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纯铁粉的用途:“后拉丹时代”的六大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39:18
“后拉丹时代”的六大疑问
“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被击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但拉丹角色更具“象征”而非实际意义,“基地”不会因此而被严重削弱。
拉丹死后,全球反恐形势并不会立即明朗化,仍将面临一系列疑问。如何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将是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长久而根本的课题。
导读
疑问一:全球反恐取得决定性进展? 疑问二:美国能否摆脱反恐安全困境? 疑问三:全球反恐形势是否明朗? 疑问四:大规模报复行动将展开? 疑问五:“基地”组织将何去何从? 疑问六:没了拉丹 谁是美国下一个靶子?
疑问一:全球反恐取得决定性进展?

时评:一个恐怖主义符号的消失 反恐仍任重道远
联合国安理会2日通过主席声明,认为本·拉丹被击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并敦促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反恐斗争中保持警惕,加强努力。这表明,本·拉丹作为恐怖主义的一个符号已经消失,但国际社会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仍然任重道远。
击毙本·拉丹,是对极端恐怖组织“基地”的“斩首”行动。多年来,尽管本·拉丹真身难现,但作为恐怖组织和恐怖主义的一个“象征”,他发挥着实际的“精神”影响力。伴随着本·拉丹的死亡,这个符号消失了,是对“基地”成员的一个心理打击。
一个“符号”被消除,远非为国际反恐划上句号。从长远看,“基地”头目死了,不意味着“基地”组织及其相关恐怖势力的消失,反恐依旧是长期任务。
而从反恐的方式看,“9·11”袭击后近10年来的反恐历程表明,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执法措施和情报工作是无法战胜恐怖主义的,只有通过实施可持续的综合战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才能遏制恐怖主义的传播,挫败恐怖主义威胁。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击毙本·拉丹是国际反恐斗争重要成果
本·拉丹被击毙并不意味着恐怖主义的终结
背景资料:本·拉丹与反恐战争 “基地”组织
疑问二:美国能否摆脱反恐安全困境?

5月2日,警察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旧址附近的地铁车站入口巡逻。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晚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击毙后,纽约市2日在时报广场、世贸遗址附近及大中央车站等重要公共场所加强警力,以防止出现新的恐怖袭击。新华社/法新
本·拉丹之死难解美“越反越恐”怪圈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乌萨马·本·拉丹死于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本·拉丹之死结束了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即对他展开的追捕,自然是美国反恐战争的一大胜利。但是,近年来本·拉丹只作为“基地”组织精神领袖存在,很少直接指挥恐怖袭击。他的死难以使美国走出“反恐战争越反越恐”的怪圈。
十年战争,越反越恐。滋养恐怖主义这头怪兽的恰恰是战争政策和霸权主义种下的仇恨。击败恐怖主义,依靠的不是以暴易暴的导弹和枪炮,而是铸剑为犁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正视这一点,美国才能真正赢得对恐怖主义的胜利。
美国:几多欣喜 几多担心
本·拉丹被打死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因此也面临恐怖组织进行疯狂报复的可能。此外,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里克·尼尔森认为,打死本·拉丹不代表终结“基地”。他认为,多年来,该组织的运作实际上是由二号人物扎瓦赫里负责。而且“基地”组织相对松散,北非和也门等地分支相对独立,本·拉丹之死不会对这些分支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美国国务院1日深夜发布公告,提醒出国旅游或在境外居住的美国公民提高戒备,防范因本·拉丹之死引发的反美袭击。白宫一名高级官员当夜以匿名身份召开媒体电话会议说,这一事件将让美国本土和驻外人员面临更高级别的恐怖威胁。
疑问三:全球反恐形势是否明朗?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后拉丹时代”反恐态势或更复杂
专家指出,“基地”组织和全球其他恐怖组织、宗教极端势力在过去10年中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网络、统一的思想体系和完善的指挥架构,绝非击毙一个本·拉丹就足以对其造成毁灭性打击。
击毙本·拉丹是全球反恐行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就扭转全球反恐态势而言意义不大。
专家认为,“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游击化”运作方式决定了未来全球反恐行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指望通过对恐怖组织头目的“斩首”行动来扫清恐怖阴霾。
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拉丹之死对“基地”组织是“战略性打击”,但这并不一定对“基地”组织形成致命打击。已被任命为下任国防部长的中情局局长帕内塔2日也表示,虽然拉丹已死,但“基地”组织仍然危险。
以“基地”组织也门分支机构为代表的恐怖组织,近年来基本上处于各自独立活动的状态,其思维视角和行为方式较拉丹时代更为复杂多变,加之近期中东地区普遍面临的政治局势动荡,今后的局面也将更加难以预料。
在美国宣布击毙本·拉丹之后,欧洲一些国家担心早已在欧洲单独行动的恐怖分子会施以报复,纷纷加强安全防范。
疑问四:大规模报复行动将展开?

这张5月2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的视频截图显示,“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藏身之处的卧室。新华社/路透
全球拉响防“基地”复仇警报
美国、非洲、东南亚和欧洲的官员说,他们在小心提防恐怖分子可能进行的报复。国际刑警组织提醒,由于拉丹被击毙,“基地”或该组织煽动的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的危险增大。
美国国务院少有地发出警告,要求美国在全球的机构保持“高度戒备伏态”。欧安组织下属机构“反恐行动”负责人拉斐尔·珀尔说,拉丹被击毙,令“基地”新领导层面临巨大压力,他们必须证明该组织能存续下去,因此可能在数天内发动一场大规模袭击或数起规模较小的袭击。
由于有持续不断的情报显示,欧洲等地可能即将发生恐怖袭击,很多国家已加强戒备。专家说,阿拉伯半岛的“基地”组织可能实施报复,该分支是“基地”组织中最活跃的。
非洲和东南亚看来尤其担心发生报复,这些地方的“基地”分支近年一直很活跃。
拉丹之死或开启“潘多拉魔盒”
不管国际媒体多么欢呼击毙拉丹的伟大,也无论面对可能的恐怖袭击多么严阵以待,美国在近期都将可能承受来自“基地”组织的一波报复性恐怖袭击。即便恐怖组织无法在美国本土闹出大的动静,但美国的海外目标以及亲美力量的目标将可能成为报复性袭击的首要目标。
拉丹不同于萨达姆,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狂热的支持者。此次拉丹被击毙对他们来说事情陡起突然之间,这一事实被证实得越早,西方媒体渲染得越充分,遭受恐怖主义报复的可能性就越大,来得也就越快。由于是报复性恐怖主义,其所选择的目标将更具象征性和针对性,驻外使领馆、政府驻地和主要政治人物将首先面临前所未有的袭杀危险,而且由于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组织,这一轮袭击将呈现出不顾一切的所谓“圣战”特征。
拉丹毙命将巴基斯坦推进风暴眼
塔利班扬言报复 巴基斯坦为头号目标 美为第二目标
维基解密:基地欧洲藏核弹 拉丹被捕将引爆
多个国家在本·拉丹被击毙后加强警戒应对恐怖威胁
疑问五:“基地”组织将何去何从?

资料图片:这是2007年12月16日由“基地”组织宣传机构“萨哈卜”通过网络发布的艾曼·扎瓦希里录像截图。 新华社/法新
谁将成为拉丹接班人?
1.艾曼·扎瓦希里“基地”二号人物、59岁的埃及外科医生扎瓦希里被认为是可能的接班人。他一度是“基地’’最重要的发言人,2003年以来曾在约40段视频和音频中出现。很长时间以来,在拉丹逃亡期间,实际领导“基地”的是扎瓦希里。然而,由于扎瓦希里不具备拉丹那样的个人魅力,所以可能会有其他竞争者上位。
2.阿布-叶海亚·利比
3.贾利德·啥比卜 哈比卜可能是埃及或摩洛哥人,2008年7月被描述为 “基地”的“军事领导人”。
4.阿德南·舒凯里朱马
5.阿提亚·阿布德·拉赫曼
6.赛义夫·阿德尔
7. 希望当上新领袖的可能包括拥有美国和也门双重国籍的安瓦尔·奥拉基,他精通英语,被认为是网上最成功的极端思想宣传者。
接替拉丹最热门人物是如何走上恐怖主义道路的

这是本·拉丹(左)和“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在一起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基地”组织的四张面孔
第一张面孔为人们所熟知:包括本·拉丹及其副手艾曼·扎瓦希里在内的核心组织。这个核心从位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山区的据点向“基地”组织本身以及全世界的圣战分子发出战略指示。
“基地”组织的第二张面孔是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基地”组织结盟(不管是秘密结盟还是公开结盟)的恐怖组织辛迪加。去年5月制造时报广场汽车炸弹袭击未遂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就与本·拉丹公开结盟。两年前策划孟买袭击案的“虔诚军”与“基地”组织的结盟则较为隐秘。阿富汗塔利班也仍然是“基地”组织在阿富汗不可或缺的伙伴。
“基地”组织的第三张面孔是其遍布伊斯兰世界的地区性分支机构,包括北非、也门和印度尼西亚境内的组织。
与恐怖组织没有正式关系的自发性圣战分子正在成为“基地”组织的第四张面孔。有时候,这些自发的圣战分子会与“基地”组织取得联系,然后自告奋勇充当炸弹袭击者,接受这些组织的训练。曾在巴基斯坦接受“基地”组织训练并计划在2009年9·11周年纪念日后对纽约地铁发动自杀式袭击的3名美国人就属于这种情况。
十年之后,“基地”实力不减反增
近年趋向分散 “基地”失去头号头目后威胁犹存

这是半岛电视台关于本·拉丹报道的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基地”网络可能出现三大发展趋势
首先,巴阿部落地区仍将成为“基地”核心藏匿和发展的重要根据地,这一地区的贫困落后状况和众多极端组织将为“基地”提供广阔活动空间,“基地”在度过暂时权力真空后,扎瓦希里等新领导层将浮出水面,重扛与美国和西方对抗的大旗。
其次,也门、索马里和北非等动乱、贫困和部落结构社会,将成为“基地”分支快速发展的新乱源。这些地方长期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失序、人民生活困苦,极端思潮大行其道,而西方国家出于各自利益,或坐观其乱,或插手煽动,致使反美反西方的“圣战”组织和“基地”组织分支发展失控,沦为国际恐怖活动的新乱源。“阿拉伯半岛基地”分支利用也门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加速发展,成为对美国威胁突出的恐怖新战线;索马里青年党勾结海盗,欲开辟新的恐怖策源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分支借插手北非动乱,图谋组建针对美欧的暴恐新网络。
再次,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深蒂固,反恐战争扩大化更使形势变得复杂。用阿拉伯谚语来说,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好比“沙中加水”,只会令沙堆愈来愈重,激化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矛盾,挑起文明冲突,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问题。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所留下的两个烂摊子,如果在拉丹死后不收拾妥当,不解决这些地区的民族、宗教和种族问题就甩手而去,势必导致新一轮的因果循环。
疑问六:没了拉丹 谁是美国下一个靶子?

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都华盛顿白宫宣布本·拉丹死亡后对记者发表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被美国军方击毙。新华社/路透
美国忙找反恐新目标
本·拉登之死,对美国来说可谓一个时代的结束——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场10年大战的结束。
本世纪初那惊心动魄的“9·11”恐怖袭击,一举改变了美国这10年间的战略关注及内外政策。10年远征,四处树敌,损兵上千,耗资5000亿美元,美国反恐战争如今猛然收获了一张差强人意的“结业证”。
正因为期盼已久却来得突然,本·拉登之死使身心正处反恐大战高潮中的美国人一下子有种拔剑四顾茫茫然的感觉。
国际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个最刺眼的象征符号被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抹去,这对“基地”组织及各地各色恐怖主义网络意味着什么?对美国的反恐战略甚至全球战略重心调整又意味着什么?“后拉登时代”的反恐斗争该瞄向哪个靶子?摊子已经拉得这么大的反恐之战又该何时、如何作个了结?种种原则问题和技术问题突然摆在了眼前。

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在5月2日的吹风会上透露,在按照伊斯兰教传统和习俗对被击毙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尸体进行处理后,美国动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为拉丹进行海葬,他的葬身之处位于北阿拉伯海域,这是美国首次公布本·拉丹海葬之地等处理尸体的细节。
这是美国海葬本·拉丹时使用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参加海军训练的资料照片(1月26日发布)。新华社/路透

这是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拍摄的一架坠毁直升机的残骸。新华社发(卡马尔摄)

这是5月2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拍摄的据称是本·拉丹藏身之处的建筑物。新华社/法新

这是5月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拍摄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现场。
联合国安理会2日通过主席声明,对本·拉丹被击毙表示欢迎,称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并敦促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在反恐斗争中保持警惕,加强努力。新华社记者白洁摄

5月1日晚,美国部分民众获悉本·拉丹死亡后在华盛顿白宫外庆祝。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被美国军方击毙。新华社/路透

这是2001年9月17日于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公布的本·拉丹通缉令。新华社发

这是1998年5月26日,本·拉丹在阿富汗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本·拉丹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