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百科题目:日本屠城旅顺仅剩活口36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3:33:35

甲午战争:日本屠城旅顺仅剩活口36人

http://book.sina.com.cn  2011年05月05日 11:22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畸形的武士道--日本的全球视角》
  作者:李涛 
  本书简介:武士道来自遥远的过去,迄今为止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日本民族的“基因”,融在每一个日本人的血液里,并为他们代代相传。它对日本人而言就像氧气对生物那般重要,它是一条看不见的脉络贯穿着日本历史,渗透至日……[连载内容]
中日甲午战争

  已经被日本吞并的琉球国,是海上的起点,而朝鲜半岛则是陆地上的起点。和日本吞并了琉球的目的一样,日本的第二步目标选择了朝鲜。日本试图通过破坏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传统关系,去改变朝鲜的状态,以便达到控制朝鲜半岛、确立向大陆扩张的立足点的目的,然后把朝鲜当作陆上的跳板,继续侵略中国的东北三省。

  在日本的侵华历史中,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日本侵略国策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中通过的政策纲领,代表着日本正式决定侵占中国的整个东北地区,加快他们实现所谓“大陆政策”的脚步,同时也暗示着一系列的日本侵华行动就此展开。

  在《田中奏折》中,日本妄想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十分详细地表现了出来。以后的历史发展也已经证明,日本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以及全面的武装侵华战争,都是按照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中确立的基调全面展开行动的。

  “大陆政策”作为日本国家意志的体现,更直接地指导了日本在近代史上一次又一次地对中侵略战争,并成为了日本企图实现侵占中国东北地区、进而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政策层面的支柱。这是一个构成近代日本侵略其他亚洲领国的重要理论体系和政策基础,当然,这也与日本近代社会的军国主义意识膨胀和日本本国的皇国观念有直接关系。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经过了长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浩劫,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伤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1874年开始,日本首次侵略中国的领土台湾,在之后的70年间,曾经多次地挑起对东亚邻国的侵略战争,而且每次都能在战争中获得巨大的侵略权益,这些都成为日本屡犯他国的诱因和动力。而中国,在近代的历史上,则由一个“老大”的地位逐渐变成了一个任人欺凌、随意践踏的国家。在面对列强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以及日本肆无忌惮的挑衅时,中国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眼看着国内的财产被洗劫一空、国家的领土被无情地分割、人民的生活被恣意夺取而无可奈何。

  近代历史中,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到底孰强孰弱?是强者没落了,还是弱者后来居上呢?而它们之间的强弱变化又是如何转变的呢?

  其实,在西方列强眼里,近代的中国和日本都是处在落后的状态中的,都属于弱国。当西方列强用强大的炮弹炸开了东方的国门之后,这两个国家全都无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侵略,而且被逼签下了各种各样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那时的日本积极地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学习,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思想,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工业,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慢慢地,日本试图可以放下西方列强加在身上的枷锁——那些曾经签下的不平等条约。日本作了最大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国运,不过,一直到19世纪末期,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日本的综合国力受到了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等等因素的限制,并没有成为一个足够可以与诸国抗衡的强国。但是,日本还是以外来压力为动力,改弦易辙,极力迈上走向富强的道路。最后因为中日甲午战争而超越了中国,变成了东亚地区的一大帝国。

  而中国呢?由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100多年来,可谓受尽了各国列强的欺凌羞辱。在各国列强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与各国签下不平等条约,被逼割地、开港、拿钱,一步一步地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外界侵略的抵抗能力逐渐丧失。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不断沉沦落魄。

  中国和日本在近代历史上的强弱变化,已显而易见。在发展中已经自我膨胀到极点的日本,为了本国的利益,以1874年侵略中国的台湾为开始,拉开了侵华70年历史的序幕。这是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的强国历程中首先确定的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的具体实施。为了这一国策,日本费尽心思做了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军事准备。

  日本的军队在台湾的东南部践踏了半年之久以后,终于撤退。这次,清政府同样是以给侵略者赔款作为应对侵略的方法。1879年,日本吞并了当时作为清朝所属的琉球国,由此更加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和扩张的强烈欲望,也强化了日本对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掠夺意图。

  1876年2月,日本采用了近代西方列强利用枪炮武力为威胁、强迫亚洲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常用手段,同样强迫朝鲜和他们签下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并从此打开了朝鲜的大门。朝鲜的汉城在1882年时发生了壬午事变,朝鲜的士兵杀死了日本的军事教官,并袭击了日本的公使馆。日本政府以此为借口,派出了大批的军队、军舰,来到了朝鲜仁川进行军事威胁,强迫朝鲜和他们签订《济物浦条约》,威逼朝鲜给日本道歉、赔款,并且还要允许日本派出卫兵保护使馆。这次是日本在亚洲大陆上首次得到了驻兵权力,也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亚洲大陆,埋下了战争的导火线。

  在这个时候,日本为了适应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开始对国内的军事体制进行重大调整。日本政府在1878年11月将陆军省下属之参谋局,扩大为独立的参谋本部,由山县有朋任第一任参谋本部部长。

  1893年,日本设立了海军军令部和陆军的参谋本部,一海一陆的日本近代的军事体制逐渐完善,而且日本还有计划地开展扩军备战。

  1885年,日本陆军省决定设置监军,只要战争开始,就由其充任军团长,率队出征。同时,还把陆军的编制定为由常备军、预备队、后备队三者组成,而陆军的兵力扩大了一倍半。

  1886年5月,日本建设了吴及、佐世保两个军港,作为对外侵略作战的军事基地。另外,还制定了以8艘铁甲舰为主力的扩军方案,预计在1894年之前,就建立起一支精锐的舰队,对其中所谓的“三景舰”,也就是“严岛”、“松岛”、“桥立”这3艘军舰,明确地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火力,以穿透当时中国的北洋舰队中最先进的“定远”和“镇远”号战舰。

  在这之后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的几年里,日本中央财政预算年度的总额,大约在8000万日元左右,而每年的军费支出也一直保持在2000万日元以上。1890年的日军军费开支,占了国家预算的31.6%,而1892年继续增长到41%。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拥有22万人的新式陆军和一支拥有5万吨位的新式海军。同时,日本还不断地派人进入中国,刺探情报,绘制了中国东北三省、渤海湾等地区的军用地形图。经过战争准备和实地考察,日本逐步认定:只要中日两国爆发战争,那么取胜的必然是日本。

  日本在为侵略战争做了足够的准备之后,便急切地想要找借口,制造侵华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伸进中国内地。于是,中日甲午战争就在日本政府的阴谋之下爆发了。

  1894年,朝鲜全罗道农民在“农学道”徒全奉准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起义。朝鲜的国王受到了日本阴谋怂恿,派人向清政府请求援助,希望清政府能够出兵朝鲜“助剿”。

  其实日本怂恿朝鲜向清政府乞援助剿,是隐藏着重大阴谋的,他们是想借助朝鲜国内的农民起义,发动他们对朝鲜的武装侵略战争,并进一步把战争引向中国。

  就在清政府正式决定出兵朝鲜以前,日本的内阁在6月2日,便已经决定出兵朝鲜,并在东京成立了战时大本营。6月5日,日本的陆战队借机占据了当时的汉城,大批的日军陆续进入朝鲜。6月底,在朝鲜的日军已经达到了1万人,而日本的海军也已经控制了从釜山到仁川的海域。

  朝鲜国内东学党的起义到6月中旬平息,朝鲜政府在此时请求清政府撤兵,并同时向日本方面提出了抗议,要求他们把在朝鲜的日军全部撤出。清政府在这时也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共同撤兵的建议,可是却遭到了日本的拒绝。7月23日,日军围攻了朝鲜的王宫,劫持了国王李熙,并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朝鲜的局势骤然恶化,日本的战争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清政府被迫决定派兵增援牙山清军。

  7月21日和23日,清政府的“济远”、“广乙”、“操江”3艘军舰,护送着雇佣的英国商船“高升”、“爱仁”、“飞鲸”号,运兵赴朝。日本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命令日本的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亨,率领15艘军舰,由佐世保出发,准备袭击清军。

  “济远”等3艘军舰在25日时抵达了丰岛的海面,当时就遭到了日舰的袭击,最后被迫自卫反击。可是,由于作战仓促,“广乙”舰受到了重创,死伤的官兵达70余人,管带林国祥为了避免军舰被敌人夺取,于是下令把军舰焚毁。最终“操江”号被日舰掳去,“高升”号被日舰击沉,船上的1100名官兵,除了250人死里逃生之外,其余的全部遭到日军的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