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次元:[]提升就业增长的消费贡献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35:32

提升就业增长的消费贡献率


日期:2011-04-18 作者:殷醒民 来源:文汇报                      
    殷醒民
    
    在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流行话题,就是内需不足和消费率的长期过低导致了需求结构的扭曲,进而,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使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消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部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注定了提高消费率会带来消费率的上升及相应的消费量增长率的下降,而只有继续提高就业增长率,才是扩大消费的根本之策。
    
消费率下降的真实原因
    
    一个国家的总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以及商品和服务净出口。通常认为,消费支出增长缓慢,会导致消费贡献率的相对下降。究竟消费率是下降还是上升呢?从数据上看,2002年的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9%,2005年下降为37.9%,净下降了6个百分点。然而,消费贡献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消费量的减少。纵观2002-2009年,以名义价格计算,总消费支出从71816.5亿元增加到165526.8亿元,增长了130.49%;再看一下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从48135.9亿元增加到132678.4亿元,增长175.63%;同期的名义GDP总量增长了182.97%,消费支出的增长率是低于GDP的,而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的增长率是接近GDP增长率的。从绝对数字上说,消费支出不仅有一个巨大的增长,而且增长率是稳定的。
    
    消费之外,还有构成总需求的另外两个因素:资本形成总额增长了26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额增长了204.40%,略高于GDP增长率,表明出口对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和消费扩大的较大贡献。
    
    由此可见,消费率下降的原因不是一般所说的消费水平的下降,而是取决于投资率。也就是说,是不同的投资率和出口增长率导致了不同年份的总消费率,而并非消费量增长缓慢。实际上,消费增长率是上升的。减少出口并不会自动带来国内消费的增加,而是带来总产出和就业量的减少,进一步导致消费增长率的下降,对消费的净效应是负面的。减少投资量,或者使投资增长率低于消费增长率,可以达到提高最终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但是,这样的做法只是使最终消费率上升了,就业和消费将同时下降,结果是一种舍本求末!
    
需要高度重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经济增长的经验表明,提高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收入增长并不会全部转化为消费需求。那么,为什么家庭收入增长一倍,食品支出没有增加一倍,电视机的销售也没有增加一倍呢?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家庭挣得收入或用于购买商品,或部分收入转为储蓄。每个家庭所做的购买选择构成了总需求。中国有3.7亿个家庭,其消费倾向直接决定了中国的消费量。当公众和新闻媒体热议提高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的主张时,需要明确两个基本规律:规律之一是当收入提高后,人们一般也会增加他们的消费,但消费增加量小于收入增加量,而更高的绝对收入总是会扩大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规律。既然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小于其收入增长,总产出增长的数量就必须由投资来填补这一空白,否则总产出和就业的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规律之二,是当实际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储蓄更多,这就为投资提供了资金,这样可以加快资本积累。
    
    所以,一个高的收入增长率必然要求一个高的投资率。如果投资增长率降低,即使出现目前所热衷的收入高增长、投资低增长的格局,其最终结果恰恰是降低收入,因为一个高的收入增长率和一个低的投资增长率减少了有效需求。如果这种局面主导了经济政策,有效需求减少的累积后果会非常严重,将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消费增长率下降的后果,并必然产生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一个“良性循环”的美好愿望变成了“恶性循环”的苦果,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起作用。
    
    毫无疑问,总需求既依赖于当前消费,也依赖于投资。一般说来,随着就业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会递减,真实收入在增加,人们希望消费的比例却在逐渐降低。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增加只具有算术效应。在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低水平的阶段,排斥资本形成对就业创造的贡献,是不可能实现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目标的。与消费扩大的就业创造效应相比,投资所带来的就业增加必然会刺激消费品市场,使得总就业增长量要比初始的投资带来的就业量更大,说明投资能够产生几何效应。
    
    对过去八年的经验分析使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年均增长率为11.2%的条件下,消费倾向是非常稳定的,各种调节收入的税收政策和补贴消费的财政政策能够引起消费倾向的若干变化,例如补贴家电下乡和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的减免,这些通常是不重要的。当我们理解了这一事实后,主张以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比率的看法,其支点显得摇摇晃晃了。社会零售商品消费额增长近3倍的真实原因,是就业数量的惊人增长。
    
提升就业增长的消费贡献率
    
    消费支出主要受产出增长和就业增长的影响,这是组成有效需求函数的主要变量。一个贫穷的社会,会消费它的大部分产出,从家庭来说,可支配收入基本上用于维持生活,积蓄甚少,整个社会的投资量也就很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收入水平的上升使社会变得更加富裕,社会成员的储蓄倾向更大,必须有更多的投资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有关扩大消费和刺激消费的政策要回到创造就业与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上来,当前对提高消费率的政策调整重点正在偏离轨道。消费增长率总是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投资必须承担起填补两者之差的空白。事实上,追求扩大消费来提高消费比率的政策只是一种权宜之策,而且是次要的政策。要再次强调的是,“十二五”规划提出在今后5年要创造4500万个就业岗位,这也只是转移了2.97亿农业劳动力的六分之一。因此,真正能够扩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道路是要创造更多的就业;仅仅通过收入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消费率上升的目标。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