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特工下载:一开始免费体检,然后查出“毛病”,最后高价卖药……有人专打老年人的主意 骗子盯上“银发市场”(视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3:42
一开始免费体检,然后查出“毛病”,最后高价卖药……有人专打老年人的主意
骗子盯上“银发市场”(视窗)
李晓宏 王梦楚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05日   18 版)

谢正军绘
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1.6亿之多的老年人口,正给“银发市场”带来巨大商机。但令人忧虑的是,老人消费市场陷阱密布,防不胜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各种蒙骗老人、诈骗钱财的不法行为不断上演,目前更是花样翻新,变本加厉。为何老人频遭欺诈?老人该如何保持警惕?打击消费欺诈,又该采取哪些措施?近日,我们采访了部分老年人和专家学者,与您一起关注这个话题。
——编者
号称“专家义诊”,实际推销所谓保健品
“骗子太狡猾了……”(典型案例)
一天,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郭老师刚走出京客隆商场,一个女孩就迎上前来,热情地说:“阿姨,明天我们在附近举办免费讲座,美国回来的专家讲中风防治。早去还有小礼品呢!”
第二天一早,郭老师和老伴赶往讲座举办地——位于姚家园路的眉州东坡酒楼。进门后,先有人领他们去做“心血管功能测试”,又带他们去听专家讲课。授课老师自称姓韩,是北京某军队医院的教授,刚从美国进修归来。
讲座结束后,郭老师和老伴拿到了检查单。
“你血脂高,再不吃药,血栓就会堵塞血管。”这位韩教授对郭老师的老伴说,又让郭老师伸出舌头,看能否够到唇下沟。“你也有血脂高、动脉硬化的问题。你的舌头伸不长,还伸不直,舌歪,容易得心梗。”
见两位老人满面惶恐,韩教授劝慰道:“吃些卫士天宝,3个月就能治好了。你们拿药去吧。”说着,一位叫姜辉的助理过来带两位老人去开药,一共6464元。
“我没带钱,给女儿打个电话。”郭老师想着,还是让女儿把把关放心。
“您告诉我手机号,我给您拨。”姜辉说,“您听,她关机。我跟您回家取钱吧。”
到家后,郭老师还是有一些犹豫。姜辉说:“您放心,我们产品获过奖,您可以先买1盒试一试,590元,这样行吧?”
“你们又上当了!”中午,郭老师的女儿回家一看“药盒”说明,立即大呼:“这上面标的是卫食健字——不是药,是保健品!”
郭老师急了:“你上午为什么不开机?”
“我一直开着呀!”女儿说。
“骗子太狡猾了……”郭老师醒过神来,赶紧拨打姜辉的手机,却再也打不通了。
陷阱从“免费”开始
免费听健康讲座——免费“体检”——查出“毛病”——买“药”, 这是不法商家惯用的行骗伎俩
遍布周遭,我们经常听到有老人懊悔:“我又上当了!买了这么多‘健身茶’!”“我花3万元买的磁疗床垫床根本不降压降糖!”“她们说卖给我的是药,其实是‘三无产品’!”切肤之痛,溢于言表;无奈之态,令人同情。
“郭老师的遭遇,是一起典型的借讲座推销商品、欺诈老年人的事件。”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说,养生、保健市场是老年人消费的主阵地,也是他们受骗的重灾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年均2000亿元的保健品销售额中,老年人消费超过半壁江山,而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
“其中,像郭老师遭遇的这种以‘免费义诊’为幌子的案例最多。” 刘俊海说,多数老年人是通过一次讲座或者免费体检开始与保健品“结缘”,在免费健康的诱导下,一步步坠入消费陷阱。郭老师的上当过程就是不法商家惯用的一种行骗伎俩:听健康讲座——做免费“体检”——查出“毛病”——买“药”。
透过乱象丛生的老人消费市场,刘俊海认为不法分子的伎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小利设套。不法商家常在早市、公园、小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散发讲座传单,同时强调只要参加活动就有礼品赠送,老人为获得小礼品,也为排遣寂寞,热衷于各种健康讲座,隔三岔五带回的赠品成了商家获利的“敲门砖”。
讲座“洗脑”。销售商“拉大旗,作虎皮”,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授课,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再经“义诊”虚假结果蒙吓、诱惑老人购买产品。
情感营销。一些经销商对老年人嘘寒问暖,不仅“大叔”、“大妈”地叫个不停,还耐心地陪他们聊天,甚至带他们郊游。赢得了老人的信任,也就赢得了老人的“钱包”。
神出鬼没。不法商家多租用中低档宾馆、体育馆、文化宫等作为行骗地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比如,郭老师发现上当后,赶紧去眉州东坡酒楼退货,商家早已人去楼空。她女儿上网搜索到卫士天宝的生产厂家——上海博瀚堂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她会与北京经销商联系,结果却杳无音信。
除了保健品市场,在旅游等休闲娱乐领域和理财等投资领域,针对老年人的欺诈事件也时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
田阿姨是郑州市友谊路某高校退休职工,一个多月前,她在家里接到一个“法院”来电,告知她“在大连办的信用卡欠费1.6万元”,并“牵涉到一起洗钱大案”。田阿姨懵了,为洗清“罪名”,她按“警方”要求,找出家里所有存折,汇报金额,并将存款全部打到对方指定账户“监管”。
骗子在电话里叮嘱:“案子是中央督办的要案,绝对机密,如果透露给家人,不但自己会被逮捕,家人也会受牵连。”就这样,田阿姨辛辛苦苦攒下的34.7万元全部被骗走了。
老人咋连续“中招”
求健康心切,知识匮缺,信息闭塞,情感失落……有时老人明知商家背后的逐利动机,仍然选择听信
“想听讲座不拦着您,但不管听到多少花言巧语,千万别掏腰包。”郭老师的女儿不明白,为什么一再苦口婆心地给父母“打预防针”,他们还是三番五次地“中招”?
“这与老年人群体所具有的特点有关系。”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说。
一是求健康心切。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比例,城市为80.8%,农村为65.1%。对于渴望健康的老年人来说,免费讲座和义诊当然具有吸引力。
二是知识匮缺。目前,老龄群体大多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受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老人多为初中文化,农村老人多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别人说什么就易信什么,特别是“权威专家”的声音,易被“高科技”伪装迷惑。
三是信息闭塞。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小了,相对封闭的环境,限制了他们及时获取消费信息和防欺诈等信息。
“除自身原因外,老年人频繁遭遇欺诈,还与当今的社会结构有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邬沧萍强调。
“从一定意义上说,保健品是老年人寂寞的衍生品。”邬沧萍认为,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调查显示,如今城市空巢老人比例超过50%,农村达38%。身体每况愈下、情感失落、抑郁的空巢老人,面对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时明知商家“感情牌”背后的逐利动机,仍然选择听信。
事实上,他们消费的是一种愿望——消费过程中,情感的失落得以补偿,调理身体健康的期望得到满足。在此背后,是老年人对晚年无法依托儿女的担心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恐惧。
“心事没人听,看病无人陪。”72岁的李奶奶有三个孩子,两个定居国外,一个在身边,但工作忙得很。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患有高血压的李奶奶从来都是自己看病拿药,有时去北京同仁医院,排一上午队,才挂上一个下午的眼科普通号。不过,比这痛苦的是寂寞。于是,逛商场成为老人打发时光的主要活动,家里堆满了她买回的促销商品。
这一现状也凸显出养老产业的“软肋”。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养老市场需求达8000亿元,但供给不足1/8,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的养老产业无法满足“银发市场”需求。
邬沧萍说,不法奸商就是瞅准这个空子,迎合老年人对日用品追求美观实用、对饮食追求营养可口、对穿着追求舒适大方、对医疗追求实惠高效、对娱乐追求精神享受等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在市场上翻云覆雨。
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
加强对老年人甄别骗术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社区建设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
事实上,保健品市场乱象由来已久,“你方唱罢我登场”,老人受骗事件此起彼伏。这一顽疾为何久治不愈?
“首先在于处罚不严。”刘俊海说,目前我国企业违法成本过低,违法收益过大,罚点款根本不会伤筋动骨,以致一些企业往往卷土再来、故伎重演。而在美国,保健品一旦有人投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会立刻进行调查,如有问题,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让公司倾家荡产,名誉扫地。刘俊海建议,我们应借鉴美国做法,重罚违规者,让打老人主意的不法奸商望而却步。
多头管理权责难厘。刘俊海介绍说,目前保健品市场是“谁发证谁监管”,质量问题向卫生部门投诉,广告向工商部门投诉,冒用批准文号则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马路警察各管一段”,这给了药商可乘之机。专家建议,当务之急是变多头管理为一元化管理,一切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审批和发证都应归口一个部门负责。
“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商品学会副会长武高汉表示,行政监管机关不仅存在事后执法、消极执法、被动执法的现象,也存在“钓鱼执法”等情况。
“老人消费受骗问题,折射了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体系尚不健全。”邬沧萍表示,在美国,企业出售商品要严格执行一个月内无条件退货的规定。很多公司都明确,消费者若发现购买的保健品不适合自己或服用无效,哪怕已经打开瓶子服用,甚至服用半瓶乃至整瓶,只要不满意都可以退货。目前在中国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但邬沧萍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和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我国老人的生活环境会朝这个目标靠近。
从短期看,保障老年人利益少受损失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切入口在社区。”邬沧萍认为,作为老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是家庭之外防止老人上当受骗的重要屏障,而这一阵地却成为商家进攻的“桥头堡”。
据介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10年前便启动“星光计划”项目,投巨资在全国城市社区兴建包括提供娱乐、医疗、文化等服务的“星光老年之家”,覆盖率达90%。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老年人活动场所很多被挪用挤占,甚至成为保健品商家的店铺。
“如何让老年人退休后由‘单位人’转变成‘社区人’,是解决老人上当受骗问题的重要途径。” 邬沧萍说,在日、美等发达国家,社区工作者通过每周做礼拜的方式,把老人组织起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老人对社会的归属感。社区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型居住形态,应加强对老年人甄别骗术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社区建设更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