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坏疽鉴别诊断:中国民族化摇滚乐又一成功之作——评《我要去延安》-唱响中国-中国网络电视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09:01
中国民族化摇滚乐又一成功之作——评《我要去延安》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1日 17:04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首播
重播
(文/吴思富)“我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古老的文化根基,西方人一直是认为有一种神秘感,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的风格古朴,音乐语言丰富,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应该坚持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学习国外真正的先进技术,发挥我们的优势,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流行音乐一定流行于世界。”这是徐沛东先生作为唯一的一名亚洲评委,在参加完1994年罗马尼亚国际流行音乐节之后所撰写的一篇题为《希望与差距》的感想文章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可以说表达出了徐沛东先生的音乐创作理念。我们从他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诸如《我热恋的故乡》、《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爱我中华》等)中,不难看出徐先生对创作中华民族流行音乐这一理念的实践与坚持。这次在上千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唱响中国”福建赛区获奖歌曲《我要去延安》,无疑又是徐沛东先生在探索中国风格流行音乐创作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
当然,一首歌曲的成功,不仅要有富于艺术个性的好曲调,还要有能表达特定精神内涵的好歌词,同时也离不开合适的优秀歌手的精当演绎。只有词、曲、唱乃至编曲配器等诸方面俱佳并具有传唱性品质的歌曲,才算得上是一首成功之作。《我要去延安》正是这样一首值得我们品评与推介的成功之作。
首先,精炼且内含强劲的抒情力量与丰富的精神意义的歌词为这首歌曲艺术上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方的这首词作通过将代表延安的典型景象作为抒情主体——“我”的记忆内容而搭建起我要去延安的情感逻辑:“黄河边,延水岸,黄土筑高原,窑洞前,石磨碾,仿佛回到昨天。”很显然,这里的“昨天”不仅是歌曲中抒情主体——“我”的“昨天”,无疑也是中国民众共同的蕴涵具体历史记忆与情感内容的“昨天”。“仿佛回到昨天”不仅有效地构筑起引发受众共鸣的情境,还极为自然地为随后“我要去延安”的共同心声的表达积蓄了抒情力量。而且,这里的“窑洞”、“石磨”与后面的“宝塔山”、“南泥湾”、“杨家岭”、“青枣园”、 “安塞鼓” 、“山丹丹”、“羊杂汤”、“黄米饭”等物象或地名的呈示,无不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唤起人们共同的对那段革命岁月的怀想,进而使人们在精神汇通中获得一种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尤其精彩的是,歌词的最后一段将抒情视野从对历史景物的感念转向对当前美好景物的赞美:“先去忆苦思甜再看山花烂漫,……看时间荏苒看万山红遍。”由此把词作的意绪引向更加旷达亮丽的境地,使人们能在美好绚烂的感觉中获得一种要在忆苦思甜中看山花烂漫的精神启迪,从而实现了词作主题思想的升华。
如果说歌词通过“忆苦思甜”与“看山花烂漫”两种抒情视野的融合铺陈,成功地开掘出了似乎要尘封于岁月中的“我要回延安”这一中国人民的一种共同心声。那么作曲家徐沛东先生的中国民族化摇滚思维则恰到好处地为这一共同心声插上了传递时代审美气息的音乐的翅膀。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徐先生就以这种中国民族化摇滚思维创作了许许多多广为流传广受好评的优秀歌曲。也许其时以中国民族化摇滚思维为本质特征的“西北风”的歌潮业已成为过去,然而徐沛东先生探索中国风格流行音乐创作的步伐却从未停止。从这首《我要回延安》中我们看到了徐先生的这种坚持。尤其值得我们品味的是,徐先生所坚持的这种艺术个性总是彰显出一种时代性审美取向与民族性文化传承相融合的精神品质。正是凭着这一精神品质,他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作品方能达到高水准的艺术性与极强的传唱性的完美统一。也正是在艺术性与传唱性完美统一的意义上,我们说《我要回延安》是一首成功之作。《我要回延安》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完美地表达出歌词意义内涵,更体现在作品艺术个性的丰满呈现。首先,在对歌词的情感信息与精神内涵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作曲家明显采用了《南泥湾》这首歌的旋律素材,在一种摇滚思维中,根据歌词所内含的情感逻辑进行旋律线及节奏型的变体。起始乐段顺应歌词情境,旋律线作较为平稳的行进,到了“仿佛回到昨天”这一乐句时,则以一个四拍的5蓄积起一股抒情力量,由此推向摇滚乐常用的高音的“喊唱”音型3 1 1,从而在全曲最高音区的强抒情中导出歌曲主题“我要回延安”。经过再次重复强调了这一情感高点。随后又以间插段形式在全曲的最低音区两度重复“我要去延安”,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心声的明确性与坚定性。接下来的“先看……再看……”则用了起伏感较强的旋律线,以表现看这些景象的动态性与愉悦感,由此精当地表现出了歌词的情感动态。乐曲最后在高音区的“喊唱”音型3 1 3 1 6- 1-喊唱“我要我要去延安”中结束。由此极其显效地强化了歌词的情感力量。其次,《我要回延安》不仅实现了对歌词意义的精当表达,同时充分呈现出该作品不凡的艺术个性。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徐沛东先生极其自然地将《南泥湾》的旋律素材化入他的摇滚乐思维中。使整个作品既呈现出一种乐于为当代青年所接受的摇滚风格,又蕴含着为年纪较长的受众所熟悉的民歌曲调,比如“先登宝塔山再看南泥湾”就是直接采用《南泥湾》曲调5 5 6 1 3 2,这种曲调移植不仅强化了作品的民族性,而且通过摇滚化处理被注入了一种时代气息。不论是歌词中所呈示的景物,还是曲调中所采用的民歌素材,无疑都是易于唤起广大受众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的质素。这是这些质素使得这首歌曲的传唱性有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原唱李龙粗犷成熟而富有魅力的演绎不仅有效展现出了这首作品的艺术性,也为它的传唱性提供了很好的模仿蓝本。
由此我们认为,《我要去延安》是一首实现了艺术性与传唱性完美统一的成功之作。从艺术风格的角度上说就是中国民族化摇滚乐的又一首成功之作。这首作品的成功,不仅有助于回唤中国当代人的革命精神与责任意识,而且对中国当代乐坛如何走既能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又能传达时代审美讯息的道路有着非常积极的启示意义。
【复制链接】【转发邮件】【一键转帖       】 【打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