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神猴内丹:德国趁势重组世界经济版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42:03


 

 

       
日本核灾冲击全球产业链,以精密科技为核心国力的德国趁势,率先告别核能,成为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领军国家;德国汽车、机械设备、电子通讯、化工制药等高端产业,重组全球供应链。中国和德国联手,开启德国科技结合中国市场的合作模式。华为、宝钢、上工申贝、三一重工等中国领军企业通过并购或建厂,进入德国工业经济核心地带,为全球经济整合开辟新路径。

日本核灾的「蝴蝶效应」冲击全球产业链,却意外的给具有科技优势的德国带来了拓展市场的机遇,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新动力。德国趁势再起,弥补了日本核灾受挫带来的全球影响,也让世界经济版图重组。

长期为德国汽车业龙头企业奔驰(平治、奔驰、BENZ)、宝马(BMW)等著名企业提供汽车零配件的中国江阴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刚与德国德哈克铸件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江阴德哈克铸造有限公司,一期投资一千五百万美元,准备专业生产兆瓦级风力发电零部件。企业尚在建设期,日本遭遇了核灾,因为江阴德哈克铸造有限公司引入德国技术,涉足可再生能源,自然让市场多了一份关注。中方投资者、模塑科技总经理曹克波最近时常接到「何时投产的询问」,还有要参观企业、洽谈生意的。他说:「风能及德国两大因素,让我们被关注。」

曹克波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设立的「中国中心」从事文化咨询业务,致力为中国企业寻找德国合作伙伴,日本灾难引起全球产业链断裂危机,多了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找上门来,寻问万一工厂库存清仓,日本货又供应不上,德国是否可以及时支持中国企业?这当中有做汽车零部件,有做电器、半导体的,还有从事太阳能的企业。大家「充满着重新找寻全球产业链接口的期待」。

日本还在核灾之中,核辐射漂洋过海、核废水倾倒海中,不少国家敬而远之。地球另一端比日本更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德国即被视为救星。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大陆首席代表庄秉钧告诉亚洲周刊,旗下有会员企业从事太阳能产品生产,日本是这些太阳能企业的主要材料来源地,因地震、核灾后供应链受损,他们正转向德国采购。庄秉钧说:「我参观过不少台资企业,他们的设备大多购自德国。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德国太阳能产业全球处领先地位,相信台商转购德国材料会增多。」

德国可再生能源优势

日本核电事故令德国关闭核电站和不再延长服役期、中国暂停审批新核电厂,同时随着欧洲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重新考虑他们的核电战略,商人们把资金转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德国太阳能世界股份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自从政府宣布关闭七座核反应堆并且重新评估其长期的核电战略后,该公司的股票飙升了三十个百分点。

由于德国实施了良好的上网电价政策,太阳能的发展在德国非常迅速,德国是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领航者。目前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十七GW,仅二零一零年就增加了七GW。然而,德国多阴天,政府也看到风电的巨大潜力。在二零零九年年末,德国有二万一千一百六十四个风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二十五点七GW。到二零一五年,风电将占到整个国家发电量的二十五个百分点。大约有四十个海上风电场正在北海岸线的建设计划中,装机容量能够达到二十五GW。

德国以其雄厚的科技实力,要告别核能,支撑起再生能源平台,令不少国家向往。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向亚洲周刊表示:欧元区经济火车头是德国,德国财政部在其月度报告中表示,德国经济在今年年初继续增长,并且在二零一一年其余时间的增速将再次加快。报告显示,德国经济正在向着本国政府的官方预期年增长百分之二点三的目标迈进。叶檀认为:「去年德国出口形势大好,如果日本高端制造无法恢复,德国将是较大的受益者。可再生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电子等产业将受惠。德国出口加大,将成为新的全球供货商。」

日本发生核电事故,德国受惠的还有绿党。日本福岛核灾让全球民众重新检视核能安全问题,反核诉求也随之成为政治人物的选举利器。德国绿党在近日巴登符腾堡邦的大选中,得到比以往多出一倍的票数,可望与社民党合作,共同取得该邦政权;而这也是德国政治史上,第一次由绿党执政一个邦。社民党领导人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表示,选举结果代表德国核能发电终将结束。而绿党领导人罗斯(Claudia Roth)则说,「新的德国政治浪潮已经成形,绿党时代来临了」。

全球产业链的变化更意味着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个新德国将到来。全球金融危机下,二零一零年德国GDP增长达到百分之三点六,创下东西德统一以来最高水平,而二零零九年曾经大幅下挫百分之四点七。据德国联邦统计局二月九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度德国进出口总额分别为七千九百七十六亿欧元(约合一点一五万亿美元)和九千五百十九亿欧元,同比分别增长百分之二十和十八点五。

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的统计,二零一零年德国的塑料与橡胶机械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达到三十三亿欧元,其中出口中国的金额更大增六成四,达到五点八亿欧元。沿续去年的增长,德国二月份工业订单又升了百分之二点四。这一高于预期的增幅再度证明,欧洲最大经济体二零一一年开局表现强劲。而一月份工业订单环比增加百分之三点一。最新数据还表明,德国经济正实现再平衡,减少向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出口优质工程产品的依赖。大量的出口订单,给德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走出困境输血,德国再次向全球展示其制造业的科技优势。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欧洲的经济引擎,八千万人口的国家,却是全球曾经连续六年的出口冠军,二零零九年被中国赶上,仍保持着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说:「德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并非偶然,而是由我国的教育、研究和创新这些显著的积极因素所促成的。」「我们是机器制造及汽车工业的领导者。德国公司在面向未来的领域,比如激光、医疗和纳米技术,也有卓越的定位。他们得益于杰出的研究氛围、科学与工业的密切合作、以及积极且高素质的德国劳动力。探索的喜悦、创业精神和对质量的关注共同塑造了『德国制造』的产品品牌。」

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瓦斯娜告诉亚洲周刊,德国有超过一千五百个专业技术全世界领先。如专门的邮票印刷机,德国控制了全球九成五市场。不久前,非洲一小国的通货膨胀令印钞纸用光,也要向德国求救。自然,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制药等产业全球领先也是家喻户晓的。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国之一。

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一样成为战败国,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并不亚于日本。根据德方资料,二次大战的空袭中四十八万五千栋建筑被完全摧毁,四十一万五千栋建筑严重损坏。作为空袭主要目标的五十个德国城市内,被摧毁或者严重损坏的建筑比例大约为四成,使得七百五十万德国人无家可归。

不过,战争无法摧毁的是德国精神和德国的传统科技。二零零七年Eurostat的一份报告显示,德国有六个地区名列欧洲二十个最佳高科技地区,零八年欧洲专利局统计显示超过一万三千个专利来自德国。

德国卡尔斯特市议员张逸讷作为第一批中国公派留德人员之一,他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书时来到德国,在德国生活了三十多年,从创立企业、搞教育,到参与社会活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张逸讷表示,德国民族很认真,注定其工业精细、制造业发达,「勤奋、严谨、组织力强的特点,让他可以安心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更深层的是,德国文化复兴后,人文、教育、哲学方面的根基很深,康德、马克思的哲学精神给德国的文化、人文留下烙印很深,并导致德国人科学专注及规则严谨。让德国即使遭遇重创,依然能保持那一份领先」。

中小企雇七成劳动力

张逸讷的生意,三成和德国汽车制造业有关,他平时出差都开车而不乘坐飞机,因为很多有联系的中小企业都在山沟里。「黑森林有发达的钟表业,巴伐利亚州有很大一片精密仪器制造业。德国保留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小企业,但都有数十、上百年的历史,往往就是一个产品、一项技术做到极致。」

诞生于德国Soligen小镇的伞具品牌Kobold在制伞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最初的伞骨架手工制造开始,逐步衍生出了著名的伞具品牌。一八九七年,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把可伸缩的自动伞,拥有着全世界最多的雨伞设计专利,以及监测抗水性、抗退色度、抗风性的等检测设备,通过不断地压力测验,确保产品的持久与耐用。Kobold始终坚持使用最精湛的工艺,不随波逐流,无论从选择材料还是制作与设计上,竭尽所能为顾客创造最高质量的产品。

早些年,张逸讷曾陪同中国一家上市企业购买德国精密小部件。在巴格伐亚州有一家二十多人的小工厂专门生产一种精密转台,世界上能提供这种产品的企业也就三四家。而这家企业在山沟里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靠的就是独一无二的技术,以及不断的创新。

生意谈成了,中国朋友趁势想把德国企业收购了,张逸讷劝他别这样做。德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原动力来自主人的亲力亲为,他既是老板,又是科技人员,才去不断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张逸讷认为,你收购了这家高附加值的小企业,再派人管理,搞得不好就失去活力了。「现阶段,中国和德国的合作,实际上就是高科技和市场的嫁接。」

讲起德国,人们往往会想到拜尔、西门子、巴斯夫、德国啤酒、德国咸猪脚、SAP、BENZ、BMW、BOSCH等这些工业和世界著名的品牌。但是,德国真正的经济实力来自中小企业(SMEs)。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雇用了德国几乎百分之七十的劳动力,以全球独一无二的科技领先使德国在许多领域成为经济强国,包括机械工程、可再生能源、纳米及生物技术。

ASIS GmbH是距离慕尼黑七十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的一家小企业,一九九八年由二个工程师创立,为奔驰、宝马等大企业提供喷涂油漆技术,公司四十多人,全部都是工程师,每个人都必须独当一面去接项目,做工程。四川姑娘魏丽在中国学的是机械,到德国读电子自动化研究生。加盟ASIS后,成为公司拓展中国业务的主力。她刚从沈阳、上海出差回来,老板Hans-juergn很期待中国业务可以不断增长。Hans-juergn告诉亚洲周刊,ASIS去年的业务量达七百万欧元,中国所占的比重还不大,公司不断有新产品推出,需要不断向客户推广。最近研发的「火焰机械手」运用喷涂新技术,附加值很高,期望可以打入中国市场。

高度专业化精神

基于小企业的经济体使得小企业更容易进入经营领域,并能更快地推出产品。而且,这种环境在公司间创造了高度的专业化,从而使得它们在市场中占据最适当的位置。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系多模式系统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建伟从北京清华大学计算器系毕业,一九八九年到德国读博士后留在德国,在计算器领域的突出贡献,令他拿到了德国最高荣誉的教授称号。张建伟对亚洲周刊表示,德国的中小企业有传承性,可以做到二三代。张建伟曾带中国的朋友去德国的山沟参观一家德国家族企业,这个二百多人的企业就做一把食品加工的刀,在全世界占同类产品四成市场。「德国不少数十年的企业,同一企业,做的就是同一产品,往往就是父辈获得专利,开厂生产。保持一定的规模,并不急于扩张,追求精益求精。」

周末,德国街头很少见到人,张建伟说,去过德国朋友的家,都可以看到德国男性都会在休息日在家的地窖折腾模型、电动火车、复杂的建筑等,喜欢在家做手工。「男人对汽车配制都有兴趣,能把创新、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

至今,张建伟已在德国培养了二十多个博士、百多个硕士。他告诉亚洲周刊,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在企业工作,更注重在实践中谋得成就。「有一次,我致电一位毕业的德国学生,结果他远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测车。汽车公司出了一款新车,要在最高或最低温下各跑一个月。德国的产品和人一样,都要在现实中接受实实在在的考验。而中国,读了博士一般选择是当官或者到大学。」

德国人二战时期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强硬和傲慢,但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现在更多的是被「执着」和「守则」所替代。张建伟说,通常认为,德国的人文精神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彻底或者执着,不会浅尝辄止,坚持寻根问底;二是整洁,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企业都可以看到窗户、阳台摆着鲜花,玻璃一尘不染,物件堆放整齐;三是德国人守时是出了名的,体现的是遵守规则。「德国制造」就是这种精神下的产物。

细细品味,德国这个古老与现代、思想与行为相结合的国家,展现给全世界的绝不仅仅是近乎苛刻的认真态度,还有与这种态度并存的创新力量,以及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最高质量产品的核心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最高追求。

日本核灾后,前往日本的飞机空荡荡,而上海、北京等地去德国的航班来回都爆满。中国国际航空服务员告诉亚洲周刊,这种状况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了。去德国的中国人,有加入旅行社的游客、参加展览的企业员工和不断增加的投资者。

中国五矿一九八零年在德国设立中国首家办事处,德总裁韩刚告诉亚洲周刊,投资、并购德国企业成为趋势。华为、宝钢、上工申贝、三一重工等领军企业陆续通过并购或者建厂等方式,进入德国工业经济的核心地带。他们的目光,更多地瞄向「德国制造」这一世界卷标以及它背后一整套研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去年,中国机械业巨头三一重工投资一亿欧元在德国建立一个占地三百七十五亩的欧洲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成为中国企业投资实业的新标志。

中国与德国同属制造业大国,相互间没有大的矛盾和冲突。韩刚认为,中德连手合作有广泛空间。中冶集团曾与德国西马克合作投标俄罗斯钢厂的改造项目,总投资数亿欧元,德国西马克有全世界一流的冶金设备,中国提供的辅助设施,总额也达二亿美元。中德手赚世界的钱。去年德国增加的大量订单中,中国的订单约占三成。中德手,开启了德国科技结合中国市场的合作模式,也开辟了全球经济整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