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联赛新闻稿:24小时京哈大救援·420条生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5:53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一个国家伟不伟大、道德水准高不高可以从它对待动物的方式看出来。
——印度圣雄甘地
',1)">
写给和我一起努力奋斗的勇士们!
因为我们走在前面
当众人还在沉睡
我们已经苏醒
并且看到扑面而来的灾难
所以我们想极力的唤醒沉睡中的亲友
我们前面看不到人
但是千万不要感到孤独寂寞
因为我们只是走在最前面
等待到了终点
我会邀请你一起回头张望
后面必定会有数以万计的人们跟随着
因为他们已经苏醒
上天不会只选择保存我们几个活命
在天空中领头飞翔的野雁
它从来看不到身后跟随者的尽头

《动物解放》:生命伦理学的世界经典素食主义宣言
中文名: 动物解放
原名: Animal Liberation
作者: [英]彼得·辛格(Peter Singer 1946-)
译者: 孟祥森 钱永祥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1999年5月第一版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书号: 7801451201
发行时间: 1999年05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1973年4月5日,彼得·辛格在《纽约书评》上撰文,首次提出“动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词。辛格在这篇文章基础上写成的《动物解放》一书出版,“动物解放”一词由是深入人心,并成为30年来风起云涌的动物权利运动最为响亮的口号。
《动物解放》是动物保护运动的圣经,是生命伦理学的经典之作,是素食主义的宣言。动物与人类同属自然的生灵,但人类却在根深蒂固的动物歧视下,对于与人一样有知觉、有痛觉的动物们肆意剥削、欺凌和杀戮。《动物解放》一书,将人类应当如何对待非人动物的问题,作为一个伦理问题来探讨,告诉读者做一个素食主义者,会使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也将拯救不堪重负的地球。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正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
 
作者介绍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46-),著名伦理学家,现任教于澳大利亚莫纳虚大学哲学系。曾任国际伦理学学会主席,是世界动物保护运动的倡导者。其代表作《动物解放》一书从197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达26次。
 
致中国读者
彼得·辛格
我很高兴本书终于能够和中国的读者见面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对于全世界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所读,那它也就称不上具有世界性。
《动物解放》一书自在英国初版,随后又有了德、意、西、荷、法、日和其他文种译本的23年来,在促使读者严肃地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对待非人动物的问题上,起了一种有益的作用。
如我在本书中所争论的,作为一个伦理问题,这和本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任何其他伦理问题同等重要。20世纪争取人类平等的运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进步的道德运动。
在过去的200年中,人们看到了把伦理观念不断地扩展到本部族、本国或本种族之外,直至包容全人类的潮流。现在都承认,从某种根本的意义上说,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天然拥有某些基本的权利。
然而即使人类达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不够的。有了进步,把所有的人都包括了进来,但仍有其局限,因为人类仍然把世界上大多数有感知能力的物种排除在外。在人类自身界限之外的所有物种都是非人动物,对于它们,人类拒不给予道德关怀。由于斥之于人类爱护与关怀的范围之外,便恶待它们,正像前几个世纪欧洲帝国主义者把其他种族视为化外,因而恶待他们一样。
使人类的关怀及于动物,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该并不陌生。毕竟,影响了中国许多世纪的佛教传统的一个中心理念是众生平等,甚至要求信徒不杀生;这与西方把人与动物截然分开,强调只有人才是上帝的刻意创作,因而天赋统治其他动物之权的观点大异其趣。然而,对于动物目前在中国的处境来说,这种高尚的佛家伦理的影响已很微弱,动物仍属“异类”,常常被非常残忍地当成“物品”来对待。
对于一位作者来说,最大的奖赏莫过于被告知其作品改变了某个人的生活。关于《动物解放》一书,就有许多人对我说过这话。他们读了本书,受其立论影响,认为自己已不能照原样生活下去;特别是不能再支持那种残忍、暴虐并危害环境的肉食业了。于是他们成了素食主义者,而且力图过一种不致使其它动物无辜受难的生活。这是人类都应当去做的。对于我们,这并非一种牺牲,反而大有益于自己和动物。
目前在西方,素食主义风行一时。在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美国以及许多其他国家,已有数百万素食主义者,还有更多的人大大减少了他们对肉、蛋的消费。而“动物解放”观念是其唯一的原因。环境方面的理由也起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本书第四章所讲的道理:在西方社会中十分典型的那种大量消耗动物制品的生活方式,对于环境来说是一种灾难。健康方面的考虑也是人们转向素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那些放弃或减少肉食而在食谱中增加水果和蔬菜的人,其所受到欧美社会两大杀手——癌症与心脏病的威胁也将减少。
减少动物性食物对健康的好处,某些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中国。80年代初以来,美国康奈尔大学柯林·坎贝尔博士曾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一起,对6500位中国农民的饮食和健康做过研究。这可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有关问题的长程调查。比之于美国人,中国人所吃的脂肪通常要少得多,而纤维素要多得多。因此,他们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也低得多。然而,就在中国人中,地区差异也很大。坎贝尔博士发现,在那些吃动物产品和脂肪最少的人群中,癌症、心脏病和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最低。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当西方人开始意识到食用过多的肉、蛋和乳制品是一个错误的时候,中国却在这方面开始增加其消费,而如麦当劳之类的美国快餐店也在中国城市纷纷开张。去年,在一次世界肉类会议上,中国国内贸易部一位高级官员为“把肉食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竟呼吁在这方面进行国际合作,而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目前已经有一千多个肉类加工的合资项目。中国肉类消费已占世界生产和消费总量的1/4,而且还在迅速增长。
这就说明了本书目前在中国出版何以如此重要。20年来,西方在制止现代“工厂化农场”中那些最残忍的做法——如把家畜囚在笼中使之完全不能走动——方面有了某些进展。如本书所提到的,在瑞士,已不准把鸡关在铁丝笼内;在英国,已不准单独隔离喂养肉用小牛和猪。然而,如果中国为了追求生产更多的肉和蛋而仍在模仿西方,从而给动物造成许多额外痛苦的话,那么,上述这些受到欢迎进展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其结果,将是数以十亿计的动物终生悲惨地生活在狭窄、阴暗、不见天日的圈内,而不能与它们的其它同类一样,享受自由、天然的野外生活。而为了生产足够的饲料,又将对农业造成更大的压力,使更多的山野失去天然植被而被辟为耕地。为了生产更多的牛肉,将会有更多的森林被砍伐,更多的草原放牧过度,从而出现更多的沙漠。所有这些都将消耗更多的能源,往大气中排放更多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干旱、飓风和海平面上升。而中国的心脏病、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也将很快超过西方。
因此,本书呼吁所有的中国读者都来宣传:肉食已成为当今一大道德课题。肉食虐待动物、不利健康、浪费资源、毁坏环境。如果不改变那种认为动物生而为人类口中之食的看法,我们也就难以改变自己对整个自然的态度。阻止中国重蹈西方的覆辙。

译者后记
孟祥森
大部分人都吃鱼吃肉,却不知道鱼跟肉是来自痛苦的残杀;大部分人都吃蛋类和奶品,却不知道蛋类和奶品来自痛苦的囚禁与饲养;大部分人都去过医院,却不知道医疗体系中所隐藏的活体解剖与动物实验;大部分人都用化妆品、清洁剂,却不知道多少动物因做测试而忍受何等摧残;而军方以国防之名令动物忍受的非人道待遇,更是躲藏在我们一般人的知识范围以外。
自古以来,人就在残害动物,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残害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这些残害,有些我们不知道,有些则是我们不愿意知道,有些又是我们明明知道却加以掩藏。
为的是自身的“利益”或所谓“族群”的利益。
为自己的口腹之欲,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美丽,为自己的“健康”,为自己的快乐,为自己的职业,为自己的家计,为“国家”,为“社会”的“安全”与“幸福”,我们杀杀杀,虐待虐待虐待!
人类的社会事实上是建立在亿万万动物的悲惨地狱上,而我们在这地狱上搭设舞台,歌舞升平,灯火辉煌,不听不看动物在地狱中的囚禁、镣铐、炮烙、屠杀,血流满地,横尸遍野。
我们自诩为“文明人”,有崇高的“正义感”,讲求“人”道。自认为“无愧于心”。
20 世纪后半叶确实是人类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不但科技突飞猛进,许多人的观念也有了重大的觉醒,许多人的意识上升了一个阶梯,跳开了自己个人和族群的利益,而以万物生命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甚至以“太空人”或“外星人”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人,会为地球的美丽与繁荣而惊叹,也为人类的残暴与愚蠢而惊愕和悲哀。
人类对万物的欺凌与摧残正将地球送入毁灭,而对其他动物的残杀与虐待到了令人不可理解的程度。
一个星球上的某一种生物怎么会对同一星球的其他生物残忍到这种程度!
随着对大地的赞叹与对人类的惊愕,一种新的意识产生,就是在这美丽的星球上,每一种物种都是共同居住者,共同的主人,实际上是共同的演化者,共为地球的一部分;每个生物各取其份,不可将任何其他物种当作自己物种的“工具”,不可任意摧残凌虐,而当相惜相重??作为具有意识的人类,他必须去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
这是一种新的伦理学,称为“生态伦理学”或“深度生态学”。
尊重其他动物的生命,这个意识在台湾才刚刚觉醒不久,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更多的提醒,需要一波一波的革命,使我们在尊重其他生命的过程中更成为人类,使我们在万物各得其所中,在地球上更得其所。
《动物解放》一书是为动物解放;但动物解放却是人类解放的一环,是一个不可少的步骤。
凌虐其他生命的人不可能解放自己;正如残人以逞的人不可能心安。
这本书是一本世界性的书,我们可以郑重推介。
一、五、六章是钱永祥在忙碌的学术工作中赶译;二、三、四章及作者序言部分则由孟祥森执笔。
“关怀生命协会”的每个人、每个义工都让人感佩敬爱,因为那么舍身,那么投入!
1996 年4 月于花莲
 
译者后记
钱永祥
在“关怀生命协会”的安排之下,我有机会参与了这本《动物解放》的中文翻译工作,对于个人而言不啻一偿夙愿,也等于接受了一次再教育。如今中文本已将出版,读者可以自行追索作者的观点与分析、论证,无须译者置喙赘词。不过读者会发现,在我们所身处而且熟悉的文化架构里——语言、概念、思路、感情形态、切身利益,价值观等等,辛格这本书既不好译也不好读,这涉及了本书的两项特色,值得在此稍做说明。
首先须要强调,这本书的主旨虽然在于呼吁人类改善对待动物的态度,它所采取的途径并不是以温情诉诸人的怜悯、同情、慈悲,或者企图用动物的可爱、无辜等讨好人性去打动人的感情。作者把动物的议题当成严肃的道德与政治问题来谈,因此他也必须认真地探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在道德与政治上所牵涉到的是非与利害的问题。对这种客观的、牵涉到心态、制度以及利益的问题,感情的诉求、温情的感化,至多只能居于次要的地位。首要的工作应该是指出日常现实中隐藏的系统性压迫与残虐行为,然后揭发其下的利益关系,其上的意识形态烟幕。这个以“运动”为导向的任务,决定了本书读起来一点都没有一般“动物书”可预期的可爱温馨的气息。
其次,从本书相关章节(尤其第五与第六章)可以看出,动物的定位牵涉到人的整体世界观,人对动物的态度更牵涉到了我们所使用的基本道德概念是否具有确定而且融贯的意义。这些都是复杂的哲学议题。动物的权利(或者没有权利)须要用哲学论证来证明、澄清:得出的结论则直接影响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的是非对错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动物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道德哲学的问题。本书作者也采取了这个看法;而他身为专业的哲学家,主攻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也特别适于从事这项工作。他必须尽量利用专业学术的资源与标准,探讨动物问题的伦理内容。通常动物问题被列在实际伦理学(Practical 2 ethics)的领域,本书也通常被归类于这个范畴。这个以“哲学论证”为导向的任务,决定了本书读来会比较辛苦,了解起来也相当费心思。
研读本书时,每个人大概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不忍与惭愧的心情。不过我个人最强烈的感受,莫过于一种“解放”的感觉:从根深蒂固的偏见中获得解放。人类剥削、虐待动物时的基本意识形态,作者辛格以“物种歧视”(或许“人类中心论”是更好的译法)一词名之。他选择这个名称的目的,是要突出种族歧视(认为自己种族——例如白人——的利益优先于其他的种族)、性别歧视(认为自己性别——通常是男性——的利益优先于其他性别)与物种歧视(认为自己的物种——人类——的利益优先于其他物种)三种偏见之间的相同结构。偏见的特色在于它并不是外来的威权压迫,而是内在于我们心灵与制度之内的蒙蔽与强制;它的力量,在于它总是显得如此自然正常、如此天经地义、如此理所当然。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一向都具有这种特色。到了今天,它们的错误大家多少都已承认,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在许多制度性的安排中,这两种偏见仍然盘根错节流连未去。可是多数人恐怕连“物种歧视”是否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都会怀疑,那么它以何种形态存在、它在道德上的错误又应以何种途径设法消除它,自然就更不确定了。本书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提出详细的论证显示其错误,更佐以大量实例,说明这种成见在日常生活(包括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里的深入与普遍。读者即使没有被本书的论点说服,也仍然可望开始检讨自己对于动物的想法与态度。这时候,偏见会丧失其“自然正常”、“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面貌,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对动物的立场与作法。这个过程,帮助我们从习惯进入自觉,摆脱偏见的支配,称之为“解放”并不算夸大。
近几年来,台湾兴起了一些社会运动,其中以环保、妇女、劳工运动比较受到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社会运动除了其明显的社会、政治意义之外,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感性”发展程度的指标,而其影响所及,更有助于培育社会成员的道德敏感度。对于各式各样、或隐或显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支配、压迫、歧视、剥削,虽然自己不一定是直接受害者,却仍有所意识和反抗,需要我们能够对于他人身受的痛苦、屈辱、伤害有所意识和关切。这是一种极为重要但也极为难得的能力,需要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斗争中培养和训练。今天,台湾对于动物处境有所关怀的人还很少。常听到的一个理由是:“人的事都管不完了,还能管动物呢?”
其实,正是因为动物“非我族类”,对于动物的痛苦能够有所意识、能够发挥道德的关怀,所需要的道德敏感度更高,所要求于人设身处地的能力也愈多。培养对于动物的关怀,其实是在促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感性更普遍、更深入。在这个意义上,让动物解放运动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一环,是有重大意义的。
以上所言,一味强调动物解放议题对于本书读者或者社会的意义,似乎正好陷在本书所批判的物种主义的窠臼里:我们鼓吹动物解放,究竟是为了人与社会的改善,还是为了帮助无数身处苦痛煎熬、面对屠杀威胁的动物?请细心阅读本书,为自己找到答案。
我个人深深相信,说到最后,这两件任务其实是无法分开的。
1996 年春

目录:
致中国读者
1975年初版序
1990年再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一切物种均为平等
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与动物权利
其他动物当然会疼痛
大多数人都是物种歧视者
第二章 残暴的动物实验
猿类平衡台实验
小猎兔犬毒气实验
猴子辐射线实验
哈洛教授的“志业”
物种歧视的结果
心理学领域中的痛苦实验
动物毒物实验
毒物实验的反省
不知所云的医药实验
为何大众无动于衷?
科学家拒绝让公众监督
美国:还是个野蛮国家
物种歧视与种族歧视
动物利益与人类利益
第三章 工厂化农场的悲惨世界
你的盘中肉还是动物时,怎么生的怎么死的
肉鸡——你不会想知道它们是怎么长大的
蛋鸡——格子笼里歇斯底里的幽灵
猪——“我不笨,我有话要说!”
小牛肉所谓“全力成长”的秘诀
奶牛——来自不生长青草的所谓“牧场”
肉牛——室内饲养已成趋势
动物五项基本自由:转身、舔梳、站起、卧下及伸腿
多数家畜、家禽的命运:阉割、烙印、电昏、死亡、强迫进食或禁食
死亡,从来就不是不痛苦的
第四章 做一个吃素的人
减轻环境负担,减少痛苦而又增加食粮
你一定要身体力行
少养肉品动物——拯救地球
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
素食使你心中有自然
第五章 人主宰一切
物种歧视的简史
基督教之前的想法
基督教思想
启蒙运动及其后
第六章 物种歧视在今天
物种歧视在今天
人类优先?
动物的本性
最好的策略——不杀生!
改变你的消费习惯
一切物种均为平等
哲学家的新任务
发挥利他精神
译者后记 孟祥森
译者后记 钱永祥
附录:世界部分动物保护组织索引
全书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9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