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天庭系统:(原创散文)两个“华中”一样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2:25
                         两个“华中”一样情(原创散文) 
(1939年宋美龄、李宗仁、白崇禧、居正给缅甸华中毕业班的亲笔题词)
 
1939年林森、孙科给华中毕业班的亲笔题词)
  

(陈诚、陈立夫、王宠惠、叶楚伦的题词) 

                                                                                                                     (龙云等四人的题词)

两个“华中”一样情

 

翻开刚刚收到的《华中情--华中建校90周年特刊》(以下简称《特刊》),在《附件2》栏目第86、87、88页,赫然发现登有民国28年(即公元1939年)蒋宋美龄、林森、孙科、居正、李宗仁、白崇禧、陈诚、叶楚伦、王宠惠、陈立夫、龙云、陈树人等14位民国政要给缅甸华侨中学1939年毕业纪念刊的题词(见翻拍的影印照片)。

这个发现,令我有几分惊喜,几分兴奋:当了几十年的华中校友,今天蓦然回首,却原来还有一个民国华中,在那不引人注目的“灯火阑珊处”!

1957年,我考进华中读初中时,华中早已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时。从老师和高班同学那里,我就听到不少1949以前,当年华中的进步师生是如何和国民党在缅势力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最典型的莫过于1948年的“护校运动”和1949年10月1日的“升旗事件”。

1948年3月,国内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饥锇、反内战、要民主的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令身在异国的华中左派师生大受鼓舞,立即以壁报、演讲、文艺活动等各种形式宣传、鼓动和支持。由此引起仰光国民党人士的恐慌、不满。于是,国民党驻缅总支部书记王辉在华中校董会上提出要求撤换校中的左派进步教师。左派师生强热反弹,即组织成立护校委员会,发起一场剧烈地“护校运动”,向全缅各地学校散发快报、传单,寻求支持。校董会逼于国民党方面的压力,作出全校提前放假,劝导解散护校委员会的决定。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护校委员会在不得不宣布解散前夕,连夜爬上华中的钟楼顶端,用蓝色油漆刷上“打倒王辉”四个大字(注1)。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是:“护校运动”从反面启发、教育了左派人士:必须创建自己的学校,要有自己的阵地。于是经过多次开会、奔走努力,1948年5月,另一所缅华著名的进步学校——南洋中学(简称南中)由此诞生(或者说,是催生了)了!6月27日,南中补行创校开学典礼时,华中众多师生到会参加庆典,彰显两校是同一阵营,亲如兄弟的关系(注2)。有意思的是,与此同时,华中出现了有利于左派阵营的积极变化。校董会开会决定,聘请战前就在华中服务的李国华女士出面主持校务。李女士原来就是左倾人士,一上台马上聘回大部分旧教师,复校开课。左派阵营不失时机巧妙做出把华中师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本校,一部分进入新创办的南中。

很快,时光进入1949年。10月1日那天,华中左派师生上演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9月30日晚,华中师生连夜赶制五星红旗。翌日早上,升起五星红旗。全校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勇敢地站在热爱新中国的最前方”(注3)。“(同时)在当年10月的第二届初中毕业典礼上,华中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在学校各个角落悬挂五星红旗。本校遂成为缅华民主运动之急先锋”(注4)。

历史因为这些细节丰富生动,显示出其时代的特征和个性,也显示出历史进程的本质。1948年的“护校运动”,表面看,国民党方面胜了,但那胜利已是强弩之末。短短不到一年,随着国民党败退大陆,其在缅华社会的控制权最后还是易手给亲共产党的一方。

因此,客观地说,华中的历史可以以1949为线,分两部分说。49年以前是民国时代,我们不妨称之为民国华中或旧华中。其年代从1921-1949。49年以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我们不妨称之为新华中。其年代从1949-1965年。1965年,华中被缅甸军政府收归国有,不复存在。这样,华中实际存在时间是44年。民国占28年,新中国占16年。如果民国年代再减去其中因两次停课和日寇占领缅甸前后共大约停办7年左右,民国华中实际大约存在20年。这样,从时间上看,旧华中的历史要长些。

在本期《特刊》的好几篇回忆华中历史的文章中,以上两个曾经被“传诵一时”“激动人心”的故事基本隐去不提。其中,有两篇关于华中校史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篇是《 九十春秋 多少风雨——缅甸华侨中学简介》。一篇是《随感》。下面,我先摘录第一篇的部分内容:

缅甸华侨中学,创立于1921年。当时全缅甸还没有一所华侨中学,侨领丘瑞轩有鉴于此,于1920年春,邀集教育总会正副会长杨子贞、张永福、曾上苑诸位热心文化、教育的各界人士,开会商议建设一所具有宏大规模的中学,并定名为“旅缅华侨中学校”。先由曾广庇捐出11.07英亩的一大块地及洋楼一座作为校址。继由龙山堂认捐常年经费二分之一,以二十年期为限,同时又向各界侨胞募捐,计募得四十万元,随即组织校董会,选举丘瑞轩为正总理,张永福为副总理,动工建筑校舍与聘请校长,定期于1921年2月15日开学。学校第一任校长尚中,继任为杨允修。1924年丘瑞轩先生逝世,补选丘贻厥为正总理,张永福为副总理。新校舍也在那时落成,这一年春天,聘请林我将为校长,并将校名改为“缅甸华侨中学”。不到一年林校长辞职。由教务主任管震民先生递升为校长。1930年,因经费无着,校董会开会议决,暂时停办。1931年,陈守金在亚弄创设一所完全小学。因为校务颇有发展,后来迁入我校,暂借原有校舍应用,并扩称为“缅甸华侨初级中学”。1937年,仰光慈善公会,以整理仰光各华校为第一要务,接收我校,改组校董会,龚子宏为正主席,聘李简君为校长。1938年春,李校长因事辞职,改聘吴铁民为校长,此时校务发展迅速,学生人数激增。各校董鉴于校务有长足进展,也就热心筹款,丘新样独资捐建学校围墙;龚子宏、曾红奎、吴文举、陈水成购赠军乐全套,学校设备已逐渐达到完善了。

1941年冬天,日寇南侵,第二年,即攻入缅甸,我校迫于情势,又宣告停办,而被英军借作贮粮仓库,及至仰光危急,英军撤退时,学校竞被英军纵火焚烧,壮丽巍峨的校舍,顿时化为灰烬,只留下光秃秃的广庇楼,雨盖操场及破残的钟楼。
                                                                                       (风雨沧桑忆当年 华中珍贵历史照片1)                                                                                                      (风雨沧桑忆当年 华中珍贵历史照片2)                                                                                           (风雨沧桑忆当年 华中珍贵历史照片3)                                                                                          (风雨沧桑忆当年 华中珍贵历史照片4)  

1945年日寇败退。1947年,丘贻厥、徐四民、顾明中邀请旧董事和校友联合开会,共同决定复办,成立复办筹备委员会,立即进行筹募经费,修葺校舍,购置校具,是年6月1日正式复办开学,当时学生人数一百一十五名。

战后先后出任董事长的是丘贻厥、李文珍、曾顺续、江步陞和雷碧书(蝉联四任)。

出任校长的是丘贻厥(兼)、李文珍(兼)、李国华和杨老清。

出任校务主任、教导主任的是杨章熹、徐曰崇、姚黎民、吴汀萍、辛维庚、萧维梅、马维忠、黄重远和朱仰林等人。

在校董、师生、校友以及广大热心华文教育的华人兄弟共同努力下,战后华中得到巨大发展。巍峨宏伟的新校舍在1953年建成,其后又新建男女宿舍和餐厅,广庇楼和雨盖操场也都得到修复,凡此种种建设,我校不但恢复原来的面貌,而且大大超过旧日的规模了。

学生人数也由初办时的一百一十五人,增至两千多人,毕业生计有初中34届,高中23届。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尤其是缅文更加显著。1959年顺应潮流,而向当地,我校创办缅制七年级一班,以后逐年扩充,从五年级至十年级均有举办,熔中缅教育于一炉。而缅文班同学的成绩也很优异,参加升大考试,录取率都很高。

华中战前战后,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今天遍布五洲四海,从事各种行业,他们凭从母校学来的知识和良好的品德,勤劳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华中在1965年被(缅甸政府)收归国有。(注五)

第二篇《随感》摘录如下:

“华中与祖国不可分离,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不管意识形态怎样,解放前政府对华中也关心。1939年华中毕业特刊,就充满当时显要林森、蒋宋美龄、孙科、李宗仁、龙云、陈立夫等人的亲笔题词。”(注六)

“抗日战争爆发。缅华掀起各种抗日活动,走在前面的就有华中师生,(他们)不顾安危参加抗日战工队,有的回国参军。”(注七)

“解放后,我们看到‘新中国的天,是明朗的天’。充满希望,关系更加密切,国家也给我们更多的关怀,许多校友纷纷回国学习工作。”(注八)

“今天,祖国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台海两岸关系也出现曙光。‘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已成为两岸共识。我们华中校友生逢盛世,也应该尽我们一份力量,发挥我们的优势,为缅华社会的和谐,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注九)

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母校——华中对自己的校史最新,最“官方”的诠释。

我个人对本期《特刊》编者对历史敬重的态度表示赞赏和敬佩!同时,当我重温华中这段不到半个世纪的校史时,我只能感叹:政治太强大了,强大到学生不时连一张平静的书桌都安放不下,以至于最后华中的历史被侨居国的另一股政治力量掐断!

但是,我相信:华中不会死!华中追求光明、和平、民主和进步的精神不会死!!随着各方时局的好转,华中会有重生的一天!世界各地的华中校友正在积极储备财力、物力和精力,为迎接华中的重生做各种准备!

所以,如果你问我:如何看待华中校史?

我的回答是:无论旧华中还是新华中,都是我的母校!在我心里,他们一样亲!一样情!!

这就是历史!历史的进步虽然缓慢,但她总是在进步!

注一、二、三、四:【香港缅甸华中校友会2007年第三期通讯《缅甸华侨中学简史》P24页 作者林芳彦】和【香港缅甸华中校友会2007年第三期通讯 《发扬永向前的“华中”精神》P11页 作者洪士连》】

注五:【华中情 华中建校90周年特刊第56页《九十春秋 多少风雨》】。

注六、七、八、九:【华中建校90周年特刊第76页《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