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卡集团:“青年礼”应该“立”而不是“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22:04

广东省实验中学跪拜礼

5月4日,广东省实验中学,数百名初二学子以双膝跪地的方式,从家长手里接下“家书”,学校将此仪式命名为“青年礼”,并打算长期举办下去。

此举在网友中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形式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纯粹是作秀”。但也有人觉得,举办这种仪式“非常有意义”,能让孩子“从小怀有感恩的心”。

“跪下”果真就能感恩了吗?结果且不论,用“跪父母”的方式来纪念以破除封建礼教为目的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五四”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讨论,当时很多人鼓吹启蒙思想很重要的是个性解放,反对“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旧传统。当时有一些号称中国文化的捍卫者指责这些启蒙的人——比如陈独秀李大钊等等,有人说你陈独秀李大钊在毁灭中华文化,我们中国文化是主张“百善孝为先”,现在你们是强调“万恶孝为首”,说不赞成强制性父权就是不肖,说陈独秀鼓吹教唆子女反对父亲,仇视中国的孝道。

陈独秀说我们非常赞同孝道,我们很赞成子女要孝敬父母,但是我们反对以“孝”的名义剥夺子女的自由。陈独秀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孝”?如果在强制性父权之下,子女不得不孝敬,而没有这个父权就忤逆,你能说他是真孝吗?一个民族的子女都是这样的,你能说民族有“孝”文化吗?

反过来说一个人出自内心孝敬父母,一个民族都是这样的,那么那种强制性的父权又有什么必要呢?凭什么说取消这样的强制性父权大家会忤逆不孝呢?陈独秀的道理是说真正的“孝”决不是父权压迫出来的。如果只有在父权威胁下子女才会孝顺、没有父权就忤逆,这是真的孝顺吗?

下跪的本源就是一种权力的体现——我和你不平等,我对你有权。下跪作为一种权力胁迫下的产物,能表示真心吗?如果真心,又何必非要下跪?

可见,这场“跪拜礼”不但在实施中走样,而且也没有理论基础。然而,仍然有许多网友肯定“跪拜教育”本身,认为当今感恩教育缺乏,传统伦理理念缺失,“跪拜”不失为一种教育子女、学生的好办法。

台湾柏杨指出:“中国人的膝盖是天下最不值钱的东西,动不动就脆,见了大官跪,见了长辈跪,见了有钱的更跪。洋大人的膝盖就尊贵得多矣,他们似乎只全跪上帝或半跪帝王,而且也只限于跪。而中国五千年传统的跪文化,不但要跪,还要磕头如捣蒜。大家伙必须看见这种节目,才能过瘾,而小家伙也必须表演了这种节目,才觉得安全。”

孙中山废除了中国的跪拜礼,但未能废除五千年的跪文化,甚至历经百多年现代化过程,跪文化也未见褪色。君不见,荧屏上宫廷戏里的跪,已经多到让观众习以为常了吗?君不见,上访民众见到官要跪,被侵权者见到法官要跪,甚至走投无路者还得上演“跪行救女”以博同情吗?说到底,“跪”反映的是一种“请求怜悯”或者“畏惧”的心理。跪拜者与被跪拜者不处于平等的位置之上。即便父母之恩怎么跪也还不清,但也不应提倡把“跪父母”作为两代人伦理关系的典范,这与现代化的精神是相悖的,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青年节”的“青年礼”显然应该以“立”为主题,而不是“跪”。“五四”青年节是我国独有的为青年专设的节日,纪念的是一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题的反封建反礼教青年觉醒运动。“跪”礼与这个主题是格格不入的。正如陈独秀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充满着封建色彩、作为旧伦理、旧礼法的“跪”礼,又岂可在此日倡导?

相反,在五四这一天,应该倡导的是自由、民主、科学的精神。相比服从跪礼,青年人更应该记住胡适先生在五四时期的发出的,到今天仍然今天仍然掷地有声的呼吁:“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