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神羊怎么加点:以理智、平和的心态看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7:19:18

——兼评《也说“能干事的人不一定能做官”》博友评论
在新华网开博不到一周时间,写了三篇博文,第二篇便是12月12日发表的《也说“能干事的人不一定能做官”》。令人意想不到是:该文引起了广大博友的兴趣,点击率达到8034人次、评论51条,位列24小时博文排行榜第二名、博客排行榜第三名、评论排行榜第四名;在分类排行榜中,一度位列“杂谈最热博客每周”第一名。更让我惊奇的是在51条网评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博友赞同我的观点,另有三分之二的博友反对我的观点。持反对意见的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把中国特色的“国骂”都拉出来了。
持反对意见的说是歌功颂德,不了解情况,一派胡言乱语。归结起来,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大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对我们党干部队伍基本面的判断上,多数网评反对文中关于“绝大多数能干事的人还是能做官的”,以及“少量的昏官、庸官、坏官,改变不了我们党干部队伍的基本面”等表述,有的网评甚至认为“不是谁当官的问题,关键是不干事的人,大部分都能当官而且祸害老百姓。”
2、在实现做官的途径上,多数网评反对文中提出的要处理好做人、做事与做官之间关系的观点,认为“不跑不送当不到官,这是非常现实”;“做官是要有金钱铺路,做事的没钱就只有埋头苦干,做事的都是老实人多”;“说是不让老实人吃亏,其实吃亏的就是老实人。能干事,没有关系,不搞吹牛拍马、行贿受贿、跑官要官,怎么能够上的去呢?所以一方面要能干,另一方面还要庸俗,两者结合,黑白都走,这样才会成功的。”
坦率地说,看了博友的评论,我很是诧异,也很忧虑。
写《也说“能干事的人不一定能做官”》的初衷,是给那些“能干事却不能做官”的人看的。令我始料不及的是竟然引起这么多博友的关注和评论,这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但一些网评的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忍不住再说几句。
正如一位博友所评论的:“好好当官应当褒奖,干事的决不能吃亏,我们在体制、机制保障上是不是还需要下功夫呢?”我是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的。我承认,当前,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有些地区和部门问题还很严重,个中原因确很复杂,我在文中也提到了。大家都知道,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哪一个环节出现了“短板”,都有可能使“带病”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更何况目前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些“选人”的人素质还不够高,以致一些不能干事、干不成事和干坏事的人顺行官道甚至官运亨通,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我们能否就此得出结论:官场一片黑暗,大凡能干事的人都做不了官,能做官的全是金钱铺路呢?答案是否定的。
这里涉及到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包括“做官”的问题。我以为,观察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应当采取理智、平和的心态,唯有如此,才能得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结论。所谓理智和平和,就是在保持公正和冷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人们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具体说来,要注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坚持“两点论”,不搞“一点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们从初中的时候起就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学习关于矛盾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很早就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任何矛盾都有其主要和次要的方面,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搞绝对化,都不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应有的态度。坚持“两点论”的观点,就是坚持全面分析问题的观点,这就要防止和克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用“两点论”观察、分析“做官与不做官”的问题,是我们应遵循的基本、正确的方法。
要认清本质和主流,正确看待“官场”形势。中央领导很早就认为,在各种腐败问题中,“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而且危害最大。今年来,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也要求各级“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人受到重用,让说空话、大话、风凉话、泄气话的人没有市场。”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大,通过公推直选、公开选拔等方式,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采取改进工作程序、设立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措施,干部人事的监督工作日趋完善;通过惩处受贿卖官等违法违纪的官员,努力端正用人风气。我坚持认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用人不正之风,改变不了干部队伍整体上是好的这一总判断,改变不了干部工作正向好的方面发展这一总趋势。
既要坚定信心,更要从我做起。官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在国人中根深蒂固。如果指望一纸规定就能使该做官的人都能做官,凡做官的都能干干净净做官,未免有些天真了。因此,我们要有耐心,这事急不得。但我们都知道,中央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机制越来越完善,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广大群众对干部任用工作的满意度一定会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耐得住寂寞,不去效仿,从我做起,不跑官、不买官,不推荐那些昏官、庸官,尽可能地消除卖官、给官的条件和土壤。当然,更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把好各个环节和关口。如此,“官场”一定会更纯洁、更清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