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演说家崔万志全集:练气功的调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36:15
Ⅱ 练气功的调息
一、神息相依调息法
精神、呼吸互相依存,此类方法总的原则是使意念与呼吸结合起来,神息互相依恋,内又分为:
(一)数息
一般讲此问题属运用意识范畴,从调息角度讲也属于调息的范畴。调息的目的是使呼吸深细匀长,数息怎么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由于把精神与呼吸结合到一起,精神就能渐趋安定,呼吸自然平静下来,慢慢变得不急促了,再进而使呼吸均匀节律化。数息的作法:可以在吸气时默数一字,呼气时默数一字,也可以一个呼吸默数一字,数到十再从头开始,周而往复。上述两种办法均用自然呼吸,第一种方法使精神与呼吸结合作用更强一点。此法的注意事项是呼吸要自然,不要勉强,数数字完全服务于呼吸,不要用意念来改变呼吸的速度。一般说来,能够做到自然数,便可做到不自觉地使呼吸匀静,这时精神与呼吸完全结合,精神就不往外散了,这也是内向性运用意识的方法。精神与呼吸结合起来,加强了呼吸本身的功能,并使之逐步变得深细匀长。一旦达到数与息紧密结合了,就进入第二种即随息。
(二)随息
通过数息使呼吸改变得自然了,就不再数了,总停留在数息功夫就不能往上长了。一旦数与息结合紧密了就要进入随息,这个过程就是“弃数从随”,即意念要跟随呼吸、气流进入体内气所达之处,吃气时意念跟随气流而出,这是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为吸气时意念随着胸和腹的呼吸运动而动,这种运动可以是顺呼吸也可以是逆呼吸。腹式呼吸或胸式呼吸均可以。一般练功搞随息应用腹式呼吸,不采用胸式呼吸。如能反复这样做,呼吸会自然变得深细匀长,但绝对不要人为地制造这种深细匀长,如勉强行之,则有可能出现胸闷、气憋或内脏下垂的可能性。久久行之,能达到意念与呼吸或气相结合,这时要进入第三种即观息。
(三)观息
当练随息到一定程度后,意念与呼吸结合得很好了,就不要老随着呼吸运动,而要观察体内的气息出入运行情况,以至皮肤、毛孔开张的情况,叫“弃随从观”。因练数息、随息到一定程度后,除气机吞吐量增大以外,对内感觉功能也敏感了,精神注意里面以后,对内的各种功能就增强了,有了随息的基础,里面呼吸怎么走,气怎么运,先看肺气怎么走,再感觉气怎么运动到周身,感到皮肤与体内气息相结合及皮肤怎么呼吸,这时就达到神息相依。能达到观息的程度,练命功就达到高级境界了。
实际这是一种功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功法的三个不同阶段,三种方法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若开始不搞数息,就搞随息,可能体会不到随息之妙,因数息一跑神能觉察到,而随息跑神不易发觉,气也随之跑了,跑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从数息开始练,对于把精神拴在呼吸上作用更强,把精神更好的和息结合起来,最后达到观息、神息相依。
神息相依还有另种方法即听息法,与前三种不是一体的。
(四)听息
这是较早由庄子提出的,把自己的听力集中到呼吸上,仔细分辨呼吸的声音,当练功开始用耳听呼吸声音,即使不练功呼吸声音再细微也能听到,慢慢听着它,慢慢能使呼吸变得深细匀长了,当呼吸变得深细匀长后,声音就要消失了,再用耳听就听不到了,这时可能会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时就要改用听心音法。
听心音法古人没提出过,我们加在此处作一介绍,当出现心脏通通的跳动声后(耳听的血管跳动声不算),就不要去听声音了,而用意念去跟着并体察心脏的收缩跳动,心脏又和全身血管连在一起,又去体会全身血管的跳动,如未出现上述现象,就用精神来分辨呼吸出入的动静,这就叫做“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随着呼吸的平稳用耳听不到了(因耳听的是机械频率的振动,呼吸小了振动的强度不够,耳就分辨不出来了),就用意识去注意它、听它,以后用意识也感觉不到了,再用气去听。当呼吸气机进一步深化和深细时,意念和气就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就只有从气本身的运动和活动进行气的自我体察。当意念与气完全结合到一起后,这时气已不全是呼吸之气,而和身体内的气机结合到一起,就达到神守一如了。这时气动就和大自然结合到一起了。过去认为听息是高级功法,不易出偏,这是最简便的练功方法,只要把精神集中起来后,慢慢就可以引导你达到高级功法,不需要再改动功法,只是一门心思听就行了,从耳听到意听再到气机听,一步步地自己深入。过去气功界认为此法是保密的,可是公开出售的庄子书中就有,明明白白地写着,庄子的听息法道家功仍认为是上乘功法。
二、平调阴阳调息法
一般从阴阳立论的多用此法,通过呼吸达到体内阴阳平衡。上述方法是走真气、元气的层次,此法是走阴阳的层次,复杂一些,现介绍两种:
(一)鼻孔阴阳交替法
此法先用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食指按在鼻根,中指或四指按住左鼻孔(图4-7),吸气时大拇指闭塞右鼻孔(左鼻孔放开,使气从左鼻孔吸入);呼气时,堵左鼻孔,放右鼻孔,使气从右鼻孔呼出,连续做二十四或三十六个呼吸,然后再换左手,方法同前,只是吸气从左鼻孔而入,呼气从右鼻孔而出,这样起到平调阴阳的作用。
 
此属佛家密宗的呼吸法。根据佛家密宗的中脉观点,中脉内有一通真气的管,此管右面为红的,通阳气,左面为黄的,通阴气。此两管与鼻孔相连,一开始用右鼻孔吸,左鼻孔呼,即阳进阴出,再换左鼻孔,阴进阳出,这样阴阳平衡,全身功能就也就平衡了(密宗练此,尚有特殊内容)。我们的老祖宗经过练功对此体会得非常深刻。虽然现代解剖生理学对此尚无所发现。但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体会到一天中每个时辰两个鼻孔呼吸不一样,好象“轮流执政”。此法看起来很繁琐,但对开始练功不能掌握入静的人,可用此法帮助入静,使身体生命活动节律化。此法限制性强,非常具体,逼着你非集中精神不可。当会入静以后即可不用此法。如用此法还不能入静,再加憋气法,即吸完气后憋住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因憋住气后,会稍感难受,杂念就不易产生。但也不要憋得太狠,否则更容易出杂念。这一方法虽然较繁琐,但动作简单、利于普及,可改为集体练的呼吸操。
(二)上、下气机离合法
用来交通天地阴阳之气,内有两个方法:
1.以鼻吸气,上腹膨隆,意念从头顶至肚脐,同时脚趾微微卷曲,脚心回缩,提肛,小腹收缩,意念从脚心回归肚脐。呼气时上腹回缩,随着呼气意念返还头顶乃至虚空,同时脐以下全部放松复原,意念从肚脐返还脚心乃至地下(图4-8)。肚脐旁二寸有天枢穴,使天地之气在脐部交合,呼气时气往两头拉,使身体气机一张一缩,慢慢天人就合一了。这是练功中达到天人合一的承始承终的方法。
2.指按鼻孔如(一)中所述,吸气时从右鼻孔而入到喉头转入左胸而下,绕到肚脐,同时意念从右足上升至肚脐;呼气时从肚脐经右胸,过喉头自左鼻孔而出,意念从肚脐下达左脚(图4-9),如此行十二至十八个呼吸,然后再反而行之。此法的好处是一方面用手摁住一个鼻孔,精神易集中,另一方面是气从喉头通过易激发身体之敏感度。此法实际是瑜珈功法。在日常生活中如谈话时都可做此呼吸,亦可做鼻部按摩,因从鼻根向下是五脏肺、心、肝、脾、肾,按摩后即可改善五脏功能。平时多练呼吸,把精神注意到呼吸上,易使精神内向,把能量集中到身体里面来,使身体气机发生变化。
 
三、意气引动调息法
这种调息方法是利用呼吸的节律进行意念导引,使内气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也是气功家较为重视的,是在练静功中使用较多的一种,也是从初级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方法。
(一)丹田翕(音息,当合讲)张调息法
这是在练功过程中使丹田气充足,用后天的呼吸之气引动先天气产生的一种调息方法。此法与腹式呼吸不等同。作法是闭眼,从意念中把鼻子和丹田结合起来,丹田有如气囊,吸则张,呼则合。鼻吸时丹田是向四外张,而不单是肚皮向前鼓。注意:1.意念不要注意在腹壁运动,不要注意外部形体变化,而是着眼于丹田内部的翕张。做到似守非守,若有若无;2.丹田开合的动点在肚脐以下,不是用隔肌来推动,这样动才能做到意气引动,不是用呼吸运动来引动,只是借助呼吸的节律。此呼吸法可以使气沉丹田,集聚内气,有时可以直接引发息住,直入高级境界。
(二)混元中田调息法
此法与上法同样重要,只是由于不同门派强调重点不同,上法强调下田调息,此法强调中田调息,有的叫玄关调息。调息的位置在心口(剑突到中脘中间),吸气时气从心口降到中脘深处,呼气时从中脘到心口,此法既不强调胸式呼吸,也不强调腹式呼吸,只是在心口处来回运动。这种调息法最好先意守鼻根的山根穴,待杂念静除以后再随着呼吸进行中田的往复运动。有时入静以后会自动出现中田的气机往复运动,这也叫玄关窍开。如能自动开张就自然入静了,甚至肺也紧跟着上下运动,道家文始派过去用此法较多。此法的好处在于不勉强,不搞运动,从意守进入调息,不易出弊病,直接打开玄关,进入高级境界。注意:气机的上下往复要均匀缓慢,悠悠扬扬。
(三)回风混合调息法
此法为打开中丹田的玄关,可以增加元气。做时把注意力集中到夹脊穴,吸气时意念从鼻孔上升到额颅到巅顶百会穴,沿后头而下,顺脊柱下行,到脊中穴的前面,呼气时逆路而回(图4-10)。据说此法是古人“退藏于密”的简单行法,是否这样无法考证。《易经》中有一卦属于艮卦,有“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的讲法。艮当止讲,止到脊背上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庭是中庭的庭,即呼吸在里面走,也感觉不到人的存在。这就是练功入静到一定程度感觉不到自身的存在了。对古人的功法无文字记载,属口耳流传,多为后人附会。
 
此法之所以叫回风调息法,因其不同于一般的呼吸运动。一般的呼吸运动,吸气时向下走,呼气时上来。而回风混合调息法吸气时气先往上而后向下,呼气时先上而后下行回来。风即气的意思,一吸气气往上冲,不是用膈膜下降产生呼吸运动,而是意念带着走从现代医学讲,吸气时气通过鼻腔上之筛板,刺激筛板上之筛孔,通过压力的传递刺激脑,脑脊液发生变化,顺第三、四脑室下至脊髓的中,再往下传递至脊中,此处于腹部相当太阳神经丛,使身体内部发生变化。这也是古人较好的调息方法。以上三种方法均可意守山根穴。
(四)“添油益精”调息法
一般人元气虚弱,精气不足,或老年人元气耗损,则用“添油益精”调息法把元气补过来。古气功理论讲,人到六十四岁元气就剩下不多了,再想修仙成道则用“添油益精”调息法来增加元气。此法与回风混合调息法差不多,只是较之延长了路线。具体作法:吸气时同混合回风,气至脊中后继续下行至尾闾,前行到会阴,经前阴而后入下丹田(图4-11),至此忍住气暂不吐气,而后再自然呼气。实际是多吸(吸气长)少呼(呼气短)。这种调息方法是用后天来培补先天的办法。一般练功是督脉上升,任脉下降,而此法是吸气督脉下降(逆行督脉),让后天气充足了由后天转化成先天。此法实际是把大自然之气收回自身,不到一个月体弱的就可强壮。有的书上说这种方法是“不传之密”。
(五)中道七门调息法
中道是指头顶至会阴之间的空间而言,相当于人体的中轴。在这轴上有七个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紧要关系,称为七门:即一为在会阴内一寸半的水平上;二为脐下三寸的水平(应为脐下三寸至肚脐这一个整体);三为胃的后方处,相当于中脘穴深处;四为第二到第四肋骨与胸骨相连的水平上;五为相当于喉部甲状腺后面的水平上;六为眉间的水平上;七为头顶内一寸处。对头顶至会阴之间这一空间的气柱不练功体会不到。练功后即感觉到此气柱,在不同的部位上还与身体周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与生命相联的脉络为称为门,门一开气即出去,调息即利用此。具体作法是:利用满吸法,吸满后停气,意念从会阴逐门向上,上升至头顶,再向下返回到胃脘(图4-12),而后停留,最后自然呼气。此一方法对增强生命力打通中脉有明显作用。不过行此法在逐门依次上升时不要太快,也不能慢慢悠悠,开始时每门有一秒钟的时间即可,如果闭气不能忍受,就停在所到之处喘口气,再接着满吸后继续进行,切勿勉强,最后达到自然升降。此法不是练功的全过程用,而是练功开始时用,最多不超过十八个呼吸。
 
(六)天门出入调息法
天门指与大脑相通的穴位,鼻尖称中天门,头顶称南天门,有的门派对头顶直称天门,但从不介绍天门的位置。具体作法是:吸气时从鼻尖到脑中,脑中在眉间正中线水平向内与百会向下垂直交点上方的圆球体,呼气时从脑中至头顶而出,第二次吸气从头顶至脑中,第二次呼气从脑中至鼻出来(图4-13)。别的呼吸法都是一个呼吸,唯独此法是二个呼吸一个周期。此法强调的是天门的气机出入,吸气时从鼻尖进气,不是从鼻孔而是从鼻柱向里走,呼气从头顶出。反复做可以帮助调神开发智慧,而且还可出特异功能。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有无穷玄妙。呼吸与意念结合直接走脑子,直修上田,一开始就神气合一,走浑化归一,此法师徒口传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说《黄庭经》中记载的“呼吸出入在庐间”即此,但无可考证资料。
 
(七)炼丹调息法
属道家采药炼丹呼吸法。由于道家练丹门派不同,提法也不一样。一般主张在炼丹的采药运行周天中都要求神注炁穴(下丹田),根据不同情况利用呼吸进行吹嘘,这即古人所说风火相煽之意。以道家的龙门派炼丹而言,在运周天过程中督脉上升阶段称为进阳火,任脉下降阶段称为退阴符。进阳火时呼吸,用吸而不用呼,退阴符时只用呼而不用吸。道家出现活子时就要采药归炉,用“吸、提、搓、闭”口诀。运小周天时督脉上升分为六规,任脉也分六规,一吸气行一规。有的门派一吸气直到百会,也有的说进阳火为九,退阴符为六,即吸九呼六,有的说是周天,督脉为216,任脉为114,正好360。过去都说自己的功法好,别人的结不了丹,究竟那种对,按《伍柳仙宗》讲,别的都不对,48才对,前后各24。所谓“四揲”,而真正的内容——呼吸方法,却秘而不宣,实则非常简单。
四、观想调息法
所谓观想调息法实际已不是调息,而是借助呼吸运动进行想像的一种方法,用来加强身体气机的开合,故也可以称作运用意识的一种方法。然而古人却称此为高级的调息方法。
(一)脐轮调息法
1、脐轮开合出入法
意识中要忘掉呼吸道的气息出入运动,只注意脐轮的开合,这是入静后的自我感觉,吸气时气从脐入,脐轮微微有内缩的感觉,呼气时气从脐而出,脐轮有开张的感觉。古人称之为神阙呼吸。注意:如果意念和呼吸运动(含胸式或腹式呼吸)结合在一起,就不称为神阙呼吸了。
2、脐轮旋转法
当吸气时意念围绕着肚脐旋转,方向是左下右上;呼气时右下左上(图4-14)。注意:作此意念运转时是整个肚脐的平面在转,而不是某一点转,不是在皮肤表面,而是在脐深约二寸处,用此呼吸法多配合用目似垂帘,留有一线光线,内视着旋转部位,当调息好时可能会觉有光芒,这时需要安心继续调息,不可分辨光芒的大小强弱,如果光球过大(如拳头大)则须在旋转时逐渐令其缩小,直至比脐轮稍小为止,过去称此为气丹,也有些门派称之为金丹。
 
(二)体表开合调息法
当调息到忘却了呼吸运动及气流的出入以后,通过意念活动进行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运动。吸气时(指意念中的感觉)气息从毛窍、腠理而入,直达天地混元地带(在脐上三寸六至四寸八处,身体前后径的中央),呼气时气从中央通过毛窍腠理而出,此调息法可使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逐步体会一吸天地与之俱吸,一呼天地与之俱呼。
此调息法练的比较好以后,开始是皮肤、毛窍的开合出入,继而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此时人体内的天地之心就成为宇宙的中心,即不再是我们人的自身,而是整个宇宙都和我们合到一起了,至此即可体会古人说人是天地之中心说。这个学说即是从这个层次立论的。人即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点,而又无处不是中心,中心即是运动点。做好了是球体的感觉,无处不在往里面缩,那是“天地其犹橐籥乎”。这一张缩运动即形成万物之生机。练功者通过观想(体察)加强这种开合,使自身在大自然中起到主导作用,大自然的气来我们身上多了,反之我们对大自然的影响也就大了。实际此亦气功场的作用。通过体表开合可以加强气功场的强度。
(三)体内十字中点调气法
此亦系直练先天的方法,在国内外均无书籍介绍。此法假想体内有一十字,具体位置有二:一是身体正中线从百会到会阴与两臂平伸中指尖连线之交叉点(图4-15A);二是身体正中线与两内眦连线中点水平向后的中线交叉点(图4-15B)。调息可任选其一。具体作法:用此法可不要求高度入静,吸气时意想十字中点,气从十字的端头向中心合拢,呼气时意想从十字中心向四端放散。行此方法切忌着相(即把身体的实体太具体化了),如追求十字点的具体位置在哪,吸气时气从哪儿走的等等;应该是若有若无。十字中点之中即自身之中,也是宇宙之中心。古人说:十字街前一座楼,楼上点灯不用油。“楼”即脑袋,“灯”即亮点,即用意念集中以后产生的明亮感。此即简单的开通中脉的功法。此法即先练中脉而不先练任督二脉。
体内十字中点调息法是一特殊功门,较实用简单,与其它功门均无矛盾。欲练此功者,可以试着做:先体会到十字后,睁眼安静,想我要练功了,等脑内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再闭眼向十字中点集中,调息如果一下做不到四端向中心合拢、放散,也可以先从两头来。做此调息一小时后体内就有变化,什么感觉都不要害怕,也不要高兴,也不要不高兴。
 
(四)玄关调息法
是一种简捷的练功方法,玄即深妙莫测,关即进入此的关口。此调息法与前面所讲的混元中田调息法不同,后者是有呼吸的,前者纯系观想。玄关呼吸多指性功玄关(命功玄关有肾窍玄关、下田玄关、中田玄关、中田下玄关、印堂玄关、念动玄关、呼的一觉玄关等)。玄关调息法有三:
1、以鼻柱根为中心,方圆一寸的球体,内外各有一半(图4—16)。吸气时天地之气从四面八方向中心集结,呼气时向天地十方(八卦加上、下)放散。
2、以两内眦连线之中点两眉间连线之中点的连线之中点(医学上讲此系筛板的位置,可直通脑子)为中点,以两内眦距离为直径的球体(图4-17),吸气时天地十方之气向中心集中,呼气时气由中点散向十方。
 
注意:行上述两种调息方法,一是要在玄关假想成功以后方能进行。方法是:先假想体外一空球,此球距身体不超过一尺,空球感明显以后将空球感移入玄关对应的体内,待有感觉后将球心移至玄关中心,即空球在体内一半,体外一半(注意千万不要着相,不是真有球,而是意念中的,也不必追求一半是多少)。
3、离头顶五丈远的高处有一不超过0.5公分大小的亮点(或圆球),即“原始天尊”头顶悬的宝珠,此珠有一口,闭目看着自己身体就在珠子内。观想成功后才能进行调息。吸气时气从全身各部流于中脘内部,呼气时从中脘内部流散全身。注意:应把宝珠内的自我和实我从意念中连通起来。
此系练功到高级阶段全身气脉通畅以后使用的一种调息方法,用此法时想珠内之我的气息出入,而又与实在我联合在一起觉得有气把自己罩起来。最后调到珠子变成实体,把人圈起来,慢慢下来把珠子吃掉,吃后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过去练脱胎换骨即非吃掉此“天元大丹”不可。实际是自己精神和气的凝结。同志们以后看书会看到“原始宝珠”,但没有此调息法,故在此作一介绍。
玄关调息法以前两种尤其第二种为常用,可将此做为一个小功法,经常体会。运用此法即可出超常智能。第三种若常人练易头晕、跑气,不到一定水平不能随便用。
至此,调息方法全部讲完,同志们以后练功中,完全入静以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停止现象,遇此千万要安静对待,安然自得,绝憋不坏。最后恢复呼吸时则完全是丹田里面自己动,丹田内有一细线连着鼻孔,一张一合,这才叫真正的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