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演唱会2014至2015:一个中国人眼中的日本_長城月報官方博客_凤凰博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06:45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日本

2011-05-09 16:58:58

归档在 封面 | 浏览 73 次 | 评论 0 条

 

“日本人待人处世很低调,受教育水平和文化修养都很高。他们对我很好,我对他们也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但我仍然是‘反日派’。我一直强调,日本必须对它发动的战争付出代价。”


CCN记者 许夏颖 北京报道


陈默供职于福建省福清市一家报社,平素勤恳低调的他看起来和其他记者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他经历颇丰,曾在日本东京工作、生活近十年,从饥寒交迫的打工仔到今天成为受日本人尊敬的访问学者。

最近日本的“3·11大地震”,陈默也非常关注,特别是核泄漏危机。此次地震也打乱了他原本的行程。他们福清一行五人受日本京都那边政府邀请,定于4月27日前往日本,考察京都当地的黄檗文化(佛教的黄檗宗,由福清的禅师传入),由于突发的灾难而被迫取消。

在东京期间,因为担心自己的中文会生疏,尽管工作繁忙,陈默几乎每晚都会坚持写一段类似日记的文字,待他返回中国时,已陆续积累了三十余万字。进入报社工作后,在总编辑的鼓励下,陈默将自己在东京的经历与感受整理成文,以《东京生活的日子》为题,从2002年10月起在报纸上进行连载。

“毕竟在东京生活那么多年,我也是用心在感受那个民族。那个国家的人情风俗,他们的先进技术,国民的素质等等,我也很用心去观察.。”陈默说。

 

“一切从头再来”

即便有人知道你过去的辉煌,但在日本这个只问今天,不问过去的社会,一切都只得从头再来

 

1989年,抱着增长见识,看看国外是什么样子的想法,陈默放弃了国内“体面”的工作,东渡日本。

彼时正是福清人前往日本的高峰期。日本的语言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允许留学生半工半读。于是,众多中国人怀揣淘金梦,以留学的方式赴日,谓之为“洋插队”。

一下飞机,陈默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傻瓜。电车、Taxi、投币电话,以及先进的公共设施,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均难得一见。

前后花费二十余万日元(约一万人民币)后,陈默获得了在语言学校注册半年的资格。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就读语言学校后,交通、伙食、住宿以及后续学费等必要开支加在一起,月花费至少在八万日币左右。

因此,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维持生计,成为留学生们的首要问题。每天学校课程一结束,陈默和他的同学们就像冲出牢笼的困兽,直奔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为“找工”四处奔波。这是前辈总结的宝贵经验:越是繁华的地方,机会也越多。

寻找工作的过程最初并不顺利。来日本之前,陈默是某电力公司政工办月薪78元的国家干部,手握人事大权,充满优越感。但到了日本,他和几乎所有初来东京的外国人一样,在日本人眼中不值一提。

陈默及同伴沿着餐馆、饮食店、商店一路问来,回答仿佛是商量好的千篇一律:不懂日语不要,外国人不要。每当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无功而返时,那种消沉、失落的情绪令陈默至今回想,仍然唏嘘不已。

“即便你有多么辉煌的昨天和学识渊博的才能,但在这里无人知晓!即便有人知道你过去的辉煌,但在日本这个只问今天,不问过去的社会,一切都只得从头再来。所有的这一切,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和忍耐:在希望中等待,在失望中忍耐,在绝望中咽下泪水,重上战场。”

为了尽可能节省开支,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把饮食业工种作为找工的首选目标。看中的仅仅是一顿工作所能提供的免费午餐或晚餐。自己花钱吃饭时,陈默们会选择廉价的面包皮、芥麦面和相对便宜的鸡蛋作为食物。时常有人因为营养不良而住进医院。

在陈默最为失落的阶段,除了找工作,尽管身处东京这个国际大都市,但雄伟的富士山、繁华的都市、整洁的街道、迷人的霓虹灯,《追捕》中令他神往的新宿街景,一切似乎与他毫不相干,即使身在其中也觉得无比遥远。

不懈的努力后,陈默终于找到来日本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餐饮店当服务员。每天工作七个小时(下午5点至晚12点),时薪七百日元,外加免费供应一顿晚餐。

 

“被日本改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日本改变的,这来自于初来东京所经受的种种磨砺,而非国内的一三五政治学习和有报必读。

 

从语言学校毕业后,由于一场重病,陈默没有上大学,而是去了一家专门学校学习摄影。为了获得更多收入,他在东京大饭店和一家杂志社同时兼职。

随着居住年限增长和日语水平的提高,陈默对日本的观察,从高耸的建筑这些物质表面,逐渐深入到日本的文化、民族性格等层面。

来东京前,陈默对日本知之甚少,接受的教育也是日本人特别坏。陈默坦言,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在日本改变的。对外国的重新认识,来自于初来东京所经受种种磨砺,而非国内的一三五政治学习和有报必读。

“像我这样年龄都是生活在毛时代,绝对相信共产主义理念和信仰。出去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比我们进步,人民生活那么的好,他们的民主与自由超过了我们当时所能想象的。”

在陈默的记忆中,以往所接触的教科书中,所描述的资本家无一不非常残忍,唯利是图。

但丰富的打工经历让陈默总结出一条定理:越大的资本家,也就是工厂里所说的老板、经理越和蔼。

这让陈默感受到日本这个高组织化、高效率的工业社会中人情脉脉的一面。他记得,有几次,因病没有上班,老板平素很严格,以为是无故旷工,很生气。当他解释自己确实生病了,把病历单给他,老板不仅认为他应该休息,还拿出五万日元给他,起初他不敢接受,后来才知道,在日本,老板对员工的困难给予补助,并非局限于过节等特殊时间。

日常生活中,令陈默印象深刻、交口称赞的还有日本各行业服务水平的一流。比如到银行里去办事,由于是留学生初来乍到,语言不通,银行会有专人进行协助。想开设账户,或者要求提供其他服务,用汉字写在纸上,工作人员看过就能理解。

在东京的商场,想看什么,就让营业员拿,包括钻石、黄金戒指等等。陈默说,他们看手表,有的手表售价达几千万日币,营业员会把这款手表的来历说得清清楚楚。即使逛一整天不买东西也没有关系,营业员会服务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医院也不例外。陈默住院时,有位护士小姐,给他挂瓶的时候,打两次都没有打准,打第三次的时候,陈默觉得点痛,皱了皱眉头。没想到,护士小姐立即跪在病床前,向他道歉说,非常对不起,因为我的疏忽,给您造成了痛苦。

 

“规则大于一切”

任何违反规定的“改革、创新”,即便可以给日本人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对你来说,也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谈及对日本人的整体印象,陈默觉得日本人的待人处世很低调,受教育水平和文化修养都很高。

日本人的高素质首先体现在对公共秩序的遵守,日本地铁出站口有的士停靠点,队往往排得非常长,但不会有人想到不去排队,就是有外国人去插队的话,他们也是笑笑而已。

大地震以后,陈默看到日本人仍然在排队的新闻报道,他觉得大灾难来临面前,最能考验个人的素质。这也勾起了他对东京生活的回忆。

“某个星期六中午,我从超市购物后走路回家,由于带着耳机,听不见外界声音。突然我感觉很奇怪,为什么迎面走来的人都要靠边走?过了一两分钟我才反应过来,肯定是后面有车。果然有辆轿车跟在他后面,按照他行走的速度缓慢行驶,我感到非常对不起,就深深地给司机一个鞠躬。他看到我,突然也停下来,也给我深深的一个鞠躬,然后开走了。”

“再比如要在哪里建一个工厂,中国现在顶多也就举行听证会,而在日本,相关方会在电视上公示数学、化学公式的计算,用数据来说明这种成分会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造成污染的话会不会随着风飘向什么地方,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既反映了日本国民的较高的文化水平,也从侧面折射出日本人严谨的性格特点。日本人很忠诚于上级,如专业人士研究出一套工厂程序,工人就必须按部就班地做,不能怀疑。

Murakosi(姆拉克西)工场做工的经历,让陈默看到了日本人“不近人情”的一面。在他们看来,制度就是制度,谁也没有超越的权利。

某年大年三十晚上,为了降低工作强度同时完成当天生产指标,在该工场打工的中国和马来西亚留学生,联手省略了部分工序,没想到竟然通过了次日的产品检验。陈默他们暗自欣喜,觉得日本人很笨。

就在陈默们“洋洋得意”时,不多久工厂以表现欠佳为由辞去了部分临时工,并拆除了可以省掉工序的机器。随后,打工的留学生们每“技术革新”一次——省略工序,总会有人遭到辞退。最后他们发现,原本几十个人的车间,只剩下不到二十人,工作强度反而空前加大了。

原来工厂的管理者经过严密的论证,报到总部,经过研究后,才觉得省略工序的做法可行。但陈默他们的“技术革新”,反倒为日本人提供了裁员、减员的机会。

“在东京打工,不要投机取巧或耍小聪明去偷工减料、移花接木,也不要随意改变操作程序——即便被改变后的操作程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因为,你在算计日本人的同时,日本人也在计算产品的价值。任何违反规定的‘改革、创新’即便可以给日本人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对你来说,也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被夸大的敌意”

日本民族对我很好,日本人对我很好,我对他们也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但我还是‘反日派’。我一直强调,日本必须对他发动的战争付出代价。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的纠葛,当代的摩擦,使得两国对双方的相互认知,不仅充满差异,还存在误解。

就陈默的观察,整体来说,日本大和民族的确有排外思想,但不仅针对中国人,对韩国人、台湾人等等都如此。但是具体到企业和个人几乎没有这类行为。至少就他个人经历来说,从来没有遇到过。

有一次,陈默打电话咨询工作,问对方是不是在招临时工?店长问他是否为中国人,答曰外国人不要。但可能由于紧张,对方把“外国人”(gaikokujinn)说成“外人”(gaijin),语境就完全不一样了。陈默听了非常生气,说不是叫“外人”是叫“外国人”,电话那边马上连声道歉。

说起日本的右翼势力,陈默觉得国内的报道将他们夸大了。其实右翼团体每次也就几十个人,顶多一百多人在中国大使馆面前举个旗子,喊高音喇叭,无非也就这样而已。他们的人数并不多,有时还会雇一些人,装成爱国者站到卡车里招摇过市,好像声势很大的样子,其实中国的报道是夸大其词了。

相反,每年的8月15日,日本全国都要举行反对核战,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活动。每年五一节的时候,日本的大型公园会举行劳动者集会,整个东京会播放国际歌,参加的劳动者都是举着“世界和平”的旗子,陈默觉得,据他首次到日本至今这二十多年的了解,要求和平的声音还是在日本占据主流。

“我们经常碰到那种老年人,因为我们一说话,他们就知道我们是外国人,一听是中国人,老年人都会深深的鞠躬,说过去战争给你们增加了麻烦,向你们谢罪。”

至于像爱国党,右翼分子,他们也有其言论自由,实则不必过于介意。陈默说,他介意的是指比如政府高官,内阁成员发表了错误言论。公民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法律并未禁止,但是如果以政府身份进行参拜,当然是不合适的。

目前,陈默的大半个家庭都定居日本,包括他的母亲。每年,陈默都要回日本探亲。

“日本民族对我很好,日本人对我很好,我对他们也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但我还是‘反日派’。我一直强调,日本必须对他发动的战争付出代价。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虽然)政府已经答应放弃赔款,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民间索赔,那是非常巨大的数额。我的观点是,如果不让日本赔款,它就会觉得随便就能发动战争,也就不会吸取教训。”

 

 (本文参考陈默《东京生活的日子》部分内容,特此致谢)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日本_長城月報官方博客_凤凰博报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_许锡良的博客_凤凰博报11 中国人都有一颗“告御状”的心?_ 王道的博客_凤凰博报 中国人身上的致命性病毒_吴三兴的博客_凤凰博报111 中国人的营养不良_信力建的博客_凤凰博报 中国人为什么怕外国人_信力建的博客_凤凰博报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从众?_许锡良的博客_凤凰博报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从众?_许锡良的博客_凤凰博报 以大国胸怀驰援日本地震灾区_陈建水的博客_凤凰博报 一个美国人心中的爱国主义_一文胜百书 颜的昌博客海_凤凰博报 武汉官方别把自己整成精神病_陈杰人的博客_凤凰博报 【杂文】中国人为什么要跪?_凤凰淑女.凤凰网.博客_凤凰博报 汤重南之 “大国之路 -日本崛起”_wookoo的个人博客_凤凰博报 中国与日本医疗水平的巨大差距_王石的博客_凤凰博报 我从日本撤离人员遭遇国航高价敲诈_张小云的博客_凤凰博报 打造销魂部位_Yun712Nan的博客_凤凰博报 [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_]冀彦伟_凤凰博报 雍正为什么不高兴_《百家讲坛》博客_凤凰博报 日本地震中,为什么没有“范跑跑”?_的海博昌客_凤凰博报 拉沙的农民与天价的路费。_李諾言的博客_凤凰博报 国民党失败的根本原因_信力建的博客_凤凰博报 最有钱的中国政府为何宁可补贴洋人?_端宏斌的博客_凤凰博报 春晚黄宏:红眼黑眼透露的价值回归_潘鲁生的博客_凤凰博报 利比亚领袖卡扎菲:几近疯狂的理想主义者_兰台的博客_凤凰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