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神奇教练:制导武器在马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4:59

制导武器在马岛 

                司古

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经过一番苦战,英国人凭借并不占优势装备和兵力规模,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占据了天时、地利乃至人和的阿根廷反而没能成为赢家,从侧面证明了大英帝国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要知道英国的本土距离战场足足有8 000英里(12 800千米)远。和阿根廷军队相比,英军除了具备较好的训练水平外,良好的动员能力也称为重要的制胜要素,英军只用几天就完成了作战准备工作。

马岛战争是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发挥作用的一次典范,英军凭借训练有素的部队以及经过实战检验的可靠装备,达成了既定作战目标。除了士兵,各种作战装备也要具备快速适应多变的战场环境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简单的设计思想和操作方式都非常重要。有些装备性能很好,但却复杂笨重,对英军而言,这样的装备直升机无法将其从船上吊运到陆地上,战场上也没有平直的公路进行运输,只能留在本土的仓库里。

马岛战场成了英国导弹系统的检验场。战斗中最先发飙的是由海军韦斯特兰“山猫”直升机发射的英国航宇动力公司“海上大鸥”空射反舰导弹。“海上大鸥”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阿根廷导弹快艇——它们对英军水面主力舰艇构成重大威胁——“山猫”的使命就是用“海上大鸥”把它们拦截在防御圈外。

参战的皇家海军护卫舰和驱逐舰都配备有“山猫”,担负侦察和打击双重任务。“山猫”通常挂载4枚“海上大鸥”,机载弗兰提“浪花”雷达一旦探测到目标,就会照射目标并将数据传输给“海上大鸥”。确认和锁定目标后,“山猫”会投放一枚“海上大鸥”,导弹先是自由落体,片刻后即点火,按照预设的高度掠海飞行——这一高度取决于当时的海情。“海上大鸥”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利用机载雷达照射目标产生的回波飞行目标,它的射程较大,达25千米,这样“山猫”就能免遭敌人的攻击。

如果要攻击大型水面舰只,“山猫”通常会发射两枚“海上大鸥”,导弹以0.8马赫的高亚声速飞行,其战斗部会在穿透船壳后起爆,使目标丧失作战能力。一枚“海上大鸥”通常不能击沉主力舰只,但却足以令其不再构成威胁。

 

大鸥与标枪

马岛烽烟燃起的时候,“海上大鸥”其实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英国人已经没有等待的时间,他们把所有的“海上大鸥”搜集起来,装上船运往南大西洋。“山猫”担负的工作很多,使用“海上大鸥”对阿根廷水面舰只动杀招只是其中一项。如果需要使用“海上大鸥”,“山猫”只需要加装两台控制设备,然后再挂梁下携带4枚导弹即可。

“海上大鸥”是英国1972年开始研制的轻型近程空射反舰导弹,主要由“山猫”直升机携带发射,弹重150千克,射程约25千米。图为马岛战争中携带“海上大鸥”准备起飞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

马岛战争中“海上大鸥”是英军最先动用的导弹武器。1982年5月3日,“山猫”发射的“海上大鸥”在高海情且大风的夜间条件下,击沉了一艘阿军巡逻艇,重伤了另一艘。整个战争期间,英军一共发射了8枚“海上大鸥”,全部命中目标。即便如此,英军仍然没有宣布该导弹形成作战能力,究其原因,英军认为操作人员训练不够充分,且后勤物资保障尚未理顺。

英国航宇公司的“海标枪”是一种舰载防空武器系统,主要用来打击中、高空飞行的敌机,兼具反舰能力。“海标枪”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为动力,以超声速飞行,半主动雷达制导,依靠舰载雷达照射目标的回波导向目标。

从规避防御的角度出发,阿根廷人也愿意从低空发动攻击,但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续航时间相当有限,为节省燃料,阿根廷人不得不飞得高一点儿。阿根廷海军也装备有“海标枪”,自然也明白这种武器系统的能力,在逼近英军舰只时,阿根廷战机极力降到低空,希望能够躲在“海标枪”的性能包线外面。即使这样,“海标枪”还是成功击落了8架飞机,其中还包括一架“堪培拉”轰炸机(被“埃克塞特”号驱逐舰击落),此外可能击落了数架为低空战斗机进行引导的中高空侦察机。5月9日,“考文垂”号驱逐舰还用“海标枪”击落了一架阿军“美洲豹”直升机。

 英国42型驱逐舰第3批 “爱丁堡”号前甲板上的双联装“海标枪”发射系统。该弹飞行速度2马赫,射程74千米。马岛战争中被阿军击沉的“谢菲尔德”号就是42型第一批的首舰。

马岛战争中英军42型驱逐舰“埃克塞特”号正发射“海标枪”迎战来袭阿军战机。

除了低空,哪儿都不安全

为了躲开“海标枪”,阿根廷战机只躲到低空,这样导致续航时间缩短,他们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选择攻击目标,而且在低空还有“海鹞”和其他海/陆基防空武器系统等着他们。低空还带来一个难缠的麻烦——这一高度上投下的航空炸弹由于下落时间太短或接触海浪,引信甚至无法启动。许多遭到阿军空袭的英国军舰都因此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为英国舰队撑起点防御保护伞的是“海狼”防空导弹。“海狼”不仅可以攻击来袭战机,还有一定的导弹拦截能力。遗憾的是,整个英国特遣舰队中只有3艘军舰装备了“海狼”。“海狼”是一种配备有雷达或光电观瞄装置的全自动防空系统,在测试中“海狼”曾成功拦截了一枚飞行中的4.5英寸(114毫米)炮弹。在配备合适的雷达条件下,“海狼”有能力摧毁掠海飞行的导弹,但作为一种点防御武器,“海狼”必须装备在战舰上或者配置在敌方导弹与目标战舰之间。马岛战争中“海狼”摧毁了5架阿军飞机,其中仅在5月12日当日就击落了攻击“华美”号护卫舰的4架“天鹰”中的3架。在这以后,阿根廷飞行员都尽量避开装备“海狼”的英军战舰,而装备“海狼”的英舰也都没有受到严重损伤。

 “海狼”防空导弹是马岛战争时期英国舰队最为重要的点防御武器,当时只有“华美”和“宽剑”(又译“大刀”)两艘22型护卫舰装备,该弹最大射程6千米,最大射高3千米。图为22型护卫舰“坚硬”号上的六联装“海狼”正在发射。

在决定登陆圣卡洛斯之后,英国航宇公司的“轻剑”防空导弹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当时英军第12防空团T营装备有12部“轻剑”。远征军出发前,该营仅用30个小时就完成了动员。当时英军随手能带走的装备都是最老的装备,为了尽可能减少装备重量,英军甚至连“盲火”雷达都没有带——这种雷达通常用于在夜间或恶劣天候情况下为导弹提供制导。此外“轻剑”的配件也被减到了最少。英军用最快速度将“轻剑”系统装进舰船下层甲板,舰队随即起程。经过8000英里(12800千米)的漫漫征途,越过温暖的赤道,进入南大西洋的严冬,整个过程中,根本没人到下层甲板去维护和检查“轻剑”。登上阿松森岛之后,英军原本计划进行一次试射演练,但在最后关头又决定取消。

抵达圣卡洛斯登陆区后,“轻剑”成了最后从舰船上搬下的装备之一,直到5月21日才上岸,而整个搬运过程都处于阿军的空袭干扰下。皇家海军“海王”直升机连续不断地将“轻剑”的各种装备和物资从船上吊运到各个指定地点。每套“轻剑”系统包括一部发射器、光学追踪系统、导弹、后勤装备、一辆一吨“陆虎”吉普车以及相关操作人员。两架“海王”可以在3个小时内完成整个12部“轻剑”系统的吊运,第一部“轻剑”吊运上陆后25分钟即完成作战准备,进入战斗状态。圣卡洛斯登陆场周边地形崎岖,即便是“陆虎”也难以行驶,但这些车子还是为操作人员提供了遮蔽所,还成了维护操作间以及为电池充电的动力来源,车上的汽油还成了发电机的燃料。

“轻剑”的设计使命是保护其周边区域不受敌机袭扰。在马岛,它的主要使命是保护其周围的英军设施,事实证明“轻剑”十分胜任这项工作。在圣卡洛斯峡湾里的许多英军舰船都得到了“轻剑”的保护,而位于“轻剑”射程之外的舰船则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阿根廷人的空袭行动常常来自距海面30英尺(约10米)的超低空,攻击飞机使用当地的航空测绘地图作为导引,利用海面上英舰作为掩护。这样英军的“轻剑”发射后必须爬升越过英舰。如果“轻剑”像其他同类防空导弹一样使用近炸引信,在越过英舰时就会发生爆炸,杀伤己方舰船及人员。但“轻剑”却不是这样,它使用碰炸引信,通过直接接触目标起爆,这就大大提高了使用效能。

 

让规程见鬼去

马岛战争证明,英军使用的光学制导器材具有相当不错的精确度,而且反应十分迅速,能快速应对敌情。实战中有些“轻剑”由于要越过英舰而丢失了目标,也有些导弹由于多枚共同飞向同一个目标而被“浪费”,还有一些导弹作为威慑手段射向了射程之外的目标。在“轻剑”参战一天后,导弹操作手册就被英军丢到了一边,英军需要尽一切可能简化发射步骤,迅速发现、截获并摧毁来袭的敌机。

“轻剑”系统外形紧凑,易于隐蔽,阿军飞机通常难以发现,等到发现一切为时已晚。但在马岛。“轻剑”曾有3次遭到阿军袭击的经历,但阿军都没有得手。一次攻击中,来袭的两架阿军飞机中,长机在接近过程中被击落,另一架飞机匆忙中投下了一枚炸弹,落在了“轻剑”发射单元的附近,致使发射单元被弹片击伤,弹片还撕开了监视雷达罩。但“轻剑”系统仍在工作,操作手又发射了一枚导弹,击落了这架飞机。战斗中“轻剑”系统没有一套被击毁,虽然它们以近乎粗野的方式被从船上运到陆地上,后勤支援和配件也不充足,但“轻剑”系统的完好率始终在90%以上。

“轻剑”防空导弹1971年开始服役,当时是英军主力近程防空导弹。该弹重45千克,飞行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6.8千米,马岛战争中成为英军岸上桥头堡的有力防空保护伞。由于性能出色,英军计划让“轻剑”继续服役至2020年。图为2009年进行实弹演练的澳大利亚陆军“轻剑”武器系统。

5月21日是“轻剑”导弹第一天参战。当日有两架阿军“幻影”战斗机前来攻击滩头的运兵船“堪培拉”号,被一名“轻剑”操作手发现。这名18岁的英军士兵发射了一枚导弹,击中了“幻影”长机,这架飞机当空剧烈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伤了编队飞行的僚机。另一名英军士兵刚刚完成了基本操作训练,就在船上被编入T营。他之前甚至连“轻剑”都没见到过,更不要说实际操作训练了。在海上航行过程中,这名士兵进行了一些训练和指导,但还是没机会接触到下层甲板上的“轻剑”导弹。登陆后不久,趁着战前空隙,他被带到一具光学搜索系统上熟悉操作要领,也就是在这时候,阿根廷人的飞机突然来袭,这名士兵立即发射了一枚导弹,击落了一架阿军飞机。

7天里,T营的12部“轻剑”发射单元一直保护着登陆滩头。白天,其中一部“轻剑”还被直升机吊运到一处海角,这里能够俯瞰阿军飞机来袭的通路。这部“轻剑”就像一名孤独的狙击手一样,至少击毁了4架阿军飞机,但在夜间英军从不把它留在这里过夜,因为该地区英军兵力不足,难以防范阿军的夜间进攻。

5月28日英军从滩头开始向纵深发展时,T营被拆分成3个作战小组,每个小组下辖4个发射单元,继续防卫圣卡洛斯。其中一个组被派驻鹅原,此后再未经历实战,第2组驻防水鸭湾,作战中又击落了两架阿军飞机。第3个小组又被化为两个小队,分别部署在“特瑞斯特拉姆爵士”号和“加拉哈德爵士”号两艘登陆舰上。它们被布置在登陆舰下层坦克甲板上,英军计划趁黑暗的掩护前往布拉夫湾,在天亮前实施登陆。但结果是,不仅这些登陆船只抵达目的地的时间颇晚,而且到达时天气晴朗,斯坦利港的阿根廷守军能轻易看到英军船只并呼叫空中打击。

英军原本希望在两艘登陆舰尾部各布置一座“轻剑”发射单元,另外两部“轻剑”布置在海滩上,为英军的登陆行动提供掩护。但由于此时英军集装箱货船“大西洋运送者”被阿军击沉,英军随船损失了多架直升机,现有的直升机运力不足,只能为“轻剑”提供一次运输。如果把“轻剑”布置在登陆舰上和滩头上,那么英军指挥部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防空支援,全部人员和装备都要集中起来组成第二道进攻线。经过研究,英军决定将“轻剑”全部运上岸去保护陆上设施,登陆船只则交给海军来保护。

“轻剑”被吊运下船,运上陆地并完成部署。时隔不久阿根廷的空袭就开始了,一部“轻剑”没有发现任何目标,另一部“轻剑”发现了目标,但是位于有效射程以外。第三部“轻剑”当时没有进入作战状态;第4部“轻剑”击落了一架阿根廷飞机。过去曾有人认为,“轻剑”根本没有参加实战,而且这种武器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作战部署和准备,实战结果说明“轻剑”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防空武器系统。实际上,“轻剑”完成部署后,15分钟即可完成战斗准备。

此后阿根廷飞机再也不敢冒险面对“轻剑”,战争中“轻剑”总计取得了14个确认击落战果,另有6个未经确认的“可能”击落战果。而“轻剑”操作人员在作战中无一受伤或阵亡,在“轻剑”防御范围内也没有损失任何人员和装备。停战后,“轻剑”导弹(已配备“盲火”雷达)接管了斯坦利港、鹅原和其他设施的防空任务。

战争爆发时阿根廷和英国都装备有肖特“吹管”(Blowpipe)单兵防空导弹,但这种导弹系统重量偏大,单兵携带在复杂地形做长距离行军十分不便。尽管如此,英军的“吹管”还是取得了9个确认击落战果,外加两个“可能”战果;而阿根廷人也用“吹管”击落了两架英军“小羚羊”直升机。

“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全套系统重约28千克,稍显笨重。导弹飞行速度1.5马赫,最大射程3.5千米。图为上世纪80年代北约演习中操作“吹管”的加拿大士兵。

阿根廷人的武器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人发射的“飞鱼”导弹显然是外界最为津津乐道的制导武器。参战前皇家海军已经做好了遭受损失的准备,英国人可以庆幸战争中他们遭受的损失还算可以承受,但对于那两艘被“飞鱼”导弹击沉的皇家海军舰船,结局却是灾难性的。命中“谢菲尔德”号的那枚“飞鱼”其实并没有爆炸,真正给“谢菲尔德”号带来灭顶之灾的是剩余的导弹燃料,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枚“飞鱼”足以让“谢”舰失去战斗力并最终沉入大海。更应该注意的是,阿根廷海军“超军旗”战斗机所射出的“飞鱼”导弹中,只有两枚命中了目标,而且还都是“无防护的目标”——当时“谢”舰正在进行卫星通讯,为防止干扰,干脆关闭了全部传感器和雷达,等到舰员目视发现导弹来袭,一切为时已晚,干扰和诱饵均来不及,导弹轻易击中了军舰。至于被“飞鱼”击沉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当时没有装备任何防空和反导装备,使得这枚原本可能朝着“无敌”号飞去的导弹在英军的干扰措施下偏离目标,很快就重新捕捉到了左侧这艘集装箱货船。而新一代反舰导弹是不会轻易偏离预定航路的。

法制造“飞鱼”反舰导弹因阿军的突袭行动而一战成名,让人们发现先进水面舰艇防空体系的脆弱性,以后水面舰艇防空能力的发展全都以此为鉴。图为表现阿军携带“飞鱼”的“超军旗”战机接受C-130空中加油准备实施突袭的绘画作品。

“飞鱼”空射型战斗部重165千克,最大射程70千米。图为“飞鱼”实弹演习中命中靶船的连续镜头。

还得说说“罗兰”(Roland)防空导弹。据信阿根廷拥有两套法制“罗兰”武器系统,其中一套装在一辆轮式卡车上,以牵引方式环绕斯坦利港机场运行。遗憾的是“罗兰”不能离开平整的公路,而且由于重量过大,直升机也无法吊运。战争中阿根廷人发射了仅有的10枚“罗兰”中的8枚,而作为英国盟友的法国竟然还援引所谓阿根廷的可靠消息,欢天喜地地宣称“罗兰”打下了5架“鹞”式飞机。

和“轻剑”一样,“罗兰”也是一种短程低空防空武器系统,但是它采用的导弹更大、更复杂,造价也更高,采用近炸引信战斗部。英国人的报告认为,在斯坦利港周围损失了1到2架“海鹞”,但其中一架被认定为被“吹管”防空导弹击落——事后阿根廷人曾向被击落的“海鹞”飞行员说起此事。另一架被地面火力击落的“海鹞”应该是在鹅原或斯坦利港以外,这都超出了“罗兰”的射程。英军的战报认为,至少有一架阿根廷空军飞机是被“罗兰”击落的,这一说法应该更接近实际。  

法制“罗兰”防空导弹弹重67千克,最大射程8千米,飞行速度1.6马赫,机动性不及英国“轻剑”。图为“罗兰”II型防空导弹。

 

战争中阿军曾数次宣称击沉了英军“无敌”、“竞技神”号航母和“堪培拉”号邮轮,他们甚至认为英国播放的远征舰队凯旋的场景并非实况,而是旧时的新闻片。等到阿根廷战俘即将遣返,被告知将搭乘“堪培拉”号前往阿根廷时,战俘们全都异常惊恐,因为他们认为阿军早已击沉了该船,英国人如此说是打算把他们丢到海里淹死!现在,这些战俘全都安然返家,对此事的真相他们更有发言权。阿军的宣称固然有夸大战果的成分,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误报的成分,直到今天“无敌”号是否曾在战争中受创依然是军事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对战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事实的认定也秉承了相对保守的态度,不确实的情况依然标注为“不详”。这是一场艰苦的战争,英阿双方都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马岛战争都是现代战争中制导武器应用的一个范本,值得研究和推敲。

(原载于《航空知识》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