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小郎中:乞丐与拾荒者的谦让,为何让人如此动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53:45

昨日,在新华网读到一则援引《福州晚报》的消息,说的是福州一老太10个月不间断地给街头一流浪汉送饭,读后很是感动。
这不禁使我想起前些时候在中新网社区偶然看到网友的一幅贴图(如上图)。据图片说明介绍,图中穿着绿色上衣的拾荒者正拿着钱要给身着蓝色上衣的乞丐,而穿蓝衣服的乞讨者坚持不要,两人推让着,僵持了好一会儿。
这幅图片曾令我凝视和思考良久,至今仍记忆犹新。乞丐与拾荒者处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最底层,无疑是弱者中的弱者。虽然生活艰难、自顾不暇,但他们心地善良,始终保持着一个人应有的良知。拾荒者知道生存不易,欲对乞讨者给予帮助;而乞讨者以为拾荒者生存更不易,这才有了谦让和婉拒的举动。这两个处于生活极度困境中的人,却能互相体谅,凸显了存于他们内心的人之关怀、大爱和温情。
在感动之余,我们应该反思。乞丐与拾荒者的谦让,总是有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意味,其表现出来的关怀和大爱实在是有些无奈,令人酸楚。但无论如何,连拾荒者都有怜悯之心,懂得关爱他人;连乞讨者都有体谅之心,懂得理解他人,我们这些生活无忧的人是否更应该懂得关爱和体谅?我们的内心是否更应该充满爱意和温馨?
其实,在咱们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人间大爱。印尼海啸、汶川和玉树大地震等灾难发生以后,那种全国上下齐动员、男女老少争先恐后献爱心的壮举至今仍难以忘怀;为了挽救濒临绝境的患者和家庭,我们的媒体和社会一次次地组织爱心捐助,此情此景时时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更让人欣慰的是以“微尘”为代表的各大城市、各个行业的爱心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传播爱心。
在欣慰之余,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清的纠结。人间大爱为何总在社会、家庭出现大灾大难时才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为何只在此时此刻才有爱的冲动和激情?不消说,当人类出现灾难、当一个家庭面临绝境的时候,需要爱心的结集和支撑。但爱心应该永存于每个人的内心,不仅在危难之时能够集中爆发,也应当在平常的日子里自然流露。
就当代中国社会而言,爱心的的表达和传递还不是完全源自于人们内心的意愿与自觉,人间大爱的表现形式还缺乏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我一直以为,唯有春风化雨般的爱心,才能滋润和谐,历久弥坚。现实是人们对奉献爱心似乎很吝啬,心中充满了疑虑,正是这些疑虑把人类固有的爱心包裹得严严实实,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有些冷酷和无情。
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冽之下,当乞讨的老人和残疾人向来来往往的行人投来乞求的目光时,我们总是从乞讨者身旁匆匆而过;当1名歹徒暴打公交司机,满车的人无人制止,甚至连报警的勇气都没有;当老人摔倒街头或公交车上,周围的人落荒而逃,生怕被“赖”、被“粘”上……令人心寒的场景,总是在不断地重复上演。而人们似乎也心安理得:乞讨者应该得到社会专门机构的救助和家庭的抚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爱心有时会被恶人利用,有时做好事得不到好报……如此这般,人们的神经似乎麻木了,大众也似乎习惯了。
爱心的付出是不需要理由和条件的。一个爱心四溢的社会,应当是每遇丑恶现象,所有在场的人能够群起而攻之;每遇老人下台阶、下车不便等状况时,看到的人能够主动上前搀扶;每遇有人需要帮助时,每个力所能及的人能够及时施出援手,……若果真如此,那该是一幅多么美的社会和谐的图景啊!而这,正是乞丐与拾荒者谦让令人动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