大火焰“红、光、热”程度。眼神内视观注着这个平铺的开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燃烧自己的胸膛。大约十分中的时间。
4、眼神内视观注着这个平铺开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心意想着这团焰火中间形成漏斗状态,眼神内视观注着这团焰火就向中汇聚由漏斗管中向下移向少腹丹田中,眼神内视观注着这团焰火到了丹田中就平铺开形成如洗面盆一样大小的一团红色发亮发热的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火焰向上燃烧自己的腹胸腔,火焰略微倒向脊椎则。用意默念“红、光、热”,三遍。加大火焰“红、光、热”的程度。此种状态修炼大约十分中的时间。
5、眼神内视观注着这个平铺开火团及缥缈摇曳的火焰,心意想着、眼神内视观注着这团焰火由中间分开形成左右两个如乒乓球大小的火团。眼神内视观注着两个如乒乓球大小的火团,心意想着这两个如乒乓球大小的火团,左右分别由两腿骨中向下移动到两足的涌泉穴处。再以眼神内视观注着两个如乒乓球大小的火团,心意想着这两个如乒乓球大小的火团透过涌泉穴,眼神内视观注着两个小火团就变化为足球大小的火团了,心意想着双脚踩在两个大火团上站立着。 5U %@
以上的五步功法,乃是地二生火功法的预备式的内容。因为以“河图”的精义观之,乃地二生火。可人身之地二者,涌泉也。但人身的涌泉穴处确无火而生。又怎么办呢?但在五行学说中有: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的说法。故内功修炼方法取火从心生之义而立此法。即由心生火,在移至胸中,在移至丹田 ,最后将火移至双足涌泉穴下踩在双脚下,完成地二生火功法的预备工作。此时的内景象亦如传说中的哪吒脚踩风火轮一般。接下来才是“无极地二生火功法”的修炼内容。
6、眼神内视观注着双脚踩着的两个变化为足球大小的火团,默念“红、光、热”,三遍。加大火焰“红、光、热”的程度。心意想着双脚踩着的两个足球大小的火团之火焰上窜致双足、双小腿、大腿内,会聚在会阴穴。眼神注视会阴穴内的火焰,心意想着会阴内的火焰移向尾闾,火焰进入尾闾直向上致大椎穴止在脊椎内上下翻滚的燃烧,眼神内视脊椎犹如一条红彤彤的火龙。如果火焰之势较弱,如法再从双脚下的火团取火。
7、眼神内视脊椎犹如一条红彤彤的火龙,大约十分中的时间,心意想着从脊椎内的火焰中幻化的产生出极亮极亮的射线,水平的向胸腹腔中不停的放射,此时眼神移向胸腹腔中内观射线放射的景象。要从上到下,再从下向上的层层观视,要自然的内观视的认真、清楚、仔细、详明。这样的内观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就要转向进行下一步的修炼内容了。
8、眼神内视下移观注双脚踩着的两个足球大小的火团,双手抬致胸前双手掌心相对,相距一尺远近。眼神内视观注双脚踩着的两个足球大小的火团,心意默念两个火球在双脚之间处并为一个,再用心意让火球向上升起致两手中间,由始至终眼神内视观注着火球向上的运行。
9、当火球到了双手掌心中间,眼神内视观注着火球,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作呼气状态挤压火球,火球就幻化成一气柱,继续挤压。当双手挤压到相距三到五公分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柱及双手掌心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作吸气状态,两手外拉,两手间犹如千丝万缕从双手掌中吐出一般。当双手外拉到一定的距离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丝及双手掌心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作呼气状态,呼气状态出现时,两手就作向内的挤压运动,两手掌心间犹如有气柱支撑一般,当双手挤压到相距三到五公分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柱及双手掌心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作吸气状态,两手外拉,两手间犹如千丝万缕从双手掌中吐出一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作“吸拉呼挤”的运动。手掌心的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作五十致一百次。再继续作下面的内容。
10、将双手上举掌心与眉齐,眼神内视观注着气丝及双手掌心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作呼气状态,呼气状态出现时,两手就作向内的挤压运动,两手掌心间犹如有气柱支撑一般,当双手挤压到相距三到五公分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柱及双手掌心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作吸气状态,两手外拉,两手间犹如千丝万缕从双手掌中吐出一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作“吸拉呼挤”的运动。手掌心的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作三十致六十次。再继续作下面的内容。
11、眼神内视观注着将双手掌心朝向双眉间印堂穴,同时心意默念印堂穴和双手掌心同时作呼气状态,呼气状态出现时,两手就作向印堂穴处的挤压运动,两手掌心与眉间印堂穴之间犹如有气柱支撑一般,当双手挤压到相距印堂穴三到五公分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柱及双手掌心与印堂穴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与印堂穴作吸气状态,两手外拉,两手与印堂穴间犹如千丝万缕从双手掌和印堂穴中吐出一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作“吸拉呼挤”的运动。双手掌心间的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作三十致六十次。再继续作下面的内容。
12、眼神内视观注着将双手下落到掌心朝向双乳头间的膻中穴,同时心意默念膻中穴和双手掌心同时作呼气状态,呼气状态出现时,两手就作向膻中穴处的挤压运动,两手掌心与膻中穴之间犹如有气柱支撑一般,当双手挤压到相距膻中穴三到五公分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柱及双手掌心与膻中穴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与印堂穴作吸气状态,两手外拉,两手与膻中穴间犹如千丝万缕从双手掌和膻中穴中吐出一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作“吸拉呼挤”的运动。手掌心与膻中穴间的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作三十致六十次。再继续作下面的内容。
13、眼神内视观注着将双手下落到掌心朝向少腹的丹田穴,同时心意默念丹田穴和双手掌心同时作呼气状态,呼气状态出现时,两手就作向丹田穴处的挤压运动,两手掌心与丹田穴之间犹如有气柱支撑一般,当双手挤压到相距丹田穴三到五公分时止,眼神内视观注着气柱及双手掌心与丹田穴间,同时心意默念双手掌心与丹田穴作吸气状态,两手外拉,两手与丹田穴间犹如千丝万缕从双手掌和丹田穴中吐出一般。就这样周而复始的作“吸拉呼挤”的运动。手掌心与丹田穴间的一呼一吸为一次,可作三十致六十次。再继续作下面的内容。
6-12步功法的修炼,为地二生火功法的内容。第13步为收功的功法,应同样认真的做好,才能达到练功的目的。
此时,口鼻吸气、双手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环绕过头顶交于中;口鼻呼气、双手心向下双手下落至少腹丹田处。内气亦复归于丹田中。复口鼻吸气、双手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环绕过头顶交于中;口鼻呼气、双手心向下双手下落至少腹丹田处。内气亦复归于丹田中。连续七次。最后一次,将双手右下左上的重叠敷在少腹丹田穴处,深吸一口气,在深呼一口气的同时将双手左右的扯开。目的为了脱掉双手上的静电残余。至此,地二生火功法就算修炼了一次。

小结
练功诀云:“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遍九重”。说的就是内功心法中的“无极天一生水功法”和“无极地二生火功法”的功能及作用的。人身之四大,不外精、神、气、形而已。形者,血成之物。知此,人身就不外精、神、气、血而已。欲修炼此四大之功能,则内功心法中的“无极天一生水功法”和“无极地二生火功法”为基本功法了。前贤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数不胜数。但与传统手战之道有密切关系的论述,当首推毕坤先生的《浑元剑经·精神气息解》一文论之最详!录其原文及我的阐释之文,以为“无极天一生水功法”和“无极地二生火功法”的功能及作用的小结。
精神气息解
夫气足耐寒,血足耐暑,神足耐饥,精足力绵。惟真阳以御之,则蒸然流遍大千;血犹油也,惟真阳以化之,则渣质净而胎元生;神即心之主宰,人之主人翁也,逢火煅之则光凝,遇水润之则体灵;精即髓液,遇火则融注,逢水则清明。总而言之,四美也。气、神、火也;精、血,水也。水阴中之阳,火阳中之阴。阴潜于阳,阳伏于阴。水火融和,内外功日进。又云:神阳中阳,血阴中阳,精阳中阴,气阴中阴。阴阳结合,一元复昌。泥丸为神舍,玄牝为神谷,涌泉为火眼,气海为火元,白虎为气壳,尾闾为气路,方寸为水宅,周身脉络为水渠,舌本为甘泉。精血者气之化,神亦从之。精舍即生死户也,神胎所结之区,而真意生焉。若能常常照觉,则四美日益,至于能斩开内外之壳者,乃神之良知、气之良能也。悉御之以静,则水火升降、温润之验,日甚一日也。神足力勇无息,悉发于先天之自然;气足则九万六千毛孔生胎;精足则皮肤如婴儿;血足则肌嫩彩泽,无皱纹也。
阐释:
  此文之题目“精神气息解”,按文中所述之意,应是“精神气血息解”,方是题与所论相符。“精神气血”四美也。息者,此四者生化之子母关系。这样,对此段精神气血息解的论述,也就知道其所论内容和目的了。
  但要知道,关于精、神、气、血,四者之子母的生化之关系,在医学和修炼家中,认识上有所不同,而历代修炼家的认识和看法也不完全相同。虽有不同,但从整体的认识宗旨上看,其间又无异议。为了说明这一点,只好引用历代修炼家的论述,加以对照,可能对理解本经文的论述及其宗旨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了。
  《易筋经》说:“元精,非津液脂髓之精;元气,非指呼吸吐纳之气;元神,非知觉运动之神。元精,能采阴阳之精华,结成为精,生亦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矣!生时不过能养灵性。至若元气、元神,即经元神存养多年,功行圆满。神用之大放光明,亿万化身,敛之则如混沌一元。气用之则风云雷雨,变态无端,藏之则与太虚一体。元精足,护元气元神,下能随元气送元神上升。”修炼家所以炼元精者,为养元气、元神故也。就即生时观之,元精乃元气、元神之母也。元气、元神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又为元精之主宰,元气又做元精之驱使。神气之重,更不待辩而可明矣!气乃精神之中枢,此论明矣!
  《易筋经·贯气诀》说:神者,气之灵明也,是神化于气,气无精不化,是气又化于精矣。盖人之生也,禀先天之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以成此形体。即生之后,赖后天水谷之津液以化精,积气以化神,结于丹鼎,会于黄庭,灵明不测,刚勇莫敌,为内丹田之至宝,气力之根本。
  故气无形,属阳而化于神;血有质,属阴而化于精。神虚,故灵明不测,变化无穷;精实,故充塞凝聚,坚硬莫敌。神必借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夫乃知气力者,即精神能胜物之谓也,无精神,则无气力矣!
  又曰:“中气,即仙经所谓之元阳,医道所谓之元气也。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则成内丹,武练则为外丹。然外丹未有不借内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
我们可结合引文和本经文所论述的内容相互为用。便可解得此经文所述之意了。
夫气足耐寒:气无形,属阳,阳足则耐寒;血足耐暑,血有质,属阴,阴盛则耐暑。神足耐饥,精足力绵,精神合一,气力乃成。气足则不知疲,精足则不思食。故曰神足耐饥,精足力绵。力绵者,用不竭穷之义也。
  气犹水也,惟真阳以御之。真阳者,元阳也。生机之原动力。真阳御气而能周流一身内外,谓之蒸然流遍大千。此乃以生化机能机制而言。血犹油也,惟真阳以化之,则渣质净而胎元生。以炼油之法而喻血。惟以火炼之,则油纯而渣质去净。由此可知:气血之周流蒸腾、质净,皆以“真阳”为原动力。所谓“胎元生”,即喻之而有“灵性”。俗云:“真乃有血性的汉子”。即有正义感而又勇于捍卫正义的行为的人。这样的人谓之有血性。此“气血”之论,乃言人体之本元。古人云:“人有一生而有二死”。一生者,气血功能正常则生。二死者,生机灭、化源绝,此乃二死者也。颜子问:“敢问死”?孔子答曰:“不知生,焉知死”。以现在的说法则是:人为何要死?死的原因是什么?答曰:不知生化机理,怎么能知道死的原因呢?只有知道生的道理,违背了生的道理,就是致死的原因。以此“气血”之论,来说明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本是顺生机之修,去害生机者也之事。故修炼家们皆以“气血”生化之机理论述修炼之事的。此经文亦是如此,故有此气血精神之论。以明其宗旨。
  神,心之主宰,人之主人翁。生之制者之谓神。而此“元神”又具灵明之性体。非经修炼得当,不知其存在,不知其功用能量。故曰:“逢火煅之则光凝,遇水润之则体灵”。即内功修炼法的“天一生水功法”和“地二生火功法”的意义。又有这样的说法:“遇水运之则清明,逢火煅之则灵光”。此两说是一样的。即神得水火之炼,方能清明灵光。
  精,此讲为髓液,实乃指阴精、阳精经修炼而融合化一之物,即遇火煅之方能融洽合一而能注于四体百髓,逢水洗之方能清明无杂尘。
  一般而言,气,神为阳之物;血,精乃阴之物,气血调和,精神乃住,身心乃健。攻防所用,气血精神尔。故曰此为“四美”。《易》曰:“黄中通理,美在其中”。就是指修炼者只有四美蕴其中,方能有身心健康形于外,攻防技击之功能之致用。此乃“以中治外”之宗旨尔。
  故其曰:气、神,火也,精、血,水也。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有心打人则火盛,属有为也,用则伤神耗气。无心而用,不先物为,乃无为,用之自能养气养神。形体妄动则燥生,燥则伤津炼液,亦有为也。因物之所为,故能无不为也,用之亦养精血、养津液。此乃“无害生机者也,去其害生机者”之精义尔。
  水,阴中之阳,乃言“坎”中之一阳;肾属水,其卦坎。其精一阳;火,阳中之阴,乃言“离”中之一阴,心属火,其卦离,其精一阴。
  阴潜于阳,阳伏于阴:此乃言说内功修炼的“气沉丹田德润身”之事,即“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的精义。降心气沉于丹田,就是心之一阴潜沉至肾之一阳中。又名“水火相济”之法。阳伏于阴:是说:气伏于丹田,神息于其中的伏练之法。气、神者,阳也。少腹丹田部位乃阴位也。故以“阳伏于阴”而说伏练之事。这样,水火相济而融和,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列功法修炼,可使自身内清虚而外脱换,用工日久则质而弥光,可脱胎换骨、脱壳换相。故曰:“内外功夫日日皆有进展,即日日新”。此重申内功修炼“浑元之道体”的意义。有此“道体”方有其妙用。
  又云:神、阳中阳,血、阴中阳,精、阳中阴,气、阴中阴。此乃从“四美”的“四象”法则的排列,而再认识“神、气、精、血”的作用。神,最灵最明,最具神通,故以阳中阳视之。血,阴之物具阳之性,故以阴中阳视之。精,阴之物,化阳至用,故以阳中阴视之。气,虽属纯阳之物,但寓于无形之中,虽能接于有形之表而不可见之,又可达至幽之境,故以阴中阴视之。此四象的阴阳之解,与前面所论的阴阳之说。本质无差异,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其目的是在说明下面的论述。
  阴阳结合,即精血神气的阴阳之结合。一元复昌,即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再三而浑化归一的“浑元之体、用”方能恢复昌盛。即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的功能可达到最佳状态。即有益自然之生机者也。
  泥丸为神舍,乃阳中阳;玄牝为神谷。玄牝者,玄窍,又名乾宫,乃生之窍,可通天气之信息,亦为阳中阳。涌泉为火眼,地二生火之意也。气海为火元,乃指真阳。白虎为气壳,乃言真气。尾闾为气路,内气入脊到头,气从尾闾而始升,此为要路口,方寸为水宅,水者,气也,方寸乃指丹田。水者,精血,方寸乃心也。周身脉络为水渠。血管、经络、油膜,皆是也。舌本为甘泉,乃金池、玉液尔。
  精血者,气化为用之,神亦从气化生尔。故有炼气化神之说。精舍即生死之户。心无阴精则死,肾失阳精则亡,阴阳之精合者则生。练功法云:“死我地户生我门”。此乃言“丹田”为精舍,是生与死的门户。故曰:“神胎所结之区”乃言伏练的气、神息于丹田之中所结之胎元的这件事情,乃长生筑基之法也。
  而真息生焉。即练功法中所言:以后天真人呼吸法,寻得先天真人呼吸处。即神胎所结的胎息之景象,此乃长寿之根基。
  若能常常照觉,则四美日益。照,乃“凝神照气穴”之练法。觉,内景象纯真而能知之。则神气精血会日日变化而对身心健康有益,亦对听探、顺化之知能有益。然修炼至于能够斩开劈破内外之壳者,乃神之良知、气之良能之功也。既心之七壳通透,是神之良知,气之良能之功。全身可具备“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由于较技中可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寂感而通的自动化功能了。此即为前知之功能的体现。
  此全得之于以静功修炼,则水升火降,水火相济,打成一片,少腹如汤煮,两肾如热熏蒸,温热之气,润泽遍体。乃此之证验也。内气运行,健运不息,气升液降日甚一日。自然内清虚而外脱换,基础固矣。七壳通开,神而明矣!
  神足力勇之功自无间断矣!此悉发于先天自然之力。气足的表现是毛孔生胎,即听探的敏感度达到极佳。精足的表现是皮肤润泽得象乳婴那样细腻。血足的证验是肌肤稚嫩光彩润泽,无皱纹也。
  总之,以内功修炼,可神充气足,精足血足。即可养生,又可技击。充分地表达了传统手战之道的养生、技击并行不悖的观念。无非是静练体、动练用。但此段从精神气血的生化机能、练功方法,较细致而又全面地论述清楚了。这是从传统手战之道的练、体、用的角度专题的论述。可谓详且尽矣!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者能不精细详密地研究此论之妙义吗?能知此论之妙义者,修炼便有准的,自不会有失误之处,弊病生成了。乃此论之精妙处。
如以此“精、神、气、血、息”的方法之论述与“神、意、志、魂、魄”的脏神论结合论述,则传统手战之道的内在本质之核心问题皆可一理贯串迎刃而解了。亦可知此“精、神、气、血、息”之论的精髓矣!
地二生火桩的出处
有关地二生火桩的功法之出处,从原则上说是出于《河图》的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的理法中。但是,我未能见到内功专著的诀言。但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哪吒出世》的故事情节之描写中确可以知道此功法的存在。
哪吒出生时,是个混沌的肉球,其父托塔天王李靖执剑劈开肉球,乃一小娃娃,就是哪吒,李靖随认为哪吒乃不祥之子。但是,太乙真人来访,愿收哪吒为徒。李靖就答应了太乙真人的请求,哪吒就这样拜太乙真人为师,修道学艺。几年一晃,哪吒七岁时,下海游玩,因持混天绫而闹海,又以乾坤圈误杀龙王三太子而触犯天条,又私阻龙王告状。遭到龙王上门索命,哪吒遭到父亲严厉的痛斥,无可奈何之下,拔剑自刎而偿命了。其灵魂飘到师尊太乙真人面前,乞求师尊再复人身。太乙真人无奈,心疼弟子,寻来莲藕,摆做人身形状,又用莲叶当作衣裙,将哪吒灵魂附于莲藕之形中。这样,哪吒就成了莲藕之身形,荷叶之衣裙的仙人了。为其行走便当,太乙真人又送给他两个风火轮踩在脚下。
哪吒脚踩风火轮,正是两个火球的象征。莲藕之身形,莲藕生的本就细腻而又中空,象征修炼地二生火功可以强化人的身体素质。混天绫,绫者,乃灵的谐音。中医学中认为:五脏神中,心藏神。心主血脉,血脉通、血足则生灵光,人必灵明。此正应了:“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之说法。天清者,肾中真气也。也就是哪吒之师尊太乙真人。地灵者,心中之血脉也。就是哪吒的红色混天绫为其象征也。哪吒的宝贝之一乾坤圈,乃阴阳、气血、功能的象征。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2) | 浏览(612) 无极天一生水桩2009年05月12日 星期二 13:21

无极天一生水桩


1、无极桩站式: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稍比肩宽,双脚敷平落地,双膝微弯勿用力后崩直;两手自然下垂,双肩自然松下;正头头正,颈部肌肉放松,肩井穴处极力放松;此时心意稍加关注一下要平心静气,口鼻呼吸自然,即将心意移向
双眼目视正前稍下方,凝神注视瞬间,将眼神收回睛中,垂帘闭目,此时以心意观注在双睛中眼神处;用心意以眼神内视自己的心脏,将心脏视为一团气;就用心意将此团气搬到膻中穴的胸中处,而眼神一直观住在此团气的移动之始终,瞬间未有离之;再用心意将此团气下放到少腹丹田处方好,而眼神一直观住在此团气的移动之始终,瞬间未有离之。此正是:“虚胸实少腹”的“坎离相交,水火相济”之“炼精化气”的法式。乃一切内功心法的内炼之预备式。虽然内功心法种种,无不以此为内炼的预备式。此正如内功大家吕洞宾在《百字真言》中所说:“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的降心之法式。为求传授功法简略,我将此法称名曰:“降心气”。而成为一个功法术语了。以后的系列功法之第一步功法内容皆由此功法术语一并代之了。下面就开始“天一生水法”的修炼步骤、过程之描述。


2、接上式的气沉丹田,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心想由百会穴生出水来,眼神时刻观注水流之头,心意率领水流之头向身体前面沿头、面、胸、腹、双大腿、双膝头、双小腿、踝、足面的皮里肉外之层面流入涌泉穴内存好,是为一次。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如法运行之,共计三次。


身体前面流水三次后,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心想由百会穴生出水来,眼神时刻观注水流之头,心意率领水流之头向身体后面沿头、颈、后背、腰、双臀、双大腿、双膝弯、双小腿、双足踝、双足根、足掌面的皮里肉外之层面流入涌泉穴内存好,是为一次。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如法运行之,共计三次。


身体后面流水三次后,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心想由百会穴生出水来,眼神时刻观注水流之头,心意率领水流之头分左右向身体两侧面沿头两侧、两侧耳面颊、颈两侧、两侧肋胁、两大腿外侧、两小腿外侧、两足踝外侧、两足外侧的皮里肉外之层面流入涌泉穴内存好,是为一次。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如法运行之,共计三次。


身体两侧面流水三次后,要以心意率领眼神上下的内观注百会穴到会阴穴之间,心想、眼观其间有一支φ1cm的玻璃管状物(注:此即前面歌诀中“一切惟心造”之义而成之的)。此事瞬间“心想事成”后,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心想由百会穴生出水来,眼神时刻观注水流之头,心意率领水流之头由玻璃管内向会阴穴流去,水流之头到会阴穴处分两股分别流入左右两腿的骨中,由两腿的骨中分别下流注入到涌泉穴内存好,是为一次。再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观注百会穴,如法运行之,共计三次。


3、前面的自身前、后、左右、中的所有之水流,全部注入到涌泉穴内存好了。此时,眼神要内视观注涌泉穴内的存水,心意要将存水加温加热,渐渐的温热涨满双脚,至两脚热满膨涨难忍。此时眼神内视观注两脚内,同时用心意收敛热满膨涨之内气,将内气收敛至双足踝各成一水平状的薄膜。此时双足顿觉虚空清爽而又轻松。


4、此时,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视依序观注自己的小腿、大腿、少腹、大腹、胸膛、脖颈、头颅内皆为“皮外中空”的内景象。要以心意率领眼神内视,由下到上复由上向下依序观注,是为一次。连续如法内视依序观注,共计三次。


5、接着,眼神内视观注在双足踝各成一水平状的薄膜上,心意使此薄膜幻化成水面状态。眼神的内视由此时就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由双足踝起沿着中空的双小腿、双大腿、少腹、大腹、胸膛上升致咽喉处止;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复由咽喉处依序下降致双足踝处,是为一次。如法运行之,共计三次。


接着,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由双足踝起沿着中空的双小腿、双大腿、少腹、大腹、胸膛、脖颈,头颅内上升百会穴内止,随即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复由百会穴处依序下降致双足踝处,是为一次。如法运行之,共计三十——五十次。


6、收功,眼神的内视住在双足踝处的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由双足踝起沿着中空的双小腿、双大腿上升至少腹丹田中止,心意使水面幻化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气球。眼神内观注视着此气球,运用心意活动揉化着此气球,此气球越揉越小,越小越亮。经十来次的心意活动之揉化,此气球小如黍米粒般大小而又贼亮贼亮的耀眼之亮点。此时,以心意活动将此亮点往下一放,眼神内视不见此亮点了,是为藏好了,是为“服食”,以备下次练功时启用。
将亮点藏好了,抬起双手小臂,两手掌心面轻轻前后相搓,同时心中和悦欢喜,脸面眉开眼笑(注意:不要睁眼,不要张开嘴巴),要笑得极为轻松自然开心时就用双手轻轻上下搓搓脸面,随用双手的搓着脸面随即睁开双眼,随即轻轻的从头开始依次活动全身直至移动步履,恢复常人状态,此为一次的练功完毕。


提示:
开始修炼“天一生水桩”法的第七天后,就可以由第一步预备功法做好时直接进入第四步功法的修炼。就可以不作第二、三两步流水的功法内容了,这也是“君子有所不为”的一例吧!练功亦是如此。但是,将水的吸提呼放的升降次数一定要延长到八十至一百次,这样才能达到修炼的预期目的。经多日练功熟练后可以达到二百至三百次,功效就会比较明显了。即可以有“洞无极”之内景象之证验出现了。

功法分析
内功心法的修炼功法中,有两条秘诀:一条是“有念不是,无念不是,念住不住是为真念”。一条是“行非所行,住非所住”。以“无极天一生水桩”的部分功法内容为例,分析如下:


以“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由双足踝起沿着中空的双小腿、双大腿、少腹、大腹、胸膛、脖颈,头颅内上升百会穴内止,随即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复由百会穴处依序下降致双足踝处,是为一次”。
“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的“住”字,就是“念住”的意思,是名“心念”。而“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由双足踝起沿着中空的双小腿、双大腿、少腹、大腹、胸膛、脖颈,头颅内上升至百会穴内止;随即眼神的内视住在水面上,心意使此水面等截面的复由百会穴处依序下降致双足踝处,是为一次”。水之升降的“动”字,就是“不住”的意思,是名“意念”。心念、意念一静一动,两者合而名之“真念”。这是对第一条练功法的秘诀之解释。
上面功法中的“心念”,就是体现了“行非所行”之精义的。上面功法中的“意念”,乃体现出“住非所住”之精义了。“心念、意念”两者合起来,就是“念住不住,行非所行”之精义。反之,亦可讲的通。这是对第二条练功法的秘诀之解释。以下所介绍的种种具体的内功修炼皆以此秘诀的法则为准而行功。


无极天一生水桩法的出处 ?


由于此功法的流传年代已经久远了,现介绍我已经知道的两个出处如下:
第一个较近的出处,乃是形意拳大家宋世雄先生所推崇的由山左琅琊王南溪注解,海内珠山宗景房参订的《内功四经·内功经》,此经文中说: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承上文言气调而匀,发明(运)用(内)气之法。吸入呼出,勿使有声可闻,此调气之法也。提之者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存想真气由顶至双足踝也(即吸提呼放;又名:气升液降法);伏者,真气深藏于内,意想真气渐渐收小,坠于丹田(即收功法),如龙之蛰,如虎之卧,潜伏不动也。
再有就是一个较远的出处,乃相传为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号称“万古丹经王”。其在经中就有对“无极天一生水桩”法的详细论述。介绍、记录如下:
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
耳目口三宝,闭门无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皆穷。
离炁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
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
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修之不辍休,庶炁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
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容中。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枘。耕耘宿秽污,细微得调畅。
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其通过“歌诀”对内功修炼精、炁、神内三宝的潜在功能之方法,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如此歌诀的“修之不辍休,庶炁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容中”这段论述,不正是对“无极天一生水”桩的功法之内景象的描述吗?!又由“往来洞无极”一句,说明了“无极天一生水桩”功法的练功目的,是为了达到自身“道体”的虚灵妙境而修炼的。这样,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必须修炼内功的道理明矣!此亦是将“天一生水桩”功法视为内功修炼第一功法的根本原因。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576) 补天髄,抗衰老补亏损上乘大法2009年05月11日 星期一 21:31

梁向雄

丹经上常说:“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分阴阳。”双修法修的就是阴与阳,如何双修?此乃道家最上乘心法。+ v3 \: a2 R+ {8 S- H/ I
: L+ x! ~) H3 ^* M, @' e! q" b
     一、阴乔胎息补亏法0 S% _. N   s9 ^* [) h
  中老年人练功,疗病养生,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精气神耗损亏乏,首先应练补亏损功法。补亏损法被丹家视为密法多不外传。7 q) e9 |7 o) K6 c4 _) D
  《中华气功》99年第4期所登的田光林所写之《先天之门--阴乔穴探秘》中的阴乔种阳法,即是通过合炼先天气与后天气以补亏损的极佳功法。此法传自闵一得真人的中黄丹派,原称《补天髄》,民国七年,张午樵添进“活午时口诀”,合为现传于世的《补亏正法》。陈樱宁、胡海牙师生因此法能壮肾阳,而改称为阴乔种阳之诀。其实阴乔种阳只是补亏正法的前半部,虽有添油接命的功效,但若不继续练习后半部的采还之诀,则易前功尽弃,甚至患上泄漏之病;特别是出现第二性征的青少年和曾有手淫遗精的老弱病患,在练这套功法前,务必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需要,有决心及毅力练完全部功法。否则还是练些流行气功算了。现将补亏正法实修过程介绍如下,仅供有志者参考。
补亏正法,是清修派自身阴阳双修的一种练法。本功法采用盘坐式,先放松身心,呼出粗浊之气一两口,再收心神于绛宫(即两乳之间胸骨柄后的空间)排除杂念,诚心入静。这样坐十分钟左右,觉得心气溶融和平后,便将意念移往天目穴。清静五分钟如杂念不起,即可将天目的注意力经泥丸过玉枕后照耀在夹脊(夹脊穴在背部两肩胛尖中间的空间)。如能通此关,百病不生,病入膏盲,亦有转机。专心静守此窍,每日练功最少两小时,如此身体强壮的练习者经过5----6日,体质差的最迟半个月,就会出现夹脊中热如火炽,并有钝痛的功效。然后再用意念将这股炽热气感----心之“君火”运往命门及两肾俞穴立即就能出现两腰辘辘跳动的功效,这是心之君火激起肾中相火的缘故。待跳动规律后,即可意将气感运入阴乔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 i8 A' M, j; D" i& `
  有的练功法为求快速一下手就直意守命门,省掉了意守绛宫至夹脊那段功夫,虽然也有辘辘跳动的气感,但由于少了天阳(可于天目穴采入)和心之君火,炼功进程反而比不上正宗的补亏正法。
  另外尚有华山丹功的补亏法与此法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以守竹马穴(中脘穴对脊柱处)代替了夹脊。这是以后脾胃之火调动先天肾阳真火的方法,其修炼速度与效果与补亏正法不相上下,修炼者可依各自体质强弱的不同,选练不同的功法。如心脏有问题的应守夹脊,脾胃有病患的可守竹马穴;可见丹道功夫的治病阶段,不论是意守穴位,还是搬运经脉,均离不开中医纽约学的指导。

有时气至阴乔会阴穴,神意随而守之,阴乔立即掣掣跳动,这时练功者不加理会;就会觉得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的象坐在春风之中,这是“阴乔一动,百脉皆动”的功量。习者不必理睬,只要专心致志,将心神安注于阴乔穴海底内;这样过十分钟后,阴乔的跳动自然停止。这时习者若用心神仔细内观默察,就能发现一丝微烟似的熏蒸热气,荡漾轻飘,载浮载沉似的自阴乔底缓缓升上至脐轮,又复下降回阴乔海底。这时练功者的后天口鼻深长细微得难以觉察了,其呼吸一次的时间长短与阴乔细微热气有莫大关连。后天之气吸入时,阴乔先天微微熏蒸之气自底升至脐轮;微气降回阴乔会阴穴时,后天之气刚好呼尽。这是直入先天,以内气控制外气的胎息功法,合乎人体自然规律,不会象那些人为延长口鼻呼吸时间的功法一般易出偏差。(未完待续)$ Q, {4 `; C: d" D7 r6 h   o3 M8 [9 T

      中华气功》99年4期中丁一凡所传的“古代道家传胎息修炼法门”中胎息法,就是以后天空气引发先天真气的功法,这类教法比较宜合青年体健者化炼,但亦要循环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而强行控制口鼻呼吸。其实不单后天之气不可强控,先天真气也不能用意念来干扰它的自然升降速度,否则就会小腹发胀发撑,真气郁滞如结硬块,无知者却还认为是结丹了呢。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必须重新意守绛宫,天目,夹脊,命门,心神再凝入阴乔中。阴乔海底穴有细微之气升降于脐阴之间后,意念即可舍穴从气,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勿忘勿助。如此修习,初时炼功可至二三百息的时间,以后渐渐延长功时至五六百息。这样大约十日左右,两肾命门和小腹就会渐渐发热起来,就是连一向怕冷畏寒手脚冻的人,也觉得身子温暖了。) |4 a7 Q" m7 y9 W* ]
练功中发热的同时,还有阳物勃起的现象,这是活子时的火候,还不能采之结丹;只有气住息停,玄关洞开的正子时到后,才可采药。那么练功者未出现正子时功景前,意念如何运用呢?这时心神必须离开在脐与阴乔会阴间升降的的真气,独自潜入海底(会阴穴之上)中安止不动,则神自化气,气自化精。精为真水,真水属阴,阴平阳秘,阳茎自软,小腹与两肾的炽热气感也变得温和纯正了。这样坚忍月余,就会发觉阳茎翘起并有气感,但无淫念,此乃坎离交之火候,此时心神从阴乔海底运升至绛宫心田,小腹气感也随之化为一股热流上入绛宫,同时心脏会有热胀之感,并剧跳起来,这是水中之火,冲激离宫,不用惊慌,淡然处之。不多久心跳复常,胸部温温,一股凉气自心田流下小腹阴乔,此后几天内即可有正子时火候功景出现。这里所说的活子时与现在世间流传的补亏正法的有所不同。2 _# \4 A* Z( \   q
  世传补亏正法于活子时至则可采取,其火候功景与闵派丹法的活子时坎离交之火候功景相同,即阳举而无淫念。其采取方法,用意注于前后阴之间,轻轻轻起阴海底,如忍大小便那样,随之用意将肾中阳火(阳举之同时在小腹产生之炽热气感),送过尾闾,进入督脉,不急不缓,一意送上,升至夹脊,集中意念将阳火催送上玉枕,于玉枕歇心凝神一会儿,已衰之阳火复旺,即可双目往反向一转,阳火就被目光引入泥丸了,这时要立即将神意和阳火合一,神光却自左向右转三十六下,然后静坐片刻,就算采取成功一次了。如果在日间练功采取,就要在夜间还阳于阴;夜间采的,第二天还之,不能将阳火留于泥丸内,特别年老阴虚之人,会有中风脑溢血的危险。. ~8 P4 _, i. U7 K6 u" g9 C; v* _
二、正子时修炼法6 y8 d5 T! V6 x0 @6 U6 G9 ^1 d5 j
  闵派丹功补亏筑基法正子时火候功景:前述之活子时坎离交后,心神变得非常虚静,不知不觉,无人无我中,忽然小腹融融洽洽,周身酥绵快乐,痒生毫窍,身心无主,丹田温暖,气机渐渐流动,阳茎勃然兴起,顶门有冷气吹入。随之心田亦有一股冷气沉下阴乔海底,小腹之中立时发出一阵虎啸,呼吸顿断,离开口鼻,倒回阴乔,小腹之中,鼓鼓有声,此乃先天气机发动,片刻后气机停住不动,即觉后天气息浮起,或呼出后天空气,或呼不出,或到了喉咙又返回来,总之,后天之气的呼吸已不由自己控制,而且因各人的体质不同,或多或少都有憋气欲绝的感觉,这时心神不能慌乱,只要维持静心定景,这种景象最多六七次后,阴乔海底就会变得空洞无际,上无覆,下无基,此为玄关洞开。中有一物,这是内丹的药苗,这时还不能动念采取,心神继续虚静,自然而然与丹苗相亲相恋,结成一团,不知不觉,入于混沌。不一会儿,痒生毫窍,肢体如绵,恍惚之间,心性复灵,上则呼吸复起,下则阳物复兴,这时才可以世传补亏正法的采取方法将丹苗运上泥丸。日采夜还,还法的练法是:静坐,呼浊气,意守绛宫,片刻后移上天目凝定,即安神泥丸中,从右旋向左三十六转,再由夹脊过肾中心,归入阴乔,再左右各转三十六圈,虚心入静片刻,即为还原成功一次。采取、还原三百六十项左右,即可练成玉液小还丹,成就为阴藏相,且能气住息停进入禅的性功境界。这是出世间功法,除了要求心静环境静外,还须人护法。1 u4 h1 f   e9 I) \/ @, z+ z) J
  三、后天之气炼血生精化气法* a) f, i, n9 `- x6 q
  后天气的转化对练者者非常重要,因为凡人难断饮食男女,不能避谷继欲,先天肾气用于维持生机,抵抗疾病。常人只能靠饮食谷气的转化补充先天元气,炼丹功者才可以直接从虚空中吸取先天之气。闵派丹功从后天气炼化先天之气,就是要在饮食之后,两手握紧,闭目冥心,神守绛宫,则后天质润而温暖的水谷之气,必如云似雾的聚绛宫上下四周。如此虚心静养,则如已经雾之气化为液,下滴点心化为血。练此功者不可吃得太饱,否则会影响功效。一般半点多钟,后天气雾已可全化为液且滴落于心宫之中。这时更须舌抵上腭一意调心;神守泥丸,目光罩定自己全身,由顶至腹,续次放松,心亦虚松,所化之血自然能行于络,藏于肝,统于脾。否则其血横行无归,积而外发,会有咯血、便下、赤浊和妇女赤带之偏差。% }+ q! ~0 W7 z( U* h1 O1 U$ `
  三餐之外另抽时间,以目光导心气从心宫之后,分注两腰,各盘旋于两肾之间,则前述炼化之血,亦随气降两肾,此时以双目神光注意旋动,暖气自生,渐至大热,如沸似炙,血即化为真液(阴经)流往阴部。我即以双目神光下注阴乔海底,推转磨动,阴乔真火烧至脐轮,大煅一场,阴精方可化为元气。此炼血生精化气法虽然只是养生小术,非金丹大道,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很好。想很好地享受人生之乐的饮食男女,可参考试炼一下这养生小术,看看是否及得上现在气功界所谓的高级功最上法。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203) 九 宫 步2009年04月24日 星期五 19:03

1、九宫:八卦图中的正四方:坎北、离南、震东、兑西。四偶角:西北乾、西南坤、东南巽、东北艮。中央阴阳鱼。这四正方、四偶角加上中央即是九宫

2走九宫:按九宫位置设置标志物,在其间穿走绕行、变换掌势,称为“九宫八卦掌、”“穿九宫,”也叫“九宫步”、“走九宫”、“飞九宫”。

3九宫设置:九宫图是以五宫为中心的圆形图。可在地上画九宫图(九要向南方)。也可用木版或纸板、硬塑料板制成直径10几公分的圆形板,在上面写上“一、二、三、四、五----九”,“五”要大些,可画个阴阳鱼。九宫图可设置为半径1; ,室内地方窄小可设置为半径70公分左右,注意:半径小不好练,要慢转,防摔倒。

九宫的式样仰掌式,八卦步,任意走法仰掌式:右旋(顺时针转)时,右手掌在前、并屈右肘、右掌指指伸向右侧斜上方、五指分开、掌心凹空向左;同时向右侧屈左肘,左手掌心向右、掌指向前、置于近右肘处。左旋(逆时针转)时要迅速的改为左手掌在前、右手掌在后、姿势同上。八卦步:一般要微屈腿迈碎步,练半径 70公分以内的小圈时走趟泥步。任意走法:不会掌式的,可晃动胳膊、肩膀、腰躯,按规定顺序转走就行。

 

5九宫步健身机理常言道“人老先老腿,人老足先衰”,因为 腿部有 足三阴、足三阳六条经络,足部是人体的缩影有60多个穴位及反射区,这些穴位反射区及经络连通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B九宫时可快可慢,但都必须晃动肩臂、摇动腰肢、不停的左旋右旋,这就活动了 颈、肩、肘、腕、胸、腰、臀、膝、踝等所有的椎体与关节,打通了人体各个经络 C、依据通则不痛之理,九宫步可防治多种疾病。

6走九宫可防治如下疾病对肥胖病、糖尿病、腰腿痛、老寒腿、便秘、高低血压、前列腺疾病、心脑血管病等有较好的疗效。走九宫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及人体的平衡性提高闪躲的灵活性,进退自如的敏感性,手眼身步的协调性,可有效的防止老年痴呆

7九宫步的具体走法(参照九宫图):由中间的五宫起步开始走,走向一宫同时右旋(顺时针转)→二宫同时左旋(逆时针转)→三宫右旋→四宫左旋→五宫右旋并旋转一周多奔向→六宫并左旋→七宫右旋→八宫左旋→九宫右旋,这是一圈。接着; 由九宫返回八宫左旋→七宫右旋→六宫并左旋→五宫右旋并旋转一周多奔向→四宫左旋→三宫右旋→二宫左旋→一宫同时右旋,这是第二圈。又接着由一宫到→二宫左旋→三宫右旋→----到九宫又返回八宫左旋→七宫右旋 - - - -这样反复下去。直到走出汗了或累了就不反复了,最后围着九宫圈外面顺转几圈再逆转几圈,然后搓手欲面。夏季一般走 20圈,约10-15分钟,就出汗了。冬季走30圈约15--25分钟就出汗了。这20几分钟的“走九宫”约相当于快走1个小时的运动量。

8 九宫步值得推广: A 养生专家认为快走是最好的运动,晃动肩臂走是最好的运动方法。九宫 &n具备了快走及 自头到足的所有肢体活动B九宫步由于运动独特、形态优美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设九宫图不受场地及气候的限制。

p;

9注意事项: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走九宫。高血压、心脏病、老弱者要慢走、严防摔倒。练后及时饮水。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2) | 浏览(960) 一窍通则百窍通2009年04月21日 星期二 19:35 习者乃先通心气为法。“气沉丹田德润身”是为初通心气之法。古人云:“心,乃七窍玲珑心”。而此七窍被七壳所蒙蔽。故心之七窍不开,如心气通达七壳全开,则于太极拳术攻防之道自能通之。只因心气不能冲破七壳以自通之。尤当得内功诀以通之,斯方可矣!俗云:“一窍通则百窍通”此一窍者,乃心窍也。心窍通,则手战之道百法皆通之也。据古人所云:“七窍玲珑心”,故此经文有此“七壳”之说。“七壳”之名曰:玄通、灵根、妙钥、统真、通枢、涵神、洞幽,左辅元龙,右辅白虎。
  此所谓之“心”。非指具体心脏器官而言,乃指“道心”。心身一元的良知、良能的中心之“心”。即口、眼、鼻、耳、舌、身、意、等根、枢,及终端功能所在。即各种功能之根本中枢之地。不明此则不明“七壳”开通之法。开通“七壳”之法,即是“内功心法”尔。修炼内功,以真气为念,以意为向导,意到气到心到神亦到。心逐气穿,七壳自开,神能普照,气自周全,神自圆融,久而自然之能力生焉!七壳陆续地必然通开。手战之道必能达神化之功的神明艺境。
  内功心法,基本上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个步骤。然开七壳,本经文中所列的“六字诀:提、催、灵、润、妙、工”和“三字诀:清、静、定”。都是非常实用的功法。我亦在阐释七壳开的景象时,随后附有我之修炼的“内功心法”之名称,已经证验有效。以明“内功心法”乃修炼内功方法尔。而此中方法,自古流传,数不胜数,故不能说哪好哪不好,只有通过证验有效而无弊病者最佳。我是这样认识的,运用如何,也全在练功者把握,悟性之明昧而分之。下面具体解析之。
玄通壳开:
壳者,两音,一为皮壳之壳,一为窍解。此七壳,未开时,乃以皮壳之壳而言,如鸡蛋外硬皮名“鸡蛋壳”。已开后、壳破碎化无。则以“窍”名。故玄通壳开,亦可名玄通窍开。七壳皆可以此而理解之。
  玄通壳:玄者,一指天,一指气,合指深邃之意。玄色黑,其象洞深。此“玄通”二字,乃指自身内景如天之象,色黑,深邃无疆界,气沉丹田,真气自生,而出现“气升液降”的景象,可为玄通壳开。此“玄”乃“有无相生”同存同在同出之名也。内气由会阴或涌泉而升至百会,复由百会而降至会阴或涌泉,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即是“子升午降”之精义。此乃“身中之时”也,会阴为子,百会为午,此乃小“子午周天”法;涌泉为子,百会为午,此乃大“子午周天”法。此正经文所言:“则甘露每夜子时升于泥丸,每日午时,流贯周身,则皮肤鲜嫩”之精义。此夜升午降,非自然界之日夜尔,乃自身中之日夜子午之日时说也
  内功心法:应在“无极天一生水桩法”,内气由双足踝至百会穴的升降涨渺同期运行。日练两次,每次两小时,日收两次功,可收两粒,百日筑基,克以成之。一点清明者,此也。
灵根壳开:
真气生则聚而生黍米粒。此即本条目所言:“则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流走上下”。此乃自身觉知之内景象。有此景象,谓之“灵根窍开”。久则皮肤润泽,生机勃勃,眼光清爽,永无生眦。眦者,眼屎。俗名“吃模糊”;也不会发热,肚腹不会胀满,头脑不会昏眩、痴迷。此乃强身之效果。虽数夜不眠,亦无倦怠,面色如金。即数夜不眠,尚见其有倦怠之现象,面色黄而发亮,实自己不觉倦怠。可知是精满气足神充的初俱之候。然此“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的说法是取梁武帝受佛教影响推行印欧文化体系的九十六刻制而言说的,可知毕坤先生沿用此说。现今的一日九十六刻制是清代以后,中国再次受印欧文化体系影响改行九十六刻制,今天的4刻/小时乘以24小时/日等于96刻/日,就是从那时定下来的。实际上,古代以十二时辰的十二进制配地,以百刻的十进位制配天,使人类生活、练功于天地交谐的时间场中,受场力影响而阴平阳秘身体康泰,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拳诀云:“精养灵根气养神,万两黄金不与人”。灵根者,即灵性体之根,丹田也,丹田不开,是名地户,又名坤户。开者称为天门。内功诀云:“死我地户生我门”。下者坤户,上乃乾宫,此上下乃一地也。此乃按“上天下地”而言的“上下”也。未开者为地户坤宫,已开者为天门乾宫。老子曰:“天门开合,能如雌乎?”即此天门乾宫也。也可称为“玄窍”。灵性体所生之地也。此即经文所言:“一窍开时便通天,初时幽静无所见”的初开之景象。经久修炼,便可内明。即经文所言:“一片通明九重天”,可从此玄窍直通自然之天。即与太虚同体。便可与天地之气信息相通。借日精月华以补自身。道家言:“不得此窍不为真”,即此窍也。
  内功心法应在:凝神照气穴功法:此乃文火温养法。工久即可开少腹丹田为玄窍,即灵根窍。此乃地户变乾宫之法。即“灵根窍开”,不开此窍灵性体不全则不灵也,即不能达虚灵妙境。即不能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尔。
妙钥壳开:
何为妙钥?即能开启生香的内窍,散发芳气的外窍之功法,称为玄妙的钥匙,简称妙钥。关键在“阳和遍体”,乃真气独立,即正阳之气。“而立主宰”,乃一身之主宰之物。能够“身活如绵”。但“心性含香”,乃是能够生香,散发芳香之气的根本诱导原因。即有了纯阳之气也不可能发放香气,只有“心性含香”才能最终达到内有“心性含香”,外能“芳气袭人”。也只有了这两条的体现,才能有“阳和遍体,而立主宰,身活如绵,发招捷速”之兼有的效果。
  至于是如何之香味,据我之知,有檀香、兰香、茉莉花香、佛手香、桂花香、莲花香等等数种,较为常现。乃练功的“生命化学反应”之产物。
  内功心法应在:无极地二生火桩法:日练两次,每次在两小时,日收两次功,冬春秋炼之以火,夏季炼之以莲花。百日筑基,克以成之。此即“二点灵光”之精义。
统真窍开:
统者,统一管理真气生成运行之窍的部位。即炼气化神之头中元神部位。可理解为脑中枢部位,及其所属之各级官能部位。皆称为“统真壳”。故此壳开通,有目读心知,理而一贯,内外虚灵,功德圆满。基本表现是“耳通真言”。即能与元神说话。此乃谈的“炼神还虚”之元神还到虚灵之体内的境界时,所能够产生的一种内功景象。有此,是“统真窍开”的表证。无此,是窍开得不完满。尚欠功夫之火候。
  内功心法应在:金莲童子功法:日习两次,每次两小时,克成百日,基础坚固矣!
通枢窍开:
通者,通道也。枢者,机枢也,中心关键之谓也。通枢者,通达中枢之壳也。自身有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即“知能”之“枢”,故“枢”有内外之别,大小之分。故通达中枢之道亦非一也。然,“虚实相需,内外一贯”,又非二也。由内至外,由外至内,乃通枢之法,虽有两种,实为一功德,即通枢窍开。
  其功法乃“阴阳8字劲道开发功法”,得法随时练,分皮、肉、筋、膜、骨、髓,各层运行,直通肺、脾、肝、心、肾之五脏,内达口、眼、鼻、舌、身、意六根之中枢,可虚实相需、内外一贯,神、魄、魂、意、志、形,六合一统,精足不思食,气足不知疲,神足不思睡,形虚身活骨轻,百节生胎,乃通枢窍开之明证也。
涵神壳开:
涵者,含也。有其处有其物而神藏于其中,谓涵神之壳。古人云:“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可知,神者非一个。全体,就说明了这一点。按本剑经中所言,就有“阴阳互蒂之神;阴阳迭用其神;自然之神;先天之神”数种之说,而古人所论“阴阳相薄谓之神;一气灵明而不昧者谓之神;元神”等不同的说法。可知:内外全体之神,非一也;涵神之壳,亦非一也。然从“精足气清,气足神灵”一说中可知,气足则涵神窍开,窍开神自灵的意思。便知:气达自身至幽至明之处所,将自身气化无形,便是涵神壳开,此乃简便之法也。诸神壳开,则自显诸神之灵通,五官之神,五脏之神,五体之神,皆能神其用尔。
  内功心法应在:如意金箍法:日练两次,一次两小时,百日筑基,克以功成。再辅以六丁六甲功法,变化之神的功能,则更妙之。
洞幽壳开:
洞幽者,洞,乃窍穴也,幽者,至深之处。至静之地。修真一派认为是“会阴”部位。然此文所说“则气无涌出,神生泥丸”又似非指“会阴”。此“洞幽”二字之“洞”字,乃动词“观、看”解。“幽”字,乃至深至暗不明之事、之物解。以此意揣之,此乃知是涵元神之处的壳开。人身之元神在头中,则开泥丸才是此条“涵神壳开”之本义。元神藏于泥丸宫中,泥丸宫不开,元神不能返还身中以事事、以做功。其讲“神生泥丸,普照涌泉”。乃照临下土。可知开泥丸就是涵神壳开了。
  内功心法应在:妙开泥丸宫功法:常转上丹,再配以凝神照气穴功法,效果更妙。一身只有妙开泥丸才见“气无涌出”之景象。
左辅元龙、右弼白虎窍开:
道家修真讲“三清”,三清者,精、气、神,即三才。以人修炼而言,乃“神、气、形”。形者,精气阴聚而成之;气者,阴精所化之物也;神者,生之制者也。阴精者血也。阳气者,真气;神者,精气相互转化之制者也。故知“血、气、神”为三才。血以魂言,气以魄言,魂乃血之神,魄乃气之神。制之神名元神。又名元始天尊;元龙乃魂之神,又名燃灯天尊;白虎乃魄之神。又名太乙天尊。此三神同居头中泥丸宫中。元始天尊在中,元龙之燃灯天尊在左,白虎之太乙天尊在右。即称天尊,天者,自在头中。尊者,尊贵也。其理使然。
  元龙、白虎,乃一身内外的灵气之主。此二神之壳开,表现在:周身毛孔皆开,是肺主皮毛,肝主筋脉之由内至外的最佳表象。可通天地之气息,故功夫至此,周身气候,节之运行,与天地无违。即“同步”。久则孔孔生胎,真气息之谓之生胎,故能润泽,气血周流润养滋育之德的证验也。功至此时,则外筋骨皮三宝称坚融矣,无六淫之侯,可谓疾病之魔退矣!
  内功心法应在:浑圆一气功法:俗称“虚体来风沐浴法”得法日习一次便可,百日基础功夫大成,日习一小时即可。
  上述针对疏通“七壳”的效果,谈了我的认识、见解,并随之确立了具体疏通七壳之功法。这些功法具有直截了当的捷径之妙。如按现行所述大小周天功法,循序渐进,未尝不可,修真可以,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则其法进功升华费时而慢。我所立诸功法,皆传统的正统内练功法,具有顿悟立得之效验。其中任何一个功法专持练精修,皆可历尽此经文所述开七壳的各种境界,而能破七壳,以通心气,但所破七壳之顺序、层次,则先后不可测定。故在此处说明之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290) 少林心意把秘笈图解2009年04月15日 星期三 16:51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把,指的是心意把。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 力、气的无上妙法。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 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如起把 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


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 亮翅把


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 反身劈把捶


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 进步劈把捶


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


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与此同时,双拳顺势用力下劈,拳轮朝下(图9)。


四、 移身把


身子左转,左腿勾脚提起,左拳变掌随转身向外拨掌(图10),身子转足180°后,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与此同时,右拳经头顶划弧下劈,拳轮朝下(图11)。


五、 斜势把


右脚跺地向后退一步,身子右转成右弓步,左拳翻腕下拉,拳心斜朝上,右拳翻腕上提至右肩上,拳心朝后,目视左侧(图12)。


六、 顺势把


身子左转90°,成左弓步,两拳变掌,左掌经腹前划弧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图13)。


右脚向前跨一步,两掌在胸前交叉,掌心朝上(图14)。


上动不停,右脚下落成右弓步,两掌翻掌,右掌向前穿出,掌心朝下,左掌收于腰间,目视前方(图15)。
七、 反身推苍把


身子左转180°,成左弓步,随转身左掌上架,右掌立掌推出(图16)。

 

 

八、 撩阴把


右脚前跨一步,左脚跟上成弯套弯腿。同时,左掌成虎爪经体前划弧上举复置头顶,右掌变虎爪抓裆,掌心朝前(图17)。


九、 腾挪把


身子右转180°,右脚倒退一步,仍成弯套弯腿。转身同时,双拳上提至左肩上方然后劈下(图19)。


左脚前上一步,右腿勾脚提起,两拳上提至右肩上,如锄地状(图20)。


右脚跺地,左脚前伸,身子直落,两拳随之劈下(图21)。

 

身子由左腿支撑站起,右脚勾脚提起,随起身双拳由下向上提打(图22)。

右脚落地,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双拳随之劈下(图23)。

十、 展翅把


以左脚为轴,身子右转180°,随转身双拳劈下(图24)。

 

左脚点地,身子纵起,双拳变掌在胸前交叉后向两面分拨,落地后成并步,左拳在膝前击右掌(图25、26)。


十一、推苍把


左脚后退一步成左弓步,两掌向右、向上、向下划弧,置于腹前时,左脚蹬地成右弓步。与此同时,双掌由腹前向前上推掌(图27、28)。


十二、虎扑把


身子左转180°,右脚支撑,左腿伸直下蹲,双掌随转身由上往下抓(图29)。

 

身子蹿起,两虎爪前抓,身子下落(图30、31)。


反势结束


身子右转180°,左腿勾脚抬起,右拳上提置于胸前,拳心朝下,左拳上提置于左耳侧,拳心朝外(图32)。
左脚落地,双拳劈下(图33)。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315) 心意六合拳内功功法2009年04月08日 星期三 20:39 心意六合拳内功功法 一、什么是心意内功? 心意拳的内功就是丹田功,也就是“意守丹田”。意守丹田是心意拳的修炼内壮的主要方法。古人说:“心猿意马最难收”,意守丹田很难静下来,容易杂念丛生。而心意拳是动功,练起来,浑身一动无下动,若在动中求静,在动中运气于丹田,这样长期的锻练,就能达到丹田气足的内壮目的。这种以意化形、以形炼意、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锻炼,能使精、气、神充足,身法快捷,从而达到上乘心意武功的目的。 二、什么是丹田? 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上丹田:有说头顶百会穴,有说在两眉问印堂人,有说在人中。中丹田:有说在膻中人(心窝),神阙(脐中)肚脐为前丹田,阳关命门为后丹田。下丹田:有说在脐厂二寸,脐内一寸三分,脐下二寸,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有说在涌泉穴。练心意拳的人认为:下丹田是指脐下气海穴,这是人的中部,就应意守这部位。这地方练好了,“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 三、怎样练? 具体可分以下步骤: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291) 心意六合四把三盘法劲意及用法2009年04月08日 星期三 20:38 心意六合四把三盘法劲意及用法 第一项:轻站 盘法: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两脚前虚后实,左足前掌稍微离地,全身重心驻于右腿上,身体务须中正而不奇,两臂从容下垂,两肘微弯护肋,左手贴在左胯里侧护裆,右手在右胯际贴住,两手手指均张开微屈,指夹向下,手背朝外,头往上,项要直竖,舌抵上颚,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塌劲,两膀扣住,胸隔扣住含劲,腰往下塌劲,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目光向前方平视。 此系拳中起势,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之意,而四肢百骸,均有备无患,亦守我之静以待敌之劲也。 劲意:夫熊之为物,有竖项之力,其性情宁静而富含蓄之劲,两膀壮健多力,直立之姿态,尤为雄健,其胸乳下两肋间生有白毛两斑,形如新月,于人为血海之所在,是为要害之穴,所以熊膀上提胸前时,不但头顶项竖,威猛异常,而且垂其两肘,紧靠左右两月牙,盖保护其两肋要害之处,以防敌人袭击也。拳艺中所谓“头顶项竖、沉肩垂肘,肘不离肋,”皆指熊形之含劲而言,头顶竖,护咽喉;沉肩扣胸,缩小正面补袭之目标;肘不离肘,护气海之穴,兼顾两腰之补袭也。明乎此,则拳艺之所须法。 用法:凡与人交手,宜体态安祥,相机而动,功而后发,将动未动之际,不宜摆设搏斗架势,吐露真意,一任自然。拳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又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踪,盖我将出手迎敌,或取其上节,或取其中节,或取其下节。如我取敌,形踪未露,则敌难测知我如何出手,虽有勾搂棚架,闪腾展挪之巧,也会无所施展其架格之功也。相反,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我先动,我即探得敌之动静,自该随机应变,先发制人。拳经云:“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兵法云:“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注:此式为四把之起式,原名熊出洞,其盘法与轻步站稍异,如熊立之形。由于熊出洞有疏露拳勇之缺点,容易为敌所备,故置之不用。 第二项:虎扑 盘法:成轻步站之势,左足向前进一大步,屈膝前弓,右腿在后蹬直,足跟贴地外扭,成左弓右箭步,两手同时循小腹向前钻出,有自下向前、向上扑之意,左肘靠住左肋腰际,手指张开前顶,掌心内涵,掌根按劲;右手在左手后垂于裆际,肘膀紧靠身躯,掌根着力,向下按劲头向前顶劲,下颔里收,两眼往上翻,注视前方。注意:丹田里收抱劲,谷道上提,右胯臀勿使翘起,右腿在后挺伸,勿使足跟欠起。 劲意:此式为饿虎扑食之势,锻炼丹田精灵之气,右掌垂捺裆际,丹田结实抱劲,从头顶到右胯,至右足跟成一条直线。拳经云:“三心要实,三尖要照”。又云:“头顶天,脚抓地”。此式手心向下捺劲,足趾扣地,背心要实,谓之“三心实”。左肩领前,与鼻尖、左足夹成一条直线,谓之“三心照”。头有顶天之势,足有抓地之劲,谓之“头顶天”,足抓地,好似墙倒用一根箭杆把墙顶往。 用法:左足进步踩敌中门或踩敌足背,同时发右箭足,施刮地风腿,铲敌前足肝骨,两手以掌根循弧线向上挫敌腹或胸膛,或再往上挫可以托下巴,此手打法名曰:狸猫上树。若刮地风腿改为提膝撞击敌胸裆部,手法如前,则为提膝虎扑双把之打法,但提膝时切记须手随身进,手腿齐到,丹田抱劲,发劲实腹,雷声响动,然后可以浑身全到无阻挡也。 第三项:过步践钻 盘法:成虎扑之势,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双手先略往前引伸,复微微往后一缩,两时随着一伸一缩,两手合抱着小腹挫劲,丹田后吸。前胸含住。同时左足向前微提,足跟离地寸许向前垫步,右腿仍在后蹬直,不可变屈,手足须一致动作,成欲扑向前之姿势,而左足垫步落实,右足毫不停滞,急速越过左足竭力向前跨一大步,屈膝下蹲,同时右手后缩至右胯旁贴住,而左手仍在前挺伸,肘贴住腰肋际,手指微屈,状如虎爪。垫步过步时,身子要稳固动作着实,足掌须顺着地面前进,不得显示跳跃飘浮之脚步,以致身躯摇摆,而失去过步践钻之精神。 劲意:此式为马钻虎践之意,去劲发自丹田。而腿足以竟其功,所以腿要勇敢,则成其践也,两手如同抱一圆木,以助丹田抖动,欲纵先收是谓助后腿趁势迈进也,所以收如伏猫,纵如放虎即此把之意也。 用法:敌如距我丈余,即以此法进之,后手继施右开弓放箭,以击敌裆,具淬然去身而起,如同以肩膀去撞击门板,可将敌抛掷丈外,轻则重伤,重则致命,故不可轻用也。 第四项:猴缩蹲 盘法:承上。右足进步之后,身子下蹲,重心放在右腿上,再上左足,左腿屈膝悬提于右腿前足尖上翘,左膝置于右膝前,两膝前里裹劲,两大腿合劲,右手在后平贴胯际,手指张开,向前顶劲,左肩领前,左手未变,左肘仍紧靠左肋间,手指轻柔掌根按劲。下颊里收,目光前视,注意身子仍吃紧于右腿上,切忌低头俯身,耸肩凸臀。 劲意:此式蓄而待发之劲意,譬如射箭,必先引而后发,盖弓开如满月,所以蓄也,势足则发箭之力强而射程亦远,始克收射效矣,拳技亦然,胸腰丹田之劲,必先含住,四梢裹劲。然后进身如虎践,拳发如箭钻矣。故曰:身如弓弩,拳如药箭;不然进身无势,不能令敌畏惧,发拳虽中,而敌无败伤之患,怎能谓之拳艺? 用法;猴有束身之法,有纵身之灵,敌人前来袭我,我身下蹲,以双手往身后斜方拓去,同时左足提起,以防敌腿,身于向下一来,即带有钻劲之意,故悬提之左足向前落实,右腿在后蹬直,成左弓右箭步,可施横拳或双把,攻敌上体,在后之右足上步,可施刮地风腿、铲敌前足胫骨。 第五项:横拳 盘法:成猴来蹲之势,悬提之左足向前一步踏实,左膝前弓,左腿在后蹬直,足跟外扭,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右手变拳,与左胯合劲,自右胯际由下而上,循弧线向前提击,高与胸齐,当右拳提至小腹时,左掌与之会合,抱住右拳,两肩向里扣劲,两肘下垂裹劲,手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过直则无力且易为人所制,过曲则不远而难着敌。头向前顶,目光前视,气身丹田吐出,发声“一”音,气随声发,声随手落,此为横拳。 劲意:此拳劲意有二,一曰恨地无环,二曰握拳如卷炮。何为恨地无环?横拳系自下而上向前提击之劲,故假想若地有环,则必将地提起。由此其劲力之雄可知。此式与昔楚霸王慷慨激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气概有相通之处。何为握拳如卷炮,屈指成卷,拳头必须握得结实有力,如同卷紧的爆仗一样,发横拳,需肩与胯合,右腿蹬劲,肩要摧肘,肘摧手,内五行要发,外五行要随,四梢齐内劲就出。 用法:以击敌小腹为主,手自腿边起,向下上提击敌小腹,使敌难以招架。拳劲云:出手横拳势难招,敌如捺我横拳,我以左手采敌来手趁势上右箭步踏敌中门,而屈右肘闯敌心胸,此式叫做“顶心肘”,敌如格托我肘,我遂将肘拧滑翻下,右手斩击敌裆,横拳击敌时,意为咬牙,断肘,放弓断弦,四梢要齐,发“一”音以助其力。 第六项:鹞子入林 盘法:承接横拳之势,右拳变掌,两臂互相交叉,两肘裹劲,左手屈肘上扬,前臂与上膀成九十度角,手臂朝着右前斜方,指尖上顶,右臂斜横于胸前,手背靠于左胯际,手臂伸直,不可弯曲,两肩下塌劲,两臂交相裹于胸前,若绳索捆住一般,同时头向右转,双目后顾,以眼角视人,而身腰随着右转,右肩领前,长身而起,左足跟上与右足齐,身子站定时,前胸面对前方。 劲意:此式为包裹之劲,蓄而待发之意,故回身右转时须着意于背劲,双目后眼而视之,淬然而起,手腰须灵活,气势如猛虎回首,又如鹞子侧翅,不可随意为之,有头鹞形之意。 用法:敌自身后袭来,即以此法迎之,故为右转身之顾法,返身之际,须身手臂胯一齐裹住使我全身上下包裹而不露也,则敌不可攻,而我伺隙以进攻,此即先顾已后打人之法,知所守方可知所攻。 第七项:丹凤朝阳 盘法;承上式,上身右拧,左肩领前,左手自脸旁下搂到胸前,则掌心翻下以掌根出劲下捺止于裆际,右手以前臂向上托提劲,自左胯际提于右太阳旁,肘向里裹劲,手背朝处,同时左足顺地面向前指去,进半步左右,足尖上翘,足根点地,左足虚,右足实,胸腹切勿前挺出以至失劲,双目注视前方。 劲意:此式接前式一气呵成,右手上托同时左手下沉,双臂交互上下撕劲,身体重心放在右腿,头顶项竖,两肩塌劲,胸部内含,丹田里收,谷道上提,练时柔而不刚,顺势盘旋,以收调息平气之功。 用法:敌右拳击我中节,我以左手揪敌右腕,以右前臂托摧敌下臂或时,或以左手拔开敌手,左足施刮地风腿,铲敌足脏骨,右拳顺势下捺,慎防敌之拳脚袭我小腹阴部,此式,拔格、捺、踩随意用之 第八项:沉劈 盘法:成丹凤朝阳之势,左腿屈膝下蹲,身子下沉,全身重心坐于左腿,右腿屈膝提起,悬临于左膝前,同时左手自下而上,经过胸前,上托护右腮颊,肘臂屈贴左乳前,右手自上而下,屈肘贴肋,指尖上顶对准鼻尖前下弦,尽力向下砍劈,左右两手一沉一托,和身体一起动作,不分先后;右手劈下,紧贴膝里侧,手臂垂,指尖向下,右肩领前,头上顶,腰要领直,含胸,两膝里裹,扣裆,身子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目光前视。 劲意;下劈时须右前臂下弦出劲,指尖向前顶劲,沉户垂肘,腰部向里收缩,动作须敏捷有势,一股劲儿劈下,左手上托护肋,助右手下劈之势,亦是物理学保持平衡之作用也,此式肩胯、肘膝、手足相合,全身系而为一,谓之外三合。 用法:敌如以右拳击我胸膛,我顺势侧身迎进以右前臂连格带劈,循敌右颊面下,猛砍敌之上臂,臂肘右肩前颠,胸腰内收,右肩与左胯竭力相合,兼使肩背撞击敌胸。敌如迅以右膀架起我右臂,则我顺势借力,右臂斜托,刮去敌面和颈项,并起左腿,铲踢敌足胫骨,此为大劈之基础,有硬打硬进无遮拦之气概。 第九项:挑领 盘法:承前沉劈之势,右手以肱上弦出劲,自下上挑,手指张开前顶,手腕要直,肘微垂而裹劲,右肩后收,左手自右腮,沿胸前下捺,左肩微微前挺,手指张开向前,掌心向下捺实插于裆际,同时悬提的右足顺势向前进一步,屈膝坐实,左腿在后蹬直,成右弓左箭步,头向上顶,自手到脚成一条直线,目光前视。 劲意:此式紧接前势一束,向上展身,一束一展阴阳之理也。拳经云:转身挑领阴阳势,即指鹞子入林,丹凤朝阳,沉劈与挑领之大体而言。又云:束展二字一命之,故浑身全到无拦挡,上挑时须连肩带背向上托劲,左手下捺迅捷而有力,右臂上托过鼻尖后,则劲移肘尖,意则竖肘闯敌心胸,为单虎抱头之势,沉劈连挑领,单纯练法,名曰打起落,沉劈为落劲,挑领为起劲,一起一落、一开一合,为四把之精要,宜多加练习,以奠拳艺之根基。又两手一上一下,若将物撒开之劲,故手足须齐起齐落不分先后,方符拳艺。 用法:敌如用右拳击我上节,我即右肩领前,浑身劲转而进,以右前臂上弦,挑击敌右膊阴面肘弯处,再顺势将身转以右肩背对准敌人,用右肘顶击敌人心胸肋,谓之回身后顶肘,上挑,转身及后顶肘,三者须一气贯串,即刻奏效。术名硬开三簧锁,敌之上膊阴面补击中肘顿感酸麻乏力,似触电然。又如进攻双手交叉剪架敌之来手,则意在肘尖,化作竖肘闯敌心胸,同时足施踩意,踩牢敌之足背。 第十项:鹰捉 盘法:承前挑领之势,有足在前垫进一步,左足在后顺势上一步,于右足相拢,身亦起立左手随足自小腹而置胸前,经右肘弯上再提由右掌虎口伸出停住,掌根向前,指尖前顶,两肘相向裹劲,肘弯微屈,两目自两臂中间空隙处前视,用眼角视人,然后左肩下塌前拧,右肩向后微抽;左肱下弦出劲,右手臂助势,并力下提,提毕左手落于左膝旁,屈肘贴肋,右手后抽,落于裆际,掌根向下捺劲,两掌张开指尖前顶,形如虎爪,同时左足随着两手下提之势,向前进一步,屈膝前弓,右足在后延伸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头向前顶劲,下颊里收,整个上身顺着捉劲向前倾折,左腰屈劲,两目止翻注视前方,从头到右脚须在一条直线上,背不可陷,胸不可挺,腹不凹,臀要实,如此收势已成虎扑之姿势也。 劲意:拳经云:“起手鹰捉,出手虎扑”,此为心意六合拳之核心,而此式鹰捉紧接虎扑,尤为锻练捉劲之基本动作,故不该等闲视之,其自外形观之,此把似着重掌之捉劲和右肱之劈劲,其实却是以头之前顶劲为主,盖一般习拳者,不知树之根下长,人之根上长之理,故茫然不知拳之根在头,不在足。头为一身之元首,头如昏眩,或重心倾出身外,则牵之立仆;击之便倒也。鹰捉之意,犹如双手握住树枝,猛力下摘,故有恨天无把之意,恨天无把者,如天生把柄,则鹰捉所至,天即塌坠。鹰捉毕,面虽斜视地面而眼珠上翻前视,以察敌之动静,此观法谓之鹰儿观地不看地。 用法: 1、敌如用手击我,我闪身进敌右边门,以右前肱压迫敌之右膀,并以左手横插敌之胸前使用切劲,左肩跟进靠撞敌之右侧。 2、我以右竖肘闯敌心胸,敌如用左手按托我肘,我即捋左手沿右肘弯上提与右手会合后再行分开,沉肩垂肘,顺着敌肩下捋,按到肘弯,同时屈折中节,使用头打,撞敌胸膛。 3、起身鹰捉,在将捉未捉之际,一变为两手拧翻,两臂绞转,形成剪形,卡住敌上膊。于是左手微向后抽,右肩顺势向左拧,颠撞敌心胸,此种打法,用鹞折扇之力之意。 4、鹰捉紧接虎扑双把,为鹰捉之非常打法,而其变化,为捉、为劈,为塌法,为肩靠、为头撞、为双展、为挤,任意变化 注:虎扑双把容后再叙 第十一项:虎扑(同前) 第十二项:过步践跆(同前) 第十三项:猴来蹲(同前) 第十四项:横拳(同前) 第十五项:虎登山 盘法:承横拳之势,左足后退一大步,成右弓左箭步,同时左肩背向左后方拧转,左手趁势沉右,臂膀后撤至右肩窝,于是身续向右转,面对正后方,左肩领前,左腿随之前屈,右腿在后挺伸,转成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手自上面下划弧往前斩击,提时垂肱,掌根向外,指尖向下,右手亦同时拧转,臂膊伸直,拳眼向下贴于右胯际,头向上顶,下颊里收,目光前视注视敌人目间。 劲意:此式又名霸王观阵,以其有猛回头,环顾动静之态,又有霸王跨骓,观察阵势之意其形虽异,而描摩之神情则一也,学习拳艺,摆姿势易得其劲路难,而得其神韵更难,习艺者如能干此等处痛下功夫,则拳艺可望大成矣。身向左转时,为身后御敌之法,着重背劲,反身后鼻尖对准肚脐而去,双目虽未前视而眸子上翻,注视敌眉心,同时左掌迎着敌人裆际斩去。拳经云:“望眉斩加反见背”,即为此意,且为顾法之一种,能管住敌人中下两节。 第十六项:提手拈拳 盘法:承虎登山势,右拳向上方拉去高与眉齐,右肩领前,臂肘垂屈,拳眼向上,左手追随右拳上提,虎口护着右肘弯里侧,垂肘护肋,同时左足随势起立,足掌抓地站稳,全身重心放在右左两腿,右腿屈膝上提,以大腿面平直为度。足尖上翘,于是右拳向前下方磕去低于膝齐,拳端面向下,手臂捉伸,左手仍扶护右肘弯,同时身子下蹲,全身重心踞于左腿,右脚落于左脚前,两腿成夹马之势,身子挺直不可前俯,歪斜、臀勿外宾,目光注视前下方。 劲意:右拳上拉时,须连肩带背,以右半边身体向前上方拉去)向下坐劲,劲向上提,势如旗鼓,落下肘束身下势,右肩臂向前下塌劲。拳经云:“如虎收山斩手炮”,奋拳下斩,乃斩手炮之意。斩手者,盖击敌手足之拳也,炮者,以喻拳击之猛烈敏捷。 用法:我如起左手插敌之阴,敌必含腰缩身以避我,我伺其头前倾,右拳上拉击敌额面。右腿以击敌膝腹,右拳下斩,为击敌之足面或低矮架子的手法,左手扶贴肘际,为埋藏之手法,敌如拿格我右腕,我左手沿右腕下穿出,以蛇拔草之法应之。 注:蛇拔草之法,容后再叙。 第十七项:怀抱顽石 盘法:承前之势,左足插过右足前进半步,全身重心移于右腿上,身子依然蹲住,仍以右肩领前,形成夹马,同时右拳变掌,屈肘贴肋,臂变化略成弧形,两掌一齐向左胯落下,上身左转拧劲,于是两掌平伸向左方一抄,两时屈靠肋际一收,如抄起千斤顽石,托于臂腕间,左足乃后撤与右足并拢抖身而起,向右拧转,面向正前,尽力向前崩。两掌收势相向拧劲,掌心向下,左掌自右掌虎口吐出,十指张开,左肩领前,成鹰捉之势,两肘下垂,相向裹劲,两目从双臂交叉隙中睨视前方。 劲意:此为锻练内劲之法,劲作酷似怀中抱顽石,向天空猛力一抛,其劲路则着重于抖动心劲,左足后撤于有足并拢,左足须掠地后收。同时抖身而起,肩腰胯一齐向右拧劲,才能抖动心劲而符此把之意 用法:此手有抄搂敌之来腿使之倾倒,然后抖身靠击之法,或双肱拔来手,施双展手击敌心胸。 第十八项:座鹰捉(见前) 第十九项:虎扑(见前) 第二十项:雷声 盘法:四把之收势,为鹰捉下落而成虎扑之势,盘练至此,趁鹰捉下落之势,丹田后吸,横隔膜上开,压缩肺气全部外呼,发“一”音,谓之雷声响动,发声时,头顶项竖,舌尖上顶,手指前顶,谓之三顶。拳经云:“肺劲陈声雷,须要声随手法,手随身落”。 雷声单练法:于黎明空气新鲜时,择空旷树茂处,面对高墙,束身下蹲,成猴来蹲之势,同时微之吸气,下沉丹田,继而长身而起,两手上挫,两肘裹住,稍高过顶,同时嘴顺墙发声,再行下落成原式,吸气束身,长身而起,吐气发声,如此循环起落,所以练雷声也。发声除“一”音之外,尚有“喝”声,练法相同。 劲意:发雷声,要与晴天霹雳相仿,足以刺激敌人耳膜,内达敌之脑神经,方符雷声之意,所以发自丹田,声出于口,喊“一”、“喝”之声“一”之声宜尖锐短促,刺耳,而“喝”之声宜滚转、雄壮、震耳,且气达四梢,则内劲出。 用法:拳经载有七言诗一首,描写雷声,诗曰:“夺人千古仗雷声,声里威风退万兵,就是知情天不怕,迅雷一声也应惊。”观乎战国孟责喝水倒流,三国张飞喝断长板桥,则可知雷声之功用也,然发声之用,在拳艺中,维有价值,盖猝然之声,势若霹雳,足以使人惊怪而手足措一刹我即拳脚交加,敌无不应手而倒。曾见猫捕鼠,必先收来自身足,以蓄其势,此及腾身前扑,则必呼呼作声、张牙舞爪,所以威慑也鼠闻之顿感毛骨耸然,浑身酥软无力,俯首就擒也,惊之为用,发声之效用,遇敌力相若或较强于我方为显著,发声顺靠敌心胸,声随手起手随身落,始得雷声之妙用也。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200) 拉气压气功2009年03月27日 星期五 20:40 拉气压气功主要是通过两手心的左右、上下、斜向的拉压,调动内气,激发内气,打通全身的经脉,重点是打通手三阴三阳经,内劳宫穴,同时疏通任脉、督脉和带脉。通过拉气压气功的锻炼,能够整理人体的阴阳失调、气滞血淤、气机紊乱等毛病,同时还能够增强两掌的气感,为以后测病查病打下基础。总之,这一功法是为初学者和为人治病者而设的,根器好的学员,特别练过其它气功,并且有一定成就的学员可以不练。

(一)左右拉压功
    练功者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手臂拉至胸前,手心相对,吸气两手慢慢拉开,开至略宽于身体,呼气两手慢慢合拢,掌心(劳宫穴)、虎口(合谷穴)、双手五指(十宣穴)似接非接。拉时应仔细体会两手心的气感,往往练过一段时间会有手心拉不开,压不拢的气感。这时应细心体会,保持这种气感。收功时,两手拢气,用意念把两手周围的气收回下丹田,两手捂住下丹田,意念内气收稳收住,千万不要草率收功;否则,辛辛苦苦练了半天却把气都练跑了,岂不冤枉。

(二)上下拉压功
    此功基本同上,只是双手心(劳宫)上下相对,在任脉前拉压。拉压时,上手心不超过天突穴(喉部),下手心不超过会阴穴,双手离身体大约一拳远,上下拉压,自然呼吸,圆手转换。此式主要疏通任脉。练时也要仔细体会两手之气感,收功用以上方法收稳收住。

(三)斜向拉压功
    此功与左右拉压功基本相同,只是双手心分右上左下、左上右下的斜向拉压,转换动作时用圆手转换,自然呼吸。此式以疏通带脉为主,对生殖器官疾病、妇科病会有一定的好处。应注意心法的运用,同时注意按以上要求收好功。

(四)注意事项
    l、练上下和斜向拉压时,如是高血压患者,以不超过喉咙为好。
    2、刚开始练习时可连续拉压半小时左右,但不是拉压时间越长越好,随着功夫的提高,要和采气聚光法结合一起练,这样会更有成效。
    3、不带意念(如看电影、电视、讲话、开会等)练拉压照常出功,带意念练则可增功;其心法是:拉时意想拉出千万根细丝,压时意念本压缩一只巨大的弹簧,这样练三、五天,就有明显的吸斥感。
    4、配合呼吸时,开吸合呼或合吸开呼均可;呼吸出入的位置都在劳宫穴(手掌心),最好忘记鼻呼吸。初练时不熟练也可以不配合呼吸,或者配合一会儿呼吸又采用自然呼吸。在全身气脉还未打通的情况下,勉强配合呼吸可能会引起胸闷。
    5、手掌开始感到冷、热、麻、痒,或者感到吸、斥力是入门的瑞兆。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116) 先天内丹功筑基决要2009年03月24日 星期二 15:14 先天起功是道家性命双修之功法,自古以来,代代相传,对于去病强身、延年益寿有很大贡献。此功法过去都是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即使有书,也都是含糊其词,深奥莫测,其理难明,真实用法更不落纸笔,所以后人用得很不广泛,只有少数得传者,借以延年。吾今特结合自身体会,浅注详解,公诸于世,以为后学者修炼,供研究者参考。

一、先后三宝论
天地人为三才,三才皆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人的三宝若少一宝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后天。先天三宝为元神、元气、元精。后天三宝为识神(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开的。后天思虑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觉也叫真觉)虽能分,但也有连带关系。先天之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识静到极处而发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性<!-->欲之精,也不易辩明。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真一之气易辩而难分清浊,但只要静心修炼和体察,也终能分明,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炼精化气
(一)静养化气
习静是先天气功的主要工夫。心若不静,则气无所归,在行功时不免心意昏迷或万念丛生,以至神弛散,功无所行。要想达到习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在言、听、视、动等方面都不要着相,要保持安静,在行、住、坐、卧之间也要养其浩然之气,这才能不滞其虚静之机。古人云L: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生生不已,浩然长存,脾气自然去掉,性情自然温和,心无燥火,以此则方好行功也。
(二)聚性止念
练功时,心一静往往就杂念丛生,浮游乱想,心息不能相依。对此可以用观光之法,收其散性,聚而为光。做法是一面守静聚性,一面观光止念,互相利用。行功后,初时是白云片片,由外飞来,继而似浪水波动,由外聚内,久则眼前虚白一片,不见波动,这时方知性不乱矣。光者性之表现,性散光即散,性聚光则聚,性定光则定,性满光则圆。所以,根据光之表现,即知性之聚散矣。观光之具体练法,初先静坐片刻,待身心定了,方将微意止于目前(位置在眉前大约二十厘米),似照似定,若有若无,不久就有白云现于目前,一走即收回,以意照于白光中,从微白而至浩白,从光小而至光大,从波动而至光定,从不圆而至光圆。但光圆必须入大定后才有,不能用意太急,更不能追求。
子丑寅三个时辰(夜11点至早5点)练功,最易见光,因为此时是生阳之时。初学练功者,尤要重视这个时机。
(三)凝神气穴,心息相依
在聚性止念基础上,当眼前呈现一片浩白不动时,即将微意移于丹田(脐下一寸三),心守太虚,意照气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寂而照,照而寂,久则寐寐惺惺,永无昏沉,睡魔自遣,真心独立,空空荡荡,但觉微息相随其间,吸气下不过气穴,呼气上不过心,绵绵若存。在心息相依之时,即把知觉泯去,心在气中而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氤氤氲氲打成一片,此炼心合气之功也。
(四)炼液化精
口内津是养生之宝,人能炼之去病延年。津是肾水所生,液乃心血所化,此二物能助消化补元精。《黄庭经》云:“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芝灾不生。”在行住坐卧之时,舌抵上腭,自然生出津液,待口满,气管正要喷出时,引颈而呑之,自然响声汩汩,直达丹田。少时,心意入定,不知身在何处。但物极必反,静极生动,外阳举而元精生矣。
(五)生精子时
天地子时一阳生,人身气质合乎天地,故子时元阳亦生。但人为情欲所牵,乱其自然,不能合乎天地,故阳生多在寅时,故为“活子时”。内阳生,外物即举,但须知水源清浊,方化使功炼化。无念无欲,由静而生者,谓之水源清。从情欲而生者,谓之水源浊。
(六)采精火候
采精者,是将生之元精采而归炉(炉即指丹田气穴)。但采时须知其火候,方能炼精化气,否则产而复生,难免漏精之患。火侯者,生精时谓之生精火侯。当采精时,谓之采精之侯,步步皆有火侯。采精者,是采静坐而后生之元精也。元精内生,外物立举,这时要心正勿动,速凝神太虚,意照丹田(微意照在丹田)。待所生之元精欲返回之时,速一吸气,下达会阴穴,一呼用意一提引入丹田。如此数遍或十几遍,内精归炉,外物自然缩尽,此谓之采药归炉。

若由浊源生精阳举时(白天有欲念者也谓之浊源),用采药归炉,少时又生,即用吸、抵、提、闭口诀,一吸由后三关直升乾顶,一呼由乾顶而降于丹田,如此数遍,再温养之。若遇采而不动者,即为浊源,可以吸、抵、撮、闭后升前降之法导引之,一次或数次,至外物缩尽为止。
(七)炼精化气
接上述,精既归炉之后,须以火炼之,复化为元气,则无漏精之患。方法是先武后文。有意于呼吸,行三十六息,息息归根,不离丹田气穴,谓之武火。再以神寂照之(忘息的意思),行二十四息(数息而不着意)即谓之文火。如此夜夜行功,火侯无差,不几日,丹田温暖,精生更旺,感觉丹田常有一种太和之气,氤氲不散,如此日久,自有开关之侯矣。以上谓之调药。
三、聚火开关
(一)气足开关,八脉俱通
开关者是通过以上炼精化气,丹田气足,日久在精定之时,忽觉丹田发热,气生气穴。这时千万勿动勿惊,心归杳冥,任其自然自生,不即不离,勿忘勿助,绝不能昏迷,以防气散。待到热极欲动之时,我以真意领之,入尾闾之穴。原则是气不动我不动,气将动我先动。气足者自然一撞直上乾顶,须臾化为甘露,深入任脉,香甜满口,脑髓清定,响声隆隆,直达丹田,非同前咽津之响声也。从此,八脉俱通矣。气不足及体弱者,气力稍差,不能一撞直上乾顶,须以神守之。待将动时,以意引之,过尾闾至夹脊。如无力上冲,须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将动时,以意领之,一撞而上过夹脊,直至玉枕。再无力上行时,乃须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将动时,以意领之,一撞而过玉枕,在入泥丸,少时片刻,化为甘露,降至丹田矣。
(二)周天运法,还精补脑
周天者,是每次气生,引气入任督行一周而归丹田,故谓之周天。此后静极气又生矣,外物立举。这时须不惊不动,待气足欲回时,以神领之,一吸而神气直上乾顶,一呼而神气下降丹田,为之一周。以神守之,寂而照,照而寂,在杳冥之间把知觉泯去而入定矣。此后复生如此,谓之还精补脑。
(三)气就神交,任督自转
以上周天运法,行之既久而定静之时,忽觉丹田温暖,元气生矣。所生之元气自不外驰,而上入中宫与神相交,氤氲配合,如如不动,恍惚之间,已入定矣。少时元气又动,一股热气(不行阳关矣)由丹田入尾闾过夹脊,经玉枕直达泥丸,又下降丹田气穴。此时神随气行,不由自主,非人力所能为也。此后复生如此,行之既久,既而入大定。在定静之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银,由任督二脉旋转不停,三百余周自然而停。此后复生如此,谓之真阳自转矣。
(四)阳火此闭,保健延年
接上述真阳自转后,真气已不行阳关,外物自不举也。此时身之宿疾,不治而愈,夏不畏热,冬不畏寒,神气充足,精神愉快,如如自悦,但还需要常乐我静,不使神气外驰,保持自然,这样使耳能返聪,目能返明,气足可以防病,身强自能延年,自古至今,此养生第一术也。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119) 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2009年03月23日 星期一 13:15 偶购一本《因是子静坐法》,照书中所讲的方法进行静坐,果然有效,身体逐渐康健,只是没有恒心,练习不太认真,病一好(转)就不坚持了。三年后,终因镇不住命门之精而失败。
三十岁娶妻成家,静坐功夫断断续续,到四十六岁时,患半身不遂症,不能行动,吃中药无效。这时有人告诉我,中医韩大夫教人静坐法,能治各种病症,在无奈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叩头认师。韩大夫欣然应允,赐我法名明一,并告诉我,半身不遂之病,练习静功一定可以治愈,只要有恒心去坐,必然会生效验的。
从此我开始涉足内丹功,通了小周天后,把精水化成气团,周流上下。此后,终末再泻一次精,而得到大周天通运,养神还虚。我因为证实了大小周天的运动,才知此功简易可行,惟火候繁多复杂。如今已经九十多岁了,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积累了不少经验。为造褔苍生,今撰《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结合自己的练功体验,把筑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各阶段的方法、火候、内景加以说明,供医疗疾病参考用。(《悟真篇》:「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一、筑 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袓国医学的理论,肾为一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以生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
炼丹之人要下决心继绝性交,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否则)地户不闭,真气不聚,内丹难结。(《悟真篇》:「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练气功为了康复体质,百病不生,可是各人练功功效有别,体质强者功效快,体质弱者功效慢。因此,不须急于求效,只有把筑基功夫练成,才有日新月异的效果。(《悟真篇》:「要得谷柛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每于静坐之前,务要扫除一切杂念,宽衣松带,身体不受束缚,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在膝盖上。把两目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眼珠尽量保持不动,慢慢地收回目光,不偏不依地随心意放在两眼中间袓窍穴里,半睁半闭,外闭内睁观看鼻端袓窍穴内的「空虚之光」,用意不用力、似观非观,观到袓窍内发胀、发紧、感到温暖,达到这个的标准时,再用意念轻轻地引「空虚之光」向脐下丹田照视,内视腹中一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
静至于极,到无我无相时,就产生元阳真气,气生则旋动天机,(《悟真篇》:「道自虚无生一气」)自然会发现腹内温暖,这就是道家所谓的「微阳」或「一阳生」。微阳嫩而不能采,只须以神照原处,继续寂照温暖处,越温养越旺动,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微阳愈动,仍要坚持温养,这是积精累气的要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积累内气也是如此,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持之以恒,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这是修炼内丹的起步功夫。
我从此下最大的决心隔绝妻室,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三十分钟,如是将近三个月,坐的时间逐步增加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
以后每次入座后小腹渐渐发热,然梦中泄精,小腹热力消失。可用下面的方法固精:鼻孔一吸气,用真意将生殖器往回一缩,(以)意引(导)头转眼(跟)遂,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鼻孔一呼气,意引头转眼遂,从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到会阴穴一停,眼往下看。左边升,右边降为一圆周;一吸升,一呼降为一次。如此四个九周,每一个九周一停,用心意将生殖器向上提缩,连提六下,共提四个六下。再静坐意守丹田十分钟,然后用右手掌捂在肚脐上,左手放在小腹底,曲指记(周)数,右手围绕肚脐划圆,左边升,右边降,旋摩腹表四个九周,再从右边升左边降,旋摩腹表四个六周,再用左右手捂在背后腰眼上,搓热后把双手带脉左右一齐向前拢到肚脐一碰手。(所谓圈数,只是起个约定作用。)
我年老阴茎不会勃举,下手先控制两眼识神,在练功中,使二目合并着向气穴看,达到心静神亦静时,果然出现阴茎勃举。(吕洞宾《三字诀》:「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悟真篇》:「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千峰老人说:「真阳无念自举,此为离中真火,发生(于)淫根,虽云无念,仍不是活子时动也。若在此时下手采药,名药嫩。因其气不足,易于涣散,故不能采取。非到真正活子时不可采之。如真阳气动发胀之时,急速采之,是为妥当。已过二候气动时名药老,因真气已散故也。」因此我就用两眼闭着,意在百会,把阴茎收回。
精气补足,静坐时心无邪念而外阳勃举,阴茎坚挺不倒,这是阳足的表现,应宜采摄:提肛,吸气,眼往上看,以神领气,心意遂之,从会阴向后走尾阊、夹脊、玉枕至头顶百会一停;再一呼气,眼遂着往下看,以神领气心意遂之,从百会下来,走袓窍、绛宫、气海直达会阴。后升前降一圈,如此转七周不等,以外阳自缩为止。如是一升一降,运动元神真火,把精化为元气,升于脑中,还精补脑,丹经上称作「采药」、「采药归炉」,实际就是意通周天。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悟真篇》:「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动机已息,仍然寂照腹中,这是用文火温养生精,俟其再动,仍用小周天武火炼之。(《悟真篇》:「采得归来炉里煅,煅成温养自烹煎。」)这样一温一炼,练至神凝息定,鼻息自断,形成了内呼吸(这是胎息的雏形),一升一降,息息归根,烹炼真阳,内气自然成形——气丘。
就这样转 *** (即小周天),日积月累,感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半身麻木症能举动了,而阳物举的次数越勤了,用转 *** 外阳不倒时,凝神于会阴穴中,会阴一提,鼻子吸气,意想从会阴穴提到丹田气穴中,再用绛宫之气下沉丹田中,这样一提一降为一次,做七次,外阳可缩。
经过练此三个月后,(精气更足,以至)外阳又不缩回了,在静坐中发现此景时:用右手中指点住会阴穴,身躯向左侧一至,左腿半曲,右腿伸直,成半躺半坐式,用鼻连吸三吸,头转眼遂,从会阴穴起,走左侧身外空间,向上旋升,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用鼻呼气,连呼三呼,从百会穴下来,头转眼遂,同自身右侧身外走空间,下降到会阴穴一停。再用鼻连吸三吸,由会阴穴向后走督脉三关,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用鼻连呼三呼,从百会穴向前走任脉三田,降到会阴穴。左升右降,后升前降为一次,这样连转七次,待精不动时,外阳缩小,即精已化气,药已归炉。(张三丰《铅火歌》:「急须闭住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阊穴。」)此时仍不撤手,身躯由半躺半坐而坐正,再用封固囗诀,照前收回精气法,连收三次,然后撤手撤指。将有形之精化为无形之气,这就是炼精化气法。(《黄庭经》:「急守精室勿妄泻,闭而宝之可长活。」)此法万勿轻用,达不到阳精破关射出之象,不能下手采炼。(《悟真篇》:「劝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因精不发动,无精可采,必须有精动、撞关现象,火候不老不嫩之时,才能用此法炼精化气,上升补脑。
收功,把双手心搓热,干洗脸,轻揉太阳穴、百会穴,起立散步。
我经过练内丹功,三年将身体补足,全身疾病一朝痊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路,也不觉疲乏。(三年筑基!苏老先生的筑基阶段未言马阴藏,在二步功后期出现。李锡堃老师所传为「点滴不漏,静满而无欲,永不起阳,才算丹基成。精门炼固为握固。」三年握固!两位老先生的筑基周期和筑基结果基本一致。)
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继绝性交。可是梦中性交,不易继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初习静功最忌落空,即人坐后任其无为。(《悟真篇》:「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二、炼精化气
筑基功完成后,按着要炼元精化元气。(非后天之精,(《悟真篇》:「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在温养中,照视气穴(「调药」),静极窍开时,会感到会阴穴有跳动、抽动,这是元精的产出之象,就是内药产生(「药生」),必须采精归炉(「采药」)。产药而不采,就好象耕种时,有种而不用,虽运周天徒劳而无益。(张三丰《打坐歌》:「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具体采法是:急用真意提摄动处,鼻中吸气,紧摄谷道,一缩小腹,提引动处之气,沿督脉上升于脑,急开目一睁一闭,用袓窍穴聚摄天光入脑,舌顶上愕向后伸。呼气舌顶上愕向前伸,以迎甘露。闭目凝视上下二气合成一片,再用意引人囗中,会同囗液,用舌向后一吸,咽至脐下气穴中,收存封固(「归炉」)。这步采取法有嫩老之采,会阴穴跳动之采嫩,若会阴穴跳动时,尚未采取,又觉及他事,则药老矣。如果采药正确,以口中有甘液落人气穴中,是元精化生归炉的验证。(囗中津液增多,若从嘴角流出,这叫「漏丹」。要紧闭囗唇,咽人腹中,滋润五脏。因它是肾水化生的物质,对人体有益,古人称它是「津丹」。)如在功中有数次元精之动,要有数次采取。(《悟真篇》:「壶内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药归炉后即要进行炼药。炼药时用文火,即呼吸要平稳,用双目合一之光,寂照炉内,静候炉中火发。睁开眼皮,用真意引气后升前降转 *** 九周,再紧闭耳目囗鼻,凝神聚气于丹田五分钟,或转卯酉周天一遍,是为固丹封炉功,收功下坐。
卯酉周天的转法是:闭目意引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于头,从头顶百会穴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下降于会阴穴,为一周,转四个九周,计三十六周,为进阳气;再睁着眼转周天,开目用意引从头顶百会穴向身左边下降走空间到会阴穴,身右边上升走空间到头顶百会穴,为一周,转四个六周,计二十四周,为退阴气。左升右降三十六周,左降右升二十四周为一遍。
我在四十九岁时,如是练功近三个月,时刻警惕阳精走失,每晚睡时,炼固精关门法一次,以防梦中泄精。一日人静后,四肢温暖,周身似醉,小腹内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地增加,小腹中似有沸汤,气丘上下冲动,忽然眼前阳光一闪,耳际有风声。(《悟真篇》:「月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又过一段时间,小腹中突然震动,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这时应以内呼吸采引气丘,吸气引至尾闾,这股热力,冲开背后脊骨末端,急缩肛门,热力过了尾闾关,如有不动时,吾之元神,一意静守,等待其出动,动则引升夹脊,热力一度一度地上升,升到夹脊关,停住不动,又静守,不动不引,用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热力撞过夹脊关上升,升到玉枕关又停止不动:用真意凝神聚热,化关中阴气,后脑骨震动三天,觉全头涨大,后脑骨豁然而开,真气盘旋于头顶,很用力地进人脑中,真性气与真命气合一在泥丸宫,再降至印堂,舌尖顶住上愕,静守一会儿,如呼气下放一样,降过印堂而入口中,囗中化出金液,紧闭口唇,以防漏出,用舌向后一咽,金液从喉头沿任脉,汩汩有声降入腹内气穴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张三丰《七绝》:「沂流一直上蓬莱,散布甘泉润九亥。从此丹田沾涧泽,黄芽遍地一齐开。」)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功下坐。这是起小周天的火候,从此腹内觉有圆陀轻盈之象,这就是丹经说的气通小周天。(《悟真篇》:「坎电烹轰金水方,人发昆仑阴与阳。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气通小周天以后,仍要意守气海,目光凝视气海穴,鼻息也归于气海,神、意、气,三家归到一处,进行武火烧炼,形成了内气呼吸,一呼一吸,在肚脐和下班丹田中升降。下田为气根,故古人叫做「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此际练功,鼻息自断,恢复到在母腹中的呼吸,故叫做「胎息」。在胎息中,做到一念不起,万虑俱寂,静极生动,方有小周天的自然运动。自然运转周天之火,锻炼元精,后升用急意,进火采取;前降用缓意,归炉烹炼。达到三百周天数足,结成小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丹是神与气相抱相凝之产物,起始丹形弱小,必须再进行温养采炼,养成大丹。(张三丰《亲囗诀》:「大丹如黍米」。)
经过近半年的静坐,热力依循上述路线不断循环往复,一日夜半子时,小腹热力又复震动,右手自动捂住睾丸,中指点在会阴穴上,这股热力从丹田降入会阴穴,吸抽中指,向后进入尾闾关内,在脊骨髓内,节节上升人脑,口中又化出金液,用舌向后一咽,咽过重楼,嘓嘓有声地落入下丹田,这就是丹书上说的五龙捧圣髓通小周天运行景象。
从此以后终年不生疾病。此后每次入坐,用袓气照视气穴入静时,就出现真气自转 *** 。吸则自尾闾至泥丸,呼则自泥丸至下丹田,督任循环,一周一周运动不停,实现了自然妙运。可是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这是我在体验中证实的。转到囗中上愕降下颗颗金液,如淋水之状,就停止不转了,味似甘露。(《抱朴子》所谓「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即此!吕洞宾《灵源大道歌》:「华池神水识者稀」)徐徐咽下重楼,以袓气光送入丹炉中,畅于四肢,美快无比。此是小坎离交姤运化元精之验。
在静坐中,发现周身如醉时,即是内气发展的动机,要运转周天, *** 愈转,感觉内气充盈旺盛;如内气停住不动,故意搬运周天,感觉内气空洞无益。若静守下丹田,不运周天,感觉内气形成了胎息,统体舒畅。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不举、马阴藏相时,(即男性生殖器缩入下腹部)忽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阳光二现」--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是功至炼精化气的阶段。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可再行周天火候了,否则伤丹。(即《悟真篇》所谓:「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我练此(步)功一年,生理上有些变化,身体上出现了轻、暖、冷、重、动、痒、涩、滑等现象,佛家称为八触,在我的体验中,这八种感觉不是同时而发的,而是有先有后,如坐久觉身轻如羽,小腹发热,轨生动力跳动,俯仰,摆动,头部扩大,身高丈余等。

三、练气化神
随着二步功的深入,元精已炼尽,小周天停止后,接着要修持练气化神功,采大药,达到气与神合炼,使气归神。(张三丰《了道歌》:「到此功夫要谨慎,采取沐浴按时节。」)
具体炼法是:入坐后,用袓气光在袓窍穴内悬照,照定在气穴虚空境界中,轻轻寂照,绵绵看守,自然呼吸。不可稍离,离则火散神弛,大药引不出来。息息归根,绵绵若存,使其不寒不热,从容涵育,任其自然运化,囗中生津,咽下,如雨泽物。
用内呼吸聚散法引之,促其活动,使其愈动愈旺。具体方法是:入静后自然形成内气升降呼吸,升时意念向下丹田中心聚敛,降时意念向下丹田外围扩散,一升一降不离下丹田与肚脐之间;一敛一散,巩固丹形,使丹形越养越大,养成大丹。每天禅坐三小时,延长时间也可以,经过七日温养,等待静定,呼吸一停,大药产生,呼吸不停,大药不显。炼到虚极静笃,身如太虚,忽觉内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氤氲蓬勃之状,与平常凡气不同,这是经过神光照视,大药产生之景。此景一显,又觉内气向丹田外围扩展,充满全身;又向丹田中心聚敛成珠,一散一敛,内气成形,如火珠之形,含在丹田中,这是久积纯阳之气,自然养成的大药。忽觉眼前现出白光,这是「阳光三现」--是大药养足景象,采大药之候到了。又觉大药上下涌动,上冲下奔,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丹田火炽,两肾热如汤煎,眼现金光,身涌鼻搐,囗齿叩动,耳内有呜,显此景象是六根震动,大药出炉之候到了。(张三丰《打坐歌》:「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乐齐呜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口饮甘露似蜜甜。」)此时用吸舐摄闭之法,引大药出炉:急用心力摄谷道,守尾闾关,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过关服食大药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大药自然冲过尾闾直升泥丸。阳气升到脑中,觉头涨大,有蚁行之状,全身有酥麻之感,急开目一睁一闭,摄天光从袓窍穴入脑,用神光凝聚脑中片刻。即行卯酉周天,闭目按眼眶周围转眼珠,从左边升,右边降,转九周一停,开目摄天光入袓窍穴凝聚一次,如此转四个九周,共开目摄天光凝聚四次,为进阳气。再睁着眼,按眼眶周围转眼珠,从左边降,右边升,转六周一停,闭目凝视袓窍一次,如此转四个六周,闭目凝聚四次,为退阴气。这样转眼珠,把大药真宝聚成一团,称为先天真种子。此时大药从脑中降入囗中(丹书谓「刀圭入口」),一个圆陀之液,急用舌尖顶住上愕,紧闭囗唇,以防渗漏。(《悟真篇》:「甘露降时天地合」。)用元神之光向下照视,凝神下照不动,以待真种自动下降。(《悟真篇》:「黄芽生处坎离交」。)忽觉有鶭呜之声,降入中丹田(即黄庭、土釜)。(《悟真篇》:「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真正位产玄珠。」张三丰《道情歌》:「中悬一点先天药,远似葡萄近似金。」)真种不动,用神光照视中丹田,含育十五分钟,再徐徐运行卯酉周天一遍,封炉下坐,这是采大药过关服食炼法。(《悟真篇》:「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当。」流珠者,元神。)至此完成了大周天的运动,古人叫做「过关服食运周天」,此是过三关服食之正功。
采大药归炉后,要进行炼药。用双目合一之光,文火温养,轻松自如地寂照中田,永存寂照不散。从此以后,又转入温养之功,这就是丹书上说的「沐浴温养」。(《悟真篇》:「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
过关服食大药后,练大周天通运:入坐之后,用神光照视中丹田为主,轻轻寂照,绵绵看守,不即不离,用文火温养大丹,呼吸合,神气交,伏气于中丹田,守中致虚,一念不生,先存后忘,神气合一,达到无极虚空之象。(《悟真篇》:「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静极生动,元气如活龙游动,从后升于脑,又从前降于下丹田,神光射入丹田,包含元气,形成胎息,此时元气与元神合一,大药之气化为元神。一点灵光升入袓窍穴中,照耀太虚之上。(《悟真篇》:「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感觉中丹田气满,一意静守时,忽觉两股元气从两脚心沿双腿外侧升至尾闾关合成一团,沿背后升到夹脊关又分开两股气,沿双上肢外侧达到双手指,停止片刻,又从双指内侧回到玉枕关合成一团,入于脑中,从脑降入囗中,沿任脉落于中丹田,从中丹田下行到会阴穴,又分开两股气,沿双腿内侧降到双脚心。如是一周一周地升降转全身,囗中生满津液,咽入中宫,畅于四肢,美快无比。(《悟真篇》:「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丹经所说的大周天,叫做采大药,乃是炼气化神的阶段,(《道乡集》说:「小药采于外,大药采于内」,因小药生于外阳,用有为有作的小周天采之。经过小周天的采炼,大药蟠聚气穴,采而后生,用无为的大周天采之,引出气穴,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
大周天通运以后,炼还丹:仍用二目合一之光,寂照中下二田合成一个的空虚境地,寂照到极处,有天然火候自然运动,不神驭,不息吹,运转七周,丹液满囗,有鶭呜之声,咽入中田。连续转九个七周,吞咽九囗丹液。炼丹已毕,自然睁开眼睛,紧接着转左升右降卯酉周天三圈,要睁着眼,不带呼吸!把丹封固于炉中收功。
这种景象保持三月之久,达到有动有静,静别忘我忘形,进入入定状态,动则真气运行于全身内外,如在云雾中一样,一日有无数次的变化,真息循环不已,此为炼气化神功夫。这步功夫,要以中田合下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仍以寂照为主,寂照到极处,自有天然的运动,如觉有大小升降、浮沉、聚散、旋转等。(《悟真篇》:「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在每次静坐中,运动的出现,都不一样,不神驭,不息吹,呼吸似有似无,神气似守非守,而有自然妙运,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悟真篇》:「牛女情缘道合,龟蛇以秉天然。蟾乌遇朔合婵娟,二气相资运转。本是乾坤妙用,谁能达此真诠?」)无为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只觉圆明不昧,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悟真篇》:「我有一轮明月,从来只为蒙昏。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昭然。」)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一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由有为过渡到无为,化气为神,久而久之,本身内气由微动到不动,身如虚穴,昏睡全无,元神炼成纯阳功夫。(《悟真篇》:「损之又损慎前功,命宝不易轻弄。」《老于.四十八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大周天虽重视无为,而在无为中尚须知有为。譬如内视寂照腹中,空洞洞地制止杂念乱生,心有专向,定于此,不外驰,这就是无为中而有为。(《悟真篇》:「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
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不可着相。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着相就是心生形相之念,凝滞不散,则内气不能氤氲和蔼,流通一身,这是练功的大病,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
这步功夫的火候如何运用呢?吾师说:真意于如有如无之火候中,方是大周天的真火候。如有,是神气不定;如无,是神气在定。若是用意守,便着于有,着于有即起有之妄念;任其不照,则(又)神气(分)离,就不是定了。但微有似存,若二气存。神存二气存,俱在定中,真火候定而空,定空久定神通慧,便是虚无的无上妙境,神气合一,都定入一块,进入胎息,就没有火候了,而结成玄胎,就达到养圣胎之候了。(《悟真篇》:「始觉男儿有孕。」)
修持到这一步,体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入静后有中脉升降运动,即是内丹上升于袓窍,下降于下丹田,升降十次为一轮,升降三轮,把内丹收在下丹田。再从下丹田向两腰间旋动,横行带脉,左右转各三十六圈,又从身后上前下绕圈,约转三十六圈,从大到小,最后一圈,成为一点--从上丹田降下一个气团,隆隆有声地落入中丹田中心。全身内气向中丹田聚敛,如磁石吸铁,聚成元形之物。真气离体转,左旋右转,细雨如珠,真气遍体,如痴如醉。恍惚杳冥之中,不知有人我之相,天地之形色。人天合一境,一气贯乾坤。转卯酉周天三圈收功。(张三丰《铅火歌》:「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
《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即指结胎神必须常伏气脐中,守神于脐内,神气相合而生胎神,胎神结成,乃生阳神,是道家内丹功的正途。具体炼法是:入坐后,把元神悬于袓窍穴内,用袓气灵光轻轻照视中丹田,心意系在气穴虚空中,不知有呼吸绵绵往来,身在太虚。囗中上愕降下津液,咽入中丹田,以意畅送四肢。再从双足向上提缩阳关,前后各升于脑,如此一回,即行卯酉周天一遍,收固丹形,速以凝静入定,此是金液还丹之妙。如此练功三个月,自然出现神气凝定,相合相化为一,而生胎气,伏气于中丹田,进人胎息。此是初级静养功。
《胎息经》云:「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气离形为之死。」说明神气合一,互相不离,那么怎样使神气不离散呢?具体炼法是:人坐后,用神气灵光照视中丹田虚境,守中致虚,一念不生,使灵光常觉常照,这是神气不离散,保住养胎之景。养胎全凭寂照,如失去寂照,则二气不畅旺,则不能资养胎神,所以寂照为养胎之本。胎息常住于身中,每到杳冥混沌时,天机自动,飞上泥丸,脑中生阴,化为玉液,降人囗中,如冰片之香,咽人中丹田,要勒阳关,从会阴穴提入丹田,以固丹形,如此每回收功皆运卯酉周天一遍,即凝神入定,静养寂灭,守中抱一,这是养胎中级功。
高级养胎功四个月炼法:入坐之后,用袓光照视中丹田虚空境界,把元神定在胎气中,气包住神,神气相结,心意寂照不动,袓光照定胎中,要念念在胎中,非言语之念,而是息定之真念,胎中定力,在乎一念之诚,心无妄想,守中抱一,这样自然阳气日日生旺,溶化神之阴,阴气自然渐渐消灭,定功渐纯,功夫到此,神归小定,胎气伏于中丹田,达到真养胎景象。若能常寂常照,神蛰气藏,深入混沌,内气自动冲过三关,飞上泥丸,袓窍穴现出元光,化为玉液,降人囗中,随觉随咽,送入丹田,如此大蛰七天咽纳不尽,这是金液玉液还丹之景,千万不可错过,每次收功,皆运卯酉周天一遍以收之。则为七返九还之丹了。
吾在修炼养胎功时,达到整夜不下座,因静定之极,内气不动,外气不入,神气合一,混沌无知。老师说:小静一日不下座,中静三日不下座,大静七日不下座,不可疑为坐华,而是神气归根复命之时,结胎养阳神之象,若不能入定归于虚无之中,永无结胎之理。
养胎的火候如何运用,神光悬于袓窍穴中,寂照中丹田虚无之后,若存若忘,不有不无,以文火温养,全在有觉无念之间。有念则火爆,无觉则火寒,火寒则有鼻流浊涕之危。总以诚意不散,含光默默,神光照定胎中,是养胎真火候,若能凝神入定,静养胎气,深入混沌,而胎气方能凝成胞胎。(《悟真篇》:「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口中生出津液,紧闭囗唇,以防渗漏,意送中宫,急凝神入定,以引结胎之火。若不凝神入定,则胎息无主而不灵,后虽入定行火,终不得号为灵胎。或入定而定中神驰,时离时合,难得养胎果满,因此炼意还虚非常重要,把意炼成心死神活,到养胎之际,就无乍离乍合之患了。

四、炼神还虚
把胎神迁到袓窍内存养,与中下二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存养全体。(张三丰《换鼎分胎》:「重安炉鼎立坤干,巧手移丹入上田。」)不用照视之功,只用虚心住于无,在袓窍内涵养胎神,这是止火养胎神,如不止神光之火,胎儿有火焚之危。(《悟真篇》:「末炼还丹即速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己心,不免一朝遭殆辱。」)必须一心主静,万缘俱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终日混沌。无人我之相,也无天地山川之形。纯观无相,与太虚浑一体,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只昭昭一灵,超绝万古。(《悟真篇》:「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碍遮。会的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百思无存,万虑全消,使丹田里交会的神锁,任其自动、自调、自温、自炼,我惟致虚守寂、纯任自然,神入气中而不知,气走身外而不觉,如此烹炼,自有丹杳之气上冲百脉,遍体熏蒸,这就是神生气的境界;又觉转神日长,智能日开,清净微妙,精莹如玉,这就是气生神的境界。如此神气交养,两两相生,静养九年,阳神真光养足而阳神之光兀兀腾腾,从内窍透出身外,由大窍贯入小窍,无内无外,无大无小,透顶透底,窍之光明,天地万物都照耀于神光之中了。(《悟真篇》:「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小即毫毛莫识,大时遍满三千。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长短深浅。」张三丰《打坐歌(《悟真篇》:「神光照耀遍三千」。)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89) 九转内丹术2009年03月23日 星期一 13:09 这是一套经整理的古典道家内丹术,修炼方法具体详细,所述内气运行路线及内景历历如绘,不啻修炼家的内炼记录;且讲究气候、时节、地磁、光线的配合;其修炼方法也与一般丹经不同,故在此持予介绍。
九转内丹术,系陈朴所创的一种道教气功养生法。据记载,陈朴,号冲用,唐末五代初人,受道于钟离,与吕洞宾同时,著《陈先生内丹决》,载《正统道藏》妇字 号下,盖后人所记也。陈朴的内丹术,颇有特色,它以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很少神秘主义的色彩;其功法与一般不同,并不首先打通督脉,而是着重于任 脉一路的运炼,从第一至第七转,活动的范围始终是上下于心肾三焦之间,直至第八转才由泥九过夹脊,由上沿督脉下行,复归丹田;功法系统完整,从炼养胆气入 手,依次炼心、肾,再行养阳、养阴之功,最后炼骨、炼肉、炼脏腑,直至丹成功圆;修炼的方法具体详尽、效应确实,内气的运行部位,所历经络穴
位,怎样呼吸吐纳,如何采天地日月之精华,一步一环,毫不含糊,转转有成。可见,此功是陈朴内炼的记录,经验的总结。一般人依法行之,修炼下辍,久必大有益于身心,虽然"飞升"是妄谈,但是也会产生本质上的变化,超平常人,这就是"仙",
所谓"内丹",是由人身内心肾精气交媾而成。心藏神属火,肾藏精属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精相合,气在其中,三宝合炼,即成内丹。"内丹之功,起于一 而成于九……转而成九者,九为阳数之极,数至于九,则道果成矣",从一到九之数,表示事物经过一定的量变,就会产生质的变化。内炼先通胆腑之气入手,"天 地生气萌之于春,万物得生 缓竽苌 酥 蒙 刂 诘ǎ 四芡ǖㄖ 缓竽诘こ删?转之功"。在内炼的过程中,也强调遵循天地日月运行、阴阳消长规律修养方法。自然气候变量的特定组合.即
气候、时节、地磁、光线等基本自然条件的综合变化。对于 人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与体内调节生命节律、控制生长衰老的生物钟息息相联。在特定的节气时辰,按照特殊方法锻炼,就能使自己的体质逐渐发生变化,返 还生命的最佳状态,下面介绍九转内丹术的功法步骤、要点及效应。
第一转 降丹
练法:时间选在每日二更尽三更初(23点左右),先少量饮食,避免过饥、过饱;洗漱定神,调和心绪,排除杂念。然后盘膝而坐,闭目存神,候息出入调匀,先 以舌倒卷定舌根两窍,闭住呼吸,渐觉左右太阳经有两道气从大牙根冲上,贯两太阳穴;次入顶门,感觉两气相交合,即为一次。每次毕,开目稍待,然后再闭目, 复行法如前,候气至顶部泥丸宫即止。如此,每夜行三次。
效应与注意事项:行至数夜或数日之间,渐觉气从泥丸宫流入脑,沿喉咙透夹脊,串尾闾,贯胆脐冲心胸,觉胸中温煦舒畅,是真气下降的征兆。再练数夜,感觉气 抵心中,心中温煦微动,此温气又从心而上,过喉咙,入舌下。口中微觉苦昧,就是胆气生升,阴阳调和,内丹将降的征象。此时应注意,练功之时切勿受人或动物 惊扰,并应在坐前置一小桌,以备在出现突然气行,感觉身形渐大、精神兴奋,渐觉房舍人物山河在自己身中,手足不知所在之时,手有所按托。出现这种情况时, 当以手扶桌,闭目。这时,可能觉得心头一团光亮如日坠于下丹田之中,这就是内丹下降的体现。丹降之后,不可立即睁眼。先渐渐收拾意念,然后使四肢复旧、睁 眼。有条件的内服人参汤,晨起饮热粥;没有条件的单饮热粥亦可。将养一二天,就完成丁第一步降丹功法。降丹功法有消百病、增体力的效果。
第二转 交媾
练法:选初九(农历,下同)、十九、二十九日正午时分,端坐在静室之中,盘足瞑目,叩齿九遍。待神志安定、内气调和,然后行闭息之法。以一呼一吸为-息, 每一闭八、九息。-闭完毕。缓开双目,恢复呼吸,再行闭息法如前。初闭时息数可少至-次二次,渐熟悉后五次,极熟练后九次。
效应与注意事项:依法行之,待闭息之法极熟练时,便是体内火候周足之时。此时,自觉心中温热,四体舒适,心神翕动,-道热气下流丹田,此是内丹入丹田的征象。丹气渐成,静坐之际时有神光从眼而出,此乃丹光,体质进一步加强。
第三转 养阳
练法:选初六、十六、二十六日半夜,洗漱毕,入静室端坐,盘膝,叩齿六遍,凝神瞑目入息。入息者,微吸不呼。每一入六息,如此六遍。待月尽之日半夜时分, 依前法于静室中闭目盘足而坐,先以左手按摩顶门,右手按摩尾骶,各四十九转。按摩时,紧闭气息,至次数完满,稍事休息,再闭气息,再按摩,如此三次。
效应与注意事项:行功之后,觉五脏中其热如火,乃火行之候。在二十六日或月尽之时,觉左胁内动摇,或微微有声,一道热气横过丹田,直入右胁之下,其热如 火,动摇许久方消失。若静坐内观,可见左胁下有"一颗明珠,如火轮之状";还可听到天地和谐之声。此外,生理上也可会发生一些变化,如二便减少,一月仅十 余次,男性生殖器渐缩,肠胃亦觉微缩。
第四转 养阴
练法:选初六、十六、二十六日半夜时分,洗漱毕、入静室闭目盘坐,叩齿三十六遍,宁神闭息。这时期闭息,与前不同,直使鼻内无出入之息,直候体内真气充 满,气贯舌窍,口中津液满溢,然后缓缓咽之,意念其归心。归心之津液激动心神之火,温煦全身,五脏觉热,遗体微汗,四肢舒适。如此为一遍。每至二十六日, 如此行功三遍,止功。
效应与注意事项:此功行后,可觉右胁有声如雷鸣,-道热气流入丹田,鼻中火光迸出。此功练成后,于静坐之时,能感觉内丹的神光从顶门放出,如一轮明月,罩笼身体;身体不畏寒暑风霜,四季如一。
第五转 换骨
练法:选初九、十九、二十九日正午时分,面南盘膝,闭目,对日而坐。候气定,闭息使气无往来,充满于内,意念内外真火相交通,-身上下通红,光明满坐。二 三十分钟后,渐觉丹田一道凉气(真水)上贯于心,如水晶一团在心上。然后睁眼呼吸,由鼻向日吸日华之气,意念归其心,与真水相激。如此行九九八十一次而 止。
效应与注意事项:吸日华气归心、与真水相激,便觉心头气动,丹田如鱼涌跃。此功行三载数足,则能脱胎换骨,只觉夜间汗出如白膏。这种反应,陈朴认为是"凡骨随汗而消",并称之为"阳砂换骨"。
第六转 换肉
练法:选每月十五日夜半子时,洗漱毕,对圆月而坐,闭日盘膝,调和气息,而后合嘴闭息,意念真气充满六腑,体内肾之真明之气与空中月精之气相互交通,身形 莹如水晶,湛然明朗。二三十分钟后,渐觉一道热气(心神之火)降入丹田,如一团火轮在玻璃盘中。然后缓缓睁眼呼吸,由鼻向月吸月华之气,意念其归入丹田, 月华真明激动丹田真水、水火相交,如沸池之状,如此行八八六十四次而止。
效应与注意事项:吸月华气归丹田,与丹田真水相激。便觉四体汗出,百脉舒畅。如此功行二载,则能换去"凡肉"。照陈朴说法,采月之精华纳入丹田,结为"阴粉"。-年之后其"阴粉"化入肉中,其反应是"但觉大小便常有紫血随气换下"。
第七转 换五脏六腑
练法:此功需在绝对清静纯化环境中修炼,按陈朴的要求是"远离尘世,人深山之中岩间"。练功环境选定后,冥坐,闭息凝神,口鼻绝往来之息,意其真阴真阳交于腹中,归于四体。
效应与注意事项:七转之功练千日,便觉顶门窍开,出红黑之气,此乃五脏换成胎气,胎气发散的体现。待感觉顶门窍合,是胎气出尽,七转功满的征兆。依陈朴之 说,此时的身体日间便现形影通明,色如红玉,甚至可以腾空飞行。如果丹火太盛,五脏发热,可于初九、十九、二十九三天, 入水洗浴,此际可见"真丹光明,如火轮之状"从阴户而出;良久舌下生津,丹光又自阴户而入。一直练到八转,即可不浴。
第八转 育 火
练法:内丹之功练至八转,便形成了上接舌下两窍、贯于口中,下接腹脐的体内稳定不消的内景联系,陈朴称为"地带",似婴儿之脐带。若遇丹火内发,五脏燥热 之时,即闭目冥坐,在闭息之后,意念口衔"地带",息气内通。丹田真水渐长。至第九日,真水长至喉咙,便觉内丹浸于此水之中。半夜,冥坐闭息,吸此水上入 泥九官,沿督脉下行,过夹脊,复归丹田。
效应与注意事项:功成之后,内火归真,永无热毒之患。
第九转 "飞升"
功至九转,无法无诀,任其逍遥。"道果圆成"。陈朴形容说:"九转逍遥道果全……足蹑祥云谒九天",实际上是神清体轻,永无疾病,老者返童,养生达到最高境界。
以上述陈朴九转内丹术功法要点,一般人宜练一转、二转、二转、四转,便可增强体魄,预防常见病;五转、六转、七转难度很大,非专门养生家,摒绝世务,专事修炼,不可实行。至于八转、九转更非-般人所能企及,冰山绝顶之宝,需特殊人去摘取。























   太 极 内 功2009年03月22日 星期日 13:05  
   1 、太极行功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2 、太极行功歌
  一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呵、嘘、呼、哂、吹、加嘻成六数。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治肺宜用哂,哂时手双托。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即此是长生,胸有不老药。

  二
  春嘘明目木滋肝,夏至呵心火自闭。秋哂定知金肺润,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食。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命丹。
  三
  肝若虚时目睁睛,肺知哂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吹肾还知抱膝平。脾症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莫生惊。仙人嘻字真玄秘,日日行功体渐宁。
  四
  肝本青龙旺在春,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法行功效若神。肺生咳嗽作痰诞,胃膈烦焦喉舌干。却病急行哂字诀,上焦火降肺安然。心神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灵更莫过。喉病口疮并热痛,行之渐觉体安和。肾为水府是生门,保命藏精养蒂根。眉蹙耳鸣兼黑瘦,吹之精气返昆仑。脾家属土太仓名,饮食成痰湿热生。泻痢脾鸣兼吐水,调和四季得和平。三焦火症报君知,静坐蒲团须用嘻。此法通玄传上古,清凉三部是良医。

   3 、太极打坐法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须从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状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人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结,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有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
  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皙者而细言之也。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4 、打坐歌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黄婆其间为媒妁,婴儿姹女两团圆。美不尽,对谁言?浑自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仙药齐鸣非等闲。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期间。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天地交泰万物生,日饮甘露似蜜甜。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本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生万劫难。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天机妙,非等闲,泄露天机罪如山。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关妙通玄。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有人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丹。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5 、太极早功法
  日将出即起,面对太阳光,吸气三口,即将口闭。提起丹田之气到上,即将口闭之气与津液咽下,然后将身往下一蹲,两手转托腰眼。左足慢慢伸直,三伸,收转左足。又右足伸直三伸,收转右足。将头面朝天一仰,又朝地一俯,伸起腰,慢立起,两手不用就拿开。立起之时,将右手掌慢慢向上三伸,亦往下一耸。又左手慢伸,将掌向上三伸,亦往下一耸(松),然后一步一步作一周围,一步步完,将两足在圈圈内一跳,静坐片刻,取药服之。

   6 、太极午功法
  正午,先盘膝坐,两手按膝,腰直起,闭目运气,一口送下丹田,念曰:“本无极之化身,包藏八卦真因。清通一气精其神,日月运行不息。阴阳甲乙庚辛,生克妙用,大地回春。扫除六贼三尸,退避清净。开天河之一道,化玉之生新。圆明有象,净彻无垠。养灵光先在顶,三慧照于三清,不染邪崇之害,不受污秽之侵,水火既济,妙合地、天、人。学道守护五方,主令元神,四时八节,宰治之神,养我魄,护我魂,通我气血,生育流行,天罡地煞,布出元精。二十四气十二辰,妙应灵感,观世音,太上老君,道祖吕真人,一一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化作太极护法神王,日月普照来临。”(念七遍)开目,运动津液,徐徐咽下。将左手按腰,右足伸出,右手按腰,左足伸出。伸出后将两足并合,往前一伸,头身后一仰,立起。将两掌擦热,往面一擦,擦到两耳,左右手各按其耳,两手中指上下交,各弹三下,往项下一抹到胸。左手擦心,右手在背腰中一打,然后两手放开,头身往下一勾,再以右手往前头一拍,抬起腰身,左手腹中一抹,然后前足换后足,往前跳三步退三步,口中津液,作三口咽下,朝西吐出一气,复面东吸进一气,闭鼓气一口送下,此导阴补阳也。

   7 、太极晚功法
  面朝北,身立住。左右手,捧定腹,两足并,先提起一气,运津液,待满口,一气咽下。两手左右一伸如一字,掌心朝外竖起,将少蹲作弯弓之状。左手放前,对定心。右手抬过头,掌朝上,四指捻定,空中指直竖,右掌朝下,捻大小指,中三平竖。两手相对,如龙头虎颈抱合之相。头于此时侧转,面向东,往前一起一蹲,起七步,立正,将两手平放,以右手抱左肩,左手抱右肩,蹲下。头勾腹胸前、两目靠臂膀中间,呼吸一回。将两目运动,津液生起,以舌尖抵腭,上下齿各叩四五下,将津液徐徐咽下。两手一抄,踪起一步,右手向上一抬,放下。左手往上一抬、放下。轮换三次。左足搭右足,往下一蹲,立起,右足搭左足,往下一蹲,立起,将腰扭转一次。乃呵气一口。收转气,两手在膝上各捻两三下,左边走至右边,右边走左边,共八十步,此要对东北走,东北对西南走,完,坐下。略闭神一会,将两手对伸一下,站起,再服晚药。以清水漱净口,仰众到寅,再住,翻动睡之,此通养神功,收魂聚魄也。

   8 、太极走功法
  迈步如猫行,轻捷似鹤立,灵脚神鹿意;起步活跃莫抬高,行时如风才逍遥。昂首舒步,眼平视含而非露;身形要活,胸心开张;放松两臂,两手轻握,微屈肘垂肩下。心指腰意,精力集脐下,气实丹田中;腰引胯动,股引小胫,腿灵脚活,脚落要轻,脚底低平;先脚跟着地,存想涌泉穴,时抓十指,顺理呼吸,以神驭气,神气混凝,气运双腿,与丹田之气上下循环呼应,让血脉流通,而不伤筋,使意达松活,且微轻灵力。集中存思小腹丹田或脚底涌泉而健步不知疲倦也。

   9 、太极睡功法
  若习睡功玄诀者,不拘于日间及夜间,或一阳来复之时,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中诸神。然后松宽衣带面侧卧。闭目垂帘,舌抵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一手掐子午诀,掩生门脐,一手握剑诀,屈肱而枕之。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心目内观。要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要虚静自心,勿为一毫虑念所扰,绵绵呼吸,默默行持,以至虚极静笃。

  至人之睡,留藏全息,饮纳玉液,金门牢而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户。苍龙守乎青宫,素龙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五内。呼甲丁以直其时,召百灵以卫其室,然后吾神出乎九宫,恣游青碧。履虚如履实,升上若就下,冉冉与祥风遨游,飘飘其闲云出没,坐甚昆仑紫府,遍履福地洞天。咀日月之精华,观烟霞之绝景,访真人问方外之理,期仙学为异域之游。看沧海以成尘,提阴阳而舒啸。兴索欲返,则足蹑清风,身浮落景。故其睡也,不知岁月之迁移。

  古传之睡功之法,用五龙蟠体之形,面南背北,首东足西,侧身而卧。左掌劳宫穴紧贴左耳(劳功穴为心经窍穴,耳为肾之外窍),右手劳宫穴贴于腹部神阙穴,神阙穴亦是肾经之俞穴。如是,上下皆致心肾相交。右足微伸,左足卷曲,置于右足之上。息念(呼吸与意念)注于神阙,以神阙吸气,毛孔呼气,乃至人之息深深,无声之中独闻知也。静察出人之息,有声则听,无声则守,不即不离,如疏雨滴梧桐,有意无意,如微云浇河汉。寄心于耳,寄耳于息,心息相依渐人心息两忘。至于大定之境,及至静极而动,恍然一阳生,蒸薰如醉,睡功之大成也。

   10 、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自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现。莫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练九转,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暗把阴阳颠倒。人言我是朦胧汉,我欲睡兮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屈肱而枕自骊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谭。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脉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三丰仙。

   11 、太极四季功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真诀》曰:凡春三月肝气旺。肝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若遇木日,甲乙克土,于辰戊丑未之时,依时火起炼脾气,余日兑卦时,损金以耗肺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坎卦时,依法起火炼肾气,震卦时,入室,多入少出,息住为上,久闭次之,数至一千息为度。当时内观如法,一任冥心闭目,青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寅至辰,以满震卦(一千息以上优佳,以息息渐微为度,如息佳不须连数)。凡夏三月心气旺。心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心。若遇火日,丙丁克金,于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余日坎卦时,损水以耗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离卦时,入室依前行持,赤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已至未,以满离卦(一千息以上尤佳,其说如前)。凡秋三月肺气旺。肺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肺。若遇金日,庚辛克木。于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巽卦时,依法起火炼脾气。兑卦时,入室依前行持,白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申至戌,以满兑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肾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肾。若遇水日,壬癸克火。于离卦时,依法起火炼心气,余日辰戊丑未时,损土以耗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坎卦时,入室依前行持,黑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亥至丑,以满坎卦。《道要》曰:凡行此法,不限年月日时,一依前法,以至见验方止。其气自见,须是谨节不倦,弃绝外事,止于室中,用意测其时候,用两个纯阳小子,或结交门生,交番往复,供过千日,可了一气。一以夺一,一百日见功,五百日气全,可行内观,然后聚阳神以入天神,炼神合道,入圣超凡。炼气之验,但觉身体极畅,常仰升腾,丹光透骨,异香满室。次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顶中下视,金光罩体,奇怪证验,不可备记。”

   12 、道要秘诀歌
  道要歌,道要歌,不知道要必遭魔。看玄关,调真息,知斯二要修行毕。以元神,人气海,神气交融默默时,便得一玄真主宰。将元气,人黄庭,气神和合昏昏际,又得一玄最圆明。一玄妙,一玄窍,有欲观窍无观妙。两者玄玄是要机,异名同出谁知道?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神恬气静极自然,妙自无生现太极。古仙翁,多半语,恐泄真机无妄举。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无定自领取。到而今,我尽言,此在有定无定间。有定曰窍无曰妙,老君所说玄又玄。指分明,度有情,留与吾门作赏音。遇而不修为下鬼,为圣为凡随乎人。初下手,最难行,离了散乱又昏沉。大丈夫,有真学,必将神气分清浊。先天神兮最清明,后天神兮乃浊物。扫除浊物守清明,闭塞三宝居灵谷。这灵谷,即窍儿,窍中调息要深思。一息去,一息来,息息相依时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神气团冲九窍开。照此行持得窍妙,昏沉散乱从何来?

   13 、大道歌
  君今洗耳听吾言,道有先天与后天。后天渣质为无用,先天一点号真铅。昧真铅,迷本性,此是修行第一病。玉清殿上少人行,吾今指破神仙境。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静功悟性动取药,内有龟蛇颠倒缩。一阳发动便行动,斡转天关须猛烈。阴生在午阳坎中,卯酉行持要从容。斗柄拨轮来紫府,笑迎仙子客黄公。黄婆宫中会姹女,姹女婴儿自相配。要筑基,须炼已。炼纯熟,明采取。蒙师指我一段功,先将九窍关门通。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脚底涌泉冲。涌泉冲起渐至膝,膝下功夫须着力。释氏即此号芦芽,又如虫行又如刺。过膝徐徐至尾闾,有如硬物来相抵。方行最上一切功,三段功夫有口诀。从此三关一撞开,泥丸顶上转将来。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真奇哉。重楼即名绛宫室,绛宫黄庭有端的。黄庭一室须要精,精在中间一点灵。切莫糊涂为隐秘,黄庭便是真玄关。不识玄关端的处,真铅采来何处安?君不见,悟真诗,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又不见《参同》书,状似蓬壶比不诬。下闭称无上闭有,两孔穴法气相须。从今讲道谈玄理,除此为之都是虚。关已开,功已积,制剑要明真消息。镆铆尚且铁为之,何况我剑本来直。天为炉,地为冶,金水相停切莫野。子午行功要铸成,能钢能柔能取舍。剑已全,采真铅,采取鸿朦未判先。若还采得后天气,只是将他命苟延。二七时,有真机,神州赤县当求之。法财两用若求得,就好切思细详别。粉红云,野鸡色,唇若涂朱肤似雪。聪明智慧性温良,神光漆采发纯黑。气清视正步行端,方用中间算年月。五千四八生黄道,杳杳冥冥生恍惚。依时采取定浮沉,不可毫厘令过越。此际须明三日弦,妙在西方庚辛白。慧剑灵,内心诚,敲竹相通始鼓琴。天梯宜用不可缺,密密深机哪个能?海底巨鳌休乱钓,恐惊去了不回程。炉莫损,候要别,采过后天延岁月。一个时辰分六候,只于二候金丹就,尚余四候有神功,妙在心传难泄露。真铅来,发神火,西到东来先觅我。运我真汞一点红,相迎相迓成一颗。过三关,升泥丸,下得重楼入广寒。又不痴,又不慧,又不醒兮又不醉。若非遍体便精神,怎得夫妻成匹配?丹即定,心喜幸,屯蒙两卦朝昏应。也知沐浴在其中,卯酉之时不宜进。守城垣,罢战功,增得灵砂满鼎红。如斯十月功夫足,器皿丹房一撒空。入深山,抱元一,万事俱空不费力,寒暑饥劳不可侵。巍巍九载面墙壁,朝来北海暮瀛洲。忽然功行齐完日,水府三官算寿年。一封丹书下瑶天,青鸾白鹤舞翩翩。直至通明封拜罢,永作长生不老仙。

   14 、五更道情(五首)
  题义:五更须活看,只是功夫不息之义,勿谓一更是一更功夫,二更是二更功夫也。余类推。
  一
  一更初,独牧青牛,勿纵狂行,不放闲游。我这里换景移情,攀花折柳,密炼潜修。闭六门无为静守,擒五贼有法拘囚。匹配刚柔,耐得春秋。气盛神全,采药何愁?
  二更里,匹配调合,逐散诸阴,赶退群魔。俺只要招凤来巢,唤龟还窟,引虎归窝。看铅生须知谨守,逢月现认得真么。下手莫错,望远时过,赤水含珠,造化无那。
  三更中,一阳才萌,赤县门开,真气方升。这时节微露铅华,初含玉蕊,半吐金精。锁心猿龙吟云应,拴意马虎啸风生。采颗芝英,送入黄庭,封固无虞,百日功灵。
  四更残,饥罢醒醐。乘槎张骞,笑煞麻姑。凭这点灌溉三田,融通百脉,润泽肌肤。周流遍牢关土釜,升降毕谨守如初。念虑皆无,声色尽除。温养胎仙,十月功夫。
  五更终,添汞抽铅,换鼎分胎,移上丹田。从今后,阳长阴消,性成命全,体固身坚。静调神,一周渐大。勤面壁,九载还元。行满功圆,八百三千。与道合真,便是神仙。
  二
  一更里,铅汞全,三尸六贼都游散。心猿意马牢拴定,铅鼎温温水不寒,诸魔不敢抬头看。安神息,任天然。龙自吟,虎自欢。这桩妙理行持惯,遍身水火配离坎。成仙成圣何嗟叹?要做长生也不难。曾记得,火龙直指得还丹,逍遥自在,自在神仙。

  二更里,丹诏来,乘龙跨凤青霄外。大还到手人人爱,方信金丹好药材。母见姣儿(一作怀抱儿童)共一堆,安稳睡,且妆呆。清虚地,不染埃,从今灭却冤家债。做一个长生不老,养就了杏脸桃腮。

  三更里,活子时,仙家美景现华池。灵龟吸尽金乌髓,丹风衔来玉兔脂。玄明酒,醉如痴,群阴尽。艳阳期,一枝春色金花丽,佳人有意心相许,郎君把玩两情怡。得遇了还元返本,寿与天齐。

  四更里,更漏深,铅生癸(一作子)后阴阳分(一作顺)。正值一弦金水满,恰似莺花二月春。不贪财,不爱名。饥琼浆,听玉音,碧天连水清波净。虚自堂前拴意马,无影树下锁心猿。三回九转真人现,得遇了先天大道,寿比乾坤。

  五更里,采得他,功名富贵都抛下。一心盼望蓬莱景,十洲三岛便为家。免欲火,无牵挂。这长生,在自家。养育恩情休要差,逢人莫说艰难话。刀兵虎,全然不怕。任你是艳色垂帘,再不恋路柳墙花。

  三
  一更里,入禅房。清净身心不用忙,心猿意马休轻放。守定灵台白玉光,无事真人里面藏。主翁端坐昆仑上,黄婆勾引入洞房。婴儿姹女配成双,三家会合曲江上。
  二更里,上蒲团。思念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常发现。采取先天补后天,三关运转至泥丸,华池神水频吞咽,水火相交暖下田,偃月炉中至宝煎,三四九转把丹炼。
  三更里,一阳生,坎离交媾结婚姻,无牵无挂常清净。海底泥牛直上奔,绵绵一气透昆仑。金水夫妻来交并,白雪生长在黄庭。炼就金丹不坏身,方才识透玄关性。
  四更里,觅宗风。西为大意在其中,时时常把功夫用。皓月当前彻底红,照看自己主人翁。方知炉内铅投汞,玲珑塔里现真宗。金丹炼就了真空,千年万载身不动。
  五更里,合天机。玄关一窍少人知,谁人识得生死地?全凭戊己产婴儿,金光灿烂现牟尼。至宝收在丹田里,养就灵根与天齐。阳神妙体同太虚,黍珠一粒包天地。
  四
  静中观面观象,搜寻道窍根源。太乙炉中运周天,三昧真火锻炼。箭射九重铁鼓,三关运转泥丸。擎着宝月配日眠,此时铅汞相见(右调西江月,按此乃古仙词唱,祖师借来作五更道情引首,故仍之)。

  一更里,马稳莫放猿猴跳。气清神清,自然心地扫。看守黄庭,运转先天道。清静闲观,透出玄中妙。乘一时,才心定。性在天边海底命,悟着青铜镜。青铜镜,无象光明铁陀硬。你看你变乾坤。采日精,尽都听法王令。

  二更里,炉内万朵莲花放。炼就黄芽,一点从天降。死中拨活,无象却有象。普照十方,到处皆明亮。看天沟,明耀耀。牧放群羊拍手笑,早把云梦跳。云梦跳,脚踏灵台高声叫。你看你领金牌,把名表,得证了,无为道。

  三更里,调理巍巍全不动,一枕孤眠,识破黄梁梦。白鸦来朝,太极光明洞。海水枯干,颗颗珍珠弄。紫阳宫,独自立(叶利)。水晶宫里闲游戏,好个九品天生地,都帅大堂金刚列。你看你上天梯,怎得知珊瑚石,真琉璃。

  四更里,猛勇要把魔王战。无象宫中,使出双尾剑。战退魔王,万里成一片,体貌纵横,又入蓬莱院。这消息,谁知道?自己思量自己笑,好个玄中妙。玄中妙,一副棋子盘中闹。你看你士相卒,摆列炮,进车马,将军照。

  五更里,方醒自觉心开悟。急紧加功,再进竿头步。奔到紫阳宫,透出漕溪路。这些功夫,等闲休分诉。提金容,把剑首,自己收拾休教漏,放出蛟龙斗。蛟龙斗,莫把羊儿饥饿瘦。你看你提防谁,贼不偷,守定了,周天候。

  五
  倒卷黄河一派通,养来柔弱似婴童。世人若问长生路,笑指蓬莱碧海东。
  一更里,修行要仔细,休教意马走东西,走东西。猿猴锁在方寸地,这青牛老子能骑(重句,下仿此)。金丹花儿勾一,宝剑插在炉里。龙虎交,会坎离,水火颠倒成即济。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混沌世界佛,南无花开叶儿落(花开叶落比阳生阴尽之时,若是凡花,则花开叶亦生矣。余仿此)。

  一更里,修行提正念。十字街道炼金丹,炼金丹。不用水火不用炭,只要悟,打坐参禅。金丹花儿勾二,黄婆引去婴儿,上泥丸,透玄关,婴儿姹女两团圆。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二更里,修行要团圆,姹女婴儿在两边,在两边。黄公黄婆为媒眷,将二家结就姻缘。金丹花儿勾三,说起生死不难。说不难,却又难,不在身边在那边。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西方如来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二更里,修行要心专。手提一根无影剑,无影剑。六贼赶至魔王殿,将三尸斩首目前。金丹花儿勾四,我今遇着明师,与咱指一条路,时时刻刻用功夫。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大肚弥勒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三更里,修行要防危,休将六届贼搬弄你,般弄你。聚气凝神总不移,烧纸钱,送将出去。金丹花儿勾五,我今得了功夫。采先天,补后天,滚出云门天外天。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接引准提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三更里,修行莫漏机。黄河倒卷上天梯,上天梯,玄关站定青牛蹄,颠倒颠,取坎填离。金丹花儿勾六,狮子炼成火猴。我今想去云游,翻过甲子到瀛洲。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十八罗汉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四更里,修行要用心。双树林中点慧灯,点慧灯,照见世尊,他去极乐园,门前等一等。金丹花儿勾七,空中有人提携,马车青牛,过玄关,炼颗金丹圆又圆。金丹花儿快乐,念上一声佛,南无燃灯古老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四更里,修行要用功,须看西南起巽风,起巽风。水火即济颠倒用,将药火齐入炉中。金丹花儿勾八,婴儿姹女赴龙华。主人翁,认得他,打成一片是作家。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大鹏金翅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五更里,修行金鸡叫。迷人不是这条道,这条道。铁树开花蕊不少,完满了,自有根梢。金丹花儿勾九,说起人从皆有。说起有,却又无,说无说有永不休。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孔雀明王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五更里,修行太阳红。须防火候一场空,一场空,霞光万道金莲涌,完满了,自然成功。金丹花儿勾十,我今来在家里,见主人笑嘻嘻,我问真人在哪里?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长耳定光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念罢五更到天明,正东闪上小桃红(叶横)。小桃红,东生西落催人老,躲三灾,报答恩师。金丹花儿勾十一,我今来在深山里,搭一座,草茅庵,降龙伏虎自然置。金丹花儿快乐,念念上一声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念罢五更一坦明,一道红光是至真。黄龙透出三关顶,到今日跨鹤飞升。金华十二一齐开,玉皇老子丹书来。穿仙衣,坐莲台,炼就金身全不坏。念念上一声佛,南无无量受福佛,南无花开叶儿落。

   15 、上天梯
  金虎吐铅,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采先天之功,全凭戊己。夺后天之气,龙虎初弦。青龙白虎相争战,玉兔金乌一处搏。防只防身中无慧剑,怕只怕急水滩头挽不住船,等只等黄婆勾引,候只候少女开莲。此事难言。五千日内君须算,三十时辰暗里盘,子前午后分明看。铅阳未动,癸现于前,真铅真阳随后边。药到临炉,此时休怠慢,急速下手擒入关,随后用六百抽添。十月胎圆,婴儿出现。面壁九年,独露真诠,才做个阆苑蓬莱物外仙。

   16 、积气开关说
  其端作用,亦如前功。以两手插金锹,用一念归玉府,全神凝气,动俾静忘。先存其气,自左涌泉穴起于膝胫,徐徐上升三关,约至泥丸,轻轻降下元海。次从右涌泉穴,俾从右升降,作用与左皆同。左右各运四回,两穴双升一次,共成九转,方为一功。但运谷道轻提,踵息缓运,每次须加九次,九九八十一次为终。其气自然周流,其关自然通彻。倘若未通,后加武诀,逐次搬行。先行狮子倒坐之功,于中睁眼三吸,始过下关,后乃飞金精于肘后,掇肩运耸,自升泥丸,大河车转。次撼昆仑,擦腹搓腰八十一,研手摩面二十四,拍顶转睛三八,止集神叩齿四六通。凡行此功,皆缩谷闭息。每行功讫,俱要嗽咽三分,方起摇身,左右各行九组。此为功法。可配静功,互为运行,周而复始,如此无间,由是成功。上士三昼夜而关通,中士二七以透彻,下士月余关亦通。功夫怠惰,百日方开;若骨痛少缓其功。倘睛热多加呵转。一心不惰,诸疾无侵。其时泥丸风生,而肾气上升。少刻鹊桥瑞香,而甘露下降。修丹之士,外此即诬。若非这样开道,岂能那般升降而炼己配合也哉?

   17 、玄关一窍歌
  玄关一玄通真诀,乾坤辟破蓬壶阔。黄庭有个元翁客,抱琴侍守天边月。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兑头缺,峨媚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骑龙挂剑醉归家,运转三关朝北阙。

   18 、金丹歌
  金丹一粒重一斤,世人知得永长生。筑基扫尽尘间事,炼己只是养元神。黄庭土釜先天汞,万虑皆空绝世情。离了己身不是道,执著己身也是空。我今泄漏天机理,说与学道诸英雄。目前现有长生路,千万凡夫迷本宗。扫尽灵台无一念,身闲清净运玄功。呼吸虚无神守舍,百脉归源如水清。身中自有真铅现,一颗红光似月明。玄关往来无定位,阴阳升降有时辰。年中取月月取日,中秋现出月光轮。三旬只在家里坐,时刻不离紫微星。南面对观北斗柄,正是日午打三更。西北安炉炼灵药,东南立鼎法神功,鼎炉相对真做手,慧剑挂在水晶宫。黄婆勾引为媒聘,灵龟入炉深更深。醍醐灌顶真橐龠,采取先天一气真。一息一纽天谷穴,河车搬运上昆仑。过了鹊桥入华池,降下重楼十二层。尾闾夹脊三关过,金公归舍入黄庭。铅来投汞猫捕鼠,汞去投铅兔见鹰。九转神丹入金鼎,十月胎完造化成。寒暑不知真造化,体变纯阳是真金。尘中积行三千满,白日飞升朝玉京。

   19 、金液还丹破迷歌
  还丹诀,还丹诀,吾今仔细与君说。旁门小术路三千,除此金丹都是僻。万般渣质皆非类,真阴真阳正栽接。阴阳交,铅汞接,婴儿姹女空中烈。龙虎上下转升腾,海底灵龟弄星月。长黄芽,飞白雪,水中金露先天诀。真黄婆,真橐龠,金丹就是长生药。先筑基,后进药,百日功夫牢抱着。若追二气归黄道,三家相见仙胎结。性要炼,命要接,休在人间虚岁月。若将铅汞归真土,添汞抽铅永不灭。乌八两,兔半斤,二物同入戊己村。两头武,中间文,四大擒来一处烹,十月功勤火候足,纯阳炼就寿无穷。换鼎移胎三五载,九年面壁出阳神。玄是祖,牝是宗,先天先地万般根。点天透地通天眼,翰转天关斗逆行。窍要开,气自通,雷转斗柄声正轰,海底云汲龙翻浪,泥丸风生虎啸声。若会阴阳颠倒法,乾坤造化立时成。讲悟真,说参同,此理原来是一宗。此药虽从房中得,金丹大液事不同。饶服气,空炼精,闭尾闾,望飞升,不得金丹总不成。乌兽类,知全形。龟纳鼻息能调气,鹿运尾闾亦炼精。又有鹤胎常稳抱,夜半云松静养神。畜生倒有千年寿,为人反不悟长生。遍世人,贪名利,不怕阎罗鬼薄情。人有生灭畜有死,三寸气断鬼为邻。先天药,后天药,此是阴阳真妙物。先天药,能超脱。后天药,延命壳。世人若会裁接机,长生不死还大觉。性要修,命要全,采得先天种泥丸。童儿修,精气全,静里一气口升天。只有无为身不破,才是修真大罗仙。幼年间,丧了阳,半路出家性颠狂。乾爻走入神爻里,变成离卦内虚张。取将坎位中心实,返本还原复作阳。真水火,配阴阳,世人莫要乱思量。饶你无为空打坐,不免亡生葬北邙。习静功,守中黄,到老差殊枉一场。纵然明了真如性,阴魄投胎入鬼乡。延命药,返魂浆,金丹就是药中王。若将一粒吞归腹,返老还童寿命长。又休妻,又绝粮,持斋说法往西方。任你旁门千万法,除斯同类总成狂。我把天机都泄漏,还丹端的是仙方。累代神仙从此得,脱离尘世上天堂。我劝后来学道者,休听邪师说短长。若得口诀金丹药,延年住世寿无疆。以此修出长生路,报答师恩谢上苍。著斯诀,作慈航,行满功圆感玉皇。破迷金液谁人作?万古流传元化张。

   20 、龙虎还丹指迷歌
  饶君到处问仙梯,一阳初动始称奇。水淹昆仑翻碧海,虎啸岩头是祖基。直指逍遥捷径处,一轮明月照须弥。水中虎,火中龙,八卦五行显耀中,捉得龙兮生紫雾,伏了虎兮金光露。二象何缘立道根?只因久假曹溪路。男配女,阴配阳,交媾分明战一场。戊己土,作黄房,神气清兮是药王。炼得紫金丹粒就,跨鹤乘鸾朝玉皇。

  虎藏碧海伴儿眠,龙自扶桑日里旋。待等一阳春意动,虎放金光龙吐涎。腰悬宝剑收龙雾,虎见龙归自其潜。二物相随归戊己,一炉真火慢烹煎。子至午,火候严,卯酉加临莫放闲。吞祖气,啖琼浆,色内真空哪个详?炼之只在生身处,十殿冥王共此方。速顿悟,莫痴贪,休道老人说异端。饶尔翻谈三藏法,不悟无生也是闲。打破这个铁馒头,自在逍遥亿万年。

   21 、太极长生法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真诀》曰:坎卦阳生,当正子时,非始非终,艮卦肾气交肝气,未交这前,静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盘膝,蹲下腹肚,须叟升身,前出身而微偃头于后,后闭夹脊双关,肘后微扇一二伸腰,自尾闾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拥在夹脊,慎勿开关,即时甚热气壮。渐次开夹脊关,放气过关,仍伸面脑后,紧偃以闭上关,慎无开之,即觉热极气壮,渐次开关入顶,以补泥丸髓海。须身耐寒暑,方为长生之基。次用还丹之法,如前出胸伸腰闭夹脊蹲而伸之。腰间久不起,当静坐内观,如法再作。以火起为度,自丑行之,至寅终而可止。乃曰肘后飞金晶,又曰抽铅,使肾中气生肝气也。且人身脊骨二十四节自下而上三节,与内肾相对,自上而下三节,名曰天柱。天柱之上,名曰玉京,天柱之下,内肾相对尾闾穴之上,共十八节,其中曰双关。上九下丸,当定一百日,遍通十八节而入泥丸。必于正一阳时,坎卦行持,乃曰肘后飞金晶。离卦采药,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始,至艮卦方止。自离卦采药,便心肾气相合,而肝气自生心气,二气纯阳,二八阴消,薰蒸于肺,而得肺液下降也。含真气曰得黍米之珠,而及黄庭,方曰内丹之材,即百日无差,药力全。凡准卦采药用法,依时内观转回精细,若乾卦进火烧药,勒阳关自兑卦为始,终在乾卦。如此又一百日,以肘后飞金晶,自兑卦至震卦方止。离坎采药之时,法如旧,以配自坤至乾卦行持,即二百日无差,圣胎坚。勒阳关法,自坤卦至乾卦方止。如此又一百日足,泥丸充实,返老还童,不类常人。采药就,胎仙完,而真气生,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丹田,而作陆地神仙。三百日后行持,至离卦罢采药,坤卦罢勒阳关,即行玉液还丹之道。故至冬至后,方曰行功,三百日胎完气足而内丹就,真气生。凡行此法,方为五行颠倒,三田返复。未行功以前,先要匹配阴阳,使气液相生,见验方止。次要聚散水火使根源牢固,而气行液住,见验方止。次要交媾龙虎,烧炼丹药,使采补还丹而锻炼铅汞,见验方止。十损一补之数足,而气液相生,见验方止。上顶行持,乃小乘之法,自可延年益寿,若以补完坚固,见验方止,方可中年择月。冬至之节,月中择日,甲子之日,日中择时。坎离乾卦,三时为始,一百日自坎至艮,自兑至乾,二百日后,自坎至震,自坤至乾,凡此下功,必于幽室静宅之中,远妇人女子,使鸡犬不闻声,臭秽不入鼻,五味不入口,绝七情六欲,饮食多少,寒热有度,虽寐寤之间,而意恐损失,行功不勤,难成乎道,如是三百日看应验如何。”

   22 、太极超凡法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真诀曰:超者,超出凡躯,而入圣品;脱者,脱去俗胎,而为仙子。是神入气胎,气全真性,须是前功节节见验正当,方居清静之室,以入希夷之境。内观认阳神,次起火降魔,焚身聚气,真气升在天宫,壳中清静,了无一物。当择幽居,一依内观,三礼既毕,平身不须高升,正坐不须敛伸,闭目冥心。静寂朝元之后,身躯如在空中,神气飘然,难为制御。默默内观,明明不寐,山川秀丽,楼阁依稀,紫气红光,纷纭为阵,祥鸾绿凤,言语如簧,异景繁华,可谓壶中真趣,而洞天别景,逍遥自在,怡然不知有尘世之累。是真空之际,其气自转,不须用法依时。若见青气出东方,笙簧嘹亮,旌节车马,左右前后,不知多少。须臾南方赤气出,西方白气出,北方黑气出,中央黄气出,五气结聚而为绿云。乐声嘈杂,喜气熙熙,金童玉女,扶拥自身,或跨火龙,或乘玄鹤,或跨绿鸾,或骑猛虎,升腾空中,自下而上,所遇之处,楼台观宇,不能尽陈,神祗官吏,不可备说。又到一处,女乐万行,官僚班列,如人间帝王之仪,圣贤毕至。当此之时,见之旁若无人,乘驾上升,以至一门。兵卫严肃,而不可犯,左右前后,官僚女乐留恋不已,终是过门不得。轩盖复面,自上而下,复入旧居之地。如此上下不厌其数,是调神出壳之法也。积日纯熟,一升而到天宫,一降而还旧处,上下纯无滞碍,乃自下而上,或如登七级宝塔,或如上三层琼楼,其始也。一级而复一级,七级上尽,以至顶中,辄不得下视,恐神惊恋躯不出。既至七级之上,则闭目便跳,如寐如寤,身外有身,形如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回视故躯,亦不见有所见之者,乃如粪堆,又如枯木,憎愧万端。辄不可顿弃而远游,始乎一步二步,次二里三里,积日纯熟,乃如壮士展臂,可千里万里而行神壮大,勇气坚固,然后寄凡骸于名山大川之中,从往来应世之外,不与俗类等伦。或行满而受天书,骖鸾乘凤,跨虎骑龙,自东自西,以入紫府,先见太微真君,次居下岛,欲升洞天,当传道积,行于人间,受天书而升洞天,以为天仙。凡此行法,古今少有成者。盖以功不备而欲行之速,便为此道。或功验为证,止事静坐,欲求超脱。或阴灵不散,出而见仙,人不见形,来往去住,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夺人躯壳复得为人,或出入不熟,往来无法,一去一来,无由再入本躯,神魂不知所在,乃释子之坐化,道流之尸解也。故行此道,要在前功见验正当,仍择地筑室,以还一切,腥秽之物,臭恶之气,往来之声,女子之色,不止于触其真气,而神亦厌之,既出而复入,入而不出,则形神俱妙,与开地齐年,而浩劫不死,既入而复出,出而不入,如蟑脱脱,迁神入圣,此乃超凡脱俗,以为真人仙子,而在风尘之外,寄居三岛之洲者也。《道要》曰:“不无尽法,已灭息矣。”

   23 、太极玉液法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凡用艮卦飞金晶人脑,止于巽卦而已,此言飞金晶三百日后也,离卦罢采药,坤坤罢勒阳关,只此兑卦下手勒阳关,至乾卦方止,既罢离卦,添入咽法炼形。咽法者,以舌搅上腭两颏之间,先咽了恶浊之津,次退舌尖以满,玉池津生,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气旺而脾气弱,咽法日用离卦;凡夏三月,心气旺而肺气弱,咽法日用巽卦;凡秋三月,肺气旺而肝气弱,咽法日用艮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而心气弱,咽法日用震卦(飞金晶法咽亦不妨)。凡四季之月,脾气旺而肾气弱,人以肾气为根源,四时皆有衰弱。每四时季月之后十八日,咽法日用兑卦,仍与前咽法并用之。独于秋季,止用兑卦咽法,而罢艮卦之功。以上咽法,先依前法而咽之,如牙齿玉池之间而津不生,但以舌满上下而闭玉池,收两颏,以虚咽而为法。止于咽气,气中自有水也。咽气如一年(三十六次至四十九次为数)。又次一年(八十一次),又次一年(一百八十一次)为见验,乃玉液还丹之法。行持不过三年,灌溉丹田,沐浴胎仙,而真气愈盛。”

   24 、太极金液法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若行此玉液还丹之法,而于三百日养就内丹,真气才生,艮卦飞金晶,一撞三关,上至泥丸,当行金液还丹之法。自顶中前下金水一注,下还黄庭变成金丹,名曰金丹。行金液还丹,当于深密幽房,风日凡人不到之处,烧香叠掌,盘膝坐,以体蹲而后升,才觉火起,正坐绝念忘情内观,的确艮卦飞金晶入顶,但略昂头偃顶,放令颈下,如火方点头,身前低头曲项,退舌尖进后,以抵上腭,上有清冷之水,味若甘香,上彻顶门,下通百脉,鼻中自问一种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嗽而咽下还黄庭,名曰金液还丹。春夏秋冬,不拘时候,但于飞金晶入脑之后。节次行此法,自艮至巽而已。晚间勒阳关法,自兑至乾而已。凡行此法,谨节慎前,方可得成。”

   25 、太极合道法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真诀》曰:此法合道,有如常说存想之理,又如禅僧入定之时,当择福地置室,跪礼焚香,正坐盘膝。散发披衣,握固存神,冥心闭目,午时前微微升身,起火炼气,午时后微微敛身,聚火炼丹,不拘昼夜,神清气合,自然喜悦。坐中或闻声莫听,见境勿认,物境自散。若认物境,转加魔障。魔障不退,急急向前,以身微敛,敛而伸腰,后以胸微偃,偃不伸腰,少待前后,火起高升,其身勿动,名曰焚身。火退魔障,自散于躯外,阴邪不入于壳中。始此三两次已。当想遍天地之间,皆是炎炎之人,火毕清凉,了无一物,但见车马歌舞,轩盖绮罗,富贵繁华,人物欢娱,成队成行,五色云升,如登天界。及到彼中,又见楼台耸翠,院宇徘徊,珍珠金玉,满地不收,花果池亭,莫知其数。须臾异香四起,妓乐之音,嘈嘈杂杂,宾朋满坐,水陆俱陈,且笑且语,共贺太平。珍玩之物,互相献受。当此之际,虽然不是阴鬼魔障,亦不得认为好事。盖修真之人,弃绝外事,甘受寂寞,或潜迹江湖之地,或循身隐僻之隅,绝念忘情,举动有戒,久受劬劳,而历潇洒。一旦功成法立,遍见如此繁华,又不谓是阴魔,将谓实到天宫。殊不知脱凡始,在顶中自己天宫之内,因而贪恋认为实境,不用超脱之法,止于身中。阳神不出,而胎仙不化,乃日出昏衢之上,为陆地神仙,仅可长生不死而已,不能脱质升仙,而归三岛以做仙子。到此可惜。学人自当虑,超脱虽难,不可不行也。《道要》曰:不无尽法,已减省故也。”

   26 、炼丹火候说
  上
  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罕传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佛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呼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大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自然无尽生机,所谓“养鄞鄂”者,此也。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功也。或百日、或百余日,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大候,血水有余。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一霎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为河车真动。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珠,土内黄芽。尔时一阵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苍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现,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合配。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静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到此地位,息住于胎,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下
  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皆然。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气之功也。
  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
  如此真气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部,功夫不但入圆十月也。故曰:运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运之一时、一日、一月、一年,即有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或一、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空虚与太虚同体,此为炼神还虚之功也。

  前功十月即满,须时时照顾婴儿。十步、百步、千里、万里,以渐而出。倘或放纵不禁,必致迷而不返。仙经曰:“神人气成胎,气归神结丹。”所谓“一点落黄庭”是也。但人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

  此法简易,奈人不肯勇猛耳。若能恒久行持,必然透金贯石,入水蹈火,通天达地。再行积行累功,服炼神丹大药,必然形神俱妙,白昼飞升,全家拔宅。此又在功德之浅深如何耳。设或不服神丹,只顾阳神冲举,回视旧骸,一堆尘土,夫亦白日羽翰,万劫长存,可与宇宙同泰者矣。

古谱秘籍少林内外轻功秘诀全本2009年03月22日 星期日 12:59

古谱秘籍少林内外轻功秘诀全本
原著:明·少林武尊者
由明代少林还俗武僧武尊者(隐名)所著的《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所戴之功均系少林真体,虽

简实深,如能依此勤习苦练,可臻大成望各位读者,切莫因其简易而小视。要知道简可驭繁,

易而生奇啊。因此书原文全系文言,古奥晦涩,编者特将其译为白话文,且将残破的图式重绘

附上,使之更加详明易懂。
自   序
我中华大地的武学,奥妙精深。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内外软硬,有形无形的区别。注

重于外,修炼筋骨皮肉的是有形的功夫;注重于内,调养内气;修炼精神的是无形的功夫。这

两类功夫必须经过长期的苦练精研与聪敏颖悟才能达到极高的境界,这种人武林中称为绝手。
旧凡学过一些拳功的人都听过“力不打拳,拳不打功”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

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譬如挑夫苦力,负

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傅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失措

,空有几百斤的蛮打印无用武之地。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

入。实在是轻而易举。但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象蚂蚁去摇

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

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这就是一个明证。
道理人尽皆知,但是照此而行的人在武林之中是很少的,这都是因为练拳技容易而精功大艰

难。再者如今传拳的人,自秘其技,大多口教拳技不教真功。以致拳道衰微实在是不幸啊!
儒家亚圣孟子曾说:“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奇人异士,

并非天生过人,都是历经千辛万苦。百炼而成的高超功夫。只要功夫精纯、达到一定层次,就

自然会融汇贯通,神乎其技,并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言。
我所继承的是少林一脉,少林门中自古练功法门众多,为武林入所知的有易筋经、达摩罗汉十

八手内功,大小无相禅,少林七十二绝艺,梅花桩、舍利子(暗器)、达摩渡江(一苇空行)

轻功……等。各种神功的习练要真传,要得洁,而且不是一天两无可以练成的。练习神功首先

应以软皮术(柔软法)来磨炼柔转初学拳功者的肌肉筋骨,再炼忧陀那(今丹田穴,位于脐下

腹中)中真气内佐行功,方能有较高的成就。少林隐传的《易筋教内录》记载:“无相神勇法

,是名易筋经。示之于外相,坚强在内机。安虑似地藏,狮子急奋迅。法界广大海,芥子胜须

弥。”极言了拳功夫外相成,体用合-则威力无穷的道理。
现在,我将我所知道的一些内、外、轻功少林宗门里秘传方法记述下来,用以传示后学,使

其不要偏入歧途而空耗时光,仅以此微小的功德,愿得到的人依照本书勤下苦功。而他的成就

也将会真实不虚。能这样的话,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抄 本 附 记
几年前,我们这里匪盗横行,其中有几个匪首,原来当过嫖头或者从过军。有一定的武艺。

乡中的兵勇每次与他们拼斗总是落败,后来从河南来了一位侠士,途经本地,听人们述说匪盗

为害,兵勇无力的疾苦后、于当天晚上领了乡里几名体壮年轻的汉子,连夜杀入了匪盗的山寨

,手提朴刀(注:古用长把短刀)冲入群匪中间,杀死匪首及众匪近百余人,叱咤神勇,所到

之处,贼盗逃窜不及。自此我地盗患平息,乡众钦佩地的高超功夫,纷纷请他传教乡中子弟以

强身御寇。盛清之下这侠士在我们这里留居了两年有余,传弟子有六十多个。都练出了一身好

武艺,到了他要走的时候,他向弟子们传示了他手录的秘本,由其中几名文字较好的传抄了出

来。后来他就走了,听他自己说是要去川西一带会友。从此便再无音讯。至于他的姓名,他只

说姓施,子弟们都以“师(施)父”来称呼地,据他所说。他是少林门下,师父自号“武尊者

”.原是少林僧人,后还俗。这抄本便是他师父留下来的。乡人得到这本书的都委托我把这些

记录下来成文,以明来源。特此为记。
                                        鄂东张生记
内功章 第一
我听传言说,现在有内家武当,重在内修;外家少林纯系外壮,这种说法太荒谬了。少林拳

法首先以内功为他的精义,此外更有禅修悟道的法门.练气行功《少林洗髓易筋经》就是少林

派的内功大法。再说,武当派阻师张三丰真人,原本就是从少林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精

髓变化脱衍而成武当阴阳和合,刚柔互用。以柔反刚的拳法的。世俗的人仅仅从外形动作上视

刚猛雄浑为外家,绵软周流为内家,实在是不明内、外的含义。所谓外.是指少林是佛门,方

外之人;所谓内,是指武当为道门,方内之人的意思罢了,其实,武当、少林本是一脉两枝,

到了他们的高深境界则必然有他们独特精奥的内功修法,仅以一般粗浅皮毛的功夫是无法成为

一代高手的。
守     元
凡是练拳习功的入,第一紧要的是固其精气,守其元阳。精稳则真气旺盛。真气旺盛则精神

焕发,化精转气,传布到全身内外各处。则可身体健壮,百病难生,气力强大。为练真功打下

了坚实的根基。守元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提高精神修养,见色无心,心无杂欲,持

之以悟)意欲不兴则无阳自固。平曰勤苦得来的功夫,切不要贪一时的欢乐而前功尽弃,否则

真功难成,望学习的人时刻收束身心,谨记莫违。
知     止
拳法的内功,以止心系念,专心一致,心乎气和为初步要求心念止住,精神就安定;精神安

定,就可以专心练功习拳,自然技术易掌握而劲气的周运也能细心体会出来了.如此也就渐渐

进入。了神妙的境地。今有一种方法,我在这里简略的讲一下。无论盘坐、倒卧还是站桩静立

,只要一开始行功,就把一切杂务乱想都放下,将意念放出到无限远与法界虚空相合,静心保

持沉稳安祥,一灵独觉的状态,直到渐渐地感觉不到自己和外界的存在。自觉要收功的时候,

返回神意进入体内忧陀那(下丹田)片刻,使神气回归集聚而没有遗漏。之后,再双手叠合搓

热,裸露出腹部以脐为中心,正反各摩四十九转,接下来浴面,揉耳、拍头散火以全功。止念

静定当中,神静了下来就可以体觉到细微的感应,有的时候耳朵里各种声响越来越大甚至落针

的声音听起来象个炸雷”经络,皮下气血串流或痒或跳。脑袋中光彩眩目,见到鬼怪仙佛。这

些都是人功后自然产生的现象千万不要惊慌恐惧,立即收功。只要一心静定,任其自生自灭,

忽然精神一片空寂而心中感觉一片朗朗光明,又是别有洞天了
气法真言秘要
第一步养气功夫:
一般没有练习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气虚就是气实,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血行不旺,叫

做气虚。而多数身体看似强壮的人,血气方刚,但气浮且燥,叫做气实。这两者都是不正常的

状态。因而内功第一步就是要纠正这两种状态。平衡气血阴阳,使虚弱的人强壮,使气实的人

沉实,然后才能说到练习拳法武功。
(一)弥陀登天立足法:
本法可以调补身心,使人元气充足,通达周身,转弱小而成强壮。其法虽简,效力宏大,素

为少林僧众入门必习的功夫。先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的场地,收整身心使安定下来,两足开支等

肩宽。胸平背正,头领目张,闭口抵舌。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摆好姿势后,先深

深地吐三口浊气然后再尽量习、缓、深长地向忧陀那(丹田)吸气,同时脚后跟提起。吸足气

后再缓缓以口呼气,脚跟下落。初时以四十九次起落呼吸为度,曰后渐增。
(二)立地成佛沉气法
气实浮燥的人虽然强壮,但稍经运动劳累就全身颤抖面青嘴白,气喘吁吁。这是因为他们的

气血运行状态不稳定,后劲不足,元气不沉实不牢固的结果。本法乃我少林高僧结合禅法而作

的秘传功夫,专门对治中气不定气燥浮扬。其法先用高位马步桩,双手合十于面前鼻下,或系

心于呼吸,或走念于忧陀那(丹田)、或想佛与菩萨的庄严宝像。总以有为人无为,念念不生

,由静而走*散火收功的方法依旧是摩腹,浴面,拍头,不可马虎、务必使气尽归气海藏于芥

子。此法行功以一时辰为度,若有余时也可增加时间,总而言之是一分练一分功。
第二步调气功夫:
元气因养面得到壮大,但仍然要经过调练才能使之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显于外,或行于内

,运使自如。因此养气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加练调气功夫。
闭息法:
姿势取或坐或立,选取空气请新的场所。先尽量缓慢地将全身浊气呼出体外,再均匀地分三

口吸气入忧陀那(丹田)部位。如此反复十余次后,再用吸气、尽量闭气保持,后以口发“扑

”音喷呼体内之气,再闭气一会,吸气,反复行之,多多益善,本法调节呼吸,调换全身清气

浊气、使气血运行,内力充沛、实在是一大妙门
运使法:
此法在于练习拳术的过程中,采用柔缓慢练的方法,身心状态自然而已着,将呼吸配合于拳

法招式中。凡是出手出脚,就呼气至手心(天空)、脚心(地空)、顶心(天极)凡是收束手

脚身形就吸气沉入忧陀那(丹田)。呼气则舒展于全身,吸气则收敛于内密务必使呼吸深长柔

顺,元气自然通畅,绵绵不绝,不勉强、不郁结,不喘息。久久纯熟,拳技的运用就气力充沛

沉稳,收枚自如,变化莫测。
              外功章第二
世人不知内壮则外强的奥妙,练拳习功所用都是较低级的纯外功练法,例如插砂、击铁、石

担、石锁等。凡练习外功首先必须具有-走的内功功底,再配合真传外功秘法将气血贯注在全

身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则内部坚实、外部钢筋铁骨,神勇无敌。少林宗门之下外功练法众多,

尤其是“遍体铜人”一法,世俗人很少知道,即使知道的也不很全面,属于“偷艺”之流:想

当年师门高僧练功之时闪转翻腾、如飞鸟穿林一样灵敏飞纵;遍身芳是法,象猛虎扑食那般威

猛,然而时至今曰,真功绝技已将近失传了,故此,我特将“遍体铜入”的练法又称弥勒布袋

活步功记述于下,以期前承后教,艺术绝传。
          遍体铜人法(弥勒布袋活步功)
布袋制法:
练功所用的布袋,要受到人量的冲撞击汀,因此戍选择坚韧牢实的札料多层缝制,市袋的尺

寸,高约一尺二寸余,中空直径约八寸在布袋中装入石砂或铁砂.重量由二十四斤、三十六斤

、四九斤的数目增加)袋口牢牢扎紧后用一根粗绳约二尺许将布袋吊挂空中,袋高约齐人的胸

口.这叫做“走马一元袋”,也林为“单袋”。当“单袋”练习纯熟后,可再照前面所说的制

一个布袋,将两个市。袋用一根长的山丈六尺的粗绳,各系于两端,绳上距离各袋口三尺高处

各安放一个木抽(注:滑轮),吊袋空中,两袋相距约丈余,袋与人腰部同高,这叫做“双环

朝坤袋”,又称“阴阳袋”。在这之后则更有四方袋,九宫袋等法,均以上述制法多制布袋,

在练功房中分四方或九宫悬挂、此不多言。
走马一元袋(单袋)练法:
立步于袋前,以拳法招式出击将布袋推动,待布袋荡回之时,以头、肩、肘、手、膝、足、

胯、正侧各面迎击布袋,将其再次冲出,如此循环练习,时间以长为妙、力尽为度,初习时用

力应由轻渐重,仅以进退部练习。久后可以加练转环步、七星步等活步击打。
双环乾坤袋练法(阴阳袋):
练习“阴阳袋”人立于两袋之间。先以拳法攻击招式打动前方之布袋,则后袋必然从后方荡

击过来。此时应立即回身迎击后袋,击出后又迅速返身迎击前提,这样前后照应、眼明手快,

往返冲击,可以拳,掌各侧.头肩肘膝胯各部变化进击,最关键的秘诀是步法身腰应灵活,眼

盯面前之袋,耳听后袋风声、·神凝气沉·,不可浮动喘息以致步法跌撞无根,手足虚浮无力

,稍一差迟,便易被布袋撞中而致伤、习者要千万小心注意。
四方、九宫袋练法简言:
四方袋即于练功房中四角吊袋,人立于中间以四方进退的五星铁步步法用拳招击打,要诀同

上法。
九宫袋即于四方各悬三袋,居中吊一袋,总共九。人在其中纵横曲折,反拧穿行,似鹞子入

林。他的练法十分复杂,非有较深拳技功底为基础、身法步法十分灵活的人不可习练。其中更

要求有师父当面口传指点教示,故此我不多详述;
木人制法:
以假制人形训练技击功夫,少林一门自古就有了。只不过过去寺内以黄铜浇铸成铜人用来操

功,可以使练习的人各处坚硬无比、与人技击可谓如摧枯拉朽一般,当之者无不立即筋断骨折

。落荒逃窜,由于浇铸桐人耗费资财,而且麻烦,故传习到今天已用木人替代,虽功效比不上

铜人,但足以应用于博斗了。
制做木人要选用杉木、樟木之类有韧性的木料。木人为“十”字形。高五尺三寸余。制好后

埋底部在土内,踩牢。木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位均应以纸屑棉絮之类外包拘皮等物。包

扎裹实,以免操功时伤及皮肉。
不入桩练法:
以所习的拳技形式,前后左右反复变化用手、臂、足、腔等部位操打木人,曰久功深则出手

攻击人不可抵挡,抵挡则手足必折。
真传少林武僧打虎汤秘方:
凡习练外功的人,练后必用此方搽摩,如有红肿青瘀、抹之更妙。
药方:
滇三七五钱,延胡索四钱,乳香四钱。
自然铜四钱,没药四钱、川断续四钱
广木香三钱,当归尾五钱,血竭三钱,
骨碎补四钱,无名异五钱,加皮四钱。
以上药物用清水两碗,煮沸后,再用菜根一斤捣细,加白醋一斤,和药装于瓦罐内,浸泡三

天后取汁去渣,备练功时用。(此为一付量)
硬功章第三
硬功修炼,在任何一门拳法中都十分重要,也名目繁多,其中大部分均脱胎于少林,有如金

钟罩、铁布衫、罗汉金刚功、浑元功,桶子劲之类。我得师父秘密传授一种练法叫做“金刚披

甲”,方法极为简易。据师尊所说,一切硬功外壮练法,不出其根本。现今流传的花式,不过

是以讹传矾故弄玄虚罢了。其法至今我已修炼了四十余年,年纪虽已老迈,然而依旧身壮骨强

,气血充沛,四体部位任由青壮之人击打,或用棍棒击之,不但于我毫发无损、只崩劲用九大

喝发声,顿时棍棒俱折、可见他的神奇功效实在不同于乡间拳勇打熬死力的粗浅功夫啊。
秘授金刚披甲真传
这是师尊秘授的真功,是一切硬功的宗旨与根亦,门男人称之为“铁身宗”。他的练法极简

极易,第一步先以揉摩之术,使人气血运行,筋膜腾起而内气充实在中间,护卫四肢百骸。第

二步再练排身操功,锻炼筋骨坚实抗击外力冲击。其中更辅以内眼外洗秘制方药加速行功,则

练功者不但没有内脏损伤,皮肤粗硬生茧的害处,而目肌肉筋骨坚实异常,富有韧性和弹性。
第一步揉摩功夫:
初步行功,采用高位马步桩法站立,头颈虚须,坐腰坚脊,足趾丰抓地面,口闭齿咬,舌抵

上胯,双眼注视前方。行功前,摆好桩位后先徐徐吐纳三、五次,呼吸务必深满,气尽则吸,

气足则呼,以收吐浊气纳清气的效果。接下来,左手叉腰,右手掌按在左肋下方(注:软肋处

)慢慢以内劲从下向腋窝处揉摩,如此上下往要,务必肋下每个部位均要揉到。右式同上、仅

换手行功左右吝揉约一刻钟时间(注:占时一劾即今十五分钟)其后,两双于叠合从脐下(丹

田)至心窝至喉部均细细揉摩约一刻钟时间。
习揉摩法要注意调匀呼吸,使气沉于忧陀那(丹田)。左右揉肋加上揉腹心部位共计两刻时间

,如能延长到半个时辰〔注:即今一小时)更好。揉摩法每天练三次,练满七七四十九天初步

功夫已成,可加练第二步排身操功法。
第二步排身操功:
甲、当揉摩功大
与内气功夫初有小成后,则开始练习操打功夫。习练操打、先取用坚实布料制成。个氏约一尺

三寸的长条袋子一个、内装满绿豆,口袋两端缝紧。
操功先引气上头顶门,用此袋在头上前后左右仔细慢慢敲打,力量渐重,切不可骤然猛击。

击头操功约行两刻时间(注:即今半个时)其后再行气于四肢躯干,将豆袋在两肋下,腹部、

后背,两肾,两臂,两胫骨部位密密敲打,每天三次,每次半个时辰(即今一小时)即可使气

皿贯注在全身各处,尤其是穴位软空处。
等到上步操练有一定功底后,可将袋中换成小卵石或铁砂,再接上步的顺序从头顶开始到腔

骨部结束慢慢排打。此步功成后换木棍击打,之后随着功力的增长再换以铁条,铁棍周身排打

,这样一来,功力渐深,筋骨坚实,肌肉厚韧,任人用力击打而不觉痛苦。此法习之一年,可

得中成,三年大成。大成功力,不但棍棒拳脚,即使刀砍斧斫,枪扎刃划均无伤毫毛只要你一

出手就可断敌骨骼。碎敌内脏,威力着实骇人。
附备:铁胎九制服方法
药方:
人参五钱,白术八钱,黄芙八钱。
干草四钱,生地一两,川芎五钱,
白芍四钱,当归八钱,杜仲八钱,
续断八钱,藻藜五钱,伏苓八钱。
将上药用酒炒枯研末,加密炼制成九,象黑豆大,外面用珠砂滚成红色,存放在瓶内(以上

为一付量)。
此少林武门秘传铁胎丸,每天练功前。劾时吞眼十二粒或二十四粒,不可再多,用开水送下

。行功的时候药力运行,内助气血壮旺,外助揉摩排打,内外相应则成功快速臣效力宏大。
全身铁甲汤洗秘方:
药方:
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桑枝五钱,
忧龙肝一两,滇三七三钱,牛五钱。
落得打 五钱,木香三钱,五加皮五钱。
血竭五钱,艾叶 三钱,
上药用清水三碗煮沸后,加白醋一碗掺入药内,再用菲菜根研汁一碗,和药藏瓦罐内,不要

走气,应密封。
此方与外功打虎汤近似,但其效更佳,可练全身,因此叫“金身铁甲汤”。每天硬功行功后

,取药汁半碗,对开火一碗,用药棉搽洗四肢及躯干部位,可以加强功力,活血行气,消肿止

痛,壮内坚骨。
轻功章第四
轻身飞纵的功夫属于拳法中的特技,其高深境界如登萍渡水(达摩空行术)、踏雪无痕之类

不但用具、练法繁复,且必须由得到真传功打高深的老师当面指授,经多年苦练方能成功,因

而如今习拳的人已很少练习了。我在这里仅就“少林七十二艺”中较粗浅的两种轻功练法“一

线穿”与“铁爪游墙”,“四面游桩”作个简略介绍。
一线穿练法:(走索)
用一大粗绳,长约丈余,两端系于三尺长木桩上,将两木桩钉人土里,露出一尺二寸许的桩

头。
练习时有足立桩头上,先出左足踏绳,两足前掌用力,右足再向前缓慢走动,身体正直,两

脚用力平均,两臂左右平肩抬起,似鸟开翼。走索时上体不要弯曲,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如每

次来回行走一百次以上,则初步功夫已成。
进一步练习则将粗绳换成细一半的绳索,长约两丈,木桩也改为五尺长短。钉入土中,露出

桩头三尺,两桩间距一方六尺,练法同前步,如也可往复行走百次而不跌下,则功夫已达中成


更进一步,就换成长约两丈余的铁线,木桩长度改为七尺,钉人士中露出桩头五尺,两桩间

距两丈,练习方法仍同上,练至也能来回行走百趟象走平坦大道一般轻松的话,其轻身功夫的

境界就很不错了。
铁爪游墙练法:
在墙上五尺高处,平行钉入长约五寸的铁钉两枚,相距约一尺二寸左右。
初练功时离墙五步远,双目注视墙上两钉、赤脚便于十趾抓牢墙壁。先出右脚,跑近四步,

距墙一步时右脚一跨上墙,主手随即抓牢铁钉,将身体挺直、两膝勿弯,贴住墙趴牢,旋即退

回原处。如此不断练习,到能在墙上趴住半刻(即今5至10分钟左右),初步功夫已成。
下步行功则换长约三寸的铁钉两枚,于墙右六尺高处钉一枚,左边七尺高处钉一枚,相距仍为

一尺二寸,练法同前述,以能保持半刻并可随时换脚为中步功成。
最后是无钉走壁练功,以双手、足如爬行状于墙上交替帖壁游动上行 ,要领同上法。如长期习

练定可练成较高的轻身绝技。
四面游桩练法:
先用一尺二寸周长的木桩四根,长二尺四寸,按东西南北四方钉人土内,桩头露出士外一尺

二寸高,四边相距均为二尺八寸。
练习时,左足踏东桩,双手叉腰,上身不可弯曲倾斜,着桩均用脚前掌,左脚跃进西桩,右

脚再跃南桩,左脚再跃北桩。早晚各练半个时辰,则奶功已立。
再进一步将木桩周条缩成八寸,增长为三尺六寸,桩头离士二尺四寸高,钉在四方。四边间

距均为三尺六寸,练习方法同前,唯逐渐加快速度”如能负责练习,则所成功夫更为惊人,纵

跃之间已出五、六丈远或高。
易筋经内教龙虎功章第五
“易筋经”、“洗髓经”乃是我少林宗脉镇寺大法,早年是绝不允许寺外流传的,后因各方

武林豪杰多次参访少林才使其中部分内容,尤其是外相方面的内容流传到了民间。然而我少林

正宗神功秘技亦有其教内密传部分,不为外人知晓、仅历代武僧以《易筋教内录》相互传习。

《易筋教内录》所载功法均为历代少林高僧长老心血凝集,至简至易,而奇效惊人,其高妙之

处是绝非一般自作聪敏的人可以猜忖得来的。为不使这样的珍贵宝藏为时曰久远而埋没,我谨

将易筋经内教秘功中的强身壮骨大法一一龙虎易筋功传。述出来。以示后学。至于更深的内容

,则待有缘的人出现再有选择地加以传授。
易筋经内教龙虎功秘法
第一节卧龙式:
每曰就寝前及晨起后行功一次,时间以愈长愈好,但应量力而为。
第一式:单手支撑,伏地侧身式。摆好姿势后先吐浊气三口,纳入清气、以意引向忧陀那(

丹田),梢守几个呼吸,即任其气自,行功时张目闭口,疲乏时叮左右换手行功。
第二式:要须同上,待上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支撑,侧身伏地式


第三式:要领同上,待第二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仅一食指伏地侧身支撑式。
此又称“一指金刚擎天式”。倘能持久则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伏虎式:
伏虎式为卧龙式变化而来、一切要诀要求均同卧龙式。
第一式:双拳面支撑伏地式
如增加功夫则双臂弯曲,胸腹下贴离地约三寸左右即叶。
第二式:以双手拇指、中指、食指支撑伏地方
第三式:双手食指支撑伏地式
龙虎秘式功用总说:
教内秘传龙虎秘式,虽至简至易,但效力宏大,徒手即可行功,又无时间环境限制、外提劲于

四体,筋骨壮健;内运气全身,坚实腑脏,使人内力巨增。而伏虎式之效尤胜卧龙式,对于强健

腕力、臂力有奇效如每曰将龙虎秘式勤习苦练,可使人精力百倍,腰肾有力。胜于一切人参、

燕窝之类补品药拘,强过其他健身壮体术百倍,功效之巨,绝非虚言,万望后学勿以其简而小

看,看时易,做时难呀!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500)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要2009年03月22日 星期日 12:56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要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十二经脉通畅则气血调和,身体健康。反之,十二经脉不通则气血瘀阻,百病始生。人体周身肌肉,按十二经筋循行路线划分为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于十二经筋之中,对十二经筋起着营养和主导作用,而十二经脉对十二经筋也起着保护和调节作用。所谓的《易筋经》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经筋。“易”是改变、改善,“易筋”就是改善十二经脉。《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经典),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内劲内力)。

练功总则

1.《易筋经》每势皆为桩功,不可理解为动功,现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错误,就是把很多姿势当作动功来练,喜爱易筋经的朋友可以通过站桩的体会得到印证。
2.每一桩势皆分为左势与右势,以足为准,左足在前练的是左侧经筋,为左势;右足在前练的是右侧经筋,为右势。即使正立的各桩势也分为左势与右势。仔细观察古传的图示,就能发现每势双足都不平齐,正立桩势的双足前后相差三寸许。
3.《易筋经》各桩势的共同要点是头领身松。头领,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所以站桩时要反复检查身体各部,看是否有用支撑力的地方,要及时放松下来。头领时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加强经脉通导性。
4.心要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多读《老子道德经》能提高自己的心境,此为易筋经之心法。

第一节 手三阳桩势
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1.韦驮献杵第一势——手阳明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1,左势双足立定外八字,夹角成90度,左足在右足前方三寸许,双肘与肩同高,双手心斜向相对,约成60度角,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许。站桩时背要裹圆,内腰脊要直。头领身松,目视前方。右势反之。
经筋(经脉)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2.韦驮献杵第二势——手太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2,右势,双足并拢成外八字,右足比左足向前三寸许。上身前倾30度左右,头正,目平视、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注意:身体倾时不可弯腰凸背,腰脊要直,是以髋关节为轴前倾上身的。
经筋(经脉)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3.韦驮献杵第三势一手少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3,右势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许,双臂前平伸,双手心向内(向自己的颈部),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经筋(经脉)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肩上颈侧与面颊两侧。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失。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第二节 手三阴桩势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内侧,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上缘,手少阴经循行于上肢下缘,手厥阴经循行于上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1.九鬼拔马刀势——手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4,此为左势,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许,右手置于头后,掌心向后,拇指侧在上;左手置于背后,拇指侧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头面向左上方。注意:双肘向后背,不可松懈向前。
经筋循行:手太阴经筋分布于大拇指、上肢内侧前缘及肋间。初站此桩,臂前肩下发酸发胀,久之自然消失。若常练此桩,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麻热的感觉,进而畅通轻快,随之掌上生出向后之真力。

2.摘星换斗势——手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5,此为左势,左足向前三寸许,左手置于臀后,掌心向下,臂要伸直;右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臂要伸直。头面向右侧,下颏微抬起。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内侧后缘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桩,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掌上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3.出爪亮翅势——手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6,此为右势,右足在前三寸许。双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手指相对,右掌比左掌略在前寸许,腰脊要直,头要领,身要松。注意:双肩不可端,要沉肩。
经筋(经脉)循行:手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中指、臂内侧中间(介于手太阴与手少阴之间)、腋下及胸肋间。初站此桩,掌根手腕内侧酸胀,久炼则手厥阴循行部位有通畅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第三节 足三阴桩势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中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足少阴经分布在内侧后缘,足厥阴经分布在中间。
足太阴经筋(经脉)生向后之真力,足少阴经筋(经脉)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阴经筋(经脉)生向内相合之真力。

1.倒拽九牛尾势——足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7,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足尖点地,足趾向左侧,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头约一尺,右肘与肩同高。左手置于左胯后,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后,中指、无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经筋(经脉)循行: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内侧前缘及胸腹部。常练此桩,足太阴经筋所循行部位
生通畅感,并且足下生出向后之真力。

2.三盘落地势——足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8,此为右势,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许,双足之间相距约一足,双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头要领起。双手置于两胯旁,五指自然张开,虎口向前,手心向下,双肘由后向外、向前翻拧,与双膝向后翻拧相对。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许。
经筋(经脉)循行:足少阴经筋循行于足小趾、足心、下肢内侧后缘及脊柱前侧。常练此桩,可以强脊柱,经筋(经脉)循行处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3.吊尾势——足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9,此为左势,左足略在前三寸许,双足外分成180度角,双足尖向外,足跟向里,双足跟相距约一足,弯腰,抬头,双手十指交*,手指交于对侧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弯屈,头不可低下。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足厥阴经筋循行于足大趾、下肢内侧中间,介于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常练此桩,可使经筋所过之处生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第四节 足三阳桩势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布在外侧前缘,足太阳经分布在外缘,足少阳经分布在中间。
足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阳经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阳经生向外开之真力。

1.卧虎扑食势——足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0,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重心在右足,双手十指并拢支地,双手与肩同宽,腰脊要直,头要抬,要有领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右膝不可过屈。
经筋循行:足阳明经筋分布于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侧前缘、胸腹、面颊等部。常练此桩,足阳明经筋循行部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2.打躬势——足太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1,此为右势,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双足相距约一横足宽。俯身下腰,双手十指交*,手指交于对侧手的手背,置于头后,掌心向上。注意:双肘不要夹,要展开,前臂成一直线,腰脊要直,不可凸背,颈不可弯。
经筋循行:足太阳经筋分布于足小趾、下肢外侧后缘、腰背及头顶等处。常站此桩,足太阳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3.青龙探爪势——足少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2,此为左势,左足在前,右足外摆,双足成90度角,右掌推向左侧;左手半握拳,置于左胯旁,头歪向左侧。注意:头要领,虽然是头歪的姿势,但意领要强。
经筋循行:足少阳经筋分布于足第四趾、足背、下肢外侧中间、身体的左右两侧及头的侧部。常站此桩,足少阳经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热及通畅感,足下生出外开之真力。
通过站易筋经桩势,可生出一种内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内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此力生于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过十二经筋(经脉)而从手足发出,对应女口下:十二经脉中,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左右、前后共三维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六向,如此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断手述要》)。

易筋经奥义概言世传之易筋经实际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易筋经和洗髓经。易筋者,欲坚其外;洗髓者,欲清其内。所谓“易”就是改变、改善,取生生不已之意。“筋”是人体的经脉。按中医的说法,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血气运行,都以此为联络。“易筋”就是通过导引、吐纳、推揉等方法,使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同时配合器具、药物的辅助,成就外壮神勇,使血肉之躯如同金石那样坚固,不为外邪所侵害,为日后修道提供保障。所谓“洗”,就是洗涤、净尽的意思。“髓”是人体血气生发之地,而脑又为髓之海,主人之思维灵明。“洗髓”的关键,就是通过修炼使肾水充盈,真气旺盛,开关展窍,将有形之身后天沾染的渣滓洗涤干净,从而智慧大开,神通显现,返还青壮,甚至可以了悟生死! 世人习惯称之为“易筋经”,往往省略了“洗髓经”的称谓,但学术内容的完整性是不能割裂的。易筋经是后天的层次,可积弱成强,是过渡阶段的有为方法。而洗髓经求的是先天的境界,是由武人道的归宿。 宋朝张伯端的《悟真篇》中说:“但知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严格来讲,洗髓经中也有有为的方法,但就层次而言,比易筋经高明许多。清朝刘一明的《破迷诗》中说:“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因此尽管易筋经方法种种,流派众多,但终不见洗髓经传世,足见其珍贵! 真正意义上的洗髓经是中国道家养生的最高法则和核心机密,历代有成就者固然如鳞角,即使得全诀全法亦不多见。洗髓经之修炼法甚为艰巨,其中艰难非普通人所能希冀,基本不具备现实意义。故本文专讲易筋,不谈洗髓。先前曾见有人将易筋洗髓指为一件事,或有无知野僧将佛门“参话头”、“坐禅”冒充洗髓者,实乃断人慧命,不可信之。 明末,海岱游人曾将易筋经的功效总结为九条:一曰祛病、二曰永不生疾、三曰终身健壮、四曰饥寒不迫、五曰多男秀、六曰房战百胜、七曰泥水探珠、八曰御侮不惴、九曰功成不退。而《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也归纳了十条效验,其中将“意之所至,坚于铁石,骈指可破牛腹,侧掌可断牛颈,去拳可碎虎脑”以及人体最薄弱的部位都可以“虽曰隐处,亦不畏椎梃”的如此骇人的武学境界都视为“末技”,说明易筋经之所以令习者无限神往,其中必有诸多高深莫测的方法。但令人困惑的是,大凡修炼易筋经者却百无一验,这种强烈的反差,恐怕真正是近百年来易筋经争议的焦点所在。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了笔者很多年,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是传承中人为的因素呢? 中国的传统武学在传承上“三口不传,六耳不闻”,讲究的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这种近乎迂腐保守的师徒传承,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是无法理解的。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真正窥入门径,登堂入室,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才会发现原来别有一番天地。这就好像一件文物,它的珍贵正是因为年代久远、稀有和神秘,才有传世的价值。如果随便就买得到,那么最后它的命运只能在垃圾箱里了。这种保守的传承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学术的纯洁性,避免了人为的阉割和拼接。 前人用生命为代价,穷尽了几代人的心血总结验证出来的东西,被今人在几个小时里便完成了改革和创编,这简直是对生命的蔑视和践踏,也是对先哲的嘲弄和污辱!前些年风靡一时的“武术热”、“气功热”和五花八门的神功大法,的确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然后躲在一旁很滋润地享受着生活,也让另一部分人走进了精神病院,继续憧憬着“超人”之梦。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我为易筋经的这种传承感到庆幸! 其实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提炼优化,应该是非常完善了。那么问题只有出在传承中的失真了,是人为的因素导致了易筋经的支离破碎,关键的技术和细微的火候变化都被隐藏起来或已经遗失掉。修炼者一开始修炼功夫,也许会有一些效果,可到了后来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只好半途而废,望功兴叹。 不能说哪一家或哪一派的易筋经是正宗的,释、道、儒、武、医皆各有传授。纵观易筋经的结构体系,我认为只要具备了“炼气”、“炼形”、“器具”这三大核心要素,以改变和优化人体生理结构、祛病强身、由武人道为修炼本质的方法,皆可认为是完整意义上的易筋经。这不是我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综合各流派的技术特点和师传秘要总结出来的。其中“炼气”为一切功法之核心,“器具”为武学之梯航,“炼形”为纠偏补弊之佐辅。 接下来,将围绕这三个核心展开对易筋经的剖析和探究,以期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气说
炼气,非但易筋赖于此,更是洗髓必由之门径,是易筋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除张义尚先生在《真传易筋经》中披露“九转呼吸法”外,余下各版本均不见记述。这里所说的“炼气”,是有别于世面流传的所谓“气功”方法的。“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这“一口气”,简而言之,就是锻炼呼吸的方法。
前文在形中提到的形气合一,只是比较粗浅的炼气功夫。因为动功是有为法,着于迹相,属于后天的范畴。动功炼气,要以呼吸为功,以运使为效,以刚柔为主旨。就像古时打铁要用橐龠(音驼月)来鼓吹炉火一样,火借风势,钢才得以锤炼。风极柔软,却可以炼钢至纯,这就是呼吸妙用的比喻。故原传太极十三势讲“极柔软才能极坚刚”,后有人干脆直接讲“会呼吸才能极坚刚”,玄机尽泄。打铁当然要看火候,全*风力来掌控,引申到练功中,呼吸的快慢、长短、轻重、升降、吞吐自然很精细、巧妙,这样才能使生理发生变化,筋骨气血得以改善,从而达到内壮外坚的效果,即如《古本易筋经》中云“其气元升降抑扬,呼吸之顿荡往来,神明于心而不执于一方,斯为得窍也”。而真正的易筋经炼气功夫,追求的是神气合一、返还先天、与道合一的境界,与形气合一同为呼吸之功,但境界不同,层次有别,火候各异。它不弄玄虚,不涉神怪,朴实无华,是以对生命的实践来完成人生目标的一门人体科学。
人从出生那一刻起,禀自父母的先天内呼吸即成为生命的原动力(人能自主呼吸,就是内呼吸的作用。中医脉学上讲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故称内呼吸为原动力),后天的口鼻外呼吸即开始工作,一呼一吸之间,一切生命活动均赖于此。呼吸一停止,生命很快终结。既然呼吸系之生死,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运气说》中说:“人能运气生精,使精生神,则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以及四肢百体,毫发皮肤,皆有光天化日之气象,无嶂翳昏迷境界,不亦羲皇上人哉。谚语云:人亦小天地。洵不诬也。古仙云:服气不死。又云:还丹永命。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诀,便是学仙人。皆为导引逆流而发也。修炼之士,可不留心于呼吸哉!”炼气功夫集中体现了道家“盗天地,夺造化”的学术思想和人生态度。说来有意思,道家所谓的“返还”其实就是要回到人在母体内胎儿时的样子,使机体处于平衡生长状态。什么返老还童、长生久视、返璞归真,无不基于这一理念而去实践。人的外在形体是不可能回复到胎儿时的样子的,只有“胎息”(内呼吸的基本表现形式)这一状态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是可以达到的。现代医学所讲的胎儿在母体时借助脐带吸收养分的说法,没有古人在生命微观世界里的探索所揭示得深刻。
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曾经对“胎息”有了详尽的记述和深刻的认识。《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人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铭》又说:“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唯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前者明理,后者讲法,两部经合起来虽不过百余字,却述尽玄机,真抵丹书万卷!曹文逸真人在《灵源大道歌》中亦云:“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施终未了。”由于人的后天呼吸是短促、粗重的,必须通过炼气的方法,使之匀、细、深、长,这样支持外呼吸的内呼吸就会随着功夫的深入,被慢慢地激活,并且越来越旺盛,进入“胎息”的状态。通过“胎息”打开了“玄关一窍”,一切生理机能都处于高度的自主化和有序化,这就是中国道家学术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实现代科学就人体修炼中的“胎息”这一现象,也曾做过深入的研究。据有关资料显示,人体在保持外呼吸频率极低的条件下,可大大降低细胞的兴奋度,有效消除神经细胞的紧张。这时人体能量消耗降低,新陈代谢减慢,机体耗氧量减少,而机体储能开始大大增加。已知的科学数据显示,人体在完全“胎息”状态下,基础代谢甚至可减少百分之六十左右,耗氧量可减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血液中的氧浓度明显升高,血流加快,身体末梢毛细血管得以疏通,短时间内体温会有上升,说明机体热能开始增加。一方面在低氧状态下,人体内的癌细胞受到抑制,并逐渐切断其能量的供给,使之不再继续生长,并慢慢萎缩至死亡;另一方面,“热”是高级生命的重要体征,随着体内热能的增加,健康细胞的活性和自我识别能力大大增强,对能量的摄取要高于那些病老的细胞,这就加快了那些病老细胞的死亡进程,最后被新生细胞所代替。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细胞的“饥饿疗法”,目前引起了西方医学界的极大关注,针对诸如肿瘤等一些疑难疾病,此法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实践。
在人体恢复健康、进入具有旺盛活力的状态后,体温会比正常人低二二度。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低体温状态是人类长寿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实,在自然界中,呼吸频率越高寿命越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狗每分钟呼吸五十次左右,平均寿命只有十到十五年;而龟只有每分钟二到三次,寿命可达五百到一千年。我们的祖先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疾病作抗争的同时,不断进行模仿、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这些抵抗疾病、延缓衰老、开发潜能的方法。今天,强大的现代科学在某些疾病面前依然显得有些无力,而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那个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古代,就已经很完整地掌握了克制疾病与延缓衰老的方法。我们在炫耀古老文明源远流长的时候,是不是要从另一个方面重新审视它的客观价值呢?
知道了“胎息”的重要性,下面简单谈一谈炼气功夫练至“胎息”的步骤和方法。关于自身清静修法的道家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是面对满纸铅汞之类的譬语,如果不知道其中真正所指的实事,恐怕在故纸堆里转了一辈子也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古人用心良苦,既担心大道湮灭,又恐落入*邪手中,故以隐语著书传世。在《钟吕传道集·论朝元》中吕洞宾说:“炼形止于住世,炼气方可升仙。世人不达玄机,无药而先行胎息。强留在腹,或积冷气而成病,或发虚阳而作疾。修行本望长生,似此执迷,尚不免于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气生,真气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炼气,炼气以成神。”每见世人传一些炼气方法,人手即教人屏住呼吸,然后心中默数,并辅以咽气观想等等,吕祖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弊端。炼气功夫做到胎息的境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修炼过程。《真传易筋经》中所传的炼气功夫有九转,其中导气、火气、水气实际上是借鉴了藏密修法,前文讲过,这和它的流传地域有关。
在《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有“气为官骸使说”、“气有度数证”、“呼吸论”、“呼吸歌”、“呼吸诀”等章节专门论述炼气功夫,其原理次序极为详尽,但具体操作以及火候运用却没有讲。由此可见,当年周述官
已得炼气真传,但亦遵古训秘而不宣,但一句“导引内功,呼吸第一”已证明炼气确为易筋经核心之秘。据我所知,按道家所传的易筋经炼气方法,有服气、调气、闭气、伏气四转,即可尽其妙。按中医理论,人的外呼吸是*肺来主司的,三焦之中,上焦以心肺为主,肺主气,心主血,气血灌溉,营卫一身。心肺功能的强弱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标志,所以服气的功夫人手即要心息相依,这是它的主旨。心息相依有一句重要的口诀叫“心随息转”,意思是说,呼吸成了主人公,心神是寄托在呼吸上而存在的。一些初练功夫的人,尤其是练静功的时候,想尽办法来排除杂念,追求所谓的“一念代万念”,殊不知这一念还是杂念,和练功有什么关系呢?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到头来搞得神疲气乏,练功很久却没多大进步。而真正掌握了心随息转的操作要领,很快就会使纷乱的心神平静下来,头脑空明,原来粗重的呼吸也渐渐平伏下来,而变得匀、细、深、长,当感觉到内息亦随之一起一伏的时候,那就真正是“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了。这就是道家功夫的善巧。平时无论行走坐卧,一有闲暇,即行此法,命功纯处,性功亦显,静极生动,习者自会觉得体内气机变化万千,整日身心如春风荡漾,气血舒畅,百疾不生。调气是闭气的前行,经过服气的锻炼,心神专注,意用已纯,可稍有一丝有为的火候,调动内呼吸显现,与外呼吸一进一出之间相互呼应,其中有调天中呼吸、地中呼吸以及天地同调的细微火候运用,当由师传,方可体会“息息归根”之验。调气功深,即可转入闭气的锻炼。即以鼻引气而闭之,心中默数,待不能忍受时以口微微呼气吐出,再引气闭之,反复行之,渐渐增加闭气的时间,不可勉强,以自然为要。呼吸之轻,要以“鸿毛著于鼻口之上,吐而鸿毛不动”为度。
因为有前面服气、调气的基础,闭气行之较易,但不适合中老年人练习。年老体弱的人炼气,以服气、调气为主,待气机发动,即有祛病强身的效果,但也可练至胎息的境地,不过与个人的禀赋高低和勤奋与否大有关联。以前常听到有人因为练吐纳功夫生吐血之疾,那是没有前行的基础,强行闭气伤肺所致,可见不得真传,练功夫非但无效,倒适得其反了。功夫练到伏气的阶段,神抱住气,意系在息,内气不出,外气反人,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河车自转,玄关洞开,先天一气,不招即来,什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都是水到渠成、拾级而来的。不过,胎息之后那才是真正洗髓的境界!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形篇
炼形,乃泛指导引、拳术等一切肢体动作的总称。静功属阴,动功属阳。行功必得动静相兼,阴阳才能调合。尤其静功,易生痰壅火滞的弊病,而辅以导引炼形,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舒导气脉,绝少流弊,见效既快,自然令学者产生无限兴趣,由此登堂入室。
“性*自悟,命赖师传”,此话是说性功的成败与个人的根器有很大关联,而命功是很精细的东西,要想取得效果,除了自己勤学苦炼,必须要有经验的明师口传心授,指出窍要才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设想一个人如果赖在床上不动,用不到一年就会肌肉萎缩,成为废人。若区别于诸如生产劳动等日常活动,特定的炼形方法自然更符合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更能促进生理机能的改善和提高。这样一来,炼形也有了高低粗细的分别。低层次的功法一般多注重外在动作的变化转换,如导引术、外家拳法、瑜珈术等;层次较高的,则注重形与气合、形与力合、形与神合、形与意合、内外并重兼修,其核心的部分是呼吸的锻炼。
我曾将十多种版本易筋经的炼形方法一一做过比对,有的繁复,有的精简,但归纳总结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舒通经脉,和合气血,滋养五脏,一向为历代养生家和医家所推重,流行非常广泛。以《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为例,所传炼形之法计有正身、侧身、半身、屈身、折身、扭身、倒身、翻身、行身、定身、卧身,共224个动作。动作虽多,但是以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青龙探爪、九鬼拔马刀等经典功架为主干,依据人体经络的走向、气血的运行、气息的升降,增加了身体的曲折旋转、手足的推挽开合,促进气血流通,关窍达利,阴平阳秘,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不过若论导引动作的繁多,恐怕无出其右者。数年前,我在刚开始研究易筋经的时候曾练过此功,全部功架做下来,要四个多小时。虽然用了这么长时间,非但不觉得累,反倒精神健旺,体力充沛,睡眠饮食均有改善,证明是有效果的。只是费时太多,较适合于时间充裕的人习练,但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养生功法。以我的练功体会,行功时排除杂念,全身放松,目含、耳凝、息匀、口缄,动作宜轻柔舒缓,不可有一丝拙力。每做完一部,即稍事休息,待调匀呼吸再接练下部。练功结束后,缓缓散步,活动肩背手足即可。若再行静功,动极而静,有妙不可言之境。但若求精简扼要,
当以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为最佳(后文将详述其方法)。
另一类则是锻炼筋骨,专求内壮,激发技击神力。许多武术门派视其为不传之秘,作为辅助拳学的内功,兼行排打,可收金钟罩、铁布衫披坚抗锐之效果。较为著名的有熊氏大易筋经、韦驮劲、十二大劲、海字劲等。这种方法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呼吸配合动作的变化,使心、神、意、气、力合而为一,功深时敛气入骨,使髓实骨坚,激发人体的潜能。据讲,擅此功的人表面看起来骨瘦如柴,身上几乎没有肌肉,但力自骨出,可举千斤,饥寒不迫,以血肉之躯可摧金石。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又据《少林拳术秘诀》记载:昔有少林僧人亦行此术,积数年之功,两臂有千斤之力。
如今观所有已披露的此类易筋经功法,一般也只讲了身体动作的外在变化,至于如何配合呼吸,都一语带过,秘而不宣。难道呼吸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不止易筋经注重呼吸的锻炼,内家诸拳也是如此。我今年有幸被唐传形意传人唐风华老师纳为入室弟子,得窥原传形意拳的暗劲练法,其五行功架亦是在一呼一吸之间体味。本门前辈如唐维禄先生的轻功,薛颠先生疾如鬼魅的身法,傅剑秋先生走圈而盆水自转,皆出功于此,足以证明形气合一之妙,鬼神莫测。但有关形气合一、顺逆呼吸的转换以及其中的细微火候运用,必须要在有经验的明师指导下方能操作,古人不轻传即是此意。所以在此不便全盘披露,以免画虎不成,反类成犬。若有习者一知半解,盲目操作,祸及身体,岂非笔者之过!
在易筋经炼形中,下部行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易筋经是武道合一的技术,它的下部行功明显与道家学术异水同源。有关练功与性的调合关系历来都是修炼者关注的焦点。而易筋经的下部行功算得上是另辟蹊径,是开源节流的典范。
所谓下部行功,指的是对下身进行特殊锻炼,除了不畏击打、用于格斗外,还能治疗性机能障碍性疾病,增强性功能,促进内肾健康,巩固先天之本源。世传武术中的铁裆功几乎都不出此范畴。大家都知道“食色性也”这句话,然而对于练功者来说,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自然鱼与熊掌兼得;运用不当,家庭不睦,行功不进,的确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受儒家礼教的束缚,历来对“性”讳莫如深,不是语焉不详,就是避而不谈。这种功夫的传承又是“传男不传女”,只限于师徒或父子之间口口相授,从不立文字,因此极具神秘色彩。在《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和《真传易筋经》等一些版本中也只简单概述其方法名称,谈到操作皆以一句“当以师传”含糊揭过,让人根本无从下手。
据师传秘要,下部行功一般分为两部十法,行功时必须正念清心,由轻至重,循循而进,严禁操之过猛,反致受伤。实际上这种下部行功是一种顿法,据《古本易筋经》载,百日即可见奇效,当不是虚言。
但下部行功有两个要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其一是开源节流。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曾做过非常生动的比喻,这就好比世俗治家之道,既要开源,指贫困之家要能赚钱,丰富家藏,以此比喻身体衰败、肾亏气虚者要通过练功,强壮身体,补足亏损;又要节流,指赚了钱成为富贵之家,要重保守,若挥霍无度,人不敷出,终归于贫,以此比喻身体通过练功强壮之后,要知节制,切不可夭损寿命。其二是温养固本。下部行功时由于意、气、力都集中在下部,用药物烫洗也仅是舒活皮肤气血,而由练功产生的虚火必然旺盛,需要滋阴祛火,培固本元,才不致虚阳亢进。《古本易筋经·下部行功法》说:“养者,功成物壮,固能惯战。然不养之,难免无虞。故又宜安闲温养,切无驰骋多战。”这是易筋经下部行功中真正秘不示人的关键所在。
易筋经下部行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济世良方,是整个易筋经技术体系中最具普遍现实意义的一部分!我们研究它,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挖掘整理,使之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善莫大焉。
后文将介绍两种我所收藏的易筋经功法。其中一种是流传较为广泛的《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选择了峨嵋医师周潜川大夫整理的版本。周潜川大夫修习峨嵋正宗十二庄法,尤精于导引按跷、丹药服饵、气脉流注等峨嵋医术,生前一直从事中医中药和气功的研究,留下了约两百多万字的珍贵资料。另一种是清代蒋觐园先生得自少林老僧秘传的易筋经,该法首见于《少林内功秘传》。这套易筋经共分两个部分,前十二段为动功,后十二段为静功,较为精奥,原本称后十二段为成功之秘要。两部功法可分可合,与俗传之法相比,独见天地,是非常珍贵的法本。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183) 明、暗、化劲2009年03月22日 星期日 12:52

明劲、暗劲、化劲都可以伤人,但形势不同,效果有异。真正的以真气作用发出的明劲,能使未练过硬功夫的人也能产生铁砂掌般的威力。将一块青砖立于桌面上,用手一挥,上半截粉碎,下半截纹丝不动。这绝不是本力大的人能够做得到的。暗劲打人,有渗劲的效果。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伤着了,用手按一下西瓜,皮没破,瓤全坏了。化劲则能直接伤人气血。明劲伤人筋骨,暗劲伤人五脏,化劲伤人神气。也叫气打,意打,神打。明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任督二脉,暗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带脉。而化劲的基础是打通大周天。


  明劲易骨,练精化气。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明劲用法起如钢锉,落如钩杆。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追风赶月不放松。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


  真正练明劲之法,先站三体式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初习者更不能求快,应一式一式地练,力求步稳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匀,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紧张,发力要求松紧得当。而且每次练完后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气。练时先要松开周身,气沉丹田,不必强求呼吸运力之法,以自然为要,一举一动须合乎规矩,整齐不乱,松肩垂肘,拨顶提肛,虚心实腹,松腰合胯,动作舒展圆活而又不失自然。如此练习一段时期,周身自然和顺,劲力自然通达。此时即须在练习时意念微注意肘部,动作到位后即要根节松,梢节紧,以求慢慢将沉坠劲,即爆炸劲练出来。 练习大约一两年后,即可带着练明劲,但要注意发力时只能发出四五分劲,慢慢逐渐加大发劲力度与次数。发力时根节一定要松,中节一定要沉、坠、裹,松中出力、以柔用刚、以缓用急。这样练的好处是,较易体会丹田发力及劲力的阴阳变化,且绝无周身僵滞,头晕目眩,火气上升之苦。但须注意劲力虽柔,一定要做到松而不懈,和而不流,周身不失中正,姿势尤须挺拨,不可软塌。练明劲为外刚内柔,要求外形发刚劲,内意柔和自然。而练柔劲则要在周身和顺后逐步做到外形虽柔,内意却是坚刚,一举一动,圆活而沉实,动作到位后,不管发劲与否,总带着刚的意识,心中稍微一动,便从丹田发抖搂之力。


  明劲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都极力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练中要逐步将这种僵力,换为圆活灵巧之劲,松肩,肘尖要下垂,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蕴藏一定的内劲,塌腕,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分伸出,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明劲是形意的刚劲不是蛮劲,是“明白”的劲,是懂得的劲,是按规矩练出的上下相连整齐内外如一的劲,久练,自然会松,松中再出的劲才是真的刚劲,不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练出来的才是刚劲。练暗劲化劲后一样有致命的刚劲,那是极柔后以至在虚无中发出的劲。


  暗劲易筋练气化神。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明劲有声,暗劲无声。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暗劲是以劈拳来练的,慢慢的,浑身上下象虫子一样蠕动,尤其是丹田的蠕动。手往回收蓄劲时,全身都松了下来,长期习练此式,自然丹田饱满,内气充盈,全身放松。练时是以死步练习,逐渐过度到活步。纯纯粹粹是以丹田元气来催化关节,发力等等。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内劲渐渐在体内生长出来,出拳一点贯性劲也不借用,完全是从后腿蹬起的丹田力气,与人动手一出手,自己觉得没有怎么用力气,可是对方却觉得受到很大的内力冲击。


  化劲即练神还虚洗髄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随彼意而应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化劲成就的标准是,好象与万事万物都有血缘关系,有耳聪目明返老还童之效。化劲阶段就出了虎豹雷音,这是生命更新的声音。到了化劲阶段,打人也要用浪头,但浪头下后继的劲道无穷尽,所以变化也无穷,打人跟变魔术似的,身形没有边,这是有了神变。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第二层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第三层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


  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如此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无可无不可。


  耿诚信幼年练拳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事,对于人所发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此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


  易骨,骨髄饱满,骨生棱,常人与之轻触即如铁石轫刀痛入骨髄,此肾气饱满象,其人内劲必暗、必寸微动即可摧人;易筋,真传内家者整身以精气神充满一身如桶,此为身筋手臂大腿,以精气充满整手臂整腿都是无形之筋,周身如一体之韧,周身精气充添全角如筋,故曰周身一太极,周身一丹田,其人沾人即跌,周身一如也;洗髄,周身精气不只充沛更饱满,至无微不至,其气渗入骨髄,饱满骨髄,更饱满上丹田神室,破初关,过重关,由拳入道,而有神鬼灵感与超人之身法,腾挪变化,灵知如神,身形如鬼魅。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1) | 浏览(195) 治疗近视眼的速效法2009年03月17日 星期二 20:21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肾注精于目,所以许多眼疾中医都从肝肾来调治,中药的羊肝明目丸,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等等,无不遵循这种治疗原则。但是,这些方法对于治疗近视却疗效不佳。根源就在于近视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长期的眼部肌肉疲劳造成的。问题并不在深层脏腑,而是在经络层面。明白了这一点,近视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直接调控眼部肌肉供血的是膀胱经的后颈区。眼部的肌肉我们无法直接调控,触及不到,但我们可以把眼部的肌肉和后颈的肌肉连接进来,通过调节后颈肌肉就可以治疗眼疾。岂不是非常便利吗?
一、转眼球先按顺时针方向转眼球,转动速度须极慢,左、上、右、下,转眼的要领在于头始终朝前端正不动,只动眼,不动头。向左转时,目光要极力向左,能看多远看多远,但头不许向左转。向上转时要极力向上看,但不许仰头。向右和向下也是如此,极目而视。转动的轨道应为圆形,而不要只是左、上、右、下四个点。顺时针转完25次后,再逆时针旋转25次。这时会感到后颈发酸,关键就在这,必须要转到后颈发酸,才有疗效。证明此时,眼部的肌肉神经已经和后颈的肌肉神经接通。
   二、这时只要按摩后颈的肌肉,酸痛感很快就会消失,而这时会感觉眼部变得异常的轻松。通过短短几周的锻炼,视力都会大幅度的提高。且可以预防近视和其它眼疾。(摘自求医不如求己)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1) | 浏览(99) 《胎息经》注释2009年03月16日 星期一 19:59 《胎息经》注释张义尚 《胎息经》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赋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此言神之与气,是一非二。无气则神无依,无神则气无主。神既为主,故神动即有气动,神不动,则气亦不动,如影之随形。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神气合一而定,即是此节之旨。盖神行气行,气行精败,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气定,形随以泰,自然长生。 张三丰《道言浅说》曰:“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九,旋复降下绎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二边, 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灭尽定,心气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经》自始至终不离神、气二字,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志气则入虚,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学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则柔气功之道尽在是矣。 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 张义尚 1982年第3期《气功》杂志载拙作《胎息经注释》一文,多年来不少人来信赞我注释,比之《云笼七签》中葛洪所论和王文禄、幻真诸前辈所注超胜,但经中有些语句,尤其入手二句还不无疑义,希望我能更进一步地解释。其次,认为《气功》所载非全豹,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复印出来,分惠于同好。回答如下: 《胎息经》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是圣胎,乃真神所结:息是真息;乃内外呼吸气停(真息无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与气,互相对待,互为其根。神属阴,喻之为汞;气属阳,喻之为铅,此是本身之阴阳。神是性。气是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双修。故虚靖真君日:“神是性兮气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是真息”。 经首二句,“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话是两句,事只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后句言气。而神气合修之主旨,专在“伏气“二字,乃是修习之手段。气如何伏?又专在“凝神”。故虚靖真君说:“神不外驰气自定”。并且经中言神气之重要, 有“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句;言神气之互根,有“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句;言修习之方法,有“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和“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句。虚是虚其身,无是无其气;曰养则不是勉强造作,而是自然而然,两者相注如水乳交融。反反复复,都只是神气二字,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总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也就是出生定力。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到了那个境界,是为“伏气”。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而唯一神独耀,故曰“胎从伏气中结”。在此圣胎凝结之同时,内外气息亦自归于寂灭,故曰“气从有胎中息”。古仙曰:“脉住气停胎始结”,陈泥丸祖师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皆可为证。 还有必须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师真口决,只是凝神入气穴”。 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实际上所谓气穴,我得真师指授,乃是在静定之中,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换句话说,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所谓“神入气中, 如在深穴之内”者是也。善乎闵一得真人之言曰:“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内身,是名真吾”。此种高级层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卧,只要能祛除一切杂念妄想,不思过去未来,惟用现前一念,将全身放松,与整个宇宙太空法界融为一体,则气自养。如是熏习既久。自见“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矣。 总之,《胎息经》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从神气人手,一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这符合于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于《谭子化书》“忘形以养气”之诀,故在古代气功中,乃是比较高级的层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唯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至简至易,至圣至神者也。 至于拙作《胎息经注释》之原稿,本名《胎息经笺疏》乃辑入了各门各派有关入门之语句作印证而成,将来如有必要,考虑修订单行。若就真实修持、真实受用而言,则正如白真人所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 若就最高境界而言,则“举心便错,动念即乖”!总上所述,皆是葛藤,应早承领三百痛棒去!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64) 接通先天一气的妙法2009年03月16日 星期一 19:56 丹道修炼,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即先天一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而大丹始成。什么是先天一气呢?如何体察到这无形无质的神秘力量呢?又如何去采摄、收集、合炼呢?本人根据先辈的启示,经过长期的、反反复复的研究探索和上百次的验证,找到了一种简易安全的、适合现代人修炼约接通先天一气法。具体介绍如下:先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放下,让自己的心神和形体都松静下来。待心平气和后,慢慢地、轻轻地移神至脐外离皮肉不远的虚空处。其要领是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这样能尽快进入静态,而且比其他方法更容易产生胎息。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感到呼吸十分轻微,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无口鼻呼吸存在,很快进入胎息初成状态。在练功初期,可能仅有丹田温热、气机微动等等感觉。但时间一长,功景效验就大不一样了。正如黄元吉先生所云:“丹田之气滚滚辘辘,浑浑沦沦,悠悠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气与天之元气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再练下去,整个丹田内外就会形成一个大气团,感到有两个极点,一个是脐外,一个在命门外,这两个极点都有很强的聚气感。再继续往下练,这个气团会慢慢扩大至全身,心神也随之进入恍惚杳冥的状态。只觉得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混混沌沌,妙不可言。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全身一震,周身经脉关窍都在大震中开合,就在这突然大震的一瞬间,你会切切实实地体察到那种似曾相识又说不清在哪里见过的神秘力量。虽然谁也无法用语言文字来 表达它,但自己心中明白。正所谓“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此时遍体酥软、清纯、舒适。此乃先天气施化己身,真阳熏蒸人体之验。要及时采摄、收集。所谓采收,也是不采自来,不收自收,保持功态,对境无心,不生一念,不加一意即可。接着就会有丹田热气团沿督脉周天运行之验产生,进入神气合炼阶段。如此修炼,少则二月三月,多则一年半截,百会、命门和会阴三点一线就会有反应。特别是头顶百会穴,几乎二十四小时有气动感、进出感。人体经气已足,故无论你注意哪一个点,其他两个点都会立即有反应,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气机会自行发动,运行。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1) | 浏览(107) 陈守孚:丹田功2009年03月10日 星期二 20:48

抽丹田

起势就是轻步站。轻站步到了守孚老师手里就不是轻步了,而是猛烈地一抽,整个身体剧烈地右上左下抽动,加上左脚前伸,这样从左脚尖到右肩头的内在拔筋过程就可以产生如通电一样的强烈刺激感。
既然这个动作叫做轻步站,为什么守孚老师的练法却是要猛烈抽动呢?这就涉及到一个轻与重的问题。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轻的境界比重的要高,所以在练内家拳的时候努力把动作做轻,好像动作做重就是犯了什么天条似的。其实,内家拳的内力都是重的。唯有重,你才有资格轻。唯有达到极重,才有可能举重若轻。因为极重,身体的筋腱的弹力便可以达到极点,拳家在发力的时候才有调节的余地。而因为所有的心意劲都是矛盾劲,因此,极重的同时便是极轻。不管练什么拳,练重是必须经过的法门。如果你无法达到极重,你的武功就不可能真的厉害。
这个轻站步就是要从练重开始,那个强烈的对拔要用足全力,咬牙切齿,有分筋错骨那般杀气。练久了,那个杀气完全练出来了,身体才会有真正轻的感觉。到那个时候,平淡无奇地一站,里面便有无比的威仪。多练这个轻步站,身体便会培养出一种激灵劲和抖擻劲。所谓时刻练拳,这个轻步站就是最好的时刻练拳。练惯了这个轻步站,眼睛杀气自然呈现,身体起步练的就是所谓的太极小圈。而这种太极小圈的练法就是寸劲的基础。慢慢地你就会习惯于在很小的时空里发出对拔劲。这个轻步站的好处多到说不尽,大家自已慢慢体会,一定可以尝到里面的甘甜。
这个轻步站,很多人在练的时候都是摆个姿势,全然不知道要用上丹田劲。大侠练了多年的蔡老师所教的轻步站,从来不知道这个简单的起势动作要发丹田劲的。看了陈守孚老师的示范,大侠一练,马上感到奇妙无穷。轻步站的丹田劲主要是原位缩涨的味道,动作幅度很小,却可以用出全身的劲来。大侠前面吹了一大堆的内功神奇,但就是没有讲到如何练。现在百宝盒打开一个角,好东西拿出来了。第一个好东西就是这个轻步站。如果你学会了轻步站的发劲,你就初懂了内劲原位缩涨的窍门。守孚老师道:“听说卢嵩高在乘黄包车的时候也是摆出轻步站的姿势,这个简单的心意六合拳起势动作起势包含了内劲拳法的基本要素。而这个动作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练,这就是分分秒秒可练拳的真义。”
大侠赞叹这分分秒秒可练拳的妙义,尝试着随时随地练这招用上丹田劲的轻步站,即使双手插在口袋里,也可以用身形一抽,启动丹田练功。这种练功法真是妙不可言。所谓拳打卧牛之地,这用丹田劲的拳法不要说卧牛之地,就是卧羊之地也可打出波澜壮阔的气势来。大侠从守孚老师这里得到了轻步站的门内秘诀以后,知道这个轻步站其实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练的。有时走路的时候,大侠左右手随意一抽,那就是一个轻步站的变式。因此不管走到哪里,大侠如果想练内功,只要做一下轻步站就会感到浑身来劲。而这个动作可以做到如此之小,有时只看到身形一颤,好像身体打了个激灵,但内在却是热浪滚滚了。
●所谓随时随地练功, 那就是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体验身体内部的力量流动,少林心意有所谓“锄头把”就是农人劳作时体验出来的功架,拳到无形是真意,心意拳可以在生活的随意姿势中表现出来,但要练过心意拳才知道自己的状态是否符合心意拳的功态。
练轻步站的抽丹田功法,如果练者的身体不够结实,这猛烈的一抽可能会导致内脏的不适应,所以要轻轻的抽。在两手对拔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当双手对拔到极限的时候,想象双手间有一条橡皮筋把双手拉回,整个身体相应放松,同时深深吐气。因为这个抽丹田是斜角对拔,所以劲道贯穿所有的内脏,可以起很好的内脏按摩作用。
●轻步站前脚是刮地风,还是虚步踮地,这里面有讲究。大侠看过周口心意拳视频,知道那个斜抽的形态,那的确是一派的独特的练法。但守孚老师这样练是有道理的,左脚刮地风和右肩构成一个矛盾对拔,那就是一个合与力不出尖的意识。因此守孚老师的心意拳是不走极端体形的极端对拔。周口心意拳目前的那种完全侧身抽到极端的练法,大侠在守孚老师身上从来没有见到过。
固丹田

●铁老的丹田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是固丹田、坐丹田、拔丹田,搓丹田、晃丹田、摩丹田。这些功法别的门派都有。很多人说到内家拳都提到“养功”,李虎成先生有一式专门的养丹田功,但铁官成先生却不强调养。他认为内功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养出来的。
不要站死桩,你吃不消的,要练活桩。先练固丹田。在铁官成先生传授陈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中,固丹田是作为一个核心功法来教的。这个固丹田极为重要。但在其它门派的心意拳中却被忽视了。过去因为极度保守,这个固丹田的形都不公开展示的。这个动作极简单,但只要一练,马上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妙处,那就是干脆、实在、有劲。这个固丹田实实在在,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练了这个固丹田就很容易理解灌丹田的味道了,因为这个固丹田就是用力将劲压到丹田部位。守孚老师特别强调,这个固丹田是心意拳内极重要的一个劲法,因为丹田是心意劲法的源泉所在,如果丹田不固,那么其它的劲都若水中浮萍。守孚老师告诫大侠这个固丹田每天都要练,唯有丹田充足了,才有可能获得心意劲法的真意。这是一个动态的功法,抱球时前腿提膝,后腿屈膝,然后前腿向前迈步踩地成大弓步,双手同时在腹前下压。踩地和压手要同时发劲,呼吸自然舒服就可以。
这个固丹田犹如打夯,双手抱球,然后将球猛力下压,前足同时震脚。在下压的同时,头颈顶起,形成对拔。因此,外形看起来是向下的动作,其实,内在的感觉是气冲四梢。这个简单的动作,是铁老心意拳的核心功法之一。铁老说,如果不懂固丹田,心意拳的根基就会稳。下虎扑对应固丹田是守孚老师一再强调的丹田功的主要功法。如果把内功当成一种能量状态,那么固丹田具有制造内气能量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气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练内气。这个固丹田就是制造内气的一个主要方法。守孚老师嘱咐大侠,如果要身体强健,这个固丹田要天天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内气,并逐渐积累内气。等到内气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内气就会开始气行百脉,消除身体各部分隐藏的病灶。练固丹田,深吸一口气,双手下压至小腹部,屏气片刻后再吐气。然后吸气再双手提起下压至丹田。周而复始,这就是固丹田。
●固丹田一式的要点是先提膝抱球,然后前腿向前猛烈落步,双手同时将意象之球压入地下三尺,整个过程犹如打夯,下压之时。头往上冲,形成身体上下对拔,气涨满全身。抱球时吸气,下压时咬气,就是气吐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咬住不吐。如果起先的时候感觉配合呼吸不舒服,就练自然呼吸。这个固丹田可以左右互换,做了右式后可以马上转身做左式,也可以向前左右互换,前进式练功。刚做的时候,身体会有震动感,甚至头晕。遇到这样的情形,减低震脚的力度,慢慢调整。等到将来可以用全身力气震脚下压,同时配合上面的怒发冲冠,身体自然就感觉就象一尊铁塔金刚了。而等到那个时候,身体体内部的气感又会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老师特别的门内指点。
●固丹田双手下压至腹部的同时震脚,脚部的压力返回至腹部,上下两股力汇聚丹田产生上下挤压,这是固丹田的目的。如果这样做,震头的感觉就会很小。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手足齐到的协调感越来越明显,那么这个固丹田就不必震脚,那个阶段练的就是脚底的暗劲。
●固丹田:又名霸王观阵,抱球时是个鸡步姿势。定式时,成弓箭步,下巴似下扣于肩,藏颌颈,头向前,双眼注视前肩后再抬眼,自然达到头肩等要求;双手指向身前,想地面有桩,于丹田处下击打入地;胸微含;丹田是鼓的。抱球时吸,落步压击时呼,意在丹田。双肩沉、手下顿、五趾抓地、下颌内收、全身一体。吸——咬、定住。气沉到丹田、不要闷在胸里。(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
●这个固丹田动作出现在心意四把拳里面。目前流行的多种四把拳都没有这个动作,即使有,也是不震脚下压发力的。古人保守就保守在这些细节上,明明要震脚的,他悄悄隐掉了,几代以后,大家也就以为这个动作不需要震脚。这个动作如果不震脚,不用全身的力气下压,你就要浪费很多时间才能达到那个效果。大侠过去讲过的气灌丹田和目前流行的气沉丹田,效果就是天差地别。练固丹田三个月必有感觉,而气沉丹田可能三年也没有感觉。目前流行的心意拳犯一个通病,那就是过分注重上半身,忽视下半身。为什么忽视,因为历代保守不教,所谓教拳不教步,结果一动手,看起来还是象拳击。如果注意力只放在上面,遇到拳击和散打,必定要吃大亏。
●守孚老师的这个固丹田是铁老心意拳的核心功法之一。守孚老师常道,这个固丹田虽然简单,过去却是保守不传的。就这么个东西,如果老师不特别强调,有谁会注意呢?大侠跟守孚老师学,他说了几次,大侠都没有真正重视。后来,他特别强调,如果想练好铁老的心意拳,就一定要在这个上面下功夫。就目前公开的心意拳视频中,没有任何一个心意拳师演示这个固丹田,但在铁老这里,这个固丹田却是核心功法。古代所谓秘传,就是这种样子的。这个动作很容易摹仿,但你不知道其要紧之处,漫不经心忽略了,你的功夫便有问题。
●固丹田的下扑劲是打夯的意识,是虎形中的一式。定型的时候重心偏前脚,是破中门的要诀。
●虎扑对应固丹田是守孚老师一再强调的丹田功的主要功法。如果把内功当成一种能量状态,那么固丹田具有制造内气能量的功能。大家都知道气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练内气。这个固丹田就是制造内气的一个主要方法。守孚老师嘱咐大侠,如果要身体强健,这个固丹田要天天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内气,并逐渐积累内气。等到内气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内气就会开始气行百脉,消除身体各部分隐藏的病灶。
●固丹田主要是咬气,吐气发生通常是最后一下气收丹田。
●“固丹田”一式发不发声?发何种声?朴石答:要发声的,是“咦”音,不过守孚老师讲过,这个音不是喊出来的音,是丹田挤出来的音,时间长了,才会有体会,刚开始可以用声音带一带。
●固丹田可以不震脚,因为注意力在丹田,所以大侠在办公室里面是不震脚的,同样可以练出功夫来。

坐丹田

心意拳的虎蹬山(坐丹田)是整个身体跃起后单腿下震的劲法。这把劲隐含以工代臀部的下压劲。功深的心意拳家在做这把劲的时候可以把板凳坐断。心意拳在攻击的瞬间,绝大数的情况下是单足着地。这个单足劲承担了身体全部能量的瞬间爆发。因此,这个虎蹬山的每一把劲都要有老虎震山林的威势。
练这个功架的时候,起初不可太用力,因为足部尚不坚固,无法承受整个身体的瞬间重压。如果蛮练,可能会将足练伤。因此,起先的时候要慢慢来,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坚固程度越来越强,身体自然会在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有人喜欢讲暗劲,贬低强力震脚的功效。其实,强力震脚只撒循序渐进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唯有达到极重,才有可能举重若轻。因为极重,身体的筋腱的弹力便可以达到极点,拳家在发力的时候才有调节的余地。而因为所有的心意劲都是矛盾劲,因此,极重的同时便是极轻。好比一辆卡车在一个人身边快速擦过,那个碰撞只是瞬间,但其力量却不会因为时间的短暂而减少。虎蹬山的蹲其实不必完全蹲到极点,那瞬间一粘便可以隐含所有的劲。因此,所谓的暗劲便是在极短的时间发出爆炸劲,但因为时间极短,外人看不出来而已。虎蹲山对应坐丹田,这个坐丹田是把整个身体提起来像打桩一样单脚震地。作为武功,这是很厉害的一把劲,练成以后,这个虎蹬山可以把板凳坐断。但作为健身功,不必追求强烈的震脚和臀部的下压劲,而把注意力放在整个身体的协调一致上。想象把整个身体像拎一个大口袋一样高高拎起,同时吸气;然后轻轻放下,同是吐气。震脚也是轻轻的,好像在跳绳。久练此功,身轻体健。心意拳里真正要震脚是虎蹬山,又叫坐丹田。但因为里面有一个臀部的坐劲,所以来自脚底的反弹力在臀部与上面双手恨天无环下压的力量产生一个对撞,那个震脚虽然很响,却不会震头。到上下协调性练够了,即脚底的力和手上的力同时到达臀部,那个震脚也可以不震,而转成练暗劲。
丹田功如果坚持练,可以练出充足的内气,身体结实强健,筋骨硬朗。

鸡步(走丹田)

九岁的少年陈守孚每天都到上海静安公园报到,跟铁老先生学习心意六合拳。起初,只是单调地走鸡步,站三盘落地桩。
心意拳入门的要求是什么呢?那是“入门先走三年鸡步”,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买壮图大师起步是练的三年鸡步。这心意拳三年鸡步和形意拳的三年桩在形态上是不是完全不同的?心意拳为什么要走三年鸡步,而不是三年桩?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武学问题。大侠初听买壮图大师起步练三年鸡步的故事,和很多人一样理解为张聚大师为了考验买壮图大师的学拳诚心而故意设计的一个考验。等大侠见了陈守孚老师,看到鸡步在他身上的活灵活现,才明白心意拳“步步不离鸡步“的真意。守孚老师说,鸡只有两只脚,却从来不倒,这里面有两只翅膀的辅助,而人体的双手就好比两只翅膀。鸡步加双膀的弧形平衡使得人的整体形态是球形的形态。双膀的弧形变化,下面的鸡步提膝,中后部的丹田为球形的动力源泉,而中间便自然是空的形态。这就是“金刚空心太极球”。这就是心意拳的动力形态。这个球形的动力形态很多练心意拳的也不懂的,因为他们对鸡步的作用不了解,心意拳身法的奥秘主要就在这个鸡步里面,练心意拳的如果不懂鸡步,身法也就必然呆滞。鸡步在攻击的时候使得身体的形态是跳跃翻滚式的。心意拳的鸡步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鸡步的核心秘密出就是炼丹田。心意拳因为强调鸡步,所以所有的攻击都要以鸡步为核心。大侠看了守孚老师的身法,感慨鸡步应该改成恐龙步,每步下去都要有惊天动地的威势。
“讲足法的起钻落翻:‘盖足起,膝起往怀,膝打膝分而出,其形上翻,如手起撩阴是也。至于落,即如以石钻物也’’。讲踩:‘宜踩者,即如手之落,鹰抓物也’’。”这段经文讲的明明白白就是心意拳鸡步的练法。目前大多数人练鸡步都是迈大步朝前走,忘了提膝。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这个鸡步难走,但只要坚持练一阵,也就不难了。鸡步转身其实是心意拳身法的关键,要多练,练到滚瓜烂熟为止。鸡步起腿要往怀里钻,那就是高抬膝了。守孚老师常叹道:“很多人练一辈子心意拳,连个鸡步也不会走。”如果一个心意拳师鸡步提膝不提起来,那就一定错了。拳经上讲。这个提膝鸡步要做到象手起撩阴那样。这一提膝,身体就轻了。讲到落,象石头钻物一样,又讲踩,象老鹰抓物一样。那么鸡步的这个落步便带有以石钻物和老鹰抓物两种意劲。这两种形态都是要用力气的。怎么做?想象自己是一只具有鹰爪的恐龙,你的每一步下去既钻地又抓地,因此,练鸡步不能把自己想象成鸡。如果你以鸡的态势练鸡步,不可能练出那种威势来的。以这种恐龙爪的意象来练,你就不怕沉不下去了。心意拳里固丹田和虎蹬山都是直截了当用全身劲将身体如桩一样朝地面夯下去的练法。打桩没有什么松的打法,那就是用全身劲的练法。这个功练好了,和人交手的时候,一步如打桩一样踩到位,对方通常都是应声而出的。“膝打膝分而出”这句话不容易理解,但却是練鸡步的关键之一。这句话要这样断句才容易理解“膝打膝,分而出。”一膝落的同时另一膝提,两膝好似互相追打,而因为鸡步实在如恐龙步,所以每跨步都要象大剪刀那样分开,步幅要大,带有腾跃的气势。
鸡步可以抽出来专门练练,注意脚趾抓地。(走丹田)流星步、踩鸡步走直线,蹓鸡步走圈。提脚要平勾,落地时抓地。头转向前肩,藏颌颈,眼向前视,头要有顶劲。“一膝落的同时另一膝提,两膝好似互相追打,因为鸡步实在如恐龙步,所以跨步都要像大剪刀那样分开,带有腾跃的气势”,“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开中门的法宝”(大侠语)(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
鸡步要抠和碾,气势要象恐龙步。心意拳的身法秘密不能离开鸡步。守孚老师的身法,看过的学员都会说大开眼界,也才懂练和用是一体的道理。
鸡步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大侠过去批评形意拳把鸡步改革了是最大的错。意拳走摩擦步,也不走鸡步,当然也在大侠的火力范围里。这个鸡步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小刀这里提到的“走丹田”就是其中的要诀。鸡步培养丹田鼓荡的习惯。很多人练拳累,因为气在胸腔,还没有沉到丹田。如果沉到丹田,就会感觉到丹田自动的缩涨。用这个丹田自动缩涨功能来帮助走路,可以疾步如飞而气不涌面。到最后,心意拳的身法的秘密也就在这个鸡步里面。守孚老师表现出来的身法神奇莫测,那就是凭借鸡步来达到的。目前大家走的是大鸡步,到后来要练小鸡步,和掉步。那后面的小鸡步和掉步是身法的诀窍所在。
开中门的秘诀是鸡步。走惯了鸡步,很容易就踩进去了。这个进中门是不能想的,你老想着进中门,反而进不了。鸡步练好了,你攻击时的步伐就和常人不一样了,一起手就是一个提膝纵越的形态,一落步就是一个手到脚到的整体到位形态,就是那个一节一气的妙诀,你一步到位,还没有出招,对方就被你破位了,往往会因声而出。
践的劲法主要在鸡步里,鸡步脚底下的感觉,没有任何一个字可以清楚表述的。守孚老师说鸡步有碾劲。这个碾劲是什么东西,大家多去体会。

揉丹田

陈守孚教大侠揉丹田一式,动作很简单,双腿取马步式,右手逆时针揉半圈,左手顺时针揉半圈。大侠起先做的时候,感觉双手发飘,觉得这样的揉丹田实在没什么感觉。问陈守孚老师,他只是笑笑,说以后你会明白的。因为没有感觉,所以大侠也不常练这个功法。但有趣的是,大侠在练了其他的功架之后,手上渐渐有了一股凝劲,感觉不再是那么轻飘飘的了,再回过头来练这个揉丹田,便觉出味道来。
做揉丹田这个简单的动作,如果手上有凝劲,身体内部便会有能量相应的感觉,好似手上的能量与丹田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络,这种感觉有了,揉丹田很快就会揉出热量来,身体轰然作响。全身四肢百节都在揉动之中。所以揉丹田就是全身有节奏揉动,那就是身体内按摩作用,如果懂了揉丹田的妙窍,就会体会到内脏按摩的神奇健身效果,那时你的身体不健康就奇怪了。(2006年武林杂志文)
揉而不丢、松而不散、紧而不僵。(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

收势(折丹田)

●收势:又叫鹰捉收势(无论何势最后都要形成)左脚在前,左手上举,右手下插于腹前,后转身成挑领式(挑领:注意左肩稍前)时,要呼气,左手下压,左肩稍前,右手掌心向前;捧意时,是放松的,吸气的,但最高位不可过喉;双手变鹰捉时吸气稍一停顿;最后鹰捉下行,曲断中节,吐气,发“咦”声。最后顺呼吸三口气。收式:转身挑领--双手捧意--跨步鹰捉--放松呼吸3次。(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
●心意六合拳捧意遵循“恨地无环”的意境,好似要将整个地球都捧起来的意思。双手“起如举鼎,落如分瓶也”,这原是心意拳里极为重要的捧意的练法。心意拳中的鹏意、野马奔槽、燕子抄水、丹凤朝阳,都是从下往上的劲。腾字诀,心意拳有专门的练法,那叫做捧意,也叫鹏意,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惊而起那个本能意识。这个捧意是这样做的,双足突然并拢,双手同时在胸前如捧婴儿状,一手高,一手低。高不过眉,低不过肚脐。然后双足分开成马步,双手前后扶于膝盖。练习这个捧意,可以明显感受到气在体内的起落缩涨。
●心意拳非常强调收势,而收势里就有折丹田的功法。有些心意拳家不强调收势,说是顺其自然。其实那是想当然的“顺其自然”。武功的自然和常态的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比汽车在开动时候和静止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好的汽车启动时如雷霆万钧,刹车时如悬崖勒马。心意拳收势所采用的鹰捉形态就是通过折丹田将奔腾的内气在瞬间固住。铁官成先生对收势极度强调,甚至说,如果收势不好,前面的拳白练了,这是从内气的角度来说的。有不少的拳家,练拳以后身体反而越练越坏,什么原因?守孚老师说,那都是不懂内气所致。心意拳有特定的鹰捉收势。有些拳家把这个特定的收势动作自以为是地改成其它拳法的收势动作。大多是双手侧起画圆到顶,然后下压丹田收势。守孚老师说,这种草率的收势就是不明究里所至。铁老特别交待,如果收势不对,那趟拳等于白练,这就是对内气的极度强调。
心意拳是内家绝学,是一种气功拳,所以起势和收势都极为讲究,因为那是在练气。有些心意拳名家视频起势和收势马马虎虎。大侠一看就道,那种对起势和收势的马虎态度就可以看出其艺不精。铁老教导守孚老师,收势不对,前面的拳白练了。心意拳的收势就好比蒸汽机车在高速运转后突然刹车,汽笛声直冲霄汉,而整个火车嘎然而止,有山摇地动的威势。心意拳练声主要通过鹰捉收势时的“噫”声来达到。心意拳要求不管做什么动作都要收势,而收势时必发这个“噫”声来收敛内气。心意拳在鹰捉收势时的“噫”声,其本质是提醒练功者从这一声中了解自己内功的深浅,因为即使是这个“噫”声,也是通过鹰捉曲断中节挤压丹田发出的内功印证声。至于发声,大侠没有说过哼哈不好。其实发六字大明咒,甚至哆瑞咪法索都可以。这不是开玩笑,大侠自己就那么试过,很有意思的。至于除了那些因意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音,那又是属于保密的东西了。有一次,守孚老师突然发出一个音,大侠当即体验,惊喜地发现那个音果然威力无穷。这个音是有奥妙的,但不管怎么奥妙,还是依附在内劲上的。如果不懂内劲,那个音也就没有威力。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399) 小周天2007年08月13日 星期一 19:13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曰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曰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曰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曰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曰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曰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110)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2006年09月23日 星期六 19:12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通关诀之运功与定功
〔原文〕
  通关一法,非驾阴阳二窍不行。阴阳二窍,乃水之河车,火之轮车,一身气道之枢纽。阴窍起,则后三关可直冲上顶;阳窍驾,则前三关可直贯注底。翻阴窍、翻阳窍时,气又可翻下逆上。分而言之,阴窍起于根,举于足。阳窍起于肩,驾于手。合而言之,阳阴窍皆起于足,应于手。阴窍起则任督通,阳窍驾则鹊桥、尾闾应。阴阳窍上下交应,则吸可到底,呼可至巅。上下顺逆,错综变幻,如意运行,辘轳转而玉环活,气通关窍无阻滞,亦无障蔽。故古人云:掌合指立,阴阳窍通。
  〔译文〕
  疏通周身关窍的方法,非凭借阴阳二窍筋脉的运行不可。以内丹必用逆行之法而言,阴阳二窍,就如同农夫抽水倒灌的河车,和战场上将火引燃于对方的载火轮车,它们确是一身气道疏通的枢纽、关键。阴窍逆用是由下往上升,用阴中之阳,主动,所以阴窍脉动则可通督脉上尾闾、夹脊、玉枕三关(按:亦有言尾闾、命门、夹背为三关者。此是人身难通之窍,故称关。总之,何处不通,难通皆为关)而直达头顶;阳窍逆用是由上往下降,用阳中之阴,主静,所以阳窍脉动可融贯前三关(按:《黄庭经》指鼻、目、心。也可指上、中、下三丹田。总是泛指,不必拘泥。因人之关窍通与不通,也有大致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何处不通,何处则为关也)而直通贯于底。阴阳窍的运行,使内气在体内翻下逆上周流循环不断。若分别言阴阳窍的各自主要作用,阴窍起于脚底,举于腿;阳窍起于肩,驾于手。若合起来言它们的作用,阴阳窍都起于脚,应于手。阴窍脉的勃动可使任督二脉通,阳窍脉的行驶则使任督升降交接处的鹊桥、尾闾应合。阴阳窍上下交相呼应运行,内气由吸而上行,可从最底处发起;内气由呼而下行,可从最高处下降。阴阳窍的发动是上下顺逆,错综变换,达到真息时便如意运行。这种状态就像辘轳的转动不可分别上下顺逆,总是灵活不停,故而体内周天这个玉环就是活的,气道上任何关窍都无阻滞,也无故障或蒙蔽之处。所以古人说:掌合指立,阴阳窍便通。
  按:此最后一句,乃是指和尚打坐练功的姿态。和尚打坐,双掌相合,立于胸前,此乃用以来接通阴阳二窍。不过,此句又是借这一姿势来说明阴阳窍相接的作用,不可认为仅用此一姿势便得妙用。内丹之法最讲辩证活用,一拘泥便致误,可不慎乎!
  又,此篇言运功,乃言内气非驾阴阳二窍的状态,非指具体的方法。
  〔原文〕
  坐定之际,检点鼻息。
  一吸入底,一呼即起。
  呼吸一周,流通灌溉。
  如波急流,如泉喷吸。
  上下回环,周流不已。
  悟透此法,关通窍利。
  先缓后急,即急复徐。
  徐徐导引,源归滴滴。
  还本全真,天机秘密。
  〔译文〕
  打坐入定的时候,注意在鼻孔的呼吸上,由自然呼吸渐渐过渡到胎呼吸。进入此状态,吸则入底,呼则达顶。一呼一吸之间,内气作一周天循环,如水之无处不流通,如雨露无处不滋润。汹涌时如大海之狂浪激波,如涌泉之喷涌不息。总在体内上下回环,周流不已。此妙当渐悟渐得,当能悟透此法,一入功态,关窍皆通利。久则,因身中已无阻滞,功内功外关窍也皆通畅。但行此呼吸通关法,要法于自然,先缓后急,由急又恢复徐缓,是徐徐导引的过程。步入这种过程,就可使如生命之水的内气滴滴归源,一丝一毫也不浪费。人之根本因此而还,人的元真因此而全。这就是修静功的天机秘密。
  按:检点鼻息大致要经历3个过程,学者必须记牢:一曰守息。即守住鼻息。守之意,并不加干涉,任它自然呼吸,然而要守,就是防止心意外驰,或者落入睡魔。二曰存息。守之顺利,心能安,意能静,呼吸由粗转细,由快转慢,由短变长,由重变轻,渐归似有似无,可将呼吸存入丹田。此是归根之处,真息生处。任它自然发动,鼓荡,升降,回环。三曰忘息。心意能寂灭,呼吸也可全然不管,真息自然运行。此阶段要自然过渡,各人视各人之情况,无法用统一标准时限来界定。能入真息,必须有3个条件:一,必能真静;二,身无丝毫病痛劳顿之累;三,身法中正松柔。上三条缺一则不可实现。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 元精元气元神辨

原文
所谓元精,非津液脂髓之精。元气,非呼吸吐纳之气。元神,非知觉运动之神。元精顺可生子,逆可成仙。能采阴阳之菁英,结成为精,生亦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但落于有形,终属后天之物,上清世界难容。生时不过能养性灵,去后不过能保躯壳。至若元气元神,既经元精存养多年,功行圆满。神,用之则放大光明,亿万化身,敛之则如混浊一元;气,用之则风云雷雨变态无端,藏之则与太虚一体。元精足,护元气神,不能随元气送元神上升。丹家所以炼元精者,为养元气元神故也。就即生时观之,元气元神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主宰,元气作元精驱使。神气之重,更不待辨而可明矣。
〔注解〕

所谓元精,也不指口中津液,也不指男子之精液,女子之经血,也不指人之血液骨髓。元气,不指人的口鼻呼吸之气。元神,不指人的思维意念之神。元精顺着后天规律排外就可生人,逆向先天滋养就可以成仙。能采天地间阴阳的精华结成为精,用以生养,也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但元精一落于有形的物质,就属于后天的东西,修道的圣人真人们不要它。人有后天之精,存在它不过能养性灵,去了它人还可以保住躯体;但人若失去元精,生命存在也就无指望了。至于说元气元神,须经元精的长久养育,才能圆满。圆满的元神,用之可以发光大明和亿万化身,团聚之则如混沌一体。圆满的元气,用之则如风云雷雨变化无端,收藏起来则虚渺无形,与宇宙的虚无体同一。滋养充实的元精,是为了护养元气元神,而不能随元气送元神在体内升降运化(按:此说多有别致之处,丹经常云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此独说元精护元气元神,细分析其理不二。精气神三者,精似土壤,气似养分,神似植物。护者,赖其生养之义,无土壤何来养分,养分生自土壤,而又不能言为土壤。愚见以此。)所以丹家讲炼元精,实指保养元气元神,道理即此。就功态下元气元神呈现时,其感受是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的主宰(按:这即如有植物,其根下水土即不流失。),元气又受元精的指挥(按:这即如土壤按照植物的要求提供养分)。神与气的重要,不再细说就已清楚了。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呼吸论

原文〕
  呼吸与吐纳有异,呼吸是吸下呼上,吐纳是吐出纳入。吐纳可分清浊而不可合阴阳,呼吸可合阴阳并可分清浊。易筋洗髓工夫吐纳少,呼吸多。先吐纳,后呼吸。呼吸有顺有逆,顺以运一身清气,逆以合两仪清气。用法次第规模,译各图说及歌诀中。
  〔译文〕
  呼吸法与吐纳法是有区别的,呼吸是吸自于下呼自上,吐纳是吐为出纳为入。吐纳对于气来说可以分出清浊,如纳入的为清气,吐出的为浊气,但这一吐一纳不能合于阴阳。而呼吸可以合于阴阳分出清浊。如吸为升,升为升清气;呼为降,降为降浊气。易筋洗髓的功夫中,吐纳少,因为它不合阴阳,呼吸多,重在调和阴阳。虽然吐纳不合阴阳,然而对入门也有作用,故而把吐纳法用在前面,把呼吸法放在后面。呼吸法有顺呼吸和逆呼吸,顺呼吸可以运一身之清气,逆呼吸则合阴阳两仪的清气。关于呼吸法的先后次第用法,以及运用的规模,详见各有关图说及歌诀。
呼吸歌(总诀)
  〔原文〕
  一吸通关,一呼灌顶,一屈一伸,一浊一清。雷鸣地震,清浊攸分,一升一降,一阳一阴。上下顺逆,阴阳交生,河车搬动,辘轳时行。三百六五,运炼丹成。
  〔译文〕
  吸,可以使丹田气沿督脉上升而通关;呼,则可使浊气下降,脑部空虚,从而为督脉气上升灌顶创造了条件。吸为屈缩,呼为伸放,呼吸一直在做清升浊降的工作。呼吸可使内气鼓荡起来,就像大自然发生的风雷,能把大地催震动摇,这种对身体的催震动摇,可以使体内清浊不分、阴阳不调的状态改变分布结构,恢复到阴阳清浊各而有序的状态中去。呼吸的作用是不断的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上为逆,下为顺,这种顺逆的方法会使阴阳交生。丹道的呼吸法,就称为河车搬运法。周旋无间,就像井上转动的辘轳。自然中,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365天一个周期,它会年复一年地这样周转,体内元气也会沿任督二脉做这种365天似的周期运转。周天运行正常,叫做周天通,这种周天通的不断运炼,可以达到丹成境界。
  按:“三百六五”之说,也可视为丹功在一定阶段层次,再经过一年365天效法自然的修炼,完成丹道的一种层次效应。
呼吸诀(次第)
  〔原文〕
  一呼水生,一吸火聚。再吸再呼,火腾水起。三度交关,坎离相济。吸七呼七,周而复始。二七十四,重复不已。三七二一,三复功毕。九九八一,纯阳至极。运行三百,六十五气。往来无穷,周天之纪。先吸后呼,达摩真谛。图曰呼吸,俗语如此。导引内功,呼吸第一。无多无少,不徐不疾。气不可凑,志不可移。亦不可馁,无过不及。出入不闻,定气调息。
  〔译文〕
  呼吸法的妙用是,呼为生水,吸为聚火。(按:水为精,火为神。生水即生精,聚火即聚神。)呼吸的连续运用,在于精要活,神要灵,这叫做火腾水起。在功中,呼吸法一般要经过3次,方能达到坎离相济,即精神相济。每一次中,意识着重在吸上7次,然后着重在呼上7次(按:所谓着重,只是观察而已,非为着意或督促呼吸。)这样,每一次就有7呼7吸共14次。说是次数,其实并没有间隔,是不断重复。这样做3次,就有三七二十一对阴阳呼吸。做够这3次的反复呼吸,方可收功。日日坚持行功,会使身中浊阴渐消,纯阳渐长。当浊阴消尽的时候,就是纯阳圆满至极的时候。阳数最大者为9,纯阳至极乃是最大阳数相乘所致,故称九九八十一度数。一年有365天,天天行功,一日合一日之身内周天,一年合一年自然周天,所以这周天之纪就是往来无穷。周天能往来无穷,不就能生生不息吗?
  呼吸法是先用吸后用呼,这是达摩祖师呼吸法的真谛,不能错用。虽然图径上说是呼吸,它的内含是调节阴阳,升清降浊,因为人们说呼吸容易懂,就用了呼吸这个说法。在引导内功中,调节呼吸是第一重要的。(按:这里强调呼吸法在导引内功中使用,十分得当,此是为一般初学者所设之法。若内药已产,一入功便可心肾相交,便无需导引,无需再用呼吸法也。)呼吸法关键在顺其自然,一呼一吸,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既不要慢,也不要快。人体本有呼吸的自然调控系统,只能顺应它,而不能为了凑够呼吸法规定的次数而加速。功夫的完成不是靠凑数,而是靠坚定不移的意志。
  呼吸法固然是顺其自然,然而又不能撒手不管,如果撒手不管,那还要呼吸法做什么,那不过跟常人不练功的呼吸是一回身。那种做法只能是馁气。顺其自然就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达不到目标。
  呼吸法要循序渐进,先是外呼吸,比较短,比较粗,渐渐转入内呼吸,就渐渐长、渐渐细。最后,外不入,内不出,鼻孔无丝毫呼吸的感觉,这才达到了定气调息的目标境界。
  按:呼吸之出入不闻状态,就是胎呼吸状态。胎呼吸状态境界有三大递进层次:第一层次,澎湃鼓荡;第二层次,细蕴润泽;第三层次,空明通彻。
又诀(三等)
  注:“三等”指有关呼吸的第三次补充。一为“总诀”,二为“次第”,此附于后,故为“三等”。
  〔原文〕
  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纳菁英,先吐浊积。一吐一纳,生新去余。行至坐身,乃用呼吸。学成之后,清浊分析。初势既毕,呼吸如式。恐有浊碍,酌量追逼。一图数图,多寡不拘。俟浊尽净,呼吸随及。纯清无浊,功起即起。
  〔译文〕
  凡是练初步的立身动功时,不要随便运用呼吸法。在这些功法中,虽名为呼吸,其实都是配合呼吸的吐纳法。前面“呼吸论”讲过,要“先吐纳,后呼吸”。因为初步练功的人,身内有浊气阻碍,菁英之气是无法进入的。故在未纳入菁英之气前,先吐积聚的浊气,然后再纳清新之气。这样一吐一纳,体内清新之气不断生长,而多余的浊气则不断排除。当练功到坐功的阶段,才可以运用呼吸法。按照这个程序渐进修炼,到进行坐功时,体内运用呼吸法,清升浊降就较明显。
  当然,立身的动功和坐身的静功是相间为用的。一般说,练完动功再练静功,就可用上述呼吸方法。不过,初步练动功,一个势子下来,浊气不一定能排完。故而在静功之初,也还可以加适当吐纳法,把浊气排尽。选择立身动功,可选一个连续做,也可以选择几个一个接一个做,总之要等浊气排尽,才可以行静功呼吸法。到体内没有浊气皆是纯清之气时,一入静功,内气的阴阳升降即刻就能出现。
  按:要达到“纯清无浊,功起即起”的内气阴阳升降,是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动功静功修炼过程。而这个过程因人而宜,没有准确的时间界定。一般说,身体素质好,领悟能力强,能平心静气,消除杂念,就来得快,反之则来得慢。再者,内气升降循环是真实现象,而有些气功教人以意运气,常不免出现有意而无气的假循环空转周天,此须学者认真体悟,切莫误入歧途。 ……

易筋洗髓经古本诠释--正道旁门辩

原文〕
  养身一道,如烧石炼汞服食采补之说,在人身外求之,稍有知识,固知为旁门。而不知授受不真以讹传讹者,又有四焉:太过者,如不分清浊,逼气过关;不明升降,采药非品;此鲁莽行事助长类也。如血脉未和,即便静养,关窍未通,即使既济,此高谈玄理,默坐类也。坐此成疾,反言出病,逼成幻境,诡言通神,是皆自误误人之类。若作五禽鹿鹤龟蛇之图,坐八锦,行八锦,立八锦,海字劲,十二大劲等功,虽属《易筋》摘出之法,而或未得真传,致使水不济火,火不济水,道虽正而法不当,亦无益有损。又如斋立静坐,自谓出于神传,待坐立多时,使其自然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是窃《洗髓》而未得其要也。虽无大坏,亦难见功。意想神驰,又恐入魔,虚悬无据,终非实理。可见,取之身外非道,取之身内而不自然,久无效验,亦非道。此篇所载,皆出自然,不待勉强,而又有一定不易法门。显而不晦,愈引愈深;简而不漏,愈行愈妙。运定之节目功夫,无所不备;圆寂之神通法力,循序可达。行之而有益无损,久之而其妙莫名。苟日新又新,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真可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及其至焉,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已。
  〔译文〕
  修炼养生一道,其中有烧炼外丹或进行男女双修采补而所谓服食丹药的做法,这都是在人身之外去求取,若对丹道稍有研究并有一定的实践,就知道这些都是旁门,而非正道。我们必须了解,传授不真以讹传讹的情况大致有四种:一、强调意守意导,不分元气的真假、强弱、清浊,逼其通关;不懂气在身内怎样升,怎样降,所谓采到的药实际不是真药。这一类叫做拔苗助长的一类。二、血脉本来不和,便去练打坐静功,关窍本来都是不通的,便去修什么水火既济,这叫做高谈玄理,打死坐的一类。这类人坐久了就成了病,反而说静功不好。或是坐功中产生幻觉,就到处宣扬自己有了神通,这是既误自己又误别人的一类。三、有些人也学五禽戏、八锦段一类的动功,虽然也属《易筋》功派生的一些方法,但若未得真传,会使呼吸调整不当,致使神与气不能很好结合,这是功法不坏而取法不对,也是无益而有损。四、还有人或是站桩,或是静坐,自以为有神人带功,坐立一时后,身体会自然而动,动极又静,这看起来符合《洗髓经》的自然之旨,然而未得要领。虽无大坏,想长进功夫却很难。因为这种做法往往对意念没有控制,会产生意想神驰。任他想吧,又害怕走火入魔,不想吧,意念又迷茫不落实处,终不能得真谛。
  由此可见,修炼之法,取之身外不是道,取之身内不自然,久无效验,也不是道。我要介绍的《图说》一切出于自然,无任何勉强行为,而又有惟一不变的道理和方法。很明显,不隐藏,久练会由浅入深;很简易,不疏漏,久行功会感受妙中有妙。动静之顺序、火候,无所不备;真正合道而产生特异功能,只要循序渐进,就能达到。如法练之有益无损,久而久之产生出奇妙现象,你自己也说不出道理来。若能达到日复一日都有新感受,其中的精微奥妙实在是不可以言语表达。说起来,再愚笨的夫妇都晓得,可真到那境界,就连大圣人也不会晓得。
  按:此篇之论,旨在让修道者走行正之道,不落旁门,实为正法高论。但将旁门指为一无是处,也过于言激。世道至于生旁门,当有旁门可生的道理。不走旁门,可也;果能知其旁门之实,取其旁门之有用,为我修炼大道服务,当更可也。关键在于能辨真假正邪,故初学道者不具辨别能力,直行正道无误也。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379) 五 篇 灵 文 (王重阳)2006年09月20日 星期三 20:13   最上一乘妙诀 重阳祖师心传 清虚子录

  夫最上者,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净为妙用,无为为丹基,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以自然造化为真种子,以勿忘勿助为火侯,洗心涤虑为沐浴,存神定息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先天之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无混合为圣胎,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妙道,三教同源之心法,上士行之不怠,直超圣域,顿悟圆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逍遥极乐,永劫不坏,即大觉金仙之位也。至道原来不易传,空微究理了尘缘,山头水降黄芽长,地下当升白雪填,慧月涓涓澄碧沼,玄风细细卷青烟,木性金情相交合,便是虚无太极圈。


  斯文乃金丹之至宝,非其人而不可传也,若上根上器大德之子,得遇此书,修仙之正路耳。
重阳注曰:仙有五等,鬼仙不可取,人仙不必论,地仙住世长年,神仙出有入无隐显莫测,身外有身。能二其身者,是谓神仙。天仙者,列于神仙之上。学道之士,勿为中下之徒,当学最上一乘之真法,无上至极之妙道。洞晓天地阴阳,深达五行造化。阴阳二字,理莫大焉。天地日月五行,由此而化,太极既判,清气上升,在天成象。浊气下降,在地成形,木火之精为太阳,金水之华为太阴。天地日月,感二气而化成也。此二气互运于天地之间,周流不已,化生万类。然人之生也,禀父精母血,天之阳气,地之阴气,日之阳魂,月之阴魄,火之阳神,水之阴精。人之一身造化,与天地同一气也。天地乃人之大父母。悟之者超乎天地阴阳之外,迷之者罗乎苦海万象之中。不被五行之所拘、阴阳之所缚,是谓上品天仙。不悟之者,与造物同沦,悲哉。

  以天心为主,以元神为用。
重阳注曰:天心才妙圆之真心也。释氏所谓妙明真心,心本妙明,无染无著清净之体,稍有染著,即名之妄也。此心是太极之根,虚无之体,阴阳之祖,天地之心,故名天心也。元神者乃不生不灭无朽无坏之真灵,非思虑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以如如不动,妙圆天心为主,以不坏不灭,灵妙元神为用也。

  以三宝为基,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也。
重阳注曰:内三宝者精气神是也,外三宝者耳目口也。须以耳目口,闭塞勿发通。目视色则神从目漏,耳听声则精从耳漏,口开言则气从口漏。视听言时动于外,则神气神日耗于内,渐渐衰老,耗尽则死。所谓固三宝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是为外三宝不漏也。目不视而神在心,耳不听而精在肾,口不言而气在丹田也,是为内三宝自合也。

  始得天人感通,先天之气,自然归之。
重阳注曰:天者先天气也,人者后天形也。修仙之士,若常涵养如如不动之天心,灵妙不昧之元神,行住坐卧,摄于玄关一窍之中,自然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然感通,归于吾身矣。

  然人之一身内外,四大上下皆属后天阴阳,惟有先天一点至阳之气,混于杳冥不测之内,至虚至灵,难求难见。
重阳注曰:人之一身,外有四肢百骸,内有五脏六腑,至于涕唾津精气血者,俱是有形之物,皆属后天阴浊。这点至阳之气,即先天真一之气,谓太乙含真气是也。恍惚杳冥者指先天发生之所也。欲先天至阳之气发现,别无他术,只有一静之工夫耳。静工之道,只在去妄念上做工夫。观一身皆空,寂然不动之中,忽然一点真阳,发现于恍惚之中,若有若无,杳冥之内,难测难窥,非内非外,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虽然外来,实由内孕。
重阳注曰: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之一身四大虽属阴浊,内含一点先天元阳。本自良知良能本妙本明,因人七情六欲攻于内,寒劳暑役伐于外,以致元阳散尽而不知觉悟,随造化而沦没也。知之修炼,收视返听,忘物抱真,视听不漏于声色,妙湛不漏于念想,真精自固,元阳自充。内真外应,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点化身内之金丹。故曰虽从外来实由内孕。是以母气而伏子气,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当斯之际,丹田温暖,三关升降,上下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钧天妙乐耳中常闻,至宝玄珠,目中常见,此乃真景象也,非譬喻也。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岂虚言哉。

  先天若无后天何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岂能变通,此乃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因有而激之成象,有因无感之而通灵,先后二天之气,如谷之应声。
重阳注曰:先天者入于无象,后天者滞于有形。先天者真净妙明之心也,后天者端严具足之形也。先天妙明真性本来清净,无始以来,一念垂珠至今日,若不得后天具足之体招摄,则阴灵孤渺。后天具足之体若不得先天灵妙之元神,则不能变化通灵,岂能超凡入圣。夫性命者,神气之根源也。气者天一之水,神者太乙含真,性者无中之有象,命者有中之虚无。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无者是先天之性,神者真一之气也。有者后天之命,气者真一之精也。此有形阴质因一点无象阳气而生,此有形之内怀无象之真,必假煅炼澄清,方得玄珠显象,玄珠既显,采归炉内,有无混融,二气感通,如影之随莆,如谷之应声,自然心凝形释,骨丹都融,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神仙妙用,只是采取先天真阳之气,以为金丹之母,点化已身阴气,以变纯阳之体。
重阳注曰:金丹在内,药从外来,实由内孕也,盖神依形生。既有此物,一点先天在人身,个个不无,人人本有。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海流浪,欲海波深。实观觉悟之者,得遇真师指示,这先天一气,药从外来依形而生,采取之法,只是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忽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玄珠因何而成象,皆因静寂之时,神抱于气,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外现玄境地之象,犹如室内之灯光,照透窗外之明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待他一点自归复,身中化作四时春。温养丹鼎光透廉帏,此之谓玄珠外药也。先天真元也,真阳火也,铅遇癸生也。于斯之时,宜当于静,方可采取归来。自觉丹田火炽,两肾气暧,三关升降,一气冲和,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内景无穷,笔难尽述。先天气生,即一阳动时,更生天地,别立乾坤,回阳换骨之时也。人自父母媾精胎形,十月渐满,气足形全而生身,其一点灵光元阳之气,已含于内。既有此身,则阴系阳,五行之内,死生贵* ,莫能逃也。既得先天真阳,归于身内,假作炉鼎,与后天真阴交媾,二气氤氲,结成仙胎,返炼五行,逆施造化,当三万刻工夫,不差毫发,方得火侯不灭丝毫。须要十月功成,脱胎飞升。五行不能拘,阴阳不能陶,通身浊阴尽化纯阳,跳出樊笼,散荡逍遥无穷矣。

  却从炼已纯熟,方得先天造化,玄珠成象,太乙含真,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皆自然而然,不假一毫作为也。
重阳注曰:二六时中,逆而修之,不顺熟境,动持道念,目不随色随境,耳不随形遂境,鼻不随香臭境,身不随触欲境,意不随情熟境。觉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斯不顺人情熟境,久久自然,天理纯真。炼已即炼心也,心为离,离者已土也。炼心不动即离宫修定。定则气和,和则身安,安则精气充满,满则铅汞凝结,结则造化自有。玄珠成象,太乙含真,金液炼形,骨散寒琼,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皆自然也。若非操存谨守,降心炼形,必无自致之理。然此工夫必加勇猛决烈之心,舍死忘生之志,乃可纯熟也。心死方得神活,此之谓也。

玉液章第一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归乎一源,不可著体,不可运用,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万物自然化育。
重阳注曰: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二气相交自然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先后于天之气,相交相得者,浑如醉梦,自然而然,无一毫作为也。吸则气呼则神,神呼气吸,上下往来,复归于本源,炼结成丹为之胎,身心大定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委志虚无,不可存想,犹如天地之定静,自然阳升阴降,日往月来而造万物也。

    工夫已久,静而生定,神入气中,气与神合,五行四象,自然攒簇,精凝气结,此坎离交媾。初静之功,纯阴之下,须用阳煅炼,方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矣。
重阳注曰:炼己纯熟,工夫静久,自然神气交合。神属南方火,火在卦为离。精属北方水,水在卦为坎。魂属东方木,木在卦为震。魄属西方金,金在卦为兑。意属中央土,土在卦为坤,名曰中宫黄庭。先天玄关为乾,既神与气合,神入气中,自然五行四象攒簇,是为坎离交媾之功也。纯阴用火,谓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气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产药章第二
  神守坤宫,真火自来。坤宫乃产药川源,阴阳交媾之处。
重阳注曰:坤宫乃人身中黄庭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气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胞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气之宫,故曰坤宫。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实为产药川源之处,阴阳交媾之所也。神守坤宫,要昼夜之间,时刻不离,元神下照,回光静定,逆施造化,拔转天关,大药自此而生,金丹由是而结也。

   若不得真火煅炼,则金水混融。若不专心致志,则阳火散漫。大药终不能生,先天何由而得。煅炼之久,水见火则自然化为一气,薰蒸上腾,周流不息。真精自此而生,元气胚胎于此。呼吸相含,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先天母气而伏后天子气。顺其自然,不可欲速,先天自发也。
重阳注曰:坤宫之火,曰真人之火也。常以神照坤宫煅炼阴阳,精化为气。专心致志,于行住坐卧之间,皆可随意守之,不可散乱。日久而不见其功者,皆因心中杂乱。若煅炼之久,精得火炼,自然化为一气。日久三响,震上泥丸,化为甘露,降下重楼,凝为精液,复归坤位。胚胎元气,渐渐壮旺,神呼气吸,自然含育,周流不息。气脉以停而入静定,大定之中,忽然而动,乃先天一气发生。自坤宫而来,如母恋子,自然感含,神变莫测。听其自然,不可欲速,时至气化,自然见其功效也。天光者神光也。工夫久静,神光照烛,静则神灵,表里透彻,发现于外色象不能碍,爱欲不能障,自然隔墙见物,预知前世矣。

  混沌之初,天地未判,玄黄相杂,时至气化,定中生动,只这动处,方知造化,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不内不外,此是大药始荫,不可遽采之,若有一毫念起,天真遂丧矣。
重阳注曰:天之轻清在上,其色玄,地之重浊在下,其色黄。天地未判之前,浑沦一气,玄黄不公,清浊未定,混而为一。时至气化,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凝为地。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二气氤氲,化生万物。清净之功亦然。先天真阳与后天真阴,阴阳混一,犹如天地玄黄相杂。忽然定中生动,造化自现,如天地一判,别立乾坤是也。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也。此玄珠似乎在外,闭目甚分明,似乎在内,开眼却清白有象。他人不能见,无象独自见分明。故曰无象玄珠。乃是大药之苗始生,其药尚嫩,故不可采。若有妄念,采之必失玄珠,丧却天真至宝,反成魔狂,呼吸乱奔不可救也。命宝不可轻弄,其斯之谓也。

采药章第三
  神守坤宫,真气自归。坤宫乃造化之源,行身受气之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重阳注曰:坤宫属地为阴,应人后天有终之形。乾宫属天,应人先天无始之神。乾宫乃虚无玄关一窍是也,实为造化之源。自无而有谓之造,自有而无谓之化,由造而化也。始则受气于虚无一窍而生,终则散精于幻妄六贼而死,造化循环,不知几万劫矣。

  始则凝神于坤,煅炼阴精,化为阳气,薰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次则凝神于乾,渐炼渐凝,渐聚渐结,结成一颗玄珠,大如黍米,恒在目前,一得永得。先天虚无真气,自然归之。待其铅光闪烁如月之象,汞气飞扬如日之象。不时日月交合一处,一点灵光,圆陀陀,光烁烁,照耀上下,内真外应。先天之气自虚无中而来,是以母气而伏子气,自然感合造化之妙。药从外来,非假存想。
重阳注曰:人禀天地阴阳二气以生,真阳之气在身,为铅为精为坎,真阴之气在心,为汞为神为离,象曰人与天地之气同体是也。修真之士,既得大药初荫,玄珠成象,而精神壮旺,当此之际,神中之精下交于坎,精中之神上交于离,内则精神交合于内,外则阴阳交合于外,内外明彻,照耀上下,化为一颗明珠,圆陀陀光烁烁,三关升降,上下旋转如轮,周流不息。如斯景象,是内之精神和合,金木交并,水火激发之际。是内有真实,故外应其景象也。若非亲造真境,岂能有此哉。先天之气母气也,后天之气子气也,自然感合,返斯造化之妙,始得药从外来。母气天气也,子气人气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先坤后乾者,又名移鼎换炉也此乃金丹之真窍妙,先天火侯之秘诀也。

  初炼丹时,便向水中求之,终落顽空,毕竟无成。须以我之真气而感天地之至精,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
重阳注曰:初炼丹时,先须神照坤宫,以火炼药,以神驭气。待真气发生,后守乾宫,悬胎鼎内,结成玄珠,炼成大药,吞入腹中,点化已之阴气,变成乾阳之体,此空中之妙用也。时人不悟真空之妙用,不遇至人之传授,道听途说,盲修瞎炼,便向水中求之。水者杳冥之谓也,忘念忘体于杳冥之中,岂不落于顽空乎,必竟终无成丹之理也。当以阳燧方诸,水火感通之理,推之自得。阳燧火珠也,太阳正宫,以火珠向日燧之。方诸水珠也,太阴正宫,以水珠向月珠之。天地悬隔之远,一刻之中,自然得水火也。彼物受气之偏,尚能感通日月,得水火于顷刻之间。何况人为万物之灵,静定之中,岂不感通身中妙化,而结成金丹也哉。

  当其日月交光之侯,先天适至之时,泥丸风生,欲海波澄,此身如在万丈海中,不知有水,不知有火,不知有天地人我,浑如醉梦。正是龙虎交会之际,金木相啖,水火相激,景象发现,迅如雷电。急急采取,其采取之妙,如发千钧之弩,惟用一寸之机。似采非采,不采实采,乃为真采也。
    重阳注曰:不知如醉,此是得药之景象也。当其玄珠成象,日月交光,正是采药之时,先天适至之侯。当此之际,泥丸自觉风生,从天吹下,灌入玄关两目之中,径通周身,关窍齐开,骨节如断,酸软如绵,心冷如冰,丹田如火,身心欠爽。慎勿恐怖,正是水火烹蒸激发之时,龙虎金木交会之际。少刻三宫气满,二气冲和,尘情尽绝,神气泰定,恍如醉梦,犹如万水万木,互相感激,不知有天地人我。只闻千钟雷呜,万道霞光,灵明内外,琳琅满空,雷轰电击,撼通乾坤。采药归来,这个妙用,如半寸之机发千钧之弩,一旋之水斡万斛之舟。经云,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真妙之用也。又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又云,杨柳风来面上吹,梧桐月向怀里照。泥丸风清,绛宫月朗,林间嫩风清,一派天音降之句,皆形容先天一气自外而来也。

得药章第四
  神守玄宫,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已之真气,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至精发现,海泛浪涌。自太玄关升入泥丸,化为金液,吞入腹内,香甜清爽,万孔生春,遍体生光。至此乃是乾坤交媾。一得永得之妙,全在防危虑险,即当牢封固闭,勿令渗漏,以便温养。
重阳注曰:玄宫即玄关也,炼黍米之所也。又云,悬胎鼎,朱砂鼎,乾坤鼎,皆异名也。前言乾坤,所谓初炼丹,以乾坤为鼎器。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真气上腾,升上乾宫,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曰乌肝。二物相融,炼成如意之珠,所谓坎离交媾,癸花发现,真铅初露,先天初现,一阳初动之时。如初三日,月出庚方之象,正所谓活子时也。一时分作六侯,二侯得药,四侯别有妙用,此时是得药之初一侯。既得初一侯之药,宜当深入静室,运天然之火,再入兑丁半轮之月现,此时有龙吟虎啸之声。铅汞全在洗心涤虑,沐浴提防。渐过十三日而生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运,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侯,二侯得药也。四侯别有妙用之法,为前半月之象,半轮明月之内,有龙吟虎啸之声,要虑险防危之妙用也。仙胎已成之后,月到十八,一阴巽方守城,野战之妙用也。次炼二阴,下弦二十三,艮地洗心沐浴之妙用也。炼尽三阴,阳神出现,提防固济之妙用也。此名前三三后三三,四侯之妙用也,二侯得药之理也。神守玄宫,意迎牝府,此二句是采药之口诀。当其玄宫之中,至精发生,真铅之气,发现一轮明月之象,真汞之水,发现一轮红日之象。日月之中,各发金花二朵,壮如丹山,金红赤色。斯时正不老不嫩,急急采取,何采何取,诀曰,只是意迎牝府,神意相合,先天自得。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点红光,闪入下元,交会真阴,阴乃翕然凑合,阴乃抱阳,阳乃激阴,阴阳激发,海浪泛涌,自太玄关至尾闾夹脊,过玉枕化为金液,琼浆吞入腹内,香甜清爽,耳听鼓声,万颗雷呜,钧天妙药,非琴非瑟,非笛非箫,别是一般妙音,似寒泉漱玉,似金磬摇空,似秋蝉拽绪,似风鼓青松,非常之异。琳琅振响,有群鸦齐噪之声,众鸟频伽之韵,口涵目惊,心怜意悦,诚为极乐之邦,实乃天宫妙境。尘寰俗客,如瞽如聋。身心清净,百关和畅,万孔生春,遍体发出万道霞光,现一圆光,内有婴儿之象,乃阳神出现也。全在防危虑险,不可远离。温养之法,注见下文。

温养章第五
  神守黄房,金胎自成。黄房乃乾之下坤之上,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行住坐卧,绵绵若存,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抱元守一,先天元神元气,刻刻相合,渐渐相化,但安神息,不运火而火自运。百日功灵,十月胎圆,阴魄自化,阳神出现,千日之后,温养火足,剥尽群阴,体变纯阳,婴儿现象,身外有身,形如烟霞,神同太虚。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步日月而无影,贯金石而无碍。温养三年之后,婴儿老成,不可远离,直至九年,与太虚同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山川,有时崩坏,吾之道体,浩劫长存,潜伏人间,积功立行,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所以阴阳不能钧铸,天仙之道,斯乃毕也。

      重阳注曰:黄房即黄庭宫也,故为乾之下坤之上也,规矩之中也。金胎即仙胎也,金乃坚刚不坏之物,此乃人之元神也。此元神不坏不朽,清净妙用之体,如金之坚,如刚之利,净如琉璃,光如满月。存不亏明,因一念之妄,缘于幻化。今既修五篇之口诀,得返还之丹道,要炼有合无,投黑结红而成仙胎,返本来之真常,合元始之妙用。金胎自成,规中之妙,以神守之。黄房之中,一意不散,十二时中,念兹在兹,含光藏耀,敛视收听,绵绵若存,不可须臾离也。如鸡抱卵,如龙养珠。龙养项下之珠,心意不忘,精神感化,其珠有光,生光既久,珠成小龙,飞腾太空,或收或放,时人见之,是为龙象,乃龙之神也。神全变化,兴云致雨,脱骨飞腾,是谓神龙。所以能大能小,可潜可显,动则裂泰山发洪浪,兴云起雾,击电轰雷。静则隐藏渊泉,是阳灵之物。金丹之道,学天仙者,亦如此理也。初则抱元守一,养先天黍米,元神妙珠。度人经云,元始天尊,悬一宝珠,去地五丈,于空悬之中,万圣千真,从珠口中出,渤渤然后从珠口中入。存养之久,自然元神黍米,劫劫相会,渐渐相化。新月娥眉,次而半轮上弦,渐至满月之圆。自有金光发现,日月合壁,铅汞相投,结成仙胎。温养三年,婴儿老成,直至九年,功圆行满,阴滓尽消,一神可以化百神万神,形神俱妙,出有入无,炼神与太虚同体,返乎无极之真道,合乎元始之妙境。观天地在玄妙中,如太仓一粒黍,太虚一片云耳。有何五行拘系也,有何阴阳变化也,于斯天地,由吾提挈,阴阳由吾把握,永无终始,浩劫度存,与道合真,神哉神哉。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86) 九转呼吸法2006年09月13日 星期三 19:04 九转呼吸法”,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之核心    
  本实践锻炼易筋经的外壮或内壮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唯是九转呼吸法法。此法因为过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经中,没有透露,黄师传功时,对一般人只说呼吸有九转,也没有发挥,我既得师秘传,今特将师授口诀,结合个人经验,扼要叙述如后。
1、预备功法
  易筋经的呼吸锻炼,若练外壮神勇,一般系从立鼎安炉的站功姿势下手;若以内壮为主的,则以坐法为先,双趺最好,单趺或自然盘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浊气。以鼻吸体外清新空气入内,直入下腹,吸气已,随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浊气。次又如上吸气,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浊气,三又吸气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浊气。如时练作三遍,共吐九口浊气。此为早课必行之功。余时炼气,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无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闭合,眉头舒展,面带微笑,舌尖抵上鄂齿间,两目向前平视,凝光不动。俟凝定,渐渐内收,由两眼当中的鼻梁处(山根穴)入内,再向下行,直注于脐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两耳也随之入内,倾听丹田所在之处。
2、九转正功
  此为练气正行。练气,有刚气、柔气,中和气之别。刚气,呼吸有力,气入充满全身;柔气,多用于自然体呼吸,气之出入,当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应;中和气则介于刚柔之间。本法属中和气,则更偏重于柔。又有顺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顺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缩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则是吸升腹缩,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顺呼吸,个别特殊体质,感到逆呼吸较舒适,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与吸,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的,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此下分别介绍九转功夫
第一转 服气
  除浊定神已,即以两鼻孔徐徐细、匀、深、长吸气,直入脐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时舌尖微向上舐,整个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胀为度;吸后就呼,中间不可停顿,仍要细、匀、深、长,直趋两鼻孔而出,舌尖同时微微下移,腰腹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缩,以帮助压气外出。出入的气,细入一线,往来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胶似漆,绵绵不辍。这样一往一来,不断地吸气呼气,舌尖随着不断地轻轻上下动摇,腰腹部也随着不断四向外张内缩,并且口鼻不可见呼吸之形,自己不得闻呼吸之声,外相要好似无呼无吸一般。如津液充满,即分小口微微仰头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时鼻孔里还感觉到有气出入,后来功夫深了,就只觉腰腹外膨,气即摄入,腰腹内缩,气即挤出,鼻孔如同虚设一样了。
 此功夫专修,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业余修习,早午晚各一次,总以不感疲劳勉强为原则。若计数修习,一呼一吸为一度,初学四十九度,渐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度为准。
第二转 换气
  练气功夫,很难一帆风顺,初学服气,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须集中精力,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轨。但已上正轨之后,又经若干时日,可能又出现呼吸不匀,心气不能一致,甚至气喘如牛,心乱如麻,这是脏腑受炼而起急剧变化之故,名之为“换气”,是好现象,不要惊疑害怕。当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样锻炼下去,所以换气的口诀,只有坚韧二字。
  换气,是炼气中的一个过程,大抵初学炼气的人,多数要经过这个阶段;还有炼不如法,身体或精神上有勉强不自然时,也能出现这个现象,说他是好,因已有明显之故,但终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诀。若是在先已练过气功,或者资质特别相应,也有可能不出现这一过程,总要任其自然,有了不惊疑,不有也不着急,才能顺利前进,不入歧途。
第三转 调气
  经过换气阶段,渐渐又可达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为“调气”,调气的意义有二:一是有为功夫,就是使不调者仍归于调;二是功夫的阶段,则是指气已调顺的境界。什么是调气的有为功夫呢?服气时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细匀深长,此调气的呼吸要求,则要求专在自然从容四字上留意。应当能调到几许细即几许细,几许匀即几许匀,几许深即几许深,几许长即几许长。做到自在悠闲、缓急中度,一点也没有勉强为准则。呼吸已调的境界又怎样呢?气息往来自然、匀整而有力、舒适,即已达到“调气”的境界。
  功到“调气”阶段,大脑宁静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种种证验感觉发生,或身轻如毛,或体重如山,或四体动荡,或觅身不得,或有寒热骤生,或有见闻异境,其他尚多,难以尽举,此当不惊不喜,不见不闻,专心行持,他非所知,是为至要。
第四转 凝气
  于空气清新所在,以两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用以增益气神,填补虚损,约经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每次停住的时间,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仍然从容自在为度。
以凝气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体或精神上的紧张不自在,都是错误。前此一至三转,忌饱腹行动,此功则正宜饱腹从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且要勿忽。天气晴朗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动,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
  按前此流传的内养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过内养功的停气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过九字(即入气出气各占一字,中间停气七字)。本法最初停气的时间,亦只一字、二字,后则可以尽量延长。
  又高级层次至此,当修体呼吸。体呼吸亦有浅深层次,当根据学人之资禀量级而多种变化,须量体裁衣,勉强不得,此赖明师之指点,非纸币文字之所能为力矣。
第五转 闭气
  此是大停气功夫,前此凝气,至不耐即出,此则须尽力多住,此为不同之处,抱朴子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之多出少,以鸿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侯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即是此法。此须有前面四转为基础,若无基础,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
此转即是修刚气,不过是由渐而至,与下手直接修习为有别。此种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别强调,但对修习者的年龄限制很严,一般都要在三十五岁以前,并且要体质强壮的才能胜任。
第六转 导气
  导气是在闭气功夫已稳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须炼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通彻,心中有白色号(倚天按:应该不是“号”字,大概不是梵文就是藏文)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至极,无物能坏。
  再入正修,此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密语通关。诀曰:“*字导气起丹田”,即用气之后,存想心气凝结于丹田,现一白色*1字。*2字导气至命门,*1字下行而穿尾闾至命门,转成白色*2字。*3字导气在夹脊,*2字沿脊上行至夹脊变成白色*3字。*4字导气至顶门,由*3上行过玉枕,入泥丸,变成白色*4字。*5字导气至喉间,泥丸之*4下行至喉,变成白色*5字。*6字导气至心原。*5字下行入心间,变成白色*6字。此*6字又下行至丹田,化为白*1字轮流一周。至此方让气出,又再闭气行之,周而复始,每座至少修一百零八转。
  第二阶段,是导气四末。即闭气之后,存想气透手指脚趾之末梢,更或从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讲的发放外气,即是此类。此是气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导气至于身外之法,黄师戒谓不宜多练,多练恐于身无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坏、诛四法,除诛法不宜乱用,坏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长可多用。盖高级功法,自别有善巧,此须学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倚天按:文中之*1、*2、*3、*4、*5、*6在原文中应该是藏文,可惜无法打出来,故只好这样代替了,且原文中的藏文恐怕也印刷有勿,我怀疑这六个藏文就是六字大明咒,但由于印刷有误也不能确认,不过我想不必观想出具体文字的形象,只要存着这个意念就可以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七转 火气
  火气的修习,是增加健康、延长寿命、揭开人体生命奥秘的钥匙,须于闭气、导气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观想丹田所在,有一红日,色红,光明,透亮,火热,炽燃,任何物体遇着,都会立刻变成火焰,其火焰温暖、舒适,能使人产生无限安乐。以观鼻前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使丹田之火,不断增长。于是,从容细匀吸气,纳入丹田,前后二阴之气,同时微向上提,与外入之气,会于丹田,尽融入于红日之内,光热因之愈益增长炽盛。至气步能耐,缓缓放出,但红日的观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稳固之后,应观光热外侵,凡火热触处,立刻转成红热之火体。初由丹田而满腰腹,又由腰腹而满两肋,而满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发,整个身体成为一轮红日。凡火热到处,皆有温暖、舒适、安乐之感觉,尽力而往。
  炼此火气之时,应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热之品;或更以壮阳益气之药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菌、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红铅等药适当配丸长服之。
又此火气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准密法,火焰之增长不宜超过顶轮,此点值得注意。
第八轮 水气
  火满全身,应修水气。先将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珑光洁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观顶上高约一尺,悬一月轮,清凉皎洁,寂照光明,与秋夜碧空的月轮一样。次想皎月流出清凉甘露像乳一样润泽,冰一样凉爽,功能润枯泽朽,起死回生。斯后调整呼吸,用小停气法,于吸气之时,想甘露随气罐入顶门,直趋丹田,停息时,想润泽全身,安适异常,停后不需久主,吸、停、呼各占一字即可。随呼气时,清凉安适观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积愈多。充满全身,全身即变成一个月轮。以后专住此观,呼吸任其自然,时间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气,一贯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调理阴阳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过观想不同。此处观想,与佛法密宗相近,不过不观脉轮。古哲云:“性在天边,命沉海底”。授此水火的观修,也是性命双修的一法,不要轻视。
第九转 伏气
  伏气亦称胎息,是呼吸气微,仿佛鼻中无出无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为功夫,到此入无为正定。其法:先须停止头脑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运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无所着”之正念。不思过去,不想未来,不辨析现在,安安稳稳,舒舒适适。自在寂照而住,时间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长住,需随时提起此念,不断熏习。不断缓缓增加住的时间,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长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这里,境界体验甚多,唯一的要诀,是见若不见,闻若不闻,既不跟着内外缘境转变牵缠,也不要去制止压服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难以住止的境界里,这就叫“转不住为住”却成大住长住。
  此上九转功夫,每一转修习时间的长短随修习者的体格、年龄、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别。一般的情况是:一至三转,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大约需修习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两转,最少修习一百天,至九转伏气,则是终生(身)行持功夫了。
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
(1) 还虚功
实修九转功夫,每座功之后,皆当接修此功。其法:初将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长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时间久暂不拘,能久一点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开,呼吸任其自然,将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随之放开,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体空松通透,一呼一吸,无处不相通连,恍如身体与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样。如此约五至十五分钟为准,可免走漏滑遗之险。
(2) 解座法
  凝气宁神,两手掌互相搓擦,至觉火热,一手在内,一手在外相叠,按于小腹之上,顺转三十六,逆转二十四,觉外摩内应,腹气随之盘旋,愈旋愈宽,广无边际,感觉舒适清泰为则。又再搓热,摩两腰,不计其数,火热为度。再双手浴面,开口吐气,令火外散。再摆腰腹,扭肩胛,旋颈项,舒手足,起身,活动手足,散步片刻而终。
如身热有汗,应以干毛巾拭干,不可当风贪凉。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时后,始可行之。
此真传易筋经功法的优点,是见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级而登,引人入胜。凡年龄不大,身体较好的人,修此最为相宜。
  若年老体弱,最好按柔气功修习法行动。(可参考拙著《胎息经注释》,较为适合而无弊。若必欲修此,则须尽量做到自然舒适,不可勉强图效。且闭气一转须略去,导气亦当审慎从事为要。
《胎息经》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赋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此言神之与气,是一非二。无气则神无依,无神则气无主。神既为主,故神动即有气动,神不动,则气亦不动,如影之随形。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神气合一而定,即是此节之旨。盖神行气行,气行精败,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气定,形随以泰,自然长生。
张三丰《道言浅说》曰:“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九,旋复降下绎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二边, 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灭尽定,心气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经》自始至终不离神、气二字,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志气则入虚,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学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则柔气功之道尽在是矣。
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
张义尚
1982年第3期《气功》杂志载拙作《胎息经注释》一文,多年来不少人来信赞我注释,比之《云笼七签》中葛洪所论和王文禄、幻真诸前辈所注超胜,但经中有些语句,尤其入手二句还不无疑义,希望我能更进一步地解释。其次,认为《气功》所载非全豹,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复印出来,分惠于同好。回答如下:
《胎息经》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是圣胎,乃真神所结:息是真息;乃内外呼吸气停(真息无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与气,互相对待,互为其根。神属阴,喻之为汞;气属阳,喻之为铅,此是本身之阴阳。神是性。气是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双修。故虚靖真君日:“神是性兮气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是真息”。
经首二句,“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话是两句,事只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后句言气。而神气合修之主旨,专在“伏气“二字,乃是修习之手段。气如何伏?又专在“凝神”。故虚靖真君说:“神不外驰气自定”。并且经中言神气之重要, 有“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句;言神气之互根,有“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句;言修习之方法,有“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和“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句。虚是虚其身,无是无其气;曰养则不是勉强造作,而是自然而然,两者相注如水乳交融。反反复复,都只是神气二字,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总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也就是出生定力。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到了那个境界,是为“伏气”。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而唯一神独耀,故曰“胎从伏气中结”。在此圣胎凝结之同时,内外气息亦自归于寂灭,故曰“气从有胎中息”。古仙曰:“脉住气停胎始结”,陈泥丸祖师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皆可为证。
还有必须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师真口决,只是凝神入气穴”。 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实际上所谓气穴,我得真师指授,乃是在静定之中,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换句话说,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所谓“神入气中, 如在深穴之内”者是也。善乎闵一得真人之言曰:“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内身,是名真吾”。此种高级层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卧,只要能祛除一切杂念妄想,不思过去未来,惟用现前一念,将全身放松,与整个宇宙太空法界融为一体,则气自养。如是熏习既久。自见“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矣。
总之,《胎息经》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从神气人手,一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这符合于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于《谭子化书》“忘形以养气”之诀,故在古代气功中,乃是比较高级的层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唯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至简至易,至圣至神者也。
至于拙作《胎息经注释》之原稿,本名《胎息经笺疏》乃辑入了各门各派有关入门之语句作印证而成,将来如有必要,考虑修订单行。若就真实修持、真实受用而言,则正如白真人所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书千万篇”! 若就最高境界而言,则“举心便错,动念即乖”!总上所述,皆是葛藤,应早承领三百痛棒去!

类别:体质进化| 评论(0) | 浏览(233) 快速实现目标的黄金八步2006年09月13日 星期三 18:52

只设定目标而无实际行动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它实现。本书应该具有无限的价值,一旦你拥有本书,请务必按本步骤去做,只要认真去做.必能成功。

第一,反复拷问自己,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目标。一般人在设置好目标之后,都是去想如何实现,却没有想为何要制定这个目标。当你能找出设定目标的六大理由时,你就会产生迫切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欲望。

第二,设置的目标要具体,最好有明确的数字。比如“我要进步”,这还不够具体,具体的应该是“我要进入前10名”。

第三,目标期限,比如“我要学好英语”,可能你一辈子也学不好,正确的应该是本学期我一定要把英语成绩提高到95分。

第四,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为了把英语成绩提升到95分,就要做切实可行的计划:每天早晨坚持背会三个单词,中午听30分钟磁带录音,晚上学会两句标准的句子,天天坚持。

第五,目标视觉化。把自己制定的目标写下贴在墙上经常看,目标自然深入潜意识,自我监督,或请别人监督。

第六,早晚朗读。早晨起来大声演三遍,晚上睡前大声读三遍。

第七, 整合资源。为了实现目标。可以寻找哪些帮助。比如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我可以寻求哪些资源?培训班?请家教?不断地请教老师?请同学帮助?又磁带或碟片?

第八,每天检查目标,衡量进度。今天我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都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吗?今天我是不是又朝目标靠近了一步?明天我该做哪些事情以便更接近目标?怎样去做?

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只有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才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已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激发起上进心。

当考了满分时,可以自我庆贺一番,或者给自己一个奖励,然后总结一下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巩固一下成功的经验,接着再研究新的更高的目标。

当考得不理想时,不要气馁,你可以对自己说;“不要紧!这说明我还有成长的空间。”然后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还有哪些空间需要填补。

再次重复,以上八大步骤具有无限的价值,请务必认真去做,必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