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梅花谣:才子佳人一奇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35:05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为了增加喜庆气氛,有关方面曾设重奖举行迎春征联活动。主办方当时向海内外华人拟出的上联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一出,应者如云。海内外的楹联高手和爱好者们纷纷摩拳擦掌,志在必夺。然而活动结束,来联成千上万,经评却没有一个堪称佳作,最终留下了一等奖空缺的遗憾。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此联是由一句古联演变而来,而这句古联至今已为难了古今作手们200年。其中竟然还包括清朝乾隆年间任《四库全书》总篡修的大才子、被当时誉为联坛不倒翁的纪晓岚,他也曾为此联败下阵来。更使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奇绝之联,竟是出自纪晓岚的一个仅活了三十岁的小妾。


  纪晓岚,清乾隆进士,授编修,后任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此人学识渊博,造诣极深,时称通儒。他一生著作等身,除编篡《四库全书》外,还著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文达公文集》《史通削繁》《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


  如此清朝高官大才子,他有多少妻妾?这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零星有些记载。此书提到他的正式妻妾共有4人:正室夫人马氏,姬妾沈氏、郭氏,另有一姬妾只是提到,但未标明姓氏。


  这其中沈氏祖籍长州(今属江苏吴县),本是官宦之后,祖父败于官场,父亲又不谙仕途经济,早早潦倒而死,遂家境败落致穷。沈氏幼年时随母四处漂泊,后流落北方,到达河北河间,并居住下来。


  此女虽多灾多难,但天生丽质,又极聪慧,加之出自官宦书香之家,所以潜质气魄与一般小家碧玉不同,常有与命运抗争之志,对自己的未来归宿多有思考和判断。年岁稍大即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制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她对母亲说:“我将来绝不做农家的媳妇,那日子太艰难窘迫我受不了,但做高门华族的正室夫人我也不配,因为咱的家境地位已不具备那样的条件,我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富贵官宦人家的姬妾。”


  在封建社会,进大户人家做妾,虽然锦衣玉食,但压抑窘迫、地位卑下的处境,以及强作笑颜侍奉男女主子的痛楚,往往使人难以忍受。但母亲见女儿态度坚决,加之自己的处境和家境也不可能对女儿再有什么帮助,就只有对她的志向表示支持。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恰在此时,正在圆明园夜以继日编辑、校勘、批阅《四库全书》的纪晓岚,因工作量太大,生活毫无规律,常常是昼夜加班,身边急需再选一名侍姬服侍起居。河间家乡人便给他推荐了沈氏,并送到了北京。纪晓岚见后觉得还满意,从此沈氏便进入了纪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


  沈氏不愧是个有心计的女子。刚进纪家,面见正室夫人马氏,马氏就用轻蔑的口吻说:“听说你发誓自愿当妾,真是难能可贵,不过告诉你,妾可是很难当的呦。”沈氏听出话外有音,便不慌不忙从容回答:“要是不愿当,自然就难;要是愿当,那还有什么难?”这回答既有理又带有要强的意味。


  沈氏是个极聪明的人儿,她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她知道怎样在这样一个高官家庭和正室夫人面前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处理与纪晓岚、马氏的关系上,沈氏做得恰到好处,非常成功,以致马夫人甚为感动,不仅从不刁难她,还竟然对她“爱之如娇女”。


  然而沈氏最成功的地方,还在她服侍、适应和帮助自己的男主人纪晓岚方面。她知道在纪晓岚这一旷世才子身边做什么和怎样做。比如,她除去反应灵敏、勤快能干、善解人意外,还时时留心接受大才子的耳濡目染,刻意学习文章诗联,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使自己与“纪晓岚身边人”的地位相适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氏很快能与纪晓岚你来我往恰到好处地进行诗联应答了。这可不得了,这一来,大才子纪晓岚觉得有了女知音女对手,越发对她宠爱,说她:“神思朗彻,殊不类小家女。”还高兴地给她取了个新名字叫“明玕”,意在她就像珍珠玉石那样明澈美好。   史书上能够看到一些他俩当年诗联应对的记载,虽然简略,但也叫人窥见一斑。比如,一次纪晓岚偶有闲暇,心情很好,便想试试沈氏的才气,即以戏弄她的口气出了一个上联: 
  “女卑为婢,女又何妨也成奴。” 


  这是一个拆字联,“女”和“卑”和在一块儿是“婢”字,“女”和“又”和在一块儿是“奴”字。这一句联多少带有轻视女性、取笑沈氏的意思。但沈氏几乎没有停顿立即对出:
  “子女相好,人弗作恶便成佛。” 


  此下联是用“子”、“女”相合为“好”,“人”、“弗”相合为“佛”而组成。对得不仅很好,其中还巧妙的传达了回击和嗔怪的意思。纪晓岚很不好意思,连连服气称好。接下来纪晓岚又出了个上联: 


  “凤枕鸾帐,睡去不知春几许。”这已转入男女生活方面的内容了。 

  在这方面沈氏更有话说,更难不倒她。立即对: 

  “莺歌燕舞,醒来莫问夜如何。” 

  对仗工整,平仄考究,还暗含深意。纪晓岚啧啧称赞,连连说好。从书上这些记载看,此时的沈氏确实已非同一般。 

  后来,有一年的夏天,正是暑热难耐,蚊虫骚扰的季节。书房中的纪晓岚正在案几上辛勤忙碌,沈氏则蹲在凳子上,用一种轻薄如纱的夏布糊书房的窗户。这种纱布既透明,又挡蚊虫。沈氏忽然灵感闪现,偶得一句上联: 

  “夏布糊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很明显,此句是在描述夏布和窗户相结合的效果。然而此句叫绝在描述普通效果的同时,巧妙地镶嵌进了三国人物诸葛亮。“孔明”既是诸葛亮的字,又指“窗户孔明亮”。而“诸葛”谐音“逐格”,有一个一个窗格的意思。最后一个“亮”字更一语双关,既是诸葛亮,又指每个窗格都明亮。真是既明白如话,又自然有趣;既简单,又巧妙至极。得到如此一句妙联,沈氏自然非常得意和兴奋,因为她又有了与纪晓岚交流的话题了。 


  等纪晓岚工作稍事停顿时,沈氏便把刚才想出的这句上联说了出来。纪晓岚听罢此联大吃一惊,抓耳挠腮左思右想怎么也对不上来。没想到他这个名重士林学富五车的联坛魁首,此时竟然卡了壳——联坛不倒翁却倒在了自己的家人这儿,而且还是一个小妾! 


  “自古才子爱才女,况兼清廉似荷花”。为这事纪晓岚不仅没有懊恼,而且自此对沈氏更加喜爱和更加看重了。古书上关于他们之后的恩爱也有零星记载,说他们相处极好,在生活上精神上纪晓岚对沈氏很是依赖,自然这对纪晓岚的身心和工作大有裨益。 


  不巧,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沈氏因病逝世。突然失去才女佳配,纪晓岚十分悲痛,深情地在其遗像上题诗道:“几分相似几分非,可是香魂月下归?春梦无痕时一瞥,最关情处在依稀。”还感慨地评价她说:“性慧黠,平生未尝忤一人。”说她既聪明,又从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可见喜爱之深,赞许之深,怀念之深。 


  话说回来,沈氏所拟这句联确实是一个奇难之联。因为多年以后,纪晓岚都对此联望而却步,束手无策,一直都没能想出合适的下联。纪晓岚都对不出,还有谁能对出? 


  此事传到社会上,偏偏众文人就是不服,个个跃跃欲试。据说当时不少文人士子还暗暗使劲,发出话来,说谁如能对出此联,在联坛上就算超过了纪晓岚,我们就尊他为联坛魁首。然而都没能如愿,个个败下阵来。 


  之后,此联便成了一个千古绝联。历经多少代人试图成功对出而不可得。例如当时就有人对:“山神望天,片片石云霁晓岚。”显然不行。到民国时有人对:“南皮做靶,张张南皮张之洞。”也不行。还有人对:“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或从意境上,或从对仗上,或从巧妙上,或从词藻上,都有不理想之处,与上联相去甚远。    

本来此联已经很难,后来更有人对其作了改动,又使其难上加难。例如改为: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把白天换成了晚上,“人糊窗”变成了“月照窗”,虽已脱离了沈氏原来所用的情景,也保持了原作的奇妙构思,但意境更加幽雅,更加明白,语气更顺畅贯通,只是难度也更大了,更没有发现谁人对出过。


  那年澳门的征联活动,改动更进了一步,难度也更加大了一步。变成了: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比后来的改动又多了一个“明”字,这一改动的效果是,读起来更顺畅更有节奏感一些。然而这一改难度就更大,所以才使全球那么多人都不能成功对出,致使此联阙对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