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豪粤语版:审判日:击毙拉登正义终获伸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6:12:09
2011年05月06日13:39南方周末   曹筠武 张哲 史哲 等
[导读]在拉丹被击毙后,美国宣布暂时关闭巴基斯坦使馆,并在全球范围提高警戒级别,恐怖主义的报复已在隐现。对于美国来说,正义终于得到伸张,但任务还没有结束。

这是人类历史上代价最高、规模最大、过程最曲折的一场追捕。它历时十年,引发了两场战争,带来近1.3万亿美元巨额开销,近6000名美军殉职,还有阿富汗和伊拉克逾百万人的伤亡。
十年中,拉丹曾逃过无数次的跟踪、袭击、轰炸和围捕。美国将总能逃过抓捕的印第安头领杰罗尼莫的名字作为他的代号。但这一次,他的“审判日”到了———必须接受末日的裁决。
海豹突击队员从直升机内跃出,冲进那幢高墙环绕的三层楼房,枪声骤响。美国历史上最浩大、最昂贵和最曲折的通缉行动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区的一个院子内拉开最后一幕。
和最初的描述不同,前方信息至此暂停传送,“直升机降落后有20到25分钟,后方没有任何消息”,白宫在最新的信息更正中说。“后方”———华盛顿白宫时局观察室,狭小的房间内挤满美国的首脑人物: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参联会主席马伦、白宫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在二十多分钟的信息“黑障”中,“每一分钟都像一年那么长”。
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沉寂中过去的,奥巴马脸色严峻,拜登在不停地数着手上的念珠,而希拉里则以手遮脸,没人看得出表情。“杰罗尼莫出现了。”中情局长帕内塔打破沉默,他一直盯着监控屏幕,负责通报信息。此前,在与行动指
挥官的联系中,帕内塔紧张得有些神经质,他不停地对零星信息反复追问:“这他妈到底是什么意思!”几分钟过后,“杰罗尼莫EKIA!”EKIA———EnemyKilledInAction(敌人被干掉)!
杰罗尼莫,美国历史上一位印第安首领,以总能逃避敌人的追捕闻名,正是这次行动中本·拉丹的代号。
观察室内仍然沉寂,最后,奥巴马说:“我们搞定了。”这一次,“杰罗尼莫”逃不掉了。当直升机载着拉丹的尸体飞离的消息最终传来,掌声和欢呼声终于在观察室内爆发。
至此,“追捕本·拉丹”划上了句号。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代价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场追捕。它历时十年,引发了两场战争,带来近1.3万亿美元的巨额开销,近6000名美军殉职,还有阿富汗和伊拉克逾百万人的伤亡。
这个搅动世界的大胡子,最后在几十名美国特种兵面前倒下。整个行动仅仅40分钟。在最后时刻,拉丹甚至没有举起他的冲锋枪,根据已披露的信息,他最后的反抗,是把自己的妻子当作抵挡子弹的“人盾”。
白宫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甚至嘲笑说:“成天叫别人去死,自己却躲在房子里,在女人的裙子后面求生。”对这样的羞辱,拉丹已无法做出任何回击。他被爆头,子弹从左眼穿过,掀开了部分头盖骨。
他的尸体很快被沉入北阿拉伯海域———没有国家愿意接受他的尸体,美国也不愿对他实施土葬,因为那无疑是在为拉丹的追随者们创建可供聚集膜拜的圣地。于是,连同人们10年来的愤怒与恐惧,这个瘦高个儿阿拉伯人的尸体被沉入大海。
万里之外,美国陷入了狂欢。在华盛顿,人群涌向白宫;在纽约,人们聚集在世贸大厦遗址,所有人都在重复奥巴马的话:“正义得到了伸张”。
“9·11”之前———藏在暗处的对手
对多数美国人而言,这个穿着穆斯林传统服装,缠头、留着长胡子的阴影笼罩在“自由世界”之上已经差不多10年了。2001年9月11日那天上午,超出人们想象力的恐怖袭击彻底击穿了美国人的心理底线。世贸大楼在两架民航飞机的冲撞下燃烧、坍塌,近3000人丧生。以死亡人数而论,“9·11”甚至超出了此前美国人在本土遭受过的最惨痛的外界打击———日本偷袭珍珠港。
拉丹在“9·11”之后没有立即承认是自己策划了这场袭击,但西方情报组织很快将其锁死。“本·拉丹”和“基地组织”,这两个名字如同瘟疫一般在全世界迅速蔓延。
如果说美国人对拉丹的仇恨始自“9·11”,那么拉丹对美国人的仇恨显然要更早一些。
长时间追踪、思考本·拉丹和他的“基地”组织,并以一本《巨塔杀机》赢得普利策奖的劳伦斯·莱特在他的书中描绘过中情局特工科尔曼的困惑。
科尔曼得到一份有些滑稽的情报。1996年8月,一个叫做“本·拉丹”的没有国籍的沙特人,在一个阿富汗的山洞里向美国宣战,原因是美国军队在海湾战争结束5年之后仍然滞留在沙特。拉丹说:“由于你们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对你们进行恐吓是我们合法的权利,也是一种道德义务……我们之间没有解释的必要,只有杀戮和斩首。”科尔曼无法理解这个以救世主自居的亿万富翁,他的仇恨从何而来?美国到底把他怎么样了?
实际上美国早在1996年初就成立了关于拉丹的专案组,代号“亚力克情报站”,隶属中情局反恐中心。但那时的拉丹受到关注不过是作为一个“伊斯兰激进分子的资助者”,真正对他有兴趣的也只不过科尔曼特工一个人。
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之后不久,没有人相信在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倒下之后,还会有真正的力量挑战美国,或者资本主义。美国的情报系统内整个都洋溢着懒洋洋的乐观主义情绪。中东恐怖主义?人们只会笑笑说,噢,那些惹人生厌的小麻烦!
没有人搭理科尔曼的警告,连科尔曼自己研究拉丹时,也像是在观察一种怪异的未知病菌:原始、野蛮、不可理喻,还带着那么一点点好笑的荒诞色彩。
尽管那时拉丹已经尝试过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1993年6月),教皇保罗二世(1995年1月)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95年6月),但三次均未成功,也没有引起人们太多警觉。也没有人相信,那时只有93名成员的“基地”组织会在数年后震动世界。
很快,美国人不高兴了。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附近相继发生爆炸,造成243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本·拉丹和“基地”引起了世人注意,联邦调查局也将拉丹列入十大通缉要犯。
美国得到情报称拉丹正在阿富汗的某训练营地同其他“组织”领导人开会,1998年8月20日,由总统克林顿拍板,美军向阿富汗发射了75枚巡航导弹,导致约20人丧生。同时美军的导弹还袭击了苏丹境内的一所制药厂,因为这座工厂疑似在帮助拉丹,并为其制造化学武器。但后来的调查显示,该工厂可能并没有制造化学武器。
这次无功而返的袭击中,不仅拉丹毫发无损,还引发了穆斯林世界如潮的抗议和世界各国对美国“霸权”的纷纷谴责。而就在动武的前一天,绯闻缠身的克林顿刚刚承认他和莱温斯基的“不正当关系”,同时又辩称“口交不能算是性关系”。难怪很多人认为这次攻打拉丹,不过是克林顿想要转移人们视线的草率决定。
实际上,当美国经历了漫长的司法程序,将25名使馆爆炸案嫌犯中的4名在联邦法庭定罪时,时间已经走到了2001年5月29日。此时,“9·11”事件的19名劫机者几乎全部已经在美国安置妥当。
1999年2月和5月,美国又分别得到关于拉丹行踪的报告,甚至都锁定了他的帐篷,却在上次“反恐失败”的阴影下首鼠两端,或是顾忌阿拉伯盟友的感受,最终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情报部门只是被要求“掌握更多关于本·拉丹的行踪”。
美军的无人侦察机甚至发现过拉丹本人,但由于恰恰没有携带弹药,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消失在深山里。
2000年10月,拉丹和他的组织在也门成功地制造了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造成17人死亡。至此,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勇气,他要开始谋划做更大的事了。
此时白宫和中情局还没有真正明白他们的对手是谁。但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

战争开始了———十年追杀启幕
当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对准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全力冲刺时,刚刚当选不久、踌躇满志的布什总统正在一所儿童教育中心摆出各种姿势让人录像。他随后拿起一本书,给孩子们读《我的小山羊》。甚至听了助手的报告后,这位得克萨斯牛仔总统茫然不知所措,继续读“小山羊”。
等到真正回过神儿来以后,布什出离愤怒了。2001年9月14日,他站在瓦砾堆上用扩音器向救灾人员和民众喊道:“把这些建筑物摧毁的恐怖分子们,很快将会听到我们所有人的声音!”布什严厉谴责拉丹和“基地”组织,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交出恐怖分子,否则……与他们一同接受制裁”。
本·拉丹出生于沙特阿拉伯一名建筑富豪的家庭,在他父亲的52个孩子中排行17。他从小喜欢研读《古兰经》,跟人讨论“圣战”,将自己锻造成了一名极其虔诚的穆斯林。但由于他致力从事恐怖活动,并且尖锐批评沙特王室,于1994年被剥夺了沙特公民资格。他就此来到阿富汗,在塔利班政权的庇护下过起了逃亡前最后一段逍遥的时光。
带有极端宗教色彩的塔利班政权一向与西方世界不和,此次他们果然也没有辜负本·拉丹。塔利班强硬地拒绝了美国人的要求,并称与非穆斯林领袖对话是对他们的侮辱。
怒火中烧的美国人没有耐心再跟塔利班进行什么文明谈判或外交勾兑,他们直接把战斗机、导弹和全副武装的美军送到了阿富汗。一个月后,美军攻占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美军在阿富汗的空袭开始前,一盘拉丹的录像带就被送到了半岛电视台。片中,拉丹号召伊斯兰世界发起反抗非伊斯兰世界之战,他指责美国袭击,并称美国将会失利,接着像苏联一样土崩瓦解。录像中的拉丹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灰色穆斯林头巾,表情沉着而忧郁。
此后拉丹惯常使用这种方式与世界见面,人们也只能通过这样的录像(有时甚至只是录音)来了解他。然而人们得到的只是无法辨别地理位置的背景、冗长而语焉不详的谈吐和几乎没有表情的瘦削面孔。
与整体战争形势相反,美军在追杀拉丹的战斗中却并不顺利。2001年11月14日,美国政府全球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本·拉丹。通缉令的描述是:“奥萨玛·本·拉丹,出生于1957年,沙特阿拉伯人,身高介于1.93至1.98米。体重约73公斤,身材瘦削,发色、眼睛均为棕色,肤色为橄榄色。他是左撇子。”同时,美国的特种部队也出动了。2001年11月,五十余名“三角洲”特种部队士兵易容装扮做当地人进入阿富汗。他们带起浓密的胡须,穿着肥大的袍子,手持塔利班武装分子常用的AK-47突击步枪。
在抵达靠近托拉-博拉山区的第4天,CIA特工就截获了拉丹的通讯信号,而技术定位显示,拉丹极可能就在一道山脊后,距“三角洲”分队只有大约2000米!
但当美军士兵正要向山脊突击时,配合他们行动的阿富汗北方联盟士兵突然将枪口对准美军,阻止他们前进。他们的头领说,阿富汗新政府已经与“塔利班”和“基地”达成停火协议,因此,不能允许美国人继续发动进攻。
三角洲小分队指挥官道尔顿·弗里(化名)在向美国媒体披露行动内容时说:“停火协定只是借口……在许多人心目中,本·拉丹是英雄。即使是那些与‘基地’组织作战的阿富汗士兵,也非常敬畏本·拉丹,不愿意杀死他。”美军高层与北方联盟紧急谈判,12小时后,弗里得以率领美军继续前进。但当他们翻越山脊后,发现拉丹已经转移了。不甘心的弗里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发现远处的一道山梁上,约50名“基地”组织成员正在进入一处洞穴。一个穿着迷彩服的高个子清晰可见,正是本·拉丹!
弗里立即呼叫待命的美军战机实施攻击,轰炸持续了几个小时。美方本来相信,拉丹应当在这次袭击中被炸死。但掘开长满罂粟花的碎石地面,检测尸体的DNA来确定身份时,却没有发现拉丹的尸体。他神奇地消失了。
之后,美国又组织CIA指挥的“破碎机”行动小组追杀拉丹。“破碎机”奔波在阿富汗的大山中,频频发现拉丹的“影子”,感觉与他近在咫尺,却又每次晚到一步。他们找到了拉丹遗留的物品、弹药,甚至是拉丹修建的一座带有游泳池的房子,却始终没有见过拉丹。

他还活着———与空气搏斗
随着战争机器的开动,美国清晰地向世界展示着超级大国的肌肉。美军在阿富汗的地面部队节节推进,“基地”高官纷纷落马。
2002年3月28日,“基地”军事指挥官、一度被看作拉丹接班人的阿布·祖贝达在巴基斯坦被捕;同年10月,“基地”海湾地区最高指挥官阿卜杜勒·纳希里在阿联酋被捕;2003年3月1日,“基地”第3号头目、“9·11”主谋之一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落网。
2003年3月20日,没能发现拉丹的美国人把无处发泄的怒火引向了伊拉克。9个月后,灰头土脸的萨达姆被从地窖里揪了出来。三年后,他被送上绞刑架。
而拉丹还是没有露面。关于拉丹生病、出逃甚至已经死亡的传言不时流出,却从来不能确认。有人说他已经逃到了也门南部,也有人说发现拉丹披头散发地在哥斯达黎加的海滩上流浪。但更多的人相信,他一直在阿巴边境的深山中,从未走远。
阿富汗靠近巴基斯坦的山区叫做“托拉-搏拉”,在当地的普什图语中,意思是“黑色寡妇”。黑色寡妇山区几乎是理想的藏身之地———从兴都库什山南部一直伸到阿拉伯海,绵延1600公里的山区如同一个个要塞构筑的迷宫。
况且,这里从来都由部族统治,而不受中央政府管辖。当地的普什图人对外来者怀有深深的疑惧,同时笃信古老的荣誉信条“提供避难”。当地人称他们“可能会做任何背信弃义的事情,甚至包括背叛自己的父亲,但当他们向别人提供避难时,却像完成一项神圣使命那样非常执著”。如果为了赏金出卖拉丹这样一个“英雄”般的避难者,对当地人无疑是不能想象的。
中情局曾经招募巴基斯坦人打探拉丹的消息。但几天后,他的尸体被抛到街头,身上的纸条写着:“这就是间谍的下场”!
为了协调情报部门和军队的关系,布什下令成立一个专门追捕拉丹的特种单位联合作战司令部。这个司令部有指挥人员、集中斩杀、协调作战等权力,并直接向总统报告。他们的目标就是追杀一个人,本·拉丹。
据被俘的“基地”成员讲述,2004年冬天,拉丹的部下几乎已准备发出“末日警报”,枪杀拉丹后集体自杀,以防美军活捉。但在最后一秒,奇迹般的,巡逻的美国特种兵向另一个方向跑去,他们统统得救了。
其他“基地”组织的首领并没有拉丹这么幸运。2004年6月19日,“基地”在沙特乃至整个阿拉伯半岛的首领阿卜杜勒阿齐兹·穆克林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遭击毙;2006年6月8日,美军空袭击毙“基地”组织伊拉克领导人扎卡维。扎卡维的妻子则认为丈夫的死是“基地”与美国情报机构秘密协议的牺牲品,以此换取暂缓追捕拉丹。
找不到真正对手的美国人像是在与空气搏斗,“捉迷藏”的游戏几乎让美军发疯。超过1100名美国特工和分析师从事关于拉丹的情报工作,12名高级专家还必须试着模仿拉丹的思维方式———当然这很难做到。在没有其他好线索的时候,美方甚至请来了地质学家分析录像中拉丹背后的岩石构成,让鸟类专家根据拉丹讲话时的鸟鸣声分析他可能藏身的地区。而拉丹保持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对话方式,牢牢把握着游戏规则。他仍然时不时以真假难辨的录像或录音带示人,但行踪更加谨慎。他戒绝了一切现代通讯方式,比如手机或互联网,与外界只用自己亲信的信使沟通。
但人们通过影像和声音可以断定,他还活着。2004年10月的录像中,拉丹似乎心情不错,他不仅承认自己策划了“9·11”恐怖袭击案,在谈到《爱国者法案》和2000年美国大选佛罗里达计票风波时,甚至嘲笑布什,“我们怎么也没想到美军的总指挥官会弃5万名美国民众的性命于不顾……因为他认为和小孩讨论四处乱跑的小山羊是更加重要的事。”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除了2005年彻底噤声一年以外,拉丹始终如同幽灵般在中东地区、互联网世界和半岛电视台的信号中飘荡。2006年新年,他在录音带中宣布正在准备对美国发起新的进攻;2007年7月14日———美国宣布将其悬赏奖金提高至5000万美元的第二天,拉丹的录像开始在网上传播,他指责了美国企图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2008年,拉丹的录音讲话鼓动穆斯林突破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封锁;2009年,他与时俱进地指责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撤军问题;2010年,他批评各国对巴基斯坦灾情援助不力;就在今年1月,半岛电视台的录像中,拉丹还在要求法国从阿富汗撤军。
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没有边界和终止日期的游戏,拉丹本人的神经似乎也在渐渐松弛。
但时代毕竟在变。奥巴马上台后,以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取代了小布什时期强行以战争推动国家民主改造的政策。他尽量缓和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基地”组织和其首领本身。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说:“这充分证明奥巴马的调整收到了成效,一方面他在军事上整体收缩,包括从伊拉克撤军、提出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等等;另一方面,他对恐怖组织和其首领的打击调整为无人机和特种部队为主的打击方式。”拉丹青年时期的挚友和同学哈利法回忆,拉丹喜欢冒险。除了骑马、踢球、开快车,他还曾经去土耳其爬山,去肯尼亚捕猎。“拉丹在沙漠里开吉普开得很快,只要遇见沙丘,他就会开车飞快地翻过去,但我们根本不知道沙丘另一面有什么,真的,他多次让我们深处险境。”哈利法说。
这一次,拉丹不知道,沙丘那边的危险是真正致命的。2010年7月,为CIA工作的一位巴基斯坦人在白沙瓦跟踪到一辆白色的铃木汽车,车里坐的正是本·拉丹的随从。CIA的特工们“咬”住这名随从,发现了距离首都35英里的一栋古怪建筑物。
这所房子四周高墙环绕,壁垒森严。甚至连产生的垃圾都要在院内焚烧,自行处理。之前大家普遍推测拉丹藏身山区,并不曾料想他会“大隐隐于市”。
围绕这栋建筑的疑点,美国的情报系统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审讯在押人员,窃听、监视了那个随从家人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利用卫星图像仔细研究那所建筑物的构造及其所暗示的“生命特征”。情报人员认为,有至少60%的可能拉丹在这里居住。
不确定性让CIA局长帕内塔十分为难,但他最终认为,“即使本·拉丹住在那里的可能性只有一半,美国民众也会对展开行动持支持态度”。2011年4月19日,奥巴马还是对突击式直升机攻击行动给予了批准。毕竟对于美国,确认识别本·拉丹的身份才是决定性因素。4月29日周五早上八点,奥巴马在白宫召集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幕僚长戴利和白宫反恐首席顾问布伦南开会,对行动进行了授权。由于天气原因,行动推迟了24小时。
周日上午,CIA局长帕内塔去了教堂。奥巴马则选择去打九洞高尔夫。
毕竟,在过去几周里,工作人员对这次行动的种种可能和最坏结果已经做了大量推演。“黑鹰折翼”的历史被人们反复讨论。那是在1993年,美军在索马里遭遇重大挫败———两架直升机被击落,大量士兵被杀死。
没有人能够给这次行动打包票。这不是风险性较小的轰炸,而是选择突击队员地面解决问题。拉丹真的在里面吗?“海豹”队员能够迅速控制局面吗?会不会引发大规模冲突和死伤?会引起多大的外交麻烦?这会成为人们又一次讽刺情报部门和军方的话柄吗?
事实证明,运气没有再次眷顾拉丹,而是站在了另一面。
劳伦斯·莱特回忆说,听到本·拉丹被击毙时,他有种巨大的释怀感。“就像是那种期待已久的事终于到来了。”拉丹的尸体被反复确认后,华盛顿当地时间晚上7点01分,奥巴马获知这具尸体“极有可能”是本·拉丹。两个小时以后,他打电话给前总统布什,告诉他这个消息。布什欣喜地对媒体说:“在今晚,美国传递出一条明确的信息: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曾在1997年采访过本·拉丹的CNN记者彼得·阿内特回忆自己跟拉丹的会面,称他“没有笑容,眼睛里闪着固执的光”。
这一点“固执的光”,不可否认,将仍然被拉丹的追随者们奉为希望之火,极端恐怖主义分子仍将信仰他的精神,追随他的意志,拉丹已被终结,但邪恶的根源仍在。
在拉丹被击毙后,美国宣布暂时关闭巴基斯坦使馆,并在全球范围提高警戒级别,恐怖主义的报复已在隐现。对于美国来说,正义终于得到伸张,但任务还没有结束。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于梦溪、吴达亦有贡献)
原创策划:
[共和国辞典]第29期:反思1958年高校教育大革命
[转型中国]第29期:1891·晚清知识分子造就义和团运动
[共和国辞典]第28期:1950年西南地区为何突发大规模匪乱
[转型中国]第28期:1891·康有为戊戌维新谋做孔教教皇
[转型中国]第27期:1890·薛福成谈清廷的经改与政改
国史当代:
《十送红军》非民歌 乃文工团无奈自创 2011.05.03
林晓霖替父亲谢罪不赞成妹妹为林彪翻案 2011.04.26
1976年毛泽东召见华国锋为自己盖棺论定 2011.04.26
胡耀邦进谏毛泽东:别把全民所有搞成全民所无 2011.05.05
红军筹款:贴条子勒索豪绅不给钱就烧房子 2011.05.05
国史近代:
罗荣桓长春围城报告:开枪射击不让饥民出城 2011.04.19
遵义会议未确立毛泽东党内和军事领导权 2011.04.22
去台娃娃兵:母亲的哭声是我终生的梦魇 2011.04.29
解放军进上海:曾欲强行宿营宋庆龄公馆 2011.04.20
毛泽东抗战胜利后讲话:桃子该由谁摘? 2011.04.22
深度推荐:
[言论]高华:严重贫富差距容易使人缅怀毛时代 2011.04.27
[观点]刘绪贻:民本为专制政体服务 与民主完全不同 2011.05.05
[理论]北京日报:我们对马克思思想有许多误读 2011.04.28
[新闻]抗日最后一战遗址被低价征收遭破坏性开发 2011.04.19
[旧闻]五四经典:李大钊《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