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回十八范瑞娟:今日感慨:学会问是好大的学问 -袁岳-搜狐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5:29

今日感慨:学会问是好大的学问

2011-04-26 09:31

    

    最近我鼓励一些黑苹果同学尝试能够连续发问,当你听人说道或者遇到问题,你如果能对别人连续递进地提出问题,而且问题也有很好的深入透彻的能力,那么差不多已经接近超过答案的一半了。一个人能问与会问,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在感受问题上的敏感性、看待问题上的多面性、追踪问题上的逻辑性。所以我们把那些大学者叫成大学问家的道理正在于这个地方,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会问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集中了我们的主观与单向的思考,而且很可能会,贸然做出很多自以为是但别人不以为然的事情。因此为何产品设计之前要问消费者问题,公共政策制定之前要问公众问题,给别人帮助之前先要了解他们需要的帮助是什么,就是在我们的中医里面,望闻问切中问是四大元素之一呢。

 

    当然问有很大的技巧与学问,如果我们稍微总结下那些优秀的记者、主持人、访问员、学问家,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比如开放式地提问、从简单处提问然后一步步深入、问具体的小问题再慢慢触及其他问题最后推导出大问题、从侧面而不是太直接与功利地提问、注意培养与我们对话者的良好情绪与互动性之后再深入发问、在访问中注重与提供信息让对方觉得得到了合理的信息交换。在我的《深度访问》一书中也非常具体地给大家介绍了不少相关的技巧与询问方法。但是其实小孩子就非常有追求真理的提问能力,如果我们开放式地回答一个孩子的追问,很多孩子能就着一个话题连续问出7-25个问题,而让大人招架不住。比如一个四岁孩子可能这样问爸爸:“爸爸你为啥那么晚回来?”“爸爸忙啊?”“爸爸忙啥呢?”“爸爸忙的小孩子不懂的。”“为啥爸爸忙的小孩子就不懂?”“因为爸爸忙的是大人的事情。”“爸爸忙的啥大人的事情我不懂?”“这……”。或者你会看到孩子询问的这种情况:“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妈妈生的。”“妈妈为什么能生我?”“因为妈妈是女的。”“我也是女的我怎么不生?”“因为你还小。”“那刘姐姐大了为啥不生孩子?”“因为她没结婚。”“结婚了为啥就会生孩子?”“因为结婚了她就可以和她老公睡觉。”“睡觉为啥就能生孩子?”“这……”。我们很多的家长在觉得自己回答不了孩子问题的时候就阻截孩子的提问,甚至告诉他们小孩子别乱问,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减弱甚至丧失了提问的能力。我们很多的老师也用同样的方式打击青少年挑战与提问的积极性,相反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与有限的知识来强令孩子接受。结果不是造就了孩子简单接受标准答案的低情商模式,就是塑造了孩子有问题不发问的沉默态度,两者共同降低了年轻人自我挖掘与互动提升的能力,让他们潜能长期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