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肖雅巡按斩父:瓦窑花鼓天下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58:21
沈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5月06日   第 15 版)

热情奔放的瓦窑花鼓舞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瓦窑乡是贵州省著名的“花鼓艺术之乡”。全乡22个自然寨6000余人口中,有鼓师2000余人、鼓手3000余人。谈起花鼓,全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谓踏歌起舞、歌舞相伴,用在松桃苗族同胞身上最适合不过了。苗族民间舞蹈的形式主要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花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瓦窑乡苗寨则盛行花鼓舞。
瓦窑花鼓舞是同苗族的历史和生活密切相关,体现苗族百姓对和平、幸福、富裕的生活向往和对艺术美的追求。表演舞蹈类型有80多种,动作套路100多种,大多是表现祭祀、劳动、生活、武术和模仿动物形态等,姿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四面花鼓舞则是瓦窑花鼓“鼓中之王”,表演人数最少有30人,场面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瓦窑花鼓上个世纪50年代打进省城,60年代进入北京,90年代打上亚运会,并多次出国演出,堪称“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瑰宝”,蜚声海内外。现在瓦窑乡每年都要举办“苗族花鼓艺术节”,成为中外游客体验苗族风土人情的乐土。瓦窑花鼓早在1990年就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瓦窑乡,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角,腊尔山脉的来龙坡山麓,东、南、北三面与湖南省凤凰县接壤。美丽乌巢河由北至南纵贯全乡。这里地势平缓,青山绿水,土质肥沃,满坡满岭的油茶四季如春,这里的苗族同胞勤劳聪颖,能歌善舞。瓦窑花鼓舞起源有诸多传说。当地流传甚广的传说是,很久以前,聪明、勇敢、英俊的苗族青年猎手八角大热,一天在乌巢河边的森林中狩猎拾得一只用葛藤根编织的精致玲珑的花鞋。回到家中,他通过举行隆重的表演花鼓“试鞋招亲”,终于找到了那位丢鞋的苗家美女。俩人一见钟情,结成神仙伴侣。如今,瓦窑花鼓舞已普及松桃苗乡。后起的花鼓舞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花鼓舞,苗语叫“保诺”。是一种以牛皮大鼓为道具的苗族民间舞蹈。风格独异、自成一体、内涵丰富,蕴藏着苗族人民的历史风韵、劳动场观、艺术审美和生命涵养等丰富内容。传统上,双面花鼓舞的表演形式为中间固定一人打鼓点,用现代音乐术语来说就是打节奏。其余两头对打,对打的人可以是两人,也可以四人,男女皆有。四面花鼓舞是由双面花鼓舞衍变而来的,又被称之为八音协奏,不但是松桃苗族花鼓的鼓中之王,同时也是松桃苗族花鼓艺术的主要象征。与双面花鼓相比,四面花鼓的表演动作更为繁杂,难度也更大,场面恢弘热烈、气势博大、彩绸交织、色彩缤纷、激情澎湃。表演的人数有4人的,也有8人的。4人表演的形式就是在鼓的四面各有一人,他们分别敲击着各自的一面,鼓音、鼓点、节奏、动作都非常的一致,而且快慢协调,并不时的绕鼓换位和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给人以繁而不乱的艺术享受。8人表演的形式则是在鼓的四面各有两人,他们时而敲击鼓面、时而并肩舞动,舞步对应、豪放不羁。作为观众能明显地感受到明朗欢快的节律,缜密大方的配合,丰富优美的动作和古朴新颖的格调。由于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松桃花鼓的足迹已经遍及神州大地、蜚声世界。自1989年起,随着贵州省和国家的有关艺术团成功出访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中外观赏者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