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格挡动作:一生军人本色 柔情尽付妻女(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50:38
赵福
  性别:男

  籍贯:北京

  终年:82岁

  去世时间:2011年2月12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住址:北京市昌平区北环里

  生前身份:离休干部

  去世前,赵福和老伴聊起自己的人生:我这一辈子不容易啊,当学徒、参军打仗、进企业,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活下来,值了……以后更得珍惜这好日子。

  军人范儿 一生不改

  在家人的记忆中,赵福很少提及幼年的生活,只有老伴曾听他说过,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4年小学就辍学了,十几岁就去当学徒养家,此后参军征战南北。

  一个褐色的小盒子是赵福的“宝贝”,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枚枚纪念章。解放华北、解放西北、解放东北、抗美援朝……几十年过去,纪念章上的光泽已有些暗淡,但上面清晰的小字见证着他的军旅生涯。还有那些保存完好的小册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毕业证书”、“装甲兵技术等级证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优等射击技术能手证”,每一本都在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女儿赵炳利说,父亲的身上有很多在战争中留下的伤疤,但那九死一生的岁月,却是父亲一生中最华彩的乐章。“当兵,我没当够。”赵福曾这样对家人说。

  女儿们说,尽管父亲后来转业到了企业,但为人处世、行为做派,仍旧保持着“军人范儿”走路的时候身板直直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每天都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上得书房 拿得针线

  在赵福的大书柜里,整齐地排列着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四大名著,每本书里都有手写的注解和读书笔记。女儿说,尽管父亲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但对于知识的热爱却是伴随一生。“爸爸聪明又好学,对书里的内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赵福有5个女儿和1个儿子,他对孩子们管教严格。赵炳利回忆说,小时候有一次和朋友去看电影,回家晚了,受到父亲严厉的批评。

  赵炳利还记得儿时的碎花裙子,那是父亲亲自给她做的。那时,赵炳利还在上小学,和父亲说起同学的裙子很好看,当天父亲就买来花布,第二天做好了新裙子。圆领、捏褶,手工活做得极细致。

  每到过年,孩子们也都能穿上父亲做的新衣服。“买一大块布,我们一人一件,比妈妈做得还好。”女儿说。

  2002年,赵福已经73岁,这一年,他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白发父亲为儿送行,镇定地安排着儿子的后事,待一切办妥,才背着女儿们和老伴抱头痛哭。

  夫妻情深 相伴终老

  父亲和母亲深厚的夫妻情,常让女儿们羡慕,自小到大,孩子们从未见过父母吵架。

  “他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没跟我红过脸。”老伴李玉茹说。李玉茹比赵福小7岁,22岁时经人介绍与赵福结婚,两人恩爱地度过50多年。

  李玉茹回忆,由于孩子多,负担重,还要照顾双方的老人,赵福常主动替她分担家事,“家里都是他做饭,每次下班回家后都直奔厨房,让他歇一会他都不肯。”

  对双方的老人,赵福更是尽心尽力。李玉茹说,自己的母亲去世前,因单位离家远,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但这一面赵福替她见了。“妈妈见到了姑爷,流下两行泪,闭上了眼睛。”李玉茹说。

  孩子们长大成家,各自生活,赵福最盼望的就是每周六的到来孩子们回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儿赵炳燕说,每次回家父亲就特别高兴。“又快到星期六了,孩子们又该回来了。”老伴李玉茹说,赵福常这样一边数着日子一边念叨。

  去世前的几年,赵福患上糖尿病,病情所致,视力渐渐模糊,直到无法看东西。老伴李玉茹成了他的依靠,女儿给父亲买了拐棍,他不肯用,他对老伴说:“我们以后就相依为命了,你就是我的拐棍。”


  老两口的生活简单而温情。在家里,赵福还会摸索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晚上还会给老伴揉肩捶背;赶上天气好,李玉茹牵着赵福的手一起出去散步。

  遗体告别那天,75岁的李玉茹在家人的搀扶下给老伴送行,看着老伴平静的、安详的、再熟悉不过的脸,她伸出手去,摸了又摸。

  亲友寄语

  爸爸,我们一直以有您这样的父亲而自豪,您始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会将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传承下去。我们也一定会把妈妈照顾好,您放心吧。女儿们

  本报记者 安颖 实习生 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