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牛散最新持股:禾刀:111元撕掉了统计“学问”的底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40:40

禾刀:111元撕掉了统计“学问”的底裤

2011-05-05 08:14 华西都市报  □禾刀(湖北职员)

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月均1123元的支出中占比最多的前四位分别是食品类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类支出16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36元以及衣着类支出120元。而每月住房支出仅为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5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未曾想到,统计原来是这样的一门“学问”:统计CPI时,尽可能扩大统计内容,盘大基数,增幅自然高不到哪里;统计住房支出时,尽可能缩小统计内容,所以才会得出月住房支出仅111元这样极其“满意”的数据。

当然,也排除另一种“被平均”的可能,那就是在现阶段,虽然许多家庭确实为住房所累,但也有一些家庭确实享受着远低于111元的优厚福利。如果属实,那倒有请监管部门,刨根问底,还公众一个真相。

真实与科学才是统计的生命。唯有真是,才能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费解的是,近年来,某些统计每每远超公众感受与想象。也难怪,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怪象,统计数据甫一推出,无论是一般公众还是学者,首先不是基于数据去分析判断,而是对其准确性表示质疑。

2009年,监察部、人保部、国家统计局曾联合公布《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其用意之一便是打击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此《处分规定》一度被公众寄予消除统计“水分”的厚望。不过,如果像国家统计局这般模样,从尽可能向好的结果方向植入统计内容,统计数据结论自然向着最为“可人”的方向发展,似乎于《处分规定》并无太大关联。

众所周知,统计本身是社会表现的真实反映,是决策包括研究的重要依据。统计如果不能为科学决策,不能为学者研究提供更接近真相的基础,那么这样的统计自身公信力必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关于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追问,必定远甚于基于统计结论的学术研究。

在高房价的今天,111元月住房支出的统计数据,不单单是远出乎公众意料,而是彻底撕掉了统计“学问”的底裤。这不禁令人发问,统计的公信力到底还剩多少?如果统计连公众真实感受都不在乎,那他们到底凭什么保证其统计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呢?但愿不是拍胸脯和脑袋。

(责任编辑:宁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