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少年密码小说内容:冯玉祥六十大寿奇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59:03

冯玉祥《六十大寿》奇闻


  作者:江硕朋[字体:大 中 小]

 

冯玉祥 是民革创始人之一,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远在美国的冯玉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在抗日时期,他是中外闻名的杰出风云人物,有名的爱国将领、“抗日英雄”、“ 民主斗士”和“布衣将军”。人们只要提到冯玉祥,真是有口皆碑,人人称颂,因为他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许多他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 辛亥革命时期,身为清军营长的冯玉祥,目睹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毅然投入辛亥革命的洪流,在京畿重地滦州,首举义旗。军阀袁世凯称帝后,他兴兵讨袁护国,废黜帝制。 张勋复辟,他率部入京讨伐。 1924年,回师北京,囚禁曹锟,驱除溥仪,结束了推翻满清后,故宫还保留着皇帝的荒唐史时史迹。 1926年7月,国共合作誓师北伐,冯玉祥又率军出征陕、甘两省,与直奉军阀部队鏖战中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冯玉祥将军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举收复多伦等四县,演绎出他坚定不移,抗日到底的义愤。 1935年11月,他同宋庆龄、何香凝等13人,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冯玉祥义愤填膺,亲率旧部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著名的大刀队让日寇闻风丧胆,他号召民众“坚持抗战宁断头,誓死不当亡国奴。”

    “八一三"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冯玉祥受命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淞沪战役,未及2月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鉴于蒋介石独揽大权,并在其部属中挑拨离间,使冯无所作为, 他十分气恼。调回南京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明升暗降,有职无权。冯玉祥仍不消极,他说:“救国安有息肩日,革命方知绝顶人”,曾动员并介绍旧部将领回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冯自已也利用视察国防工事机会,亲自到河南各地宣传抗日,号召青年参军,支援前线。

    在陪都重庆,目睹国民党,政治黑暗、经济衰退、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巨商阔富,大发国难财而士兵不得温饱,战斗力脆弱,难以抗日取胜的种种事实,多次当面向蒋介石苦谏:“要枪口对外,不要反共”,再现了冯玉祥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痛斥腐败、忧国忧民的无畏精神和人格魅力,大胆针贬时弊,披露了

很多鲜为人知的翔实资料。有次,大白天他却手持点燃的灯笼,去见蒋介石,蒋奇怪地问他;“为何打灯笼?”,“他便解释说:太黑暗了,我看不见走路呀”。蒋狠他入骨,要他出去走一走(意思是赶他离开重庆),冯玉祥心中有数,借口请了假到成都,以便获得更广大空间,进行抗日爱国宣传。

 冯玉祥戎马一生,为政清廉,好学不倦,生活简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倍受全国军民爱载。 他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到1941年11月九日,已是六旬老人,举国上下,都要给他做个风风光光的六十大寿。 冯玉祥一贯优国忘我,从不做生,风闻大家要给他做寿,为了拒受贺寿,便到成都,大家找不着他,连蒋介石亲自去祝贺,也吃了闭门羹,国民党的特务要给他寄子弹为他做寿也无法投递,可是媒体仍不断登他的消息。11月14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贺词:“焕章先生六十岁,中华民国三十年来。单就这三十年来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青,赶走溥仪,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这正是先生的伟大,这正是先生的成功处。”

在香港的名记者范长江,虽然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但冯玉祥的60岁生日却没有在他的记忆中消失。深夜,挥毫泼墨,将一幅贺联寄到重庆:深知民隐有老卒,坚持国是赖先生。此联对冯玉祥将军戎马一生的人格力量予以高度评价,真情地表达了一位共产党人对将军的敬意和殷切的希望。

   同日,重庆《大公报》刊出一首冯玉祥将军的诗《六十岁的小伙子》.原诗如下: 我们的主人,是全国老百姓,他们筚路篮缕,真正的贫穷.他们无论是怎样的痛苦,还是供给我们衣食住.饮水思源,自己要问问自己的良心.方才六十岁的小伙子,怎能说是寿!? 应当赶快怒力,去报答人们,使他们有了好的吃穿住用,那方算尽了抗日公仆的本份

   下面这段鲜人所知的故事,就是我亲历他过六十大寿的轶事:1941年11月初,我在成都黄埔军校十七期炮兵队任中尉区队长,已定下春节与未婚妻杨文俊结婚,因为囊中羞涩,无钱租新房,心急如火,正在束手无策的时侯,有一位,新西兰年近八旬的传教士密司莫耳(Miss Moore),她住在青龙街广益学校教堂内,是我的英语老师,那两年,她一直给我补习英语,因为我在全班中进步最快,所以他很器重我。

她听说我结婚需要房子,非常慷概地答应,把她的旧别墅四间房子,无偿地租给我,使我喜出望外,感激万分,马上集资,买了一套新家俱,把新房布置好了,只等下个月举行结婚典礼。一天,密司莫耳叫我去有要事相商,我敏感的认为是否她想要回房子?结果她告诉我:“我有一个朋友由重庆来,计划在家呆十来天,因我已无空房,要在你的新房住十几天”,当然我满口答应。几天后,她的客人准时来了,这位客人是个面容慈祥,身体魁梧的老人,穿一身大布半节齐膝的棉袄,和一双布鞋,密司莫耳还未来得及张口,老人笑容满面自我介绍:“我叫冯玉祥。” 我一听,简直惊呆了!下意识把马靴一靠,咔的一声给他敬了个军礼:“副委员长,您好!”,暗暗地想他是一级上将,多伟大的人物呀,为何这身打扮……他和蔼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路,说道;“叫我老冯好了。”  于是就亲切地和我侃了起来,一点官架子都没有,一口北京话,声如宏钟,一侃就是一个多小时,他学识渊博,引古证今,善于诙谐,谈笑风生,我好似完全坐在春风化雨之中,体念到“与君一夜语,胜读十年书”的魅力。后来,我怕耽误冯副委员长休息,只得起身告辞。密司莫耳悄悄地告诉我:“他是为躲寿来的,你一定要小心保密”。  以后,我每个星期天和有空时,都去拜望他老人家,发现他只带了三四个随从,隐居在此,闭门谢客,没有警卫,没有汽车,完全过着普通平民,粗茶淡饭的生活,一有空暇,就博览群书,挥毫书画。 唯一能来看望他的人只有他的女儿冯理达,当时她在成都华西坝齐鲁大学念书(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少将)。密司莫耳告诉冯副委员长说,我和我未婚妻即将结婚,他马上就泼墨挥毫,给我们写了一幅贺联,上联是“抗战新伴侣”;下联是“革命两先锋”。我如获至宝,一直把它保存着,可惜二十年后, 文化大革命抄我家时被烧毁了,真是令人痛心!

有一天,密司莫耳给我捎个信,叫我去赴寿宴,我当时很纳闷,冯副委员长不是在躲寿吗?难道他也会作秀?我信疑参半地去了。 一看,果然是作寿,院内草坪上挂满《寿》字条,两张圆桌摆有生日蛋糕。大约十几位中外客人陆续来到,全是密司莫耳的朋友,都向她致贺。我悟了半天,才霍然开朗,原来那天是密司莫耳七十晋八的寿辰。 冯副委员长专门给她做寿,宴会很热闹,还为她

唱了贺歌。他并在宴会上说:“这位老人家,爱人如己 ,在我们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她没有多少钱,但对宜昌逃难来的人,她都特别地招待,还炖了两大锅肉请了二百多位逃难的宜昌人,到她家吃饭。今天我是要替我们中国人感谢她,给她做寿”。几天后,冯副委员长离开成都,忙于到灌县去开展抗日募捐活动。

自从见到冯副委员长后,我心潮澎拜,久久不能入眠,因为我见过的高官们都是腰缠万贯,骄奢淫逸 欺压人民,朱门酒臭,但是他不坐豪华汽车,不带武装卫士,自己的生日拒做,而为密司莫耳大摆寿宴,处处想到别人,从不考虑自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一言一行,终极只有四个字“抗日、民主”。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啊!

    1972-1945年,他不愿当官,为了救济难民,慰劳抗战将士,充裕国库,建军建国,发起成立中国国民节约献金运动会。 他在夫人李德全和长子冯洪志的陪同下,轻车简从,驰聘在自贡,富顺,青城,峨眉山,江津等二十多个县,演讲动员,以身作则自己也卖字鬻画。促进献金活动。给抗日集娶了大量资金。

    抗日战争胜利后,冯玉祥将军在日益严重的高压下,在国内难于立足,于1946年9月以水利考察专使的名义出访美国。赴美之后继续从事支援祖国人民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爱国斗争。

1947年11月,以冯玉祥将军为首,在纽约成立了《旅美中国和平民主联盟》,有国民党民主派、民盟、共产党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开展反对美国援蒋的活动。

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

同年7月,冯玉祥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起程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在返国途中,因轮船失火,冯玉祥将军不幸罹难。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致电痛悼,称誉冯将军置身民主,功在国家。周恩来致悼词,称赞他从一个典型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历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各界人士泪送挽联、花圈,备极哀荣。义旗飘扬神州颂,浩气永存大地红。忠贞爱国的冯玉祥将军,永远地活在中国人民心中