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奥丁转生材料:超8成干部自认出身草根 认为底层难获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00:15
在典型群体的随机调查当中,83.4%的党政干部、84.1%的专家学者、85.3%的公司白领、80.3%的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的大学生自认出身草根。在普通人眼中,这些作为成功人士及成功人士“后备军”的典型群体,自认草根的平均比例都超过八成,充分说明当前草根成功的机遇普遍存在。

89.6%的受调查者自认为“草根”;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白领职员等精英群体自认“草根”的比例均超过八成

“草根”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此指普通平民百姓,他们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等一般城乡居民。您认为自己是“草根”出身吗?有89.6% 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是“草根”出身,选择“不好说”的为5.6%,选择“不是”的仅为4.8%。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社会出身的公平性,大众几乎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地社会主义改造,“贵族”、“富翁”在阶级上被消灭。因此,上溯个人背景,社会公众大都来自一般家庭,父母无外乎农民、工薪阶层或蓝领一族。这就为草根成功与个体成长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社会条件。

而在典型群体的随机调查当中,83.4%的党政干部、84.1%的专家学者、85.3%的公司白领、80.3%的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的大学生自认出身草根。在普通人眼中,这些作为成功人士及成功人士“后备军”的典型群体,自认草根的平均比例都超过八成,充分说明当前草根成功的机遇普遍存在。

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从当年的物质匮乏、人民普遍贫穷的状态,转换为社会物质丰富、人民逐渐富裕的良性状态也只有30多年,大家的起跑线都差不多,“富二代”、“官二代”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热门词汇。

67.6%的受调查者认为“草根”成功的比例不足5%

全社会草根成功人士比例有多高?针对这个问题,67.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足5%”(其他选项分别为:17.9%的选择“10%”,9.1%的选择“15%”,5.4%的选择“20%以上”),可见,大多数人认为成功草根的比例微乎其微。

一项针对胡润富豪榜所公布富豪身份的调查结果显示,从1999年-2009年,每年前50名(去掉重复上榜者),共计205名富翁中有100名富翁(家族、兄弟和夫妻都只算的一人),其家庭出身一贫如洗,“草根”富翁的比例接近50%。

这两组数据的对比,至少从两个方面反映了当前社会财富的现状:第一,胡润富豪榜上草根富豪比例较高,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草根通过不懈努力有很大的成功几率,但是由于草根公众的基数很大,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毕竟都是少数的“幸运儿”,因此在公众印象中草根人士的总体比例不高;第二,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极少数人获得了大量财富,而大量草根却缺乏财富积聚,难以成功。

  专家指出,当前不少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占据了有利地位,将使草根阶层传统的成功之路更为艰难。比如,一个“富二代”可以比较轻松地在先辈财富的基础上再创造1亿元财富,而一个白手起家的草根要创造一百万元财富都十分艰难。同时,由于对成功定义理解的不同,到底什么是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在多元化语境的今天,不同人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着不同的参照标准。在弱势心态蔓延的社会,即使是别人眼中的成功者,估计也很难有勇气大喊自己是“成功”的。

60后、70后、80后,谁更容易成功

60后、70后、80后,谁更容易成功? 44.1%的受调查者认为难度“上升”,39.2%的认为难度“下降”(选择“持平”的占比3.9%;选择“不好说”的占比12.8%),为什么选择“上升”与“下降”的受调查者比例大致相同?这看似矛盾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每个时代的人要想取得成功都有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关键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如果着眼于积极方面,就认为相对容易,着眼于消极方面,就会觉得难度较大。

比如,60后的有利条件是利用政策致富的空间和时代机遇都很大,可凭借政策的优惠和自己的头脑,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白手起家,但缺点是当时大家都一穷二白,摸着石头过河,走出第一步的难度可想而知。80后的有利条件如大学教育普遍化、社会环境更加规范、起点高,其不足之处在于既得利益者已占据优势,许多行业提高了进入的门槛,阶层固化风险加剧。面对不同的条件,着眼点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不同。选择“上升”与“下降”的受调查者大致比例相同,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仍是充满机会的时代,只要我们心态积极,就会发现不少的成功机会。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此次调查中,“60后”群体选择难度下降的占比66%,选择上升的占比23%;而80后群体选择难度下降的占比26%,选择上升的占比68%;不同年代的群体选择的结果都更注意到了同时代人成功的艰难,而觉得其他年代的人成功则相对容易。

专家分析指出,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到合理的解释,因此,这样的结果是人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的反映。比如,当前的博士生可能没有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专科生好就业,60后一般思考的是当时的专科生可能比现在的博士毕业生都少,而80后则认为“博士生不如专科生”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如今取得成功的难度。

当前,除了传统实体经济带来的财富机会,互联网的“草根经济”成就了不少年轻人,使更多人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这表明不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功人士,其成长路径都带有时代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成功特点。但是在任何时代想要成功,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