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消化饼干有哪些:1100名特工为追杀拉登服务 死讯让世界长出口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0:41:40
      1100名特工为追杀拉登服务 死讯让世界长出口气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1-05-04  

“咱找到他了!”在白宫一间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穿着黑色外套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紧紧盯着屏幕,一脸严肃,简单地说了这几个字。边上,国务卿希拉里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嘴,副总统拜登则狠狠皱起眉头。

此时正是巴基斯坦凌晨5月2日1时许,在该国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白色楼房里,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瞄准了本·拉登。过了没多久,躲在一名妇女身后的这名“基地”组织首脑被子弹击中脑袋。

画面随着行动部队随身携带的摄像机实时传回白宫。美国政府首脑和十几名安全官员同时看到了这一幕。尽管还有DNA测试等一系列工作要做,但在场的人观察到,奥巴马已经难以掩饰他如释重负的表情——那个该死的本·拉登时代终于结束了。

这一刻,自从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人已经等了快10年。

“奥萨马·本·拉登:死亡”

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上午9时左右,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的工作人员终于开始上班,并在署名“奥萨马·本·拉登”的照片下方标注上“死亡”字样。此时,离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本·拉登死讯,已过去了近10个小时,欢庆者早在美国街头闹腾了一晚上。

奥萨马·本·拉登总算是死了。这将让许多人感到如释重负。

作为“9·11事件”幕后策划者、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以及谜一样的争议人物,他已经在“美国最想捉住的人”名单榜首待了将近10年,并无疑曾出现在许多人的噩梦里。

美国人弗兰克·席勒终于可以宽慰自己和家人,因为那个应对他兄弟之死负责的人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9·11事件当天,他的兄弟死在双子塔里。共有近3000名无辜者同时遇难。

同一天,美国网友“家园”写下一首没有结尾的诗,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愤怒。现在,他连夜给这首诗添上了最后一句:“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美国军人弗里也终于可以停止回想缠绕他很久的画面:2001年,作为围捕本·拉登行动的负责人,他从望远镜里看见了那个留着长胡子的阿拉伯人从不远处逃走,却没能最终杀死他。

10年来,本·拉登那张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留着一蓬大胡子的照片,几乎成为笼罩在美国上空的不散阴云,也成为世界许多地区人们口中长久的话题。每一次他发布视频威胁美国,都会在全世界的媒体上引起骚动,每一次他死亡的消息都让人们津津乐道——尽管后来发现,这些消息都是假的。

但这一次是真的。DNA检测结果已经证实,死在枪口底下、据称头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的那个人,的确是本·拉登。

这10年来,整个世界都习惯了有本·拉登存在的生活。在中国,本·拉登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被谐音成“拉灯”,并被不厌其烦地用在日常生活的玩笑中。

当然,与这些多少有些轻松的内容不同,在美国,本·拉登这个名字是许多人心头的阴影。

专门为追杀本·拉登而工作的超过1100名美国特工和分析师,从此可以长出一口气,准备迎接没有本·拉登存在的生活。而“本·拉登工作站” 里的12名高级专家,也无须再用本·拉登的思维看待这个世界了——过去4年里,猜出本·拉登究竟躲在哪里,一直是他们的工作,或者说是生活方式。

为本·拉登开出的2700万美元赏金,仍然挂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许多人开始猜测它什么时候会被领走。但为了消灭这个令他们咬牙切齿的敌人,美国人付出的远不止这么多。

早在几年前,已经有人透露,为提供线索者付出的金钱已经超过7000万美元;为追捕本·拉登成立的联合部队,获得了美国军队历史上的最高授权;飞机、导弹轮番出场轰炸,军队、特工、雇佣军反复追捕。难怪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为消灭本·拉登,美国发动了一场一个国家对一个人的“极不对等的战争”。

从2001年10月本·拉登成为美国头号通缉犯算起,这场持续了近10年之久的战争,至此终于结束了。

死亡电话

去年的一通电话,无意间铺开了本·拉登的死亡之路。拨打电话的是他最信任的一名助手,而接电话的,则是他的一名信使。

在此之前,为了找到这名可能与本·拉登有密切联系的信使,美国人已经费足了劲儿,却始终没有收获。这段被截获的通话,终于暴露了他的行踪。去年8月,他又把跟踪者直接引回了他的住所——位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的一座白色3层小楼。

在这个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只有两小时车程的楼房里,竟然会藏匿着本·拉登?许多人一直相信,他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山洞里。此前,美国曾多次出动飞机、导弹和地面部队,对那些隐蔽的洞穴进行狂轰滥炸。

直到这次突击行动开始之前,仍有内部分析认为,本·拉登藏身此间的可能性只有60%。为了这60%的可能性,美国人绞尽脑汁。安全部门提出过38个方案,向国会申请了几千万美元的费用以进行情报搜集。最后,他们在阿富汗建了一栋模拟建筑,在攻击开始前,反复演练行动过程。

侦查过程如今已经广为人知。他们甚至派人翻检附近的垃圾,却一无所获,因为这座房子的居住者从来不倒垃圾,而是采用焚烧的办法。

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上午,奥巴马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准许行动。此前,据说是因为天气原因,行动被推迟了24小时,他还去打了几杆高尔夫球。

两架直升机载着20多名“海豹”突击队队员空降到这座建筑物上。经过极短暂的交火之后,在一间桌子上摆满药瓶的卧室里,他们发现了本·拉登。

目前无法确定本·拉登是否开枪进行了反击。广为人知的一个细节是,他总是喜欢把一把苏制的AK47型步枪带在身边。此外,最后发生的细节也还有待核实。有消息表示,本·拉登拉住他的一个妻子做人肉盾牌,并导致她被击毙;另外的消息则说,他的妻子是主动为他遮挡子弹;还有的消息则干脆表示,这个人根本不是他的妻子。

只有本·拉登头部中枪,是各方没有争议的说法。但因为没有公布照片,网络上仍然流传着零星的反驳意见,甚至连巴基斯坦一家报纸也刊登巨大的标题文章,质疑本·拉登是否已被杀死。

另一个让许多人心里生疑的举动则是,在本·拉登被击毙后,他的尸体被带到停泊在阿拉伯海的一艘美国航空母舰上,然后举行了海葬。

目前,由于担心照片过于血腥,美国相关部门仍然在就是否公布本·拉登尸体照片进行争论。这为想象力丰富的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空间。在中国国内网络上,人们开始编造各种段子,其中一个说,本·拉登本人也发布了电视讲话,承认自己的确死了。

但玩笑归玩笑,基地组织的网站已经在声明中承认了本·拉登的死讯。这份声明同时宣称,将为此进行血腥报复。

正如许多人担心的一样,本·拉登的确是死了,但他的影子还活着。
     

一个国家和一个人的战争

尽管捕杀本·拉登的过程只用了大约40分钟,但美国人为此努力了10年——或许还不止这么久。

早在小布什代表美国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抓到本·拉登,“不论死活”之前,这个出生于巨富之家的恐怖分子头领,就已经在美国人追捕的名单上。而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相关方面起码错失过6次杀死本·拉登的良机。

资料显示,早在1996年,美国就专门为追捕本·拉登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亚历克斯情报站”,这个小组在1997年确立了由阿富汗雇佣军绑架本·拉登的计划。当时万事俱备,本·拉登的藏身地点已经被锁定,关押他的临时监狱已经在一个石头洞穴里设置妥当,行动反复演练过,就连从几个方向进攻,成功后如何将他送走,都有详细安排。

不过,就当行动要进行时,1998年,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决定放弃这个计划,理由是,这可能会伤及平民。

此时的本·拉登,尽管已经因为与许多起恐怖事件有关联而受到高度关注,但美国人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他是个多么恐怖的敌人。

就在这次计划被取消后不久,由本·拉登策划的爆炸事件,同时发生在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杀死了224人。这之后,本·拉登被确定为“可能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头号嫌疑人”。

9·11事件之后仅过了一周,本·拉登与这次袭击有关的证据就被披露。而对他进行追杀的行动,也开始密集展开。

当年9月份,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宣布不会将他交给美国,美英联军对阿富汗的大规模轰炸就开始了。但几周以后,一次轰炸刚刚结束,本·拉登的视频就出现在电视台上。

随后,由美军特种部队、特别行动小组、雇佣军和私家侦探组成的追杀队伍,陆续进入阿富汗。在托拉博拉山区的洞穴里,一个由国防部派出的50人特种部队通过艰难的探查,又一次锁定了本·拉登的藏身之处。

媒体事后对参与行动者的采访,部分地透露了美国人有多么仇恨本·拉登。“我们会杀了他,而不会把他带回美国,这是唯一的目标。”负责行动的军官说。

不过,就当特种部队发现本·拉登距离自己只有2000米而欣喜若狂时,他们却与协助行动的阿富汗北方联盟士兵发生了矛盾,并因此延误,给了本·拉登转移的时间。

行动指挥官弗里在望远镜里看到本·拉登走进一个山洞。战斗机随即对这个山洞进行了持续几小时的轰炸。他们几乎已经确信自己得手了,却没有发现本·拉登的尸体。

事实证明,本·拉登的确奇迹般地逃脱了这次轰炸,只不过胳膊受了伤。

类似的追杀,还曾经有过不少次。一个新成立的特别行动小组,听说本·拉登被困在托拉博拉山区,于是前往追捕。但由于军方以安全原因拒绝派军队进行援助,本·拉登又一次逃脱。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个行动小组好几次都与本·拉登擦肩而过。他们甚至还曾经找到了本·拉登留下的弹药、手提电脑以及阿拉伯香烟的烟盒。

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也许是在2004年冬天。据媒体事后的报道,由于美国部队离本·拉登的藏身地点过于接近,他周围的保镖已经准备枪杀他们的领袖然后集体自杀。不过,紧要关头,美国人却离开了。

这个一脸病容、说话慢吞吞的瘦弱阿拉伯男人,让美国大兵和特工们尝尽了失败的苦头。200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甚至专门下达命令,为防止军方和中情局发生摩擦贻误战机,专门成立追杀本·拉登的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这被认为是美国作战史上规格最高的一支部队。

为了杀死本·拉登,几乎所有办法都用上了。无人机投弹对本·拉登可能藏身的山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轰炸,甚至连刚刚研究出来的导弹都被用于定点打击本·拉登的藏身之处。每一次本·拉登发布自己的视频,地质学家就会忙着研究视频中岩石的构成,鸟类学家则试图通过视频里传来的鸟叫声找到一星半点的线索。

这些行动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恐怕值得考虑。美国一家媒体报道了一个未经确证的消息,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表示,在过去6年里,本·拉登应该一直生活在最后被击毙的那个巴基斯坦院落里。

现在,不管怎么说,本·拉登终于死了。与总统奥巴马一样,许多美国人准备放下这块心病。今天,在纽约世贸中心遗址的旗帜上,密密麻麻写着9·11恐怖袭击中丧生者的姓名。对他们的亲属来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而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上的“美国最想捉到的人”名单,也从10人变成了9人。人们开始猜测谁会被增加到这个名单里。

在中国,许多人也开始热衷于谈论“后本·拉登时代”对中国的影响。据说,其中一个影响是这样的:从此以后,妈妈吓唬小孩子的时候,不能再说“不听话就让本·拉登来抓你”了。(记者 张 伟)
 
追加新闻  :
   一、   183次水刑 中情局用酷刑得到拉丹信使情报惹争议                2011年05月04日 08:47:14  来源: 新华网               美国国土安全研究人员2日说,一名帮助中央情报局找到乌萨马·本·拉丹藏身处的“基地”组织成员多次遭受酷刑。刑讯拷问这一争议话题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受刑

  美国国土安全官员说,中情局从“基地”前3号人物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口中得知与本·拉丹一名“信使”相关的情报,最终顺藤摸瓜找到本·拉丹藏身处。

  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是“9·11”恐怖袭击主谋之一,2003年3月在巴基斯坦落网。一名美国政府官员透露,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遭水刑183次。

  一名前美国国土安全官员说,中情局2003年停止使用水刑等严酷手段审问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但这名恐怖嫌疑人2004年才向中情局“交待”与本·拉丹信使相关的第一份重要情报。

  这名官员说,中情局停止酷刑拷问3年后,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开始与中情局广泛对话。其间,他承认认识一名代号为“科威特”的信使,使中情局把“科威特”锁定为重要目标并着手追踪,最终找到本·拉丹。
       争议

  美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认为,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水刑面前没有“松口”,在未受酷刑时交待重要情报,“这将再次引发某种(审讯)技术涉及道德和伦理的讨论”。

  水刑指审讯人员用布或纸张盖住审讯对象脸部并向上浇水,或把审讯对象头部浸入水中,模拟溺水时的窒息感觉。

  “9·11”事件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授权中情局酷刑审讯。除水刑外,其他手段包括不让受审人员睡觉、强迫受审人员保持痛苦姿态。中情局通常在设在美国本土以外的海外秘密监狱内严刑拷问在押人员。

  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监狱先前多次传出虐囚丑闻。在那里被关8年多的索马里人穆罕默德·萨莱班·巴雷获释后把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形容为“人间地狱”。

  巴雷回忆,他多次连续4天无法睡觉,每天只有一块饼干充饥。“天冷时,他们连毯子都不给,一些狱友面临更残酷的拷问,包括电击和殴打。”

  中情局2004年暂停酷刑拷问,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上任后正式禁止这类做法。
         辩解

  两名美国情报官员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动用酷刑的主要目的是摧毁受审人员的抵抗心理。

  其中一名官员说:“如果他们开始交待,你就不会使用这些手段。”

  布什执政时期的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辩称,美国获取与“基地”相关情报“相当大程度上依靠一些存在争议的政策”。

  布什回忆录《抉择时刻》有一段话涉及“水刑”等非常规审讯手段:“这种审讯方式帮助(我们)挫败了针对美国驻外机构、伦敦希思罗机场以及美国多处目标的恐怖袭击阴谋。”

  “如果我们对恐怖分子犹豫不决,没有一直逼问他们知道的信息,一些人可能不会引起我们注意,”沃尔福威茨说。(刘一楠)
        二、    美国动用航空母舰将本·拉登尸体葬于北阿拉伯海

              2011-05-03 0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晚突然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在奥巴马发表演讲前后,许多美国民众已高举国旗聚集到白宫附近,他们高呼口号,庆祝拉登之死。

  中新社华盛顿5月2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五角大楼2日透露,在按照伊斯兰教传统和习俗对被击毙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尸体进行处理后,美国动用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为拉登进行海葬,他的葬身之地位于北阿拉伯海域,这是美国首次公布拉登藏身之地等处理尸体的详细细节。

  这是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在当天的吹风会上向记者透露的。根据美国国防部设定的规则,透露这一细节的一名高级情报官员和两名国防部高官的姓名不能被披露。

       官员们指出,在进行海葬前,美方按照伊斯兰传统步骤对拉登的尸体进行了处理,包括对他的尸体进行清洗,并将他用白布包裹等。这次海葬的准备时间开始于美东时间凌晨1点10分,并在凌晨2点完成。

  他们透露,选择海葬是因为一直难以找到愿意接受这位恐怖分子头目遗体的国家。而按照伊斯兰教风俗与传统,拉登的尸体必须在24小时之内被埋葬。

  在被海葬之前,拉登的尸体已经被拍照,不过奥巴马政府未作出是否公布这些照片的决定,也未决定照片将何时、如何公布。2003年,美军打死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后,曾公布了他们的遗体照片,以此证明他们已经死了。

  五角大楼官员还透露,他们在海葬之前,已经通过多种方式确认了遗体就是本·拉登本人。一名在现场据信是拉登众多妻子之一的人已经确认了拉登的身份。情报官员表示,他们通过比对拉登和他的几个家庭成员的DNA,也发现匹配程度可以肯定他就是拉登。此外,美国还通过独特的“面部识别”技术确认了拉登的身份。

  这位多年来神出鬼没的基地组织恐怖头目是在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64公里处的阿伯塔巴德市被攻击中头部身亡的。一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当天早些时候说,此次行动由一支乘坐直升机的小型突击队执行。这位官员说,该突击队在本?拉登所在建筑处停留了不到40分钟。

  除了本?拉登,另有三人也在此次突击中身亡。美国认为其中两人是信使,还有一人是本?拉登的儿子。另有一名女子在被建筑内一名男子用作“盾牌”时被杀死。还有两名女子受伤。在突袭过程中,美国一架直升机因出现故障而坠毁。美国官员说,这架飞机被机组人员和突击队毁掉,机组人员乘坐另一架直升机离开了这栋建筑。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晚突然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在奥巴马发表演讲前后,许多美国民众已高举国旗聚集到白宫附近,他们高呼口号,庆祝拉登之死。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中新网5月2日电 综合报道,在“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近10年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1日晚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被打死。

  美国欢庆拉登之死

  奥巴马早些时候在宣布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消息时说,美国情报机构和军方在去年8月首次向他通报得到本·拉登下落的消息,美国最终发现本·拉登藏身于巴基斯坦境内。上星期,奥巴马批准了美军对本·拉登藏身处发动袭击。 

  奥巴马在全国演讲中称:“击毙本·拉登是美国反恐行动上的重大成就。”

  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称,世界头号通缉恐怖分子奥萨马·本·拉登被击毙标志着“美国的胜利”。

  美前总统克林顿也说,本·拉登的死对全世界渴望和平、自由和合作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时刻。

  在奥巴马宣布拉登被击毙后,虽然美国国务院立即向美国公民发布全球旅行警报,称可能会突发针对美国的报复性暴力袭击,但仍有大批纽约人向纽约世贸中心遗址和时代广场聚集,数以千计的民众挥舞着美国国旗,人们相互拥抱、欢呼、唱歌、演讲,哭着笑着高喊着“USA! USA!”。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被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3000人死于此次恐怖袭击。

  “9-11”恐怖袭击事件是自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历史上第二次外部势力在美国本土上造成伤亡惨重的袭击事件。        行动细节披露

  当地时间1日凌晨,20多名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成员携带先进战斗装备,首先乘坐4“黑鹰”直升机从阿富汗飞抵巴基斯坦首都附近,然后掉头前往距当地60英里的北方城市阿伯塔巴德,以重火力袭击了当地一处豪宅。据悉,这栋建于2005年的民房价值约100万美元,但没有电话和互联网服务。美国官员最终确定,这里就是本·拉登的“家”。

  在40分钟的短暂战斗后,共有22人被打死或者被俘。本?拉登在交火中“头部中枪”身亡。死者中据信包括拉登的1名儿子。

  在突袭过程中,美国一架直升机因出现故障而下坠。最后,这架飞机被机组人员和突击队毁掉,机组人员乘坐另外的直升机离开了这栋建筑。

  媒体透露美军在展开行动前曾搭建模拟建筑进行反复演习。

  袭击发生地的一位居民说,突击队于当地时间凌晨1点10分登陆该地区并突袭了一栋房屋。他说,整个地区都受到了大规模爆炸的震动。

  美国官员称,击毙本·拉登的美军突击队曾做好活捉拉登的准备,“在交火中他(拉登)一直负隅顽抗。结果,地面行动队员将他击毙。突击队员之前已经做好万一他投降就将他活捉的准备。”

  美方称,突击队击毙拉登后,已经按照伊斯兰传统将尸体海葬。有官员称:“我们不想让某地成为(恐怖主义的)圣地。”

  稍后,美方经过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证实“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被打死。

  此次突击任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利昂·帕内塔负责,由美国王牌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执行。

  美国在针对“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展开行动之前,并没有通知反恐盟友巴基斯坦。有官员称,这是为了保证秘密行动的完整机密性。         各国反应不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日就“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击毙事答记者问时表示,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

  姜瑜表示,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中方主张,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中方认为,反恐应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日表示本·拉登被击毙是世界反恐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欧盟称拉登之死是反恐战斗中的“主要成果”。

  英国首相卡梅伦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称这将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宽慰”。

  法国政府称击毙拉登是民主国家反恐的巨大胜利。法国总统萨科齐还对美国“不屈不挠”终于击毙拉登的行为表示祝贺。

  德国外交部长基多·韦斯特维勒称,“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的死讯“对世界上每一个自由思考和热爱和平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克林姆林宫2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日表示,拉登被美军击毙是“自食其果”。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与美国人民一起为本·拉登获得清算而喜悦。”并称美国取得了“正义的胜利”。

  澳大利亚认为,虽然拉登被击毙,但“基地”组织只是受伤而不是被消灭,与恐怖主义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

  印度在欢迎拉登之死的同时,也不忘重申他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被打死更加说明了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找到“庇护所”,并对这一情况感到担忧。

  对本·拉登被美国击毙的消息,利比亚叛军表示欢迎,并敦促美国对卡扎菲采取相同手段。

  本·拉登诞生地——沙特阿拉伯也对此表示欢迎,并说希望能够借此给予基地组织及其意识形态重大的打击。

  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组织——哈马斯则是谴责此一行动,并且形容本·拉登是伊斯兰圣战的战士。

  伊朗表示,拉登之死已为美国及其盟国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号在中东地区驻军移除了“任何借口”。

  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表示,本·拉登被打死是一个“重大胜利”。但在西南部城市基达,2日有数百民众走上街头,向已被证实遭美军打死的本·拉登致敬,还有民众当众焚烧了美国国旗。        各国反应不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日就“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击毙事答记者问时表示,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事件和积极进展。

  姜瑜表示,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中方主张,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中方认为,反恐应标本兼治,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日表示本·拉登被击毙是世界反恐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欧盟称拉登之死是反恐战斗中的“主要成果”。

  英国首相卡梅伦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称这将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宽慰”。

  法国政府称击毙拉登是民主国家反恐的巨大胜利。法国总统萨科齐还对美国“不屈不挠”终于击毙拉登的行为表示祝贺。

  德国外交部长基多·韦斯特维勒称,“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的死讯“对世界上每一个自由思考和热爱和平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克林姆林宫2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2日表示,拉登被美军击毙是“自食其果”。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与美国人民一起为本·拉登获得清算而喜悦。”并称美国取得了“正义的胜利”。

  澳大利亚认为,虽然拉登被击毙,但“基地”组织只是受伤而不是被消灭,与恐怖主义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

  印度在欢迎拉登之死的同时,也不忘重申他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被打死更加说明了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找到“庇护所”,并对这一情况感到担忧。

  对本·拉登被美国击毙的消息,利比亚叛军表示欢迎,并敦促美国对卡扎菲采取相同手段。

  本·拉登诞生地——沙特阿拉伯也对此表示欢迎,并说希望能够借此给予基地组织及其意识形态重大的打击。

  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组织——哈马斯则是谴责此一行动,并且形容本·拉登是伊斯兰圣战的战士。

  伊朗表示,拉登之死已为美国及其盟国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号在中东地区驻军移除了“任何借口”。

  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表示,本·拉登被打死是一个“重大胜利”。但在西南部城市基达,2日有数百民众走上街头,向已被证实遭美军打死的本·拉登致敬,还有民众当众焚烧了美国国旗。        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谁是拉登接班人

  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被击毙,但专家认为,世界反恐斗争不会因为拉登的死而结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沈骥如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拉登被击毙应该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个胜利,但是反恐斗争并不会因此结束,原因是“恐怖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沈骥如说,现在世界上还有不平等的现象,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种族歧视、意识形态的冲突,恐怖分子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做出极端行动。恐怖主义是否能最终从人类生活中消失,不是取决于恐怖组织一两个领导人、或者精神领袖的被杀,它的消亡需要世界各国并肩努力。

  他还说,世界各国还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动和谐世界的建立,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最终才能消除这个恐怖主义。

  另有分析称,今天“基地”组织早已化整为零,分散到其他国家活动,因此“击毙拉登”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胜利,对消除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影响不大,而且美军击毙拉登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恐怖组织的报复性袭击。

  有媒体猜测,在拉登死后,出生于埃及的“基地”二号人物扎瓦赫里最有可能成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美国联邦调查局曾为扎瓦赫里的人头悬赏2500万美元。

  出生于埃及的扎瓦赫里曾是一位家境殷实的医生,上世纪80年代,因为支持抵抗入侵阿富汗的游击队,他与拉登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相遇,并成为亲密“战友”。

  有分析称,扎瓦赫里才是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恐怖分子,因为他才是精神领袖本·拉登背后真正的掌权者。

  由此看来,全球的反恐任务,还是任重道远。        附:奥萨马·本·拉登资料

  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祖籍是也门哈达拉毛省,1955年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祖籍也门哈达拉毛省。其父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拉登早年在吉达求学,后毕业于利雅得大学经济管理系。

  他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和建筑业赚取了巨资。他在西方拥有数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其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参加了美国支持的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并与他人合建“圣战者服务中心”。1988年他在阿建立“基地”军事大本营及训练营地。

  1989年苏联从阿撤军后,拉登与其追随者们返回沙特。1990年海湾危机时,他因对沙特邀请美国驻扎军队不满而离开沙特。海湾战争结束后,他又流亡到苏丹。由于他涉嫌暗中资助恐怖活动,沙特阿拉伯于1994年2月正式剥夺了他的公民资格。此后,他一直在阿富汗居住。

  他在阿富汗巩固了“基地”组织,使“基地”成为反对西方和反犹太势力的核心。1998年5月,拉登在阿富汗的霍斯特集结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极端组织。

  1995年在利雅得的美国军用建筑物受到袭击,1996年6月沙特阿拉伯宰赫兰的美国兵营受到卡车炸弹爆炸,美国认为拉登是这两起事件的主谋。美国还认为,1996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的主犯曾得到拉登的大量活动经费。因此,美国于1999年6月,悬赏500万美元捉拿拉登。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到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认定拉登是头号嫌疑犯。但拉登发表声明否认与发生在美的恐怖行动有关。

  2011年5月1日,在成功“隐居”了近10年之后,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国宣布击毙。  

  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晚突然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已经死亡。在奥巴马发表演讲前后,许多美国民众已高举国旗聚集到时代广场附近,他们高呼口号,庆祝拉登之死。

  中新社旧金山5月2日电(记者 刘丹)美国对外政策及国际问题专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汤姆斯?亨里克森2日表示,击毙拉登并不会终结恐怖主义,很多人认为拉登之死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或象征性的胜利,但他认为现实意义远大于这些。亨里克森说,击毙拉登将令其他恐怖组织小心行事,并将遏制其恐怖行动。

  美军此次行动向世界证明美国比10年前打击恐怖行为更有效,亨里克森认为,但美国也将面对一场新的战争,就是恐怖主义将转为小团体行动,这些小团体更不容易被渗透打击。

  谁将是接替本?拉登的人选? 亨里克森认为,尽管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萨瓦里被视为拉登的接班人,但拉登在其组织内的影响力之大,远非萨瓦里可以取代。911后,基地组织被严重摧毁并分散,成员仍对拉登推崇备至,拉登在组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领袖角色远高于他的实际领导角色。

  亨里克森表示,拉登被击毙将刺激恐怖组织以拉登的名义对美国采取报复行动,反恐将进入长期状态。

  拉登被击毙无疑在短期内为奥巴马赢得声誉,但是否具有长期效应并影响下一任总统大选,亨里克森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大多数美国人更关注经济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